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c.y.qq.com/base/fcgi-bin/u?__=4yIiqdk 顺序播放哦

七月的时候, 终于踏上了准备了三个月的骑行日本之旅. 七个月过去了, 我也终于把当时拍摄的片子剪了出来, 没想到意外的在B站上获得了许多观看, 让我有了动力这些篇游记. 视讯连线在下面
第一部分 穿过日本乡村山河,前往京都.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7238
第二部分 圣地旅游, 关于高山和金泽的回忆.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5720
第三部分 到达京都! 和京艺大的学姐了解日本漆艺.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5801

这篇文章是写到了大家有的问题和一些旅游背后的有趣的小事, 结合视讯食用更佳

开始之前

  十二月的冷空气夹杂着些许车辆的尾气, 空气中似乎闻不出太多冬日的味道. 我现在在???_(:з”∠)_…对不起写岔了.. 

  去年七月的时候, 我踏上了准备了大概三个月的日本骑行之旅. 出门的时候, 赵总非常友好的提醒了我, 根据天气预报明天名古屋会是大到暴雨, 同时香港会有延误的可能. 我冷笑了一声, 关上了门. 

  到达香港的飞机晚点了三十分钟, 导致我错过了十分钟前十二点的联程航班, 只能等到下午三点. 这也意味着我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在今晚到达名古屋, 同时还意味着我必须立马找到晚上的住处, 并且祈祷我的飞机不会晚点以便能搭上去往京都的最后一趟列车. 晚上九点四十, 我来到了行李传送带旁. 在众人的注视下拖走了和我差不多高的纸箱, 飞速的奔向火车站. 十点一十六, 最后一班列车开走. 在这个雨夜, 我终于感受到了一点平静.

  到达京都车站之后都已经快是凌晨, 迅速的取好日币, 打了个车去往不远的青旅, 办理好入住手续, 同时青旅店员非常友好的答应帮我储存好纸箱. 在这个雨夜, 我独自走在街道上, 十个小时没有吃饭的我, 发了一条朋友圈 “一个人的夜, 我的心, 应该放在哪里”. 可能应该是街对面的7-11吧. 就这样, 我开始了这次长达十五天的骑行之旅.

关于在日本骑行你所需要知道的一些资讯

为什么骑行?

  为了体验在日本公路上自由行走的旅程这个理由没有夸张. 18年十月从名古屋回来之后, 我突然意识到, 要在路上走的话, 没有驾照, 骑车不就好了. 哪怕自己从来没有过骑行的经验, 一天骑个五六十公里的路程还是可以的. 

  同时, 选择骑行, 还可以让我能够有更多的理由停下来. 因为每天都会被距离限制, 这就意味着我肯定会需要在平时根本不会停留的地方驻扎.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算是一种冒险吧.

怎么骑?


  既然要骑车, 就涉及到一个车从哪里来的问题. 是在当地租车, 还是带车过去.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1. 奢侈玩家(境外普通玩家) 

  这些玩家往往都是骑行爱好者/长期骑行的人. 家里往往会有好几台自行车, 一般在几百到几千美金左右的价格不等. 对于他们来说, 选择的是和自己的爱车一起出游, 或是希望能够省点精力在运车上, 直接在当地租车. 因为日本的车行的车实际也是比较普通偏上的公路(Road)或者混合路面(Gravel), 和他们自己的车也不会差太远. 他们也不会过于在乎到达目的地之后运车的价格, 交给宅急送就好了.

  2. 普通玩家(我)

  我的情况就很简单了, 我算了一算在名古屋租一台车十五天大概需要多少钱, 笔画一下在国内买车的价格, 就知道我应该选择什么. 最后我得到的结果是, 租车大概是2K+RMB起, 外加保险和返还的运费. 虽然车比我直接买要好很多, 但不符合我的哲学(贵), 所以就直接在国内买车了. 平时还可以骑车上学上班, 而且也需要车来训练单日长途和上山之类的. 

买什么车?


  买什么车? 国内的自行车分类的话, 往往是山地车, 公路车, 跑车? 我个人认为这个分类不是很合理. 其实我觉得, 真正的分类应该是按照车架来说, 这样更方便交流. 窄胎用的车架, 宽胎用的车架, 和肥胎用的车架. 再搭配上有没有前后避震. 就能比较好的归类了. 去日本骑行的话, 我个人的体验下来的感觉是, 两寸胎的硬车架是比较合适的. 前叉液压避震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骑行改善不够经济. 太窄的胎又不是很适合路况, 因为有很多小碎石, 和坑洼.  

