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旅游散记之十一——观京都清水寺

10月4日下午,在名古屋21世纪绿洲用完午餐后,便乘88号大巴直奔京都市,目标是清水寺与金阁寺两个寺庙。名古屋到京都大概两个小时的路程。

京都市,是京都府府厅(府会)所在地,属于政令指定都市。位于京都府南部,面积827.9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0万。人口数量(包含东京特别区)占全日本第七位。与大阪和神户共同成为“京都阪神大城市圈”。

京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都,古称平安京。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公元6世纪就已有几万人在这里居住。自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为革新朝政,将国都由山城长冈(即今京都市西郊)迁到这里,希望获得平安与宁和,定名为平安京,从此即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一直到1869年明治政府将国都迁往东京,这里都是日本的首都,历时有1075年之久。即是在国都迁至东京后,天皇登基,国家大典仍在京都的紫宸殿内举行。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地位,加上是全国的佛教中心和神道教的圣地,因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蹟和古代建筑遗址。市区迄今尚存有寺院和神社1877个,平均每一个街区就有一座佛寺。因京都地处东京之西, 故又有“西京”的称乎。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

京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渊源极深的一座城市,尤其是古建筑文化,受中国隋唐都城建筑影响极大,可谓非常的“中国化”。 最初的古平安京,完全是模仿中国大唐时期都城长安与洛阳建成的。当时分左右京两大片,西半城为右京,模仿古长安,其名干脆直接就称为“长安”;东半城为左京,仿中国洛阳,也直称为“洛阳”。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右京的“长安”地区多变为沼泽地,严重影响了城区发展,逐渐的农村化了,而实际市区只剩下东半部的左京“洛阳”。所以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城内地区名称至今仍留有洛中、洛西、洛南、洛北等称呼,而前往京都也习惯被称为“上京”或“上洛”。

京都的古城遗址储存比较完好,以宽约85米的朱雀路为中轴的街道对称相交,纵横交织,形如棋盘。建筑风格完全照搬中国的皇城建筑。就是后来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也仍然有汉字的痕迹。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建于公元794年,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历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筑、精致的宗教建筑和日本花园艺术的发展时期,同时还影响了世界园艺艺术的发展。

88号大巴,大概下午两点半载我们来到京都,参观了初建于唐朝时期,在京都也算有名的两个寺庙,即清水寺与金阁寺。因日本的佛教文化主要是有中国传入的,所以寺庙的建筑风格与形式也很中国化,若论规模与气派,日本的寺庙是没法与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作比较的,但经过千年的演变,也在多次的改造中加入了一些他们的民族元素,所以也有其别致的一面。

清水寺平面示意图

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上,寺庙依山而建,布落随势,建筑精巧,环境优雅。因音羽泉瀑清冽甘甜的泉水而得名。总面积13万平方米。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相传僧人延镇上人公元778年在此开山拜观音,后由大将军坡上田村麻吕于798年兴建。之后便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之寺。寺庙曾几经焚毁重建。现存清水寺为公元1633年由德川家康捐资重修的。寺内主要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原属法相宗,现独立,为北法相宗总院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停车场到清水寺院要走一段上坡路,再穿过一段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即到寺院的入口处。这条商业街叫清水阪,“阪”是坡道的意思。清水阪道路两旁密集地排列著一家家商铺,商铺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传统民族色彩,房舍多半是江户时期的木结构町屋。商铺里经营的大都是旅游纪念品、传统民族服饰、传统工艺、特产小吃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他们的货架摆放之整齐、艺术实在令人叫绝。日本人的精细、追求完美处处可得到体现。

清水阪“清雅堂陶苑”,“阪”即为坡的意思。

典型的江户町屋风格阁楼

摆放整齐的店面艺术

清水阪走到尽头即是清水寺的仁王门

寺庙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从商业街的尽头上到红柱飞簷的仁王门要爬长长的石基阶梯,上来的人无不气喘吁吁。

中国人到日本来看景观,大概都有一种感受,就是听导游介绍时都说很“大”,但真正到了实地,却并没有多大规模。不过他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很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清水寺是以江户时期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寺院有三重塔,经堂,开山堂,轰门,朝仓堂,本堂,阿弥陀堂 等近30处的木结构建筑,其中有十六、七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

中心建筑是被列为国宝级的本堂正殿(大雄宝殿)别称“清水舞台”。这是一座风格独特构造特别、据说在世界建筑领域有一定名气的古建筑。屋顶采用四坡式结构,桧树皮瓦顶叠加而成。殿宽19米,深16米。殿内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每年清明节才对外开放,供游人及专来拜佛的本地人参观祭拜。大殿前为悬于音羽山锦云溪山崖之上100多米高的“舞台”,此建筑由139根高大的榉木横竖交叉支撑在崖壁上,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全用木契铆合技术构筑而成,结构巧妙,建筑气势宏伟,巍峨矗立于陡峭的悬崖之上。因形状像个悬于峭坡上的大舞台,故称为“清水舞台”。站在“舞台”之上俯瞰京都,城市全貌尽收眼底。

樱花盛开季节的“清水舞台”(此图为网上下载,感谢作者)

正殿阳台突出于断崖之上,据导游介绍,因为环境优美而成为跳楼自杀者的首选之地。由此还在日语里诞生出一条成语:”从清水舞台上跳下去”,其意是形容毅然决然地决定做某件事。类似于我国的成语“破釜沉舟”之意。日本这种奇特的自杀文化,除了富士山的“自杀森林”在这里也有充分的演绎。

