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上海宁,被以下几个问题 “烦了要西”?

上海宁莫怕莫怕,来上海玩的外地朋友莫慌莫慌。

趁这个机会疯狂补习,学好了垃圾分类,将来环游世界都不怕。

日本 | HARD模式

如果你想去邻国 日本,那你将去到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

首先,家庭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塑料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瓶与有害垃圾以及资源垃圾。

其中塑料垃圾包括塑料容器包装盒及其他塑料2种,不可燃垃圾包括小型家电、破损垃圾、填埋垃圾3种,塑料瓶与有害垃圾分为塑料瓶和荧光灯管、干电池等有害垃圾2种,资源垃圾分为金属类、玻璃瓶、废纸、布类4种。

共分5大类,12小类!(上海垃圾分4类,是不是so easy了!)

其次,每类垃圾还有规定的处理方式。

比如,木质家俱需拆解成一定长度、捆扎后再丢弃;画笔需取下上面的金属部分,当成资源物资与其他部件分开处理;牛奶等纸盒需水洗后剪开,用纸绳捆绑后丢弃;干净、没有破损、两只齐全的袜子是布类资源物资。

其余的则是可燃垃圾……

另外,还得牢记收集时间,垃圾不是你想扔,想扔就能扔。

收集日上午8点前将垃圾放于指定的收集场所,而且不能在前一天晚上就丢弃垃圾。

其中可燃垃圾每周收集两次,塑料垃圾每周收集一次,不可燃垃圾、塑料瓶和有害垃圾、资源物资每月才收集两次。

日本街头还鲜少有垃圾桶,走着走着就被逼疯了。

如此一来,便利店前的垃圾桶简直就是游客们的救命稻草哇!

欧洲各国 | MEDIUM模式

在欧洲,各国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大同小异。

如果你去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规定特殊性在于,不是每天都可以扔垃圾,也不是随时都可以扔垃圾,不同类别的垃圾有自己的“出窝时间”。

比如,塑料及金属包装罐等小件可回收物品必须放在蓝色垃圾袋里;书报废纸等纸张必须放在黄色垃圾袋里;不能再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放在普通白色垃圾袋里。

只有白色垃圾袋可以随时扔到楼层地下室的垃圾桶内,黄色垃圾袋和蓝色垃圾袋每周回收一次,要住户自己在某个工作日下午4点到6点之间放在楼外人行道边,早了不允许,晚了则需要拿回去,错了日子更不行。


此外,旧家俱、废家电等大件垃圾一年只两次集中收取,平时想扔则需打电话预约,还需要付费。

如果你再去到以严谨闻名的 德国,那比利时的垃圾分类简直就是“粗放派”了。

在柏林,每栋楼外都有固定的“垃圾屋”,内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大垃圾桶:灰黑色代表厨余垃圾,蓝色是废旧纸张,棕色是生物垃圾,黄色是食品包装垃圾。

住户需分门别类地扔放垃圾,且必须把垃圾袋扎好。

每个小区还有一个收取玻璃、罐头盒的专用垃圾库,分别为扔绿色玻璃、棕色玻璃、透明无色玻璃和罐头盒几个大桶。

曾经还有网友发现,某一年夏天住所的“垃圾屋”臭气熏天,一看原来是厨余垃圾桶被倾倒。致电物业询问,迎来的是严厉“批评教育”——由于楼里有人不按要求严格分类,这是惩戒。网友推测可能是新来的同事不知道规矩没严格分类导致的。没办法只好全员出动,一边捂著鼻子收拾垃圾做好分类,一边央求环卫工人尽快恢复搬运。

墨西哥 | EASY模式

“ 垃圾分类太难了,学不会出国岂不是处处被罚款?”

还有EASY模式可供选择,去美洲,去墨西哥吧。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墨西哥从2007年才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不过仅仅用了7年时间,便已全部铺开,其祕诀就是化繁为简。

因为拉美人的随性,决定着细致的垃圾分类推广起来难度很大。

所以,墨西哥干脆只规定将垃圾分为两类——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

简单明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垃圾分类了,有没有?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