 至于组车这一点, 说实话我不能提供太多见解, 我都是看着知乎的一个博主一点一点开始学的. 到后来在油管上看国外频道平时的各种视讯, 自然就会有更多理解和了解. 所以我在这里贴一个他的连线, 会比我要更加细致, 专业. 

适合长途骑行的自行车? – 梁二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23170609/answer/95396437

  我买的是淘宝店的整车, 其实也就是厂家或者店里配好的配件提前组装好一些部件的车. 肯定会比自己单组要贵一点. 我个人的见解是, 车架一般不会有太大选择空间, 无非就是轻不轻便. 轴承刹车变速都有禧玛诺的完整解决方案. 最后需要动动脑子的就是去找放心的车胎轮圈和后货架了. 我这个车架倒是感觉比较重, 下次要出去的话希望能走一个窄轮胎轻便一点的车架.

怎么运车?


  这是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 他让我非常的蛋疼. 说到底, 怎么运车取决于你能把车拆到多小. 最糟糕的情况, 就是拆到最小单元是车架, 这不现实, 我在现场是不会有这么多时间装车的. 最好的情况, 是能留下后离合, 甚至轮胎, 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装车的时候调整离合器的距离. 可惜,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我只能接受现状. 我拆下了前后轮, 刹车, 手把, 后离合, 踏板, 脚撑, 货架以及最蛋疼的前后挡泥板. 其中, 我对拆下踏板和装上挡泥板的印象最为深刻. 这两样东西, 都让我感受到了时间飞逝的速度, 以及人生的不易. 

  车拆完了, 就需要箱子. 这也是让我蛋疼很久的事情. 首先, 我需要让箱子满足标准尺寸. 一般情况下, 是长宽高加起来两百零五. 需要找到一个大箱子是很不容易的, 更别说一个纸壳很厚很硬的大箱子. 所以, 这里涉及的两个麻烦的问题: 1. 是改我现在的箱子, 还是买一个. 2. 到了日本, 我箱子怎么扔?(日本极其严格的垃圾处理法) 扔了去哪里买?

  1. 买不到, 只能走最痛苦的方法, 一点一点切出我需要的大小. 这里我就很想吐槽一下, 国内的自行车箱全是折叠车的箱, 这个习惯也对我后来买机票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后面说.

  2. 我本来是准备让名古屋的青旅老板送到京都, 我付他钱. 因为我并不认为能, 也不想在京都找纸箱子. 我查了一圈, 都很贵. 但是后来因祸得福, 晚到的飞机让我被迫在京都留宿(最后目的地也是京都), 所以就直接放在前台了.

  这里, 就要谈到最让我担心的事情. 那就是, 要怎么飞过去. 成都去关西有四个航司, 国航/国泰/川航/ANA. 理想状况是国航或者川航, 都有直飞. 我平时也都是飞川航. 日航不考虑, 价格丧心病狂. 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蛋疼的话题, 那就是大陆航司往往不会告诉你能不能带自行车, 或者能带多大多重的自行车. 因为我们对运动器械的转运需求没有大到让航司有明确的指标的地步, 所以一切都像是在灰色地带里操作. 我至少给川航和国航打了四个电话, 都不是很能明确的确认指标.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 川航只能带155cm的箱子(折叠车), 国航和国泰都是205. 直飞川航PASS, 国航和国泰里面选的情况下, 我选择国泰, 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的指标和要求.(三边长205/重量单个25KG以内/自行车放气/踏板拆除) 国航的话还是有点不确定因素. 

  但是因为选择飞国泰, 就需要走香港机场, 又凭空多出来四个小时的时间, 而且最后还因为延误改班, 那一天真的是让我蛋疼无比. 

要带些什么?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自行车不同于汽车, 如果路上坏了, 你真的只能靠自己把他修好. 所以以这个结论作为起始点, 我带了:备胎一条, 补胎贴纸一盒, 快拆两条卡扣四个, 打气筒(理所当然), 自行车万用工具(各种口径的内六角, 和拆链条的工具以及其他杂七杂八合在一起的), 一个Gerbo的万用工具刀(老习惯了, 平时在片场或者外拍的时候使用率100%), 一个气筒袋子用来装工具和打气筒, 一个自行车袋(本来是为了在机场存好纸箱之后装车上新干线的, 结果最后还帮上了大忙). 这些东西基本在日本是够了, 如果车上其他的东西如果坏了, 我现在的修车水平, 就别骑了. 

  不过运气好的是,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修过一次车(倒是修过一次装置支架).

