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樱花花期比去年推迟了一周,因为三月中后关西地区天气反复,冷空气频繁,导致大多数地方的樱花虽然已成花苞,却迟迟未开,我们的行程也因此多次调整。虽然最终能赶上樱花满开,但想象中的吹雪景象自然是无法得见。这次旅行的主题是樱花,行程自然围绕樱花展开,精力也基本都放在追樱上,孩子们每次重新整理花期预测网站,仿佛在查阅高考成绩单,紧张期待又带点焦虑。为了看到最美的景色,原本可以顺路游览的景点也只好分几次前往,有点浪费时间了。

4月5日我们游览了京都清水寺,哲学之路和平安神宫三个景点。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独特建筑,而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就是清水寺了。 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水寺是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

清水寺现已被日本列为“国宝建筑”。四季朝拜者源源不断,因此被日本人称之为“日本心灵的故乡” 并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也是著名的赏枫及赏樱景点!不少游客都在相应的季节前来一睹美景!

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按照图中的顺序一路浏览,这样就不会错过清水寺的任何一处遗蹟。具体顺序是这样的:善光寺-马驻-仁王门-钟楼-三重塔-随求堂-轰门-地主神灶-本堂-清水大舞台-音羽瀑布-子安塔。每一处的建筑物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看点。

仁王门门前左右各有一座高大威猛的仁王像。号称“狛犬”。

轰门旁的洗手池上,卧著一个龙头,口里流出清水,名为“枭之手水钵”。

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目前本堂正在维修只能穿行,看不到原貌。

清水寺的本堂正殿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每年的日本清明时节才会对外开放。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以及当地的人们进行祭拜和参观。

我们只好拍两张宣传画看看主堂的壮美景象了。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公元1633年,被定为国宝的主堂是由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这个舞台正殿宽19米,进深16米,大殿的顶部铺设有数层珠形的桧树皮瓦。由139根巨大的木柱支撑,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可见当年的工程如此之浩大!

在本堂的北边还有一个地主神社,是祈求爱情、缘分之地。

本堂斜对角是奥之院,这里有个观景台,能看到突出在悬崖之上的清水舞台全景,可以拍到舞台的经典角度。奥之院是清水寺的本源,比本堂小,供奉著千手观音、毗沙门天、地蔵菩萨、风神雷神等,但与本堂的本尊有所不同。

子安塔它在清水寺中,既不是最宏伟的,也不是最高的建筑,但却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以及当地人们前来参拜。原因是相传子安塔可以祈求分娩顺利、母子平安,它被视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清水舞台的下方,顺着林间小路,走着走着,就看到很多人排队,原来是喝“圣水”的地方……这就是“音羽瀑布”。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日本人称之为“圣水”。游客路经此地都会上来喝一口。据说可以消灾解难!

樱花季很多游客租和服在这里拍照。

位于银阁寺及大文字山旁的哲学之道,是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散步的路径。这条长2km的静谧道路,在岸旁种有约500棵的染井吉野樱。最盛开的时候,头顶上的樱花就宛若一条隧道,直至水面都被染为樱花色,有着过目难忘的美景,是京都赏樱的最佳去处之一。

哲学之道是京都东山脚下的一条石阶小路,琵琶湖水渠伴随小路而行。关雪樱非常美,开的茂密,真的是百里胭脂雪、漫天樱花泪。

平日里,哲学之道其实就是一条毫不起眼的沿河小路,但是一到樱花季, 2公里左右的散步小径两旁,全是樱花树,美轮美奂,曾入选日本百条名路。

离开哲学之路,我们来到平安神宫景区。

平安神宫正面参拜时用的通道是“神宫道”。从三条大街北上一直走,跨过架设在琵琶湖水道上的“庆流桥”,走过“大鸟居”(神社入口的碑坊),步入平安神宫。

平安神宫建于1895年,为了纪念天皇迁都到京都1100周年而建立。整座建筑宏伟又不失雅致,并且有着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现在的神宫是在1976年火灾后重建的。

