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早就列入了目的地清单。今年夏天终于成行,可以近距离观察,行走。
这次的旅行,不但没有做攻略,主题还有点凌乱:建筑,美术馆,艺术品,地铁,歌舞伎町,和服少女,最浓抹茶,日料,京都古建,奈良小鹿……







感谢东京哥们儿小崔的招待,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儿在异国他乡意外遇见到老朋友的感动……

建筑

浅草街道的早晨,恬静,有序,有点像这一带居民的风格。

夜幕即将降临的新宿歌舞伎町,预示著喧嚣和五光十色。

入住日本第一晚的酒店通道,好眼熟啊,以前肯定在哪里上见过

爱马仕银座店水晶幕墙,夜晚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奢华,金碧辉煌。

皇居门外,耸立的高楼或许会挡住天皇远眺天空的视线。

东京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高效的系统,据说新宿站的出入口有178个。这次旅行让孩子全程负责地铁买票,规划路线,让她去理解日本人的思维表达方式。

中国唐代长安建筑风格的京都街区

我们住宿的祗园近百年的老房,对一片玻璃的修复,体现了一种对旧物的尊重,更把思绪拉回到以前旧时光。

严丝合缝,零挑剔的施工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伏见稻荷神社是中国人民的旅游打卡地,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

中午时间,走在人行桥上穿过高楼,突然看见远处的云层,有点恍惚

一户建的设计体现出日本民间建筑对狭小空间的利用,色彩变化,采光控制设计理念。

阿倍野的普通民居

日本人

日本广场舞不止老人参与,年轻人也很有兴趣。

这个日本同行,对空间的利用很牛啊!

清早起,打扫庭院。

本来想要拍漂亮墙面的完整画面,但这个姑娘一动不动的保持这个姿势最少半小时,是在等那个永远不会响的电话吗?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和服少女来买传说中世上最浓的抹茶冰激凌,阳光正好,美好的画面!

都说娶日本老婆的男人最幸福,不知道这个哥们儿是不是也这样想

捕天空的蜻蜓,抓河沟的🐛,孩子从小必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
在这事儿上,估计正在报各种精英补习班的中国孩子真是没有机会赶超了。
因为地质原因,日本国民对大自然有着高度的敬畏。

孤独老人带着他的两只老猫,夜晚游逛在涩谷街头。老龄化社会的无奈。

器与刀

展览

《不确定的旅行》

《聚焦-寻找目的地》

《不确定的旅行》

《在沉默中》

自然与设计

一支奇怪的松枝,横向绵延几十米

皇居门外,人作为个体融入画面,成为一部分。

黑川纪章设计,2007年完工。来过的人看出了聚拢、成形、捻转、回绕、时而返回、暂歇、再联结。是一个值得看看的地方。

奈良的鹿对客人表现出充分的亲近,它们被本地和尚宠的有点蛮不讲理。

美食

京都以前也叫“洛阳”,“上洛”就是“进京”的意思。现在看到这个“洛水”,马上明白了京都人民作为日本地域鄙视链顶端的优越感

“生”和“鲜”是两个层面,要细细品。

井盖及审美细节

浅草寺里的库房门

居民家门口的鸟巢

地铁站的玻璃隔墙

透过木栅栏,看到茶寮店的招牌

丹麦设计师韦格纳1950年的作品,他的家居作品大部分被世界各大现代美术馆收藏,这把舒服的椅子,在新美术馆大量使用。

一块剔透玻璃

公共空间扶手。

书店

后记

日本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我们口口唸的“小日本”,是一个无论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综合实力都要远大于英国🇬🇧的国家。它和英国一样遵循“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它是唯一一个敢于主动进攻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国家——美国,苏联的“小日本”。
它是亚洲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击败西方欧洲强国的亚洲国家,并一直认为自己才是亚洲的老大。
它也是黄金时代的蒙古军团和忽必烈永远无法登陆的岛国。
它们从对面邻居学来宗教,艺术,制度各种文化,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们面对近邻的迅速崛起和全方面强大的心态是复杂的。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