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旅游散记之十四____游千本鸟居

可能是出于线路方便的原因吧,10月5日上午参观了奈良公园后,88号大巴再次载我们返回京都,参观了京都郊区伏见稻荷山上的千本鸟居。

千本鸟居这个名称,按正常的理解,应该是有很多鸟居住的地方,本以为是个野生鸟类的公园什么的。到了才知道,其实不然。何为千本鸟居呢?在快到景点时,下车之前才从导游的解说中有些明白:其中“千”,是个数词,形容很多,这与汉语意思是一样的;“本”则是日语的量词,相当于中文的“条、只、卷、棵、根等;“鸟居”呢?是一种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其结构,一般有两根立柱,上面搭建两条横梁而成的,形状很像我们汉字的“开”字,也有上面眉头中间镶有长方形的额束的,类似于我国修筑简单的那种牌坊。有研究者通过将鸟居与中国的牌坊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鸟居原本就是在中国牌坊的建筑结构基础上融进了日本本土文化的元素而形成的。日本人很善于在文化内涵上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鸟居的材料一般用木制,也有钢筋水泥和金属、石质等材料制作的。其大小也不一,通常高约2到4米,大型鸟居可达7到10米。截止至2016年,最大的鸟居是熊野本宫大社的大鸟居,高约34米、宽约42米;最小的鸟居是粟嶋神社(熊本县宇土市)的迷你鸟居,高约30公分、宽约30公分。

各种鸟居的图形(此图借用网络谢作者)

鸟居是日本神社必配的附属建筑物。白岩松在《岩松看日本》中有段描写:“日本的所有神社都有这种‘大鸟居‘,非常像中国的大牌坊,看到它标志着已经进入了神社。之所以叫“大鸟居”,顾名思义,就是鸟可以在上面停留和居住的意思,也许还有其它的宗教含义。”这段表述基本诠释了其含义。千本鸟居实际上是伏见稻荷大(神)社的附属建筑,只不过这里的鸟居比别的神社多,而且自成规模,便增添了又一耀眼的景观罢了。以至于千本鸟居的名称盖过了神社的名称,而成为此处景点的代名词。日本神道界将鸟居视为一种”门”,是一道凡间通往神界的门。因而在神社的大门外总要建一座高大的鸟居,以示与凡间的界限。

至于岩松后面的猜测“之所以叫大鸟居,顾名思义,就是鸟可以在上面停留和居住的意思。”这个意思是否确切?至今我也没找到依据证明鸟居与鸟的居住有多少的直接联络,倒是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能勉强与鸟有些关联。

日本的《古事记》中说,鸟居起源于一个神话:天照大神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太阳女神,有一天,因为忍受不了她弟弟须佐之男的胡作非为,躲进了山洞里,用石头将洞口堵上,人间因此没有了太阳变得一片漆黑。八百万神想了一个办法,搭建了一个高高的支架,将所有的公鸡放到上面,让它们一起啼叫,天照大神感到奇怪,推开石头看看,那些躲在一旁的相扑力士们立刻抓住机会,合力将石头推开,才使这个世界就重见光明。这个高高的支架就是第一个鸟居。鸡与鸟属同类,说大鸟居住在上面,有些牵强附会却也道是有情可愿。

好像也有一种说法:日本人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灵魂,也不乏肮脏的灵魂,不能让鸟接近神社,故而在各个神社的正门前200米左右处建个大鸟居。让鸟在此居住,就不会飞入神社。如按此种说法,好像还与岩松猜测的说法联络更近些。不过既然有好的灵魂之鸟,为什么都不让进入神界,这对那些灵魂好的鸟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尤其是被称为“八咫鸟”的三只脚乌鸦鸟,被称为日本的“立国神兽”和国鸟,也被阻挡在神界之外了。颇感费解。

狐狸是这里的吉祥物

大概10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京都市伏见区233米高的伏见稻荷山下,伏见稻荷大社就建在此山的西山脚上,神社应该是因山而得名吧?进入伏见稻荷大社如其他景点一样,得先经过一段商业区,主要是卖各种地方特色小吃和旅游纪念品的一段街道,再过一道大鸟居,然后就到神社的大门了。

