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中国第3天,依然忘不了淋漓尽致的霓虹梦。
很满意这次旅行的选地,每一个地方都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同和冲击。因为怕遗忘,所以才要慢慢地、好好地记录下这一切。

京都·从过去走来的Kyoto

在京都徒步,必然会经过大大小小的神社,遇见正在祈祷的老老少少。信仰似乎生根在日本人的血液里,濯水、掷币、拍手、许愿……就算脚步匆匆,带着幼女的父亲也会停下来和孩子一起端端正正地鞠个躬。这些似乎是再生活化不过的场景,但却有着极其宁静又伟大的力量。

京都是一个适合边走边看的城市,街道、建筑、马路、植被,甚至是纪念品店里的每一个作品,一切的一切都有独立的美。搭配上慢悠悠的节奏和储存良好的古物,整个城市像是从历史中落落大方地走出来。在京都的三天我们一行人暴走到双腿接近极限,但都很享受这种快乐的痛楚。

京都的主色是黑、白与橙。黑白是日式传统建筑的搭配色;寺庙、私宅、殿阁等等主体通白,层层叠叠的屋簷是有点褪色的黑。而橙色就很特别了,神社的鸟居是灿烂的橙红色,清水寺翻新的阁塔是通透的正橙,威严之中又不缺活泼。

景点公园化是我最喜欢京都的地方。在原有的建筑格局上修补出步行道,既满足了游人徒步的目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初建时的格局与态度。我们看遍了清水寺处处杂而不同的花花草草,夜爬蔚为壮观的伏见稻荷大社,在天龙寺的凉蓆上吹风乘凉、也挤过游人如织的金阁寺。我最喜欢的是黄昏时分去的银阁寺,依山而居,小巧,安静,古朴,精致。

在京都最大的遗憾就是躲开了几乎所有的樱花。鸭川边、哲学之道上、岚山小火车轨道旁,这些“樱花要是都开了该多么壮观”的地方只留给我们光秃秃的一片,增添了不少遗憾。当然,这也许也是京都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地方吧。

(哲学之道上的唯一一株樱花,hh

行程:
Day 1:关西机场-京都,Haraku特快专线
Day 2:清水寺-银阁寺-伏见稻荷大社-祗园
Day 3:岚山嵯峨-金阁寺-祗园
Day 4:锦市场-To 大阪

大阪·Osaka Soul Food

偶尔路过的一家餐馆把大阪烧译为“大阪的灵魂”,我觉得真是太妙了。大阪的味道就如大阪烧那样,粗线条、浓烈、实惠。

天王寺和道顿堀对我来说实在是索然无味,遍地餐馆,充满商业化的气息,并没有烟火感。倒是偶尔一天误入的“陪酒一条街”让我们看的新奇又激动:牛郎织女大大方方地站在店门口,美少年和少女在海报上画著夸张的妆容,下了班的工作族三三两两携伴而来,好不热闹。

从梅田蓝天大厦和海游馆摩天轮上看到的夜景并无差别。大阪像上海,临水、现代化、灯火通明,夜里穿梭在城市间的地上铁在诉说著整个城市的不夜。然而大阪又有着浓烈的重工业气息,棕黄的建筑、硬朗的线条、拥挤的街道,总是给这座城市加了些许压抑的色彩。

(梅田蓝天顶端的荧光地板,漫步星空一样;大厦本身是很棒的建筑理念。

(海游馆的摩天轮

(海游馆很适合海洋与生物爱好者

大阪是逛街爱好者的天堂,就难波+心斋桥逛几天几夜都走不完。在大阪的每一天我似乎都在逛街,也看清楚了自己心中的那头小小的消费恶魔。难怪游客们在日本大买特买,一个国家的实用品能够完善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佩服。

行程:
Day 4:Arrive 大阪-心斋桥+难波
Day 5:黑门市场-通天阁-回心斋桥+难波
Day 6:奈良(奈良公园-东大寺-若草山-春日大社)-梅田蓝天大厦
Day 7:心斋桥+难波-海游馆
(看出来我有多喜欢逛了吗hhh)