站在“庆流桥”上,隔着日本最大级的“大鸟居”(高24.4米,宽33米)能看到平安神宫的“应天门”。具有双层构造的楼门称为应天门。

院内面积大约七万平方米。大门、主殿、配殿为对称式木结构建筑,红柱碧瓦。鲜艳的朱红色,配以碧绿的瓦和区域性白色的墙,非常夺目。其中,大极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神宫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因为“平安神宫”是1200年前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筑样式兴建平安京的再现,所以有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代表河水的白砂石铺盖的地面,走起来有些费劲。

平安神宫面积不小,要是单单观赏神宫前院的话是免费的,后面还有一个神苑,风景非常漂亮,标准的日本庭园,但是需要门票600日币,樱花季如有时间一定要游览神苑,那里是欣赏八重垂樱的胜地 。否则光看看神宫的建筑,意义不大。

春季时枝条低垂的樱花、紫藤等将庭院装扮得多彩多姿,五彩缤纷。 此处的樱花也多是娇嫩美艳的“八重红枝垂樱”,满树绽放的团团簇簇樱花衬著神宫的红墙绿瓦,可谓迷醉人心,营造出别样的诗意。

院内以一株“八重红枝垂樱”而盛名远播,每年四月樱花怒放之际,此一树樱花垂如流苏,十分美艳。

平安神宫神苑在正殿后面,以四个池塘为中心,将各个时代的庭园样式融于一体,是明治时代建筑风格“池泉回游式”的代表作,是国家级名胜。四个池塘回转流觞,一步一景,很精致。

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姬路城,是日本最大的城堡,也是三个最重要的城堡之一。如果您在大阪,神户或京都,必须参加姬路城一日游。每年有近百万游客来到这里游览。游览姬路城也是我们14天日本行程的亮点之一。从京都出发需要90分钟,大阪需要60分钟就能到达姬路城,参观姬路城堡本身大约需要4个小时。

与国内的宫城一样,姬路城也四周围绕着一条护城河,城墙用大石头高高筑起,旁边也没有其他建筑与其同高,更突显它的雄伟。

姬路城最早建成于1346年,现存建筑大多建于17世纪早期,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它拥有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姬路城是17世纪早期建筑储存最为完好的典范,而日本在这个时代的防御建筑技术则达到顶峰。姬路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严重轰炸,但姬路城堡出人意料地幸免于难。它于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成为日本第一个登入的世界遗产。它于2009年进行了大量翻新,2015年3月,历时五年多的姬路城大天守阁储存修理工事完成,并开始接待游客 。

姬路城堡建造在海拔46米的姬山上, 主要城楼海拔高92米。由于其白色的外墙,形态优美,被比喻为展翅的白鹭,故也称白鹭城。这些建筑在保证了防御功能的同时也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城堡的白色外墙、建筑物的布局和城堡屋顶的多层设计都显得气势恢弘,雄伟壮观。 越走近看就会发现,姬路城就像存在于素描画像里的城堡,白得反光的墙体,蜿蜒的屋簷在两头微微翘起,“白鹭之城”不是浪得虚名,有种大气的美。

我们4月6日到这里游览,来的正是时候,近千株樱花竞相开放,美的令人心醉。赶上周末这里的游客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在日本,坐在樱花树下,一边欣赏樱花一边喝酒进食叫做“花见”。 日本的“花见”——这是当地人特别的一种赏花方式,大家相约聚在樱花树下,饮酒聊天,通宵达旦。除了普通的赏樱,还有特别的赏夜樱、樱花祭、水中乘船赏樱等。

我们沿着城墙游览。护城河与樱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城下的河道里,水如蓝染,静谧怡人,呼吸著微凉清新的空气,身心在此刻仿佛都变得无比宁静,淡而悠长。

城内最值得一看的当然是天守阁,外为 5 层而内实有 7 层,整个建筑都用日本特有的涂壁材料──白灰浆进行封涂,屋顶采用了瓦片封顶,瓦片的叠缝也涂抹了白灰浆,整栋建筑洁白无瑕,显得庄严而华贵。

