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

或许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让中国人爱恨交加。爱是因为这里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古老基因,老到中华文化的本土都遗留甚少的唐风宋韵在日本是比比皆是;恨则是因为这个国家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历史伤痛,这些伤痛至今还在影响着两国之间的交往。曾经有位老同志说过:对于日本,我们要恨它,也要学习它。

正是这种爱恨交加的心态,让国人对于去日本旅游有着不一样的心态,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下,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在慢慢复兴,十多年前汉服还只是小众的兴趣小组,而如今则蔚然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曾经穿着汉服得到的或许多是异样的眼光,而如今则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认同。

汉服的复兴固然是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一种注脚,但不可否认地是,服饰对于传统文化的承载是此轮汉服复兴的渊薮,其现实的根源就在于韩国韩服以及日本的和服。源于传统汉服的韩服和和服,在经济快速现代化以及欧美文化的强势入侵之下,依然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前往日本旅游,我们总是能发现,这个国家在现代化的面貌深处,依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基因,而这份对于传统的坚守,恰恰是中华民族复兴所需要寻求的文化之根。或许每个人去日本旅游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沉醉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有些是追寻日剧日影当中的流行之地,有些是打卡日漫当中出现的现实,有些是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爱好,有些是对于日本繁华都市的向往,有些则是单纯地买买买、吃吃吃、逛逛逛,但不管如何,每一个国人或许都会有一种感受,在这个遍地是汉字的国度,其优秀的部分也可以在我们国家出现,其不好的环节也值得我们警醒。

序章


日本,已经是第四次去了。保持着年均一次的频率,但是实际去过的城市和地方并不算多。2017年元旦,请了一个超长的年假,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国旅行,考虑到安全和便利,首选了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而且为了前往日本旅游,还学习了一个月的日语课程,但结果证明,没啥用。但第一次去日本,学会了如何乘坐日本复杂的铁路交通,这也算是自由行最大成果了。

2018年11月7日,我遇到了我的女朋友陈小晶,女友原定9月份跟朋友前往日本关西旅游,但是连线关西空港的大桥被一艘失控的巨轮撞击,导致暂停使用,导致形成搁浅。对于日本心心念唸的陈小晶,在我们在一起之后一个月内就确定了国庆前往日本旅游的计划,我们两个人都有日本的三年签,所以早早地买好机票,为了避开国庆高峰期以及北京的热门线路,特地选择提前两天从天津出发。

陈小晶想去的关西我去过两次,所以行程单的制作和路线的选定,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我的身上。如何制作一个让女朋友满意,又不用走太多我走过的回头路,这成为我首要考虑的问题了。至于吃吃吃、买买买这类事务,陈小晶就一人包办了。

出发

我们机票的日期是9月29日,28日正好不上班,我们提前一天前往天津,顺便天津一日游。不过因为只是去天津乘机,所以行程比较随性,没有制定什么详细的计划,完全走到哪算哪。

我们主要去了五大道和意式风情街。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著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我们主要去了五大道和意式风情街。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著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去过上海、武汉等曾经有过租界区历史的城市旅游的人,或许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这些租界区的路名通常都是中国城市或者省份的名称。比如上海公共租界的路名的特点是,以中国地方和外国人物命名。在中区,南北向马路通常以中国各个省份的名称命名,例如浙江路、江西路和四川路,东西向马路通常以各个通商口岸城市的名字命名,例如九江路、汉口路和福州路,南京路和北京路则分别纪念两个开放中国的条约。

同样,在天津也能发现这个路名命名的规律,东西向的小路一般称为“道”,大部分都是以中国城市命名,而南北向的大街,这更多的是以省份来命名。而这部分路名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一段历史。实际上路名当中的历史还不止这些,比如各地的中山路或者中山大道以及中山公园等,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纪念国父孙中山的,新中国成立后,路名更多地是带有红色革命色彩,比如解放大道,东风路等,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路名也带有“改革”意味,比如很多地方下了高速就是一条“迎宾大道”,也是反映了招商引资的需求的。

了解五大道上曾经住过的名人,或许就能理解京津这两座城市百年来的历史联络。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城之时,天津就成为了拱卫京师的重要卫所,因为是天子渡船的地方,故名天津卫。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天津一直是北京的第一道防线,同样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两度攻克大沽炮台,第二次更是一路西进进入北京,咸丰帝带着两个老婆仓皇“北狩”,留下烂摊子给皇弟恭亲王奕䜣处理,至此未曾活着回到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以及《北京条约》也成为天津现代化发展的开端。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1870年8月,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11月4日 接办了 天津军火机器总局,改称天津机器制造局。同治九年(1870年)11月12日,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后,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颁发钦差大臣关防,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此后,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28年之久。而这28年也成为了天津日后发展的基础。

洋务派李鸿章以天津为基础,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打造了天津的工业基础,而作为清朝后期柱石的李鸿章,在外交上也影响颇大,这使得天津在国际交往史当中的地位,不亚于京师。与此同时也因为没有京师的政治身份,天津成为了很多满清贵族接触西方的视窗。辛亥革命之后,很多满清的遗老遗少来到天津,最终被冯玉祥从故宫赶出来的末代皇帝溥仪也来到天津。作为满清遗老的归宿地,以及北洋军阀的发源地,天津成为了在北京政治斗争失利之后的失意者的蛰伏之地。这也是为何天津拥有如此多民国名人故居的原因所在。同时也这也是京津关系的所在,当权者在北京发号施令,失意者在天津蛰伏等待。

了解了这段历史,或许我们就更能理解五大道如今繁华背后,曾经拥有的沧桑记忆。

一般城市的老城区,都有规划完善的街道设计,所以也是一个特别适合暴走的地方。五大道实际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景区,而只是一块区域的总称,在这个地方,你很难发现让你感到惊艳的景色,但是留在这些万国建筑当中的历史会从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当中溢位。

