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紀行·日本 2018年(後篇:北陸、東方阿爾卑斯和鉄道)

旅途還在繼續,前篇傳送門://www.mafengwo.cn/i/9841094.html
接下來是第二圈的旅程:今年元旦,完美的到北陸地區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跨年之旅。回國之後,聽聞立山黒部峽谷的無軌電車,今年是最後一年執行,之後將會更換新車。立山的大雪牆早就在心中種草很久,於是奮不顧身的安排了接下來北陸一圈的行程,順便探訪哆啦A夢之父 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故鄉高岡市。

====廣告位====
元旦的日本跨年遊記:《去日本看雪吧,順便跨個年~》(//www.mafengwo.cn/i/8983201.html)

傳送門:紀行·日本 2018年(前篇:山陽山陰地區)//www.mafengwo.cn/i/9841094.html
紀行·日本 2018年(番外篇:伊賀忍者和京都)//www.mafengwo.cn/i/9841106.html

在大阪醒來的第一天,行程已過九分之四,其實還有大半的旅行時間供我們揮霍,收拾好行裝把行李箱留在酒店,前往日本海的那一側,探訪一座北陸的小城市,高岡。

來到新大阪站,還是熟悉的サンダーバード(thunderbird 雷鳥號),和冬天那次不一樣,這次選擇了靠琵琶湖的一側,天氣也還不錯,可以欣賞一下湖光山色了。

看看人家的長距離城際列車,大阪到金沢全程267.6公里,雖然趕不上地鐵的發車間隔,那也基本是半小時就有一趟了,比北京公交的間隔都小。

我們住的酒店含早餐,但是我們開車的時間早於開餐的時間,沒法享用了。於是酒店前臺特意在前一天晚上,給我們準備了可以帶走的小麵包,並在第二天一早為我們準備好了外帶的橙汁。當然,蛋糕和伊藤園是在羅森買的。

依舊停靠高槻站

列車行進方向:東。出京都站,每次見到京都站邊上的西光寺,就意味著要離開京都了

一路除了看景,也沒有什麼好描述的了。比起上次白茫茫的雪景,這次是天氣陰沉的湖景。

漸漸的琵琶湖出現在眼前。

離開琵琶湖的岸邊,窗外又變成了陸地的景色。

沿途已經有了北陸新幹線延長段的建設工地。計劃將在2023年,也就是5年後,從金沢向南,線路通到敦賀,不知道下次再來北陸,會不會是坐著新幹線了。

金沢站到達。但我們目的地是下一站,沒有在金沢站停留,依舊是10分鐘的換乘時間,足夠了。

還是華麗的E7,依舊是沒有什麼人的短途新幹線。

前篇提到九州新幹線車輛上是薩摩的燒酒廣告,北陸新幹線上的則是熟悉的藤原龍也,又見餅哥,就知道我們又坐上JR東日本的車了。

窗外厚厚的雲層和陰沉的天氣,也預示著我們此趟陰晴不定的北陸之行。

金沢到高岡很近,新高岡站到達。

5.1 抵達高岡

新高岡站有點類似於國內的高鐵站,修建在城市邊緣,但是人家高鐵站和普速站也就相隔了不到2公里的距離,中間有公交和鉄道相連。

但是小城市還是小城市,新高岡到高岡市區的電車車次實在少的可憐,要想坐鉄道進城,還要等40分鐘,走著去又有點耗費體力,但是也不用擔心,這兩個站之間有專門的巴士運營,再加上普通的線路巴士,基本10分鐘就有一趟車。

車上的一個細節:這個是車上對外顯示的路牌,純鐵板打製,但是如果在車內,這塊鐵板的下沿正好是乘客坐下以後,可以接觸到頭部的位置。為了防止磕碰,沒有隻是貼個小心碰頭或者貼個警示性的黃條了事,而是用海綿包起來,就是在沒和鐵板有接觸的時候,也願意把頭靠在上邊,還有點舒服呢。

熟悉的加越能巴士,上次去白川郷,就是這種通身綠色的普通巴士。話說上次要不是因為趕上了城端站有始發車,我們肯定就會來高岡這裡坐車了。

窗外,出現了高岡市的路面電車,全城只有這麼一條貫穿南北的軌道交通,叫做“萬葉線”。但是我們並沒有下車,而是多坐了幾站,直接到高岡城跡附近。
請記住7073這個車號,我們和這個車特別有緣,在高岡遊蕩的幾個小時裡,一共遇到了三次這個古董車,一是有緣,二來也能看出高岡這座城市確實不是很大。

