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到最后无关去了哪里
它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我的好奇与探索。

我想,那些我所不知道的远方,都是值得一去 的天堂。
———————————

原定行程之外的惊喜

“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蒋方舟《东京一年》

曾经听Ms.Luna说起,在22岁时她与好朋友一起背上揹包奔向地球的另一端,掀开了美国的神祕面纱。她说旅行至少在一个地方要呆上七天,才能与她的文化、民俗相识,相知与否看缘分。那时的我大概19岁,坐在语言课堂的教室里,感叹着她的勇敢,脑海中肆意的浮现出一个个想去的远方。她是新加坡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她而言,少了一道束缚。这是新加坡护照的特权。

读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像是自己也真实的生活在那个国度,跟随着她的脚步体验人文风情,逛美术馆,探访日本文学艺术。以往对画家、作者,诗人的理解都是靠着天赋与灵感存活的一群人,蒋方舟提到,这些职业无一不是99%的练习,积累,热爱融合才能呼之欲出一篇作品。东京一年是以日记的方式呈现的,文中贯穿着日本美术馆、日本文学代表作品与作家,及作者的感受,时评,思考。一年的生活道出作者对日本文化历史的理解。不知作者在写作之前的积累, 对文献的查阅,求证,付诸了多少心力,才能在书写之时游刃有余。

看《主持人大赛》时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不是天赋异禀,是日积跬步以致的千里。新闻类总决赛,其中有一个环节:pk的两位选手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进行论述,分高者胜。姚一冰与王佳宁的辩论像是神仙打架,仙女姐姐董卿点评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后面还有一句,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

除去路途在日本呆了10天左右,白天走过大街小巷,晚上读东京一年。这是原定行程之外的惊喜,让这段旅程更加丰盈。

こんにちは,大阪

朋友问我是否知道以前的大阪,ban字怎么写,为什么后来要改?
我说以前是“阪”,后来改成了“阪”。什么原因好像在某博物馆一扫而过,忘记了。他说:“阪”分开来是士反,天皇有所顾虑,便改成了阪。我笑道,好像讲得通。当时没有依据,觉是玩笑。特地查证有这份记录:“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阪,维新后忌于阪字可拆于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成大阪。”貌似任何有意无意的巧合,牵扯著不详之兆时都会受到忌惮,即便是强大的人。

旅行的前两天总是精力充沛,欣喜若狂。大阪的行程,定了一张大阪两日周游卷。很庆幸这张卷,拯救了没有什么方向感的我们。周游卷中包含51个景点与免费交通,配套下载大阪周游卡APP,行程交通一目了然。一卡在手,玩乐无忧。

大阪曾经是日本的首都,历史、政治、文化中心。想了解她,自然要去到大阪城,大阪历史博物馆。我是喜欢逛博物馆的,在家没事也会去湖南省博物馆逛逛,历史呢还是记不住,不如讲是喜欢博物馆的氛围,被那些古物玉器环绕,幻想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奇遇~

语言和时间是逛这些历史景点的最大障碍,有点儿走马光花的意味。在博物馆没有租到讲解器,于是边百度,边忘。去大阪城天守阁登上楼时馆中有设计成动画讲述丰臣秀吉的一生。讲的日语,全读懂多少凭对动画人物肢体语言的猜测。简介是日文写的,日本字与中国汉字有许多相同的字节,能知道这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在去大阪城公园的路上看到一群“小黄帽”,似小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放眼望去,都是光着腿的孩子,来了几天,也不足为奇。好像年纪越轻,穿得越少。迎面走来一位上半身裹着围巾,披着大衣,下半身穿着半身裙光着小腿的姑娘。不用惊讶,这是他们的正常装扮。男人更多是穿戴整齐,皮鞋光亮,西装革履外套护身取暖的模样。总是提着个很大的公文包,看似很沉,里面可能有亲爱的妻子为他们准备的的便当吧🍱~