对历史和建筑感兴趣的游客,或许更能从中了解到天津的魅力,或许更能从中发现,天津对于北京那种欲说还休的痴怨,留得住这么多名人的身,却总是留不住这些名人的心,身在天津心在京,这也是多少每天乘坐京津城际往返的漂泊之人的选择呢。

仲秋的天津,气温依旧微热,五大道的民国建筑群更多的需要用心感受,感受那段历史,感受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但我们感受更多的确实蚊子的肆虐。这种黑白纹路的秋蚊子十分凶猛,而且翅膀震动不会发出声音,通常在无声无息当中留下一颗大包,满血离去。对于是招蚊体质的陈小晶来说,这真是一场“文化苦旅”啊。一位五大道的老住客介绍,这种蚊子来自日本,属于外来物种,没有天敌。在凹了几个造型,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我们前往了下一个地点——意式风情街。

意式风情街在海河旁边,大部分以酒吧为主,算是天津比较潮流的地方。很多酒吧都有驻唱,我们选择了一家,简单地解决了我们的晚餐,点了一扎啤酒,就在那里听各个酒吧驻唱之间互飙高音的PK了。

在意式风情街的流连结束之后,我们选择步行回酒店,半个小时的路程成为了我们即将在日本日行两万步的预演。

9月29日前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正式开始了这趟关西二人行。乘坐天津地铁2号线直达滨海国际机场,从T2下地铁,通过一条连廊前往T1,虽然滨海机场号称“国际”,但是其国际航班数并不算多,出境航班只有两个值机柜台,滨海机场哈特别分出一块单独区域作为出境航班的值机区,还需要拿护照才能进去。当然这也说明了在北京首都机场以及已经通航的大兴机场的压力之下,天津机场那份“面向全球”的倔强吧。

抵达

经历了不到三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平稳降落在关西空港,作为关西地区最大的机场,关西空港也成为进出关西的重要连线点。由于日本比如中国早一个时区,行程虽然是三个小时,但是在时间上缺只有两个小时,每每到日本总有种挣了一个小时的感觉,当然回国的时候,这一个小时还是得还回去的。

如今去日本也非常方便,日本为了吸引中国游客也是颇费心思。这是第二次从关西空港入境日本,发现关西空港的入境处多了很多自助入境的装置,加快了入境处入境审查的速度。在自助入境处留下护照和指纹资讯之后,拿着入境卡排队入境,在简单查阅签证之后,入境完成,除了排队的时间,整个过程并不太长。

此次关西之行计划去京都、奈良和大阪三个地方,为了避免走回头路,到日本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京都。在关西空港二楼就是关空特急以及南海电车关西空港站。如果提前购买了日本铁路周游券的游客,需要去JR的乘客服务中心换票,地点就在乘车入口对面。换票之后就可以拿着周游券从单独通道入站和出站,出入站都需要给车站工作人员查票。

前往京都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乘坐JR特急列车HARUKA,特点就是快,一种是搭乘南海电车到大阪市内换成京阪电车或者阪急电车到京都,特点是便宜,还有一种就是利木津巴士,特点是到十点之后还有车前往京都。

因为我们预定了京都站附近一家烤肉店的晚餐,所以需要赶时间,就选择了最快的HARUKA。日本的铁路费用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乘车费用,在这个费用区间内,你可以乘坐任何普通车次,到想去的地方,这点类似地铁,第二部分是特急费用,就是乘坐特急车次需要额外的支出,包括新干线在内,特急分为指定席和自由席,自由席是先来后到,指定席就是第三部分的费用,如果想要一个指定的座位,需要额外为座位付费。指定席一般在1-4号车厢,自由席一般在6号车厢之后。

购买JR车票首选线上路图上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看清楚价格,然后在自动售票机上点购买车票选择票价,支付,出票。当然如果需要购买加急,或者指定席,在此基础上继续萤幕上的指示操作就行。如果不懂的话,也可以先购买乘车券,然后在车上补票也成。

日本的时刻表也跟中国不同,左边是小时,右边是分钟,也即是在这一个小时内有几趟车次,分钟上面有不同的表示,表示不同的终点站以及车次速度,普通车次一般是逢站必停的。我们需要乘坐特急的HARUKA,所以需要先找到特急的标志,再确定最近一趟前往京都的车次时间以及发车站台,在根据站台上访的电子资讯牌显示的三角形△或者圆形○符号确定车厢车门的位置,在自由席车厢处等待火车到来就行了。日本的铁路一般都非常准备,除非发生事故,发车时间都会跟时刻表相同。

在此,建议日本铁路小白下载“换乘案内”APP,可以准备查阅日本公共铁路交通系统的换乘资讯,十分方便。即便对于去过日本多次的人来说,也非常有用,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出发站台。

从关西空港到京都的特急需要75分钟,酒店是在缤客上预定的,就在京都站的往北,东本愿寺正对面的京都空酒店,步行即可到达。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京都站,对于拥有23处世界遗产的京都来说,这座现代化的车站并没有多少历史的沉淀,但是对于每一个来到京都的人而言,这里却是永远的第一个“景点”,京都站北边就是高耸的京都塔,南北相对,这里也日渐成为京都打卡的地标性建筑。

京都站的设计师原广司说:“京都站有如京都这一都市母体的一个切片。”在这座粗犷的现代化车站设计当中,处处隐藏着京都古老的传统文化基因。

甫一进入京都站内,迎面而见的是一个巨大的中庭空间,原广司将之称为“谷间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制造一种峡谷纵横的感觉,而这恰好也符合京都地处盆地的地理风貌。在钢筋混凝土之中暗藏了一个“京都”,其前卫现代的外观之下,所遵循的却是日本的传统美学:“边界在有无之间”。

