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对日本动漫感兴趣的人,从小受到日本文化的输出:相扑、忍者、泡汤、抹茶、艺伎…。
看过《菊与刀》,作者用菊花和刀来表现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以及书中所讲述的“耻感文化”这些都让我感到好奇。在半年前终于下定决心出发去日本了,是否日本人真的如此矛盾?是否日本的街道看不见垃圾?这些都让我期待不已,日本,我来了!

出发前的准备

此行为自由行,由于考虑到母亲大人的感受,我们决定减少购物的开支,并只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地标,所以这场旅行早早地就定性为了“穷游”;
行程为:大阪—奈良—京都—富士山—箱根(最后没有去)—镰仓—东京
许好了愿望,去日本最想干的事,我要看一场花火大会以及日本的神社建筑,妈妈想吃鳗鱼饭、想看看东京的夜景和城市里普通的街道。

出发前一个月买好了往返的飞机票,换好了9万块的日币(大概有5000多人民币,对于不购物的人来说比较充裕了),在爱彼迎上定好的所有要去地点的民宿,网上订好了京都去富士山那晚上的夜行巴士的票,当然赴日的签证也必须是准备好的。

出发!

到达日本关西机场的时间为20:30,由于没有出过国,推荐大家在飞机上先找空姐要好入境单以及携带货物清单,可以在入关时省下很多的时间。
日本给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大”,第一次看到有城市灯火的时候我以为那就是大阪了,嗯,不是,对嘛日本第二大城市怎么可能这么小。

第二次看到沿着海岸线连绵不绝的灯火时我确信这就是大阪了,然而,在见到大阪府的真容时我内心的澎湃难以言表,同中国的城市群不同,日本的城市布局依照古老的“井”字布局,由于海啸台风的影响房屋不会建的太高(东京除外),即使是脸贴在飞机窗上我也无法将整个大阪府收入眼帘,那种规规矩矩的灯火排布以及无边无际的黄色暖灯着着实实的给了我在日本的第一次震撼。日本不是岛国吗,它的城市是怎么大到这种程度的?(震撼到忘了拍照



到达关西机场,看到平日里日文的注释现在变成了主体反而是中文变成了标注,内心有一种奇妙又亲切的感觉。

Mario!是你!
到了日本第一件事是什么?肯定是要感受一下日本的厕所啊!

日本马桶自带恒温,可以冲臀部,水流大小可以调节,有“音姬”会发出水流声,起身时马桶会自动冲水,而且在接下来的7天行程我发现日本的厕所真的就是没有臭味的。
接下来是入海关了,差不多花费了1小时。
出海关第一件事是买Icoca,一张既能购物也能刷车票的卡,但是看到买卡的地方人山人海我们就放弃了,先用这些大钞来买车票(PS:不要将Icoca拼成英文的“I”)
买好了从关西机场到新今宫的票

和“复杂”的铁路线合了影(和东京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铁路的阅读方法:铁路分为:普通、急行和特急,颜色为灰色、橙色和红色。有一些铁路的红色特急是需要加钱买票的,如照片的最上侧,在坐地铁的时候也是随处都能看见。以及标有“Green line”的车厢是不能进的,来自被赶出来的人的建议。
日本的铁路不像中国的地铁那样平稳,相反,铁路十分颠簸,甚至让人感觉车厢与地面只隔了薄薄的一层纸,而且铁路的速度很快,给人一种随时车就可能冲出轨道的心情。

大阪——日本初印象

8点之后,大阪的街头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了,只有那一盏盏像灯笼一样的暖灯亮着,温暖了才到这个陌生城市游客的心

路旁仍在营业的店铺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卡拉OK和居酒屋店,居酒屋店门面很小,通常只有能刚好侧着身过一个人的通道和一排座椅,座位很近让人感觉转身都能打翻邻座的酒,至今也想不通习惯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谨慎生活的日本人,却又如何能够蜷缩于如此狭窄的空间开怀畅饮呢。沿途的居酒屋有的甚至没有座椅,路边的大叔点了一杯生啤靠在柜台上,涨红了脸,熟络的同店主大声聊著即将开始的党派选举,显出一副同周围寂静的街道不同的氛围。

夜晚的大阪新今宫给我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很多小巷没有灯,有灯也不太亮,街上也没人影,再加上我们的民宿又处在深深的巷子里,真的是路上把包捂得紧紧的。


几街道几丁目是真的不太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理所应当的,我们迷路了,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本地人,直接一句すみません(对不起)扔了上去,让我惊讶的是回答是はい(是),好像是对我们的打扰的一种默许,接着说明缘由之后她竟然直接放下手中的事带着我们开始一户一户的找,让我们有点彷徨不知所措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天所有被我们问路的日本人都会带着我们找路,即使是手中有工作也会放下,给人一种十分热情地感觉。
晚上11点20到达住宿,房间虽小却是什么都摆放的整整齐齐,洗手间只有1.5平米却能容纳下浴缸和马桶,浴缸很小,小到人要盘腿才能躺进去。

第二天我们早早出发了,在周围一家小型的便利店买了饭团,也就是早饭了,订好了大阪难波车站我们踏上了行程。
大阪的街道,小而干净,可是与之不符的是头顶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未入地的电线。

路上偶遇一只跟我劈叉的猫
日本的便民健身设施我是没有看见的,有小孩子玩耍的地方,通常是十分的简洁,一片沙石地,几个简单的攀爬设施

儿童设施在铁路下,时刻就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铁轨声。儿童设施旁50m是大阪穷人聚集区,乌压压的黑色棚房以及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人(日本的乞丐即使落魄,“家当”竟然也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矿泉水瓶,被子,报纸规矩的码在那里,不知道是不是强迫症)这种街道排布总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在游园地里玩耍的小孩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继续朝着难波/心斋桥前行,整个城市街上是没有垃圾桶的,什么日子扔什么垃圾,乱扔垃圾是犯罪,甚至一些好一点的住宅有私人的扔垃圾的地方,平日里都会上锁。整个国家能不用分类就扔垃圾的地方只有便利店以及一些酒店,把规矩执行到了一种严苛得不近人情的地步。