印象中东京之外,走到的几座城市均以平房为主。紧凑布局,多元化造型,尤其拥挤,可街道格外洁净。

通天阁俯视大阪全景,梅田展望台欣赏夜景,坐游船,泡温泉,一名到大阪的游客的日常。

对大阪的记忆点都在美食上。章鱼烧,大阪烧,牛肉饭,咖哩鸡排饭,抹茶巧克力,7-11的三明治,梅田展望台负一层的热狗…

道顿崛、心斋桥,美食天堂的赞誉受之无愧,对其他人来说也是购物天堂。日本的商铺,即使是拉面馆的招牌也是十分亮眼的,五花八门,尤其喜欢做成售卖产品的样子,比如章鱼烧的店铺头顶着大大的章鱼 ,蟹乐道的招牌则是一只大螃蟹,很是俏皮。此行本是没有购物计划的,后来的故事…抢口罩变成我们行程中最有意义的环节。

慢慢的在街头,药妆店,景点看到写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满满的暖意与力量。疫情出现后,从各国出台的对中国旅客的政策中,也能体会到这个国度的善意。正如他们所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返程的那一天,去心斋桥药妆店买东西。回来时导航发现,我们住的地方长崛桥离心斋桥步行大概6分钟。前些天坐几站地铁的兜兜转转可能为了遇见谁吧…

洁儿恐高,于是从去的路上就开始铺垫,和她说去起几年前,一个恐高的人陪我去蹦极跳的故事,听上去是一个克服恐惧,挑战自我的故事。说完故事,我一个人坐上了摩天轮。学会和自己的和解也是很重要的功课,有些恐惧就让她存在,和平共处吧。车厢内大概客车容量6人,两边座椅对称,一个人很容易重心不稳,我端坐在右边的座椅上,感受这一时的“高处不胜寒,万物皆脚底”的感觉,到了顶峰,起身拍照,听见车厢咯吱的晃动身,手扶著车厢扶杆,手脚一下子老实了。

待夜幕降临,天色渐暗,街道上亮起暖色调的招牌,和回家的路灯。一座城市被悄悄点燃…

奈良小鹿

奈良市是一日往返,名声过盛的地方。可能是季节的缘故,失去了秋色的焦红,奈良只剩下光秃秃的小鹿。之前看过许多攻略,奈良小鹿的可爱满屏溢位,人类与动物的和谐让人心之向往。抵达奈良市时,坐在公交车上便能看到两旁的小鹿千姿百态的休闲。我们的计划是去春日大社,东大寺和若草山。后来是去了哪些地方也不是很清楚了,对于看不太懂标识,与看不太懂导航的我们,还是有些为难的。

那就说说小鹿吧,进入春日大社的时候,有小鹿迎上来,游客向他鞠躬时,它以鞠躬回敬,尤其是你手中有鹿饼干的时候。的确,相比于巴厘岛的猴子,他们是礼貌温驯的。我的感受是一支训练有素,再加上小鹿本身的性格温和,才有了这一幕。如果你有吃的,他会跟着你,直到你摊开双手,说:“没有”。他才会离去。对于没有这个词,小鹿可是精通多国语言的。甚至,你在喂一只小鹿时,其他的小鹿看到,会围过来,心里挺害怕的。心想的是,不知是否他们从来没有吃饱,所以如此饥饿的投向旅客的怀抱。这像是一种人为的景点布局。可这是相互的,吸引游客,愿者上钩。

那些在一旁静静看着的,躺着的休息的小鹿,更可爱些。

对我而言,奈良可爱的小鹿像是滤镜里的美好,于心不忍。多希望他去除滤镜还原本色的时候,也是美好的。或许得在秋季的时候去看看。

在春日大社内的茶屋吃了一些,品尝了抹茶🍵,味道特别。奈良,宇治的抹茶是特产。整座城市,甚至到了京都,抹茶冰淇淋🍦随处可见,抹茶味儿的小零食琳琅满目的摆在展架上。

京都祈福

到达大阪的第二天,新型冠型病毒的新闻铺面而来,一时慌了神,那种惊慌,回想起来,就好像突然被告知我们乘坐的那趟航班,班机上有19名湖北籍乘客,而后下机检疫时,亲眼目睹一名发热的旅客被送走的时刻。一瞬间,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报道实时更新播报,发现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数,举国上下的肃穆紧张的氛围隔着萤幕将人悄然侵蚀。