京都站虽然有车站之名,但是却不仅仅是一个车站,或者可以说只是一个带有车站功能的综合体,整个京都站包含了购物中心、剧场、博物馆、酒店等等,京都站的东面是京都剧场,从扶梯上四楼有一个庭院,是可以举办婚礼的浪漫场所,在这个场所的北面有一个京都站整体的模型介绍。

京都站西面则是伊势丹,综合的购物中心,而最吸引人关注的是10楼的拉面小路,与横滨的拉面博物馆差不多,集中了日本各地不同特色的拉面,而且很多店铺的视野也很好,坐在窗边,吃一碗拉面,还能看一看京都的夜景。同时西面还有高达171级的台阶,台阶上撞上了led,形成了一种宽幕,夜晚之时,华灯初上,在这里也能看到别样的风景。

而顶楼也有一个观景平台,同时东西两边的侧楼还有一条空中小径连线,小径的钢铁纵深感很有现代艺术的气息,不仅是个绝佳的观景位,也是一个很好的照片背景地。

京都站作为京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城市中心,我们在京都的行程机会都是从京都站开始,而又终于京都站。

旅日

京都:平安京里的日本

京都

京都,是日本人的心灵故乡,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一座特殊的城市。而京都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京都的首都地位至今没有被日本宪法剥夺。自公元794年,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移驾江户,将之更名为东京之后,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但是在法律上,东京没有获得明文的确定,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影响力上升,同时日本对外交往日益密切,而东京在德川幕府时期一直是对外交往的视窗,与此同时,东京也具备良好的港湾条件,适宜发展对外贸易。因此明治天皇驻跸东京更多是现实政治的需求,而并非天皇本人的意愿,在美国日本历史学者唐纳德•基恩在其《明治天皇》一书当中,描写了天皇本人对于京都的喜爱,同时也写出了京都人对于天皇移驾的不舍,以致于天皇屡屡幸东京,政府总要说明,很快就会回来的。终于当天皇在东京待的时间和次数超过京都的时候,京都人也最终明白了,天皇是回不来了,保留千年的首都身份也最终失去了。倒幕运动,打倒了江户的幕府,也改变了京都的皇都的地位。

对于京都政治身份如此模糊的处理或许也反映了日本人怕麻烦的心理,也满足了京都人内心深处自认为特别的虚荣,留在京都的御所成为京都人最后的念想。不过京都千年的建都史,文化繁盛,可谓是集日本文化之大成,或许可以说,京都虽然失去了政治首都的地位,但却拥有日本文化首都的地位。想了解日本的过去,京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行程。

1. 保津川上小火车,竹林深处天龙寺

1. 保津川上小火车,竹林深处天龙寺

京都的热门景点很多,有神社,有寺庙,有博物馆,不过第一次来京都的陈小晶却唯独对嵯峨野的小火车念念不忘,岚山竹林也是念叨了很久。所以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就安排在岚山。

前往嵯峨野乘坐观光小火车有不同的选择,不走回头路的选择就是先坐JR线到马堀站,在嵯峨野观光火车的龟岗站购票到岚山,因为岚山的人文景观基本集中在岚山站附近。也可以先在岚山站附近游览人文景观和竹林,再乘坐嵯峨野观光火车到龟岗站,然后乘坐保津川的观光船顺河而下到岚山,坐岚山电车回京都市内。

我们选择的就是从龟岗乘车,但是嵯峨野观光火车龟岗站与JR龟岗站并不在一起,如果要乘坐嵯峨野观光火车的话,需要在JR马堀站下车,站台上有不少指示路线,千万不要下错车了。

小火车穿行在山间,越过保津川,穿山越水朝向岚山。铁道两旁的枫树依旧绿意盎然,但是也可以想象,当红叶满天之时的宏伟景象。不过相较于旅行宣传册当中,嵯峨野小火车穿越樱花下,漫游红叶中的浪漫景象,乘坐小火车并不能拍到这样的照片。正好可以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从岚山站下车,左转上一个小坡,就进入传说中的岚山竹林,也一直被称之为《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但我对此是存疑的。岚山竹林的数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实际那条竹林小径也只有500米不到,宽不到两米,游客比较多的时候,拍照分不清主角和背景了。如果想看竹林,这里有个推荐,就是我们国内的宜兴,真正的竹海。

穿过竹林,就是岚山比较知名的天龙寺。天龙寺以岚山为背景,寺内溪水潺潺,靠山面水。从竹林过来,其实是天龙寺的北门,沿着小径前行,会看到一个小山坡,名为望京坡,与北京望京同名。实际上意思也是差不多的,就是眺望京城。绕过望京坡会看到名为“方丈”的本堂。“方丈”,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后来方丈也成为了佛寺住持的指称。

“方丈”堂对面就是曹源池,池边各式树木、石头,倒映在池面上别有一番禅意,不止大器,庭园中一角一景都十分精致。而如果要上廊缘上休息,欣赏庭院的美景,则需要从本堂购买单独门票进入。建议有时间的可以去看看,在这里可以以群山清水为景,适合拍一组参禅的剪影照片。

从天龙寺正门出来右转500米左右,就是岚山脚下的渡月桥。渡月桥原名法轮寺桥,龟山上皇渡桥时赋诗“似满月过桥般”故而改名“渡月桥”。渡月桥是桂川和大堰川的分界线,河边有不少吃饭的地方,可以选择临窗的位置,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欣赏美景。