路过大阪通天阁,钢筋建筑以及密密麻麻的电线网,可是却并不让人觉得杂乱无章。

大阪的心斋桥,是一条商业街,这是著名的格力高,奔跑的人。心斋桥下是一条河,并不很干净,一旁的大萤幕上不间断的播放著嘈杂的广告。
看到心斋桥著名的地标大螃蟹,但是我嫌太贵并没有尝试一下,到现在我妈妈都还觉得很后悔。

匆匆忙忙的路过了大阪,接下来乘坐近铁,向着奈良出发了!

奈良——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奈良的铁路,绿色和红色的碰撞给人以诧异,却又不失和谐之感

近铁奈良

奈良的鹿是野生的,古时候鹿在奈良的地位比人还要高。到现在也能看见鹿子悠闲地过马路,整条街的车辆都给它们让路的奇观。
在难波乘坐近铁到了奈良近铁站,到达时大概是正午,大太阳顶头,一出站台能看见一尊以唐朝时期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为原型修建的铜像,奈良有许多保留下来的古蹟,其中蕴藏着古代唐朝的风韵。二战时美军轰炸日本,在梁思成竭力提议留下这些中国风的日本古蹟的情况下,唐招提寺等一众古建筑才得以储存。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所限这次的行程并没有去到唐招提寺。
首先来到了奈良公园,这里大部分的都是游客的身影,街边有专门卖鹿饼的小摊,卖的都是同一种鹿饼,鹿饼是真的很香,100日元能购买到5块鹿饼,是鹿子最爱吃的食物。
但是!这公园门口的鹿子大概都是成精了,在买鹿饼的小摊旁等著,也不去抢,一旦有游人买了鹿饼,立刻就陷入了鹿群的包围圈,它们会啃你的包,你手里的塑料袋,步步紧逼直到你交出鹿饼。

我们的包没能幸免被啃了一口。

在你喂鹿饼时鹿子会不停地给你点头,看上去很是有趣,但是要注意这是鹿子在提醒你快把食物给它,如果频繁点头很可能是发动攻击的前兆,这些注意事项在公园的周围也会有提示牌。
奈良公园的鹿子都吃的太饱了,对我手中的鹿饼甚至提不起兴趣,于是我们转移了阵地,往春日大社的方向出发。
说来奇怪,一进入通往春日大社的路游人就基本上寥寥无几了,这时我们发现了一只有点胆怯的鹿子。

面对我们的投食它显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试探性的靠近我,相比于奈良公园的鹿子等待着游人手中的食物,这只鹿显得更有灵性。

往往在林中某个不起眼的位置你就能发现一只低头啃草的小鹿。

在这条路上逗留了一阵就出发去找住所了。
奈良的住所不同于大阪,奈良多以独栋小宅院为主,不经意一扭头就能看见玄关前的小花园,小摆件等。仔细寻找能够在日本发现许多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整个旅途充满了快乐。

再一次艰难的找到了住宿,在门口大力推门推了20分钟最后发现是滑动门。
这次奈良的住宿是此次日本行程里住的最好的一间,但不是最贵,是一个跃层的单间空间比较宽敞,并且里面也配备有卫生间,超级满足!
在这个房间磨蹭了一阵我们朝着若草山出发了。首先来到了春日大社,从后门一个原始森林往里走,一路上基本上没有游人,天色逐渐变暗我们加快了脚步。

春日大社,我到达的第一个日本神社,游人也不少

在石灯笼群里突然窜出一只鹿子,好像知道待在这个位置游人会给它食物。

春日大社

幕落之时的鹿子和石灯笼,总是给人以神祕之感。

时不时可以看见等待着捡食鹿子落下的鹿饼的乌鸦,这种在中国被视为不吉利象征的鸟在日本却是神明。
来到春日大社,惊讶的发现绘马区的绘马形状是小鹿形状的

想着为同学求一个御守,本以为过程会十分复杂,没想到就在入口处的旁边就有摆开的御守供游人挑选,明码标价给钱就能拿走,原来神社也是世俗气息浓厚啊…
从春日大社出来继续往若草山前行,陆陆续续能发现路旁休息的鹿子。
到达了若草山,惊讶的发现5点关门!现在是6点已经无法进入了。

若草山是一个山包,上面星星点点的分布著鹿群。
感到遗憾且无奈,走到出口处发现有一个像员工一样的人擅自板动闸机进去了。我用我那蹩脚的日—英语问道是否还能进,没想到回答竟是可以随便进的!听说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死守规矩,看来还是有例外的。

这里的鹿子不常有游人来喂,因为山不太好爬。当时正赶上日落,山上的鹿群又在悠闲地吃着草。

快门捕捉到了一只看着夕阳西下的小鹿,它毫不畏惧在它身后拍照的我,时不时低下头尝尝若草山的草,它是在感慨著自己的鹿生吗,自己曾是这个山头的鹿王…

若草山

在山上喂完了我所有的鹿饼,鹿子总在催我继续喂给它,我装作看不懂也给它回礼鞠躬,看到一只鹿角硕大的公鹿赶了过来吓得我丢掉了鹿饼。

若草山上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天色不早了我们开始下山,路上发现了一只小鹿!小鹿相比年长的鹿子更加温顺可爱。

在下山的路上路过的药师寺。

汽车排著队等待着鹿群过马路。

我们下山时鹿群也从奈良公园出来了,来到了他们的乘凉地点,那里聚满了可能奈良公园所有的鹿,鹿群上前讨食时,一旁歇息的路人也并不慌张,只是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没吃的了,像是在哄小孩一样。

在原路折返时发现经过的一个小神社的灯亮了,木质灯架里多了一只大橘,同样也是不怕人,用一种轻蔑的眼神静静看着我。
路上有竞选党派广播著自己的竞选宣言,看见我们拍照也是看见老熟人一样开心的挥手;电线杆上的乌鸦“嘎嘎”的叫着向另一个杆头的乌鸦宣示著自己的领土;红绿灯“布—谷,布—谷”的不停叫着,一切和谐却又温馨。
明天就要离开你了,奈良。

晚安!奈良!

