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引发这次旅行的原因是看了马未都先生关于观复九宫壶的介绍。

此套壶经过马未都先生的反复甄选,选定了九式,取名‘观复九宫壶’,急须四把,执壶三把,提梁一把,无柄一把,其中左利急须一把,是为习惯左手的人群使用。每把壶分别用来泡不同的茶,绿茶、红茶、岩茶、黑茶、白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乃至冰茶都有照顾。(引用观复九宫壶介绍)

转发一下观复九宫壶的研发过程

引用百度:
日本是个特别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去过日本的朋友应该很有体会。而作为软实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更是走在了前列。其实“人间国宝”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称呼,1955年,日本公布首批认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初使用的是“无形态国宝”、“活文物”等词汇,在公布第二批认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开始了“人间国宝”的称呼,并且直到现在被广为流传着。

在经过严格的甄选之后这些确定的大师级的工匠和艺人将被保护起来,政府每年还会发给这些国宝级的匠人200万日元的补助金,用来磨练技艺和培养传承人,不过这个钱也不是能随便花的怎么用的是需要如实上报的。

日本实施这个“人间国宝”的制度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了,通过政府的积极保护和“人间国宝”自身的强烈保护意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人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有效的改善。

日本 “人间国宝” 有很多门类,比如艺能、雅乐、能乐、狂言、音乐、演剧、刺绣、金工、刀剑、雕漆还有我们熟悉的陶艺等等,直到目前一共有114位。

截止到2017年9月,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陶艺人共有36人,团体3个。

(加括号的为在世)
色绘瓷器:富本宪吉、加藤土师萌、藤本能道、十三代今泉今右卫门、(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十四代酒井田柿右卫门
铁釉陶器:石黑宗麿、清水卯一、(原清)
益子烧:滨田庄司
志野: 荒川礼蔵、(铃木蔵)
濑户黑:荒川礼蔵、加藤孝造
荻烧:三轮休和、(三轮寿雪)
备前烧:金重陶阳、藤原启、山本陶秀、藤原雄、(伊势崎淳)
唐津烧: 中里无庵
染付:近藤悠三
白瓷、青白瓷:冢本快示
琉球陶器:金城次郎
铁绘:田村耕一
练上手:松井康成
白瓷:(井上万二、前田昭博)
三彩: 加藤卓男
绳文象嵌:岛冈达三
青瓷:三浦小平二、(中岛宏)
彩釉瓷器:三代德田八十吉
常滑烧:三代山田常山
釉里金彩:(吉田美统)
无名异烧:(五代伊藤赤水)

团体:
柿右卫门:柿右卫门制陶技术储存会
小鹿田烧:小鹿田烧技术储存会
色锅岛:色锅岛今右卫门技术储存会

林语堂先生曾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抱着寻找快乐的想法,我们出发了!

唐津

唐津陶器虽不如有田瓷器那般有名,但作为传统的日本三大饮茶陶器之一,唐津陶器却是当地人的骄傲,也虏获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的心。

唐津陶器得名于其产地唐津市,和乐陶器、荻陶器并称为日本三大饮茶陶器,自古以来就深受茶人的喜爱。据说,唐津陶器最早诞生于唐津市北波多的岸岳,如今那里还留存有古窑。

据说唐津陶器的烧制技法源自朝鲜半岛,当地的古唐津陶工和从朝鲜被带来的陶工一起创造出了松浦古唐津、多久古唐津、武雄古唐津、平户古唐津等不同的流派。当时这些陶工所使用的烧窑也比较独特,因为形状酷似切成两半的竹子,因而也被称为割竹式登窑。创造出多久古唐津陶器的李参平于1616年在有田泉山地区发现了瓷矿石,转而开始制作瓷器,这便是之后的有田瓷器。但是也因此使得多久古唐津陶器和平户古唐津陶器消失,保留下来的松浦古唐津陶器成为了唐津藩的御用烧窑,而武雄古唐津陶器则成为了民窑,也因此古唐津陶器的技法也得以保留了下来。

