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来都没有停过。

记得很小时候,听伯伯说我的名字由来,“迪”–走出来的自由,那时候不明白,工作后还是不懂,现在可能懵懵懂懂。

世界很大,日晒或是风吹,一直都在路上。

旅游前-行程安排

关东到关西
东京入–京都–奈良–富士山 –大阪出,大致了解了下文化差异,最适合自己的行程才是最好的安排。

PS:住宿
东京–堀留维拉商务酒店,含独立卫生间,但是房间真的超级小(携程订)
–小伝马町/人形町站下,距离东京站、秋叶原、浅草寺不远,地铁还算便利–三晚651/人

京都–//www.airbnb.cn/rooms/25609739?guests=1&adults=1–民宿,共用卫生间,房间还算宽敞(爱彼迎)–九条站下,距离京都站不远–两晚426/人

大阪–//www.airbnb.cn/rooms/23568909?guests=1&adults=1–自助式公寓,含独立卫生间,房间较宽敞(爱彼迎)–大国町/新今宫下,方便去关西机场–三晚589/人

18.01.11 周五 起飞

我上海,她南京,各自准备。

买的廉价机票,09:15-01:00(+1),日本住宿确实比较贵,于是在机场睡了一晚,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刻的考察了下机场。机场像是个浓缩的日本,不是一味的大空间的阔绰,日式的小木屋是餐饮店,也是礼品店。景观装饰树,一些舞台的布置,许愿地,桥,应有尽有。该是大多数人都是赶早班飞机,或是向我们这样,决定睡一晚,店门口的椅子躺满了人。找不到睡觉地方的我们,在一家店铺门口将就著睡了一晚。赶上最早的地铁,赶到东京住宿,放下行李,出发。

这样的卫生间还是有些奢侈的,设计中好像都没布置过这么大的。

18.01.12 明治神宫+新宿商圈+歌舞伎町

检视第一天天气不好,我们把第一天晚上安排给了歌舞伎町一条街。

第一站—明治神宫神社对于日本,很重要。
通过长长的通道,一直抵达南神门,2分钟的一场雪,算是一场冬天的洗礼。许过愿,捐了钱。

明治神宫入口鸟居,鸟居是神社的象征,明治神宫,到本殿需要经过3个鸟居。鸟居决定了神社的规模以及地位。

接着走进,两旁各有一列酒桶:上面是西方葡萄酒酒桶,下面是日本清酒酒桶。

终于到达社殿,和当地人一样,许愿,捐钱。本地人相当的虔诚,记得一个大哥吧,写的满满当当,一边写一边抽泣,可能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能抒发出来,是件好事吧。

许愿没多久,仿佛什么飘下来,一直以为是飘絮类不明物,然而,越来越多,是下雪了,没错。
雪景没持续两分钟,又放晴了。想想也是浪漫的两分钟。

瞧,本想自导自演拍出大片,三脚架在人流中完全没用。好在算是打卡照了吧。

直到离开,终于吃上惦记好久的饭。

第二站—新宿商圈&歌舞伎町一条街
吃好买好逛好,嘿~

东京的商圈居多,走道哪算哪吧。一直新宿逛到歌舞伎町。

18.01.13 表参道+原宿+六本木

第一站—表参道
这边上班时间比较晚,基本10点吧,所以9点到这边还不算很多人,也只能饱一饱眼福,奢侈品的店,等我有钱。再来哈。不得不说小小的街道,满目的大师作品。风格迥异,确实设计感十足。时间有限,要不能一个个去认真看一遍,肯定很COOL。

表参道的建筑着实太多了,每一个都是个精品。现场的尺度感,表皮设计,细节控制,无处不体现著奢华。具体就看看小迪攻略的小图吧,大图P不动了。

第二站—原宿
街头、拼贴、你想象的所有元素,这里都能看见,你所想不到的所有个性,这里都能展现。
年轻人真多,突然觉得自己好朴素一只啊。
PS:涩谷商圈也不是很远,我们可能是路过了(也可能是迷路了,或者忘记了。商圈都比较近,和新宿略像,傻傻分不清楚。原宿也是属于涩谷区域的。)

