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寺是洛北最大寺院,占地辽阔,因为距离金阁寺很近,只需几站公交,于是,我们在游览完金阁寺后,就来到此地参观。
大德寺是临济宗大德寺派的大本山,号为龙宝山。

大德寺由大灯国师宗峰妙超禅师于镰仓时代末期的正和4年(1315)开创。
在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中曾一度荒废,后由一休和尚复兴。
桃山时代丰臣秀吉在此举办织田信长的葬礼,还为超度信长的亡灵建立了总见院,并同时向寺院捐赠了土地,由此战国武将开始纷纷兴建塔头寺院,极尽隆盛。

从敕使门开始依次有山门、佛殿、法堂(以上均为重要文物)、方丈(国宝)由南向北排列,其他七堂伽蓝完善。山门的二层部分,系由千利休居士增建,称金毛阁。因秀吉对安放利休居士的像不满而导致利休居士自尽的传说而闻名。位于总院的方丈庭园(特别名胜古蹟)是代表江户时代初期水平的枯山水庭园。在方丈的正面有从聚乐第迁移过来的唐门(国宝)。方丈内的隔扇门画八十余面(重要文物)均出自狩野探幽之笔。镇寺之宝留传有牧谿笔观音猿鹤图(国宝)、绢本着色大灯国师顶相(国宝)等大量遗墨(10月份第二个星期日公开展示)。现在的寺内有别院两处、塔头寺院22处,分别储存著许多宝贵的建筑、庭园、工艺美术品等。

雨中的大德寺格外清净,听不到禅钟,游客稀少。枝繁叶茂的大树,带着雨珠静放的小花,布满青苔悠长的路径,大德寺就幽静得像一个公园。

大德寺本坊

大德寺的各个寺院并不是常年开放,而是每年选某个寺院,定期开放日(可以在“京都严选观光情报”//kyotoshunju.com/ 上查到)。寺院各有其亮点,有的是枯山水为特色,有的是以枫叶,有的是以茶室为特色。大德寺有四座著名的枯山水庭院。

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大德寺本坊的开放参观日。

门票上说,这是第54回京的冬之旅 非公开文化财特别公开“大德寺的本坊”。

参观手册上写着:

大德寺的本坊由方丈、唐门和库里(也就是寺院的厨房)所组成;其中被指定为国宝的方丈和唐门依然能让人感受到400年前的繁盛光影;方丈内现存被誉为日本画巨匠-狩野探幽的代表作;幽玄之美溢于言表。另外,当从方丈欣赏美丽的枯山水庭园以及唐门时,仿佛穿越时光回到16世纪,美到令人忘记当下。

我们拖鞋进入参观,但是不能照相。于是只好从网上选了几张图片。

方丈

1. 禅宗寺院里的方丈,主要是住持修行、生活等多目的使用的建筑,通常是由住持解释禅法或举行法事活动的“室中之间”,接待施主的“檀那之间”,供奉佛像的“室中或佛之间”以及住持日常生活中所待的书院等六个房间构成。开创大德寺的大灯国师的塔头与原先的方丈,构成了八个房间的特殊格局。方丈中储存有国宝绘画《山水图》《芦雁图》

前庭、东庭

2. 方丈的前庭、东庭
前方整片的白沙意喻大海,修剪整齐的山茶花树代表深山,三颗大石则为瀑布,整体象征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注入大海的景观来体现禅意。东庭被称为七五三之庭,是16世纪末17世纪的日本著名造庭师小崛远州设计。以前庭院造景时是借景比叙山,但随着时代的更新,庭院景观也在变化。
(联想到刚才在金阁寺看到的池泉庭园,此处的枯山水庭园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 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的颠峰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 安寺。

唐门

3. 唐门,是从16世纪时的掌权者丰臣秀吉的城搬过来的国宝。上面有丰臣家的桐制家纹。唐门上还镶有狮子、孔雀、鲤鱼等豪华的雕刻和精致的金属装饰。精美程度据说看一整天也意犹未尽,所以又称“日暮门”。代表当时精湛雕工技术和艺术风格的建筑。

库里

那些洞就是灶。700年前被生火煮饭燻黑。每年11月开山祭都用这个灶炉。一个灶炉可以煮140人份的饭。

云板

用来告知吃饭时间的板子。13世纪从中国与禅宗思想一起传入。云可以带来水汽,表达防火的意思。

法堂

江户时代(1636)建造的重要建筑。藻井的龙图气势磅礴,是著名画师狩野探幽在他35岁时画的。站在藻井下拍手,有回音,故曰“鸣龙”

漫步在这些古老的木制结构清冷的寺庙里,遥想当年人们在此修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67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