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北京 to 大阪

最好要在飞机上找空姐要入境卡和报备单填好,无论是否有需要报备的物品,入境的时候都要交都要排队填写。
到达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领了行李去找JR ticket office购买7日周游票。某些特殊线路,包括新干线等需7日周游票单独换票,普通的区间线路只用乘车入站的时候向工作人员出示7日周游票。

JR特快HARUKA线到天王寺站,换大阪环线到京桥站,按照房东图示很快找到了民宿。
可能是地震原因,一直在下雨,空气潮溼。向民宿的奶奶说明想找避难所,被嘲笑了,她的英语发音我们听不太懂,于是让一位老爷爷下来,又是指路又是画线路图,连红绿灯都画了出来。避难所一般是中小学校,我们去的路上有开汽车的年轻人大声问话,看我们一头雾水面露不解摇摇头一脚油门就走了,当时猜测是黑车后来了解了一些日本社会情况后猜测是一次搭讪。在通往高中避难所的路上发现了一个小学避难所,可见避难所密度之高。高中避难所没有开放,很黑,也没有什么人,我默默把朋友给的报警器攥在了手里。

路边有些人家有在国内很少见到的双层自行车架,即使很多自行车也可以方便放置。
民宿从前台到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家。门口放伞的架子上全是长柄伞,透明或者黑色,连伞套都只有配套长柄伞的,我们拎着还在滴水的折叠伞,着实尴尬了一下。

20180620 大阪

下了一整天的雨,应该是震后反应。
日本的交通着实让人头疼。JR线相当于国有资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私铁,比如阪急/阪神,各城市还有各自的地铁,对于初来乍到者很不方便。在大阪我们买的一日周游卡,不仅可以无限次乘车,除JR线以外的大部分私铁,很多景区如通天阁天守阁动物园都是被包括在内的。
持大阪一日周游卡也可以免费乘坐京阪线,我们找不到入口,问了一位还在用小推车推货物的超市员工。他给我们指了路,见我们犹犹豫豫,就又追赶上来,打手势重复著Information,带我们去了问讯处。问讯处的阿姨年纪四十来岁,直接从柜台后面出来带我们到了车站入口。

我们顺便去看了投币寄存行李的地方。一般车站都有的,很方便,有300,500,700日元三个档位。国内有很多地方不方便寄存行李,日本这种适于一个人单独生活的设施很多,抛开对单独居住到底好不好的争论,我还是同意一个城市从设施到服务对独居人士越友好,其文明化程度越高。
JR到通天阁,出了车站要走上一小段。一路上店铺都没有开,但扭蛋机浩浩荡荡位列两旁,看得我跃跃欲试。

通天阁是剧场版柯南《世纪末的魔术师》里的案发地,基德在这里搞了大事情。先下B1再坐电梯到2层,逛一圈再坐到5层然后走下来。似乎在办筋肉超人特展,还有满满两排的扭蛋机。整栋楼似乎都被pocky赞助,到处都是广告,不过并不引人厌烦,趣味性很足。还有用pocky和pocky盒子搭起来的通天阁模型。

八福神神像,最最著名的是比利肯神Billiken,翘著小脚丫,每位游客都愿意上前摸一摸。

观景台可以绕一圈,看看水汽腾腾的大阪城,撇到动物园离这里不远,决定下一站去那里瞧一瞧。

从5层直接走了下来,有一小小段霓虹灯路。二楼有画像摊,1000日元一人,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合影”。

出了通天阁在下面仰拍其底部。

天王寺动物园和通天阁一样,都包含在大阪一日游卡里,距离后者几分钟的步程。之前看到过这个动物园的视讯,讲利用一种本土鸟亲人的活泼性格让其与人互动,是很好的互动示范。

雨下的正大,我第一次在海洋馆外看到海狮。头一次离海狮这么近,它们似乎很有表现欲,游来游去,会回应我的招呼。有一只特别肥胖,一直在高声叫。鹭鸟站在海狮池的石头上,淡定自在,旁若无人。
北极熊和其他熊有熊山和水池,还有放在水池中和挂在山壁上的玩具——锥形路障、塑料桶和球。
鸟的乐园也很好,整体圈起来,人在上层走廊里走,鸟在中间下层的树上或者水池中活动。这时雨下得很大,人和鸟之间没有阻隔。
大象馆绕了一圈发现一行标志:本园中没有大象,唯一一只死于2018年1月,黑色幽默。但是整个象馆模拟野生亚洲象所处的丛林环境,模拟蛇栩栩如生,我被吓了一跳。
爬行馆看到一只巨型水龟,吓呆了。

