离 岛 别 绪——我所见到的台湾

龙磐公园•太平洋
台湾,中国第一大离岛,我们习惯称之为宝岛。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那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领土,那里有我们的血肉同胞。
那里有阿里山、日月潭,“高山青,涧水蓝” ……
那里有勤劳而勇敢的人们,“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牛”……
带着美好的憧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与好友一同走进台湾。

——二零一六年春山水行者于吉林

小时候,最熟悉的一段毛主席语录便是“一定要解放台湾!”,小伙伴间游戏,常常被问及能否倒背毛主席语录,我们张口就来的也便是“湾台放解要定一”。
台湾,早就刻在了我们心里!
随着港澳的回归,台湾成了唯一一块还未统一的土地,一块让人牵肠挂肚的土地。
从军三十年,脱去戎装、回归为社会普通公民。去年年底,移交地方干休所,终于有了正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领证后立马办理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与《往来港澳通行证》。以“行者”自居,当然要先走遍自己的国土,加之“5、20”“小英”上台后不知政策如何变化,于是将台湾做为我此时出行的首选。
老同学刘杰与我一道同行,我们参加了一个“环岛八日游”旅行团,带队的是一名漂亮且泼辣的东北姑娘,名子叫赵晓雪。
4月3日,从龙嘉机场乘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AE270次航班,直飞台湾桃园机场,飞机飞行约3个半小时,当日下午16点到达桃园。
飞机基本是由北向南飞行,飞机在陆地上空飞行一段时间后便进入了海洋上空,想在飞机上俯瞰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看那“一湾浅浅的海水”,但浓密的云雾将下方所有的景物都遮蔽了,什么都看不到。当飞机穿破云层飞到桃园上空时,只见机场被密密麻麻的民房包围着,民居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与想象中繁荣的台湾有一些对不上号。
入境台湾要持《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入出境许可证》,在机场由领队统一办理,然后交由我们个人手中进行入关检验,期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团中有一位71岁的老大姐,排队入关时展开《许可证》时动作慢了一些,被海关一位维持秩序的小伙子高声呵斥道:“不爱来别来”,听到此言的团友都很气愤,立即围拢过来,领队小雪见此高声说到:“大家不要像这个人这样没有礼貌,你们排好队,我来交涉”,在小雪与海关高层交涉后,年轻人向老太太道了歉,事情过去了但心中却难抹阴霾,好如怀揣一盆火却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地接导游是一位叫王仕娟的姑娘,自称是山东籍台湾老兵的后裔,胖胖的脸蛋,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每言必笑,台湾八天都由她来陪伴,很得大家的喜欢。
出机场上了旅游大巴后小王先替机场的那个“混小子”道了歉,说他也许是心情不好,希望大家不要计较,然后带领大家去往台北市参观“自由广场”。

台湾,名出台南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海滨之地,明代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称并沿用至今。清代收复台湾后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950年之前,西方称台湾为“福尔摩沙”,源自葡语意为“美丽之岛”。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北邻日本琉球群岛,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南北最大长度39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45公里,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公里,状如番薯。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岛上地理概貌可用五四三来概括,即五大山脉: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四大平原:嘉南平原、彰化平原、屏东平原、新竹平原。三大盆地: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北回归线横贯台湾中南部的嘉义与花莲等地,将台湾南北划分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溼,冬季短而温暖。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其中98%为明末清初起渐次移居台湾的汉族人,其中大多数为闽南人,广东客家人次之,二战前移居台湾的汉族人称“本省人”,1949年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人员及其后裔被称为“外省人”,约占总人口的14%,台湾的原住民约占总人口的2%,我们统称为高山族,台湾当地细分为16个族群,其中最小的邵族只有几百人,高山族操南岛语系,属马来人种。台湾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用,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台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体,台湾人自诩“比中国都中国”,同时还有原住民的南岛文化,日本的大和文化与欧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也多有所见。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中国进出太平洋的战略要地。

台北,正如其名,位于台湾岛的最北端,为新北市所环绕,是台北盆地的主要所在,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商业与传播中心。清光绪元年(1875),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台北府,“台北”一名自此始称。台北市是台湾六个直辖市之一,面积2718平方公里,有人口270万。

离开吉林时还是北国初春“乍暖还寒时候”,穿一身厚外套还觉得凉飕飕的,在桃园一下飞机,一股潮溼且温暖的气息立即将人“热情”地包裹起来,真神奇!只三个多小时的功夫,飞机就将人从初春带到了盛夏。
在机场的银行“外币兑换处”换了一些新台币,以便于行中零花,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比率是4.85:1,大项花销用银联卡即可,甚至一些商店还可直接使用人民币,在这里不愁有钱花不出去。
乘旅游大巴由桃园去往台北,一路上导游小王不厌其烦地做着介绍,常年带陆客的她早已谙熟游客的心理,不待人们提问,她自己就先就机场周遭有碍观瞻的建筑问题做了解释,她说:“台湾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房屋与土地都归个人所有,他不搬迁,不管其住所多么破旧,政府都拿他没有办法”。难怪,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破大立,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城市观感好于台湾也就不足为怪了。车行在路上,路边的景物鱼贯扑入眼帘,鳞次栉比的建筑,高低错落的陆桥,熟悉的圆山饭店就在不远处的山坡伫立,一切、一切,都在告诉你,你已经来到了台湾。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