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程 2015(11.30/12.6)

1.九州福冈,2.东京都,3.浅草观音,4.富士山麓,5.京都&大阪,6.关西码头,7.和族风情,8.红枫烂漫,9.扶桑空港,10.云中漫步,11.东瀛掠影。

2015年末的霓虹之行,足迹福冈、佐贺、东京、静冈、京都、大阪等六城池,虽然而旅行团的行程皆是走马观花,令人意犹未尽,但岛国的行程却历历在目。一直想写游记来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无奈拖延症严重,甚至部分旅行照片被误删,直到现在才深感再不写,那日的点点滴滴行将忘记。想到要整理如此多照片和文字,总是一件耗时耗力的活儿,难免心有余悸。在当前全国疫情困足宅家的形势下,抱着每日写一点的心态,让我们开始吧。

1.九州福冈

福冈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县厅所在地是福冈市,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外的“北九州福冈都市圈”的一部分,属于日本地域中的九州地方。其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且最发达的县,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千人的县,县内拥有有福冈市和北九州市两个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临日本海(响滩、玄界滩),东北部临濑户内海(周防滩),西南临佐贺县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县接壤,东部和大分县接壤。福冈县在明治时代之后曾因煤矿资源而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带之一,现在经济主体则以服务业为主。福冈县内设有九州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九州工业大学等日本一流国公立大学。福冈县在令地理位置靠近东亚大陆,距离福冈县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韩国首尔而非日本国内城市,而福冈市距上海市的距离也与到东京距离相当。也因此福冈县自古代开始就是东亚文化流入日本的视窗,现在也有众多前往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直通航线。

太宰府天满宫是位于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的神社。祭祀平安时代的学问家菅原道真。同时也是菅原道真的墓地。和京都的北野天满宫并列为日本全国天满宫的总本社。

福冈塔

2.东京都

东京,日本首都,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中部,是面向东京湾的国际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狭义上指东京都、旧东京府或东京都区部(旧东京市),亦可泛指东京都市圈。东京是江户幕府的所在地,江户在庆应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为东京。在明治2年3月28日,日本的都从京都迁移到东京。自德川幕府时代以来开始成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维新时期改名为东京后,更发展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经过二战后的继续发展,东京不仅成为世界商业金融、流行文化与时尚重镇,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度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2017年,东京都区部人口数达946万,东京都市圈的人口数则达3700万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亦为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在2017年GDP达8947亿美元,同时在世界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及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位列第四。正式的行政区划定义上,东京仅限于东京都,与道、府、县同为日本的一级行政区,辖区包含东京都区部、多摩地方与伊豆群岛、小笠原群岛等离岛;其中,东京都区部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东京都同时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东端(南鸟岛)等地理极点,拥有日本各都道府县中最多的人口数,同时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县。

北之丸公园

东京皇居
位于东京千代田区。在明治维新,江户幕府结束并由明治天皇取回管治权后,日本首都由京都迁移至江户,并易名为东京,前江户城则被改成为天皇的居所。由1888年至1948年皇居的正式名称是宫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居曾受到美军的轰炸,至1968年依据原貌重建。皇居大部分地方均不对公众开放,只有东面的皇居东御苑开放予游客参观。

皇居的二重桥

参观皇居一般是游览皇居的外围,包括皇居外苑、皇居东御苑和北之丸公园,隔着护城河。在外苑可以看到横跨在护城河上的二重桥,虽然不能上去,但却是游客能看到的皇居最内部的景观,是个合影热点。东御苑是皇室的大花园,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观赏许多历史建筑和庭院风景。而位于西北边的千鸟之渊是东京著名的赏樱点,旁边就是北之丸公园,有许多市民在此跑步、骑车或是散步休闲。

银座
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象征著日本的繁荣,以高阶购物商店闻名。这里汇聚著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街道两旁巨型商场林立,时尚、个性的服饰随处可见,算得上是一个购物者的天堂。街道附近汇聚有意大利、法国、阿拉伯等地的餐厅,人们在这一条街上,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银座分为银座一丁目(类似于汉语里“街”)至银座八丁目,银座四丁目与银座五丁目之间被晴海街所分隔,全部8个丁目由中央大道贯通。17 世纪初叶这里开设了第一家店,随后在在新桥与京桥两桥间,形成了繁盛的商业区,成为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

