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旅游散记之十三____由神鹿主宰的奈良公园

话说10月4日下午,参观了京都清水寺与金阁寺后,当晚入住京都,导游小潘告诉大家,京都是老城,居住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相对治安情况比较差,所以晚上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到街上去了,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去奈良可与梅花鹿亲密接触,奈良公园大,走的路多,会很累的,早点休息,好养精蓄锐。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还是遵守人家的规矩为好,所以一夜无话。

关于奈良与鹿的传说,之前在网上也见过一些报道,其中有两则讯息让人感到有些神奇:

一则是2014年9月21日本通网讯息,题目为«日本奈良,一座被鹿接管的城市»。大意是,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你会与一头牛在街头不期而遇。那么在日本的奈良,与你不期而遇的,将是鹿。在过去的1300年里,鹿都是这个城市神圣的象征。在1637年之前,杀死一头鹿甚至会被判处死刑。二战之后,这里的鹿也被视为国宝而受到保护。鹿群大部分集中在奈良公园,因为这里有很多的游客,游客能够给鹿群提供充足的食物。它们会散落在街道的各处,甚至进入餐馆、公共休息室等,向人们索要食物。几个世纪的习性,让它们不再惧怕人类。日本动物保护团体“奈良鹿爱护会”称,奈良公园目前约有1200头鹿栖息,以树木果实、谷类植物等为主食,园内出售用米糠和小麦等制造的鹿饼也对鹿无害。(实习编辑:李梓瑄稽核:谭利娅)

另一则是,环球网2016年09月12日的讯息,题为«台湾游客日本奈良与小鹿合照遭其斜眼爆红网络»。大意为:人们都喜欢在网上上传和分享自己和有趣事物的合影,近日,一张人和小鹿的自拍照在网络上爆红。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8日报道,台湾一名游客在日本奈良游玩时,与当地的一只小鹿照了张相。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只小鹿的表情十分到位,向举着相机的游客投去了鄙视的眼神,仿佛在表达不满。网友们的留言也非常有趣,有人回复说:“它好像在说‘哼,不给吃的就想和宝宝拍照?’”也有人答:“谁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实习编译:杜东君审稿:朱盈库)

这两则讯息,告诉人们两层意思:一层是奈良的鹿很神奇,不怕人,还被奉为神。鹿本来是胆小的动物,在丛林法则中,它以胆小,机敏,跑得快为生存本能,而在奈良它们却成了”接管城市”的主宰。另一层意思是奈良的鹿很灵性,可以同人一样理智的表达情感,示意喜怒哀乐。

其实,若说起对鹿的崇拜与作为吉祥象征文化,其渊源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在公元前600年前的《诗经•小雅•鹿鸣》就有详细的描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不但把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而且以其称颂德音的主题,成为后世统治者藉以絃歌纳贤、传布德音、装点门面的经典用语。又如传统的”福禄寿喜”等祝福语中,“鹿”与“禄”谐音,代表升官的意思。本人岁近耳顺之年,虽早已对于升官发财无欲所愿,但却平生热爱自然,对能近距离地与这种神奇的动物亲密接触,却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第二天,用罢早餐照例踏着人家司机在踏板上垫著的白毛巾,登上了88号大巴,奔上了去奈良的旅程。一路上,小潘又开始了她对奈良以及奈良公园精彩导游词的”演讲”。

奈良县,古称大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现在称日本为大和民族,其大和之称即来源于此。因而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地处日本纪伊半岛中心地带,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日本之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充套件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3,69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总人口为1,399,978人(2010年统计),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林业是地区发展的主要产业,以盛产吉野杉闻名,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较大规模的人造林,森林覆蓋率为77%。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市为奈良县府所在地,1898年2月1日设市。位于奈良县北部,面积276.84平方公里,人口362,964(2014年统计资料),是先于京都成为日本首都的一座古城。早在3至5世纪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公元6至7世纪,日本有8代天皇在此建都,当时叫平城京,奈良时代历时74年,期间虽然曾经短暂频繁迁都至恭仁京,难波京等地,但于745年又重新迁都回平城京,直到784年恒武天皇迁都至长岗京,794年为革新朝政,桓武天皇又将首都迁至京都称平安京,奈良被叫做南都。

本人观察,在日本,凡是古建筑大部分是仿照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奈良也一样。因奈良是日本少有的未被战乱焚毁,特别是二战期间未遭美军地毯式轰炸的两个城市之一,所以大量的古蹟保留完好(另一个幸运的城市是京都,据说主要是京都和奈良没有军工设施,作为文化财产较多的古都,非美军的首要空袭目标之故而幸免)。据史料载,奈良时代之前的飞鸟时代,日本的都城是藤原京(现奈良南部)。707年(日本庆云4年)4月,奈良时代的首位天皇(也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还是位女帝)元明天皇即位后,708年(庆云5年),由武藏国秩父郡(旧武藏国的和埼玉县最西部的一个郡)进献了和铜,因此元明天皇改元为和铜,并大赦天下。元明天皇命人模仿大唐的“开元通宝”,铸造“和铜开宝”铜钱,并推行“蓄钱叙位法”。和铜年间,元明天皇重用精于政务的藤原不比等,修正并推行了701年(大宝元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同时,指定归国的遣唐使,按照中国长安城的1/4的比例建造了平城京。平城京基本是一个正方形布置(横向4.2KM,纵向4.7KM),各有九条街道(东西向称为条,南北向称为坊),构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作为皇宫(平城宫)的正门,其名字也完全使用长安城中皇城的正门,朱雀门。奈良古城区的九处世界遗产中有8处位于这座仿唐建筑的平城京内,并整体于1998年被登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东大寺,正仓院,兴福寺,元兴寺,药师寺,唐招提寺,平城宫迹,春日大社和春日山原始森林。大都是以佛教为主体的。