出来又回到了通天阁下,吃了一家日式料理。我们点了套餐,每人700日元,算价效比很高了。吧台和厨师之间有长而细的玻璃缸养鳗鱼,有点好奇它们如何转身。

接下来溜溜达达去了四天王寺,也在附近。

路上看到了”一心寺”,位于天王寺公园的北侧,大阪夏之阵德川方战死的本多忠朝的墓地,也存放当地人的骨灰。寺院特别清净,去的大多数都是当地参拜的人,很少有游客,我们也没有进去。里面竖着很多方碑,有一家人穿着肃穆进入。

路上看到了带有天王寺标记的彩色井盖和竞选海报,有趣。
四天王寺门口有日本最古老的鸟居,并非佛教产物,而是日本本土神道教的代表建筑,却并不突兀。说是在鸟居建立的时候,大阪还是邻海的,现在已经离海很远了吗?鸟居旁是净手的地方,水可以喝的。

门口有天王寺中学,我们出来的时候正赶上学生放学,小姑娘们穿着制服,揹著挂有卡通挂坠的书包,挤在一个伞下叽叽喳喳。有漂亮的小男生在门口低头无聊地走来走去,不知道是等家人来接,还是等小伙伴。

进去以后隔着细石子地是金堂——五重塔主建筑。五重塔是几层套嵌结构建造,地震时几层可向不同方向摇晃因而并不容易倒,虽然圣德太子建立的那一座已毁于人祸,但大致风貌就当它保留下来了吧。

旁边是金堂,每天11点会有请出舍利的法事进行。门口有伞架和鞋架,进去需要换拖鞋或者干脆把鞋子脱掉。里面有僧人在高声诵读经文,在国内真的很少见僧人如此高声唸经。四壁是佛教壁画,可以绕场一圈细细观摩,旁间灯光很暗,但细看还是能够看到壁画以及佛像细节的。也许是下雨原因,也许是被经声感染,也许是人少,整个殿里安安静静,庄严肃穆。
周围一圈廊道,挂了很多信徒捐的灯,晚上可能更加美丽。

寺的各个角落供养了很多佛,有一个是木制的,因为常被信徒浇水,长满了青苔,很特别。

北边有很大的石舞台,据说是日本三大石舞台之一,祭祀日有活动,两侧放生池里面有很多被放生的龟。
六时礼赞堂前站着沉默的黑衣女子,我站在她背后,看她沉默眺望,和堂内的居士行礼,胡乱猜测她的故事。

天守阁是下午4:30停止进入,在大阪城里,大阪城离警察局和大阪博物馆很近,外围有两道水系屏障,雨色濛濛,狼狈的我们觉得它的美感在雨中更甚。

总算忽略其他建筑赶在4:30之前进入天守阁,不免有点兴奋——常出现在蛙儿子的明信片里的景点嘛。整座大阪城都逃不开丰臣秀吉这个名字,也逃不开他与德川家康的恩恩怨怨。

天守阁外表五层实际八层,电梯只上不下。可以在最高层看到大阪城全景。簷上的装饰物叫金𩾇,虎头鱼尾,是权势的象征。里面有丰臣秀吉的相关展示品,值得细看。当时主将要戴鹿角战盔,勇猛的象征,还有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屋复制品,可以拆卸宫别处举行茶会或向民众炫耀。还有大阪夏之阵屏风,上面详细刻画了德川家与落魄下来的丰臣家大战的场景,还有为了讲解而制作的对阵模型,放大讲每一位重要人物的短片。这场战争就发生在天王寺附近,我看得很认真且脚疼。

天守阁可以盖官方印章几年,很庆幸自己随身带了本子。
出来后有一个很像UFO的小容器,松下集团建造,里面有一些植物种子和象征人类文明的物品,还有小学生获奖作文《写给五千年后的人类》,据说一般一百年开启一次,最后一次开启时五千年之后了。一九六几年的日本人,神神叨叨又有点可爱。

旁边一栋看上去很像欧式酒店的建筑,也是经历很多,在二战时当过指挥部,后来还一度成为市立博物馆,现在变成了小商城。

走过这个区有个几乎没人来的小庭院,是丰臣秀吉像和丰国神社。由于他屌丝逆袭的经历,据说参拜的人并不少。今天,可能是因为下雨,几乎没有人。不过雨天傍晚,一头撞进一个无人境地,还是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出去的路上有一家“修道馆”,可以进去观看,但不能拍照。小朋友们煞有介事地吼叫着举著竹剑,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剑道服和面罩,车轮战,光着脚,一本正经地划水,真是很可爱,有着雨声中的限定可爱。