日本人的自杀确实是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他们并不是通常我们认为的那种一般意义的自杀,而是一种信仰和虔诚的极端选择。在清水寺庙里有一个说法,当信徒向菩萨虔诚许愿之后,纵身跃下舞台,如果未死则定能遂愿,若死了那就是成了佛。所以,“从清水舞台跳下去”不是一种简单的了结生命的方式,而是对于一种信仰与毅志的体验。这种习俗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据寺庙的的记载,到1872年为止,已有235次,234人从这里跳下去了,还真有点邪门,跳下去的人有80%得以生还。为什么记录中有一个数字差哪?原来其中有一位女性居然跳下去了两次。这种执著程度可真够让人瞠目的。后来,日本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此跳崖,才使此现象有所缓解。这让我人想到80年代一部风靡一时的日本电影”追捕”,其中有这么一段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的情节对白:”杜丘,你看,前面是多么蓝的天啊,走过去,你就会溶化在蓝天里……朝仓从这跳下去了,堂塔也跳下去了……你倒是跳啊! “。看来这电影艺术还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的。

本堂出来随人流顺一条下坡路往下走,不远就出现了两条岔路,一条向上,爬一段石级即到土地神社,这个神社应该是位于清水舞台北侧。据说土地神社建址早于清水寺,本来与寺庙没有什么关系,日本的寺庙与神社根本不是一回事,属于不同信仰的两个派系,但由于寺庙建在这里,也就友好相处了下来。如今这里主要是祈求良缘的地方,类似于我们的月老庙。神社内有一对距离10米远的“恋爱占卜石”,据说只要能闭着眼睛从一块准确无误地走到另一块的跟前,爱情必会开花结果。看来这主要是面向年轻人的神社,所以来这里的游客也大部分是年轻人。

由土地神社回到岔路口沿另一条路石级而下,就到了另一个重要点景点,即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的音羽瀑布。说是瀑布,其实就是有三股像自来水管一样粗细的泉水从山里喷涌出来而已。水质清冽,流水速急,终年不绝。清水寺之名也是由此景而来。

相传奈良时代末期,观音菩萨托梦给高僧延镇上人,要他“去木津川北岸寻找清泉”,延镇上人便一路寻觅,来到佳木幽森、仙气缭绕的音羽山,找到了这三股泉流的“音羽之瀑”,于是便筑草庵于泉上,供奉观音菩萨,这就是清水寺的起源。最初,寺庙名叫“北观音寺”,后来音羽泉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被视为可清净六根、消灾祛病的圣水,逐渐成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北观音寺也就随之改名为“清水寺”。音羽瀑布的三股泉流,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祝愿的不同象征。三股泉水分别代表长寿,健康和智慧。人们手持带着长长手柄的木勺任选一股泉水接一小杯喝上一口,便会达成你的心愿。三股泉水只能择其一而饮之,三个愿望亦只能择其一而求之,要是喝了两股泉,愿力就会减半,要是三股全喝了,功效就会全失。这告诫人们做人不能太贪心啦!正如我们常说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理。我想若是安倍等右翼分子们能多来拜拜观音,喝点“音羽之瀑”的泉水,明白了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道理,天下就太平多了。

由音羽瀑布西行,有一排别具风格的茶艺店铺,据说清水寺的茶艺名列京都之首。茶道本来也是有中国传来的,但是在日本,又加入了一些别样的内涵,可惜没有时间去品味这种异国情调。

因清水寺自古以来做为日本为数不多的观音灵地而闻名,平安时代以来,就经常出现在日本文学作品当中。加之这是一个与爱情、婚姻、家庭幸福都有人文关联的寺庙,所以来这里祈福的年轻人比较多,人气也就旺。我发现人流中有许多穿着鲜艳日本民族服饰的姑娘和小伙子非常抢眼,据知情者说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反正中日韩三国的女孩穿上这一样风格的民族服装,根本就分不出来,给这优雅的自然观景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是不应该分国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忙给相机换上长焦,捕捉下了这一个个瞬间的美丽镜头。

观后构思拙诗一首:
《观清水寺》
刁学起
音羽山上清水寺,东瀛国宝一圣地。

主堂建筑似舞台,立柱巧撑史建奇。

千手观音为奉尊,普渡众生万民祈。

音羽瀑泉有象征,健康长寿与慧智。

2017年10月4日

三重塔

随求堂(殿)

普门阁

环境幽雅的清水寺本坊门口

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年轻女性,正站在清水舞台上瞭望南山山脊上隐身于树林中的红色“子安塔”。传说祈求此塔可以保佑女性生产平安、顺利。

站在清水舞台上用长焦拍摄的子安塔

祈求爱情的地主神社

此即音羽瀑布。三股泉水分别代表长寿,健康和智慧。

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一直没弄清楚

“北天的雄——阿弓流为母礼之碑”。据说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武官、征夷大将军阪上田村麻吕当年征伐虾夷族,把虾夷的两个首领阿弖流为和母礼押解到平安京,还英雄相惜替他们求情,结果还是被砍了头。这是1994年,平安京选都1200年后,为他哥俩在清水寺立了这块碑。

别具特色的茶馆

俯瞰京都城

在停车场刚下车就遇上了一车穿日本民族服饰的游客

来这里参观,除了历史悠久千年古庙寺外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那就是从清水阪街一直到延伸寺庙的人流中,身穿各种艳丽日本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所组成的亮丽风景线。

看到这服饰,让人想到了当年的日本浪人

学生装也让人看了很舒服

蓝白色调的学生服,朴素、清纯、大方。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