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佛寺到神宫

不论是非,大和民族应该算是有信仰的,虽然基督教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结婚仪式上,笑),但是社会上最主流的应该还是佛教和神道教。日本的寺院也主要是寺庙和神宫,而且数量之多也是挺惊人的,我们只是寥寥走过几个,也回味挺多。

(1)金阁寺

在日本要看寺庙就一定要去京都,而京都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中金阁寺是最有名也最值得一看得之一。佛教自传入日本后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沾染了浓厚的日本本土气息,不过金阁寺这样历史较为悠久的寺庙,与我东土风尚还是有些相合的。除了寺院中白墙黑木的寺庙房舍因为是新建筑所以是典型的和风,作为核心建筑依山坐落在一片水中的“金阁”虽然只是一座不大的三层小楼,但是那种宽厚绵长的线条还是显现出一种大唐的端庄之气。而且这整座楼布满货真价实的金粉,真是做实了“金阁”寺的名字,即便是在雨中也闪闪发光,就更是值得一看了。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著名的一休师傅也曾在此修行,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名人故居嘛。

除了观赏耀眼的金粉,寺里规模也不小,加上山景衬托,逛起来也别有一份韵味。特别是求各种御手的地方真是人满为患,特别是恋爱姻缘类的真是供不应求,这些都是中文写的所以游客购买也无障碍呢。在寺庙后门内居然还有一座小小的狐狸神社,真是只有日本才有的景象啊。

值得一提的是金阁寺的门票我觉得特别的贴心,竟然是一道正经的家宅平安符呢,现在已经稳稳贴在我家大门后了。

(2)浅草寺

东京的寺庙虽然没有京都那么多那么历史悠久,但是有一个浅草寺就够了。人都说没有浅草寺就没有东京都,我不由得想起没有潭柘寺就没有北京城的说法,嘛,所以原因大概都是这样啦。作为一个城市诞生的地方,寺庙代表着贸易、人流和勃勃生机,而如今更是旅游景点,所以浅草寺少了几分肃穆多了几分红尘热闹。与浅草这个清淡情趣的名字不同,浅草寺的建筑都是大红大绿大规格的,不但屋舍高大似城门,正面悬挂的“雷门”大灯笼也是出乎意料的大,虽然不雷但是很撼人。门内挂著两只大草鞋,都是整面墙的尺寸,也是一种供奉吧,跟另一面的雷门倒是应合,感觉好像巨型的神魔随时会光临。

.

不过大家的目光很快就会从这些寺庙建筑转移到了也许如今更诱人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仲见世商业街了,从各种手信、点心到全套的和服配件,真是应有尽有,不光是游人,本地人也趋之若鹜。特别推荐仲见世人形烧,价格实惠量又足,豆沙馅儿的人形蛋糕真是美味又有趣的好手信,至于昂贵的和服配件就只能拍照留念了。

(3)平安神宫

除了“日式”佛教,日本更重要的还是本土的神道教,是真正得日本文化和民族精髓的一种信仰模式。其实我个人觉得相比宗教意味,哲学意味更浓重一些。很难说它是供奉了什么神或者有什么统一的教义,我理解更多的是体现了日本那种一花一草皆成佛,一动一行皆成道的精神世界。就好比插花到日本就成了花道,饮茶到日本就有了茶道,对于自然的信仰就成了神道。

神道教的道场就是神宫了,其实大大小小的神宫也很多,最著名的有三大神宫,其中在京都的就是平安神宫,就在京都美术馆对面,宗教和艺术的面对面真是和谐,不过平安神宫占地面积貌似要大得多。单从建筑风格上,我一下子也没能把红柱绿瓦的神舍跟寺庙区分开,只能说内里供奉的不大一样吧。没想到这种艳红艳红的颜色用在这种宗教场所居然也没有任何不严肃之感,倒是觉得很有气魄。内里一片广阔的大广场倒是少见,两侧的洗手水池还是木勺舀水的,很传统。靠近主殿一角有许愿的地方,貌似是买个牌牌写下心愿挂上就可以,不过不知道写中文行不行。坐在神殿的走廊边吹着小风很舒服,日落前看着红裙白衣的神女们下班,引发人不少遐想。