到这时,书包已经被雨伞中滑落的水滴透了,只好顺路去买了把便利店特供伞,65cm半径透明伞,500日元,很便宜呢,打着伞一下子就开心了起来。
结果错过了最后一班河道游大阪,赶到时眼睁睁看着它开走。有点遗憾,只能在售票处盖了个章聊表安慰。
回到住处烘了一会衣服又出发,去梅田逛逛吃吃。没有去有名的心斋桥,可能也是嫌人多。在地铁站迷路了一个小时,在询问处用英文问了半天,发现人家胸口牌上有巨大的“中文”,嘿。
找到了美食街“梅三小路”,吃了据说是章鱼小丸子鼻祖的“会津屋”,还有一家大阪烧,啊我是真心不喜欢大阪烧这个东西。

梅三小路里有一家特别大的游戏厅,娃娃机里有零食/巨大的毛绒玩具,还有手办。头发斑白的中年大叔在跳舞机上灵活转动,公文包就在脚边,很遗憾匆忙觅食没有来得及鼓掌。

觅食结束后去找摩天轮,这也包含在大阪一日卡中。摩天轮HEY FIVE在商城顶楼,在夜空中俯视夜雨中的大阪,是溼漉漉的宁静。大概也是摩天轮最后一班乘客,整栋楼里没有其他人,只有火红鲸鱼无声注视,有一个装置我们搞了半天猜测是吸干雨伞上的水分。细心!

日本这边下雨天用长伞的人很多,所以配套的伞套和伞架都是给长伞用的。
晚上回去继续在床边放瓶子防地震。特意买了信封用来装硬币和卡片。

20180621 大阪——京都

早上起来办了check out离开了京桥附近这家民宿,看到招工广告,上面写年龄不限,也是,这两天看到的工作人员和老板都没有小于50岁的,为了我们国家有一瞬间的自卑。

花700日元把我的大箱子和伞放在寄存柜中。车站有两种寄存处,一种人工服务较贵,一种是带锁柜。在问讯处试图让工作人员明白我们找的是Locker也是很花了一番功夫。
然后坐车阪神线到甲子园球场,当天有训练可以买票观看。被告知甲子园博物馆要到16号视窗。门口即是野球塔,棒球场的标志之一。来甲子园是因为小时候看棒球英豪看的痴迷。前一阵又回顾了一番,发现从前看感动于少年情愫和青春热血,如今看似乎自我认知的过程也很值得细品。

门票600日元,30多元,很值,错峰出游真的很棒,整个馆里也就5个人?下了一个专用App,有中文讲解,还可以带贴纸拍照,一阵兴奋。下载App还送纪念圆珠笔。
门口是一墙的棒球。分几个小展区,有VR互动,有历届明星的纪念球棒,纪念球,冠军球衣,进了NASA的棒球,用了很多很多年的冠军旗,还有历史上甲子园精彩对决录影。坐在小录影厅看了两段,很容易被少年热血点燃。还有场上队员休息区,讯号灯/记分牌等实物。有一处平台可以看到训练场全貌,今天有训练,所以用屏障遮挡住了训练场,只有遮挡板中间几个小孔可以观看,但不能拍摄,可能是怕对方球队窥探训练机密?

这个球场也是日本比较有名的Tiger队职业棒球队的主场,明星球员的简介,还有教练。
有两条长长的走廊,一条是每一年甲子园参赛球队,肉眼可见的逐年增加,真好,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这项运动。我当年看比赛规则看得一知半解,后来看《我们的少年时代》,可惜后来不知所云的爱情戏太多,另一条是一条漫画走廊,上面会有棒球漫画的名场面。有五六部。我竟以为只有《Touch》一部!想来当年只引进了一部而已。

在球场被上涌的青春热血冲击了一波后,出来在路边找能买到Touch的书店,未果。
用ICOCA坐车,这是储值卡,基本上除了新干线是通用的,方便但不那么划算。
回到梅田,用JR PASS换了去京都的新干线票,也就一个多小时,路边的高楼大厦,很快变成了坡顶的独幢小屋,离京都越来越近啦!看着小屋间的狭小路径,想象一下达也们低头踢石子边回家的样子,哈!

