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日本葡萄酒,当然不能错过发源地——山梨县。坐JR中央线,到胜沼葡萄乡站下车,可以选择很贵但随叫随到的taxi,也可以选择一小时一趟的bus,也可以像我们一样暴走2万步,用腿丈量这方小天地。

山梨县是日本重要的水果生产地区,号称果树王国,桃、李子、葡萄、葡萄酒产量居全日本第一位。贵金属、宝石加工工艺发达,首饰加工业闻名全日本。

胜沼位于山梨县中心,是日本国产葡萄酒的发源地,也是目前最大的产区,有80多家酒庄。

不愧是葡萄酒之乡,车站就有品酒的小摊位。

在车站看远方,四面都是山,甚至连南阿尔卑斯山的雪峰都清晰可见。
前一天我们去河口湖看富士山,湖边气温还在零度徘徊,樱花都含苞待放,到了胜沼葡萄乡,站台铺天盖地的樱花海洋,大朵的樱花开得繁茂,这么纤细柔弱的花,却让人不由感慨:好壮观啊!

可见,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啊!

在车站的资讯中心可以索要一份免费的酒庄地图,配合Google map,非常实用。

必去:葡萄之丘

葡萄之丘(ぶどうの丘),离车站步行1公里,在车站就能看到它酒红色的招牌,可跟着导航走,就会进入崎岖小路,别怀疑,继续走吧!

走到山顶,看到Budo no Oka的牌子,就是到啦,没错,这就是葡萄之丘的英语发音。

这里有地下酒窖,1500日元(折合人民币90多块)买一个称作“TASTE VIN”的试饮杯,可以品尝180款山梨当地出产的葡萄酒。

一楼是商店,出售当地的葡萄酒、食品和纪念品。我买了一个代表不同葡萄颜色的小项链,毕竟山梨也出产宝石嘛~

当当当,我们下楼啦!酒窖分了两个区域:白葡萄酒+甜酒,红葡萄酒+烈酒。
每个橡木桶上的酒都采用类似的酿造工艺,风格相近;两边的货架上是临近酒的陈列和价格。
我能说太有逻辑了吗,这样对比起来太容易了吧!

本来以为有人讲解倒酒,结果发现工作人员基本不会说英语,反正意思就是:酒都开启放桌上了,你们自己倒著喝吧!幸好吐酒桶也很多,那我们就尝起来吧~

这里大量生产的白品种是:甲州Koshu
这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酿酒的葡萄品种,因为果皮较厚,抵御霉菌的能力较强,适合多雨、台风的日本。

“香气新鲜、干净,只有11.9%的酒精度,跟透明如水的酒色一般,如一阵清凉的微风吹过味蕾,但却是那么鲜明难忘。如果在握寿司吧台上能有这样一杯甲州,我应该不会再想喝任何高档的大吟酿了。”

台湾 葡萄酒作家林裕森是这么评价甲州葡萄酒的。

尝了几十款甲州,不管是不锈钢罐、无过滤、酒泥接触、苹果酸乳酸发酵还是过桶,这个品种总体还是清薄淡雅型的。可能因为9月的采收季常与台风季相逢,所以要提前采摘,结果就是酸度清新,而果实的香气稍显欠缺。

当然了,我觉得这种风格和清淡的日本料理还是蛮搭的。

下面这个红葡萄品种很有意思,叫Adiron, 喝起来有点薄若莱的意思,颜色是非常淡的宝石红色,果汁、泡泡糖和爆米花的甜美感让它十分活泼可爱。就像一个扎着双羊角辫的小姑娘,在你眼前蹦蹦跳跳,如果你这是要非煞风景地提出让她考第一名,她圆圆的大眼睛就开始泪光闪烁,于是你不忍心再对她有更多要求,反正还是个孩子,开心就好!

红葡萄酒大量使用了Muscat Bailey A。 日本的夏天降雨量大,再加上四面环山,台风不时来袭,产区极其潮溼,很容易滋生葡萄霉菌。为此,日本培育了拥有抵抗霉菌和腐败能力的杂交品种 Muscat Bailey A——据说是山葡萄和美洲种的杂交。

没过桶的麝香贝利A普遍颜色较浅,单宁偏低,酸度中等,口味清淡,草莓的香气比较足。
过桶的酒几乎全部采用法国的新橡木桶,价格也就是折合人民币200-300元左右。怎么有种业界良心的感觉?过了桶的酒滋味明显丰富了一些。

这几款酒我和小伙伴都比较喜欢,果实的浓缩度有明显提升,滋味充足。

葡萄之丘除了值得一去的酒窖,还有温泉“天空之汤”。只要610日元,就可以泡真正的日式露天温泉,欣赏南阿尔卑斯的美丽景致,旁边还有斜逸而来的樱花枝桠,只有两个字能形容我的心情:舒坦!