从此刻开始,每到一座寺庙,或者神社,唯一祈求的便是,平安健康,疫情早日消散。从此刻开始,心里挂念的,是那片热土,那一方人。行程路上,停下脚步的第一时间检视国内的资讯,好的,坏的讯息,善意,恶意的事例满天飞。

印象中是一位母亲留给孩子的书信:“人性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有人逃离就有人坚守;有人放任,就有人主动隔离:有人幸灾乐祸;就有人奋勇逆行;有人发国难财,就有人无私捐助…黑暗有多么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有多么让人热泪盈眶”。 这位母亲在疫情发生后坚守岗位时,为3岁的孩子留下这段话。随着网络上曝光, 那些奋勇向前的医护人员,值守在自己岗位的人民公仆,那些暖人心的事件传递的责任与爱,让人热泪盈眶。

清水寺
清水寺是到日本后,到访的第一座寺庙。这座京都最古老的寺庙,朝拜的人很多,算是我们到的人最多的景点,走走看看,没有过多的停留。天气很好,我们在山下的商铺租了和服,往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三年阪二年阪走去。穿和服有专人伺候,像是包粽子,里三层外三层,很讲究。穿上和服,觉得自己瞬间温柔了,释放著一种女人的娇羞。走起路来,像是古代宫廷女子穿着小鞋轻手轻脚的,又像是穿着夹板托的小脚想冲破裙子的束缚,就这样走了几条街。

每座寺庙与神社都有许愿墙,跨越国界,是同样的心愿。“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惟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二年阪三年阪连线著清水寺,周边布满老木屋和传统的日式商店。手工艺品店居多,做工精致可爱。

八阪神社

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最负盛名的神社之一。因为时间的关系,及安排的不妥当,我们是从岚山回程时赶去的,只见行人与微光照亮的院子,未见庐山真面目。早在宣传栏上看它气宇轩昂的模样。在大阪去到京都的新干线上,遇到一对菲律宾夫妇,与先生畅聊一路。他们走过的京都,伏见稻荷大社和岚山的竹林是他极为推荐的。当时他所用的形容词是Amazing!评价极高,我还是错过了,有些遗憾。我们互换了姓名,与一些旅行经历,离别之际邀请我们一定要去菲律宾看一看。旅程中遇到的人,总是那么热情,或许是知道一生只有这一次相遇的机会,又期盼着重逢。没有英文提醒,只能看着动车上站点的名字和导航里移动的小鼠标,交通总是弄得我惊慌失措。特地告知他我们在哪一站下车,免得聊过头,下错站。他帮我们关注着要下车的站点,特地提醒,结果,我们还是提早下了车…

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型别。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络,神社十分普遍。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就重建一次。神社现在一般都不设香火,不知是传统的规矩,还是现代化的演变。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两下,合十祈祷。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者摇动两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祈祷者除了上了年龄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你我属于哪一类呢?

进入八阪神社时,成排的白色灯笼映入眼帘。仔细看,灯笼上会有书法体写的字,汉字居多,一般是供奉这的店名和姓名。寺庙的资金均来源于这些供奉者。恰逢傍晚,亮起灯来,很有意境。白灯笼在中国通常是办理丧事期间的才会挂起的。中国偏爱红色,吉祥,红火、喜庆的寓意是红色赋予的。日本人喜欢黑色与白色,白色是纯洁与神圣的象征。不仅是在神社中,寺庙里及拉面馆,小卖铺,居家的庭院里,挂著的都是白色的灯笼。