姬路城中栽种了染井吉野、垂枝樱树等大约1000株樱花树,是绝佳的赏花圣地。姬路城白色的墙壁与樱花的粉色相互呼应,白色、粉红色的樱花环绕着雪白的天守阁,宁静而纯洁,让人流连忘返。

日式城堡的样式都差不多,主建筑都叫天守阁,但是姬路城堡的规模和体积明显大了许多,而且白得耀眼的天守阁令人远远一望便为之一震,不愧是“日本第一名城”。 大天守外观有五层飞簷,内部分成七楼,含一层地下室;旁边有“东、西、干”三座小天守围绕,之间连结互通,这样的设计称为“连立式天守”,让整座城池的防御力更加坚固。

城内三圈巧妙的螺旋式路线设计也有独到之处。左弯右拐、长短宽窄不一,让你一进城看天守阁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走不到;好不容易来到了天守的下方,却找不到入口,有如置身于迷宫一般。

这就是进入天守阁的菱门。这道门是姬路城核心区域的入口,也是现存的安土桃山时代最大的城门。要到达姬路城的天守阁从菱之门开始要穿过好几道小门,而且高度慢慢爬升,最后才能看到大天守阁的登城口。

进入菱门就能更加清晰的看到十分壮观的姬路城了。

这唯一的通道一路上机关重重,便于埋伏士兵,伺机将敌人杀个措手不及。别看墙上三角形、圆形视窗小巧可爱,那其实是铁砲的狙击口,而长方形的视窗则是放暗箭的地方。整个姬路城内多达997个。

曲曲折折的小巷,一道道高低错落的城墙,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防御体系。

姬路城天守阁内部完全是古代原貌,这和内部辟为现代化博物馆的大阪城天守阁完全不同。天守阁内部的楼梯都为木质,狭窄陡峭,上下时需要格外小心(不要崴脚,也不要撞到脑袋)。

姬路城的大天守阁里,依然保留着建筑物过去的原样,木门、木窗、木地板,精雕细刻,平整而厚重的感觉。房间虽然没有灯光而略显昏暗,但依然看得出木质结构内的奢华,有人论证说姬路城大天守阁的建筑风格与技艺与武汉的黄鹤楼非常的相似。

大天守内部设定了多处的武器架 。

从大天守阁的窗户往外看去,可将整座姬路市尽收眼底。

整个姬路城的园林与樱花交相辉映,颇有苏州园林的风格。

在天守阁内展示的姬路城历史原状沙盘。可见当年在护城河外有大片的城下町。

最大的城堡主楼海拔92米。三座较小的城堡主楼被独特的系列防御墙精巧地联为一体。起伏蜒绵的山墙与白色的灰泥墙达到一种优美的平衡,给予人们宁静、雅致的感觉。

这里展出了姬路城不同时期“𩾇”的模型。“𩾇”,就是屋脊端头的那个陶制构件,在大天守阁的屋脊两头,各有一个一人多高的𩾇。从明治时期到平成时期,历次整修姬路城时,𩾇的样式都不尽相同,换下来的𩾇日本人也没舍得扔,都放在这里展览用了。可以看到,明治时期的𩾇是最具写实风格的, 鳞片的立体感最强。

天守是一座城堡中最高、最主要的部分,具有瞭望、指挥作战的功能,也是地方势力的权力象征之一。在日本100名城当中,姬路城的天守是现在仅存的12座天守之一。

从天守阁内部出来,沿甬道而下,就是“备前丸”,这里的“丸”其实是广场的意思。这里是离天守阁最近的一处拍摄点,且无其它建筑遮挡。是拍摄“到此一游”照不可错过的地方。在这里拍樱花映衬下的天守阁那是美不胜收。

这趟日本行,才知道几乎每座日本城都有一座天守阁。而姬路城以白鹭为形,比大阪天守阁更秀美,与熊本城、松本城合称日本三大名城。 都说到日本只看一座古城的话,一定是姬路城。看过姬路城的天守阁,其他地方的天守阁就不用再去了。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因为与之相比,其他的天守阁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参观完姬路城,已经是下午了,接着我们去了城边上的好古园。建于1992年的好古园是,为了纪念姬路市实行市政100周年而营造的池泉回游式日本庭园。它由9个不同主题的庭院组成,小桥流水,景色宜人,园林精致大气 ,据说红叶季十分漂亮。

