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obile.rr.tv/mission/#/share/season?type=season&id=15163&share=90144707日本72小时实纪。
2019年的暑假,我最期待的一次旅程终于到来了—日本。
日本,这个二次元盛行的国家,在我的童年和青春里留下了数不清的记忆。多少次的魂牵梦绕,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这个国家。

那年夏天,漂洋过海来看你。

那天,天气阴,机窗外下著小雨。
初次见你有些羞涩,我小心翼翼的四处打量着你,用手机记录下你的每一处场景。

礼貌

在飞机上我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可惜没有拍到),机场工作人员一排三个人在飞机抵达后,面对飞机的深深一躬,日本人的礼貌和热情首先让我这个没来过日本很少见大世面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一面。


下飞机后,你能首先听到的声音不是一大堆游客在大声讨论著按耐不住的旅行的激动和各种结束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牢骚声,这和以往的中国印象不同,大家好像都自觉的变安静了。你能听到的看到的只是机场人员礼貌的鞠躬和问候。(像贵宾般的)但只是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一丝丝的亲切。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日本。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机拍摄,这映入眼帘的画面,感觉一切来的突然又真实。不知道这是天气原因还是原本就是如此。
机场附近这极具包豪斯风格的建筑群,隐约的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与设计与艺术同在的国家。

我与你的第一张合照还略显生疏。

我一路看景,想把你了解的更为透彻。

干净、规矩

日本的街道,和建筑正如你想象的那样干净又整齐,而且在街道上真的很少看见有垃圾桶。顺便一提,❗在日本如果买来动西吃是一定要在店内吃完再走的,如果买来在街上吃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这也就是说买完东西吃店内是有专门的垃圾桶供你丢掉垃圾的。导游说每家每户连扔垃圾的时间也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可见日本对于细节的处理是非常认真即达到极致,垃圾分类就可以体现的非常明确。这可能就是这座国家在地图上的版面虽然小但精致的原因吧!

远处的东京塔。

楼顶上的排面机车。

朝日啤酒公司的建筑。

日本也流行拉车伕这一职业。等级制度也是存在的吗?还是出于个人爱好?(我很吃惊)

2019.7.18

皇居二重桥

来到皇居外苑,会看到标志性的骑马武士青铜雕像和有着古朴庄严味道的城墙,然后是一大片广场,周围有许多树木。这里的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踩上去沙沙作响,据说是古代为了防止忍者夜袭而设计的。继续向前,很快就能看到典雅精致的二重桥。


黄导介绍。二重桥坐落在日本东京皇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皇宫,是江户幕府在1657年所建的城堡,1888年才成为日本天皇的居所。城廓外面有广阔的护城河围绕。二重桥位于皇居正门前,前方为正门石桥,又称眼镜桥,是东京都内最佳的拍照地点。但在早年二重桥并不是这样的它原本是由木制桥和石质桥的共同组合才叫二重桥的。早年曾因护城河水深,旧桥较低,所以在桥上再搭一座桥,为上下两层,所以叫做‘二重桥’。铁桥是明治21年(1888年)替换上去的,所以桥身不是两层的。前面的石桥在江户城的西丸大手桥的位置,石桥是明治20年(1887年)建造的。由于构造为2个石拱形造型,所以再三地被误认为‘二重桥’。

早期二重桥。

这是皇居的正门!皇居平日里是不对外开放的,内部每年也才开放两次,分别在日皇诞生日及新年(1月2日)。

参观皇居的外国游客非常的多。许多也是拖家带口来的。

保安亭,外观虽小,但里面一应俱全。

皇居前的草坪上惊现蘑菇。可见草坪生态保护的很好。

浅草寺

浅草寺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其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和浅草地区的象征。

我们就围绕浅草寺附近的地方转了转看到了好多没亲眼见到过的场面。

浅草寺也是日本情侣的游玩胜地。

浅草寺附近的街道上真的随便一处都是风景。建筑上的可爱传统人物雕塑。

日本浮世绘画风的鸟居和门头装饰。

穿和服的外国小姐姐在拍照。

这是专门为猫头鹰募集资金的外国友人做的宣传,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没想到大白天的也能真的见到猫头鹰呢!这大概是出自猫头鹰咖啡馆的猫头鹰。要想了解猫头鹰咖啡馆,我从蜂友上找到了六所猫头鹰咖啡馆的地址,喜欢的蜂友可以去看看。