唐津陶器的魅力在于使用时间越久,茶味更浓,颜色也更为鲜艳,和讲求心境的日本茶道完美融合,成为高阶茶道用具。虽然没有繁杂的装饰和花纹,但凭借著简单朴素的美在陶器世界里占据了不小的位置。

唐津烧共分为六大类,分别是黑唐津、绘唐津、朝鲜唐津、斑唐津、粉引和三岛。


因为当地的唐津窑有50多个,对于游客来说想要一次看遍十分困难,因而唐津观光协会特意开辟了唐津陶器综合展示馆。馆内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唐津陶器制作的全过程,除了相关的文史资料之外也能看到各式风格和流派的唐津陶器。(以上文字来自百度)

在唐津陶器综合展示馆入了这两个小花瓶。敲黑板!注意看!—-唐津观光案内所(就在唐津车站)里中文介绍册里有优惠券,在展示馆可以有10%的优惠。


相比手感光滑、色泽亮丽、做工精细的瓷器来说,我个人觉得觉得唐津的陶器有种更粗狂、更古朴、更原始的美,我家崔先生更喜欢!

唐津的一天出游是依靠自行车,酒店可以出租自行车,折合30元/天。这个地方如果没有车的话,必须得来辆自行车。

伊万里

从唐津站坐火车到伊万里,折合人民币39元/人,大约五十六分钟。


江户时代从伊万里港出口的有田烧被称作伊万里烧,但现在唯有生产于伊万里地方的瓷器才称作伊万里烧,而之前所述那种情况的瓷器则被称为“古伊万里烧”。但事实上,将伊万里烧与有田烧区别成两个种类而展售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若是将伊万里烧视作有田烧的一种其实也是可以的。不过若真要从制品的情况来分别的话,有田烧中烹饪用途的器具数目较多, 而伊万里则是一般的餐具较多。
江户时代佐贺籓在伊万里大川内山这个地方开置了御用窑,专事生产高阶品以献给幕府 。而大川内山该地现在依然还有出产锅岛染、色锅岛及锅岛青瓷的瓷窑。

伊万里大街是这样的:






晚上走路地上一闪一闪的,磁片反光。





大川内山

从伊万里车站可以直接坐公交车到大川内山,直接在售票机上购买就可以。大约二十五分钟。票价折合人民币10.5元/人。

上面右边这家店里看上一套青瓷的咖啡杯+蝶,说回来再买吧,懒著拿着;结果是回来这一套变成茶杯了,我问咖啡杯去哪儿了,人家说刚卖了!我们来了之后来了一个韩国旅行团,被别人买走了。


所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看上眼的就买,一般都是only one。

畑(tian)万在大川内山应该是排名第一的店家。品种多,做工精美,当然价格也是很高的。

中间的那八个小蝶子似的东西其实是日本喝酒的酒杯,这个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1300元/个。 (注意是一个,不是八个)

大川内山随拍

小笠原藤右卫门窑,大川内山第二大的店家,老板会说简单的中文,曾经在中国留过学。收了这个花瓶,形似中国的将军罐。
这个在日本叫六角壶,属于色锅岛烧瓷器,六面的图案分别的樱、松、牡丹、杜若、菊和梅(这个应该不是白瓷,是青白瓷)。

小知识(来自百度)
白瓷和青白瓷,胎的化学组成相当接近,都属于高硅、低铝、低铁质胎,两者都要求胎色洁白,瓷化程度高,断面有玻璃光泽。青白瓷和白瓷的主要差别之一是釉的化学组成不一样,青白瓷多数属于高钙釉,少数属于中钙釉,白瓷釉多数属于中钙釉或低钙釉。青白瓷因为CaO含量高,玻化完全,故釉面晶莹光润,釉层清彻透明,玻璃质感强;白瓷因为CaO含量低,玻化不完全,故釉面针孔橘皮多,釉层中气泡,石英、钙长石析晶多,透明感差,质感接近玉石。白瓷和青白瓷的釉,除了质感不同,它们的釉色也有差别,这些差别与烧成温度、烧成气氛及釉层厚度密切有关。青白瓷必须遵守特定的烧造工艺,否则,即使采用高钙釉的配方,也得不到青白瓷应有的釉色和质感,看上去和白瓷没有明显差别。(CaO是指氧化钙)

