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旅游散记之十六____大阪城公园

观大阪城有感

明建石砌大阪城,护城河内一时盛。

砣猴秀吉苦心志,甘辱胯下基业成。

一统南北霸心勃,觊觎建都到北京。

万历之战输明军,播下祸根右翼奉。

夜宿大阪住的酒店

在大阪品尝了一次最奢侈的特色食品——神户牛牛排,价值12000日元合计人民币800元。

10月5日午后,从祇园出来即来到了大阪。这是一天之内从奈良到京都又到大阪的第四个景点了。真有些“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势,不过前提却是绝无孟郊当年进士及第的“春风”与“得意”。

首先根据有关资料熟悉一下大阪的概貌吧。大阪市座落于日本本州岛西南的大阪湾畔,濒临濑户内海,属日本西部一个近畿地方大阪府的都市,是大阪府的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辖设福岛区、都岛区等24个区,总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67万人(2014年统计数字,包括外国人人口115705人,其中在日韩国、朝鲜人72980人,在日中国人26094人),是日本仅次于东京、横滨的人口第三大城市。GDP仅次于首都东京,排名日本第二。

大阪市区的地理地貌环境很适宜人居。因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比较温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比较相像,气温和上海差不多。大阪地势平坦,大部分割槽域位于大阪平原上。

大阪平原是一座冲积平原,在约8000至7000年前时,由于绳文海进,导致水位高涨,大阪平原曾位于海面之下,被称为河内湾。随着上町台地北侧的沙嘴逐渐向北延伸,至绳文时代(公元前300年以前,日本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中期,河内湾已演变为潟湖(xì hú),被称为河内湖。进入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从公元250至公元593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后,由于河川运来的土砂不断堆积,加上人工开发湖泊为耕地,河内湖已近乎消失,变为大阪平原。为了扩大陆地面积,从17世纪开始当地还多次进行填海造地,大阪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都来自于填海。非常有名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就是经过20年填海造岛而成的。这个机场1994年9月竣工投入运营,设计年运送旅客3000多万,运送货物140多万吨,是日本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

这里补充一点,日本为了扩大陆地面积,从很早就开展了填海造地工作。有资料显示,据兵库县闭锁性海域环境保护机构的石川润一郎说: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了填海造地的历史记录,当时一位名叫平清盛的将军就在神户填海建了一个人工码头。到了17世纪,幕府将军又在东京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二战后的50多年间,日本人围海造陆达200平方公里,相当于2.6个香港岛的面积。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围垦的重点转移到海岸以外的人工岛。比如东京,为了寻找新的生活空间,就将在15年时间内用城市垃圾填出18个人工小岛。导游小潘还透露一个祕密,为了给后世子孙囤积能源,他们在填岛时,还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煤填在地下,以防止未来的能源枯竭问题。相比我们一些乱开乱挖、寅吃卯粮的行为,你不得不佩服岛国政府的远虑与忧患意识。

大阪古称“大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考古发现的遗蹟证明,大阪自绳文时代中期即有人居住。古坟时代,大阪地区因河内湖的湖水淡化变得适合耕作,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阪成为贸易港口。7世纪中期,日本实行了有名的“大化改新”,在大化二年即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全面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等的改革,当时的政府仿照唐朝在大阪修建难波长柄丰埼宫简称难波宫,定大阪为难波京,大阪曾一度是日本的首都。虽然天皇实际在难波京居住的时间很短,然而在历代变迁中,难波宫一直得到了保留。1496年,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第8世法主本愿寺莲如在大阪修建石山本愿寺,附带有庞大的寺内町,聚集有众多人口。当时,上町台地顶端有一个称为小阪的地名,而相对应的“大阪”称呼之语源即来于此。

在日本战国时期,大阪是兵家必争之地。1570年开始,织田信长和石山本愿寺之间爆发了长达10年的石山合战,最后两者讲和。织田信长退出本愿寺,遗憾的是,在退出之前将本愿寺的建筑全部烧毁。丰臣秀吉继位后,于 1583年又在旧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修建了大阪城,并以此作为其统治的中心城市。

1899年,大阪正式设市,是日本最早的市之一。1925年,大阪市在与附近的数个町村合并之后,面积以及人口都成为日本排名第一的都市。1956年,大阪市成为首批政令指定都市之一。如今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阪神都市圈面积达11701平方公里,人口约1877万人,仅次于东京都市圈,位居日本第二。