住的地方在鸭川边上,离清水寺,二条阪都很近,放下行李出去觅食,在即将落幕的晚霞里走走停停。
晚上六点已街上无人,小城市的安然让人羡慕。街头的二层小楼里有断断续续的小提琴声传来,走个几步就能遇到寺庙,拐角的学校也已经安静下来,初来乍到就被俘虏。
一路溜达到二条阪,在唯一一家没关门的纪念品店买了点心和明信片,冰箱贴。关了门的法观禅寺也是圣德太子建立的,哪一个角度看里面的八阪寺都很美,只恨自己没有带三脚架。
溜达到高台寺,安静得有点害怕。传奇人物阪本龙马的墓就在附近,可惜不太敢去。应该是在附近的灵山护国神社。

又走到了八阪神社,鸟居和大门中间有一家高阶饭店,目睹了一场商业饭局结束后的欢送仪式,饭局里男性全穿西装,女性却都是和服,很正式的场合。
晚上的八阪神社举办各种仪式的台子上没有人,四面灯笼引人注目,很美。

之后步行回去,代购,走了好几条街也找不到一家开张的饭店,直到遇到了“壹钱洋食”,有点像手抓饼,还有酒,抹茶团子和冰淇淋,连锁小店,布置得很有特色。晚上在黑漆漆的路上回去,和奇奇怪怪的街边招牌合影,一路走一路猜这家寺庙是供奉什么的,是用来求什么的。很是轻松愉悦。也有醉鬼脚步踉跄扔易拉罐,在放松滤镜下看也很可爱。

20180622 京都岚山

选择今天来岚山是怕周末的时候人多。
同样是在京都大站周转,到了33,34站台坐嵯峨线,也没多久,中间有一站“太秦”,是“东映太秦映画村”所在,据说相当于这边的影城,以后有机会会去看一下。据说银魂就是在那里拍摄的真人版。

出了站就是岚山小火车的嵯峨站,cuo(二声)e(二声)这两个字的中文发音真好听,古韵漾出来了。在售票处指著站名here/there了半天,最后找到一位台湾售票员才终于买到了我们想要的站次。从嵯峨野到终点站龟冈,看一看沿途及终点站风景,过一个小时从龟冈乘返程车回到倒数第二站岚山,开始漫步岚山。单程也就半个多小时,但是无论坐几站都是一个票价1240日元,下了车还要再买。去程只有普通车厢,回程有幸买到了5号观光车厢,能感受到更强烈的阳光冲击,由于受到了不断重复的“龟冈”暴击,我回国多日仍记得龟冈这个词的英文读音“kameoka”。
去龟冈的路上坐在了1号车厢,一个卡座里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妈妈带着一对8/9岁的儿女,儿子深沉安静,让拍照也不情不愿,女儿鬼马精灵,不好好坐一定要到后面架子上独美。


全程也就不到30分钟,会经过旧铁桥、隧道、峡谷漂流,和漂流的人们打招呼,撑杆的师傅还像玩金箍棒一样转他的长杆,有点担心他的客人被砸到。

天气非常热,我们到龟冈站下车,定了一个小时后的返程车票。于是四处溜达。在水道边喝果酒,戴墨镜自拍。去人家庄稼地里看饮料瓶做的风车溜溜转,人非常少,很难相信在岚山这么热门的景点还有如此安静的农家。

回程路上坐的5号观光车厢,顶棚透明,到岚山站停。下车一边是竹林和天龙寺,一边是我最想去的两个唸佛寺,就奔了唸佛寺而去。
朋友身体不适,坐在常寂光寺门口休息,我一人进去,300日元门票。一路爬山,在门口让一位日本姐姐给拍了照,有大片青苔,拾级而上都要小心翼翼。基本没有外国人,为大片的各层次绿惊叹,一路东张西望,弯曲台阶上也都是青苔,一路赏心悦目。一些古蹟,由于对历史不了解而感触不深,但光美景就让我叹服。

寺内有名著《平家物语》中所描写的本堂书院等古蹟,但已经被烧毁又历经重建。一个塔是16世纪的。登到山顶可以俯视山下小镇。下山走另外一边,是一小片无人竹林,我一个人茫然迷失,心里却十分惬意。
走到本堂后面,两个工作人员在水塘边不知道是清洗还是修剪。我头上的枝条咔嚓作响,以为是大乌鸦,抬头一看竟然是两只猴子!它们经过房簷跳到水塘,竟是去骚扰工作人员。人们熟练的大声叫嚷驱赶,看来猴子来捣乱是常事了。