大矶/奈良·简直是旅行Bonus的小镇们

因为是自由行,时间又够长,我们想着挑几个小地方玩玩,顺便到乡下住几天。定了一个名叫“大矶”(Oiso),处在箱根与镰仓之间的靠海小镇,这是我这次旅行最喜欢的地方。

(山、屋、樱花、阳光、电车,OMG,这是日本的乡下啊

大矶几乎没有游客,居住的也大多是中老年人,就是一派生活的景象(可我偏偏最喜欢日常的感觉)。这里的樱花稀稀落落地种著,偏偏每一棵都开的很旺盛;路上的人车都不多,小柴犬看到我们很乖很好奇;从住所步行20分钟就是北海边,跑步的、喝酒的、聊天的、冲浪的、下学来玩的……人不多,但是能感受到他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安逸。运气好的是在大矶的几天天气都特别爽朗,春日的阳光、青葱的小山、碧蓝的天空与大海,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比这儿更宁静的地方了。

(大矶的一日黄昏,洒满了整个小镇,静谧又美好

住在大矶的一天去了江之岛;这儿有点像鼓浪屿,但是江之岛没有沙滩只有礁石,我们与海的似乎更加直接。日本的海边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不像温哥华的悠远、不像布里斯班的辽阔、不像厦门的嘈杂,而是有一种清澈的、宁静的力量。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我们每次看到的海颜色都非常绚烂,是一整盘蓝色和绿色相互重叠交融的绚烂。

(无滤镜无滤镜无滤镜,肉眼有多美不用说了吧

在江之岛上,我们看了好久富士山(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以至于错过了镰仓的寺庙们。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也没有二探镰仓(只能一个人在大矶吹海风),只有粗略地感觉它是佛性+生活+商业化的组合。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苦苦找寺庙的时候背了一些唐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等),翻过了一座很神祕的山(越爬越害怕的那种),一下山就是灿烂的樱花。在樱花树下和一群老爷爷对视了两眼,其中一个教我们日本参拜神社的方式,一个一直把我们送到车站,我们都感动坏了。这也是自由行的魅力吧,谁知道会遇到什么人呢。

(江之岛上远眺的富士山

(惊鸿一瞥的镰仓

(就这座山,心理阴影太大了hhh

在大阪的时候我们顺便去了奈良。天,小鹿真的是又可怜又可爱,馋嘴要吃东西时一个劲儿鞠躬,有小脾气时就顶你一下,太有灵性了。白鹿是春日大社的守护神,我们差2分钟就能参观这全国三大神社之一了,只能站在门口对着夜明灯说“好可惜好可惜”。

(被小鹿吓到的我hhh,缴食不杀

错过春日大社是因为我们在若草山上蹦跶太久了(天知道我们有多喜欢爬山);若草山很值得上去看看,有长著角的野鹿,只有寸长的满山野草,还有整个奈良的全景。我感觉它应该是附近最高的了,与天相接,人在上面只有渺小二字。


奈良曾经是日本皇都,因此它有气势辉煌的东大寺以及周边寺院,那一整块都很值得好好逛逛。我们当时逛寺庙时正好下雨,在二分院古寺听雨看屋簷落珠,那种氤氲安宁的感觉我永生难忘,彷佛可以在那里站一辈子似的。

(伽蓝寺雨里听永恒,就是这样了

行程:
Day 8:新干线 to 大矶
Day 9:江之岛-镰仓
Day 10:大矶吹风的一天
Day 11:大矶-东京(上野公园-上野动物园-晴空塔)

东京·The Fabulous Tokyo

亚洲国家的首都好像都解脱不了旅游功能,东京不出其外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加上出游的本地人,东京旅行的体验感差了很多,然而这并遮挡不住它全部的魅力。

在东京的大多数时间好像都在睡和交通(住青旅晚睡晚起的坏毛病),所以玩的地方并不多。说实话,东京的景色被人流打去了相当大的折扣。上野公园的樱花道弥补了我们之前所有的缺憾,大棵,全盛,灿烂得和童话一般,树下野餐是很浪漫的选择,但是人多;上野动物园应有尽有,空间利用合理,我全程跟小孩子一起跑来跑去看很有童趣,但是人多,两栖动物馆差点没把我憋坏;新宿公园有花有树有小森林,古老的染井吉野美的不像话,但是人多,而且是我在日本看到唯一扬尘的地方……明治御苑倒是地方大,人不多,森里茂密,有闹中取静的感觉,但是景色管理有点清冷。唯一有意思的地方是深夜去的浅草寺,商店皆已休业,一路的簷下黄灯像连线古今的路标,衬得古老的寺庙清幽无比。