2. 美秀,秀美

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美秀美术馆,网上一查,才发现这个地方不为人知的美丽。美秀美术馆是神慈秀明会出资建造的,神慈秀明会1970年由日本人小山美秀子创立,属于日本神道教的一支。据说当时小山美秀子为了请已经退休的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美秀美术馆,给了贝聿铭一张没有数字的发票。当然这个传说可能只是为了证明神慈秀明会不差钱,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贝聿铭设计的无可估量之处。

美秀美术馆虽然名为美术馆,但实际是一个博物馆,地处滋贺县甲贺市的一处山中,从京都去美秀美术馆需要先乘坐JR到石山站下车,换乘前往美秀美术馆的巴士前往。在石山站出来在3号站台有专门的自动售票机发售石山站往返美秀美术馆巴士和入馆券套票。前往美秀美术馆最早的一班车是9点10分,回石山站最晚的一般是下午五点14分,车程大约50分钟。美秀美术馆的景色和藏品,花上一天都会觉得紧张的。

巴士停靠的地方紧邻美秀美术馆的休息处,这里会提供美秀美术馆自制的天然有机的面包以及咖啡等,当然是收费的。休息处对面就是前往美秀美术馆的缓坡,路两边的樱花树也早早过了落英缤纷的季节。

上到缓坡会发现一处用哑光金属材质装饰的隧道,这个隧道还包含了贝聿铭当初设计的匠心之处。贝聿铭在设计隧道的时候,采用的哑光材质既符合了宗教静谧的氛围,给人一种安详、舒缓的感觉,同时在材质上设计了吸音孔,让整个隧道内部显得安静。另外,贝聿铭没有采用一般隧道直来直去的设计,而是将之设计成一个C形,让人无法在隧道的入口处直接看到美秀美术馆的样子,而是需要转弯之后才能引入眼帘,给人一个神祕和期待的感觉。

有人称贝聿铭的这个设计现实地体现出来陶渊明《桃花源记》当中对于发现桃花源的描写“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穿过隧道则是一架金属桥直通美秀,桥梁采用斜拉桥设计,但拉杆均是从一个方向伸出,在隧道口形成一个弧形的拉索固定支架,从下往上看,类似光线射出的感觉。

初看美秀美术馆,十分的不起眼,采用歇山顶风格设计的正门很有贝聿铭风格特色,玻璃装饰,金属杆支撑,直线线条感极强。贝聿铭的这种结合当地特色,融合自我特点的设计,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融合江南建筑风格和色彩,加入贝聿铭式的线条风格。另外香山饭店的设计也是由贝聿铭主持的,同样也是藏于山中的设计,可能是这种设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太过于前卫,以至于香山饭店的设计并不为太多人所知晓。

美秀美术馆的月亮门很有中国古典园林当中景窗的特点,或许也是贝聿铭从苏州园林当中汲取的营养。通过这个圆形景窗向内可以看到大堂以及大堂对面的纵深景色,向外则能看到隧道如同太阳般放射出金属光线。

原本在官网上查询的时候,官网提醒10月1日预计人流量大,但实际等到我们抵达时,较之于国内的博物馆人群是真的少的令人难以置信。一进入这个环境,人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放轻了声音,放松了心灵。

入口处的检票只需扫描一下入馆券上的条形码即可,大堂迎面是一整面的落地窗,通过落地窗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右边是讲解器租赁,双人600日元,单人500日元。落地窗左边有一款长条木,据说也是有些年头,而支撑条木的石块也是来自文物遗址。这也是美秀美术馆的特色,文物不是冷冰冰地放在橱窗内让人欣赏,而是近距离地让人感受。

其实到这里为止,计划是美秀美术馆全部的地面部分。因为环保的要求,美秀美术馆无法占据更多的土地修建地面建筑,而是将主体建筑藏在了山内。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美秀美术馆,只是美秀的一小块。

如果是在下午,大堂左边的墙面会有框架的光影,视觉效果极佳。通过讲解器里的建筑设计介绍,我们或许可以贝聿铭匠心之中的流光片羽。

美秀美术馆当中的藏品十分丰富,而且历史也很久远,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展室便是展室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文物。如果说,人类的起源是在东非,那么文明的起源就是在中东了。通过古埃及文物的设计和制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古老文明的发达程度。当然,美术馆里是禁止拍藏品的,所以也就无法直观地跟各位介绍古埃及文明的惊艳处了,各位还是亲身前往,亲自感受为好。而这个展室也是有特别之处,不愧为大师之作。

在古罗马的展室当中,一位青年大理石雕像就毫无隔离地与游客面对面,大家可以从各个方向细致地观察这个雕像的纹路和细节。或许提前了解一点古罗马的历史,更能在这个小展室当中感受到罗马的兴衰史。推荐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或者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

从古代西亚、中东展室出来会看到一副展示纪念酒神的马赛克画,而其对面就是佛像展厅,其中一座来自犍陀罗地区的释迦牟尼立像,充分体现了犍陀罗地区佛造像的风格,身材健壮,比例协调,线条优美,五官突出。佛像左腿微曲,似乎是正准备向前迈步,体现了佛祖即将前往普度众生的宏愿。而右手(已丢失)施无畏印,左手垂下。佛祖头部微向下看,给人一种俯瞰众生的感觉。关于犍陀罗地区的佛造像推荐孙英刚,何平合著的《犍陀罗文明史》,可以了解犍陀罗地区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是如何成为佛教世界性推广的中心所在。

贝聿铭在这个展室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佛祖立像的光源之一是头顶的透明天窗,采用自然光投射在佛祖头顶。充分体现了宗教的神祕感和神圣感,其宗教之美与文物之美和建筑之美完美融合。

在佛造像其中一个三佛像的展室当中,左右两边是吹乐人以及供养者,中间是三佛像,按照佛教艺术当中天堂的景象设计,在这个展室有长椅,既可以给观展的游客歇息,也可以在此静坐感受宗教的神祕。