挂着白色灯笼的亭子旁,神社翘殿前本土人在排著队,看着他们娴熟的动作,仍银币,摇麻绳,风铃发出响声,我们在一旁看着,排在后面,学着这一流程许下平安的心愿。

说起民俗,不得不提,从进入日本境内就能听到乌鸦欢快的叫声,大概她也知道在这个国度她是受宠爱的。

祗园 花见小路

很多时候,当你未触及时,都是源于想象的,这种想象基于你对文字的理解,你的文化背景人生阅历。

我以为祗园花见小路是一个浪漫的小公园,以名取地和以貌取人一样显得浅薄,以至于我在身在花见小路上却在苦苦寻觅他的方向,直到在巷子的尽头看到“花见小路”字样的标识。那是一条像太平街一样的小巷,两旁是日本料理。途中遇到同样迷路的母女,在找晚上预约落脚的餐馆,这天是大年三十,跟着导航绕着整条路两三圈,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苹果地图自由切换,就是找不到那个距离自己100米左右的店面,这就是奇妙之处。旅程的这几天我们也经常这样。找到位置时,不惊感叹自己的愚笨,和导航的不专业,而洁儿总是会安慰道,他也没有来过,不清楚是难免的,咱们继续走吧。于是就有了每天2~3万步的微信运动记录。

除夕

计划着要大开吃戒的我们,拖着疲惫的脚步,与日本料理擦肩而过。在回民宿路上,进了一家居酒屋。

这家店看似很少有游客出入,店员几乎不懂英文,于是我们手舞足蹈的比划著,她的笑容,在异乡除夕之夜最温暖的点缀。临走前,她送我们出门口,热情的鞠躬欢送我们~ 不只是她,在日本时逛街或进入各类小店,有一种喜悦感,来自于服务人员的热情。这样的热情更像是一种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与专业~他们的敬业赋予了每一种职业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在地铁上见过早晚高峰期疲惫的面孔,倒在陌生人肩上睡着的他们,是工作的一部分。居酒屋内喜笑颜开他们,便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合二为一才是日本人的正常生活。记得芳芳说过,若没有居酒屋日本人的自杀率应该会更高。一小碟下酒菜,一壶烧酒,足够他们聊一晚,让忧愁留在九霄云外,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

岚山日记

本来对于岚山的期待那源于那辆小火车。冬季小火车没执行,犹豫过后还是去了。

对于比较生硬的大阪,和充满历史气息的京都。岚山应该是我这趟旅程中最喜欢的地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静缢,冲前几日的眼花缭乱的色彩中跳脱,来到了这片自然。路上有穿着和服在街上晃荡的小情侣,也有提着小布包年迈的妇人悠闲的走着,像是来取得片刻宁静。还有为卧虎藏龙的竹林深处慕名而来的游客匆忙的脚步。

在公园里有不少慢跑的人。

我们早早计划著2020年的新年跑,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跑一圈,那时应是在京都,最好是皇居附近,据说那是村上春树先生常常跑步的地方。抵达京都,初一下起了小雨,后来也无多余的的力气再去跑了。庆幸在大阪时,伴着刚到时的兴奋,在某个温暖的早晨,在大阪的小巷中欢腾的跑过2019。

穿过竹林我们在常寂光寺的山顶,停留了片刻。坐在寺前的石板凳上,听仓央嘉措, 仿佛世界静止,外面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富士山🗻

心里藏着许多地方,只为了去看一看。
比如富士的山,镰仓海边的车站~

短暂的行程,舍弃东京的深度探索,预定了富士山与镰仓一日游。在东京往返,早晨8点出发,5点左右回。从酒店到集合地点的路程大概是1个小时。恰好见证东京地铁的高峰期。一脸倦意的的上班族,坐到座位便开始呼呼大睡。

前几日逛博物馆,景点,都是边走边百度,了解所到之处的文化背景。报团的好处一,开启无脑式度假模式。人文,历史,民俗,日本人的生活气息在导游的讲解中弥漫开来。

芳芳,上海人。来日本这么多年,普通话的调调依旧是上海味儿。在上海与她老公相识,生活近十年后随老公一起回到东京。她说,若不是在上海与他老公接触觉得他是极其温柔的性格,又或者婚后直接回到日本,她或许无法适应。日本的生活习俗与国内的差异之大,很难让一对新婚夫妻在柴米油盐姜醋茶之中调和。