  非常重要/安全头盔, 护膝护腕, 还有手套肯定也是必要的. 手套能大大减少手部和手腕的压力, 另外三个肯定就是安全装置了. 按理来说骑行裤也可以有的, 因为会很好的减轻大腿内部的血液流通压力. 因为拍摄原因, 和我行驶速度较慢综合考虑之后, 我还是没有带头盔和护膝护腕. 如果是骑行的, 这是完完全全不推荐的.

  然后, 防晒霜. _(:з”∠)_

交规\停车


  日本自行车的交规很简单, 很明确. 有自行车道骑在自行车道上, 没有就在人行道. 可以和汽车共享道路, 日本驾照的难度很高, 对汽车驾驶员的行驶安全教育非常好. 一直靠在道路左边行驶, 所以所有的右转都需要用直行到十字路口对面之后右转再直行来达成. (连过两次街, 不能横跨十字路口中央) 然后就是骑车的时候不能带耳机(这一点要求很蛋痛, 一般带没什么隔离的耳机(airpods)其实听得很明显的, 其他国家也没有这种要求, 但他就是不准你带. 但他也不一定会管你)

  一些适用于当地特殊的情况的自行车要求. 日本是要求自行车要注册的, 按理来说你会有可能被条子拦下来询问为什么无证驾驶, 你就拿出护照就好了. 然后就是日本自行车要求是必须要有前后能亮的灯, 淘宝上有很多可以usb充电的.

  停车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首先日本是不允许在街边停车的, 所以你如果只是停在街边的话, 会有可能被警察收走, 然后交到统一的车辆管理场, 然后你就别想拿回来了(因为你时间不够, 也没注册). 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停在那里. 我的情况都很简单, 我停在青旅/旅馆的大堂/公共区域里. 但我不知道其他酒店是什么情况. 吃饭的时候靠在店门口, 就不会有事. 最后再京都的时候, 我去看了个电影, 然后还去京阿尼总部送了束花, 这些时候我都是必须要停在自行车停车场的.

住哪里?

  我这一点对大部分骑友可能都没有参考价值, 对大部分旅游的人可能也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为什么不住帐篷? 我要给装置充电.

  为什么住青旅? 因为便宜, 还可以遇到莫名其妙的人. 除开那个法国老哥, 我还认识了一个日本在美国长大在日本读医的大学生, 一个酒醺醺爱尔兰佬, 可爱的青旅店员小姐姐blahblahblah(都被我写进了小本子里成为观察样本)

  然后在白川口确实找不到青旅, 就只有住在了一个旅馆里. 当时我用蹩脚的日语和他打电话试图预定房间真的是比托福口语考试还要煎熬的十五分钟. 

  如果对住青旅感兴趣的话.

  怎么找青旅? 日本的话, hostelworld不推荐, 太坑了. 手续费和房源都很让人不开心. Airbnb 和 Booking 上反而能找到很好的青旅. 首先推荐Booking, 无手续费, 无提前扣款, 宽松的退费限制难道不香吗? Airbnb上会有一些很特立独行的青旅, 但是日本的青旅普遍还是偏向专业正规的管理方式, 所以Booking基本能找到想要住的地方.

花多少?


  这一点我觉得也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总之我的预算限制是一天四百人民币. 外加必要的来回机场的火车, 新干线的一千多左右和往返机票. 最后预算肯定是超了的, 因为我肯定有管不住口想吃好的的时候. 比如走之前那天晚上在京都吃的放题烤肉, 就很让我满足, 也让我体验到了烤肉的真正吃法就是一个人. 

带什么?

  带的衣服:四件短袖两条短裤, 一套睡觉的衣服裤子, 袜子一堆, 一条毛巾, 牙刷牙膏, 一件雨衣.

  带的装置:A7Rii  Sony24-105G/福伦达40 1.4(从头到尾用过一次)/佳能100 2.8(从头到尾用过一次) 一个普通三脚架   Insta 360 onex(360相机)    录音笔和领夹麦   小笔记本 杂七杂八辅助线材充电宝等等.

  重量是很重要的, 我最后带了大概三十KG左右的东西, 挺重的, 我也感受到了, 很难受.

  而且我也没有驼包, 直接用两条蹦极跳绳拉住两个包一起外加战术锁釦挂在后面.

关于拍摄的一些帮助


  除开三脚架拍摄固定机位这个正常操作之外, 这次我专门去研究了各种车头相机的解决方案. 

