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些年到日本去旅游、购物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从日本回来的人几乎众口一词地称赞日本,说日本环境干净、日本人文明礼貌素质高。
  我非常向往那种文明礼貌的真正的和谐社会,早就想去日本亲眼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下,去年因为什么核污染的讯息没去成,今年一定要去了。
  去年我们在途牛网订的南京出发的泰国游,巧的是,今年又是在途牛订了南京出发的日本游。
  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6月25号期末考试结束,我们才能外出,7月暑假旅行社的团费就要暴涨,所以最好能在月底这几天出发,而杭州出发的旅游团的行程、目的地都不理想,结果就又找上了南京的途牛。这条线路是大阪、京都、奈良、东京和富士山,能看得多一点。但第一天到大阪正好遇到他们开G20,很可能会受到交通管制、封锁景点之类的影响,对这个很有点担忧。
  前几年的那次G20,我们杭州老百姓已经领教过这个国际会议带来的折腾和不便,哪里晓得,千年逢一日地去一回日本,偏偏又碰上了这个G20在大阪开。
  6月27号上午动车到南京南站,下午南京南站的地铁S1号线到禄口机场。
  机场里,领队召集游客们开会,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别强调在日本的活动中要守时,集合时一定不要迟到,日本司机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不能长时间等人,到时旅游大巴开走了,迟到者只能打出租车追赶到下一个景点或宾馆,而日本的出租车费是惊人地昂贵的。此外还有不能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在车上吃冰淇淋,弄脏了车箱将赔偿清洗费用,也是很贵的,等等。
  事后,老伴对我说,听到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那么严重的经济后果,她都有点后悔报团到日本来了。
  其实,只要遵守纪律,安分守己,日本也不是那么可怕的。
  4点30分,飞机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起飞,目标日本大阪。
                   二
  我们来回乘坐的是上海吉祥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1和A320,在吉祥航空的飞机上,只看到一位空姐,其余几位乘务员都是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大概要叫“空哥”吧。别的航空公司是不是这样不知道,我只是想,一旦出现不法分子,身强力壮的空哥一定比花瓶似的空姐有威力(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
  飞了两个多小时后,机上广播,因为地面天气原因我们的飞机不能降落,需要盘旋等待。
  其实从舷窗望下去,已经能看见地面上繁华城市的灯光,并没有狂风暴雨或乌云浓雾的迹象。我猜可能是G20造成的空中“堵车”,排队等落地吧。
  飞机在大阪附近空中,左边翅膀高高翘起,顺时针方向绕了一个又一个大圈子,好几次看到了重复出现的夕阳西下。盘旋了一个钟头后,天已黑透,才在大阪关西机场着陆。这时智慧手机自动跳转为东京时间8点40分,手表上的北京时间(7点40分)则要往前拨一个小时。
  踏上日本的国土,走进入境检查大厅,我们这些外国人排成长长的两条队伍等候采集电磁指纹资讯和拍照。一位看上去60岁左右的工作人员在指纹机前同时接待两条队伍,他要指导“外国人”把双手的食指放在指纹机的规定位置上,同时接受指纹机对面部拍照,又要在指纹机上观察采集和拍照效果,利索地来回应对左右两条队伍。在用手势示意结束可以离开时,我清楚地听见他对我用中文说“谢谢”。
  一个上年纪的人,同时面对两条“长龙”的工作量,精神抖擞、彬彬有礼,完全没有我们这里公职人员常见的职业性冷漠和不耐烦。这样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实在是让人惊叹、敬佩。
  经过入境检查来到取行李的大厅,只见我们团队的拉杆箱都已离开传送带集聚在一起。我感到很奇怪,坐过几次飞机,每次都要自己从传送带上拎下行李的,想来这一定是机场工作人员干的,于是感叹他们的工作做得真是又快又细又准确。