3.浅草观音

浅草观音寺的位置位于东京都台东区、隅田川河西岸的浅草,是作为浅草寺的寺前商业街“门前町”发展而成的,与银座、新宿、池袋、涩谷同为繁华街区。浅草寺的历史很悠久,它的起源据传是在 1370 年前,一对以捕鱼为生的兄弟俩在隅田川中发现了观音像,就建了这座寺院供奉起来。浅草观音寺建筑群是在二战后重建的。浅草寺的象征物是风雷神门,上面挂著写有“雷门”两个字的大红灯笼。寺院的正门-雷门,“雷门”是通往浅草观音寺的入口处,门下挂了一个百斤重,四米高的红色大灯笼,已成为该寺的标志之一。为黑色的瓦葺屋顶,下面有8根朱红大柱。正殿供奉著金观音像,天井上有著名画家川端龙子和堂本的印象画《龙之图》、《天人之图》和《教华之图》。寺庙西南角耸立的五重塔,高48.23米,是日本第二高塔八塔,塔身灯光彻底通明,为寺庙增光添彩。浅草寺门前是仲见世大道,一字排开的店铺中摆满了各种有着日本传统风情的扇子和用和纸制作的小玩意等商品,在这条购物街常能见到来自海外的观光客的身影。浅草还以举行传统民俗活动的场所而闻名。“三社节”是浅草神社的一项祭典活动,它作为神轿祭典,十分出名。这项活动表现出自古以来居住在东京庶民区的人们的气质,即所谓的“江户人气质”。其它祭典还有夏天的“鬼灯市”、初冬大鹫神社的“鸡市”和年关的“羽子板市”等。隅田川上每年举行的夏日焰火大会是最受人欢迎的活动,前来观赏焰火的人都在 100 万以上。浅草寺这里每天都有前来参拜的观光客,终年熙熙攘攘。

东京塔
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物,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高332.6米。东京塔除主要用于传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传送JR列车停止讯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东京塔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比埃菲尔铁塔高8.6米,为332.6米),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世界排名在十名开外,前三名为东京晴空塔(634米)、广州塔(600米)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塔(553.3米)。东京塔的颜色为红白相间,是因为航空交通管制规定以利辨识。近年来大众的景观要求提升,铁塔不再有颜色限制,但原有的颜色就这样保留下来。灯光照明则由世界著名照明设计师石井干子设计主持,照明时间为日落到午夜0点之间。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夏季为白色,春、秋、冬季为橙色。东京塔在150米处设有大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都内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铁塔正下方建有四层的东京铁塔楼,除设定了通往展望台的出入口外,还设有东京铁塔水族馆和各种纪念品的小卖铺。由于日本的模拟电视播送于2011年7月24日终止,由数字电视取而代之,为改善收讯品质,从2013年起改由东京晴空塔取代东京塔承担电视讯号发射功能。

4.富士山麓

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千米。[1]是一座跨越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之间的休眠复式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707年。“剣が峰”标高约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2]山底周长125千米,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富士山山麓则呈裙䙓下垂弧度,位于骏河湾至系鱼川之间的大地沟地带上。山麓周围,分布著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作为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景色秀丽的富士山举世闻名。[3]富士山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者讴歌的主题。日本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吟咏了富士山的高大与神圣。中世的纪行文中作者感动于富士山的壮美。江户前期的松尾芭蕉赞美富士山“瞬间绘百景”。同时,对于日本人而言富士山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是崇敬的圣地。平安时代的富士山浅间神的遥拜,中世的修验道的修行者的登拜,江户时代的平民登拜等等,富士山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4]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故而富士山评为日本三灵山之一、日本百名山。[5]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6]此外,1936年(昭和11年),被指定为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1952年(昭和27年),被选为特别名胜。2011年(平成23年),被选为史蹟。2013年(平成25年)6月22日,富士山与其相关联的文化财产群一同以“富士山—信仰的物件与艺术的源泉”之名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

5.京都&大阪

京都,位于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是一座内陆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总面积为827.90km2,占京都府总面积的17.9%。是京都府各县市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还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区共同组成了京都都市圈。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会区”的一部分。[1]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2]平安京营建时,正是遣唐使活动的高潮, 所以新京的格局以中国都城为榜样便属理所当然。唐朝以西京长安为首都, 而以东京洛阳为陪都。仿此, 平安新京的西半部( 右京) 称“ 长安" , 而东半部( 左京) 则称“ 洛阳” 。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蹟,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京都市的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3]同时京都府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古都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又以传统产业和电子产业最为重要。