  我个人选择了Insta 360 One X(360 相机). 360相机有很多, Gopro 和 Insta 是做的最好的. 之前在丹佛的时候拍过骑行的画面当时用的就是360, 然后我也只能租到360 所以就选择360了.

  比较麻烦的是要如何安装. 肯定不可能直接装到车把上, 因为距离太短了, 而且向上的视角也不好看, 也看不见什么. 所以我去搞了两段狗铺的延长杆. 之后在楼下试了一试单杆和两杆长度影响的视角区别, 最后我觉得我更喜欢双杆. 虽然单杆更稳固, 也更耐久.

  在拍摄的时候, 我都是录得360度画面, 然后后期之前在电脑上先处理成车头向前和向脸两个视角之后渲染成MP4档案. 没记错的话大概录了十来个小时的素材. 360相机比较好的就是他可以隐藏自拍杆/延长杆, 所以会有一种悬浮相机的感觉. 可惜后来调整口断了一个, 所以没办法错开融合点(360相机都是两个镜头拼接成的, 会有拼接线, 不明显但正好在车把上)

  如果你们也有车头视角的话, 这个是效果最好但最麻烦最需要经验的处理方式. 传统方式就是换成狗铺, 拍完直接用, 不过就会少一个视角. 我还没试过绑两个狗铺, 很好奇承重会怎样.

  画面上来说, 我还相对满意, 比不上狗铺, 但是视角多了能拍到更多东西.

  有评论留言说想要知道调色方式, 这里我没办法讲解, 因为思路还是比较复杂而且需要用到一般不会怎么用的软件. 也不是一个lut就能做到的效果, 需要对相机和场景进行调整, 所以我也没法给你们lut.

吃什么?

  爱吃什么吃什么_(:з”∠)_

  说岔. 在日本, 便利店无处不在, 路上吃便利店就好了. 补够水倒是真. 多喝能量水补充电解质才是真. 

我觉得基本都应该鞋到了吧, 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问我

启程

  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当天因为延误晚上没有正常赶到名古屋了. 在这里, 我还非常痛恨的一件事情就是我损失了青旅预定时交的两百块钱! 因为时间太晚了, 所以他们已经扣款了.

  但是这意味着, 旅途开启的第一天, 我是从京都车站出发的(或者京都那个青旅), 而旅途最后一天, 我也是从京都车站出发的(或者那个青旅). 所以我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环形!

  总之, 第一天早上起来也是好讯息, 外面下著雨…. 

  所以我打了个车到了车站, 买了无座的新干线票到名古屋. (提着车的我肯定买坐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然后在新干线上站了一个小时左右到了名古屋综合车站. 

  上次, 也是第一次来名古屋已经是18年十月了. 当时来这里看F1, 对这里还算有些怀念. 不过马上我就要又开始忍受剧痛. 18年在这里看比赛的时候, 每天晚上要走半小时回青旅, 而且我当时刚刚从加拿大拍完十天片回成都, 整个人都是酸的. 那种痛苦而酸爽的感觉, 是我对名古屋最大的回忆. 现在, 19年, 我又得提着巨重的自行车去往名铁车站. 缘,妙不可言.

  找到一个看起来比较空的地方, 装好了自行车, 就上路了. 所以从昨天上飞机开始, 到现在, 我都没有吃过一顿正经饭(都吃的便利店的面包). 而我这趟旅行的第一顿饭是…麦当劳…很优雅.

  看过视讯的话, 你们也知道我的撑杆断了. 本来360有两个调整卡扣, 一个是X轴旋转一个是Y轴旋转, 然后X轴旋转因为他没有办法很好的规避掉Y轴天然的上下抖动(自行车嘛, 抖得一P) 直接就断了. 所以后来我就没有办法调整360的左右相对位置, 所以后来的车把手都像被切了一刀一样. 

  然后比较蛋疼的事情就是, 在去的路上, 我无数次陷入迷路的恐慌, 而此时我们准备一起参赛的演员朋友在问我一堆关于剧本的问题. 大脑都快转不过来. 

  后来雨停了一小会儿, 田野里还有一种类似鹤一样的鸟类在驻足(我有点近视,看不清)

刚刚进山的时候, 真的很吓人. 可惜这一段我都没能录下来, 因为我以为我的360已经阵亡了. 主要原因是被水流给吓到了. 他让我立马回想起小时候和我爸一起走国道出川的恐惧(我爸开车很好, 而且很有经验, 经常往返川藏的人, 但都能让我被吓到, 想想那些路有多吓人). 因为这几天似乎在下暴雨, 山里的水流非常有激情, 配合上山雾, 真的是一种充满恐怖气氛的美.