以下来自百度:
锅岛烧主要分五彩、青花和青瓷三种,人所共知,锅岛烧的真正成就是在五彩瓷器上。作为当年一方大名的御用瓷器,锅岛烧瓷器的种类不仅有盘子,还有茶碗酒杯等小型食器,更有香炉花瓶等大型器物,锅岛烧瓷器的图案一般以四季花卉树木居多,色彩上以蓝色、青色、粉色、红色作为百搭。

五彩在日本根据色调称作色绘、赤绘、锦绘。锅岛烧中的五彩,一般都名之为色锅岛。色锅岛中亦可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暖调子很重,一种相对清秀一些。所谓暖调子就是红彩用得多,有红才称五彩,红彩一多固然气氛上要显得很热烈,只是热烈中并不那么妖艳和喧闹,而是和谐明快,仍不失端庄之美。另一种清秀一路的彩绘,可用四个字代之,即“绿肥红瘦”,如江户中期烧制的一件采茶图茶釜上,青花的流云、丘坡,淡抹的几丛茶树,两采茶女分著素装和蛋青之衣,唯有一戏童穿枣红套服,把淡雅清秀的气氛立时烘托起来,似有画龙点睛之功。还有一件花卉色锅岛,青花色为主调,绿叶白花丛中捧出两簇大红,给人以赏心只须三两枝的悦目景致。

色锅岛受中国明代斗彩影响很大。我们从一些作品上来观察,虽然没有完全按成化万历斗彩那样以釉下青花为轮廓,出窑后再作釉上填彩绘之,但色锅岛的釉下和釉上的配合运用还是很自如的。再有一点,色锅岛的叶子很注重写实,除图案和青花器外。很少用单色为之,往往有些枯叶夹于其间,或叶片上有几处虫洞,或叶端作过渡性发黄,既使画樱花也是这样。

锅岛烧的青瓷作品很少有纹饰,只是单色釉的色感与中国元龙泉几乎相同,显得浓实,毫无浮飘之感。这种取蓝与绿调合之釉,在视觉上感到近于蓝时往往泛绿,偏于绿时则又泛蓝,恰到好处的间色,给人以柔和和稳重。

另外,锅岛烧虽然与伊万里、柿右卫门相邻并不远,可是从其造型到装饰,除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题材有些中国文化的影响外,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国风情。特别是17世纪下半叶,从伊万里港大量外销有田内山、外山和柿右卫门的瓷器,而锅岛即没有介人生产外销瓷,也没有受到欧洲文化的冲击,确实是件值得探讨的事情。

总之,锅岛烧那种清新明快的色调是最引人偏爱的,尤如清溪流水观鱼,雨后渡步赏花一样,让人心境爽然。它不象萨摩烧那样,或精或拙易走极端,也没有九谷庄三、沈寿官那样的巧夺天工之作,更见不到织部、志野陶瓷的返朴归真之态。在整个江户时代,锅岛烧一直是相对平稳的,即使上乘之品也极少用金,也不作款识,总是保持一种素、鲜、淡、清的风格,使自己在日本诸窑中独具一格。

从小笠原藤右卫门窑往回走,去收青山窑的这个。

这个比较少见,only one,上面放茶叶,下面放蜡烛。把蜡烛点燃,薰上面的茶叶,会散发茶香。我给它起了个名字:薰茶器。

接着往回走,在畑万的对面,一对老夫妇家收了这套酒杯。在地图上看了下,这家应该叫“青螺窑”。这一壶两杯,樱花题材,当然也是only one。

老夫妇家有很多老物件,文化不同,而且不太懂,只是看了看。

在车站附近去了这家店,大秀窑。买了个主人杯

想要离开大川内山,请在到了大川内山后就看站牌,根据回程时间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当然叫出租的请随意。

有田

发现住在伊万里的车站附近真不错,可以去唐津、可以去大川内山、可以去有田,感觉都挺方便的。下次可以从福冈机场直接做大巴到伊万里。从伊万里到唐津也不远,下次一定要再去,因为那里有据老公说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炸鸡,(鸡吃多了我觉得都差不多)。瓷器贴!说瓷器!