美秀美术馆还有一个中国青铜器展示,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柯先生跟陈小晶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对于中国青铜器还是建议去河南省博物馆,那里才是中国青铜器的精华所在。

钢筋线条很有贝聿铭的特色。

月亮门

闭馆时空无一人的隧道。

3.东本愿寺,游人罕至;伏见稻荷,人流如织

酒店对面就是东本愿寺,据了解,我们住的酒店曾经就是方便东本愿寺参拜者住宿的。在去奈良和大阪之前,走马观花地游览了东本愿寺。相比较于热闹非凡的清水寺,东本愿寺才具备宗教圣地的色彩。人流稀少,安静广阔。本身东本愿寺也不是一个所谓“景点”,入寺不需要门票,平常日本人也很少去东本愿寺,除非参拜之时。

东本愿寺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大谷派的本庙,1602年,经德川家康将军之令,从西本愿寺独立后创立。此后四次遭遇火灾,目前的建筑是明治28年(1895年)重建。其正门“大师堂门”被称为京都三大门之一,高76公尺,宽58公尺,位于中心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单体木结构建筑物。净土真宗的初祖亲鸾上人与中国所理解的高僧大德不同,1207年因受老师法然的牵连,流放到越后国(今新潟县),改名为藤井善信,号愚亲鸾,与惠信尼结婚,自称“非僧非俗”。

正门进去是御影堂,日本改良版的中式风格,重簷歇山顶的设计说明了这座御影堂的地位。在中国重簷歇山顶属于建筑风格当中等级上仅次于重簷庑殿顶,一般用于宫殿。御影堂采用此种风格,可见其地位之高,而其门口的灯笼上,十八瓣菊花的天皇家徽也说明了其与皇家之间存在某种联络,或许御影堂当中供奉的圣德太子像,作为日本太子信仰的一处核心地,这些皇家的特色也不算突兀吧。

御影堂旁边是阿弥陀堂,供奉阿弥陀佛。现存的阿弥陀堂为1895年重建的建筑,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修缮工程,阿弥陀堂修缮时要将重建时贴的金箔除去,刷漆之后再次贴上新的金箔。据说翻修整体须使用11厘米见方的金箔30万枚以上。包括其他殿堂,整个修缮工程耗资高达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

东本愿寺的安静环境适合静处,但是对于行色匆匆的我们来说,静处的时间还是过于奢侈。匆匆了解之后,我们就前往了热门景点——伏见稻荷大社。
可能大部分国人第一次了解伏见稻荷大社是通过电影《艺伎回忆录》,里面千本鸟居的场面让人深深地记住了这种东洋风情。但是要想获得电影中那种肆意奔跑,四处无人的场景,就需要早早前去,否则将是摩肩接踵,人流如织。

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丰产,因此也可以说是日本特色的财神。稻荷神有两个随从,狐狸和狸猫,在稻荷神社到处可见狐狸的形象,而而招财猫的原型也是稻荷神的狸猫,在日本更是随处可见。在日本不少商业区域,都会出现小小的稻荷社。而全日本四万多座稻荷社,其总本山就位于京都伏见稻荷大社。

稻荷神社的鸟居的颜色是统一的红色,如果某些企业效益很好,会向神社敬献一座鸟居,也算是还愿。最壮观的当属伏见稻荷大社千本鸟居,几千座鸟居分成几排,从山脚一直排列到山顶。鸟居大小不一,自然也体现出了财力的不同,大企业的鸟居一般都十分高大粗壮,而个人的则比较小。伏见稻荷大社门前的大鸟居,据说是丰臣秀吉为祈愿母亲大政所身体健康而供奉的,是伏见稻荷大社最大的鸟居了。或许目前也没有谁能有丰臣秀吉这样的实力和野心供奉如此巨大的鸟居了吧。

伏见稻荷大社走走鸟居,拜拜神也是不错的,如果人少,照片出来的效果也非常棒。在路上,陈小晶和柯先生见到了两对小情侣,第一对女孩子正在严肃地批评男朋友的拍照技术与拍照态度,“不愿意拍就不要拍,每一张都是虚的”,陈小晶趁机对柯先生表示“你看,不出来,你都不知道我对你这么好。”

“是的,不出来你都不知道我拍照这么好。”

第二对情侣是在洗手池旁边,很多穿和服的小姑娘渴望在此处拍摄一张安静洗手,虔诚拜神的照片。男生拿着两部手机,一部显示某红书里的照片,一部准备拍照,一比一复刻。

陈小晶和柯先生都感叹,男生为女生拍照,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伏见稻荷大社是比较有日本特色的景点,所有很多中国游客会在此体验穿和服,感受日本宗教文化。不过由于一位老同志的教诲,要展示国人形象。陈小晶放弃了体验和服。

前往伏见稻荷大社有几条线路可选,可以是JR奈良线到稻荷站下车,也可以乘坐电车到稻荷站,还有巴士可选。如果在京都的旅游大部分是在市内,清水寺、金阁寺、博物馆、三十三间堂等,建议选择京都的巴士一日券,乘坐巴士前往,价效比非常高。

奈良:无欲无求的古都

京都行程之后,就是奈良的半日之行,其实奈良完全值得一天的时间,但我们时间有限,只好委屈奈良,给了半天。在京都退房之后,拿着行李坐JR奈良线到奈良站,寄存行李,最迟到晚上7点。然后步行前往奈良公园。

一出奈良站,两个石制宫灯就展示了奈良古都的身份。平城京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和铜三年(710年),元明天皇迁都于此。选择定都于此,是受到道教思想“藏风得水”的风水观念影响。784年,桓武天皇厌恶平城京强大的佛教各寺的影响力选择迁都长冈京,794年再度迁到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由于东京的出现,京都的都城身份也被剥夺了,如今的奈良和京都一样,在古老的建筑当中,述说当年辉煌鼎盛的都城历史,展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

