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145.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145_2_l(龙安寺) 出来,过马路有一条小路,沿路向南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147.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147_2_l(妙心寺) 。一路上大多是独栋的住宅,其中不乏深宅大院,估计这一带应该是//you.ctrip.com/place/kyoto430.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l(京都) 的富人区。


略感吃惊的是这一片居住区中间还有条单轨的铁路穿过。该铁路仍然在执行,两边各设了一处道闸,没人管。两侧的民居距离铁道很近,路基两侧也没装什么隔音设施。换在国内,只怕这些房子早被扒光了。


小路走到头是一条通的交叉口,斜对面便是妙心寺的北门。


妙心寺是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大本山,与//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144.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144_1_l(金阁寺) 、龙安寺不同,妙心寺是有大大小小四十六处塔头组成的寺院丛集。如果说金阁寺、龙安寺是某一位大大名的别墅庭院的话,妙心寺则是一群不大不小的大名的小别墅组团。同行的老罗笑称妙心寺是古代日本的驻京办,哈哈哈,诚如是也。
妙心寺内的别院紧密的布置在参道两侧,建筑式样大致相同,空间布置迥异,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即有统一共性又不失独立个性的意思吧。
由北向南走不多久,首先看到的是左手边(东侧)的邻华院。该院并对外开放,门前也没有说明,何方神圣不得而知。


邻华院对面的天球院是冈山藩主池田光政兄弟的别墅,后作为其伯母天久院的菩提寺。门前的介绍虽然是日语,但因为大多是汉字,不用蒙和猜也能看得懂。建筑特色是七开间的本堂,唐破风柿葺玄关等等。方丈内还收藏很多日本古代的名画,如狩野山乐、山雪所做的《竹虎图》等。由于不对外开放,只能在门口草草拍几张照片,到此一游,走人。

日本的交通比较复杂,虽然有些车站的名字是中文汉字,但是难免在一些比较偏的路线上,遇到没有中文的路标、站牌,尤其是公共汽车站牌,这个时候就需要搜狗翻译宝Pro的拍译功能帮助你轻松乘车。


顺道向南,沿途路过金牛院、智胜院、麟翔院、春光院、大通院等,均不对外开放。有些院落至今仍是私人会所、私塾学堂,甚至是幼儿园。如果能在这里学习也是一件幸事。顺便提一句,这里的有不少禅学和儒学研修班。
麟翔院是一处非常气派的别院。介绍上说,该院是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为其乳母春日局祈求冥福而建的。院内也收藏了狩野探幽作品为代表的众多日本古代名画。枯山水庭园里侧的灵堂原是仙洞御所内的钓殿,由后水尾天皇御赐。春日局是天皇御赐的称号,其人本名阿福,父亲是织田信长麾下大将明智光秀的重臣斋藤利三。利三也是//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10506.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10506_2_l(本能寺) 之变的主谋元凶之一。阿福的前夫是关原合战关键时刻反水,逆转战局的小糊涂仙小早川秀秋的家老稻叶正成。据说阿福因为妒忌,手刃稻叶正成的侧室,然后休夫出奔,后辗转来到将军家做了继承人的奶妈。 由于其背景阴暗,为人强悍,在各种日本历史小说及影视剧里都以心狠手辣、玩弄权柄的反派形象出现,特别是NHK大河剧《大奥》。顺便说一句,本能寺之变之后,明智光秀被羽柴秀吉讨伐、败亡,斋藤利三被俘,在//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10516.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10516_2_l(鸭川) 边的三条河原被处死,刑场似乎离我们这次住的酒店不远。


大通院在麟翔院南侧隔壁,是土佐藩主山内一丰夫妇的家庙。与麟翔院相比,大通院要简朴许多,至少从门前看是这样的。山内一丰是丰臣家臣,个人能力平平(至少在《信长之野望》系列游戏里是这样评价的。其统帅、武力、谋略、政治各项指标都在60上下,典型的鸡肋家臣)。由于山内一丰的老婆—千代很能干,具体说是比较能勤俭持家和讨好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宁宁,因此能保全夫家,NHK大河剧《功名之辻》讲的就是这对夫妇的事情,主演千代的是仲间由纪惠。山内一丰原本是挂川城主,区区六万石的采邑。秀吉给他的任务是监视德川家康。没成想主君一死,这厮第一个向老乌龟表忠心,自愿把城池交给德川使用。关原战后,山内一丰由本州中部转封至四国西部,成为土佐高知二十多万石的一方诸侯,只到明治维新。秀吉沐猴而冠,活该丰臣家二世而亡。