京都——红与黑の古韵

京都是此行我最期待的城市,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穿着和服的艺伎,参拜神社的仪式等,都让我为之着迷。
一早在奈良近铁站一人花费620日元乘坐铁路来到了京都站。京都的大部分景点都是需要乘坐京都的巴士的,在网上了解到京都公交是到站按键下车并给司机钱或是出示一日券,一想到需要进行找零和询问价钱等的事项心里就有点担心交流不畅。但首先,我们在站台就迷失了方向。京都的巴士站分布的很散,一个站台可能只有2路公交,站台又分布在火车站的四周,Google地图也无法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只能去资讯中心询问。
费了很大力气上了巴士,发现其实司机都还是很耐心的,如果向司机问路以及价格的话后面排队的人也不会急着催促你。每个座位旁都设有红色按钮,到站司机也会语音播报,最最人性化的是巴士的轮胎可以通过调整气压来左右倾斜方便上下客!(坐巴士时5000和10000日元是不收的,如果实在嫌麻烦可以在游客中心购买一日券)
在祗园站下车后立刻就感受到了浓郁的旅游氛围,游客量比起奈良和大阪有所增多,并且国内的旅行团也是随处可见了。
不巧的是,今天是一个阴天,到了下午还下起了暴雨…于是印象中暖阳照在红色鸟居上的照片梦是不能实现了。
到达祗园后先去了最近的八阪神社,是日本关西地区最古老的神社。

映入眼帘的是一只石狮子,虽然是阴天光线不好,可是却给了它一种肃穆之感,仿佛脚下这块祗园之地都是它在守护。
继续往里走是更多的神社建筑,游人也熙熙攘攘的变多了。

三勾玉,看到它总想着火影忍者里的写轮眼

八阪神社的灯笼群。
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我们躲进了一旁的净手池。虽然在以前有仔细看过净手的教程,说是右手舀水倾倒在左手上然后….后面的想不起来我就直接把水喝掉了。
嗯,是自来水的味道。
旁边的外国人看见我喝也尝试了一下味道,嗯,真好喝。

日本的雨来的快去得也快,几分钟就变小了,我们接着前往二年阪。
Windows上有一张三年阪樱花开放小道的屏保让我梦牵魂绕,以及那条二年阪小道尽头的五重塔,总是那么肃穆端庄。
路上偶然听见游客发出的乡音“好想吃火锅啊好想吃辣的”猛地想起自己也很久没有沾辣味了,很是怀念重庆的火锅,日本除了芥末是辣的其他真的就是味道平平,不太合我的胃口。

到达二年阪,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批穿浴衣的游客(多半是游客,本地人只在重要节日时才穿和服)女性和服的背后腰上会加一块类似于布包的东西,让背能挺直,我开着玩笑这玩意穿久了能得上腰间盘突出。不可否认的是和服的确是漂亮的,穿上很有气质。但是过窄的裙䙓让人每一步都只能迈得很小,木屐并不合脚,穿久了脚上会气泡的,可能尝试过的妹子都有感受吧

我们正好碰上了在拍结婚照的情侣,女生的和服上面是一只朱红色展翅飞翔的凤凰,正好承托着心中美好的憧憬,那么绚丽却又不让人觉得刺眼,周围游客的和服一下都黯然失色了。

可是真正到达三年阪的拍摄地点确是乌压压的人群充斥了我的镜头,不断有人走到跟前抢夺“最佳拍摄位置”。没办法只能匆匆闪一下快门,落荒而逃。

离开三年阪往清水寺进发,一路上游客数量成指数型增长,在到达清水寺时到达了顶峰。

清水寺听说是有音羽泉的,可是碍于人多我就没去,在寺庙门口买了一个御守,价格以及少数种类是和春日大社一样的,看来是全国统一零售价的



在清水寺下面找到了一家抹茶点心点,一直想尝尝抹茶和丸子的味道,也终于如愿以偿。

抹茶店旁有穿和服的女生正和紫阳花合影。

不经意看见了抹茶店旁的挂饰,生活中的小美好总是这么突然地出现在眼前。
离开清水寺接下来朝着伏见稻荷大社的方向前行。

游客们不疾不徐,没有人急着赶路,大家都慢悠悠的走着欣赏著路边的美食,和式的建筑,街道上洋溢着一种闲适的气息。

看来还是有急匆匆的人的,京都的人力车伕,让我想起电影里的黄包车司机,看着有人拍照他大步地跑了起来,展现出与这座古城不一样的活力。


不知道是不是在净水池处乱喝水的缘故得罪了水神,当我们在下午急匆匆的赶到伏见稻荷神社时,天空下起了暴雨。
心心念唸的千本鸟居前半段全是人,差不多走了20分钟爬到了半山腰才找到好一点的拍摄位置,只不过也是不断利用视角差用柱子挡住后面的游人。仔细一看雕刻在千本鸟居后面的字其实都是一些公司的名字,伏见稻荷所供奉的是一只口里含着稻谷的狐狸

象征著丰收,许多公司也来祈求业绩蒸蒸日上,就会建造一块鸟居,久而久之就有了成千上万的红色鸟居。

狭窄而密集的千本鸟居,如果不知道柱子上是现代公司的名字而误以为是古代的符文就会有一种神祕之感。
走出伏见稻荷大社时雨下得更大了,难道是稻荷大神在欢送我?