鹿苑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该寺为相国寺的山外塔头寺院。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山号为北山。寺纹为五七桐。该寺院是在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于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阁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


大阪,即大阪市,日本第二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广义上的“大阪”可以指日本近畿地方(关西地方),或与以大阪市作为府厅所在地的大阪府,也指以大阪市为中心的大阪都市圈(也称近畿地方,近畿圈等)。在古代律令国是指摄津国的范围。大阪也是近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标记为大阪,拥有古都·副都的历史。

大阪城
是在安土桃山时代建筑于摂津国东成郡生玉荘大阪,并于江户时代重新修筑的日本城堡。别称为锦城、金城。如今的大阪城,保留了贯穿整个江户时期所修建的木制建筑、门、仓库等13处建筑,整个城堡遗蹟约710,000平方米的范围被日本指定为国家的特别历史遗蹟。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在天下统一的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丰臣政权的中心。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阪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阪城便成为江户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长约7.8公里,与江户城初期(内郭)相当(江户后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长约15.8km)。在丰臣时代,大阪城曾经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城郭。“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阪”,维新后忌于“阪”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阪”,“大阪城”也因而更名为“大阪城”。一般讲述更名前的历史时仍会以旧写“大阪城”称之,以示时代区别。天守(天守阁)是于1931年梁文君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复兴产物,现在被指定为有形文化遗产,作为“大阪城天守阁”博物馆开张营业。

【大阪城天守阁】博物馆

6.关西码头

7.和族风情

8.红枫烂漫

每年九月下旬伊始,岛国日本便在黄绿交错的前奏过后慢慢披上火红的衣裳,进入赏枫的高潮期。无论漫山遍野交错的色彩,还是庙宇间点缀的一抹红黄,每一帧都美轮美奂,汇成四季间最美的东瀛画卷。

浓烈色彩的人们会像猎人一样追寻着它的足迹,古人称之为“红叶狩”。日本的红叶与樱花的节奏相反,前者自北向南慢慢变红,后者则由南到北逐渐粉妆。然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风情,位于日本本岛中心位置的中部地区一直迈著特殊的步调,春晚秋早,和东北甚至北海道一些地区的气候很相像。这里东邻关东,西接近畿,南临太平洋,北达日本海,包括了面向日本海的新潟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内陆的长野县、岐阜县、山梨县,以及面向太平洋的静冈县和爱知县,众多历史名人都出自于此,可谓日本地形与文化的屋脊。而中部地区的长野、新潟大部以及岐阜、富山、石川、福井等县的山区,秋天要来得格外早,每年十月就有了秋天的模样。

9.扶桑空港

10.云中漫步

11.东瀛掠影

与从前相比,旅行早已不再是千难万险的事。交通的高效,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到达世界的任意角落,有时甚至还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客票。便捷的互联网让资讯触手可及,只消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想知道的资讯,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何时迁徙,加纳利群岛上空吹着什么风,尤卡坦州的印第安人正在庆祝何种节日……就连语言不通也不再成为问题,科技早已实现了多种语言的线上翻译。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而不断更新升级的电子产品,更是令旅行前所未有的精彩,无人机可以俯拍雄伟的山脉和逶迤的河流,戴着 GoPro 可以潜入海底摄下鲜丽的珊瑚礁和游弋的鱼群。除却战争、恐怖袭击、疫情、他国政治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拦旅行家们的脚步了。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唸唸有词的旅程和远方,真的有你所想的那般向往吗?
日本哲学大师鹫田清一说:
“我们已经有身在此处却可以和远方的任何人相连的资讯媒介。但世界真的因此而变得广阔了吗?孩子也能用手机和互联网了,然而讽刺的是,交流变得越来越内向,圈子越来越窄。资讯交流的物件是侷限的,人们几乎是强迫性地和交流的物件反复交换资讯。我们拥有了本该能开启世界的媒介,世界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封闭……”
“既然如此,扔下手机去陌生的地方,世界才广阔。向陌生人问路,问问有没有能吃到当地食物的餐馆,吃完之后听店里的人说许多事,这样做,世界才能豁然开朗。”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77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