日本的地道特色小吃鲷(diao)烧,日本动漫里经常出现的小吃,这回终于吃上了,季节限定版的特别好吃。(日本所有的食物都稍稍偏甜,甜点也是)

服务态度

来到日本不得不说的是服务态度。日本的服务态度,可以说是我出国旅行中最好的国家,日本人对于顾客至上的道理明白的很透彻,不管是街边小吃也好,还是餐馆就餐也好,服务人员总会以微笑示人,并予以“欢迎光临”“对不起”“谢谢您”等词汇长挂在嘴上。他们也会以“大人”这种称呼叫你,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是在这种氛围中就餐,也是不错的选择。真的可谓是“宾至如归”的感觉。

回到浅草寺院内后我们去顺便抽了一个签,据说浅草寺的签挺灵的,但有人抽到吉签,有人抽到凶签,各不相同(笑而不语)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抽到凶签的人需要把抽到的签从新送回到专门收凶签的挂排上这样凶气便不会跟着你走,好运自会前来。(阿弥陀佛)至于解签网上一搜便有,但这的前提都归结于你信不信这个理,既然抽到了,也就自然接受它,不管是吉还是凶,都自有因缘结果。

2019.7.19

忍野八海

忍野八海是日本山梨县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间忍野村的涌泉群。因为错落有致地散布著八个清泉,“忍野八海”故而得名且名扬四方。据说忍野八海在1200年前就有了,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经流经地层过滤而成的八个清澈的淡泉水:御釜池、底无池、铫子池、浊池、涌池、镜池、菖蒲池和出口池。

忍野八海的平均水温约摄氏13度,水质清冽甘甜,被誉为“日本九寨沟”,是忍野地区指定的国家自然风景区,1985年入选“日本名水百选”。为国家指定天然记念物、名水百选、新富岳百景之一。我也亲自体验了一下这忍野八海的清澈泉水,味道也还不错。

湖水清澈见底,都是小铜板。(自己照出来的水面并没有真实看见的那样蔚蓝清澈,所以找来网上的图对比一下。)

出来景点的小路上都是小吃店。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买烧鱼的老爷爷胡子头发都白了,留着一头日本人古代典型的月代头。(画)

贩卖机

日本随处可见的最便捷的要数贩卖机了,每走到一个路口就能看见贩卖机的身影,我的家乡郑州现在也在普及贩卖机,现在常见贩卖机的身影也只有在地铁站里或者是某些大学里才能看得见而且普遍的价格稍微会贵一些,也很少会有人去购买。但到底会不会普及成功,只有时间会知道。

接着卖鱼的月代头的老爷爷说。日本人的月代头网上的评论众说纷纭。第一猜想就是跟秃顶有关的,月代头其实看起来跟秃顶是很相像的,有人就认为可能是当时的掌权者因长时间的脑力劳动,造成了头发的脱落,久而久之就把头顶的头发就掉光了,成了一个秃顶的形象。而手下的人看到统治者的发型有了改变后,为了附和他统统把自己的发型也剃成秃顶的样子,这就让很多男子都去模仿,所以这个发型就成了最时髦的。而且还有资料表示,这日本男人的月代头并不是由刀剃出来的,而是一根根拔掉才形成的,日本人只是为了拍统治者的马屁,想想也是挺荒唐的。
还有一个猜想是说受到女真人的影响,因为这个发型流行的那段时间,正是我们国家南北宋交替的时候,女真人建立了金国与日本人有贸易上的往来,而女真人的发型也是很奇怪的,他们大多数都是留着头部周围的头发,中间基本都是秃的。在跟日本人交易的时候就忽悠他们这是中国最流行的发型,因为日本人在那个时期对中国很崇拜,在很多事情上都喜欢模仿我们,所以听取了女真人的话语后,回国纷纷模仿他们的发型,还取了一个代表他们自己的名字,就是月代头的由来。这个猜想就是从当时两国的关系而猜测的,毕竟日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模仿中国,无论从制度还是日常的生活,几乎就跟中国一模一样,所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后一个猜想是说这个发型比较方便戴帽子,因为中间的头发没了,周围的头发刚好可以卡住帽子的边缘,这样一来就不会轻易让帽子掉下来,其实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记录说这样的发型对打仗很有利,不会被头发阻挡到视线,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所以日本就下令武士们必须留着月代头,这个原因才让月代头盛行整个日本。既然觉得头发留着很麻烦,拿直接剃成光头不是更好,但如果所以男子都是光头的形象又很不美观,所以就留着一点,看起来就会好看,这个猜想也是脑洞很大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既已是历史就尊重它。