提前订的前往富士山的夜行巴士,走了一天的路我们疲惫不堪。来到八条口站,几天的和食今天终于动了洋快餐的念头来到一家麦当劳,母上大人说想吃新奥尔良鸡腿堡,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并不知道新奥尔良鸡腿堡怎么说,无论是英语还是日语,在那一刻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无助…
由于夜行巴士在23点35才发车现在8点我决定去看了一场电影,这也是此行最奢侈的开销之一,一张电影票需要1400日元。看到明天日本首映的天气之子我暗暗咬了咬牙,为什么不晚到一天。

在7月18日23点15分我们踏上了夜行巴士。
再见京都,你红色的鸟居与黑色的高塔碰撞出古老的回声,萦绕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消散。

河口湖——戴帽子的富士山

第一次尝试夜行巴士,乘车处有英文不错的工作人员在指挥,所以不难找。
车内的空间不大,车子发动时司机开始介绍一些注意事项,包括有将手机调成静音等一大堆我听不懂的话,本来以为就几句话的事情,没想到滔滔不绝的讲了有15分钟。车内的灯熄灭了大家也陆陆续续的进入了梦乡。

车子颠簸不停,司机中途还会不停报站名,这是我在日本睡得最差的一晚。

迷迷糊糊地醒来时已经到达了富士吉田市,下一站就是我们要去的富士山河口湖站了。
到达河口湖站,吃掉了昨天买好的饭团才算有点精神,环顾一下四周,很多穿着登山装备的人,大部分是洋人。以前认为富士山很好爬,在做了攻略之后发现爬这座山难度还是很大的。
人们说的富士山多指的是河口湖,忍野八海以及五合目,五合目是登山者去的地方,此行去的是路线较为大众化的河口湖。路线分为ABC三条,A线目的地为河口湖,B线是到忍野八海的,在规划完路线后我们选择了A线并且由于现金较多并且也没有在公交线路上走走停停的打算,所以就没有买富士山周游券(如果是打算在富士山附近多个景点游览的话周游券还是不错的选择)。

当天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以至于当富士山第一次出现时我并没有反应过来。被云雾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富士山只露出了山顶,让人难以察觉。
当时间逐渐靠近正午温度升高,围绕富士山的雾气才开始慢慢的散去。富士山是日本的国山,精神的象征,第一次对它有印象应该是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即使是海啸一般的大浪富士山仍是屹立不倒,代表着顽强的精神。
在终点站下车之后是一片薰衣草海,面前是与我们相隔了一片湖的富士山。我们慢慢往前走,想找寻游客少一点的地方。

终于,天空放晴了,太阳高光猛烈的照射下来,富士山终于大大方方的展现出真正的容颜。

在富士山前种田总让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应该是“种田东篱下,悠然见富士”。

蓝天和河口湖相映成趣,眼前的风景给人以风淡云轻的感觉,相信在没风的日子富士山能够被完整的倒映出来。
在湖边逗留了许久,由于肚子的抗议我们不得不启程到一旁的便利店觅食。几个饭团匆匆下肚后我们折返回终点站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中途路过花园,日式花园一草一叶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像是富士山前的小庭院

山梨县的绣球花开的正艳,此时神奈川县的绣球花却已陆陆续续凋零了。

从河口湖站返程前往新仓山浅间公园。

随处可见的富士山标识。
在河口湖乘坐电车到达了吉田寺,这是一个乡间的小站,平时游客量不会太大,连自动检票机都没有设定,安安静静的坐落于此地,室内挂满了和富士山有关的装饰。

前往浅间公园的路上,开得正艳的绣球花。

乡间的铁路

在“长途跋涉”之后到达了浅间公园,几天的徒步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不知道是不是夏游,进入大门时一群学生冲了下来,全都是兴高采烈的飞奔。

此时是夏季可有些红叶十分“早熟”,提前红了,和鸟居的红色相得益彰。

浅间公园修建在山上,平日里多半也是市民们健身的好去处,山还是有一定高度的,向上爬逐渐出现在眼前的是吉田市。

整座城市出现在眼前,由于地震频发日本多为平房,且为井字形铺开,鳞次栉比。富士山像极了一把扇子,山顶是扇把儿。

此处为一个不大的展望台,上面站满了人,许多关于富士山的照片里都会有这个角度。富士山这把扇子在这个角度完全展开了。富士山顶仍然是云雾缭绕,像是戴了一顶帽子。
这个机位拍出来的照片变化不大,大家拍出来都一个样。
这座山还比较高,展望台在山腰,我还想着往山顶进发但是发现到了后半段没了路,都是原始森林的土路,只得折返,准备回到河口湖前往箱根。

电车上很有趣的一幕,这两个学生模样的日本人从进入车厢就径直缩到了角落里,一边一个。从头到尾视线都没离开过手机,周围有人上下就稍微挪一挪,仍然是死死地盯着萤幕,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边一对好奇的目光正在打量他们。当时车厢很暗,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变化,光打在两个人的侧脸上,左右脸一明一暗,不知怎的我感觉到了冷漠。