出了常寂光寺,沿路一直走,发现路边车库里有柴犬,戴着花围兜,趴在地上。我刚蹲下来想要逗弄,主人就回来了。岚山沿途有很多私宅和只准会员进入的高阶会所,在门口有摆放设计很漂亮的小叶槭树和白色装饰石子,贵气雅致。

一路路过二尊院,没有进——据说也是赏红叶的好去处。岚山这边寺庙的山号似乎大多数叫小仓山,小仓山·二尊院,我们下山的时候也已经关门了。
到了朋友之前Pick的祇王寺,门票300日元,又叫“小苔寺”。“苔寺”最有名,但是需要提前预约,还有时间和人数限制。于是来到了小小的祇王寺。被认真保护的各种苔藓生长和谐,旁边还有各种苔的简介。碰到了拳头大的蚊子,腿软。艺妓祇王原来是大将军平清盛的宠妾,后来平清盛移情另一名艺妓阿佛,于是祇王愤而和家人搬至了这件尼姑庵并入了佛门。后来阿佛称无法以平清盛宠妾身份生活下去,愿与祇王一同修行……听着介绍目瞪口呆。不过满目翠绿觉得自己误入幻境。祭台边打瞌睡的老爷爷,井口往外冒的汨汨水流,偶尔的有人都像闯入者。

又走了一段来到化野唸佛寺。这里的竹林曾经上过Lonely Planet封面,很有名气。门票500日元。售票视窗旁放一台自动售票机,投币换两张简易票再递给售票员换两张竹林的照相明信片。竹林还在维护整修,可能为了之后的旺季吧。

里面也不是很大,但是有八千小石塔石佛,为了那些战乱时无亲无故曝尸荒野而建,风吹日晒雨淋,很多石佛石塔的棱角已被磨得不具有原来形貌,据说每年八月底有千灯供养仪式,是京都十分重大活动。石佛区内不让拍照,旁边是一小块墓地,碑多成林,密密麻麻。再往里就是封死的竹道,中间有两盆莲花,放在铁网中,写有“培育中”的字牌,严肃得可爱。

出来时也已经4点15分,这片的寺庙基本上4:30就关门了。在岚山跑断腿也没有来得及去爱宕唸佛寺。最初想去这里看小罗汉像,所以才开始查岚山的。不过京都也好,岚山也好,总归要再来的。

下山路上碰到卖清水烧的店铺,进去看时有面目温柔的阿姨让我们喝凉茶,却之不恭。看上一个小香膏,桃子味很正,而金木樨(桂花)是失真的,600日元。由于之后没有买,哪知之后看到的价格都更贵。由此可知日本(至少是京都)景点处的价格不一定更贵些。柴犬依然懒洋洋,试图逗弄时又碰到了主人,我好背。有父亲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来剪盆子里中的黄瓜/丝瓜。
回来的路上去来的时候没来得及逛的御发神社,牌子上的字显示应该是祈求长头发的神社,也有美发行业的前来拜祭。这个神社似乎在我们回来之后突然变成网红了哈哈。

从岚山站走另一条路去嵯峨野竹林,才哭笑不得的发现原来岚山的游人都在这里!据说是《卧虎藏龙》的拍摄地之一,傍晚风吹竹动,人再多也静得下来,只是拍照很费劲。路过关门也无缘的天龙寺,竟然发现了野宫神社!在日本,由于竹子常常被喻为力量的象征,因此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和佛教寺庙往往都位于附近竹林中,这被视为辟邪的一种方式。

野宫原意是斋王(平安时代代替天皇常驻伊势神宫,服侍神道教最高天神“天照大神”的皇族未婚女子)去伊势神宫前斋戒沐浴之地。斋王斋戒沐浴时间可达3年之久。而野宫只供一代斋王使用,换代便重新寻找斋戒地,并拆除旧野宫。之后斋王制度被废止,而野宫被当作神社保留下来继续进行祭祀活动。这个野宫出现在《源氏物语》中,很多人慕名而来。
走到嵯峨站回去路上找饭吃,意外发现一家“多庆料理”,是一位老奶奶独自经营的网红店。我知道这家店,但是并未为此专门做过攻略,甚至不知道是在京都。又是一大惊喜。我们去的时候碰上一位独自旅行的小哥,用中文推荐我们乌冬面,我们点了乌冬面、拉面(日韩的拉面都很像方便面唉)和一杯梅子酒。店很小,在放《哆啦A梦》,虽然我小时候也不看这部,但温馨氛围实在是很棒。由于只有一个人,饭上得很慢,她提供了几样小菜,甜辣口,芋头块昆布之类的。