春光院位于麟翔院与大通院的对面,建筑很多。作为私家学堂,此院当然也不开放。由门外窥望,院内建筑很多,类似四合院。庭院内的植物和陈设稍杂乱。门前的木牌介绍说春光院是秀吉家臣松江城主崛尾吉晴为祭奠其早夭的长子金助而建立的寺院,原名俊严院。正殿隔扇金箔画是江户后期著名画家狩野永岳的真迹。
崛尾吉晴与中村一氏、生驹亲正等三人为丰臣家三中老,相当于丰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监视会委员,负责监督、协调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相当于集团董事)和五奉行(石田三成、长束正家、前田玄以、增田长益、浅野长政,相当于集团CEO、CFO、COO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董事局主席秀吉过世不久德川董事就利用管理执行层与各地分公司总经理,什么福岛正则、加藤清正、黑田长政、藤堂高虎等人的矛盾,成功的驱逐了石田CEO。等到来年,唯一能稍稍节制家康的前田董事也过世了,老乌龟顺理成章的成为独大的执行董事。接下来就是关原合战,董事局解体,丰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了德川株式会社。崛尾吉晴等三中老在公司改组的过程中显然没有任何作为,眼睁睁看着吃饭的变成掌勺的,掌勺的私占大饭锅。崛尾的无能和春光院的平庸倒是神形一致的。


春光院南侧不远是为灵云院。灵云院的门前总算没有栏杆,可以自由出入。灵云院曾是天皇临幸的所在,所以在门前立有重要文化财的告示牌。


灵云院的门庭与前几处相比显然精致许多。大门正对的玄关前,偏北处有大枫树一株,似是整个前庭的景观核心。树下的大石之上立有等身观音铜像一尊。细观之,只见丹凤眼、卧蚕眉、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两耳垂肩,手捧莲座宝珠,我估计垂下来也是可以过膝的。佛像的背后是一株茶花,脚边有一株海桐球,高度、体积与佛像、座石乃至背景建筑的比例配合几近完美。佛像侧前方有几株略小的枫树,伸出的几根枝叶略挡住佛像,恰到好处的增加了视觉的纵深和几分神祕感。树下的地面直接是一片苔原,简单而直接。
灵云院门庭的这种布置我非常喜欢。如果晚一个月,枫叶见红必定更加赏心悦目。


灵云院对面是妙心寺的大库里,正在维修,不得其门而入。比较搞笑的是正在碎石的迷你挖机,跟玩具似的,这种小型机械在日本随处可见。想不通,既然是小的为毛还弄个座位,换成遥控手柄不是更省空间,不开窍的小鬼子。


横穿过工地向东,是妙心寺的方丈。唐门式样的玄关、桧皮葺屋顶,掉了漆的立柱和门梁,一看就知道是古董。方丈建于1654年,也是重要文化财。门口挂著总受付字样的木牌,是寺内第一个要付费的地方,走进去发现有料参拜的并不是此处,而是寺内的三样宝物:国宝法堂天井之上由狩野探幽绘制的云龙图、国宝妙心寺钟和重要文化财,明智光秀的风吕屋。全天只有六次开放每次半小时,最近一次只要等十分钟,于是决定花500日元一探究竟。


法堂天井正中的云龙图约有10米见方,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压迫感。云龙最妙处在于转换不同的角度居然可以呈现不同的姿态,或见飞龙在天、或见现龙在田、或见龙战于野、或见亢龙有悔(再写下去变降龙十八掌了),确实不错。妙心寺钟并不太大,孤悬法堂一角,但却是日本古代定音之器。明智光秀的风吕屋(浴室)倒是一般。
以上文物均不能拍照,扫描宣传品凑数吧。