这个从伊万里到有田的时刻表也发给大家,我们一般乘坐8:44从伊万里出发,9:11到有田的那班车。因为有田的观光案内所九点钟才开门,早到了也不能租自行车。而在有田没有汽车的话,有个自行车也是让人羡慕的,而且我们的还是电动自行车。他们的电动自行车跟国内的还不太一样,我觉得就是助力自行车,骑上去轻便一些罢了,还是需要自己一下一下蹬的。

上图是从有田回伊万里的时刻表,16:59分那趟是理想之选。观光案内所17:00之前必须还车,16:50到案内所还车,然后到车站,完美。第一天就没安排好时间,结果生生在车站坐了半个小时。日本的汽车、地铁、火车都是非常准时的,一定要先看时刻表。

想要告诉你有多准时。
日本一家铁路公司最近发表宣告道歉,因为一趟列车比原定发车时间提前20秒驶出站台。这趟列车从东京秋叶原站驶往筑波,全程45分钟,本应在当地时间9点44分40秒发车,却在9点44分20秒开车。英国广播公司16日报道,日本筑波快线管理层在宣告中“为因此造成的不便诚恳道歉”。宣告称,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发车时间。

从伊万里到有田,或从有田到伊万里,单程票价460日元。租电动自行车1000日元,普通自行车500日元。

在观光案内所买了一本这个,里面有有田各处窑或店家的介绍,只有日文的没有中文的或英文的。我是根据这本书的介绍来选取想要去的地方。

晚上在伊万里车站旁边露天的小广场举办了一场小聚会,我们也去凑了热闹。250日元一个币,注意是瓷片,可以拿瓷片换各种各样的酒和小吃。


有田一共去了两天。第一天参观了九州陶瓷文化馆,柿右卫门窑、井上万二窑、真右工门窑和有田陶瓷之乡广场(有田烧批发地)。这个陶瓷市场也很有意思,各类窑口,各种工艺的东西什么都有,好比一个个小的陶瓷百货商场,里面什么瓷器都有。逛了这么多家 ,必须要感谢有个自行车啊!就是从这天开始,我每天晚上都在做梦,不是碗就是蝶,要不就是花瓶和茶杯。东西看多了,已经产生幻觉。

这个是九州陶瓷文化馆的大钟,旁边有个时间表,进去看好时间逛文化馆。到点来看大钟表演。

柿右卫门窑,在《器旅》这本书中属于名窑档。
柿右卫门,是 日本 顶级的顶级瓷器品牌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柿右卫门最有名的就是其独有的赤绘,也就是那一抹柿红。传说酒井田喜三右卫门20岁时,看到自家门前柿树在落日下呈现的色调非常激动,遂开始苦心研发,历三十年终于正保年间(1644~47) 成功 在瓷器上烧出了成熟柿子的深红色,成为发明”赤绘”(akae)的名人,这也是被天皇赐名为“柿右卫门”的来历。此颜料需要贮藏多年,化学变化后,才能烧出此红。和女儿红、状元红似的,都是时间铸就的芳华。

在那么安静、高雅的展示室,实在不适合咔嚓咔擦拍照,网上下个图吧!


井上万二窑不太好找,安静的住宅。被称为”人间国宝“的井上万二先生是白瓷的保持者。老先生今年九十岁高龄了,还在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的地方有的不让拍照,有的是你不好意思拿出相机咔嚓咔嚓。网上下个图!

