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野山的时候,我一次次地被懊悔突袭--“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待在京都不就好了”--特别是当抵挡不住周围的寒意,禁不住浑身哆嗦的时候更是如此。

但一切的感觉变成了身体的记忆,回味时却感到此番经历的珍贵不同:明丽的阳光下刺骨的寒意,肃穆的金刚峰寺和静谧的檀上迦蓝,街道上的风轻轻抚敲著各家店面的门,还有夜色里松林间的圆月…

一切都是令人回味的因缘际会。

—– 第一日:初到 —–

11:40 辗转前行

我是从京都开始前往高野山的,一路的过程很是波折:(注:由于台风的原因,桥本至极乐桥一段无法通行)

11:42 阪急电车(特急)--淡路;

淡路下车,同一站台对面直接上车,local电车--天下茶屋;

13:05 -13:43 南海特急:天下茶屋--桥本(空旷,整个车厢内只有两个乘客)

13:53 —15:05 发往高野山的临时巴士:桥本--高野山站前;

15:10 —15:20 高野山bus:高野山站前--高野山警察署前


15:20 高野山的第一眼:

我预订的福智院就在“警察署前”附近。下车的一刹那,看到无声的街道两旁耸立著参天的松林,顿时产生一阵感慨:这里的确是高野山啊。

之后步行前往福智院。

15:30 福智院

高野山的宿坊十分有名,福智院便是其中热门的一处。很多人专程前来抄经听法。与我而言,只是想仅仅感受这“宿坊”一名词代表的入住体验,并无进一步的用意。

福智院的一大特色在于进入玄关后的庭院,其中的枯山水很有阵势,让人耳目一新。走入宿坊内,空间很大,走廊之中陈列著寺庙内储存的各种书画雕塑,像是一座古朴的展厅。


一位女将指引我进入房间并负责为我讲解入住事宜,她日文的语速很快,让我想起了童年随身听往回倒带的记忆。

我开始用英文进行确认,她的回答又变成了“哼哼哼”加“嗯嗯嗯”,我又想起了自己老旧的随身听,那个老朋友快没电的时候也是这个模样。

虽然在日本我很少有此“殊遇”,也算是一次不同的见闻。

放下行李之后,我便出门了。

16: 00 散策

已经在路上的暮色还有一个小时才能席卷这里。

先来到了金刚峰寺。

走进木门,进入到寺庙中的院子,金刚峰寺和周围的木塔映入眼前,那种苍茫厚重的气息让我的崇敬之情如满溢之水。

寺庙的门已经关闭了,明日清晨再来不迟。

沿着旁边的一条步行道走过去,便是檀上迦蓝。


直到今日,我仍然坚信:人们看到根本大塔的那一刹那都会是同样的表情。如果不是眼前所见,很难领略这样一种“大”的含义,“壮观”二字就应是以这种形象展现在世人眼前。


眼前的高野山,的确是一生当中要造访一次的地方。

17: 10 夜色

17: 10,我守在檀上迦蓝,迎接夜色到来。

四下静极了,周围的庙宇经堂就像本就属于袭来的夜色一般,和环绕的松林一起遁入阴暗的混沌之中。一个孤单的僧人身影,慢慢地用木桩敲击著本堂前的铜钟,把这一声声沉重的声音献给头顶的夜空。
似乎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适合静思了。


但是,一刻比一刻寒冷的空气,像是一种威严的驱逐,使我的思绪难以集中。于是,我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这里 – – 高野山的秋夜之寒,急需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应对。

17: 30 餐馆

金刚峰寺旁便是停车场,附近有一个十字路口,那里看上去比别处更明亮些,找到餐馆的可能性应该也大一些。

结果出人意料地大失所望:特产店倒是“欢迎光临”,餐馆却难觅踪迹,即便看到了,也是“关门谢客”的状态。未到傍晚6点,我在高野山就要面临吃不上晚饭的窘境了。(在第二天才发现,在高野山,很多餐馆在午后4:30左右,便就都早早地关门谢客,真是奇怪得有些过分了。)

前方的街道灯光黯淡了,不敢远走,围绕周围四处继续寻找。

当时的感觉,只要是热的,能填饱肚子,我就会吃,并且吃到不能再吃为止;只为了能让身体里有充足的食物和热量,来抵御外部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寒冷 – – 这里怎么会这么冷呢。