回到河口湖,Google地图提示要坐公交,60个站后换乘,我觉得可能是系统出错了,公交车怎么会有60个站?事实证明我错了,虽然是巴士感觉我们做了一个长途,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大概是10分钟一个。这个司机有一个实时翻译机,说日文能够翻译成其他语言说出来。
车上大部分是中国人,一路上走走停停,有一个中国小孩,中途闹著玩按了两次座位旁的下车按钮。第一次按键之后司机显得有些生气,日语说著“谁按的,没有需要请不要乱按”。在到站时(是按键停车,不按的话不会停的)他还是礼貌的问了一下“没人下吧,没问题我就开走了”。第二次司机在通过麦克风提醒有需要再按下车键不要按著玩时小孩再一次按动了下车键。司机发现了,因为提前知道时中国父母此时他直接通过实时翻译机翻译成中文通麦克风全车广播
“有需求再按,乱按的话会给全车其他的人造成困扰的”他的语速很急促,声音听得出来比较生气,翻译出来的中文语音平缓且没有感情。
他用最严重的语气说的却是礼貌用语,你造成的是全车人的困扰。
这时这个母亲也只是而轻微的告诉孩子不要乱按,并没有告诉他造成的不便。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路上的行人在给司机让路时,司机会点头示意,在司机给行人让路时,路上的行人也都会匆匆地15度鞠躬致谢,一种奇妙且温暖的习惯。

前方出了车祸,是一起小汽车燃烧案件,怀疑是有人故意纵火,警方也介入了其中。公交车一动不动地待了半个小时。日本的公交或是电车都以其准点著称,在后面上车的人司机都加了一段长长的解释,大致的意思是前面出了车祸,没能准时到达,给您造成的不便请你谅解。
后面的40多个站只要有人上车他都会自发地加上这一句,让人感觉他真的是用心在服务,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真的是心里有愧。
到站时我们一个人花费了1025日元,此行最贵的交通费。

我们到的地方叫御殿场,比较偏僻,此时是19点30分,在寻找下一班换乘的巴士时我发现,收车了。
可是除了巴士再没有其他的交通方式能前往箱根了,打出租车又怕倾家荡产。急匆匆的用英语询问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这时太慌已经顾不得日语了,他告诉我们没有车了;打电话给旅馆的老板希望能退房或是能派车来接我们,可是在去哪儿上订的房间并没有房主的网络联络方式,电话也是空号。
晚上8点,御殿场站已经很少有巴士了,天色渐暗街上的行人也急速减少,商店大部分都关门了,此时的肚子又开始抗议还没下肚的晚饭了。
在异国他乡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助。

后来只得在车站周边定了一家酒店,在街边用一碗鳗鱼饭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个酒店房间很小价格却奇高花费了1000人民币,只不过还好酒店里面有泡汤的地方,终于尝试了一次不太高阶的日式温泉。

希望有计划去箱根的旅友在出发前做好详细攻略,JR线路不到箱根,只有巴士,多半是几十个站才能换乘,而且在17点左右就都收车了,不要再踩我的坑。
御殿场一行让我对箱根心灰意冷,不方便的交通,高昂的巴士交通费让我明天只得改行镰仓。

再见富士山,富士山很大,大到周围的山和它一比都像小土堆;富士山很美,美到像一把扇子上面镶满了樱花的图案;富士山也很小,小到你在许多日本艺术品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再见箱根。

镰仓——海滨小镇、江之电

在御殿场乘坐JR线到达藤泽再转江之电前往镰仓。

江之电是前往镰仓的唯一线路,路线里涵盖了大部分的镰仓景点。不得不说江之电是很有特色的,不仅是车厢还是站台都是以绿色为主,像是以前使用的绿皮火车。
江之电在起始站藤泽就装满了人,电车慢慢开动了,车厢里有期待着海滨风景的游人,也有拉着家常琐事互相寒暄的本地人,虽然拥挤但并不嘈杂。

江之电的轨道在市区内竟然也有铺设,在电车路过时黄黑色的路障就会放下,路旁总是站有游人举着相机、手机希望记录下这一幕电车路过的场景;也有驻车等待的本地人,多半是穿着便装,自行车篮子里装着才买的菜。在习惯了日本的统一西装着装后,这种闲适的氛围也感染者周围的人。


一个转弯,电车像是进了一个巷子,车厢离周围的民房很近,大概只有2米的距离,能够看到窗台上种植的多肉植物。树叶从绿色车厢拂过,又是一个转弯,视野却豁然开朗,右侧是大海,海上有举著冲浪板与海浪搏斗的人。江之电就是这么奇妙,好像是特意设定了一条线路,撷取了镰仓美丽的风景,让你好奇下一个转弯前方有什么在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上游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镰仓高校前

此处有许多游客,有的游人在路障抬起来的瞬间就跑到铁路前只为抓拍一张合影,严重妨碍了本地的交通。然而镰仓有很多类似的风景都要比此处更好看,有时候情怀这个东西真是让人搞不懂。
在路过这个站时车厢里有日本人在议论“这里怎么这么多人啊”“可能我们不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不懂吧”

我们住宿的地方在和田冢,是一个很小的站,令我惊讶的是此处没有验票的机器,光明正大的逃了一次票。出站之后,只需要一个拐弯就进了一条清幽的小巷子。四周都是日式庭院,里面栽有松树,以及随处可见的小装饰

布局以及装饰其实都十分简单,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都是精心布置过的,像是传达着一种生活的哲学。

除了清幽镰仓也有活力的一面,随处可见的冲浪板,大裤衩;骑着猿把儿哈雷摩托飙车的人公路上遍地都是,飙车的人噪音实在太大,有时候深夜都发出巨大的噪音,实在搞不懂兢兢业业遵守规矩的日本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顾及周围人感受的事。

随处可见的骑手。

向一个正在负责从大卡车里提货的日本人问路时他竟然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工作,从办公室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镰仓地图册,带着我们找到了旅馆。这样的行为真的让我觉得有点难为情,这算是一种热情吗,还是一种对耻感文化透彻的执行,我其实也不太清楚,但总觉得一句ありがとう是不足以表示我的感谢之情的。

我们的民宿房主是一位台湾人,非常的热情,给我们介绍了周围能租自行车以及冲浪板的地方,还有周围的景点示意图等。我从她的口中得知在周末时镰仓是旺季,许多的人会从东京赶过来放一个小小的假,让大海洗涤自己的心灵。这几天神奈川县都基本上在下雨,所以我们与晴天是无缘了。