  至此, 我正式踏上了这次日本骑行最重要的部分, 前往高山到达富山的穿山之旅. 

  第一次在日本的山路上骑行, 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比如如何正确使用隧道, 如何识别哪里是自行车道, 如何和车共享道路. 很不幸的是, 虽然大部分地方都有自行车(或者人行管理用)车道, 这一部分几乎没有. 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和车共享车道. 但是在有些地方, 逆向车道是有更多空间的(未封闭的人行步道), 这对我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同时也吓死了一个在玩手机的小型车. 他看见我之后五秒突然迅速打了一个方向盘然后摆正…(当时我在逆向车道旁边的一条水泥路上, 那里是一条维修用的减速区, 因为旁边有一个入口去到森林里, 我还去看了一下)

  第一天住的旅馆是全程唯一的一次住在旅馆, 因为这里显而易见的没有青旅, 而我也不能露营. 当时我打电话的时候专门告诉老板说我希望能有一个HIDAGYU套餐, 老板听到之后笑了……..他可能心想这家伙字不识几个, 就知道告诉他要飞驒牛肉. 

  在我出发之前, 我脑海里一直想的是, 第二天的早上, 蝉鸣伴随着阳光, 四周的树叶随着小风在飘动, 河流在流淌. 

  这些东西我都拍到了. 

  烈日之下, 我把了昨天淋得溼透的T恤搭到了后货架上晒. 昨天到了旅馆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洗了个澡, 还体验了一下泡澡的感觉. 并不是很适合我, 我差点死在里面. 昨天晚上最担心的是第二天发烧, 所以立马去药店买了一盒万用感冒药. 庆幸的是第二天没有什么大碍, 除了因为睡眠不足造成的头痛. 

在路上的时候, 我路过了一个水坝, 本来在这里录了点东西, 但是实在是剪不进去, 就放弃了. 但是在这个水坝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平时经常自驾公路游的时候, 看见这样的水坝往往会犹豫一下, 然后就路过了. 骑车的好处就是我看到他的时候, 犹豫了五分钟, 然后我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方. 然后我就会想, 来都来了, 不如去看看. 骑行的时候, 就满满的是这样的体验. 我从来没想过把自己称作为骑友, 因为一天六十公里这个强度远远达不到骑友的水平. 我就是一个拿着相机想要到处看看的摄影师, 骑车给与了我这个自由. 

  下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个问题我高中毕业那年就想要知道答案. 只不过因为杂七杂八的原因, 一直没有找到足够的理由去到这个日本温泉名乡. 这次总算是找到了. 不过说实话, 如果我现在选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是去北海道还是下吕的话, 我还是会选择北海道. 每个去日本的人都应该感受一下雪天的北海道小镇里的温泉旅馆, 那真的是极致的旅游体验, 所有你能想到的关于日本浪漫的传言, 都能够在那里一一体验到.

  下吕, 我觉得更适合一个去过日本的人, 这是一个四季都可以来到的城市, 他地理位置也相对便捷. 另一个这样的地方, 我认为是日光(为什么要突然写这里呢??你猜).   

  飞驒有名的食材是飞騨牛, 据说是不亚于神户牛的一种牛肉, 取自飞驒自己的山间. 当然, 我就听个响, 感受一下, 说出来装个逼. 我自然是吃不出什么太明显的区别的, 能吃出区别的, 我自然也吃不起. 拉面和牛肉这种东西, 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实在是充满了游客猎奇感的一种料理, 所以我就去尝了尝. 结果自然和游客猎奇料理一样无差, 说不上好吃, 说不上奇特, 但他确实充满了猎奇感, 能够口口相传. 


  有了自行车, 再在逛这样的小城, 就充满了自由的感觉. 速度一下变快了, 而且我也能随时停下来. 有河流小溪的山城我一直都很喜欢, 有一种睡前故事里主角会呆的地方的感觉, 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这样的地方会是旅游圣地. 大家都是来体验那些平时生活里接触不到的东西的, 温泉也好, 飞騨牛也好, 可以踩水的河流, 还是凉爽的小溪, 在这样的地方, 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便利店, 也给我留下很不同印象.

  晚上, 我还听到了河边在放礼花的声音. 真的, 很浪漫的感觉. 