这里的白鹭不怕人,悠闲自在。

小溪里的锦鲤鱼很多,这是一条很大的金鲤鱼。

4月7日是我们在大阪的最后一天,回东京的新干线车是下午的,上午我们又抓紧游览了一个景点—位于京都府八幡市的贝割堤樱花隧道。

根据日本全国花见900景网站排位,关西地区最想去的步行花见场所,就是八幡市的背割堤。从2016年至2018年,京都府内排名保持第一,全国人气第3位!是鲜有旅行团前来的一片赏樱净土。

去背割堤要先过一座御幸桥,眼见一条粉色巨龙横卧河岸边,粉色的腰带装饰著远山,在桥的这头就被美的心花怒放。

一过大桥,就是一条树深不知处的樱花隧道。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弯曲延伸的小路,四散而坐的游客,樱花如瀑布般涌向河堤,好像一列火车般一直奔向远方。

不同于寺庙,古城的赏樱景点,这里樱花的美非常纯粹自然,只有蓝天,只有绿地,只有争奇斗艳的樱花。

从观景塔上看,就像一道樱花长城般绵延到底一望无尽。密密麻麻的日本当地的游客们在河边漫步,好友相聚野餐,拍照玩耍,尽情的享受着美好的樱花季。真的很享受!

4月8日是雨天,下午雨停了,我们游览了东京新宿御园。

新宿御苑号称是东京版纽约中央公园,在江户时代(1603~1867)为内藤家的宅地,占地宽敞、绿意盎然。1945年,整个园区毁于空袭,1947年经过重新修建,与皇居外苑、京都御苑并称日本三大国民公园。有日式庭园、法式几何庭园及英式风景庭园三座特色庭园,成为东京居民亲近自然的热门休闲场所。

每年春天,大约有65种1000棵樱花树,将以优美的花朵将整座公园染成粉红色,人们则在樱花树下享受野餐的乐趣。那天可能是下雨天,公园里游人不算多。

樱花已经成为了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景色,每年的樱花节,都将这个岛国装扮成了最浪漫和梦幻的粉色。我们虽然错过了东京樱花的全盛期,但眼前的樱花依然非常惊艳,那些描写樱花的名言所捕捉到的,都不及目光所及的一抹抹淡粉,美不胜收。

与我们印象中气势恢宏的故宫不同,新宿御苑的“皇家气势”属于秀气精致那一种。比起上野公园的人头攒动,新宿御苑由于占地面积大,所以总体来说是非常舒适的。

东京都内这么中心的地方有这么大的公园,不是那种绿地草坪,而是几个不同风格的庭园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公园的不同部位,而且好多百年的古树,树干真是相当的粗。

这里的日本式花园的植物 干净整齐,适合市民休闲。 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

这里参天古木葱茏青翠,密密麻麻织成一张绿色的大网,高的树低的桠,青青绿草和棕麻的灌木丛。每一条道都是林荫小路,不知名的花香气弥漫在溼润的空气里。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令人心旷神怡!

作为天皇的皇家花园之一,新宿御苑的樱花从3月最早的寒樱开始一直连续不断的直到关东最晚开花的八重垂樱也全部凋零,可观赏品种极多,花期长,再搭配园内其他植物和自然景致,可谓移步换景,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4月9日我们继续在东京游览,首先来到东京塔。

东京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物,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高332.6米。

东京塔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世界排名目前在十名开外,前三名为东京晴空塔(634米)、广州塔(600米)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塔(553.3米)。

东京塔在150米处设有大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都内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铁塔正下方建有四层的东京铁塔楼,除设定了通往展望台的出入口外,还设有东京铁塔水族馆和各种纪念品的小卖铺。我们没在这里蹬塔远望,只在周边转了一圈。