第二天早晨民宿是提供早餐的,一个略微腼腆且黝黑的日本小哥领我们吃了饭,日语混杂着日式英语确实理解起来是有些困难的,当时我在想或许他说日语我还好理解些。

一早我们就向着长谷寺出发了,长谷寺以绣球花闻名,紫阳花小径基本上成了打卡必去的地方,绣球花也是镰仓的标志,不巧的是,我们到的时候这里的绣球花已经基本上凋谢了。

长谷寺是标准的日式庭院,一花一叶一砖一瓦都是经过布置的,在进入庭院时有工人正在整理石头上的苔藓:用镊子一丛一丛地把破坏景观的多余苔藓夹起来,他着着青布衣裤,脚上穿的是日式的两指袜,像是从日式的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腰上还别著一炉檀香,烟雾嫋嫋升起,寺庙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路过时他对我们点头微笑,让我觉得他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
突然想起国内的园林工人,统一的大剪刀剪掉多余的树叶,有时连粗壮的树枝也一并裁去,只留下光秃秃的主树。

庭园里面真的是一步一景。

这是长谷寺的良缘地藏,三个为一组,一共有三组。藏在寺院的角落里,全部找齐的话听说就能获得良缘哦!
在绣球花开的时候良缘地藏周围会放上绣球花,在净手池里也会撒上花瓣。看起来像是偶然间掉落的,其实是被园林工人细心地放上去的。

即使是这些苔藓也是被人精心布置过的。

几百座石身菩萨,齐刷刷的凝视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继续往上走来到了一片观景台,这里面能够远眺镰仓的全景。
继续往上爬,能够找到更高的视角观看镰仓的景色。

一转眼发现了另外一组良缘地藏。

他们好像伫立于此就是为了等待着被人发现。好的,离良缘又进了一步。
这里已经是能够参观的尽头了,我们开始折返准备去看镰仓大佛。

长谷寺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景点,如果想体会一下日式庭院的风景或者是鸟瞰镰仓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可惜当天的天气并不好,大海也不蓝,没有《灌篮高手》里的碧海,但是冲浪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镰仓的海滩并不是细沙,而是其中掺杂有一些黑色的泥土,不知道是不是火山泥。

海滨公园里的一条小径,此时的紫阳花已经快谢了,不同于之前在富士山看到的大朵的白色绣球,接近凋零的绣球已经萎缩,却给人一种残缺的美。

在镰仓的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路口,在电车靠近时红灯开始闪烁,一旁的警笛发出规则的“滴,滴”声,接着路障放下,电车飞驰而过。车尾一过,警笛声就戛然而止,路障又慢慢抬起,好像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然而在铁路边凹造型的人已经被车上的游客映入脑海作为镰仓旅游的珍贵回忆之一。

镰仓大佛是要收门票的,然而比起长谷寺里丰富的内容,镰仓大佛观光的地点就只有镰仓大佛一尊佛。
镰仓大佛看上去还是十分的慈祥的

比起镰仓大佛我妈的神态更像一尊佛。

在晚上吃过了当地的回转寿司之后,2天的镰仓之行就算告一段落了。
两天我们都用脚步在丈量著这座海滨小镇,慢悠悠的走也不赶时间。在那些庭院外一转眼能发现里面的松树上有松鼠在打量你,转角处的小海鲜市场能够看见和老板互相问好的老主顾,一旁的电车即将通过,路障不疾不徐的放了下来…镰仓真的很适合度假,这里有许多面朝大海的高档酒店,也有廉价出租的冲浪板以及自行车。当你走在这里时你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镰仓的慢节奏…
街边游人的嬉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他们跻着人字拖,手里拿着沙滩排球,有人头上顶着冲浪板有说有笑的走过;一旁又是几辆可能是“排气管坏了”的摩托飞驰而过,这种景象在其他日本城市是很难寻见的。

虽然这几天镰仓的天总是阴沉沉的,但是我的心里却是一片晴朗。
再见!镰仓!

东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一早就搭乘新干线从镰仓出发前往新宿,正好是上班的高峰时间。眼前是奇特的一幕:

上班族们穿着统一的黑白西装工作服,眼睛一直注视着手机,头也不抬大步地往前走,速度确实惊人的快。像是一堆人前仆后继地奔赴战场。
在电车上这种感受更为强烈了,虽然拥挤可是车厢里却安静得出奇。手机需要设定为静音,车厢内人多时不能大声说话,就连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静音的。铁轨“哐当—哐当”地发出响声,列车里的上班族们拉着把手,看着手机面部表情的跟着车厢“上下浮动”。列车一个急转弯,“哐”,所有人踩着拍子向前倾30度像是在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整齐划一。我像是在看一场哑剧,不管是车内还是站台上都是一模一样着装,一模一样没有表情的人,像是末日片里的僵尸,只等著列车门一开就往里涌。
我感到难以置信的压抑,甚至开始怀念国内嘈杂的车厢,我在那一刻或许理解了日本较高的自杀率的原因,为什么偏偏选择卧轨,在看到周围千篇一律冷漠的脸时,无论是谁都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
40分钟内电车内不断地上下课,唯一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妈妈从睡梦中醒来响彻车厢的一句“啊?到站了吗”,这才有了活在这世上的感觉。

到达新宿,首先要去的地方竟然是《你的名字》打卡地


。一出新宿站就是大都市的感觉,周围的钢筋水泥将我们团团包围,往目的地走的时候却在城市中看见了一大片树林,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或许可以逃到这里来缓缓气。

这个取景地就在须贺神社旁边,须贺神社是一座不大的神社,多半是本地人来参拜。
拍这条台阶也是我此行第一次排队等待拍照了


台阶上围了三三两两的游人,一听语音竟然都是同胞啊。

拍完照继续沿着这条路走,我期待着能够找寻到一些有特色的住宅景观。
前面那条路是一个很不错的拍摄点,路上有着斑点状的条纹,这时候有人骑着自行车从坡上下来了。拿出单反抓拍了几张,感觉效果还不错。
可就在这时一个老头走过来,用日语对我说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让我把刚才在这里拍的所有照片都删了。一开始想用语言不通装作听不懂来搪塞过去,没想到他语气越来越强烈还用手指我并且做出触碰相机的举动。当时我就有点生气,说到“不要碰”,没有用敬语。想着出国在外还是息事宁人为主不要挑事,我还是当着他面把照片都删了,不让我拍,这个地方我还不拍了!