我们住的地方离鸭川很近,我累得腰疼,只愿在桥上看一看。

20180623 京都

下了一整天的雨,时大时小,就是不停,吃了饭顺着大路一直走去找清水寺。终于发现我们住的地方附近为何那么多卖清水烧的店,原来清水烧发源地就在此。于是决定给自己买个杯子。

先找到了大谷本庙。门口的石灯上停著很多鸽子,感觉大阪京都这种地方,鸽子很多且和居民游人相处自在。

人不多,都是本地穿着正式来祭拜的居民。正殿门口有放雨伞的架子,是那种长伞适用的竹制伞架。日本这几天看下来基本配套设施全适用于长伞。尤其京都这种地方,没有看见本地人用过折叠伞。
从大谷本庙侧门出去,一路向山上走,导航说可以到清水寺,也确实到了,但中间经过了一片颇具规模的墓地,有些墓主人甚至是战争时期去世的,碑上有某军团的文字。不过日本人对于墓地似乎并不是很避讳,旁边就有民居,不知是真的不避讳还是房子实在太紧张。

一路爬山,看着清水寺的三重塔越来越近,终于到了寺内。绕道正门按顺序逛,门口两只神犬狛犬,一只张嘴一只闭嘴,寓意人从出生(张)到死亡(闭)。清水寺中有大量观音像。以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此表演过千手观音,被记录在了石板上。我在上面找到了温家宝和邰丽华的名字。
指引我们找到清水寺的表示物是三重塔,这里是日本寺庙中最高的一座。朱红色建筑,在雨中十分夺目。

旁边有一个随求堂,保佑顺产,育儿,有点意思。
最最有名的清水舞台需要购买门票,400日元。门票是画有朱红色三重塔的书签,有储存价值。清水舞台正在整修,无法拍摄好看的照片。有一句日本谚语:从清水舞台飞跃而下。表示一个人豁出去做某件事时不顾一切的决心。旁边墙壁上贴有清水舞台四季美景,个人看来秋冬两季最是美丽。
清水舞台后面是本堂,又称大悲阁,里面的千手观音像是尊祕佛,有四十二臂,最上面的二臂向上高举,合捧一尊小如来像。这种叫“清水型”观音像非常稀有。拜神时旁边有一个铜质圆缸,祭拜前先用旁边的木槌敲击圆缸的上部,之后再双手合十许愿。看许多当地人这么做。

这天正好是周六,赶上某学校的集体出游,小男孩小女孩们应该是初中生,叽叽喳喳回应老师的讲解,在大门口的台阶上拍集体照,之后三五个人各自游览。那些小男孩们装作懒洋洋毫不在意地有一搭没一搭聊天,小女孩们偶尔一惊一乍。不分国度什么年代的青少年都很可爱啊。
从清水舞台顺路而下,是奥之院,也供奉观音,据说是拍清水舞台的最佳拍摄地。再下面就是音羽瀑布,实际上只是三条水流从房簷飞流下,分别代表长寿、爱情和学业,只能喝一口才会灵验,喝两口效果折半,全喝的话完全不能实现愿望,做人不能太贪心。
帅气的中学男孩们排在我们之前,想像平常中二十足的小男生乖乖排队祈福,还真的有点可爱。

用很大的舀水器街其中一条水流,接满后倒入左手,喝一口,再用剩下的水洗手,这是标准许愿流程。
清水寺离八阪神社也很近,这次还是从南门进的。判断一座神社的的主入口的基本标志是鸟居。前天晚上被灯笼包围的舞殿四周挂满灯笼,都是不同赞助商的名称,以求生意兴隆。此时竟然有祭典,演奏者基本全是男的,有中年男性也有初中生,叮叮当当是不是还会喊一嗓子,还挺有意思。

八阪神社


之后从西门出,邻著大马路,附近有公交车站,可以直达租和服浴衣的地方,
公交车站旁有个汉字博物馆,汉文化在京都很受重视。可惜来不及去了。

去换了浴衣穿了木屐,深觉日本女性的不易。和服太厚,适合秋冬,春夏还是要穿浴衣。我选了紫底樱花粉,配粉色腰封。要穿很多层,基本做不到弯腰下蹲的动作,下䙓直裹到脚踝,无法迈大步,直感叹战乱时怎么跑,用配色相符的小手提袋装随身物品,往二条城方向走走停停,透明雨伞拍照真的好看呀。