(4)平和公园

平和公园在箱根,离富士山不远。严格来说这是个公园,但是公园内也有一座日本山妙法寺,虽然规模小小的,但是建的年代比较新,建筑造型更为柔和,装饰也非常有日本风格。而且园内还有几处祈愿和平钟和一座供有观音的白塔,倒是觉得把整个公园视作一个寺院也很适合。比较有意思的是白塔两侧的两排狮子雕像,都是亚洲各个国家送给日本的,依照各国传统特色塑造的,包括著名的日本琉球石狮子,还有中国的传统造型石狮子,颜色、样貌、材质各不相同,说实在的如果不说根本猜不到这都是一种动物——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

这座公园顾名思义是为了祈愿世界和平而建的,但是在日本这种情况下看来让人觉得心情很复杂。

2.温泉,温泉旅馆

日本是温泉大国这毋庸置疑,泡汤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和传统。不过世界上能够泡温泉的地方千千万,但是能充分享受温泉旅馆的地方就唯有日本了。

温泉旅馆当然也有高低档之分,高档的也是天价且一房难求,透著一种阳春白雪的清高;不过一般人也有平价的普通旅馆可以享用,也能领略平民的泡汤之乐。山梨县据说也是温泉名地,可能是因为离大涌谷不远,延续了低热的原因,不过我感觉也可能是日本处处都是温泉名地。不管怎样在这个不大的小县里,温泉旅馆应该是主要游览专案。这里我特别感受到了日本人的职业精神,即便是在这个不算多么高档的温泉旅馆,一到门口,穿着整齐制服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大叔仍然会小跑出来规规矩矩的把客人的行李搬运进去,完全没有懒散或者懈怠,那种认真的样子让我们都觉得不能随便对待办理入住这件事。

第一次住和式房间的感觉充满了新奇,席地而坐的茶桌,推拉门和榻榻米,还有晚上铺好的棉被都很舒适。房间的小阳台可以看到旅馆的庭院,虽然不大,但是布置得非常用心,层次分明的花草树木,还有小小的池塘和锦鲤,充分日本庭院方寸之间布局的精巧之感。穿上旅馆提供的浴衣在庭院散步然后施施然去温泉泡汤,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

当然泡汤之处是不能拍照的,按照传统,要先脱干净然后彻底洗淋浴,洗得干干净净擦干净再进到温泉池泡汤,确保泡汤就只是泡汤,而不是洗澡,话说这点真是很重要啊。温泉池有室内也有延伸到屋簷下的,也算是有点露天风吕了吧。晚上客人不多,两位本地老奶奶走了以后整个汤里就我们俩了,看着天逐渐黑下来感觉一阵醺醺然。泡完汤穿着浴衣出旅馆溜达了一趟,在贩卖机买了两罐朝日啤酒晃回房间边喝边看在追日剧的最新一集,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一半靠Berber讲解一半靠猜居然看懂了,真是美好的夜晚。

3.富士山下

关于旅行我有时有一些奇怪的小趣味,比如去伦敦之前会下载《LondonBridge》,去日本的时候mp3里就准备好《富士山下》,在车过富士山的时候开始循环播放。

富士山虽然是日本的象征,但不是人人都能登上的,更多的还是欣赏一下富士山下的景观。因此大涌谷现在应该几乎跟富士山齐名了吧,虽然只是富士山下的平凡山坡,但是因为活火山的关系,山坡上不断冒出的热气形成了很是不平凡的景观。那白腾腾的蒸气让人时刻记得自己其实是在一个随时会爆发的大火炉之上啊。在山上的纪念品商店也有很多跟火山有关的小纪念品,特别是硫磺鸡蛋,用火山天然蒸汽还是水煮熟的鸡蛋,都成了黑漆漆的模样,我是没有吃,因为坚信它还是一颗煮鸡蛋而已,而我是不爱吃煮鸡蛋的。不过有点后悔应该买一个黑蛋Q版吉祥物。

富士山下另一处值得一去的就是芦根湖,在渡口坐游船到另一个渡口,时间不长,船速不快,但是风景竟然意外的好。跟瑞士那种高山湖泊不同,在小山丘的衬托下平静的小湖面很宁静,看着岸上零落的城镇有种安详的味道,山中应该是有寺院,鲜红的鸟居在一片绿色中特别明艳好看。

我想,这样就好了,毕竟“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

(终回)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