  离开成都之后, 我发现, 晴天是有延续性的. 但是烈日让我蛋疼.第三天的山路多了许多的陡坡, 也多了许多的城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 是我骑过了一个一公里的大桥. 桥的高度可能得有一百来米, 很壮光, 也很吓人. 第二件事情, 是我骑过了大桥之后, 沿着小路滑行到了桥底的小镇, 在那里, 我遇到了一个独自开面包车的法国大姐, 他问我瀑布在哪里.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到达高山之后发出那般疑惑. 是的, 这个小镇以瀑布出名, 而高山这条河的源头就来自于这里众多瀑布的聚集. 

  至此, 我的上坡全部结束.

高山和金泽


  高山这个地方, 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 那就是优雅 _(:з”∠)_

  关于高山和金泽, 基本上发生的事情都在视讯里了. 在这里只能找一些小事来说说. 

  首先, 有人说我睡在网咖, 我觉得吧…………….那确实像是一个网咖. 但是青旅的魅力在于, 淡季的时候, 拼人品, 能拼到单人房也说不定. 比如我这次, 就拼到了两个(后来变成三个)室友的八人间. 其中一个室友就是青旅的法国小哥. 他是来高山打零工的, 顺便逛逛, 旅个游. 法国有两年的旅游工作签证, 据他说他还有一年半的样子. 算上他之前上学的时间, 他大概来了快两年了. 这家伙日语说的贼溜, 实在的三语持有者, 羡慕死了. 

  上高地这个地方, 其实有很多可以徒步的路线, 但我实在是太懒了, 就没有接着往上走. 到了那座桥的地方, 其实还可以接着往上到山谷里面, 不过我选择掉头回家. 那个番茄就是在大巴车站里买到的. 我超爱吃大番茄, 那个番茄也确实很好吃. 上高地旁边还有一个叫做新穗高高空缆车的景点, 那里我更推荐, 但因为时间原因, 我没能去成. 新穗高高空缆车能载你上到日本(据说)最好看的山脊公路上, 而且夏天也有星星仰望活动, 缆车会开到晚上九点半.

  飞驒古川是<你的名字>取景的地方, 这里的小镇很有特色, 很适合逛逛, 最后快日落时去一下那个寺庙, 在那里可以看到整个小镇在日落之下的景色.

  高山市内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了, 也有太多可以吃的东西. 这里似乎主要以欧洲游客为主(除开日本游客), 所以饮食方面有一点西化, 像是日式混合料理的感觉, 有点酷酷的. 市里面的古街, 寺庙和河川都是很近的景点, 全部都可以步行达到. 我选择从冰菓咖啡厅出发, 穿过古镇, 最终到达日枝神社(就是冰菓里面他们参加祭典的那个神社) 

  要去到那个咖啡厅的话, 一定要早去. 我那天去的时候, 冰菓他们坐的那一个桌子的人刚刚走, 我一坐下去, 就来了两个日本高中生, 对我虎视眈眈的样子. 不得不说在里面很超现实的感觉.

  日枝神社里的神社本身对我没有太多联想. 但是因为想要上厕所, 进了他们神社内部的建筑之后, 我一下就想起了当时千反田带着主角他们在里面喝茶的剧情. 不过一般情况下里面好像是不开放的, 我去那天在下雨, 外面也没几个人. 

  后来在日枝神社, 我又遇到了那两个高中生. 我试图上去用蹩脚的日语和他们交流, 得知了他们是附近城镇的两兄弟, 今天来高山这里看一看. 他们平时也会经常来这里, 算是一个日常活动. 后来, 他试图用英语告诉我他们两个是: JA PON NESE O TA KU (日式英语) (日本宅男的意思) 视讯里面好像有拍到两个男生在鸟居下面拍照.

  昨天看天气预报说会有风暴袭来, 风暴确实来了, 只不过擦过了高山而已. 准确的说是追着我下了山, 所以路上的雨还是一阵一阵的. 从高山出发, 今天要到富山. 因为高山是全程最高点, 所以到富山就全程下山了, 今天连带拍摄都骑了九十多公里. 

  下山的山路比上山美, 因为我骑着永动机. _(:з”∠)_ 

  路上遇到好几个隧道都是需要走小路才能绕过去的, 所以还略有些吓人. 因为我很怕遇到怪人. 事实就是我确实在一条小路上遇到了一个人, 当时我吓尿了. 这种地方看见人比不看见人还可怕, 谁知道他是刚刚在抛尸还是在钓鱼. 对吧.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 我在一个农田里拍视讯的时候, 突然一阵(厕所)意. 当时我以为我骑不到便利店了, 甚至差点去找田里的农民大叔求救. 

  野球场的少年在挥洒著自己的青春, 有点怀念我那个一点也不青春的青春时代. 

