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杂记4
第4天,3—12,星期二,皇居。
今天上午游览皇居,下午去大阪。
因为下午要到大阪,必须提前退房,否则,将有不小的罚款。8点,我们在服务台结清账目,寄存好了行李(免费),然后出发。
去皇居之前,我们打算顺路先到东京火车站。东京站是有名的老站。乘大江户地铁线换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走了。询问一个年轻人,不理会,还躲闪。继续问。这时,一位老者手提一个方便包,主动向前告诉我们怎么走。继续走,走着走着,又不知道怎么走了。正待问路,刚才的老者又出现了,又告诉我们怎么怎么走。当我们找到这辆车的时候,那个老人又出现了,似乎是目送我们上车后才放心。我们向他深深的鞠了一躬。
东京车站,4层,建筑左右对称,红墙,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看不出破旧 ,站前是一个很大的广场。穿广场而前行,约20分钟,可以看到一大片古老苍翠的松树林,宽阔的护城河环绕期间。河上有桥,名曰“二重桥”。跨过这座桥,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寂静肃穆,自然安详,同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用问,应该就是皇居了。
皇居是现在的日本天皇平时居住的场所。由“御所”(天皇居住的地方)“宫殿”(举办公共仪式及政务的场所)和宫内厅(行政机关)组成。1869年,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到江户城,将其改名为“东京城”,并从此定居于此,皇居亦保留至今。
皇居分内院和东御苑,东御苑不需预约,内院要提前预约。参观时间,每周4天,每天两次,分别是早上10点和下午1点半,参观时长是75分钟。据说每天只放300人。我们在2月初就在网上预约,却始终没能成功,只得在某宝上每人花50元定了票。自己弄好几天没弄到,别人轻松搞定,真弄不清里面到底是什么名堂。
9:30,我们提前到皇居大门外,例行检查,发给通行证。先到休息室,挺宽敞,可以喝水,看资料,该方便的方便,里面是没有厕所的。参观分3拨,第一拨导游讲英语,第二拨讲中文,这两拨人较少。第三拨讲日语,是日本本国人,人很多,但不乱,大多穿黑蓝两色服装。
中文导游是一位美女,说话温柔,慢声慢语,不时的带着嗯嗯的口音。我听小孙女同她闲聊:“导游住哪里呀?” “住在札幌(可能是)。”“在哪里上的学呀?”“北京。”“我也想当导游。”“好吧,到前边来吧。”跟随我们参观队伍的,除了导游, 还有两个中年男性,一前一后,任务是协助导游。
先参观的是一个古建筑,叫伏见橹,只可远观而不可入内。然后是宫内厅和宫殿。宫内厅是办公的地方,有400多人。宫殿,说是宫殿,我看倒挺像一处临时建筑,与普通民宅无异,上下2层,简简单单,只是更长一些。与北京故宫的巍峨雄伟威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也更显示了它的亲民。试想,建这些东西,钱、物谁出?还不是民脂民膏。越高贵,越豪华,老百姓的血汗付出越多!由此而想到,日本明治维新时天皇从自己内库中拿出30万元资助海军。此举引起举国华族富豪竞相效仿,纷纷捐款,不到三个月,海防捐款总额竟达103万之多。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了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反观同时代的大清慈禧太后在干什么:1894年,正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慈禧太后竟有闲情逸致,让手下积极筹备自己六十大寿的“万寿庆典”,不惜从海军军费中抽拨大量银子来修建庆祝寿典的颐和园。1894年10月,慈禧在颐和园庆寿之日,正是清军全面溃败之时。这年10月,中国的安东(今丹东)海城相继被日军占领。10月底,日本军队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大连,旅顺虽有抵抗,最后也被日军轻易侵占。在慈禧庆寿颐和园的日子里,旅顺百姓正遭到日军的凶残屠杀,连妇女儿童也没能幸免。4天大屠杀,全市幸存者只剩36人。怒乎?悲乎?反思乎?
据导游说,天皇在日本威望很高,除了国务活动,平时天皇种稻,皇后养蚕。今年元旦庆典,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在宫殿接见民众,整个广场人山人海,共4场,她等了很长时间才进得来广场。现在,宫廷的清洁工作都是由自愿者做的。每个自愿者做4天,结束后天皇接见。就这样,还要排队等很长时间。图中穿黄衣服的就是自愿者,图右侧即导游。
参观完皇居,我们急急往回赶,取了行李,直奔羽田机场。当晚住大阪。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