再次感慨:幸好选了它做第一站啊!通过试饮,我和朋友确定了想去拜访的几家酒庄。

以下为一家之言,非常主观,仅供参考!

红榜:1. Chateau Jun

在葡萄之丘圈定了喜欢的酒庄,我们就按图索骥,开始暴走2万步了。
Chateau Jun在葡萄之丘的山脚下。酿酒师免费请我们喝了几杯(因为没有吐酒桶,只好咽下去了)。
除了各种风格的甲州,这里还有难得一见的霞多丽、赛美蓉和长相思这样的国际品种。这个酒庄的过法国旧桶Koshu和清新的长相思还是蛮有特点的。

红榜:2. 原茂园

这是一家相对历史悠久的老酒庄,踏进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宁静了。

得知我们从中国来,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拿出酒让我们品尝,半英语半日语地艰难聊天。

在这儿又喝到了两个新品种:KAI BLANC和BLACK QUEEN.
KAI BLANC是KOSHU和PINOT BLANC杂交的品种,酸度比单纯的甲州高了好多。
BLACK QUEEN是美洲品种,过桶12个月。

又遇到了可爱的ADIRON,喝了两个年份,差距不明显。原来这是食用葡萄的品种,这幅画是小朋友画的“爸爸的脸”。

这里的混酿和甜酒普遍不好喝,但是单品还真的蛮有日本风味的。

蓝榜:1. 美露香

著名的Château Mercian美露香酒庄,是日本葡萄酒厂的代表,自山梨开始酿造葡萄酒起即已存在。作为现今日本葡萄酒龙头老大,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且第一个打入日航头等舱酒单。海外扩张也令人瞩目,1987年购买了 美国 加州 纳帕 谷的Markham葡萄园,第二年又购买了法国波尔多上梅多克地区的Chateau Reysson酒庄,与西班牙著名雪利酒Tio Pepe,香槟Pommery,智利Concha y Toro SA, 美国的Robert Mondavi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外观非常有国外酒庄的气质。品酒和餐厅在一起,收费高。这种商业化性质太强的酒庄缺了点探祕的乐趣。而且酒的价格真的是数一数二的高啊(虽然换算成人民币,觉得还能接受,可见日本葡萄酒价格之实惠)。

蓝榜:2. 苍龙

成立于1899年,免费品尝,酒在冰柜里自己随便取。可是,绕到后面看酒厂的时候,布满青苔的发酵罐还是惊到我了:我真的是在日本吗?怎么会有这样的卫生情况???

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酒。其实也正常,家家都做Koshu,想要出彩,确实有难度。

这是一家想法很多的酒厂……

红榜:3. 岩崎酿造

这个这个……相当小的酒厂啊,干净利落,符合我心目中日本葡萄酒的概念。

在这儿还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不同于国际通用的750ml每瓶,日本葡萄酒多是720ml每瓶。原来720ml是清酒酒瓶的常规尺寸。

这里的酒有产区的划分了,棒棒哒。

红榜:4. 胜沼酿造


胜沼酿造的历史始于1928年,有贺家族是山梨县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有贺雄二的爷爷当年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葡萄酒合作社,到后来有贺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份独立经营。最早一段时期胜沼酿造是以生产清凉饮料为主,葡萄酒为辅的产业格局,由于经营得当,后来胜沼酿造的葡萄酒销售网络遍及全日本,成为日本国产葡萄酒企业的知名品牌之一。2005年,胜沼酿造出资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买下了朝日啤酒在山梨的葡萄酒厂,使得胜沼酿造如虎添翼实力大增,更奠定了胜沼酿造在日本葡萄酒业的大型企业的地位。目前胜沼酿造年产量各种葡萄酒32万瓶,产品销售遍及全日本,并在国内外各种葡萄酒评比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囿于交流不畅,我们大概了解到法国的Bernard Magrez和胜沼合作生产了一部分葡萄酒,别说,这带着法国风情的Koshu确实和外面的庸脂俗粉不一样!