一位他先生的好友,因夫妻关系不融洽,得了一种不喜欢回家综合证,偶尔也来她家蹭饭。出于好奇,她问这位朋友,为什么不回相隔很近的父母家吃饭。他说,不愿为父母增添烦恼与麻烦。平时很少关注日本综艺,影视,我初次听来,有些惊讶他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分,客气。这与我们身处的环境,是截然不同,对于80,90年代的中国青年一代,父母是他们抚育小孩的重要助力,即便是成家之后,也经常是在父母家度日,或者接父母来家住再平常不过。有些人或者家庭对于父母没有为自己照看到下一辈甚至满腹牢骚。这种文化差异,在是裕支和先生的小说《步履不停》,对于一家人细腻入微的心里描述中能感受到。一位年近40左右男人带着新婚妻子及妻子前夫留下的5岁孩子,回父母老家探望父母。犹豫担心给父母添麻烦,故事的开头便犹豫是当日往返还是留宿一晚。每一代人之间的联络及日本家庭的相处模式,看似独立,可又能感知到极其浓厚的亲情。回来后,开始看日剧,小说,不知为何,总觉得日本的文学总带给人一种悲剧美。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富士山坐落的村庄静冈县,在去忍野八海的途中,芳芳给我们粗略的介绍著“家辉”、和村子里各家庭院的松树。家辉是家族身份地位象征,松树则是家庭财富的象征。看到家辉多,和松树多的庭院引来一阵阵赞叹声。传承这件事情在日本好像更加具象,你会听说一家经营了几代人的寿司店,好像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是一份接力棒,承载着家族的血脉与期望。《步履不停》中从小就确定儿子要接班的诊所,《解忧杂货铺中》需要喜欢音乐的儿子回来接手的鱼铺,你不经赞叹的这份传承的同时,又窥视著到这份传承下的枷锁…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这是在翻阅了资料过后,我所能记住的资讯。

镰仓高校

去往镰仓高校的小火车上,路过眼前的这片无垠的大海,瞬间被治愈。
镰仓高校前站,樱木花道与赤木晴子相遇的地方。
仿佛是一个会遇见爱情的地方。
我喜欢山,也喜欢海。
这段有山又有海的旅程,多奇妙啊~

东京多日

东京巷子未见人间烟火,多是匆匆而过。

穿过行行色色的人群,就能想起深夜食堂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高楼林立,摩天大厦随处可见,车流不息,人潮涌动,俨然一副大都市的样子。像被雨水洗净过后的上海…

来到日本后,看到大大小小的拉面馆招牌。一次次与我心心念唸的一兰拉面擦肩而过,日本的美食太多,想每天换着花样来。

把一兰留到了较后。东京的许多餐馆是无人点餐的,门口摆放著一台自助点餐机器,只接受现金,点好餐后出来一张小纸条交给服务员。完成点餐,方便快捷,节约人员。可谓将快餐的快做到极致。香港的一兰是有人点餐的,没有带现金的我们径直的走到一兰拉面排著队。

第一次使用点餐的机器,我们和服务人员解释身上没有带现金,看是否能和其他人换现金。一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允许我们去打扰其他顾客的,在日本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日本人十分注重隐私,邻里之间少有往来。

可日本人在对待问路的路上及旅途的陌生人是十分热情的,几次我们拖着诺大的行李箱上下通道时,总有人出手相助。问路时,如果你流露出不解的讯息,他会多走几步带你去你要去的地方。这和芳芳说的吻合。交通几乎靠地铁,新干线,公交,听说出租车在日本是土豪坐的,所以我们与出租车的缘分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直至现在对于日本交通我还耿耿于怀。

