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东京 – 13天日本关东关西游记 – 准备篇》
//www.mafengwo.cn/i/17462830.html

《迷失 东京 – 13天 日本关东关西 游记 – 酒店篇》
//www.mafengwo.cn/i/17910199.html

关于去日本前语言问题的担忧和解决方案

在去日本之前,有过对于在日本语言交流的担忧,之前听说过这样的那样的关于日本人讲英语的段子。看过一些有趣的日本人在网上释出的日本人说英语的视讯。心想日本人的英语真的会那么糟糕吗?难道我回到离自己国家更近的地方反而出现交流沟通的担心了吗? 我不敢相信。
身边有日本的同事,英文很正宗,标准的美式发音。我想也许他是在美国长大的吧。身边那么多人去日本玩,没有听谁讲过去日本玩的时候是怎么样难以交流。那就说明交流不是问题,毕竟还有远近闻名的中国大妈 带马桶盖,带水龙头的事件。说明中国大妈能搞清楚的事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想着想着,自己也确实没有对于语言有特别的准备。

本身我自己对日本语很感兴趣。原因如下,
我总是觉得对一种不同的文化的最基本的了解就是从他们的语言入手。多会一种语言,总是会默默的增加自己的魅力。小波都说,多会一种语言,让他在学校里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和大胸老师想入非非。有人开玩笑说,日语是之前的汉字传到了日本,可是那时候日本比较落后,日本人比较笨,没有能够完全的记住中国的汉字,只能记住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就造就今天日本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这当然是玩笑性质的对日本人的嘲笑。我相信原因一定也不是那样。起码与其说日本人没有记住中国的汉字,因为太笨,有开化,和中国的文明那时候差的太多,到不如会说也许把汉字从中国带入日本的国人,也算是半个文盲?如果是当时的有名的鉴真和玄奘大和尚,那一定不是。因为我敢肯定,他们能够远扬去日本宣传佛法,一定读过很多的佛经。识字这种基本的问题,应该不会出错。或者我相信可能是另外一种解释。日本人习惯了用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所以与其用全部笔画的汉字去写耽误时间,不如只写下笔画,和某些偏旁。这样一样能表达出日常需要的意思。总之,日语主要是有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组成。这一点我在去日本之前并不知道。

前女友是学的日语。当你听到她讲“考你起瓦’的时候,总是觉得莫名的有一种日式的温柔在耳边。好像世界上最暖心的电影一定要用日语演出来,那样才像一公升的眼泪一样最动人。韩语是最糟糕的,韩语的发音和韩国人讲韩语时候的神态,斯密达天生就带着喜感和一点点强势。拍成了我的野蛮女友似乎也符合了中国人心中对于韩语的印象。

既然日语中有那么多汉字,还有很多词都是直接套用英语,学起来应该更容易一些吧。

事实上是这个样子的。飞机上邻座做了一个日本小姐姐。不张嘴说话,看不出来是日本人。然而临近下飞机的时候发现,她可以听得懂日本的广播,而其跟我讲,用三种语言播报的飞机广播,日语的内容是最详细的。我们便开始了聊天。他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kimono 就是日本的和服的意思。我说我一定要试试穿日本的和服。体验一下穿和服走路的感觉。她笑了笑,说应该试试。她的英文是在加拿大学的。让她没什么口音。下了飞机后的羽田机场,即使是日文你也能都读懂绝大多数。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悬著的心就可以放下了呢? 其实还没有!原因很简答,我总是需要说话,需要点菜,需要买东西。刚刚下飞机去我需要住的酒店的时候,我明明知道需要去哪里,google map也非常的准确我却不会买票。原因很简单,

