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遍地国宝重文好风景的京都,建仁寺有点像家宅方圆一公里内的二流shopping mall,干货有一点、稀罕物儿不多,反正交通方便(祇园中心地带),不用专门跋山涉水(花间小路尽头即至),什么时候都能去(那这次就先不去了吧……)

许是没有多少期待,存粹为了打发餐前时光,建仁寺的庭院给了许多惊喜。
〇△☐乃庭,论名字,也是京都庭院中的一朵奇葩。
这并不是北山安夫突发奇想的颜文字恶作剧,而是象征著禅宗四大思想(地水火风)中的三要素:〇是水、△是火、☐是地,对映到实物上,则为圆木、庭院一角、井户。

建仁寺开山之初,为了生存,狡猾地采用了天台・密教・禅三宗并奉路线,直到1295年镰仓建长寺的开山祖师兰渓道隆入寺,建仁寺才正式成为一间禅寺。

兰渓道隆,纯种四川人,据说老家在重庆涪陵区,原名冉莒章。33岁的时候,被京都泉涌寺的月翁智镜和尚邀到日本,为临济宗在日本的壮大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他因为精深的佛法被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赖奉为老师过,也因为宋人的出身被怀疑与入侵日本的元军勾结而流放过。不管一生如何跌宕,兰渓道隆在65岁那年圆寂于镰仓建长寺,再也没有回过故国。建仁寺至今珍藏着的大覚禅师墨蹟是兰渓道隆不多的仍流传于世的法语手迹,现已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

在〇△☐乃庭转悠,时不时能体验到卞之琳《断章》的妙处:
窗中窥人,焉不知自己也是被窥视的物件。

潮音庭,是四面正面的枯山水庭院。

这个庭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中央的三尊石的布局。

无论从南侧的小书院看对面大书院的风神雷神図,还是从两边南北走向的廊下看大小书院。

石组,都呈现出完美的均衡感。

同时小书院鸟羽美花的现代奥襘‘舟出’与琳派大师俵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図’(寺内是复制品,原件在京都国立博物馆)隔空相对,也让人感受到双重的美学体验。

九月底还是青枫季节,待到深秋,潮音庭绝对会化身另一重世界。


作者:安德利凯莉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