                   三
  可能是受G20的影响,我们第一夜的住宿临时变动,住到了大阪市区的一家宾馆里。这倒是很奇怪,因为一般跟团游都是住小城市或大城市郊外的宾馆的。
  日本的大城市寸土寸金,宾馆的房间和卫生间非常小,这倒是早就听说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门边甚至还有鞋拔子。卫生间虽小,也是极为洁净。
  早晨,在大阪道顿堀水晶宾馆小小的餐厅里,我们到得比较早,还没有别的旅客,老伴把早餐券交给服务员,小姑娘满脸笑容,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日语,又是点头,又是鞠躬,用托盘接住餐券,像是收到了礼物那么高兴。这样真诚的表情动作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夸张,但确实令人感动。
  敲(键盘)到这里,不禁想起许多年前的电影纪录片里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灿烂的笑容,她输球时也是面带微笑的,周恩来曾为此号召中国运动员向她学习。
  我们的导游说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口才很好,熟悉日本的历史文化和时政社情,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日本各方面的情况。
  旅游大巴上一个有趣的现象:车子开动,导游开讲,有的游客就倒头倒脑地睡着了。导游好几次提出批评:我在这里讲得辟里啪啦,你们却呼呼大睡。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知道。”
  这些朋友,当着导游的讲解睡觉,首先就是对导游劳动的不尊重。
  “所见所闻”,所见就是用眼睛看,所闻就主要是听导游的讲解和介绍了。车上睡觉,既不看,又不听,这趟旅游的“收成”不是大打折扣吗?
  后面有很多“导游说”,就是此行的“所闻”。
  事实上,这位导游的讲解是高质量的,生动风趣,海阔天空,资讯量很大,有些内容是书本和网络上都看不到的。如果录下音像,就是一场场精彩的讲座。我是竖起耳朵听都唯恐漏掉一句话,对我来说,五六天听下来,简直是胜读十年书。
  导游说她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是马云的同学。杭州师范学院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我们团里有一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导游打八杆子有可能打着。
                    四
  因为G20打乱了旅行社在大阪原定的住宿安排,导游要临时联络、寻找新的宾馆,在等待、转移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了大阪街头的一幕。
  一个西装革履拿着公文包的男子,在人行道上闷声不响地一会儿倚墙斜站,一会儿坐在地上,一会儿又朝天躺卧,像演哑剧一样,典型的醉酒状态。后来的几分钟,百米距离,我们又看到一个醉卧男子。
  导游说,日本男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下班后常到居酒屋(小酒馆)喝酒,藉以释放压力,醉卧街头司空见惯。但他们不发酒疯,不惹事。日本人“不妨碍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观念从小养成,根深蒂固。
  我们这个团的行程叫“阪进阪出”,就是从大阪进入日本,最后从大阪离开日本,是走回头路的。因为要避开G20,原本第一天在大阪的活动调整到最后一天。
  跟团游的一个特点是坐大巴在城市和景点间穿行,我们很多时间里是透过车窗观察日本的。
  在城市和郊区,高楼不多,远远没有我们中国多,可能是因为日本多地震的关系吧。可以看到很多两层小楼,有的带个小花园,日本人叫“一户建”,独门独户的意思吧。小楼都很小巧精致,没有我们杭州郊区农家新楼的土豪气。
  高速公路两边,不时可见连绵的山地丘陵,郁郁葱葱,就跟杭州西湖群山一样,森林覆蓋率非常高。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他们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非常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他们不砍自己的树,木材都是进口的。很久以前就听说,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从中国进口,中国人砍树做筷子挣外汇,日本人出钱保护自己的森林。