终于,在附近的小路找到了一家“烧鸟”小店。

前方简陋的木屋有着小杂货店的模样,门前昏暗的光把“烧鸟”的招牌照亮。没有其他的选择了,我推开门,走了进去。

屋内空间狭小,只有两张木桌和一个吧台,吧台前贴著密密麻麻的字条选单,一位欧巴桑在吧台后面的厨房忙碌著。

我点了一些鸡肉和牛肉,味道称不上惊艳,不过感觉身体里踏实了很多。

走出门外,感觉确实没那么冷了,救命的小店啊。

19: 00 抄经

19:00,回到福智院,到了抄经的时间。

房客们陆陆续续进入抄经室,西方面孔居多,也有来高野山参拜的日本青年。室内有十余张木桌,大家席地而坐,光亮的漆面上摆放著特制的柔软纤细的毛笔。开始时,先是由一位僧人用日文介绍抄经的整个过程,然后大家开始,由右至左开始临摹《般若波罗蜜心经》,最后在左侧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愿的话语。稍后老师离开房间,所有人开始自行完成。

刚开始时有一些不适:这些什么时候能抄完呢?待到进入状态之后,倾心于每一个字的书写,也能领略出一种安逸平和的状态,写完每个字都感到有一些成就。

整个房间静静的,氛围和状态都对极了,和琉璃光院看到的截然不同。

半小时左右,房中有了一些嘻嘻簇簇的人声,日本青年们已经抄完了,开始将抄好的经文放到前面的木桌上,陆续离开;然后,老外们竟也先后完成了…不知不觉,我成为房间中最后的抄经人。

当我交卷的时候,室内已空无一人。我走到前面 – – 享受作为最后一人的便利 – – 浏览起大家抄好的经文。西方人对方块字比较陌生,写的比较生硬,但认真的态度跃然纸上;日本青年则写的随意一些,应该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吧。相较之下,我对自己的还是较为满意。

整个过程花费了1个半小时,竟浑然不觉。当我完成了抄经,将经文铺到木盒上的时候,有一种平静满足的圆满感觉,也算是浮躁之中的一次静修了。

整个的抄经费用,1500日元。

之后去泡汤。这里的男汤称为桃源之汤,略热。由于去的早,只有一个当地人在汤池内。开始感觉不太像是温泉,泡汤之后看到门口的温泉介绍,才将迟疑之心安抚下去。回到房间休息,被褥已经被铺好,室内榻榻米的空间也很大,有空调和暖气,特别是墙上悬挂的一幅字让人回味:

生死事大,

寻常迅速;

各直觉醒,

慎勿放逸。

其中有些字我辨识不清,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记下了。

晚上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也没有别处可去。走出房间去买自动贩卖机里的咖啡,走廊里空荡荡的,脚上的木屐声音很响,小心轻行,生怕影响别的客人休息。

回到房间,室内依旧很冷。我并没有预约次日清晨的听经,因为更加需要一个暖和的清晨睡眠,于是环顾了下室内的和式风情,便躲入被褥,早早睡下了。

—– 第二日:严寒 —–

此日行程:金刚峰寺 – – 檀上迦蓝 – – 灵宝馆 – – 奥之院 – – 大门 – – 德川家灵墓 – – 樱池院宿坊(全程步行)

最冷的一日

今日感觉像是此生最冷的一天。

12月初的高野山很冷,让人禁受不住,特别是在太阳升高之前和西沉之后(早10点之前和午后4点之后)。我穿着单衣单裤,浑身哆嗦得想要不断地跳起来。


在平日的生活里,人们好像都处在一种温暖的舒适之中。

城市的冬天,在温暖衣服的庇护下,走在室外也不觉得寒冷;室内更是如此,将寒意隔绝在我们的生活之外。

城市中没有寒冷,我们已经战胜了寒冷。但这过程当中失掉了一种真实,一种真正冬天里的寒冷一般的真实。冬天只是一段时间,供人欣赏景色消遣的时间,而不是和生活经纬交织而成的生存状态。

我目前的境遇,则是一种脱离了庇护之后的真实被动,不得不去面对与之对抗的被动;被孤独地弃放到室外的冬天,用刺骨的神经饱尝冬日山林中的自然伟力。

阳光像光箭锐利地透过头顶上方的松林,在地上形成钢琴键一般的光谱。我迫切地追寻着光亮照耀下的空间,在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寒冷空气投来的惟一暖意。几乎每半个小时都要上一次厕所,新陈代谢的作用。