伏见稻荷大社的楼门看起来挺气派,朱基飞簷,高高耸立。此门建于1589年(日本天正17年),是由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封建领主、统一南北朝的武将、被日本历史上尊崇为战国三英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捐赠的。丰臣秀吉生于1537年2月6日卒于1598年8月18日。据说他母亲重病来此祈愿后得到痊愈,他捐赠五千两黄金修建此楼门以为还愿。楼门曾于昭和48年解体,重修后得以现在焕然一新的面貌。楼门似仿中国明式建筑,灰瓦红柱,宏伟阔卓。楼门两旁各有一座狐狸石雕。狐狸形象很生动,左边的的狐狸嘴里叼著宝珠,右边的狐狸嘴里叼著一把钥匙。日本人信奉的动物与我们有些不同,在我们的传统寓言故事里狐狸与乌鸦名声都不怎么好,而日本却把乌鸦奉为吉祥鸟,狐狸则是五谷丰登的守护神,是通往神界的使者。因此,在稻荷神社,会经常遇上嘴里衔著不同器物的狐狸石雕。为什么会对狐狸如此崇尚?资料显示这可能与农耕文化有关——农夫最恨在田间四处打洞、作践庄稼的田鼠,而狐狸是老鼠的天敌,狐狸的尿就能吓跑田鼠,于是许多农夫开始在田边建狐狸庙,拿油炸的食物供奉狐狸,延续至今,狐狸逐渐被演化成掌管丰收与商业的“稻荷大神”的使者。

进入楼门,顺山势上行,再上一个小坡就到神社正殿了,这里是神社的主体建筑区。伏见稻荷大社建于公元711年 (日本和铜4年),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日本3万(有说4万)多座稻荷神社的总本社。这座神社原本起源于京都一带一秦氏豪族“大西家”的家社。根据日本《山城国风土记》的残文记载,伊奈利社(稻荷社)缘起此事:秦氏之祖伊吕巨以饼为靶射箭。射中 之时,饼化作百鸟而飞至附近的山上。待伊吕巨至山峰,发现百鸟化作稻谷。伊吕巨以为神蹟,建神社,赋字稻荷。为稻荷之始。是年和铜四年。因秦氏势力强大及当时佛教密宗的传播,全国都接受了稻荷信仰。

稻荷神,《古事记》记为宇迦之御魂神,其中“宇迦(日文:ウカ)”具有谷物、食物之意,故为食物之神祇。也就是掌管食物、司农业,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明。日本进入江户时代以后,因工、商业发达,稻荷神除了被奉作农业神,还作为工业神、商业神、房屋守护之神及福德开运的万能之神。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士人武家间也十分流行。明治时期,为了巩固皇权地位,实行了神佛分离。大部分神社祭祀宇迦之御魂神。因这个神灵关乎到生活命运的各个方面,所以这里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新年参拜期间,高峰期参拜人数达几百万。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

一家日本人在虔诚的祈祷

伏见稻荷大社的主建筑与一般的神社大致相同,包括有安置神位的本殿与供一般信众参拜的拜殿,放置祭品及乐器的朵殿;其他还有手水舍(洗手的地方)、灯笼、鸟居、参道等设施。这些建筑,风格统一,灰瓦红墙,雕梁彩栋,间有绿色的格子窗,红绿相间,耀眼夺目。本殿是神社的主要建筑,里面供奉着人们崇拜的稻荷神。据说在应仁之乱时(曾在前面的东瀛旅游散记之十三,介绍金阁寺中提到过,即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封建领主间的内乱,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任期内,幕府管领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守护大名之间发生争斗。应仁之乱开启了日本战国时代)这座大殿曾被烧毁,于1499年重建,算起来也足有500多年了。旺盛的香火使神社的建筑都能得到很好的修葺,因此看上去本殿并没有数百年的沧桑感,灰瓦翘簷,朱红墙,绿格窗,耀眼如新;庄严肃穆的拜殿前,垂吊著多根系著铃铛的绳子,供祈祷许愿者,躬身合十,再拉一下绳子,铃铛叮当作响,铃声悠悠,表达祈祷者的夙求与愿望。