710年(和铜3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序幕。之后,元明天皇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政绩显著,为后来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期,左大臣石上麻吕作为藤原京的管理者留守于藤原京,而右大臣藤原不比等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大唐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鉴真东渡,吉备真备等都是那是那个时期中日交流的杰出人物。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为时尚,就连文字都全是仿照中国的,那时还没有日本假字出现。奈良文化的繁荣与其佛教是密不可分,而日本的佛教文化,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奈良就是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萌芽之地,因此奈良又被日本国民称为“精神故乡”。2015年12月2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日本奈良被授予“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跟西安是姐妹城市。

奈良时代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历任8位天皇中,竟然有3位是女天皇,在日本历史上极为罕见。特别第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在位7年,加强了对大唐文化的学习与吸收,业绩斐然。她下令公布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将贤罚贪,还禁止地方豪强、寺院多占土地,宣布废除公私高利贷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奖励和推广养蚕业,丝织手工业,还命太 安万侣完成《古事记》三卷,使国家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而且亲民简朴,死后要求从简薄葬不许扰民。据载,721年5月,元明上皇发病,招集女婿长屋王和藤原房前托付后事,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下令在她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感觉这不正是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所要求的领导品质?不由让我尤生敬意。

我想,他们的女天皇的出现,也可能是受中国出了个女皇帝的影响吧。就在他们的元明上皇等级的24年前,中国的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成为中国首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而且把国家也治理的井井有条。

另外,这里还有一支汉人居住于此。据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鉴于当时天下混乱之情,恐有覆灭之祸,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便率领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29(公元298年)年9月5日来到日本,被日本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据《日本书记》记载,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经高句丽至吴地,求得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织工至日本。履中天皇即位前,住吉仲皇子企图谋杀履中,取而代之。幸亏阿知使主探听到这个讯息,并通知了履中才使其幸免于难。后来履中即位,升阿知使主为藏官,赐予大片食邑。阿知使主一族得以枝叶茂盛,分布在摄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国。后又被天皇赐姓“汉直”,又称“东汉氏”。其族人繁衍愈众,分别为大藏氏、阪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多纪氏、施薬院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岛氏等数十氏。至今在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如此亲暱

好乖哦

京都到奈良大约40多公里,一小时左右即到达。奈良四面环山、城外峰峦叠翠、草原广阔、山青水秀;城内则是古建成群,古蹟厚重,极具古典风貌。据说为了储存历史原貌,奈良政府对城市建设楼高制定了一般的限高规定,因此在奈良没有高楼大厦。映入眼帘的多是保留完好的古刹、佛塔,青山与苍林。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积淀了大量的以佛教为主体的文化遗产。当然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这个城市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之美。

下车前,导游小潘对参观奈良公园的注意事项作了具体要求:一是要遵守地方法规,不准给鹿喂自己带的东西,只能买公园内设摊卖的专卖鹿饼,这里的鹿只吃花钱买下的饼干,从不吃摊位没卖出的饼干;二是,这里的鹿非常通人性,喂鹿时千万别偏心,若你偏心眼,很可能会遭到鹿的攻击;三是,可以随意跟鹿亲密接触,照相等,但不能过分戏逗,毕竟鹿是有野性的。还好,来到日本几天了,已习惯了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能的严格的秩序规定。

88号大巴还未到停车场,透过车窗的玻璃,就见路旁的树荫下,草丛中,游荡著一群群小鹿。同车上的游伴早有人已惊喜地喊出:”看,鹿。那么多鹿!”

奈良公园位于奈良市东,春日山脚下,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是一个开放性公园。公园包括了若草山、东大寺、春日大社、兴福寺、国立博物馆等,奈良的诸多名胜古蹟大多在这里。1888年(日本明治21年)确立为县立公园,1922年(日本大正11年)34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家名胜。

刚一下车我就被公园内高树参天,古木丛立,群鹿穿梭的自然环境所陶醉。这里果然名不虚传,真真就是鹿的乐园,走在任何一条路上你都会有机会与可爱的鹿们不期而遇,它们悠闲自得,无拘无束,如无人之境。还会主动与你亲暱,跟你讨吃的,配合你拍照。因公园是开放性的,与城市居民区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就会出现开头网上讯息中说的那样,鹿宝们有可能出现在公共休息场所,甚至到餐馆要吃的。这里的市民也习以为常,把它们当成了”不纳税的市民”。且奉为神兽,作为吉祥的象征珍爱保护。甚至自豪的把这些可爱的尤物,说成是城市的象征。