路遇“神泉苑”,有一座非常美的红色拱桥,和桥下众多肥美锦鲤。后来看《知日·妖怪》称此处历史上有神龙出没。深处有一家日式餐厅,午饭时间喝多了的人就来这边说说笑笑,顺便拜神。正确的参拜方式是先将钱币投入钱箱(一般5日元),然后前往摇铃处双手大力摇铃告知神明自己的到来,之后两次鞠躬,两次拍手,再一次鞠躬,拍手后双手合十许愿即可,我们也顺便拜了一下。
到二条城时已快四点,600日元门票匆匆进来,直奔二之丸御殿。途中经过“唐门”,贴有金箔,十分气派,一看就是将军府邸,门上有龙、鹤、老虎、狮子等,象征德川幕府的勃勃野心。

二之丸御殿需要脱鞋,光脚踩在木地板上的地毯上,屋子大小不同,画有柳、松、白鹤、虎、豹、鹰、燕子等祥瑞之物,都是狩野派作品。
最大的一个厅是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发表“大政奉还”的地方,将政权归还给了天皇,结束了德川幕府近300年的统治。
整个二之丸御殿的地板踩上去会唧唧想,被叫做“莺声地板”,是出于安全原因设计的机关,以减少防御工事。游人光脚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地板几百年来仍在发出令人愉悦的莺声,很是神奇。
出来随意逛逛,在桥上被3个韩国人搭讪,其中一个要和我合影,还问能否把手放到我的肩膀上,当然同意啦哈哈。只可惜没能拥有照片。
二条城原来也有天守阁作防御工事,可惜只剩一个高高的基台,裙子很低,上台阶时要提起来,哈。
从二之丸御殿出来后有点晚,但还是匆匆去了伏见稻荷大社,它因有上万座鸟居而著称。地铁出了站正对的即是大门口,第一个大鸟居是丰臣秀吉捐建的。日本人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为了不让坏灵魂接近神明,神社前会建造开字型牌坊,让鸟栖息,即鸟居。以疏代堵,很不错了。走过鸟居,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神域。而大多数鸟居都是红色也是因为红色可以辟邪。

伏见稻荷大社的楼门和本堂十分大而气派,据说楼门是全日本神社楼门中规模最大,京都市最古老的一座楼门,是丰臣秀吉在母亲病愈后捐建的。楼门两侧狐狸项一个嘴里衔宝珠一个嘴里衔钥匙(粮仓钥匙)。稻荷大神是谷物食物之神,狐狸在田里代替猫抓老鼠,地位很高,因此被当作了稻荷大神的随从。
第一鸟居之外有木牌,上面写有每年旧祭祀的日子,真的很密集。
天快黑了,我们着急去找著名的千本鸟居,千本的意思也是多,一直绵延到山顶(到山上还需两三个小时,我们并没有去,只看了很有名的双排并行鸟居),据说是《艺妓回忆录》的拍摄地。

二段鸟居双排并行,前进方向柱子上什么也没写,背面却写着捐建人或机构的名称。都是来还愿时捐建的,从18万到130万日元不等。时间也不是完全按照捐建顺序摆放的。很明显最开始摆放稀疏,后来鸟居多了再找空隙插进去。很美,每隔几米就有特意做旧的灯笼,志怪故事感扑面而来,不需配乐就想逃了。
二段鸟居尽头是奥社奉拜所,很小,但旁边有此处特有的狐狸脸绘马。绘马是五角木板,可在上面写心愿。日本人视“马”为神明坐骑,会有信徒将活马奉献给神明,久而久之,改为绘马了。狐狸脸绘马被画得又酷又萌,很可爱。
下山时看到标志说可能会出现野猪。四下无人的时候看到这个牌子很怵。

晚上在大阪北京都南发生3.0级地震,我在京都中部,有震感,正在脱衣的我惊了一下,拉开阳台门看没有动静,还是决定要洗澡。日本有一个“防灾速报软件”,有点点延迟,从天气炎热到诈骗犯罪,都有警示并标注位置区域,很贴心,据说也有类似的功能嵌入了手机系统。

20180624 京都——东京

上午十点多的新干线,我们八点多出门逛了逛,准备去斜对过的邮局寄明信片。周末上午千呼万唤才唤出一个不懂英文的工作人员,说只卖邮票,工作日才卖明信片。每张70日元买了几张。