高岡市的路面電車叫做萬葉線,這條線路從高岡車站始發,縱貫整個高岡市南北,一直看到日本海邊的富山灣,是市內主要的交通幹線,但是高岡整個城市人口就很少,所以車上也沒有太多乘客。
現在還在跑的一是像7073這樣的古董車,還有一款現代感十足的新車。

再說說這個古董車:回來查了一下萬葉線的車型,特意查了一下7073這個車,發現有很多特別之處。
7073是萬葉線上的老一輩電車,於1967年製造。被稱為アニマル(Animal)電車,車身上有十二生肖的彩繪圖案,車頭被塗成貓的圖案,所以也被成為ネコ(貓)電車,這輛貓電車本身是塗在7072身上的。後來7073取而代之。雖然接過了“貓電車”的稱號,但是並沒有被塗成彩色,而是保留了加越能時代的原色,更顯歷史感。

在車庫的角落裡,發現了7072,還保留著原先的塗裝。但從品相來看,顯然已經退役了。

5.2 探尋高岡古城

車輛和線路的事介紹過了,接下來繼續說下車以後的事。

高岡的第一站,依舊是去城裡蓋章打卡,高岡城已經沒有了地上的建築,只留下城跡的石垣和護城河。

因為城的建築早已不復存在,在城的位置建成了古城公園,是一大片綠地。周邊還有一個射水神社以及相撲場和博物館。

高岡城由前田利長建城,加賀藩的第二代當家的,但是僅僅建城後六年就廢城了。據說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所以雖然現在城的建築已經蕩然無存,甚至連有沒有建過天守都是待查存疑,但是依舊被列入日本百城之一,也是富山縣內唯一一個進入百城名錄的城。
既然是百城之一,蓋章還有必要的,百城章設在博物館內,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

比起高岡城,邊上的射水神社看上去應該更有人氣,至少還是有人精心照料的跡象。

沒有天守和任何建築的高岡城,也自然沒有多待的必要了。
從高岡城離開,高岡市美術館就在離城不遠的位置,所以步行前往即可。沿途依舊是隻有少許車輛、沒有行人的街道。

5.3 哆啦A夢的故鄉 尋找童年回憶

第二站:高岡市美術館 藤子•F•不二雄故鄉畫廊
這個是今天乃至此行都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提到高岡市,想必聽說過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提到藤子•F•不二雄和他筆下著名的哆啦A夢,那簡直就是一代人的深刻回憶。高岡市就是藤子•F•不二雄中藤本弘先生的故鄉。

很多去過日本沒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東京附的神奈川縣近也有一座叫做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通常,大家也都會在去東京的時候,選擇順道去那裡。神奈川那邊的的展館確實規模要大一些,展出的的物品也更豐富一些。
作為作者故鄉,高岡市美術館裡設立的作者的畫廊,主要側重作者的生活狀態,介紹作者的一生,和那個時候高岡市的場景。這麼隱蔽的景點,恐怕前來膜拜的人不會很多。

高岡市藤子•F•不二雄故鄉畫廊是美術館的常設展覽。

畫廊僅僅佔據了美術館的二層,粉嫩的任意門就是入口啦,畫廊裡不能拍照,所以我們就用腦細胞努力去記住裡邊的場景吧。

穿過任意門,回到作者生活的年代,看看那個時候的高岡市。

既然是哆啦A夢的故鄉,那怎少得了和各種元素的結合。在萬葉線會社的門口,偶遇A夢和萬葉線。

美術館出來正對一處不起眼的鐵路道口,突然一亮鮮豔的橙色電車駛過,滿滿的日本城市元素。

前往美術館,也可以從高岡站乘坐萬葉線,志貴野中學校前下車,步行到達。
因為是離美術館最近的車站,所以車站的風格也是哆啦A夢的。

剩下的行程就是在城裡閒逛了。來到車站,等來的第一趟電車就是前邊提到的7073,車廂內的設施就能看出年代感。

從車廂內的設施,也能看出年代感。

雖然每次出門都會把攻略做的特別充實,但是唯獨在吃的上面,我從來不做攻略。一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以我們的行動力,不知道到飯點的時候,我們究竟會移動到哪裡,所以就是選定了就餐地點,很有可能也是白做攻略。二是幾次玩耍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日本街頭隨便進一家館子,味道都不會太次,當然也會提前瞭解一下價格。所以我們本著走到哪兒吃到那兒的原則,來到一家壽司店。
高岡市只是一座北陸的小城,沒有什麼商業氣息,所以想要找個吃飯的地方其實也挺難的。還好發現了一家壽司店,要不都不知道中午在哪裡解決飯的問題。