我一间一间地寻找著能提供冒着热气食物的餐馆。高野山上的各个小店很有意思,在冬日的阳光下,在背光的阴影中,既不像有人在经营,也不像有人去光顾,在无风的街道两旁,和周围的松树一起,静静地待在那里。午时店外悬挂的“今日推荐”和午后替换成的“已打烊”,也像是在被人忽视之间自动缓缓切换过来的,竟完全看不到人的踪影。

看着各个店面前的贴示,我了解到:高野山的大多数店面在午后4点打烊。

终于找到了一家面馆,直接点上双人份食量的早餐,尽可能地向身体里提供一切能量来抵御之后店外的寒冷。

金刚峰寺

金刚峰寺作为真言宗的总本山,如圣地一般的存在。早上再次造访这里,和昨日相比又是另一番气象。脱下鞋,走入寺内,空无一人,得以静静感受到每间偏堂之中的屏风和绘画透过历史的光阴散发出的独特气息。


沿着“顺路”的标志依次观赏,来到了蟠龙庭。

蟠龙庭久负盛名,但是由于划定游览线路的原因难以一窥全貌,即便如此,也可以强烈感觉到和别处的不同。白沙、黑石铺置的庭院,一眼望去,威严的气势迎面扑来。

对的,就是一种气势。庭院的气势,这种词汇的搭配实属罕见,但眼前所见的确气势非凡;但就像我在琉璃光院的庭院前,心中恍然浮出的感受是“琉璃灵动”一般。


一走过堂前的木板,阳光透过两旁木头之间的缝隙,如光箭交织,对映在面前,空气里彷佛可以看得见微小的尘埃在光芒中游荡;一瞬间,时光也好像穿梭到遥远的不知名的过去,时间好像静止了,头发飘落的声音,大概也能听得到。有一种超自然的体验。


最后,走过寺内的厨房,游览线路便算是完成了。开放式的厨房空间很大,仍能感觉到薪火气息,应该至今还在使用吧。

檀上迦蓝

在高野山,怎么也绕不开檀上迦蓝。檀上迦蓝是一片区域,松林内密布著经堂、多宝塔和根本大塔、钟楼等多座瑰宝建筑。高野山区域不大,最中心的位置就是檀上迦蓝。

与昨日下午的暮霭景象不同,今天的天空异常晴朗,抬头望去,在松林之上是那种称之为纯粹的蓝色,不含一丝杂质,把人的所有情感都消融其中。

灵宝馆

被寒冷驱使,参看博物馆是怎样一种感觉。

灵宝馆的新馆内设有暖气;老馆则拥有着半露天的状况,和室外一样寒冷。

参观博物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进入一种状态和心绪。微冷使人神经清爽,而寒冷则使人无法集中精力。腿部和牙齿不断发出抗议,一阵阵的寒意侵袭着你,一次次地攫取着你的关注:真是太冷了。

灵宝馆内展出的各项展品中不乏精品,特别是巨大的密宗曼陀罗,十分引人注目。但是,被寒冷胁迫的我是无法细细鉴赏的,能做的只是将各种形象映入眼中,然后快速逃离。

欧巴桑咖啡馆

从灵宝馆前往奥之院的路上,会经过很多小店,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咖啡馆。为了躲避寒冷,我钻进了看到的第一家咖啡馆里。

屋内空无一人,光线透过小小的窗户投射进来,弥散在屋内。屋内空间不大,木桌上放着手工绘制的menu,花瓶里插著一束花,此时,它正沉寂在这朦胧的柔光之中。眼前的画面像故事里,或是梦里一般的模糊柔和。

地上开着电暖气,作为有人在这里居住的唯一证据。“你好”,听见响声,里面的和室门帘横向拉开,出来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欧巴桑。

“请坐。”她笑盈盈地让我坐下,在我点了一杯拿铁之后,便到后面的厨房去忙碌了。

室内柔和温暖的环境,让我想到了老家的冬日里的房屋气息。

我家中的空间不大,在冬天,午后的阳光从南面的小木窗照进来,伏在窗上的冰凌亮晶晶的,可以依稀透过窗户看到窗外护栏上干枯的葡萄藤。屋子里明暗之间的光束里可以看到灰尘的颗粒在漂浮移动,阳光洒下的地方散发著一种柔和的气息,呈现出一种温暖的质感;躲在阴影处的东西,也在静静地讲述著自己的故事。我那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用手去切割那投下的一道道光束,当手在光束中缓缓移动,被阻挡的光线涌上手背,确实产生了一种“成功”的错觉和喜悦。