东京天空树又名东京晴空塔坐落在墨田区,,是2012年2月29日竣工的东京新地标,2012年5月22日起对外开放。塔高634米,目前是世界第二高建筑,仅次于迪拜828米高的哈利法塔。主要观景点有350m的天望甲板和450m的天望回廊,另外340m处还有一块大约3-5平方米的全透明玻璃板可以一眼看到塔底。

四楼买票过安检之后乘坐天望穿梭电梯,以每分钟600m的速度大约30秒即可到达天望甲板。

因头一天下过雨,我们游览时天空特别晴朗,这是我们拍到的百公里外的富士山真容。

最后体验了玻璃地板,站在强化玻璃上俯视脚下晴空塔的钢筋之美…

整座塔身的外观也十分具有观赏性,整座建筑是极具未来感的钢筋结构,白天的时候是一座承重壮观的巨大建筑,每到夜晚的时候,这座高塔的塔身就会被各种彩灯加以点缀,呈现出极为梦幻的色彩。

这里还有店铺、餐厅、咖啡厅等休闲设施。塔下商场免费,货物齐全。在哪里你几乎可以买到全日本所有地方的特产。

横滨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位于日本关东地方南部、东临东京湾,南与横须贺等城市毗连,北接川崎市。 因孩子住在横滨,我们也顺便看了一下横滨的市容。

横滨是神奈川县东部的国际港口都市,也是神奈川县的县厅(行政中枢)所在地,也被指定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该市拥有日本国内仅次于东京都区部(东京23区)的人口数,也是最多人口的市级行政区。

市内有位于东京湾西岸的横滨港,经常被视为是东京的外港,沿岸设有大量的港埠设施与伴生的工业与仓储产业。横滨是日本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4月10日我们从横滨乘长途公交车前往富士山景区游览。看着沿途的雪景,我们无心欣赏,忧心忡忡只是担心此行会看不到富士山的倩影。

我们在河口湖站下车,入住民宿酒店。

河口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富士山周边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与山中湖、西湖、本栖湖及精进湖并称为富士五湖。五湖分别位在富士山下的不同方位,其中以河口湖眺望富士山的角度最为完整,形态也是最漂亮。

在万里无云的晴天,无风或者微风的时候,整座富士山会完整倒映在湖面之上,这就是传说中非常难得出现的“逆富士”了,很多人为了这个绝景而反复前往,依然无缘一见。以下两张照片从网上下载的。

樱花这种靠天吃饭的宝贝,绝不是时间掐的准就能看到的, 今年天气偏凉,湖边的樱花还没开呢。

偶尔看到一棵开花的小树,赶紧拍了两张雪下樱花。雪中欣赏樱花,也算是另有一番情趣。

这是我们预定的民宿酒店。

一栋小二层楼,一层是公共设施,二层有七八间客房,房间不大但还干净。提供早晚餐,还可以洗温泉澡。它就在河口湖畔,出门就能欣赏富士山的美景。距河口湖汽车站不远,交通很方便。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上天保佑,第二天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富士山衬托下的河口湖格外美丽,入住在河口湖酒店,沿着湖边漫步观景 ,坐在湖边眺望遐想, 登上河口湖畔的天上山远眺夏日里的富士山,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富士山美爆了。

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是日本较高的山峰,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它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东距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90余平方公里。整个山体呈圆锥状,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在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日本著名旅游景点富士山成为了日本最热门的的话题。

富士山衬托下的河口湖格外美丽。

本想一早出来拍富士山的倒影,但是有小风水不静,没拍到,有点可惜!我们也没走到拍摄倒影的最佳地方。说到最适合拍摄逆富士(即倒影)的地点,首推河口湖北岸一带,北岸的湖畔有很多温泉旅馆,不少游客会选择在这里住一晚,在房内就能欣赏到富士山不同时刻的美景。

据网上说一年能看到富士山全貌仅有80天(不一定准确),今天就是1/80。 富士山能不能看到真的是缘分,一年里面能见到的日子屈指可数。还好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很给面子,湛蓝的天空,湖面秀丽清澈,雄伟的富士山兀立在其后,让我们看到了最美最清晰的富士山。