在飞机上俯瞰大阪市

心斋桥一角

大阪在日本的城市地位也有点像我国的上海市,是日本工商贸易以及对外贸的特大城市。拥有以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纺织、印刷、食品、造纸和化工为主的轻工业。服务业是大阪经济中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中以商业、金融业、资讯产业等占比重较大。全市有10万余家各类商店。著名的地下商业街“彩虹城”,位于大阪市中心,可容纳50万人。这里商店鳞次栉比,日夜灯火通明,是驰名世界的地下“不夜城”。有名的综合商业街心斋桥,位于大阪南部地区,也是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距今已有380年历史。不论是工商活动规模还是大众运输捷运铁道密度均居日本前矛。

异国旅游,最尴尬的是对其文化与地理环境了解不够而产生的陌生感与处处好奇。以上是为了更详尽的了解大阪市概貌,囉囉嗦嗦介绍了大阪城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演变概况。而我们要参观的主题景点却是坐落于大阪市中心的大阪城公园。这是一个以大阪古城遗址为主体的多功能大型绿地公园,占地约107万平方米。园内除大阪古城遗址的原迹遗留与修复建筑,还设有大阪城国际文化体育厅、多功能太阳广场、软式棒球场、室外音乐堂等。古木林立、绿化良好、环境十分幽雅。

下午3点钟左右,细雨濛濛。踏着洁净的林荫步行道,我们在导游小潘的引导下来的了公园的主体建筑,大阪古城门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块花岗岩石砌成的古城墙与生态良好的护城河。中国人来到日本,对其古建筑模样倒是一点也不会陌生,因为他们压根就是从中国学来的。大阪古城也不例外,就如我国的诸多古城形式一样,矩形的古城墙上,角楼、箭楼别有特色。城墙全长为12公里,外围是护城河,规模接近于西安明城墙(全长13.8公里),只不过这里的城墙是由大块的石头砌成,而我国隋唐到明清都是砖土结构的。由砖土结构换成花岗岩石,相对更坚固、更具防御性,这可能也是学习中国建筑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吧。据说是建造这座古城的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想脱离出中华文化的当权者。不过这大约50万块每块都超吨重的花岗岩巨石组成的石墙,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度里,其劳民伤财程度堪比当年的秦始皇修长城了。据说他当时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捐献而来的,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劳工,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铸就的。特别是城墙樱门旁的一块约有36 张榻榻米大的巨石块,在机械化程度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来再镶嵌合缝的,至今令人匪夷所思。当然若论其工程规模之宏大是无法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啦。

在城门外有一块表面凿成两层石阶磨得发光的石头,导游小潘介绍说,这是当年丰臣秀吉的上马石,因为他个子矮小,所以要蹬两层石阶才能跨到马上。

大阪古城墙

导游小潘介绍丰臣秀吉上马石

提起大阪城,就不得不说一下丰臣秀这个人物,因为这座城郭就是他于公元1583年在石山本愿寺遗址上初建而成的,当时属于他的家城,也是那时实际的政治统治中心。因而人们自然就会把这个古城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啦。

丰臣秀吉者,原名木下滕吉郎或羽柴秀吉也,生于1537年3月17日卒于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日本的官阶称呼),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因其出身卑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一生中充满了屈辱、艰辛与励志、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经历及传奇的色彩,因此成为被日本历代尊崇的英雄。

丰臣秀吉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日本战国时期上尾张国当时织田氏的实际统治者织田信秀的亲兵,因在一场战斗中受伤致残而只好回家务农,不久就因伤重去世。在那个女人离开男人就无法生存的社会里,母亲忍辱带着七岁的丰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给同村的男人竹阿弥。然后又生下了弟弟丰臣秀长与妹妹阿旭(朝日姬)。继父竹阿弥性情粗暴,经常施以家暴,虐待丰臣秀吉,以至于因无法忍受继父的凌辱而离家出走,流浪于江湖之中,阅尽了流离之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丰臣秀吉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 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他深知,要得人上人,必先吃苦中苦,因此工作勤奋,卑躬屈膝,处处让主子满意,很快得到了重视,将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他的能干与勤奋却遭到同事的嫉妒,经常被众人在嘉兵卫面前打小报告,对其恶意中伤。尽管嘉兵卫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但经不住众人的口水诽谤,无奈之下只好善意的说明原委将他解雇。

即使如此,丰臣秀吉还是感恩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中对他的赏识,后来在他称霸天下之后,专门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知恩图报,透露出这位英雄义气的一面,这便是后话了。