  导游说,现在日本的造纸船开到东南亚柬埔寨那些国家,直接用他们那里的木材造好纸运回日本,把污水留在湄公河里。
  我们的行程说是6天5夜,第一天下午坐飞机,到大阪已是夜晚,实际上只是5天5夜。
                   五
  第二天28号,早上从大阪出发,一个多小时到京都。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世界有名的古城。京都的寺庙和神社非常多,有“三步一寺庙,五步一神社”之说。我们就看了金阁寺和八阪神社这两处。
  金阁寺内的舍利殿外墙以金箔装饰,“金阁”由此得名。金阁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金阁寺与历史上的一休和尚也有渊源,当年看过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中国游客到这里可能会有兴趣。
  京都的另一个看点是祗园。祗园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艺伎区,艺伎是日本特有的表演艺术职业,白脸浓妆,服饰华丽,擅长歌舞和琴棋书画,主业是陪客人饮酒作乐,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现在京都艺伎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祗园有一条很有历史的小街“花见小路”(花见,日语“赏花”的意思),两边都是古朴的日式小屋,偶尔能遇见艺伎的机率是非常低的。
  我们在花见小路走了个来回,大白天的,自然更没机会见到真正的艺伎了。
  在祗园的四条大街(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与我杭州老家的住址四条巷同名)一家商店门口,大家围着导游听指示,我看到几步前地上掉落一张商品标价纸,上前弯腰捡起交给正忙碌的店员,她用日语对我说了什么,导游马上翻译:“她说非常感谢”。
  下午到奈良,奈良也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寺庙神社,我们只到了奈良公园。因为这天烈日当头,气温较高,上午在京都晒得有点厉害,似有要中暑的感觉,匆匆看了看缠着人要吃食的鹿群,赶快回到大巴上休息。
  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的猛烈的轰炸。东京被燃烧弹炸成一片焦土,广岛长崎挨了原子弹。
  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给美军提供了特殊的地图,向美军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的建议,使这两座古城得以保全,没有受到轰炸。完全可以说,没有梁思成就没有今天原汁原味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是抢救、保护日本文物古蹟的恩人,但他却无法阻止自己祖国北京的城墙古建在和平年代被无情无知地拆毁。
                     六
  晚上住宿静冈县滨松市(日本是县下面管市,和我们相反)的滨松大酒店,这个宾馆很高档,观光电梯的视窗不是对室外而是对着室内天井式的大厅,可见这个大厅有多大多高。它还有点历史,正在庆祝90周年。以前天皇离开东京外出时曾在这里住宿,大厅里陈列著天皇在宾馆的照片。
  愉快的旅程中也有不大不小的麻烦。那天在祗园,老伴突然发现随身背的布包的揹带和包身连线处严重脱线,几乎要到藕断丝连的程度。包里装的可是性命交关的护照、身份证和日元啊。没有时间去买新包,不知道路边店铺有没有针线卖,领队也没有带针线。到了那个天皇住过的滨松大酒店,我提议去前台问问,看能不能借到针线。虽然如此豪华的宾馆可能不会有这么原始的工具,这样的需求也会给中国的日用小商品丢脸,没办法,还是去试试吧。
  出示破包加上手势比划,服务员明白了我们的意思,拿出了一个塑料盒子。奇怪的是,里面的缝衣针是弯的,不知是蹩坏了还是本来就是这样设计制造的。老伴缝好包后,觉得“弯针”比笔直的针更好用。联想到医生缝创口的钓鱼钩一样的针,可能日本人就是用这样的缝衣针吧。如果是这样,我们中国人怎么就想不到改进一下呢?