在真右工门窑遇上了老公的真爱。

从初代真右卫门(真一郎)在昭和47年(1972年)建窑至今,从不使用手绘图案,全凭施釉和釉烧后显现出的色调与花纹,豆青、丹红、湖蓝、丁香紫,或羽片纹、蟹爪纹、珍珠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经1300度烧制后,世间永珍已融于作品之中。

这种名为“窑变”的烧制方法应是源自于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的钧瓷,“拿来的手艺”,如今又以全新的姿态,融合大和民族的文化审美,输出至各国。真右卫门窑的当代掌门—马场久和先生说“窑变的烧制,脱离了我们人类的控制,无法预测到最终是否会出现我所希望的形态,但却经常让我喜出望外”,享受自己的事业,正是日本工匠的境界吧!

从真右卫门窑出来,去了陶瓷市场,还没逛够就要下班了。回家,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的行程是,租自行车,去看大公孙树、辻精磁社、深川制瓷、香兰社、今右卫门窑(以上四家在《器旅》这本书中属于名窑档),然后就是骑车游荡在有田的街道。

大公孙树(国家天然纪念物),就是银杏树。
树龄推测大约有1000年。树根周围的大小约18米,高约40米。是佐贺县内号称第一的大公孙树。
1828年的一场无情大火几乎烧尽了有田镇,但惟有靠近公孙树旁的池田广孝的木造建筑能幸免于难。据说,灾后,池田家曾表示”公孙树对火非常禁忌,故在发生大火时,煽起了风致使大火无法靠近因而守护了咱们家”。
1979年,公孙树被指定成为代表有田镇的大树。


在有田有一堵用废弃砖块和陶片砌成的陶土墙。它是有田町一道独有的风景,静谧而神祕。之所以神祕,是因为这面围墙里,有一种不外传的陶瓷烧制方法,就是辻(shi)精磁社的极真烧。

在有田烧四百年的历史中,辻家时代大概占据了近350年之久。辻家的瓷器被称为“禁里样式”。“里”,代表“皇宫”;“禁里”,就是“禁止随便进入”的意思。在江户时代,辻家窑是德川家康这样煊赫的家族也不可随意涉足的神圣领域。
在日本,樱花是民众的挚爱,而菊花,则是皇室的家徽。皇室宴请,使用的瓷器餐具上都标有象征性的菊纹。这些标有菊纹的瓷器,就来自有田烧的辻精磁社。辻家世代为皇室服务,普通百姓即便再喜欢,淘宝上也搜不到同款。
极真烧的第一祕诀是“辻家的蓝色”。它是用独制的笔,将蓝色的釉彩描绘在白色素胎上,“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而蓝色的浓淡则由水来调制。上完釉彩的极真烧瓷器,表面泛光,白若美肌,有玻璃质感的通透,像一只圆鼓鼓的大眼睛,飞扬灵动,又像一汪深情的湖水,宁静得不忍触碰。
极真烧的第二祕诀是“辻家的烧制”。施釉充分干燥后,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烧制。经过燃气燃料1300度高温,长达16小时的烧制,逐步瓷化,瓷器才得以呈现艳丽的靛青色,均匀细腻,边缘略有晕化,与剔透光润的白色相衬,显得异常幽静淡雅。
除了手感轻薄柔滑,瓷身有韧度之外,极真烧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温度分布均匀,一杯热茶倒入瓷器中,能很快均衡温度,并且可以持续保温,她因而获得“质朴之形,温润之心”的美名。

非常小的一个展示厅,象她的美名一样,“质朴之形,温润之心”。


深川制瓷和香兰社因为去年来的时候已经去过,虽然也再次光顾,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心怡的东西。对他们的认知是:能适合西方餐饮习惯,却又不失东方情趣的现代瓷品。当然也是很多藏品值得一看。
去年香兰社购入的:

深川制瓷:

今右卫门窑,展厅更小,价格更昂贵,还有个管家。
作为第十四代掌门人的今泉今右卫门,继承江户时代华丽绘画的传统,加之自身技法风格的创新,在平成26年成为了日本最年轻的国宝级人物。网上找个图:

尾声

此次的瓷器之旅已到尾声。但我心心念的马未都先生的茶壶却是一把类似的或者是看上去材质差不多的都没遇见。去了数不清的瓷器店和展示厅,看了那么多瓷器,难道我去错地方了?!