约在1559年(日本天文二十八年),二十二岁的丰臣秀吉回到尾张国,投奔到尾张的领主、也是他父亲原来侍奉过的主子织田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的麾下。以足轻(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的身份成为了织田氏的家丁。最初丰臣秀吉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努力工作讨好主人的聪明才智很快又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步由仆役提升为一名下级武士。他先是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在参加著名的桶狭间合战中机智果敢立下战功,并在一次战斗中舍命掩护主子逃生,深得信长的信任与赏识,将手下将军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许配给他。他更是衷心卖力,屡得战功。

1582年6月21日(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发生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谋反,领兵讨伐位于本能寺的织田信长(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世子织田信忠,逼使父子二人相继自杀。并焚烧了本能寺,使信长尸骨难收。

丰臣秀吉得知后,迅速回军讨伐叛军,一举击溃叛军势力,将叛臣明智光秀杀死。此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已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国,还有半壁江山尚未统一。丰臣秀吉便以信长继承人自居,立誓完成其未完成的统一大业,结果导致信长一些原部将和家臣的反抗,秀吉接连镇压了信长诸子和重臣等反对势力。继而帅军征战四方,逐步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一职。他励精图治,治国安邦,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一时国泰民安,深受拥戴。但在位后期昏庸多疑,实行对外扩张,发动文禄庆长(中国称为万历之战)之役,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却埋下了发动侵略野心的种子,成为一个备受国际愤怼与争议的“英雄”。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于家中,享年62岁。由于晚年居住在京都附近的桃山城(伏见城),也就是说那个时期的权力中心在桃山城,所以丰臣秀吉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大阪古城墙的大门并不高大,这可能与丰臣秀吉的个子不高有关。小潘却对此门作为重点介绍了一番。这是为数不多的在数次大阪城战火中唯一幸存保护下来的原木门遗蹟,它是用厚厚的樱花木制作而成的,因为承载着400多年的历史沧桑,所以人们会感觉到它的灵性。

走进城郭大门,古树成阴,花木连畦,一股清幽之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到这里是闹中取静,静中亦闹的地方。古建筑与现代文明气息相结合,参观古蹟,休闲娱乐,体育文化,饮食啜茗,可以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日本许多景点的特色之处。大阪城比较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主要有三大主题建筑,即市立博物馆、天守阁与时间胶囊。

大阪城市立博物馆

天守阁前面宽阔的广场

建在原难波京遗址上的大阪城市立博物馆,2001年正式开放。这是一处通过考古文物实物模型展品和记录影片视讯等形式,再现大阪城古今历史风貌的景点。在最高层的古代楼层展览专区,可以看到按实物比例复原的约1300年前的古难波宫大极殿。通过大殿里排列著的朱红柱子,和朝堂上整齐地站立著的官员以及萤幕上播放的当时举行仪式的场景,会明显的感觉到当时对大唐文化的移植。在博物馆的地下还仍然储存著原原址遗蹟。 登上10层楼顶可以一览大阪城全貌。整个护城河全景可以尽收眼底。只是我们来时,正遇博物馆搭架修缮,不能进入,只能远观外貌留些遗憾。

天守阁是大阪古城的主体建筑,也是大阪城的著名地标,由丰臣秀吉初建于585年,当时为丰臣一族的家城。但在丰臣秀吉死后发生的1614年之大阪冬之阵和次年的大阪夏之阵两次丰臣家族与德川家族争夺战中,德川家族得胜,导致丰臣秀吉的继承人丰臣秀赖母子自杀,丰臣家族灭亡,大阪城也被焚毁殆尽。元和5年(1620年),德川幕府开始重建大阪城,宽永三年第二代天守阁建成。不幸的是,这个天守阁于1665年又因雷击焚毁。而到了幕末明治维新的1868年,戊辰战争中,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因伏见鸟羽之战失利而逃出大阪城,大阪城再次遭遇火灾。直到昭和6年(1931年)由民间集资再次重建。

现存的天守阁是 1997 年重新翻修之后的面貌。高54.8米,外观5层,内部8层,白色的墙面配以绿色的瓦屋顶,翘簷飞厦,别具风格。细部观察在每个飞翘的簷端都装饰著用金箔塑造的老虎与龙头鱼身称为金𩾇(hǔ)的动物造型,据说这种金𩾇有防火避灾之意。整体建筑融合了丰臣时代大阪城天守阁的建筑特征,镶铜镀金,显得金碧辉煌。据悉重建者意欲重现当年丰臣秀吉壮阔的雄心与曾有的耀华。