法堂东侧、小方丈之南是为东海庵,时间不早也就没有进去。入口处路边的一对青铜宫灯颇为精致。


法堂的南侧为佛殿,里面应该是有佛像的,但遗憾的是四门紧闭。佛殿属唐破风建筑,并不大,但其上层的斗拱是典型的唐代式样,国内很难见到。


再向南则是三门。佛教的三门或三解脱门。其一曰空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其二曰无相门,谓既知一切法空,乃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得自在。三曰无愿门,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则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妙心寺的朱红色三门规模并不大,两层五间三进结构,第二层似乎是可以上去的,但是四周用铁栅栏封闭,无法参观。三门的东南角立有重要文化财的告示牌以及名胜与史蹟,妙心寺庭园的石柱。


三门的西边是妙心寺最为精华的退藏院。功课没有做好,居然没有进去。退藏院也是有料参拜的场所,500日元。三门的南边是放生池,中间筑有一道石堤及石拱桥。池中并没有什么鲤鱼或乌龟之类常见的放生物。


再向南就是正门了,奇怪的是南大门非常朴素,居然还不如北边的后门规模大。


因为时间仓促,法堂至放生池一线两侧的庭园都没有参观,颇为遗憾。当然这也是明年再来的借口。不知道老刘的计划里有没有安排这个地方,但对我来说妙心寺是个意外的发现,非常好非常有特色的寺院。入寺免费,几乎没有别的游人,很安静。时间够的话完全值得花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细细赏玩。

下一站,世界文化遗产—//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146.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146_2_l(仁和寺)
注:全文中很多次出现狩野某某。狩野画派,狩野派(かのうは)是日本著名的一个宗族画派,其画风是在15~1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长达七代,历时两百余年。日本的主要画家都来自于这个宗族。同时这个画派又主要是为将领和武士们服务的。
狩野派的画风虽在题材和用墨技巧方面属于中国传统,但在实际表达方式上却是完全的日本式。作风粗犷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的明快和宋代绘画有明显的区别。狩野派的屏风画更以明暗配合及其单纯的装饰性处理表现突出。首倡者狩野正信
狩野正信(1434~1530)是足利幕府御用画家,狩野派的始祖。这一派的“大和化”中国画风曾统治日本画坛三百余年。他曾受画僧天章、周文(日本水墨画画风的代表)的影响,但其水墨山水不是以笔墨表现禅意,而是轮廓清晰,这正是发挥了日本艺术固有的纤细风格。据传他曾模仿周文画过圣徒和菩萨,但无一存世。狩野正信为禅武两家所重用,其画事出见于1463年的记录。当时他为足利义政在东山山庄的隔扇上描绘山水画和佛画,还做有许多肖像画。现存的狩野正信的作品极其罕见,代表的有东京中村家藏的《周茂叔爱莲图》,栗山家藏的《崖下布袋图》和京都真珠庵藏的屏风画《竹石白鹤图》。他的画平易近人,促使汉画向近世转化,也就是说基于日本人的感觉和情趣的和式汉画。
第一代狩野元信狩野元信(1477~1559)同父亲正信一样,是足利幕府的御用画师,也为细川高国、大内义隆等幕府权贵所用,经常出入宫廷、幕府官邸画障屏画。他承袭了足利家所喜好的中国水墨画风格,但同时他又是提倡“大和画”的土佐派始祖土佐光信的义子。因此,狩野元信采用折衷的办法,将中国水墨画的挺拔笔势同“大和画”的绚丽装饰结合起来,这种合二为一的风格特别适合于巨幅作品。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所画山水、人物和花鸟均美轮美奂。1539年-1553年,他数次在石山本愿寺画袄绘,又为//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141.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141_2_l(东福寺) 永明院绘制扇绘,向严岛神社奉献绘马,广泛活跃于官、武、禅各界,晚年被授于“法眼”。他的画域广泛,最初的作品是献给细川高国的《//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10504.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10504_2_l(鞍马寺) 缘起绘》。他在京都灵云院的隔扇上画过许多画,最有名的是他用山水画装潢寺中的三个房间,采用三位中国大师的风格:法常的“随笔点墨”、夏圭的“简劲苍老”和玉涧的“飞龙断墨”。他的有些画原先画在隔扇上,后来裱为挂轴,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季花鸟图》和《潇湘八景图》。元信的出现,决定了以往具有多种可能的汉画日本画方向最终归结于大型花鸟画。这种大型花鸟画既是室町时代汉画的必然归结也是桃山时代障屏画的出发点。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最伟大的屏风画师,他就是狩野永德(1543~1590),狩野元信的孙子。以障壁画为主线的桃山绘画样式与狩野永德的名字紧紧的联络在一起。狩野永德是狩野元信之子松荣直信的长子。他通过祖父元信的指导,很早就焕发出非凡的才质,年轻时才华就超过其父亲。因此元信曾断言:以后狩野派的命运就要看永德的发展了。狩野永德以金底、艳色施加较浓的水墨轮廓,使狩野派的风格显得更加富丽堂皇。他的构图简单,喜在折叠屏风和隔扇上画鸟兽、花木和岩石。1566年,他为京都聚光院做的《花鸟图》袄绘,就可见其大胆的笔法和有动感力度的构图,从元信风格的大步迈进,预示著新时代的到来。1574年,织田信长将狩野永德的《洛中洛外图》屏风赠给上杉谦信。这幅屏风是扣人心絃的细密浓绘,金云蔽日。画中人物多达两千,充满装饰性、动感、现实感,其气魄之宏大在日本绘画史上史无前例。于是,永德的超群才能为信长所赏识。1576年修筑著名的安土城时,永德逐被重用,率领门人倾心制作天守和城内御殿的障壁画。据《信长公记》记载,这些障壁画以浓绘的花鸟、名胜和风俗为主题,极其华艳,为划时代的钜作。可惜的是,这些纪念碑式的作品,由于1582年明智光秀的叛乱,而随城郭一起烧毁了。以后,狩野永德又成为丰臣秀吉的御用绘师,在秀吉从1583年开始兴建的一系列大型建筑中,毫不停息地制作障壁画。他先后作画于大阪城、聚乐第、正亲町院御所、天瑞寺、东福寺和御所等地。过分的劳累损坏了他的健康,终于在1592年劳瘁而死。狩野永德晚年辛勤创作的成果,至今几乎都随建筑物的毁坏而荡然无存了,仅能通过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窥视其一端。现存的作品中还有画在六扇折叠屏风上的《唐狮子图》(日本皇室);画在京都天球院16隔扇上的《山水与花卉》;以及画在京都//you.ctrip.com/sight/kyoto430/132055.html#ctm_ref=gs_290602_2298182_430_sii132055_1_l(南禅寺) 墙壁上的《二十四孝图》。由于狩野永德的出色活动和他所创造的障壁画新样式,狩野派在画坛上的指导地位从此确立。