几家清水烧商店还没有开门,只好等拿行李出来再去,给朋友买礼物要收据时开店的老爷爷不太明白,把老奶奶喊了出来。穿着和服的老奶奶看上去大家闺秀,举止端庄,两位老人都七八十岁动作缓慢,看我有点着急他们也慌了起来,很对不起他们。匆忙出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要打车了。二十多分钟花了1240日元,很贵。路上发现京都国立博物馆和三十三间堂并不远。
昨晚去换新干线票的时候特意说要可以看见富士山的,看见是可以看见,转瞬即逝,还大部分被挡在云里。路上低矮的旧式民居变成了高楼大厦,到东京站了。
东京站出口转乘更多,好在标志清晰易懂。乘地铁去南千住民宿的路上,看到一位轮椅上的人上车。有地铁工作人员给铺板子以便上车,下车时手拿板子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在车厢门口了,让人非常有安全感,这个城市似乎可以独自生活,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外国人。
民宿的主人是同胞,养一只叫Happy的雀,据说很爱照相,愿意飞到我的手上,也会啄我的拖鞋,不怎么叫,喜欢互动。

朋友开车带我去筑地市场,没想到附近就是歌舞伎座,于是花1000日元门票+500日元日英翻译器(1000日元额外押金)站席看了一场歌舞伎的片段表演,不到一个小时,没有女性演员,根据角色需要把全脸+脖子甚至腿等全部露在外面的部位涂白,乐器独白全是现场演奏,声音很亮。没有广播,演出前注意事项是派出很多年轻女工作人员下到观众席中说明的。观众中有不少穿戴整齐和服来的,很重视。朋友说有钱人家的老头老太太退休后经常来看,是贵族娱乐活动了。大概这一节是讲一个将军(并未出现)救了个犯人和被欺负的村民,但是恩人一直没有出现。不时爆发出欢笑和掌声,有趣。

之后走到筑地市场,外场开着,内场休市,很遗憾没有看到鱼市竞价的大场面,但是连吃了两顿哈哈哈。

吃完去取车,发现一个下午几个小时停车费已经达到了7500日元!!不愧是寸土寸金的银座。
晚上九十点钟去了秋叶原,在著名的二手书店BookOff买到了全套的《棒球英豪》,竟然才有14本!小时候看动画觉得可太长了。
去看了浅草寺的夜景,很喜欢这里关上的卷帘门上的画。

20180625 东京

早上起了个大早,和小姐妹穿上了旗袍,开始乱七八糟沿地铁一通逛。
先去的明治神宫,为供奉明治天皇及昭宪皇太后,建于1920年。马上建成100周年了,正在分部分整修,10万棵树都是各地捐赠的。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鸟居。
酒桶墙为各地供奉神明的,很壮观。
这里非常大,空气也很好,可以当作大公园,看到穿着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搬著架子走来走去,很稀奇。买了几个御守嘿嘿。

这里也是很多人(偶像明星)举办成人礼和婚礼的地方。
去涩谷站找忠犬八公像,地铁有明确指示“八公”的路标,就在涩谷大路口。

之后去“中目黑”找《最完美的离婚》里的洗衣店,还很好找。河道两边全是樱树,四月份值得来看一看。

歇了一会儿去浅草寺。白天可以去寺前的街道逛一逛,各种零食小物可可爱爱;也可以去本堂参拜。不太好的签需要绑在旁边的铁架上,不能带回家。晴空塔似乎就在不远处。

从浅草寺走着回住处用了半个多小时,路上经过一家澡堂,一家小学,一间小小的神社还有一家养老院。老人们在门口聊天。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喜欢街景胜过景点,喜欢和街边大小招牌合影胜过照游客照。景点让人涨知识,街边行人让我有探索欲,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房子这么密是分批建的,楼上阳台晒被子的阿姨会不会嫌弃我盯她看?这一家有多少人为什么晾了这么多衣服?想一直一直做个旁观者观察人间观察世界。
返程买的名古屋飞,在名古屋住了人生第一次胶囊旅馆。小隔间比我想象的要大,有电视有保险柜,很宽敞,但是不隔音。有一个厕所全都是海贼王,天花板也是,夸张。

出发之前被安利了名为“航旅纵横”的软件,可以在高空拍照,照片上显示飞机所在位置和高度,有点意思,回程途中才用到了。


一些可爱小零食。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