地铁站及路旁的房屋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日本建筑,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交通的便捷是理所应当,房屋之间的拥挤也是日本寸土寸金的象征,像深圳,香港。到达大阪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座没有绿化的城市。分分钟要窒息,留下了并不宜居的印象。不能说房屋错落有致,只能说这些房子拥挤的有条不紊。一眼就能看出是老的建筑,但地面,房屋表层的洁净,(用手摸过亲测)让我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她至少这是我走过的国家城市中最干净的街道,以至于在偶然的小地方看到地面有小型的纸屑会不习惯。对于垃圾分类她们做的也足够细致,街上很少有垃圾桶,我们出门有时是在外面的垃圾又带回酒店。一般垃圾桶一排四个,上面贴著亮眼的标识:塑料瓶、可回收垃圾、报纸杂志、其他。在家时,她们也是将垃圾分好类再放到屋外的垃圾桶内。

除大型的中转站外,地铁站几乎都是楼梯下行,电梯上行。稍大一点的地铁站会有升降式的电梯,供老人,带孩子的大人,残疾人士,带行李的人使用。刚到时不知道,拖着不听使唤的脚步,两人坐着升降电梯,当时总觉得奇怪。过后仔细看了旁边的说明,及观察来往的行人。没有拖重物的时候再也没有乘升降电梯,本地人维护的很好。

东京是不婚率非常高的城市, 迫于压力吧。不仅是东京,这可能是大都市的常态。

行走在路上,经不论男女都揹著大小尺寸的布包,没有显眼的logo,依旧惬意自如。芳芳笑道,日本人的低欲望是因为穷。20年前的日本购买能力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旅客。

不能否认她的说法,消费习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而我更觉得是,正是经历高速发展,物欲充盈时期之后,返他们才懂得璞归真~

东京普遍30万人民币左右一年。在日本一个男人的收入代表着一家人的收入。一个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环境。女人早起为先生,孩子准备早餐,先生在吃早餐的同时,为先生、孩子准备好午餐便当,晚上做好饭菜等老公回家。这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的日常,也可能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每日的自由时间为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有人开始享受自己独处的清净时光,学习精进。有人做一些零活或者钟点工挣一些零花钱,一般钟点工的收入是1000日币时薪…

如果家庭主妇是一个职业,我相信,没有人会比日本女人做的更好,更细致。你看看那些可爱的饭团,精致的便当…

有些遗憾,没有去看一场演出。错过了霓虹国未可知的精彩。

浅草寺
浅草寺是东京最著名、最古老的寺庙。在寺庙里有一座在公元628年偶然被当地渔民打捞的观音金像,供奉至今,有1400年的历史。浅草寺附近很有小玩意儿店,商铺及美食街。如今已是游乐圣地。

许多人慕名而来,听说御守很灵验,香火很旺。灵验与否暂不知,求完御守却给了我们十分的底气。

一旁有多个求签的签筒。自行在集金箱内投入100日元抽一次。在签筒中摇出专属数字,然后在对应的抽屉里取出签文解签。 如果抽到“吉” 可以把它带回去。我和洁抽到的都是“吉”,心里乐开了花。我的签文,不是很懂,大概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吧

如果抽到“凶” 或者不喜欢的签条,也不要慌张,把签系在抽签的地方,听说有僧人唸经帮助驱散霉运。

天空之树

东京晴空塔,世界第二高塔,塔高634米。

在450米高的半空中俯瞰东京,远处富士山的分不清是山还是云朵~

茑屋书店

听樊登读书的时候,知道它。看见过代官山茑屋书店的图文,是个文艺青年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银座时路过一家茑屋书店,虽不及代官山店文艺气息浓厚,一杯咖啡,一本书的午后,也能让人在喧闹的市中心神魂出窍~

写在最后

我们匆匆而过
还没有熟悉一座城市便要离开…
如果只是听说
不如去看一看这个世界…

对世界上瘾…
未完待续…

银座

🇯🇵关于行程🇯🇵

自由行留一点时间迷路,走走停停随心而行便好。最后分享一下行程及旅行有关tips,愿在路上的人儿,旅途愉快~



旅行之前的准备:


关西关东行程表:



使用的App:

特别鸣谢:
旅伴:一起迷路 为旅途的创造快乐的洁儿
视讯剪辑:珈漪小主
拍摄:思思、洁儿
后期:洁儿、晴子
文字编辑:思思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70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