阁楼内最高的8层为瞭望台,可以眺望大阪市景;7层以下为资料馆,展示了包括丰臣秀吉的木像、当时的各种武器、书简、绘画、以及以模型展示当年作战的场景等,还有以电视投影的形式叙述丰臣秀吉一生的奋斗史,以详细了解矮小的丰臣秀吉如何由一介平民成长为不可一世的英雄,实际上也是一座浓缩大阪历史的博物馆。

这就是可避邪驱灾的金𩾇

天守阁

时间胶囊,就是把一些代表现代文明方方面面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留给未来,约定若干年后,供那个时代的人们再挖掘出来对现代文明的了解与研究之用。目前世界不少发达国家都进行了此项行动,人们把这项工作就叫做放置“时间舱”,也叫时间胶囊。

大阪时间胶囊外观像一个不锈钢方形底座的半圆球形状的墓冢。是1968年,日本的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每日新闻集团联合制作,为庆祝将在1970年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一份献礼。它们先将一个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不锈钢容器总重量60吨的“时间舱1号”埋于地下;8天后,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时间仓2号”也被埋设在这里。“舱”里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物品是经过社会公众和27名专家认真评议,确定作为能代表20世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具有现代文明标志的标本,大都是用来反映人们现时日常生活的物品,包括假牙、避孕套、手铐和琥珀标本等等。并设定于5000年后将其开启。“时间舱1号”被放在最底层,约定等到6970年来开启;而“时间舱2号”在2000年时进行了第一次开封,此后每隔100年将开封一次,以见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并确认另一个时间胶囊是否还完好。

值得称道的是,大阪世博会“时间仓”没有请当代名人给后世留言,而是在全国小学生中开展题目为《写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作文竞赛,优胜者的信有幸放进“时间仓”,与其他物品共同留传给后人。结果,一名来自东京的四年级小学生的一段参赛短语流传出来,让人感到十分有趣。他写道:“5000年后的人们,你们好!我十分想看看你们的年代,但我现在也生活得很高兴。我有一对父母和一个常与我吵架的妹妹。我们竭尽所能的延续人类的发展直到有另外的人来接替我们。向过去的5000年告别了!”

——其实这“时光胶囊”,就是现代人留给未来世界的礼物,也是现代与未来的一种对话与交流。

时间胶囊

出来大阪城门时,我再次面对着那坚固的石头而垒成的城墙思索良久。这座古城郭有两重护城河,全城被指定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遗蹟。城中储存的13栋建于16世纪的古建筑物,全都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文化遗产。在这些历史古蹟的周围,现在看到的是大阪的市民来此休憩、锻炼,一派文明和谐、恬静逸悦的景象。然而那承载战火硝烟的大块石头却仿佛在向人们提醒著过去的历史沧桑。仿佛那一次次的丰臣家族与德川家族的战争硝烟还在弥漫,又仿佛看到了那小个子的将军在战国年代驰骋沙场、骁勇机智之得意表情。在这些战争中成就了丰臣秀吉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人生中的悲哀与耻辱。

对于丰臣秀吉这个人物的评价,日本人和外国人尤其是亚洲各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于日本人站在他们的立场和审美角度上,丰臣秀吉穷苦出身,为改变命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称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典范,同时英勇顽强,机智大略,统一南北朝,开疆扩土,被奉为民族英雄。而对于亚洲其他国家来说,他萌发扩张野心,给日本右翼势力埋下了侵略欲望的种子,是一位令人愤恨的战争狂。

他见多年战乱的日本取得一时的国泰民安,便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念头,决心抛弃从老祖宗就对中华文化仰慕与学习的传统,而是欲望将中国征服,建立一个包括日本、朝鲜、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大帝国。并制定了宏大的侵略计划,先征服朝鲜,继而占领中国,然后再侵占印度。

1592年,丰臣秀吉率兵20万迅速侵占了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然后虎视眈眈朝向中国。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他很快要到大明国的宁波府居住,因为那里离印度较近,便于他指挥征服印度的战争,还命其子丰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围一百县,迁都北京,让天皇在北京居住。结果还没等他全部施展,就被强大的明军赶回了日本,丰臣秀吉从此也一蹶不振,老死家中。此战役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 都是以当时各国的年号命名的。

历史的教训不可遗忘,制造战争、破坏和平绝没有好下场,不管是亚洲各国还是日本本国,都要牢记历史,一日三省!

大阪机场一角

连线大阪市与大阪机场的跨海大桥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