佛教从传入日本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所以佛教在奈良时代几乎成为了日本的国教,而且直到明治天皇时期,皇家重新尊崇神道教的信仰,佛教在日本的影响力才从政治领域回到宗教领域。

奈良时代,奈良佛教宗派主要有六: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华严、律六宗,被称南都六宗。桓武天皇因为忌惮其势力,转而扶持天台宗和真言宗等新兴教派。真言宗的初祖就是空海和尚,也即是电影《妖猫传》中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空海。直到现在,六宗的寺庙在奈良还有香火传承,比如东大寺,是华严宗的本庙,但其仁王门显得十分破败,与京都的寺庙相比,略显寒酸。

奈良国立博物馆也在奈良公园里,是一个明治维新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日本东洋建筑。采用西式的建筑风格,糅合了欧洲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自成一体。在国内东北地区也很常见。奈良博物馆里的常设展是奈良时代的佛造像展,但这些佛造像的规格都不算大。奈良博物馆正在筹备的纪念令和天皇登基的正仓院宝物展要等到10月中旬之后,无奈未能赶上。

在奈良除了看佛寺,最重要的当然是喂鹿了。鹿几乎成了奈良的象征。鹿在奈良都是散养的,可以自由行动。也因此,奈良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奈良的鹿因为接触游客太多,对于人类没有太多的牴触,相反会主动围住游客讨要鹿饼。

鹿饼在奈良公园里有卖,200日本一包。但要注意鹿会抢夺,所以要小心藏住,不要被这些淘气鹿全偷走了。为了避免顶伤游客,很多鹿的角都被锯掉了。传说中的鞠躬鹿也是比较常见的,有一种说法是,鹿讨要食物时故意露出自己的角,威胁游客,但给游客的感觉是在鞠躬。当然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些鹿是因为长期的接触游客而形成的驯化行为,在鞠躬和获得食物之间建立起一种讯号联络,类似于条件反射以及宠物行为。鹿基本都比较温顺,不用太害怕。

大阪:大都市的风采

在喂鹿之后连夜坐JR去了大阪。大阪的行程相对而言就简单很多,刷大阪2日周游券。

为了方便和吸引海外游客,日本推出了不少针对海外游客的交通及旅游卡券,大阪2日周游券是其中一种,持该券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无限次乘坐大阪地下铁以及市营巴士,还可以免费进入多个热门景点,以及很多店铺的优惠。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下载大阪周游券APP或者网上查询。

注意大阪2日周游券不是48小时制的,是从使用开始,到第二天末班车结束,所以一般建议早上开始使用。大阪两日周游券的价格3000日元,基本上坐几趟地铁就能把钱“挣”回来。

我们计划的路线是:

Day1:大阪城公园、西之丸庭园、天守阁——预定大阪城公园御座船最晚一班——乘坐大阪港观光船前往天满桥,在天满桥午餐——前往梅田乘坐HEP Five摩天轮,以及去梅田蓝天大厦空中庭院和涓谷幸二空中美术馆——下午四点前往大阪城公园乘坐最后一班御座船(下午四点五十)——晚上去浪速之汤泡温泉。

Day2:上午四天王寺、通天阁、道顿崛,下午海游馆、圣玛利亚观光船或船长线,晚上天保山摩天轮,然后前往大阪府咲洲大厦看大阪夜景,想继续泡温泉可以去住之江公园,或者去心斋桥附近逛街消费。

基本上这个路线涵盖了几个热门的区域,当然根据需求的不同,也可以前往博物馆、美术馆等。我们的具体行程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路线来走,而是根据时间,随时改变行程。但不管如何,大阪2日周游券的价值是体现地非常淋漓尽致。

大阪城是大阪的标志性区域,所以第一站我们就来到这里。大阪城公园非常大,但是相比大阪城最初建设的规模,要小很多了。而且由于战争和火灾,目前大阪城公园只剩断壁残垣了,依然坚强挺立的大手门、樱门等城门透露出大阪城曾经的宏伟。

到大阪城公园有多条地铁线路前往,不同的站点下,会到不同的入口。森之宫站下会走过一个小公园,穿过公园就到了大阪城公园的樱门,远远地就能看到大阪城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天守阁。天守阁是日本城堡建筑的核心,基本上其他建筑都是围绕天守阁建设的,天守阁既可以作为大名的居城,也可以作为军事瞭望之用。

第一代天守阁是丰臣秀吉时代兴建的。作为日本战国时期的著名大名,丰臣秀吉出身寒微。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遇家臣明智光秀的被判,自杀身亡,初步完成的日本统一大业再次陷入各国纷争当中。由于织田信长当初“上洛”,要求京都各户加纳矢钱,惹得京都人心怀怨愤,明智光秀反叛之后,取消了这笔费用,因为京都人对明智光秀十分感激,因为供奉地藏纪念明智光秀,在嵯峨野小火车马堀站还能看到明智光秀的介绍。

丰臣秀吉在接到信长被杀的讯息之时,正在中国地区作战,他迅速解决对手,急行军,连渡几条大川,杀明智光秀一个措手不及。以替信长公复仇的大义,逐一击败柴田胜家等对手,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最终完成了日本统一。

所谓的日本的统一,其实更像是秦朝灭亡到楚汉相争时期的中国,天皇就如同项羽手上的楚王,而其他诸侯王则奉项羽为盟主。丰臣秀吉此时就像是一个盟主,最大的对手是德川家康,但被自己死死地按在了江户这个地方。如果说安土城是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决心,那么丰臣秀吉也希望有一座城堡能体现出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而这个身份的体现就是大阪城。超越其他所有大名的城堡的壮观和宏伟,在兴建之时,要求各大名的奉纳也体现出自己的权威。