  幸好高山到富山只要九十来公里, 要再让我在村镇里待一天, 我肯定受不了了. 富山还好算个大城市, 回到城市的感觉我从来没有这么爽过. 

  快要四点的时候, 我终于骑出了山区. 眼前一下开阔了许多, 雨云也停留在了山里. 又回到了被晒的状态. 富山这个城市比我想象的要单调. 要不是当年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个月九, 才不会听说过这个自称日本威尼斯的地方. 当天晚上在青旅做旅游攻略的时候, 本来之前一直在想是要去金泽还是留在富山的这个烦恼直接就没有被我从大脑里解冻. 第二天毫不犹豫的去了金泽.

据说, 金泽一个有名的地方料理是咖哩(但是我在富山他们也是这样跟我说的). 这里充斥着一个大猩猩logo样子的咖哩连锁店. 我觉得味道没什么区别, 我是不是有点太实在了. 

  说起来, 关于我当时真正下定决心要去金泽的理由, 是因为我看到富山旅游局告诉大家我们这里的星巴克很有名的时候, 我觉得那还是算了吧. 

  金泽火车站是我久仰大名的火车站, 要是他在京都的话, 我肯定会选他为我最喜欢的火车站. 只可惜, 这个结构和体量的建筑, 承担不起京都车站所需要的体量. 据说这个车站前的鸟居?是木制建筑. 总之我不是学建筑的, 我只是很喜欢那种弯曲木头梁柱的感觉, 很轻盈. 车站顶端是一个大玻璃, 配合上那天的阳光, 体现出了一种旅游城市应有的美好. 

  金泽有名的几个地方我都去了, 只是实在是不幸, 今天是周一, 大部分的展馆的关门. 哪怕是这样, 我一天也几乎没有去到所有我想去打卡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 这里是一个适合来呆上几天的城市. 据我朋友说, 这里的酒店也很优雅, 多是日式庭院一样的酒店. 

据说, 金泽一个有名的地方料理是咖哩(但是我在富山他们也是这样跟我说的). 这里充斥着一个大猩猩logo样子的咖哩连锁店. 我觉得味道没什么区别, 我是不是有点太实在了. 

  说起来, 关于我当时真正下定决心要去金泽的理由, 是因为我看到富山旅游局告诉大家我们这里的星巴克很有名的时候, 我觉得那还是算了吧. 

  金泽火车站是我久仰大名的火车站, 要是他在京都的话, 我肯定会选他为我最喜欢的火车站. 只可惜, 这个结构和体量的建筑, 承担不起京都车站所需要的体量. 据说这个车站前的鸟居?是木制建筑. 总之我不是学建筑的, 我只是很喜欢那种弯曲木头梁柱的感觉, 很轻盈. 车站顶端是一个大玻璃, 配合上那天的阳光, 体现出了一种旅游城市应有的美好. 

  金泽有名的几个地方我都去了, 只是实在是不幸, 今天是周一, 大部分的展馆的关门. 哪怕是这样, 我一天也几乎没有去到所有我想去打卡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 这里是一个适合来呆上几天的城市. 据我朋友说, 这里的酒店也很优雅, 多是日式庭院一样的酒店. 

  接下来从富山到京都的行程就没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了. 

  其中一件事情是我从富山到小松的路上, 我看到了一片甚是欣赏的田地. 于是我便停留了下来驻足观看(拍摄)田里的韭菜(稻草?)随风摇舞的样子. 然后我注意到了一个KCAR在前面不远处掉了头. 我当时很小心这样的情况, 一般没人的公路干这些有的没的事情的人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然后我看见一个老头从车上下来, 鬼鬼祟祟的在旁边田里的打水机旁边假吧意思(假装)在打水. 然后他朝我走了过来, 站在我旁边, 像一个地道成都人一样看着我拍视讯. 然后他就开口了. 我立马就懂了, 他肯定是周边村子闲得无聊的老人, 想来解闷的. 他以为我日语十级, 但我希望他中文十级. 双方就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通过手势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在大家都用完了所有手势之后, 老头不满足的走开了. 

  另一件事情就是, 我在到京都前一晚上, 住在一个叫做东美滨的小村子里. 其实本来是想要住在旁边的旅游城市墩贺, 我没事跑到村子里干嘛. 奈何那个墩贺是一个地道的日本温泉酒店海边城市, 一个青旅都没有, 全是给日本本地人住的酒店. 所以我被迫只能去到这个谷歌地图里就只有一条街的小村子.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后悔, 倒不是因为这里太偏了, 而是因为我因为头痛,居然一点素材都没有拍. 那天日落, 我一个人沿着海边, 从一个破旧的海边餐厅骑到一个山坡上的小神社. 