早饭后我们乘坐河口湖周游巴士游览。周游巴士由富士急行巴士公司营运,在河口湖车站前就可以乘坐,每隔15分一班,相当便利。周游巴士会在湖畔主要景点之间循环执行。

行车途中我们看到湖边有几棵盛开的樱花树,到站后我们马上下车,然后沿着湖畔的散步道看到了樱花和富士山的绝佳组合,我们在这里拍到满开樱花衬托著富士山“明信片”似的照片,十分兴奋,心里的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富士山绝对是我一生中看过的最美的美景之一。

虽然在中国有着太多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名山,但是富士山的美还是很令人震撼的。或许她并没有黄山的仙风道骨和泰山被中国人赋予的儒家文化意味,然而富士山的匀称、宽阔、轮廓优美,犹如一位端庄贤淑的圣女,碧空万里之下的雪峰圣洁壮美、超级美,也十分震撼迷人!

河口湖是富士五湖中较低的湖,湖畔有各种各样的观光设施和温泉旅馆,不管从哪里都可以眺望到富士山的美景,也可以搭乘游船泛舟湖中,欣赏富士山的壮阔。

河口湖自然生活馆是周游巴士的最后一站,也是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的景点之一,最知名的就是园内的“大石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代表当季的盛开的花田,从4月开始陆续有郁金香、油菜花、芝樱开放了,6月下旬开始有梦幻的紫色薰衣草,入秋后可见到火红的扫帚草,是非常壮丽的风景。可惜我们在这里没看到盛开的鲜花,待了一会就乘车返回了。

天上山的观景台拥有观赏富士山的绝佳视角。游客可以搭乘河口湖富士山全景缆车上山,缆车三分钟左右即到观景台。随着高度不断变化,景色会变得越来越壮观,据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还能眺望到富士急乐园。山顶有视野超过180度的展望台,可以把富士山和河口湖尽收眼底。

时间关系,我们只在观景台走了走,拍了几张照片就下山了。

当天天气不错,下山后我们乘坐游览船,从不同角度欣赏富士山的美景。游览船周游河口湖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非常清晰的“逆富士”。

如果,你也爱富士山,来河口湖吧,一定不会令你失望的,最好多留宿一晚,给调皮的太阳公公多一些表现机会。

富士山是日本第17处世界遗产,这里四季皆美。富士山这座被誉为“圣岳”的高山,对日本的意义就像长城之于中国、自由女神像之于美国、埃菲尔铁塔之于法国一样。它是去日本必去的景点之一,它的美丽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我们能在晴天看到富士山的全貌就算是不枉来日本一次了。

我们坐车准备往回走,云雾缭绕,仔细看富士山又躲到云后面去了。

飞机上看到的富士山很棒,没想到竟然可以在飞机上看到,从东京起飞一定要坐飞机的右侧靠视窗才能看得到,天上看简直太壮观了。可惜我们坐在左边没看到。网上下载的照片供大家欣赏。

若论全世界范围内的赏樱胜地,中国的武汉大学、德国的波恩、美国的华盛顿也都是数得着的。但是在这些地方,樱花只是美丽绚烂的风景,只有在日本,樱花被披上感情的轻纱后成为一种象征或精神。日本人喜爱樱花,认为它象征日本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死在最美的一刻。所以,樱花和象征著武家政权的古城堡无疑是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组合了。日本樱花之所以美,我想除了枝条的花朵浓密外,它的枝丫长得也很低,不像我们江南的樱花高高在上。所以日本的樱花很值得来看看!虽然距追樱游已经三个多月了,但是那里的美景依然在脑中挥之不去,写此两篇游记亦是一种留存记忆好方法。

日本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但是也十分复杂。走在人来人往的地下交通枢纽里,迷路是非常容易的事。因此自助游除了要有语言功底外,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否则困难重重。参团游比较受侷限,若赶上今年这样晚开,就有可能玩得不尽兴。各有利弊。此行我的体会是,追樱时节,最不能舍弃的樱花景区是:京都的醍醐寺,清水寺,平安宫神苑,哲学之道;东京的新宿御园;兵库姬路市的姬路城和富士山河口湖景区,做行程时别把它们落下了。仅供参考。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