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东瀛话倭国

自从1996年公务出访日本后,二十三年后第二次踏上日本国土。傍晚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第二天来到日本天皇宫苑前广场。二重桥下依然流水清清,广场上绿荫草地,当年麦克阿瑟驻日本占领军司令部大楼仍然耸立在那里,只是没有能够像当年那样步入天皇宫苑内参观。走到东京浅草寺,印着“雷门”的大红灯笼,还是高高挂在寺院门前。正值周末,人头攒动,两旁的美食节甬道上,身着和服的游客如织。与当年不同的是,许多是来自中国的游人。“银座”是东京繁华的商业区,周末变成了步行街,街道两旁都是高楼大厦的品牌店。没有机会再去“新宿”,看歌舞伎町一番街,乘车在东京市内转转,一切还是老样子,20多年来变化不大。印证了那句“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条水”。

从东京驱车到日本中部的静冈,游览“平和公园”,远眺日本的标志“富士山”。绿荫之中衬托着白雪皑皑的火山口,美丽景色一览无遗。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半山腰的海拔2300余米的富士山“五合目”。山上凉风习习,阵阵寒意。仰望3776米的富士山主峰,风起云涌、大雾弥漫,火山口淹没在云雾之中。乘车下山,到附近的著名景点“忍野八海”。这里有富士山融化的雪山水流下又涌出,形成8个大小不一的清泉水池。池水如同玻璃镜一样,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一群群锦鲤在清泉中游嬉,倒映着蓝天白云,如诗如画。这一醉人的美景,彻底颠覆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逻辑。

在名古屋停留一晚,来到仿中国唐代长安城建筑的京都古城。在京都“袛园古街”上闲逛,体会百余年前,日本关西古都城的文化底蕴。巷子深深、小桥流水人家、石板路、木板房,仿佛置身于姑苏城平江路一样。再次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一池碧波水,烘托著金碧辉煌的楼阁,和谐优雅、精妙绝伦。而这一切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完整的储存下来,完全得益于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正是他在地图上勾画出京都等古城位置,告诫美军在对日本进行大轰炸时,注意保护、避开这些文化古蹟,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延续。至今日本京都人还对梁思成心存感激。在“稻荷大社”这个京都香火最盛的神社入口,有日本战国名人丰臣秀吉捐建的“大鸟居”,类似国内的牌坊一样。神社内建有成百上千个红色鸟居,几十个石雕狐狸塑像,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前来祈福游览的日本人不少。由于对日本的神社了解甚少,我们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而已。

从京都到大阪,下榻在“四天王寺”附近。天王寺内,供奉著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在大阪,主要是去大阪城公园游览。建于16世纪的大阪城,其主体建筑为“天守阁”,为丰臣秀吉所建。这个穷苦出身统一日本,后来入侵朝鲜败在明朝军队手下的狂人,在日本历史上是个叱吒风云的人物。购物是在大阪行程的主要安排,在大阪海港免税店和心斋桥、道顿崛一带的商业区,到处都是手提大箱子,进出电器店、药妆店、免税店购物的中国人。这些国人蜂拥而至买买买,化妆品、手表、药品、家用电器等等,似乎如买白菜。如今的中国人真是出手阔鋽,出国都腰缠万贯、大包小裹往回带。也难怪,国内许多产品的质量、口碑的确让人不放心,加上层层关税。因此才有了国人,出国抢购国外品牌货、代购化妆品、药品、奢饰品的风潮。由于中国人的购买力,许多日本商店都雇用中国留学生和移民,当导购以方便吸引中国游客。


位于大阪附近的奈良,也是日本的古都。作为公元七世纪仿中国唐代长安、洛阳城建设的古都城,有兴福寺、元兴寺等众多的古寺庙、神社和历史建筑。奈良公园内绿树成荫、青草遍地,成群的梅花鹿在公园内散步,向游人索要吃的。在“春日大社”神社内,成群结队的小鹿围绕着游客乞食,举止亲暱,惹人爱怜,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幕。在百年“奈良町”小镇上,古街、小巷古香古色,街边售卖的各种手工艺品,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一行6天,走马观花游览了东京、富士山、名古屋、京都、大阪、奈良。总体上感觉平平淡淡,完全没有23年前,1996年因公初去日本时的兴奋、好奇、探索的心气。当年用10天的时间,走了东京、横滨、箱根、名古屋、京都、大阪和冲绳。当时对日本的高科技、新干线、私家车、卫生间文明、街道清洁等印象深刻。对这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近百年苦难的民族既万分痛恨,又十分钦佩。整洁干净的城市、高素质的人民,一丝不苟的工作、科技发达的工业的都是值得我们借鉴、效仿的。而如今,看到这些已经没有当年的兴致和羡慕了。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有些方面甚至领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自己的住房、私家车,可以随时随地去国内、外旅行,对现代文明世界的富裕的生活,司空见惯,没有原来对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高不可攀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巨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两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以史为鉴,学习先进,迎头赶上,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的前列。

2019.6.8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