(染井吉野,除了美只有美

我们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逛了一整天5个小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史、文化、艺术方方面面的展出皆为精品。我最喜欢的馆是“能剧与歌舞伎”、“浮世绘与衣着”,日本传统的衣着美学令人叹为观止;另外的特展“东寺·空海时期佛像与曼荼罗”庄严肃穆,气势恢弘,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和传承可见一斑。整个国立博物馆对我的震撼很大,处处都有东方的影子、中国的影子,但是又保留着日本民族的特色。

(经典浮世绘,近江八景,十分清淡的配色与十分细致的绘画

(飞鸟山图,德川时期的绘画,青山与樱花的组合;我觉得中国的青山绿水画比起日式山水画法惊艳太多了,只是不太容易看到,唉

(唐织,是头牌歌舞伎穿的戏服,非常尊贵,上面的色块都是拼接上去的各种图案

(这应该是文房用品,蛮精致的,是日系工艺品里难得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植轮,古坟时代的出土文物,是不是很萌!

(特展区里唯一允许拍照的佛像,想想看一个展厅里都是这样的雕像该有多么的壮观

国立博物馆里的游客大多是日本的中老年人,他们穿戴整齐,姿态挺拔,认认真真地在这里参观著,交谈著,和我对视的时候都会很和蔼地笑笑;除了“体面”,我想不到另外的词语来形容这样老去的生活。日本老人的生活似乎很独立,路边随处可见结伴出行的老人家,还有腿脚不便但仍然自己出行的人。然而我觉得,有自尊的老年人毕竟还是少数,日本老龄化的社会使得很多老人在晚年缺少陪伴,并且还要自力更生。不管怎样的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许都有它的利与弊吧。

东京可谓是亚洲的时尚之都,整体风格走日系的大气温柔风,但是各类衣着服饰风格各异、价格档次齐全,选择多效用也高得多。银座是体面的购物天堂,竹下通-表参道一块是颇有风味的步行街,天知道我在这儿花了多少钱。我很喜欢东京的购物氛围,干净、实惠、便捷、体面,除了守住钱包有点困难,好像没有什么缺点了。

(全是人,全是店,全是花钱的声音

我们去了天空树与东京塔,前者是可爱的小清新风,后者在夜晚里闪烁著浪漫温馨的橙黄色光芒。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登上去看一看。

(在底下看了一眼的晴空塔

(Pokeman-center!全是皮卡丘!萌死了5555

(橙色真的是日本的本命色,太好看

东京光鲜亮丽,这背后是上班族的沉重与繁忙。小时候看到过有人写“日本地铁里永远有睡着的人”真是一点没错,这里的工作族穿得很一板一眼,男士全套的西服与公文包,女士化著大地色系的妆容,不苟言笑,与所有的游人疏离著。中午的吉野家与拉面馆里都是匆匆吃一口的男士;下班时分的绿灯亮起,无数着工作服、戴着白口罩的男男女女在斑马线上密密麻麻地走着,东京的繁忙、压力、严肃,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暴露无遗。这个经济沉睡了近三十年的国度,这一刻的疲软与无奈,都写在年轻一代的脚下了。

行程:
Day 12:东京国立博物馆-银座
Day 13:筑地市场-明治御苑-竹下通-表参道
Day 14:筑地市场-新宿御苑

日本毫无疑问是一个高速发达的社会。日本人有着很好的“分寸感”,既有礼貌地尊重你,又在言语间拉开和你的距离;我很喜欢这样客气又不失防备的相处模式。日本街边鲜少有边走边吃东西的行人,垃圾桶也不多,但是随处都很整洁,都有一块干净的落脚之地。电马桶圈可以给日本代言,这个注重体面、舒适感和生活的国度(回了国一度不习惯hhh)。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日本吧,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度,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属于整个亚洲。

Say goodbye with Mount Fuji!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