虽然在奈良随处都有可能与小鹿不期而遇,但奈良公园是鹿群最集中的地方,因此也有人称为“梅花鹿公园”。走在公园通往春日大社的参道上,两旁连绵排列著饱经沧桑的石灯笼,据说有近2000盏。与石灯笼相连的是青苔附树,古杉老松密布,间以成片草坪的原始森林,林间空隙处,随处可见鹿的身影,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自由独行;有的好像是家庭组合,老幼共处,小鹿幸福地跟妈妈耳畔私语着,撒欢蹦跳,共享著天伦之乐。它们安详自由,无拘无束,或卧于林下享受清新自然的气息,或低头啃著小草,或伸长著脖子吃树叶,当然还有的跑到路上来围绕着游客讨吃的。仿佛它们是主人,我们人类才是闯入者。行走间,不时会出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让你感动。迎面走来一位穿着日本校服清纯可爱的小姑娘,一头小鹿一直紧随身旁,小姑娘手上并没有拿吃的,小鹿也并没有讨要的表情,一个从容前行,一个自然相随,就像她家的宠物。好一幅少年携鹿图,我忙举起相机摄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夫人生性胆小,从小害怕小动物,见了小猫小狗都害怕,开始见到这些鹿很惧怕,不断躲闪著,但是在这种氛围中,过了一会也就消除了紧张心理,慢慢敢接近了。我们一边与鹿们打着招呼,亲密接触著,拍著照,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春日大社的朱红大门楼下。

别怕,我不咬人噢。

如此从容过斑马线,悠哉悠哉。

天伦之乐

不给我吃我就抢,别想走。

干嘛离我这么远?我不爽。

我追

不给吃的不行,此路我主宰,留下买路钱。

春日大社,位于公园东南边春日山脚下,是当时的实际最高权力者藤原不比等于公元710年(日本和铜二年)在迁都平城京时,作为自己家族的守护神(春日神)而建造的一座神社。旧称春日神社。这也成为后来日本全国各地春日神社的总本社。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传说当年由武翁槌命乘鹿而来,把鹿作为神的使者,而制定法律,把鹿作为神灵加以保护,对有伤害鹿者严厉处罚,甚至死刑。至今奈良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个叫三作的男孩因为误杀了在春日大社觅食的鹿而被活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鹿在这座城市的地位和人兽自然共处的千年习俗了。

登上一段高高的石基台阶,进翘簷朱柱的大门楼,里面幽森古朴的古建筑和古树掩映的环境让人立生静穆与肃静之感。日本之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保留完好的古建筑与古绿化带。根据神社规矩,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20年要返建一次,但不论怎么翻修,都会保留平成时期风格的原貌。社内有包括520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3000件文物,储存完好。“春日大社神苑”里种植著约300个品种的植物,在奈良时期出现的一本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我国«诗经»)《万叶集》中有记载;连同春日山作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来都被禁止砍伐,遍布著常绿阔叶林的原始森林,作为与春日大社不可分离的景观和春日大社一起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导游小潘介绍说,在这里众多的的植物中,藤是最受人们崇拜的植物,不知是与建社者的藤原家族姓氏有关,还是什么原因,未经详细考证。

春日大社的主殿每年只开放两次,接受民众的参拜。平日里也不乏虔诚的参拜与祈愿者。神社现在一般都不设香火,人们到神社来,基本有一套类似我们拜佛的程式,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还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麻绳上系著许多铃铛,祈祷者摇动两下,抖动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很像我们藏族佛教滚动的经幡。祈祷者多为上了年龄的老者祈祷多幅长寿之类的,也有不少年轻的情侣来祈祷终身平安幸福。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新年、节分、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会有很多人去神社参拜。另根据日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后也会被带到神社去祈福。

春日大社门楼

古柏穿屋而茂

有人提出,日本文化最难以理解的就是神道教和神社了。普通日本人大都也是没有信仰,但对于社,却有着捉摸不透的特殊精神崇拜。神社就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型别。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络,神社十分普遍。据日本文化厅调查显示,截止至2016年3月,日本共有登记在案的神社8.1万多所,信徒9200余万人。按总人口1.26亿计算,有73%的人口是神道信徒,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社。

藤为吉祥物

不给吃的我懒得理你

不给吃的就拍照我不给你脸

哎!为什么不理我?

像不像小姑娘的家鹿宠物

春日大社的石灯笼

出来春日社,随导游到停车场时,正好路过大华严寺大门口,这里的鹿似乎聚集的更多,多么和美的人与自然之和谐风光图?忍俊不禁再一次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一个个瞬间之美。

有道是,万物的和谐统一,方造就世间大美。只有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心,才可创造出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愿这颗美丽和谐自然的心,能够传播到整个地球村!

夜里入住大阪,我再一次草就拙诗一首:

观奈良公园

奈良公园超百年,

古树茂密藤蔓连。

千鹿迎客可相拥,

春日大社神鹿缘。

人鹿共群,如此和谐。

大华严寺大门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