日本停车场附近的一户废弃的房车,从外面看很像是恐怖片里面的场景,给人一种孤独感和荒凉。

日本的晴天。

富士山

五合目

我们聘请了三位日本跟导,先接他们上山(五合目)跟我们一同吃饭。

左上一,杉本先生,这是一位年过50的跟导日本人,曾在中国呆过30年,自然中文也是非常好。
右上二,太郎先生,中年跟导,日本人,但身材略显魁梧,会一点点中文,略带一股子台湾腔,估计是台湾人教的中文。
中下,领队,一位年纪稍轻跟导,日本人,不会中文,身材很好,腿很长,长的也很帅是我们这跟导里面的Leader。
我们在去富士山的半路上先接了两位跟导分别是领队和杉本先生。还有太郎先生是在五合目与我们集合的。中途大巴车停下,领队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上山装备功课。

装备(针对7月份去爬山)

1.舒适的速干短袖,长裤。
2.冲锋衣(一定要防雨),内胆,防寒衣(鸭绒袄等)
3.雨衣,雨裤。
4.鞋子(防雨防水加绒也无妨)袜子加绒防水,手套加绒防水。
5.登山杖(两根)
6.帽子(防雨防风)
7.墨镜(可有可无天气好的话要有)
8.水(第一天1.5升水,第二天1升水)
9.零食包(高热量食物士力架等,上山容易失温)

团队是在五合目吃的。吃的是简易寿喜锅。

前面领队说的装备我们去楼下的装备店买齐。等到万事俱备,就出发上山了。

富士山还有一个特色的地方是五合目有卖长棍和短棍的(登山杖差不多),干什么用呢。富士山顶上每到一个地点就会有一个地方给你盖章烙印,作为你登顶富士山的一个纪念吧!

出发时天气依旧是晴朗的。

富士山总共有九合目(合目的意思在英文里就是楼梯的意思)我们当天的目标是从五合目爬到七合目,在七合目住一晚上然后凌晨一点再出发。上山后还需缴纳1000日元的手续费,工作人员会给你发一个小木牌和手册,以便于了解富士山的情况。(发的时候本子不是这样的是崭新的只不过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领队和太郎先生。

每天欢乐多多的,冰熊伯伯。
我们的领队经验很丰富,他带的队,步子很慢,几乎每个人都能跟上脚步。

半路上,遇到了彩虹🌈,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听领队说七月份正是日本的梅雨季节,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色。

大家看到彩虹时的心情。

上山的景色和道路。

半山腰的拉面馆。

七合目

这便是我们今晚的住所。(此时山上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雨)山顶的小木屋温馨又明朗。

看看这婀娜的身姿,看看这俊美的容颜,看看看看……

我们当晚吃的晚饭咖哩鸡饭。山上的咖哩鸡饭也是有一股别样的滋味,此时窗外的雨也愈下愈大。吃完饭后我们的几个跟导就今晚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汇总告诉了我们。因为我们原计划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出发,但跟导刚刚看了天气。凌晨的天气会下暴雨和闪电不适宜上山,于是决定在当晚11:30那时候上山,天气还并不是那么恶略的时候。因为在我们上山前的几天都分别出现了,人员伤亡事故,所以看看几位跟导的表情很是严峻。我们的命运全部都掌握在几位跟导的手中。也是时候采取了人员去留措施,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的不同而定,适合上山的继续上山,如果有放弃的念头,那也是合情合理的。通过一番的商讨措施后,我们就整队进行了休息。(此时下午6:00/7:00)

晚餐的咖哩饭和早上得便当(蓝盒子)。

爬到这里的时候衣服几乎已经溼透了。

小木屋的拖鞋也很可爱。

与其说是休息,其实我们有的人也没有睡着,不知是什么原因影响(大气压),几乎每个人也就休息了1-2个小时。我们一席女同志睡的是下铺(地板),我们的上铺是一群日本的年轻男同志。