没想到的是在一个转角又是一处不错的景在等着我。

从小巷子里钻了出来,接下次启程前往此行最重要的地点:东京塔

从这个门往里走,能够看见东京塔

在前往东京铁塔路上看见的小石人。

当真正到达东京塔下却发现能拍出来的东京塔很有限

观赏东京塔最好的地点还是在六本木。六本木是东京的一个区,以高消费著称,六本木的展望塔能够俯瞰看东京塔。

路上看见像口红一样的建筑。

一路上天色渐暗,广告牌亮起了灯。广告牌是东京的一大特色,许多摄影师为之着迷,日本广告牌小巧且内容简介,许多的广告牌拼凑起来有一种拥挤的美感。

到达六本木展望台,本想买一张顶楼的票不虚此行,可是当天是阴天,非常不适合拍照。售票员却告诉我们现在上去全是雾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去室内的展望台了。
可是上到室内展望台却发现,,,位置都被占完了。

新宿的街逐渐亮起了灯。

东京塔的亮灯时间较晚,在周围的建筑都亮灯之后它才缓缓亮起。
东京塔越夜越美。

六本木Hills

用手机拍摄了东京夜景的延时。
在室内展望台碰见一个用脚架拍摄夜景的人,一交流发现是中国同胞。我记得六本木展望台上面应该是不能架脚架拍摄的,果然借了他的脚架正准备拍摄时就有工作人员来制止我了。
后面就直接用揹包当做脚架了。

展望台一旁的森之美术馆还是很有看头的

虽然说我看不懂艺术但是这里出片的效果很不错。


离开六本木,匆匆忙忙的赶往我们在两国区的住宿。
明天23号是我们在日本的最后一天,东京葛饰区有我一场一直期盼的花火大会。但是一想到东京的夜景没有怎么拍摄还是觉得有一点可惜,于是就临时起意决定明晚去新宿拍摄夜景,并且稍微购一下物,毕竟听说日本的东西要比国内的便宜一些。

第二天我们先去的是位于神保町的旧书市场,这一条街上多半是书店,买旧书,古书的居多。我们去了那条街上最著名的一诚古书店,在经过询问,找到中国的古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拿起它的欲望,书都是很厚的大部头,并且内容都是我平时不会触碰的历史地理等。并且古书店多半与平常的商店不同,没有人招呼你,门也是紧闭着的,有一种闲人免进的感觉。即使是鼓足勇气推开门也会发现在书架的最尽头有一双眼睛(或许是书店老板)死死地把你盯着,也许知道游客只会参观并不买书。并且书店内是不允许拍照的,很遗憾,看来这一次的伪文青我装的很失败。

接着前往新宿准备开始此行的购物

路上在地铁站看见的一张非常有趣的海报,原型是三不猴“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里改成了面对犯罪行为要“看听说”,勇于制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新宿购物发现,导购有许多的中国人,多半是我用日语问了两句对方就说“诶?是中国人吗”,我都好奇他是怎么听出来的。而且周围买东西的也都是中国人,更有甚者直接日语询问导购“是中国人吗”然后开始用中文交流,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
其实说实话日本的服装款式真没有中国的这么多(不包括涩谷),日本人的穿着平时也都是工作装为主,即使是穿的休闲装也是很普通的纯色系,不会追求大牌子、大logo。相反的如果在东京看见有打扮得时尚的人,一听口音都是中国人。

新宿

袭击新宿的哥斯拉

新宿的街头,夜晚来临。

新宿十字路口的人群。

新宿

我们疯狂的走着,希望在这最后一天记录下新宿最美的夜景。

著名的歌舞伎一条街,里面有成人消费的内容,大部分是不对游客开放的。

东京的夜晚,让人觉得堕落与危险。
新宿的夜晚,像一场狂欢,会一直持续到很晚。

离开新宿前往我们在成田机场附近的住宿,明天就要乘坐飞机离开日本了。
路上经过葛饰区,看见了许多穿着和服的年轻人,是参观完了花火大会准备坐电车回去吧。

在东京,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或许是约著两三个好友去新宿的居酒屋坐坐;或许是姐妹们约著去涩谷血拼一把;或许是在六本木的高档餐厅吃着西餐欣赏著东京的夜;又或许只是一个人晚上沿着江户川散心。

穿着西装看着漫画,嘴角微微上扬,在日本的每一班列车里都能找到这样违和却又可爱的场景。

晚上到达成田区时是晚上10点了,街上没人了,就像是第一天到达大阪时的情景,不过这一次,位于成田区的民宿位置偏僻竟然连灯都没有,由于找不到路我们只能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的检视门牌号。好不容易街上有路人走过来向他问路,他虽然也不知道但是愿意带着我们找。不好意思这么晚还麻烦他,我们拒绝了他的好意。
夜,黑的有些渗人。
向房东问路,他指明了大致的方向,可是过了5分钟再次向他询问时就“杳无音信”了,给他打电话也是提示无人接听。一看时间是11点了,在爱彼迎的房屋告示上确实写着11点之后请不要打扰。日本人对规矩的执行度真的是到了刻板的程度。
最后是通过照片比对才找到了住所。