原宿站–宫崎骏爷爷的作品哦,正对面的takeshita street(竹下通)全是人哇。

一家偶遇,地下的HOT DOG店,干酪超满足。

第三站—国立新美术馆(六本木),玻璃帷幕如波浪起伏般,阳光渗入,在光影之间流连忘返,偶遇的摄影师,可以在这逛下独独站上半小时,空间的纯粹,干净,让人过目不忘。设计则是以绿色概念出发,使建筑具有耐震、雨水再利用、地下自然换气等功能,且与地铁站连结。
馆内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一高一低的两个倒锥体,倒锥体三楼设有餐厅和咖啡厅,因为上阔下窄的建构,锥体顶部作为餐饮区的面积变大了,而一楼的休息区域也变得更宽敞,安静的空间,居然只想听着音乐独享这份美好,无法挪步。也是稍微认真看了个书法展。

第四站—六本木中城–内含21/21 DESIGNSIGHT美术馆
融合各种城市功能,创造多重收益。注重建筑与商业文化结合,充分运用商业世界中人、物、环境构成空间概念。
设计团队–规划By SOM,设计主创日建,景观 By EDAW,商业 By 隈研吾&CommunicationArts.,设计顾问青木淳,21/21 DESIGNSIGHT By 安藤忠雄,城市雕塑 By 安田侃…

第五站—六本木之秋(六本木新城)–内含森美术馆
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成功专案。以办公大楼森之厦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城市综合体,城中城,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
这里可以看到东京塔以及周边的建筑,高度相比之后去的晴空塔不是很高,但是这里的天台是有露天的,不能带三脚架。往下两层,室内是可以带三脚架的。里面有免费照相的地方,可以拿到小的照片,如果喜欢就花钱拿大的照片。

如果有时间 ,一定会带着图纸认真考察一遍六本木这块片区。时间有点赶,为了赶上日落的东京,急匆匆的直接去了天台,黄昏下的东京铁塔,红色的那么醒目。吹着冷风,感受城市的造就者——人类的渺小。随着灯光慢慢亮起,这样的夜,开始了。

PS:我和闺蜜的日常

18.01.14 银座+浅草寺+秋叶原+晴空塔

第一站–驻地市场
早上八九点的阳光洒下,这是个吃海鲜的地方。人流攒动,认真吃早餐的人最可爱。

第二站—银座
银座商业区的考察。

银座区域参观了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室内,结构的完美表现,震撼力十足,里面的展也是很精致了。

整体建筑的体量平面尺度基本差距不大(其实沿街立面确实和当时去的越南及其相似——长宽基本一致的平面,在高度基本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表现立面设计,以及细节、灯光、材质处理。每栋建筑风格迥异,却又在一个体系内和谐。建筑与建筑之间留有窄窄的缝,每个单独的单体,像是独立的个体,保持一定距离,又是一个大家庭),在立面造型和表皮处理确实大师,材料、细节不得不承认奢侈的建筑就该这样。当然也不缺乏一些我都看不懂的,夸张的,和一些不那么美观的。


第三站—秋叶原
大学的时光估计都给了动漫,海贼王、柯南、火影、死神、樱兰高校…还有宫崎骏
完全走不动哇,各种手办。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三刀流–索隆。都想带回家。

第四站—浅草寺
这里估计算是目前去过人最多的地方,逗留时间不是很长。和大多寺庙相似,祈福的地方。标志性的大灯笼,无数人打卡照的地方。

穿过人流,直接奔向隈研吾的服务中心,八层的咖啡厅鸟瞰浅草寺,别有一般风味。

在八层走廊地方能看到的晴空塔,正好是晚些时候要去的地方。


第五站—晴空塔
其实相比六本木之秋的夜景,只能说这边高度和人数是正比哇。整个大厅热的最后直接短袖。不过确实高度,可以一览东京全况,在塔上,也顺便回顾了下这两天东京的大致景点区域。

12-14号的东京之行,时间略显侷促,这三天,欢笑一直都在。举杯庆祝,也感谢帮忙酒店人员的帮助。

如果工作已经变得忙到爆炸,一直都觉得认真工作,完成工资分内的事情是正常的。
在剩余的生活时间内,能大笑就大笑吧。
生活只有自己过得舒适,真心快乐,才会学会宽容,像大海一样,舍-得。peace&love。
我可以不美,但是有阳光,有音乐,有友情,可以很享受。