回京之后,我看到一篇文章,特转载如下,这也许能解开我心中的困惑。
来自紫砂江湖

日本与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饮茶史”,甚至以茶道而闻名世界。与中国茶具的飘逸与写意相比,日本的茶具或许更具有一种细巧与婉转的东方气质。近日,笔者拜会了东瀛游学归来、并有5年日本古玩店工作经历的瓷器藏家崔绍松,听罢他的娓娓道来,这来自异邦的陌生工艺竟变得熟悉而可亲了。

与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不同,日本人喝茶多用里外挂釉的瓷壶,“提梁壶很少,基本都是歪把壶,而且壶嘴一律朝左。”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茶器紫砂壶的“冷淡”是崔绍松在国内未曾想到的。崔绍松曾在游访时特别留意到,遍藏中国奇珍的日本博物馆中竟从未出现过紫砂壶的身影,而他带去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友人的紫砂壶也遭到了客气的“冷遇”。“日本也有‘紫砂’,叫作‘朱泥’,颜色非常鲜艳,但我拜访过的日本人却没有一家用这种‘朱泥’壶泡茶的,倒是我自己很便宜地花了1000日元买回了一把。”

日本友人在解释不喜欢紫砂壶的原因时,以“不便清洗”、“保温性差”作为解释,但崔绍松却从中感受到了日本工艺的“排他性”。“日本的几大皇家窑厂是绝对不受外来影响的,想在‘九谷’找到一点中国元素,比如说‘龙’,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保守”在另一个意义上可以视作对传统的坚守。日本的手工艺多以小作坊的形式集中在九州等地,受到国家的保护与重视,有着严格而有序的传承。“有些家族手艺传男不传女,而且七八十岁还在做工的老艺人比比皆是,他们珍视、守护着自己的‘核心’手艺,因而有许多继承人到了六十岁尚未接收到来自父亲的‘真传’。”崔绍松就曾访问过一个日本陶瓷厂,忙于做工的老师傅连最基本的程式也不愿多讲。

日本传统手工艺中创新很少,比如日本茶具上的传统绘画题材“百人一首”,在茶壶上绘制一百个小仓时代的人物与他们各自的箴言,一百个人物,上千个字,细致程度可以媲美微雕艺术,而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题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几乎从未发生变化。同时日本茶具的精美也令崔绍松感叹不已。“日本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茶壶只能配五个茶碗,而一个碗最少要绘制半年,那么一套茶具要画两年多,一笔一画绝不潦草。”而依照传统,制成的茶具上一般标有窑厂的名称,“大师之作”一般还会有艺人名字的落款,“我见过最多的,一个杯子上落了三个人名,有些徒弟会将师傅的名字落在自己之前”,而由于日本严格的立法,绝对不会出现冒名顶替、张冠李戴的现象。

结束语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单一语言、单一民族的国家,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排外的国家。日本的陶瓷匠人侧重传承,中国陶瓷人侧重突破。日本的“人间国宝”级大师相信都是随性自然、淡泊名利的大师。一个国家的“人间国宝”会为了另一个国傢俬人博物馆的商业收藏,改变自己一辈子所传承下来的东西,迎合商业需求,这有驳于“人间国宝”的称号吧!

推荐大家一本书《日本的细节》。蒋丰先生在书中提到日本“匠人精神”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匠人们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作品中,赋予他们生命和诗意。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第二种表现是固执,绝大部分的匠人们都会坚守自己的职业,穷其一生,花费毕生心血。除此之外,他们严格恪守老祖宗祖上留下的每道工艺要求,绝不敷衍和妥协。

日本国宝级匠人秋山利辉曾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日本的匠人尚且如此,“人间国宝”大师就更不会为了这几斗米而折腰吧?!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