一共尝了9款酒,整体感觉就是非常的优雅、高阶。和其他山梨县的酒风格完全不一样。是最最推荐大家去的一家酒厂。

漂亮小姐姐坚持要我们尝尝他们家的果汁,加了冰块以后,确实很爽口。简单舒服,不明白其他酒庄怎么会把甜酒做那么黏腻难喝。

酒庄很漂亮,不着急的话,在这儿消磨一个下午也是件惬意的事儿。

蓝榜:3. Lumiere

据说最高等级Lumiere Prestige是用玛歌酒庄(Château Margaux)与滴金酒庄(Chateau d’Yquem)用过的橡木桶酿造,带有浓郁的波尔多风情。

和美露香一样,这里的商业化也蛮重的,高阶的西餐厅配300块人民币的传统酿造法的起泡酒(诶,这样说来也不算贵嘛,捂脸)

还有这种塞子!

可惜这家的winery tour是要预约的,工作人员不负责讲解,喝酒的话用机器刷卡。我们试了几款,估计是机器里的酒不够新鲜,味道不仅不惊艳,反而让我们大失所望。

工作人员说这是最高阶的系列,完全没尝出高阶的感觉来,一定是开启的方式不对。

如果可以,最好买完整的一瓶开封品尝。

不过在这个酒庄,终于见着正常点的葡萄藤了。

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的:

PS,看见砍下的葡萄藤,就想到了烤肉……

红榜:5. 丸藤

这家在山坡上,可真够远的!之前在葡萄之丘的时候,就很喜欢他们家的酒。尝了一杯传统法酿造的起泡酒。小姑娘想给我倒5天前开封的酒,刚被Lumiere伤过心的我果断要求开瓶新的。

50%的merlot+50%的muscat bailey A, 酒泥没有去掉,冰镇得刚好。此时此刻非常想到沙滩上晒著太阳喝这款酒。

蓝榜:4. 大和

这家店也小小的。但是,人家的产品上过《神之水滴》呢!

这款古代甲州在葡萄之丘喝过,清淡爽口,适合日本料理。

倒是他们家的“蕾”,让我非常喜欢。过了桶的甲州,仍然酸度活泼,果香清新。

这家酒厂到底上红榜还是蓝榜我很纠结,毕竟只喜欢上面这一款酒,而且在葡萄之丘就能喝到,实在没必要专程拜访。

这里还有Syrah西哈!工作人员说这儿西哈特别难种,所以贵(4000多日元,折合人民币250元左右)。

红榜:6. 胜沼ワイナリ-

这家酒庄的名字,对于不会日语的人,是不是太不友好了!也没有宣传页!还不会英语!
可是,竟然挺好喝!不是胜沼酿造那种混血的美,是土生土长的美。我估计酿酒师挺有天赋的,但是我说啥他也听不懂,只会两件事:点头微笑和低头倒酒。

又一个美洲品种:DELAWARE, 酸度适中,终于看到不是甲州的白葡萄酒了。

上面这款是果味型的甲州,下面是sur lie的甲州,在葡萄之丘的时候就喜欢这款酒,香气更加复杂,口感柔和,非常好喝。

法国橡木桶内发酵的霞多丽,不算浓郁,果香也不突出,我估计如果是新开一瓶慢慢喝,可能会有变化。

最喜欢的是桶内发酵的甲州,回味超长,好喝到飞起。

又是一组对比,果味型和桶陈的麝香贝利A。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过了桶的酒更贵更复杂。可惜这个品种实在不是我的心头好。

全家福,给了日本酒庄游完美的ending。

总结

非要说日本葡萄酒怎么样,我觉得从种植环境来讲,就不是很理想——成熟期多雨,采收期多台风,潮溼所以多用棚架式,全部手工采摘。
为啥不理想还要种葡萄?去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水果那是相当贵,好不容易找个能种葡萄的地方,那当然要种了。

我们都知道酿酒葡萄通常颗粒小,籽大肉少,和食用葡萄果汁充足的诉求相悖,可日本呢,吃的葡萄还要匀出来一部分专门酿酒,所以原料上来讲,也不是很理想。
酿造工艺呢?我们见了两位酿酒师,都不会英语,最喜欢的胜沼酿造,聘用了法国酿酒师。整体上虽然工艺用料很多,想来水平不见得高。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当地葡萄酒,如果不是在葡萄之丘快速过一遍,在超市里真的很难总结。
不过这种美美的季节限定,还是挺招人喜欢的嘛!(虽然我不会买的)

总体来说,日本的葡萄酒让我有点失望,没有日本威士忌那种勇争第一的劲头,还处于自得其乐的状态呢。毕竟天然环境限制,产量又有限,本地人喝喝业差不多了,出口这种事,还是交给清酒和威士忌吧!

全文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