从正殿后面的神宫继而上行,就到千本鸟居了。所谓千本鸟居,并不仅仅是一千座鸟居,而是数千超万的鸟居。将这些“鸟居”一个挨一个的连续排列,就组成了一道道连在一起的门,成千上万个门连起来就组成了迷宫似的立体隧道。这一万多本刷上朱漆的鸟居,由山下排到山上,延绵几公里,远远望去如巨龙蜿蜒,的确很壮观。千本鸟居乃至稻荷神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朱红色,红墙、红柱、红楼门和红色“隧道”……据说因为朱红色有降妖除魔的法力。而对于稻荷而言,朱红色还另有特殊意义,认为朱红色能带来春天的温暖和阳气,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也有说代表万物丰收秋天的色彩。总之,大致如我们所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红红火火之意吧。

进入这朱红色的鸟居“隧道”,置身于一个红色的空间里,有一种神祕和扑朔迷离的穿越之感,仿佛真的要进入梦幻般的神界似的。这些鸟居全都是香客还愿捐赠的,柱子上大都刻着捐赠者的名字,有的是以单位和公司的名义捐赠的。主要是因为稻荷大神是掌管着农工商五谷丰登和各领域驱病化灾的神灵,有的应了愿就来这捐钱建一基鸟居,钱多的就捐大鸟居,钱少的就捐小鸟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里的鸟居越来越多,由山下排列到山上,以致形成了一条长达4公里,从稻荷山脚绵延到山顶的壮观的“鸟居隧道长廊”。

下山时,正与一位画家在写生,给这幽静之处又增添了一道风景。

据介绍,“千本鸟居”的称呼起源于江户时代,证明早在那时伏见稻荷山上就已经有了数量过千的鸟居。过奥社奉拝所继续上行就到“熊鹰社”,可以发现捐赠鸟居有明码标价,大致有两套价格体系:一套是组成“红色隧道”的那种大型鸟居,其规格最小的5号定价175000日元,最大的10号鸟居则达130万日元(人民币约86666.6元);另一套是摆放在神龛上的迷你鸟居,最小的只有几十公分2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6.6元),不弃贫富,其价格也还平易近人。因而,就有了众多的参与者。据说,希望在此敬奉鸟居的人很多,申请后需等待1年以上才能排上队,因为神社境内能修建新鸟居的地方已饱和了,只好等前人敬奉的鸟居腐朽后腾出地方。从另一个角度可见日本信仰倾向之一斑。

捐献鸟居的价格明码标价

小型鸟居上写着祈愿“家门安全”、“高校合格”、“学期奖学金”等字样

同时穿行在“千本鸟居”之中,也让人感受到日本人对于形式感的追求和理解,以及精细的工匠精神。他们十分善于把平凡的事物经过周密的甚至近乎偏执的组织处理,形成一种极具感染力甚至让人叹为观止的的规模。这种效果,不仅仅让人感慨于其壮观绮丽的视觉,也让神社的影响力不胫而走。根据全球最大的旅游社群和评论网站“TripAdvisor”所做的调查,在2014年“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日本旅游景点”中,伏见稻荷大社位列第一。

下山后,我用手机随手草拟拙诗一首:

《观千本鸟居》

通山连道万千门,

鸟居红通仙境内。

狐狸奉为守护神,

万众朝拜祈祥瑞。

(2016年10月5日)
从“千本鸟居隧道”出来后,再次回到了来时路过的商业区,天公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见许多日本小朋友来此参观,好像有老师一起陪同讲解,毫不慌乱,秩序井然,让人感叹。

并不是周末,学生却由老师出来参观鸟居,看来比中国现在的孩子放松的多了。

自然的伫列,从容而淡定。

这里的小吃名目繁多,我一个也没记下,要问就问太太啦!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雨也像我们的行程安排。正好是午饭时刻,夫人早被各种异国小吃所吸引,导游美名曰给大家一个感受特色小吃的机会,自由解决午餐,实则也给她们节省点开支吧?不管怎么说特色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夫人也不辞排队之苦,边吃边拍照,也如年轻人在微信上美美晒了一把。

下午即赶到京都祇园参观另一个神社与艺妓文化街之风情啦。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