第一代天守阁在德川与丰臣之间的战火当中被毁,第二代的天守阁是德川秀忠修建,已经是到了江户幕府时期,秀忠的大阪城的规模比秀吉时代要小得多。但是大阪城与在京都的二条城都反映出了江户幕府在关西地区的权威,成为幕府象征之一。江户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阪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阪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

目前我们看到的天守阁已经是第三代了,在1930年动工兴建,以钢筋水泥复筑,隔年完成。融合了丰臣时代和德川时代天守阁的风格。尽管样貌十分古典,但是内里却很现代,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仿古建筑。可谓是日本大阪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也是屡遭焚毁,上世纪80年代复建,同样采用的也是钢筋混凝土建造,诟病甚多。如果理解天守阁的现代性,那么也应该理解黄鹤楼的现代性吧。

在天守阁前的大广场南边有一条小路,绕过去会看到一个小池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天守阁的倒影,照片效果特别好。绕过小池子往西,会看到一处纪念明治天皇教育敕语的纪念碑。教育敕语,为日本明治天皇1890年10月30日颁布的教育档案,其宗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的主轴。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基恩《明治天皇》一书。了解一下这份教育敕语如何从加强道德教育变成忠君爱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了解一下明治维新是否真的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46年之后,美军实际将其从教育体系中被排除,但是2017年4月,安倍内阁会议决定,允许“在不违反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形式下”将《教育敕语》作为教材使用。这处纪念设施应该就是在此后设立的。

大阪城公园最推荐的是西之丸庭园,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进去也需要门票,有一块非常大的草坪,绿意盎然。从西之丸庭园以天守阁为背景,可以拍到不少好照片,而且时不时有飞机穿过天守阁,构图十分精彩。

如果是上午去梅田,建议先去蓝天大厦的空中庭院,然后再去HEP Five摩天轮,后者要到11点才开门,可以在这里坐完摩天轮之后找一美食之地午餐。

大阪港的夕阳十分建议去看,这是日本东海岸不多的朝西的港口,而且周边有海游馆和天保山摩天轮,还有一个乐高乐园。对岸就是环球影城。

大阪

在喂鹿之后连夜坐JR去了大阪。大阪的行程相对而言就简单很多,刷大阪2日周游券。

为了方便和吸引海外游客,日本推出了不少针对海外游客的交通及旅游卡券,大阪2日周游券是其中一种,持该券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无限次乘坐大阪地下铁以及市营巴士,还可以免费进入多个热门景点,以及很多店铺的优惠。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下载大阪周游券APP或者网上查询。

注意大阪2日周游券不是48小时制的,是从使用开始,到第二天末班车结束,所以一般建议早上开始使用。大阪两日周游券的价格3000日元,基本上坐几趟地铁就能把钱“挣”回来。

我们计划的路线是:

Day1:大阪城公园、西之丸庭园、天守阁——预定大阪城公园御座船最晚一班——乘坐大阪港观光船前往天满桥,在天满桥午餐——前往梅田乘坐HEP Five摩天轮,以及去梅田蓝天大厦空中庭院和涓谷幸二空中美术馆——下午四点前往大阪城公园乘坐最后一班御座船(下午四点五十)——晚上去浪速之汤泡温泉。

Day2:上午四天王寺、通天阁、道顿崛,下午海游馆、圣玛利亚观光船或船长线,晚上天保山摩天轮,然后前往大阪府咲洲大厦看大阪夜景,想继续泡温泉可以去住之江公园,或者去心斋桥附近逛街消费。

基本上这个路线涵盖了几个热门的区域,当然根据需求的不同,也可以前往博物馆、美术馆等。我们的具体行程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路线来走,而是根据时间,随时改变行程。但不管如何,大阪2日周游券的价值是体现地非常淋漓尽致。

大阪城是大阪的标志性区域,所以第一站我们就来到这里。大阪城公园非常大,但是相比大阪城最初建设的规模,要小很多了。而且由于战争和火灾,目前大阪城公园只剩断壁残垣了,依然坚强挺立的大手门、樱门等城门透露出大阪城曾经的宏伟。

到大阪城公园有多条地铁线路前往,不同的站点下,会到不同的入口。森之宫站下会走过一个小公园,穿过公园就到了大阪城公园的樱门,远远地就能看到大阪城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天守阁。天守阁是日本城堡建筑的核心,基本上其他建筑都是围绕天守阁建设的,天守阁既可以作为大名的居城,也可以作为军事瞭望之用。

第一代天守阁是丰臣秀吉时代兴建的。作为日本战国时期的著名大名,丰臣秀吉出身寒微。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遇家臣明智光秀的被判,自杀身亡,初步完成的日本统一大业再次陷入各国纷争当中。由于织田信长当初“上洛”,要求京都各户加纳矢钱,惹得京都人心怀怨愤,明智光秀反叛之后,取消了这笔费用,因为京都人对明智光秀十分感激,因为供奉地藏纪念明智光秀,在嵯峨野小火车马堀站还能看到明智光秀的介绍。

丰臣秀吉在接到信长被杀的讯息之时,正在中国地区作战,他迅速解决对手,急行军,连渡几条大川,杀明智光秀一个措手不及。以替信长公复仇的大义,逐一击败柴田胜家等对手,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最终完成了日本统一。

所谓的日本的统一,其实更像是秦朝灭亡到楚汉相争时期的中国,天皇就如同项羽手上的楚王,而其他诸侯王则奉项羽为盟主。丰臣秀吉此时就像是一个盟主,最大的对手是德川家康,但被自己死死地按在了江户这个地方。如果说安土城是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决心,那么丰臣秀吉也希望有一座城堡能体现出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而这个身份的体现就是大阪城。超越其他所有大名的城堡的壮观和宏伟,在兴建之时,要求各大名的奉纳也体现出自己的权威。