这里给以后即将和我一样在美国,或者说说英语的国家去日本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当时的遭遇。我要去的地方是,上野车站。当时时值晚上,羽田机场的人不少,大家都排队买票。然后在大大的自动售票机上面就有一面大大的打印的地图。上面印着所有的地铁线路和车站。注意是所有的,而且有日本还有英文,英文用下面的小字型标出来。我假设我在地图上看到的我走的方向应该是几乎是正北!顺理成章,我去正北的方向找我要做的车站,然后看看我需要不需要转车和需要买多少钱的票。这个是我的思路。然后我并没有找到。并!没有!手机里面的google map是英文的,所以显示的是ueno station。这个是上野车站的拼音吧,应该算是。在汉字的上野和日语的上野还有英语的上野中,我努力着搜寻着哪一个最先在我的视野中出现,然后这个工作量在日本复杂的地铁线和车站中,无疑于玩大家来找茬。我实在是没有找到。在看到后面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果断的退出了退伍去问后面的一个看着像日本人,而且不赶时间的日本人。没有匆忙脸,自然我也不自觉的开始模仿起撒娇的样子。被问的日本人算是一脸懵逼吧,年龄跟lg相仿,上班族,看穿着应该是出差刚刚回东京,这个人的反馈承载了我对日本人完整的第一印象。
我本能的用英文问到,我说我去要哪里,并且把手机递给他看,上面全部是英文,连地图里面的地名都是英文,我不知道英文的拼音和日文中的平假名片假名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跟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对应关系一样吗? 那么为什么需要平假名和片假名呢? 我能看得出来他在努力的搜寻能明白的地名,然后貌似是 要以那个为中心,去按照他对于东京的了解来找我我要去的车站。从他的反馈,我估计他听懂了我讲的不到一半的英语吧。不过显然他明白我了我的意思。然后非常努力帮我在自动售票机的上面的地图上搜寻我要买的票价。在后来我才知道,上面有从你目前的站出发,所有站的票价,比如常见的起步价140yen, 190 yen。甚至后来我都是不管去哪里就买最便宜的票,然后出门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精算机可以帮助你核实准确的票价,或者地铁口的工作人员会根据票上面的孔的位置来确定你需要补充的票价。渐渐的我也开始会买地铁的车票了。不过看着一脸着急的小哥,我确实也无能为力,最后小哥实在是搞不定, 交了旁边的工作人员,解释了半天,能想象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去上野也可以去日本桥,哪一站下车离我的酒店都不远,请你帮助他买票。工作人员,当然熟悉,我果断递过去了一张1000yen,的纸币,插进机器,出来了一系列的硬币,至于是多少退出来了,我已经完全不在意。拿到小小的票根,就是一张小小的纸,质量远远没有纽约的,北京的,芝加哥的地铁票那么大。小的让我十分害怕会在一个不小心给弄丢了。上到地铁车上我也好奇,大家的票都是放在哪里的。我模仿著小时候的样子,把小票根叼在嘴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想着我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坐飞机的疲惫全消,想着一会儿要去吃什么什么,是不是也有故事中的深夜食堂和温暖的解忧杂货铺等着我晚上去邂逅。是不是日本的夜晚也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是不是居酒屋都有一个老卓在等着我拖着行李,踉踉跄跄的踏进门槛。地铁开启,我奇怪其他人的车票都是放在哪里了呢?后来才知道,很可能那个车厢就只有我一个人需要买票吧。因为日本人都有公交卡。十分的方便,就像国内的公交卡一样,可以在任何地方刷卡买票。之后在京都的公交车上,我也领略到了日本无人售票车的方便。

总结一下关于语言,
总的来说,完全不需要担心语言问题, 在日本遇到的中国朋友说,即使你不会英文,跟日本人说话的时候,完全可以说中文,日本会中文的人很多。再退一步讲,日本人中文也不会,你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基于日语中有这么多汉字,基本上日本的售货员也还是可以明白的。

对于在北美生活的华人要去日本的话,如果你会日语,只有一句话送给你,浪起来吧。如果你不会日语,记得把你的手机调到中文的系统,安装好的google map会自动转换成中文的语言。这样对照着地图上的只是和地铁地图,非常的清楚准确。马蜂窝上介绍说有什么特别的日本的app 能够准确的查到日本的地铁的时间和月台资讯。我完全没有去研究,google map已经相当的准确。这样你就只需要在中文和日文之间切换就好了,完全不需要顾及英文。然后这样的方法也有一个弊端的,那就是当我会到美国和同事分享(chui niu bi)的时候会完全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人家问了我nishiki market你去过吗?我一脸懵逼说那是哪?他吃惊的回复我,在东京你竟然没有去过哪里? 然后blabla的解释了半天说nishiki有什么好玩的,比如早上的金枪鱼拍卖。我才恍然大悟,那就是著名的驻地市场啊。这个我去过啊啊啊,我知道啊233。 这种转化google map不会给你,但是在美国人的体系中,他们 不知道驻地两个字是什么鬼,他们不知道。

日本人似乎分不清楚英文和日本。比如我说computer。他们说computa 发音像这个,即使他们的英文老师也会说computa 在他们的英文课上。日语本身这个词也就是这么读的。可能就跟我们的可乐一样吧。coke 和 可乐。对我而言,这并没有对我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任何的困扰,反而让我有种温暖。我们有同样的亚洲人的脸,黄面板。我们看起来一样,却那么的不一样。相比和高大的美国人,白面板,大鼻子,我们又一样。地理上我们很近,饮食我们有同样的米饭🍚,我们讲著不一样的语言,却用着最简单的方式彼此沟通。再不济,就是笑,咧嘴笑,走遍全世界都不怕,不是吗?

各位,考你起哇~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