当晚11:30

我们出发了。

夜晚富士山看下面的场景,这时候的雨也是一刻不停的下,夹杂着还有一阵一阵的大风。雨衣雨裤都得齐装上阵。从七合目上山的路开始出奇的难爬,有的必须手脚并用才行(攀岩差不多)。对于刚刚一夜的休整,突然上山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备好水和干粮)

八合目

本八合目(2019.7.20)

到了本八合目,我们的队长再次严肃了起来,他的建议是我们都应该下山,我们已经比原计划登顶的时间晚了1-2小时,看着队员们疲惫,失热条件下的样子,队长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并且在我们之前的绝大多数登山队都选择了下撤,只有美国大使馆队还再继续登顶。(凌晨3:00左右)我们的队员当然是大多数选择了登顶,因为余下的登山途中,要求马不停蹄,所以对各自的状况要求很严。最后的11人通过自身评估以及队长的评估选择了继续向前,正好一半。但另外的11名队员也绝不是想放弃的,是根据综合考量最后由队长指示才选择的下山(队长当时说的情况很严峻有可能还会有雪山的存在,等于说是爬雪山范围了,而且当时我们所有人的衣服也已经溼透,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体力一般或较弱的人当然会酌情考虑情况,毕竟好不容易来到了这座山,谁不想饱尝一下上山登顶的喜悦,谁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呢。如果这时候还会有人说你是因为矫情导致同行人没有跟你上去或者别的原因,那就干脆地怼回去。因为他没有资格这么说你。

九合目

登顶

历经了10几个小时的风吹雨打,我们一行登山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富士山的巅峰!

下山路

(凌晨四点-早上八点)
由于下山太过及时加上特别的疲惫,没来得及拍照。

一路上还看到过好多爬山上来的日本幼儿园小朋友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往山上带。不知道是真的爬到山顶去还是如何。不明觉厉。

集合

等到了10:00基本上登顶的队伍也就都陆陆续续下山了。做了简单的修整我们就此结束了此次的富士山之旅。让人记忆忧心,并且应该是一辈子不会忘记这次的旅程了。富士山,日本最高峰,海拔3776.24米,比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拔仙台还高9米。这都上去了,还有啥怕的呢?(下回再来溜溜腿


富士急

爬完山下来正好路过富士极。富士急HighLand(富士急ハイランド、ふじきゅうハイランド),又被称为Fujikyu Highland, Fuji-Q Highland, Fuji-Q。它是位于山梨县富士吉田市新西原5丁目和富士河口湖町的游乐场(以下简称富士急)。富士急拥有以“高飞车”“FUJIYAMA”“ドドンパ”“ええじゃないか”(由于后两项均为名称不好翻译,以下均以罗马字简写为“DODONPA”和“EEJANAIKA”)为首的绝对尖叫系列专案,可以说是刺激中的绝对刺激。

镰仓2019.7.21

第二天睡了个懒觉,收拾好前些天爬山的溼衣服,我们就再次上路了。这次体验的景点很是闲适。踏上江之岛,体验江之电,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专注于玩的大巴再次启航。

江之岛

江之岛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境内。古时只有在退潮时,才能显出一条从对面湘南海岸通往此岛的沙嘴,涨潮时江之岛曾是独立的。直到关东大地震时此岛整体升高,才变成不论何时都和对面相连的地貌。

关于岛的最初形成,据说是在钦明天皇13年(552年)4月,从海底开始涌出沙,经过21天后,形成了沙岛。

日本的井盖也是值得说的,井盖的图案都是精心设计上去的,每一处,每一个都不一样。

我们在这里走走停停见到什么好吃的东西就停下脚步一起享受。

烤鱿鱼我是极力推荐的,因为真的很好吃。

我们渐渐的走进一处小巷里。

江岛神社
江岛神社始于公元552年钦明天皇下旨于岩屋修建的神社,而现在的江岛神社是由边津宫、中津宫、奥津宫三座神社构成,总称为江岛神社,岛上供奉的神明都是辩才天,这里也是日本三大辩才天神社之一,进入江之岛后,走过商业街就是江岛神社了,电影《向阳处的她》也在此取景。