  归还针线盒,老伴用中文说“谢谢!”小外孙女调皮地用出国前刚学会的日语说“阿里那多!”(谢谢)柜台里几位服务员都略带惊奇地开心地笑了。
                     七
  第三天29号中午,驱车游览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全日本最高的山峰,它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山,日本民族的象征,也是外国游客很向往的景点,就像我们中国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富士山的盘山公路到海拔2305米的半山腰“五合目”就终止了(富士山从山脚到山顶,共划分为10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合目”),汽车和游客最高只能到达这里。再往上,富士山的圆锥形山顶冰雪覆蓋,那就是登山运动员和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事了,而且也只有7、8两个月对他们开放。
  因为海拔高,几乎终年云雾缭绕,每年能看到富士山山顶的日子是很少的。千里迢迢而来的“日外游客”,能不能看到富士山的真容,全靠运气。
  在宾馆里,碰到另一个旅游团的几个杭州人,他们说前一天去的富士山,云雾太浓,什么也没有看到。
  这几天,日本正是像中国江南那样的梅雨季节,溼度很大,能不能看到富士山,甚至能不能上山,导游也没有把握。如果天气不好,汽车是禁止上“五合目”的。
  车到山下,导游说,司机接到通知,今天可以开上“五合目”。
  旅游大巴的动力非常好,好像不怎么费力就盘上了“五合目”,这个高度相当于7个杭州的北高峰。
  “五合目”上风云变幻,气温要比山下低很多,不时下起的毛毛雨明显地有冰粒的感觉,抬头看不到白雪皑皑的山顶,只能看到富士山巨大的斜坡面和山顶滑下来的一绺冰雪。
  “五合目”上有停车场、商店、餐厅、观光平台,还有一个邮局,集邮爱好者可以在这里盖邮戳寄信。我们在这里给女儿寄了一张富士山风光的明信片,到现在还没收到,不知是日本还是中国的邮政系统出了问题。
  在去富士山的路上,导游说起,日本的房屋、土地都是私有的,连富士山的山顶都是私有的(属于某个神社)。日本政府每年都要为富士山的旅游向“地主”交付一大笔租金。这让我们感到很惊奇。在我们的观念里,普天之下,莫非国土,如此高大上的富士山都是私有的,不能收归国有,实在是匪夷所思。
  导游说,日本政府是很穷的,什么都没有,只有税收是它的,但也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监督,不能乱花钱。
  日本的大街上很少看到警察,我在一家商店外看到一个背上有“Police”(警察)标识的推著自行车巡视的警察,比起中国警察光鲜帅气的警服,日本警察的服装真是很朴素了。他们好像也不骑闪着警灯呼啸轰鸣的摩托车。
                    八
  从富士山下来,去看一个地震体验馆。场馆不大,普及地震知识,比如整个房间用机械模拟各种震级的震动效果,把人震动、颠簸得无法坐立。馆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镜屋”,屋子里装设了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镜子,进入其中,就会到处碰“镜”。看着前面有路,走过去就会看到、碰到自己的映象。不管怎么转身,怎么找出路,都还总是会看到、碰到自己。我们左冲右突,很长时间才“逃”出这个迷魂阵。
  “忍野八海”,富士山下的一个景点,是富士山的雪水经地层过滤从忍野村里冒出来的8个泉池。称“海”,当然比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更夸张了。因为是富士山的泉水,富含矿物质,水质很好。其中一池,水深8米,清澈见底,池底亮闪闪的躺着许多硬币,估计又是中国游客中的愚昧之辈干的好事。
  导游说,忍野村以前也是很贫穷的,开发富士山旅游后就富裕了。只要看到哪家住草屋,那就是忍野村的首富。这话似乎有点夸张,不过我们确实在一个停车场旁边看到了草盖的屋顶,当然不是杜甫诗中的茅屋,那是精选的草用特殊工艺编织成的。
  住着别墅似的花园小楼,种几亩地的农产品卖卖,又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在日本,做农民也是很幸福的。
  到了日本,很想拍几张学校和小学生上下学的照片,但基本没有看到碰到,可能日本的学校也放暑假了。
  在富士山下忍野村的停车场,看到一群小学生走来,赶紧跑过去拍。因为不会抓拍,手忙脚乱,拍得不好。