当我长大之后,这种氛围带给我的更加是一种慰藉,是一种具有神祕的美感,许久不曾忆起的感觉和印象,竟在这里邂逅了。


不一会儿,沁著香气的咖啡被一张笑脸端了出来,味道一点也不像家庭作坊中制作出来的,而是那种在不错的店中才能品尝到的专业醇香。咖啡飘出的香气飘散在柔和的花束里,外面的寒冷,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欧巴桑回到了里屋,我在店内与这样静谧的环境相伴,也乐得其成。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彷佛是在时间长廊里进行着无意识的游荡,对时间的感知也模糊起来,只能从即将喝完的咖啡的温度,估计在这里好像已经半个钟头了。


打破屋内的氛围和寂静,是门吱噶一声被推开的时候。从外面进来了另一位阿姨,前来这里和女主人聊起了家常。如果我再恍惚一些,就会以为自己此时是在一个不知名的乡下人家做客。

是时候离开了,我起身结账,欧巴桑问我:

“看得懂日文的选单吗?”

“汉字还看得懂,别的就不行了。”我用有限的日语作答。

“说起汉字啊,我就一点也不懂啊。”她在我的惊讶之中呵呵地大声笑了起来,没有年轻女人那种矜持,更多的是直率和爽朗。

我与她们告别,推开门,再次步入寒冷之中。身后的这间小咖啡店,刚才的这段时间,只有我一个客人,也许这一整天,也可能只有我这么一个客人光顾吧。可是,方才她的笑容和喜悦却是那么直接,就像我担忧的事实彷佛并不曾发生在她的身上。周围好像更冷了。在高野山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如火一样的热情和阳光一般的乐观,是无法挨过眼下的环境的,这也许才是造就当地居民这般性格的原因吧。

奥之院

关于高野山第一圣地奥之院,我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原本是去参拜战国时期各位大名们的墓碑,结果在走马观花式的散策中,一位也没有遇到。只记得青绿色的石灯笼和各处散置的不知名墓碑,最后的“灯笼堂”也是草草收尾。在回程途中,拿到了高野山的指南手册,看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就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离我而去了。算了,错过了又能如何呢?也不过是一次猎奇的错失罢了;倘若真是执意造访,也就不会将此遗落了。既然诚心未至,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贪婪一些呢。

路旁的枫树


从奥之院返回,前往大门的路上,有一株红枫,在初冬时节宽慰着人们对于高野山深秋的渴求。

那株红枫很高,和周围的青松比肩而立,在清寒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耀眼,虽然树上的叶子已经飘落了五分,但远远望见这样一抹红意,也不禁让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发出“真是美丽啊”的感叹。


我不知道为什么它会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固守着这样的枫姿,但却成为最后的高野秋意。

大门


高野山常见的活动区域,西起高野山大门,东至奥之院,全程不到5公里,步行即可。来到高野山大门,也仅仅是一观,朱红色的大门左右有两个金刚力士镇守,门上书写“高野山”三个字。

我四下望了望,拍了两张照片,并无丝毫兴奋感。倘若昨日第一眼看到这里,感受应该有所不同。

德川家灵台

最后来到的地方是德川家灵台。


在这里看到了类似国际班一样的学生,一群西方人模样的外国学生,在一名日本男生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在日本,我多次看到能将日语说得很认真的西方人,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流,不过并不包含他们。

他们大多是年轻的学生模样,言语之中散发著来此秋游一般的状态。也许是见多识广的缘故,当中的几人显得颇为自信和随意,也许是过于随意了。他们并不清楚“平安时代”从哪里开始,也不在乎“江户时代”于何时结束,他们这个时候在这里出现只是命运的安排,绝非主观意愿的驱使。如果不幸失去了团队的无形“庇护”,不知他们独自上路时会否有属于自身的悠然和洒脱。

在我看来,这些少年能做到的,便是在缺少麻雀的高野山上,临时填补了这一不讨喜的空缺--也许是在德川家康灵墓前受到了令我心烦的干扰,我看着眼前的聒噪局面,不免这样想着。

寒夜之月

今日,早早地在午后四点左右解决了晚饭。剩下的时间,还想在外面走一走。

经过早早关门的各家小店,进入一家名叫光海咖啡的咖啡馆,小坐片刻。

咖啡香气浓郁,屋外清冷孤寂,暮色悄然而至的这个时候,店家也准备收工打烊。


伴着咖啡在身体里暖洋洋的热意,我与店家告别,向回走着,再次回到了檀上迦蓝。

我在高野山,怀念的总是檀上迦蓝。宁静,无人打扰,松林环绕着寺庙金堂和佛塔,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不知不觉,抬头望见了天空中的满月。