这间民宿是和室,浓浓的日式风格。
虽然浴缸上贴著告示不要放水,我还是放满了水,泡了个澡,在浴缸中回忆此次日本的行程…

小小的总结一下

在这几座城市里我最满意的是奈良和镰仓,奈良对待鹿子的态度让我觉得新鲜并且能与野生动物如此和谐的共处十分惬意,镰仓的海滨,悠闲地生活让我流连忘返。比较失望的是京都,一是那天的天气不太好,二是游客太多了,并且商业化严重。最震撼的是东京的夜景,但是展望台游客的占位行为还是有待改善。
回想起此次旅程中所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恪尽职守的巴士司机,也有告诉我们即使关门了,不交门票也可以进去的奈良市民;有电车里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上班族,也有大阪街头卡拉OK里忘情歌唱的上班族;有穿着一样,戴着蓝帽子穿着黄衣服的幼儿园小朋友,就像是《工作细胞》里的血小板,也有穿着一样,黑西服黑西裤的上班族(在日本穿西服搭配大的双肩揹包或者是运动鞋是很正常的搭配,一切以实用为主);有红绿灯路口提示过马路“布—谷”声,也有走出餐厅门时跟上我们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ます拖得十分长;有细心带着我们找旅馆的陌生路人,也有嫌我们速度太慢还没完全下车就直接关门的京都巴士司机…
还有许多许多我无法完全列举。
真正的日本人接触起来和书上或者网上所介绍的是不同的,服务态度以及待人接物方面比起中国许多城市确实是很完美的,但是热情是否是发自内心,这方面我是存疑的。在路上碰见闲聊的日本女性,她们的腔调出奇的一致,都会有这样一句“えっ、本当(啊?真的吗)”即使不惊讶也会这么说来表示她们在倾听。他们的笑容十分真诚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往往在一个神情或者是一句话的语气,总让人觉得他们其实还是在按照着所制定的规矩来做事,这种体会只有真正与日本人接触之后才能感受到。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所居住的国家小,物资匮乏,也并不觉得水果太贵有什么。富有的人吃着生肉,享受着纯天然的滋味,节俭的人吃着便利店统一切好的蔬菜条(就像水果沙拉里的生菜,但是很大一盘),用味增汤里发酵的豆子来提供每日所需的维生素,每个人都习以为常。
日本人是怕麻烦的,一切以简单小巧,便利为主。从日本的各种设施可以看出来,马桶的顶部还安装有水龙头能够洗手,在起身之后自动就会出水;便利店能够买到日常饮食所需的所有的东西还能提供垃圾分类的服务直接交给他就可以了。

日本社会是冷漠的。是的,我会对他们的热情产生怀疑也有这一点的原因。冷漠体现在方方面面,日本人是牴触与人交流的,甚至说是日常生活中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像书里所讲的耻感文化,怕别人来麻烦自己也不想去麻烦别人。许多日常便宜一点的饮食店都设有自动出券的机器,进门先在机器上把餐点了直接将票给前台就能吃到饭了,全程不需要一句交流。大部分的便利设施也都是纯机器操作,自动贩卖机随处可见;电车上安静的出奇,并不是素质高,而是大家都不想麻烦别人,发出噪音的人只会被当做异类;日本的街上很干净,但并不是大家都素质高,而是乱扔垃圾的人会被罚款,被邻居当做是异类。
被当做异类意味着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你是个怪人并且拒绝与你接触。

但是我知道自己也会怀念那种推开一处紧闭着的门时,柜台前一张不知是否发自内心的热情的笑脸,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传入耳朵里的感觉。

再见,日本。

饮食篇

我们此次的行程在饮食方面可谓是十分的随便,所以我就只挑选了具有特色的食物放在下面。

正宗的日式拉面,选项上面有是否需要背脂,背脂就是猪油,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吃这种东西,并且很大一碗,都是弥漫着日式酱油的味道,非常的不习惯。

在镰仓吃的回转寿司,在日本寿司并不会被当做主食,而是会作为宴请嘉宾时稍微昂贵一点的饮食。只不过味道是很不错的,回转寿司转一圈需要7分钟,传送带中间围着一块空地,会有几个厨师给你做点菜。

这次出行吃了很多天的鳗鱼饭,鳗鱼饭价格并不便宜普遍一碗都要2000日元以上。
这是在藤泽吃的鳗鱼饭,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家百年老店,里面多为年岁较高的顾客,鳗鱼饭基本上是入口即化,非常的软糯。

在东京吃的近江牛,牛肉带着血,只是用喷火器稍微的处理了一下。右下角像蒸蛋一样的东西其实是蛋白,牛肉旁的生菜作为维生素的来源在许多主菜里都会有出现。这一顿花费了5000多日元,非常昂贵的一顿了。

念念不忘的章鱼小丸子,里面有一小块章鱼肉,那个塑料盒里装的是醃制甜榨菜,整体吃起来特别咸。

在京都吃的抹茶和丸子,上面的黄色茶水是日本茶。抹茶特别的苦,是把绿茶磨成粉以后冲制而成,丸子却又特别的甜,需要搭配着吃。

日版的刨冰,用机器把冰打成薄片,口感十分的细腻,上面淋的是抹茶酱。

在镰仓吃的夏威夷汉堡,分量特别的足,日本对于夏威夷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在东京吃的大阪烧。大阪烧店里能吃到东京烧和大阪烧。大阪烧也是很多年轻人聚会会选择的饮食,因为环境比较轻松。东京烧是用铁铲不断地剁面糊,而大阪烧不同。我学着旁桌东京烧的作法剁来剁去,服务员看不下去了过来制止了我并演示了正确的大阪烧做法。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