  后来,在山梨县甲府市的宾馆里,看到墙上贴的中文告示,说是有游客进入附近居民住宅、花园拍照,已引起居民不安,提示游客不要擅入民居,也不要在路上拍摄小学生,这都有涉隐私,可能会有居民报警。
  看了告示,有点后怕,原来我拍小学生是违规的,要是有人报警,就麻烦了。
                    九
  30号上午8点半离开甲府去东京,下午到皇居外苑、二重桥。
  皇居,也就是日本天皇的皇宫了。它的面积非常大,平时对游客开放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即皇居外苑。皇居外苑本身就是个很大很有气派的广场,遍植草坪大树,以我们实地亲眼目睹的广场按比例放在地图上看,整个皇居区域应该不会比北京的紫禁城小。
  皇居周围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和巨石筑成的宫墙,皇居正门外只有没几个卫兵,在我们看来,这个大内侍卫的兵力也太薄弱了。
  从皇居外苑出来,到大名鼎鼎的银座。               
  年青的时候就知道日本东京有个银座,想象中一定比上海南京路还要繁华。如今身临其境,果然五光十色、眼花缭乱。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东张西望,走走看看,到后来,视觉和体力也都很疲劳了。
  我们这代人,从小过的是无产阶级的生活,一辈子批判资本主义,咒骂资产阶级,到了古稀之年,却自己掏钱坐着飞机来参观资本主义,想想也真是好笑。
  晚上是推荐的自费专案:东京夜生活体验。包括观赏东京湾夜景、仿美国的缩小版的自由女神像、登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的东京塔、新宿歌舞伎町和一些中国游客没见识过的玩意儿。路程远、内容多,预计要11点钟才回到宾馆,所以对我们就“老少不宜”了。
  因为导游说,歌舞伎町、红灯区什么的是由黑社会控制管理的,有的游客就以晚上活动,又在有黑社会的地方,害怕为由不参加这个夜游专案,导游有点不高兴了:“日本的黑社会是合法的,不会危害游客,日本人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中国人对黑社会的概念一般都是剃个光头、刺青纹身、戴着大金链子、欺行霸市、打打杀杀的地痞流氓,眼下中国国内正大张旗鼓地打击黑恶势力,这种印象就更深了。
  我也才是第一次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黑社会合法化的国家,黑社会组织有严格的纪律,尽量不打扰普通百姓的生活,有时还在法律框架内协助政府维护治安,甚至参加救灾工作。
  晚上住东京外围千叶县的空港花园酒店,不知有没有记错。
                    十
  7月1号上午去浅草寺。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有1300多年的历史,人气很旺,就像杭州的灵隐寺,到这里,信佛的游客一定喜欢。
  从浅草寺出来到著名的电器街秋叶原的商店里逛,中午的团餐是一家中国人开的小饭店的自助中餐,比日本的饭菜吃得惯。
  下午从东京秋叶原出发,经静冈、爱知到名古屋机场旁边的中部国际空港宾馆住宿。一个下午几乎都坐车在高速公路上跑。
  名古屋也是日本的大城市,大致在我们从东京回到大阪的路途中点,因为不在我们的行程之中,只在它的郊外过夜。
  此行五夜住的宾馆都很不错,标准不低,特别干净。这也是跟团游的好处之一。
  日本的旅游业没有小费制度,导游、司机和宾馆服务员都不收小费,这和泰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一
  7月2号上午回到大阪。
  在我们能看到的景点中,我对寺庙和神社兴趣不大,而大阪的“大阪城”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大阪城是16世纪丰臣秀吉时代始建,规模巨大,它有两圈护城河和两圈石垣(城墙),而我们北京紫禁城也只有一圈护城河、一圈宫墙。石垣用巨大的花岗石块垒成,总长十多公里,有的巨石一块比10块北京城墙的城砖还大。石垣的立面呈上小下大的圆弧形,跟我们中国的城墙有点不同。在没有工程机械的古代,这么多的巨石从开采、运输到砌筑,日本的先民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劳动啊。
  大阪城的石头城垣似乎看不出有损坏的痕迹,这里有没有被美军飞机轰炸过,导游没有说,留待回来以后马后炮式的补课,找些书籍资料看看了。
  大阪商业区心斋桥的一条大街,像杭州的延安路,一眼望不到头,由近及远十几个路口的交通讯号灯,要么都是红灯,要么都是绿灯,同步显示。这大概就是早就听说的“绿街”吧,是一种很有科技含量的交通管理模式,我们国内和杭州好像还没有搞吧。