午饭吃的是江之岛的生鱼盖饭,从来没吃过正宗的日本生鱼盖饭这回可要放开了吃了。

河豚肉

一整面墙的签名还是头一回见。

吃生蠔也是头一回体验。

江之电

说到日本,不论是电影还是动漫还是所有能够接触到这里的手段,电车都是一个极其突出极其惹眼的文化符号,就拿最近火爆无比的《你的名字》来说,新海诚关于电车开关门这个转换场景桥段的运用中,就有大量的电车文化植入,观众和游客都跟随门的开合坐上时空穿梭的列车开往过去或未来。而在镰仓,你能遇到你想象中所有与电车有关的场景,不管是文艺到爆的小田急终点站片濑江之岛站,还是会在无数民居之间穿梭的江之电,关于电车的无限美好,在这里你都能享受。江之电湘南江的岛车站门口这些穿着衣服的小鸟,早前就看过关于它们的故事,这些毛线织出来衣服都是由一个老奶奶承包的,季节轮回,它们的衣服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冰冷的金属雕塑穿上衣服之后顿时就变得活和可爱,已然成为了车站的吉祥物。

有太多发生在车厢里的故事,或是偶遇,或是重逢,也许带着一点感动,可能带着一些憧憬,也或许是一片不明的晦涩。总之在电车里面,在这样的小小空间,我们行进在路上,看着不同的景色疯狂倒带,陷入回忆或者随便干点什么,都那么愉悦和充满期待。
江之岛是一个陆系岛,通过一道沙洲与大陆相连,很久以前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上岛,岛上除了能从远处看到的灯塔,还有植物园、依天然洞窟而建的神社、祭祀海之女神的神社,江之岛在晴朗的日子还可以眺望富士山。这里仅与七里滨海岸相隔着一条国道公路,站在月台上就可以看到相模湾,相邻的镰仓高等学校即是动漫中陵南高中的原型。站在路口,看着电车从波光潋灩的大海前驶过,即使没有看过动漫,没有关于灌篮高手的热血青春记忆,相信日本的文化符号海岸线、铁轨、电车也会让你对这里充满好奇。

传说中的江之电”镰仓高校前”站,站口的十字路口就是《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和晴子挥手的闸道口,我的热血青春啊!对了,流川枫骑车飞驰的“湘南海岸”,也是这里!

长谷寺

看到后,首先直观感受是惊讶和难过。国人有不知道的隐情、矛盾大概是谁也不能准确的知道原因。

这里的每一个小人就是一个生命。

这些穿和服的小姐姐是跟我同一个省份的,很有缘能在这里见面。

镰仓大佛

有意思的是,作为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镰仓大佛却也和镰仓的命运一般,多遭劫难。最初的镰仓大佛,自1238年始建,主体为木造结构,历经6年方才完成。但在3年后,便被台风刮倒而毁。于是,在1253年开始重铸铜制坐佛像,供奉于大佛殿之内。而大佛殿也历经多次台风,火灾破坏,又一次一次地进行重修。但在终于在1498年,由于海水倒灌,将整个大殿冲毁。从此开始,佛像就一直露天供奉,直到如今。

Teamlanb

我们自己加进来的行程。也从不后悔来过。去日本的小伙伴不防抽一天时间去台场转转,真的太值了!

日本小情侣。

最后一天
2019.7.22

上午先去了上野公园逛了逛,那边是东京艺术大学和众多博物馆的汇集处。

有许多的展览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再进去一览真容了,就这样错过了(睡莲)。

哈哈批图过度。。。

下午基本上就是以购物为主了我们顺便去歌舞伎町和秋叶原动漫周边里面转了一圈。

哥斯拉

也算是见到了牛郎吧!

李小牧的湖南菜馆。

买了各有所需的东西。
这次的日本之行就在最后的购物休闲中结束了,想想也是够精彩了,第一次去日本,爬了他的最高极,睡了小木屋,吃了生鱼盖饭,体验了小火车,看了有史以来看到过最好的展。还有什么不值得呢?但遗憾也是有的。日本这个在地球版图上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国家,也是很值得再次前往。我期待着再次光临日本的那一天。到时候我也将带着新的疑问前来,去再次体会这个国家给我带来的精彩!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