18.01.15 河口湖+富士山

这里的城市尺度,车站一下子,感觉亲民了不少。有点破旧,有点缭乱,但是有点小设计和小惊喜。

可谓最刺激的一天,早上一大早赶到还是有太阳,下车没多久,乌云啊,雨啊,小冰雹哇,那个心情哇,哇凉哇凉。在冷风中,雨中走啊走,我就一直拿手机拍脚(压根没啥可拍的,乌云密布,发现材质也挺好看的),终于冷风中找到一家有烤火的地方,取暖之后,打算改签去京都逛逛。转转停停,发现下一班改签的3点多的我们还差几分钟赶不上,想想算了还是等等吧。

也许是幸运的吧,十几分钟后,天突然放晴,漫天的乌云消失了,为了看到富士山全景,赶紧租了一辆自行车,骑半个小时,终于到了观景最佳处。在这里开启了放肆拍照功能(自此,活脱脱脱了缰的马,停止不了),才想起来车快开了,往回骑车的路都是上坡啊(感觉这辈子都不想骑车了,最后都是推著车跑到崩溃),崩溃得赶到还自行车的位置,我们分开行动,闺蜜去取行李,我去付钱。

我们押金1万,闺蜜给了我400(租金100/h一人),我们租了两小时,想来400正好嘛。后来付钱时候,说不够,一共需要1200,what?后来才知道,第一个小时100,第二个小时500。那我说1万找个零钱吧。租车说没零钱。what?只好狂奔去找闺蜜拿钱,再跑回去付钱。终于最后时刻赶上车。
这一天和过山车一样,算是圆满吧。

18.01.16 伏见稻荷大社+ 奈良+京都车站

第一站—伏见稻荷大社
因为顺路去奈良,所以首先参观了伏见稻荷大社,可能对于神社类的地方并不是很喜欢,或者有种排斥,也不怎么爱拍照,就出发去了奈良。

在去奈良的旅途中,等候的车站,很别致。

第二站—春日大社、鹿苑、东大寺(奈良)

可能今天最轻松了,公园逛逛,拍鹿。鹿很乖,很多,也爱亲近人,因为有吃的。

第三站—-京都车站
来的时间比较晚,不得不说这里的空间,意想不到。进入时候本以为就是四层的车站而已,前几天的会议中心的结构震撼力也是不错的,这里的大空间没有那么触动,知道到达了四楼,才发现室外还有7层的空间,可以直达11层。在屋顶平台去鸟瞰整个建筑,玻璃的反射,屋顶雨蓬虚实对称,不由感叹,天外有天。

18.01.17 清水寺+八阪神社+祗园

第一站—清水寺
穿着和服,在这座古城,有意思。
中途,被几个中国人拉着拍照,拍完照,我闺蜜说了句中文,然后人家说,你们是中国人啊。这落差得有多大啊。头顶一片乌鸦飘过。


第二站—八阪神社
神社虽小,却很精致。


第三站—祗园
晚上在祗园附近逛逛商场,吃个饭。大阪的日式小建筑、街道设计感十足,处处都是精致的味道。

18.01.18 梅田综合体+蓝天大厦+难波+心斋桥

第一站—梅田综合体
魔鬼的细节,完成度超级高。

第二站—梅田蓝天大厦
原广司出手,就知道不一样,日本国内首座连通型的超高层大厦。裸露的观光电梯,感觉超级棒。


第三站—难波公园
商业区的尺度不是特别大,空间丰富、秩序、理念确实值得学习。屋顶的景观维护很好,当从顶部沿着坡道和台阶走下去的时候,偶尔发现的小桥流水,不经意的造景细节,都在感慨,确实施工好哇。

第四站—道顿堀心斋桥购物
下午2点左右到,晚上11点回去。基本空手来,四个包回去,腾不出手拍照。

18.01.19 环球影城

结束之日,可以想孩子一般,快乐游走在小黄人、哈利波特、漫威的世界里,累,并快乐着。

最后差点错过的灯光秀,确实赞。

18.01.20 回家

照片有点乱,没那么大把的时间去修图,记录——只是想在多年后看到,回忆起有酸甜苦辣的味道。故事里的人,无论是谁,总觉得能陪伴的,该是感恩。

每个人的旅行方式都不一样,在城市里穿梭,可以马不停蹄,在喜欢的地方,可以发一整天呆。找到合适的方式,走南闯北,期待下一次旅行。

感谢:琴琴、老妹以及给予帮助的陌生人
————————————————————————————————
说明: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连结。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