                    十二
  有人写书说,日本是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国家,东京是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城市。
  日本的物价真的是贵,特别是吃的东西贵,水果贵。
  日本的苹果论个卖,一只苹果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120元。
  导游说,在日本买东西,你就照日元的标价掏钱吧,不要换算,一换算成人民币你就下不了手了。
  网上曾有人调侃:“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钱少。”可以改成“到了日本才知道自己钱少”了。
  当然这是普通中国游客的感觉,日本人工资高,福利好,这样的物价水平对他们来说也是正常的。
  日本的景点和商店里,中国游客非常多,虽然没有在泰国那么多,但也碰来碰去的都是中国人。中国游客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购物扫货为主的土豪型游客,一种是以观光长见识为主的无产阶级游客。我们应该是属于后者了。
  套用前年长江三峡游轮上的广告词:我们是“高高兴兴出国观光”,他们是“开开心心把钱花光”。
  短短几天时间,好像发现一个“规律”,免税店、便利店、餐馆饭店等处,谦恭、热情、“做生活巴结”(工作卖力)的,就是日本人。会讲中国话、对“同胞”不怎么热情、和国内营业员态度差不多的,一定是华人或者打工的留学生了。
                    十三
  在日本的饭店、宾馆、马路口、停车场等场所可以看到不少老年人在工作,我还看到头发雪白几乎掉光的老者在开出租车。为什么日本那么多老人还在工作呢?导游说:日本老人有退休金,在公司工作一定年限的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退职金,他们不缺钱。他们也没有儿女啃老(日本青年到20岁都能独立生活),不需要给儿女买房买车,也不需要给儿女带孩子。他们要么出去旅游,要么出去工作。他们认为能工作是有能力、身体健康的证明。他们不搓麻将,不跳广场舞,也不唱歌颂政府的歌。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排世界第一,已经好多年了。除了环境、饮食、医疗各方面的因素,日本老人喜欢继续工作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导游说,日本得老年痴呆症的很少,几乎没有。在日本,好像也没有看到几个大腹便便的大胖子,印象中只有相扑手是很胖的。
                    十四
  跟团游一般是全程自始至终同一辆大巴、同一位司机的,我们的司机据导游介绍是58岁,但看上去年轻多了。我们的行程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天都住不同地方的不同宾馆,所以每天都要带着行李走。早上,司机要把大家的行李箱子装进行李舱,下午或晚上,又要全部拿出来,在直不起腰的行李舱里装卸箱子是很辛苦的。
  每一位游客上车,司机都会微笑点头致意,嘴里轻声地说著什么。每一位游客下车,也是这样,尽管下车时游客是背对着司机的。
  在千叶的宾馆门口,我还看到,每送走一辆载着游客的大巴,宾馆工作人员会对着大巴车尾鞠躬,而车上的游客可能还根本没看到。
  日本人打电话时也会情不自禁地点头鞠躬,尽管对方看不见。日本人的礼节礼貌几乎成了习惯、习俗甚至本能,别的民族不管想不想学,学不学得了,都只有感叹和钦羡的份儿。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日本从老师中国这里学了去,后来老师把这些东西扔得差不多了,学生却“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了。
  最后一天下午,旅游大巴把我们送到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司机把行李舱里的二三十只拉杆箱搬出来,大家拉着推著箱子,纷纷挥手向司机告别,司机也微笑着招手。我被挤在人堆里,想对司机师傅特别表示一下,就停下脚步,等人群过去,再向司机招手表示谢意,他看见了,立刻放下手,朝我鞠躬。这个瞬间,我很感动,又一次感受到了普通日本人的礼貌和友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