并称为狩野派“三大画家”的狩野元信、狩野永德,另一位便是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1674)。作为日本德川时代最有影响的狩野派画家,他采用保守性的题材,如体现儒家伦理观念的历史人物,恢复狩野派早期画家的柔和色调和图案,成为此后狩野派画家的样板。在屏风画《孔子与两个门徒》中,能看出他画人物肖像的谨严画风。从他所获得的种种荣誉,可知他的艺术迎合了当时幕府将军的趣味。他17岁时就成了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家,在“锻冶桥”有他得到恩赐的宅邸,因而他的画派被称为“锻冶桥派”。他曾为许多宫殿和城堡作壁画,包括京都二条御所、名古屋城和京都的皇宫。他还画过德川第一代将军家康的生平事蹟,并且装饰家康墓(即日光东照宫)的门廊。34岁时,他自号探幽斋,两年后任了高阶僧职。他一生作画,直到72岁高龄,倒在画笔纸墨旁。
狩野派的第六代传人是德川幕府御用画师,狩野永德的门徒、养子狩野山乐(1559~1635)。他最擅长巨幅装饰构图,在金底上涂以粗体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他画过许多屏风画和隔扇画,均成为了寺院、城堡和皇宫的内部装饰。作品存世很多,其中有《鸷鸟图屏风》(熊本市西村家藏);一对中国古代传说人物画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和京都天球院壁画《花、木和虎图》(定为国宝)。他还从中国的《帝鉴图说》选择了一些历史人物作画,此后的狩野派画家常用这种主题。狩野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亦是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他就是曾创立“木挽町”分派的狩野尚信(1607~1650)。他的画接近水墨传统,以草体画法知名。运笔开阔大胆,用墨朴素清淡,使人有简洁、鲜明之感。他的草体画代表作有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两幅山水屏风。

(以上注释来自百度,//baike.baidu.com/view/361799.htm?fr=aladdin)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