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月亮,大得出奇,纯洁无垢地映照在上方,四周环绕着一层迷人的光晕。它挂在松林,映照着钟塔,成为我在高野山最后一夜的绝景。


关于“绝景”这两个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是一种很个人化的体验感受:这样的独特的景色,也许只在同样具有神祕色彩的高野山才能看到啊。

我就抬头一直看着它,一边走着一边看着,看着它变大的光晕,看着它最后隐匿在一朵薄云之中。

接近晚上9点的时间,高野山的街道上响起了广播,有些宵禁的意味。我在旁边的FamilyMart要了一份关东煮,同样是预防寒冷的需要。之后便回到了第二晚的住处樱池院,明早,我便要离开高野山了。

—– 第三日: 返程 —–

山下的桥本

清晨,下山,返回桥本。

相比高野山,山下的桥本显得温暖而舒适。前日从这里上山的时候,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城镇旁是黄绿相间的田野,田野之中是青山脚下的座座村庄。周围的一切,就像是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的田园风光。


上山时无暇光顾这里,下山也是如此。我需要当日返回大阪,乘坐回国的航班。

不过今日的桥本车站比前日要热闹一些: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在分发礼品袋,袋中是一个柿子和桥本旅行的宣传册,很精美的一份。

柿子是桥本的特产,学生是当地的学生。

“我们的家乡很好,欢迎大家多来看看吧。”他们的热情强烈地传达着这样的资讯。

最后的三角亭

我决定在桥本多待片刻,吃一顿饭再离开。

车站对面,有一家料理店,三角亭。

就在这里吧。


女主人热情地迎接了我,我最喜欢的海鲜饭和乌冬面,构成了此行的最后一餐。饭和面都很可口,吃得心满意足。之后,我又拿起了礼品袋中的柿子。

本来对柿子并无好感的我,只是为了摆脱携带的麻烦,才决定在此解决的。没想到 – –

竟是人间美味!

冰糖一般的甜度,入口充实却没有丝毫的涩感。好像吃的并不是柿子,而是另外一种无可挑剔的水果。桥本啊…


结账的时候,女主人体贴地问到:

“客人您是要上山还是已经从山上回来了?”

“已经从山上下来了。”

“那太好了,太了不起了…”

这个时候,我才想到我确实是已经离开高野山了。看着女主人的笑容,刚刚品尝过的美味,外面桥本温暖明亮的街道,周围轻松怡人的气息氛围,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

即便如此,却有点怀念在高野山上那两日的寒冷时光,也许这样的经历,只能一期一会了。

—– ▼旅人资讯小记 —–

▼ 交通

阪急电车(特急)--淡路;

淡路下车,同一站台对面直接上车,local电车--天下茶屋;

南海特急:天下茶屋--桥本;

临时巴士:桥本--高野山站前;

高野山bus:高野山站前--高野山各站。

当时由于台风的原因,桥本至极乐桥一段无法通行,采用临时巴士上山。

此外高野山上的南海巴士是可以使用关西周游券的,因此要去高野山的话非常推荐购买周游券,可以节省不少。

▼ 住宿

我在高野山上体验了两晚宿坊,一处是福智院,一处是樱池院,都是通过booking.com预订的。

福智院是高野山的热门宿坊地,条件设施都不错,可体验抄经听经和温泉泡汤;樱池院的设施就相对来说差一些,不过价钱也相差不少。


深秋的高野山很冷,和室的房间内都很冷,所有宿坊的供暖普遍比较单薄一些。

以下是高野山游览和宿坊协会的连结:

【高野山官网】//www.koyasan.or.jp/

【高野山宿坊协会】//eng.shukubo.net/

▼ 游览线路

高野山的主要游览景点和区域都集中在一条干道上。

半天时间可游览三大精华(金刚峰寺、檀上迦蓝、奥之院)。一天可将干道景点游遍,但是深秋季节的白日时间较短,可用于游览时间不长。

▼ 山上餐馆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深秋时节,大多数餐馆都会在午后4:00 – 4:30左右关门,错过之后就很难找到晚餐地点;

餐馆大多是当地小店,金刚峰寺附近较为集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67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