  值得一提的是, 我当时非常想喝宝矿力, 但是有一只巴掌那么大的蜘蛛就站在宝矿力那个按钮上虎视眈眈的看着我, 我也没法, 只能改喝可乐.

到达京都

  第二天, 我就到京都了. 京都那个山坡滑下去是很爽的感觉. 当然, 我严厉制止任何试图滑山的朋友(但是自行车不滑山又有什么意思呢_(:з”∠)_) UP主经常从龙泉山一路滑到底, 所以多少还是有点经验的. 但是下山最可怕的是突如其来意料之外, 这才是大家都不推荐的原因.

  总之, 我终于回到了第一天的那个雨夜里到达的小青旅, 天公作美, 在我抵达京都等待的第一个红绿灯的时候, 下起了小雨. 行吧, 那边太阳我都还能看见呢. 

  到达京都的第一天晚上, 我托青旅的小哥帮我买了一张IMAX的<天气之子>, 然后蹬着我的自行车去看电影去了. 上次<你的名字>上映的时候, 我等了半年都没有等到在我在的城市上映, 结果反而是去东京旅游的时候在那里看到了重映的IMAX版本的君名. 说实在的, 这快两年过去了, 我的日语可真是没怎么进步. 看到最后还是半知半解的. 

  第二天, 我骑车去了一趟京阿尼. 顺便在路上录了一点在京都骑车的素材. 

  我到了六地藏之后, 接着往前骑了一会儿到了我第六年前一次来日本的时候住处的那个车站. 然后骑到了京阿尼原来的礼品店那里, 因为我记得那里有一家花店. 花店还在, 老板看见我问他英语, 立马就知道我想要买什么花. 后来才知道, 木番车站的那个京阿尼和后来新建的礼品店都不是本社. 本社在六地藏.

  然后我就又骑了回去, 路过了我第一次来日本时晚上在住处附近闲逛过的那座桥, 到了这个怎样也不会路过的地方.  

  哎…

  那天晚上, 我把车给拆了.

  第三天晚上, 也就是从京艺大回来之后, 我去青旅旁边吃了一个放题烤肉. 才知道, 原来一个人吃放题是一种多么愉快的体验. 推荐大家哪怕是三两结队去吃, 也一定要尝试一下强行分开各吃各的. 哈哈哈哈

  至此, 和这次行程有关的所有我能记起来的小事情都讲完了.

  怎么说呢, 第一次骑行, 还算可以. 毕竟年轻小伙子, 没什么经验. 下次的话, 痛苦值应该会少一点. 我觉得我可能不远的未来会去考一个摩托驾照, 两轮的灵活和操作感我现在略微有一点上瘾, 只是我的腿实在是输出不了什么马力, 四舍五入能有个半匹都不错了. 

  走的那天, 我拖着我的箱子匍匐前进. 纸箱子上我做的胶带提手都有些要断掉的感觉了, 所以我就在车站又补了一点. 晚上到成都之后, 国航(国泰到香港, 然后被转到了国航上)告诉我箱子没来得及上飞机, 我当时松了一大口气, 因为我知道, 我不用打面包车回家了, 他会直接送到我楼下.

  最后国航果然送到我楼下了.
作者:夜行抹茶
//www.bilibili.com/read/cv4638207
出处: bilibili

写在最后

 

 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个系列视讯, 一开始以为能有几百个人就会很开心了(所以才没有消音吊祖安之语). 怎么说呢, 做&lt;原地旅行&gt;这个旅游视讯的起点, 就是希望能够分享给大家我在旅途时的经历, 同时能给我自己动力去尝试不同的旅行体验. 在没做之前, 我是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骑行的. 然后就是, 希望能够给看完视讯的各位也提供动力去体验属于你们自己的旅行. 所以, 看到大家看完之后心情开心, 我是相当的高兴的. 

  原地旅行肯定会接着做下去, 同时也会把我平时因为其他事情外出的过程也记录下来, 并作为另外一个系列. 

  最后的最后, 没想到已经有人搜到我长眠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了. 

  想要关注的话可以搜寻微博/微信:夜行抹茶 (如果微信搜不到就应该是改名失败, 那就搜寻 原地旅行)  我会在微信上面更新一些文章和更杂的资讯. 微博就是日常的东西了.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 感谢大家的观看 (づ ̄3 ̄)づ╭❤~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64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