第一代天守阁在德川与丰臣之间的战火当中被毁,第二代的天守阁是德川秀忠修建,已经是到了江户幕府时期,秀忠的大阪城的规模比秀吉时代要小得多。但是大阪城与在京都的二条城都反映出了江户幕府在关西地区的权威,成为幕府象征之一。江户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阪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阪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内容,推荐日本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丰臣秀吉:日本战国一代枭雄》和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

目前我们看到的天守阁已经是第三代了,在1930年动工兴建,以钢筋水泥复筑,隔年完成。融合了丰臣时代和德川时代天守阁的风格。尽管样貌十分古典,但是内里却很现代,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仿古建筑。可谓是日本大阪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也是屡遭焚毁,上世纪80年代复建,同样采用的也是钢筋混凝土建造,诟病甚多。如果理解天守阁的现代性,那么也应该理解黄鹤楼的现代性吧。

在天守阁前的大广场南边有一条小路,绕过去会看到一个小池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天守阁的倒影,照片效果特别好。绕过小池子往西,会看到一处纪念明治天皇教育敕语的纪念碑。教育敕语,为日本明治天皇1890年10月30日颁布的教育档案,其宗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的主轴。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基恩《明治天皇》一书。了解一下这份教育敕语如何从加强道德教育变成忠君爱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了解一下明治维新是否真的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46年之后,美军实际将其从教育体系中被排除,但是2017年4月,安倍内阁会议决定,允许“在不违反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形式下”将《教育敕语》作为教材使用。这处纪念设施应该就是在此后设立的。

大阪城公园最推荐的是西之丸庭园,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进去也需要门票,有一块非常大的草坪,绿意盎然。从西之丸庭园以天守阁为背景,可以拍到不少好照片,而且时不时有飞机穿过天守阁,构图十分精彩。

如果是上午去梅田,建议先去蓝天大厦的空中庭院,然后再去HEP Five摩天轮,后者要到11点才开门,可以在这里坐完摩天轮之后找一美食之地午餐。

大阪港的夕阳十分建议去看,这是日本东海岸不多的朝西的港口,而且周边有海游馆和天保山摩天轮,还有一个乐高乐园。对岸就是环球影城。

攻略

攻略

住宿:此次住宿都是通过缤客预定的,需要填写国际信用卡资讯。京都建议住在京都站附近,京都站基本是京都的交通枢纽,无论公交还是铁路基本都会到京都站。推荐我们住的空酒店,可以泡温泉。早餐个别房型有,我们没有尝试过。

在大阪,如果想住的稍微好一点,大一点,建议在新大阪附近,如果想方便一点,心斋桥、难波和梅田是个不错的选择。

购物:药妆实际与国内淘宝相比并没有便宜多少,实地对比,大国药妆店要比松本清便宜不少。

现金: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很方便,但是景点都需要现金支付门票。部分吃饭的地方不提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需要现金。我们总共带去95000现金,剩25000。银联卡在日本部分地方可以取现。

转接器:日本都是两口,110V,一般的两口充电头都可以用,如果是三口的,需要带转换器。

交通:西瓜卡和ICOCO卡都可以,比较方便,大阪可以使用周游券,京都建议根据行程购买巴士一日乘车券。如果是去关西其他地区,可以根据不同路线使用不同的优惠方式。

电话卡:淘宝上买的,即插即用。速度还行,山区讯号可能不佳。

美食推荐

日本食物食材比较新鲜,分量小,不容易吃胖,唯一不足的是味道比较重,吃过的餐厅大多偏咸,陈小晶喜好美食,但口味偏淡,对于她来说这次日本之行能推荐的美食有这些:

海老面舍:在心斋桥随缘找的面馆,我觉得比我之前吃过的一兰拉面好吃,大家可以去尝尝。不过日本的面馆都偏咸,要多喝水。

岚山:“京豆庵”豆乳冰淇淋
岚山街上都是卖抹茶的,可以随意挑一家尝尝。我们想要抹茶的同时还想吃点特别的,所以选择一家“京豆庵”豆乳冰淇淋店,选了豆乳原味和抹茶双拼冰淇淋,没想到意外的好吃。豆乳有特别醇厚的豆香味道,味道甜的刚刚好,建议大家可以去尝尝。

京都:弘京都烧肉店
弘京都烧肉店 人比较多,可以通过大众点评预订。我们的第一顿晚餐在这解决的,这一餐烤肉满足了我们的味蕾,让刚到日本的我们卸下了疲惫,店内招牌“本日厚切”请一定要尝尝。
方便面:日本便利店的方便面建议尝尝,方便面的图片及实物,汤汁很浓,有豚骨肉片,陈小晶根据自己的口味泡的豚骨拉面说是能入选日本美食榜。


大阪:板前烧肉一斗、大起水产回转寿司

板前烧肉一斗:在住的酒店对面,应该是个网红店,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排队,有一天回来比较晚,没人排队,我们在这吃了一次晚餐。每一份肉质都不错,随意点不会出错,重点推荐牛尾汤,鲜香迷人。

大起水产回转寿司:五星推荐,重在食材新鲜,价格实惠,我们到的时候已经中午两点,虽然不用排队,但是很多寿司已经售罄。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重点吃美食就早点去,不想排队就晚点去,总之推荐去!

另外,日本的鸡蛋建议大家尝尝,我们吃的鸡蛋基本都是溏心蛋,口感很嫩,陈小晶看到鸡蛋必点,强烈推荐给大家。

彩蛋

彩蛋

附赠此次两人行的全部花费表以及分类表,机票依然是大头,国庆出游伤不起啊。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