一般到了日本,我們很少主動選擇吃壽司,一來是對生魚沒有特別的鐘愛,沒有到必吃的份上。二來,除了認識三文、金槍和北極貝,除此之外,其他的魚就只有吃的份了,也品不出來優劣。

5.4 雨晴看海

高岡來一趟不容易,吃完飯時間還早,於是計劃了去雨晴的行程。
從高岡前往雨晴,最方便的是從高岡站乘坐JR,車次不多,所以要看好時刻表。我們是在中途的能町站上的車,一個無人值守的空曠下站。

雨晴聞名於雨晴海岸,富山地處海灣,雨晴在西,日本中部山脈在東,把整個富山灣包裹起來。所以站在雨晴這一邊,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還海對岸的中部山脈,這個季節還是連綿雪山的場景。

但是天公不作美,雖然我們到達雨晴的時候,太陽出來了。但是對面的山裡還是陰雲密佈,厚厚的雲層遮擋住了遠處的山峰,無法辨認。

只能看到北邊的能登半島上的群山。

放一張當地的圖片吧,和實景對比一下。就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有時候計劃好的行程會被迫取消或變更,和計劃的美景擦肩而過,但又會有意外驚喜不期而遇,這也許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雖然雪山沒有如期出現在海的那一邊,但當站在海邊的一剎那,感覺一切努力又都沒有白費,至少親身經歷過。

這是今年年初,在高岡到城端的電車上看到的宣傳畫,也正是因為這張照片,成行了此次。

雨晴車站就在海岸邊,放晴的天空,絲毫沒有影響旅途中的遺憾。

既然看不到晴雪了,於是決定返回高岡,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揮別海岸,希望以後還會有機會再來。

回到高岡站,高岡市最熱鬧的地方。

在高岡市美術館時,工作人員推薦了一個離車站不遠書店,裡邊有很多哆啦A夢的小物品。

返回高岡站前,處處依舊有很多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元素。

哆啦A夢的銅製郵筒

以及對高岡市發展的願景

即將離開高岡,再一次見到7073

日本很多車站都有獨特的發車鈴聲,高岡站是用這個類似於編鐘的打擊樂組成的樂譜,一個囊括了城市區域、音樂、鐵道多種文化雜糅在一起,起到宣傳展示作用,還能留住文化。

行李寄存櫃也是展現一個城市文化風貌的媒介。

進入高岡站,不由得想去年初跨年時候,在這裡換車的場景。還是漆黑一片的清晨,佈滿積雪的站臺和軌道,停在相同位置的那輛忍者彩繪車。

5.5 立山探險

這次是真的要告別高岡市了,接下來的行程還比較緊湊:
1.高岡市前往富山市,作為中轉,順便在富山簡單解決一下晚飯
2.富山往立山,晚上住在立山。

這次則是在夕陽西下十分,趕上放學的學生們,處處都是活力有生氣的跡象。

從高岡到富山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條是回到新高岡車站,乘坐新幹線前往富山。另一條就是我現在所在的高岡站,坐普通車前往。前往新幹線車站有點折騰,所以我們選擇了普通車。

高岡到富山這段鉄道原先也是JR北陸本線的一部分,在北陸新幹線開通之際,普通線路劃歸給了地方鉄道公司運營,等於與JR已經沒有關係。然而按照JR PASS的規則,我們依然可以乘坐這段鉄道,但限制是我們只能在金沢、高岡和富山這三個有JR鉄道運營的車站上下車,中途不可以出站,出站的話要補繳相應的費用。

越往富山走,離中部山脈越近,天色越陰沉。遠方還是陰沉的看不到群山。

富山站到達,雖然電車的樣式看起來很像普通的JR西日本電車,那是車上的藍條綠條表明了身份,這裡是富山愛之風鐵道。

又回到了熟悉的富山站。
留給我們在富山的時間並不多,同樣是傍晚時分,上次來已是天黑,所以這次留點時間在站前轉一轉。

在富山站邊上的商場裡解決了晚飯,時候也不早了,此時坐富山電鉄前往立山還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事不宜遲,抓緊時間上車。

電鉄富山站,上次來到富山,功課沒有做足,錯過了很多細節,這次時間充裕,發現了《RAILWAYS~給不能傳達愛的大人們~》的海報

絞盡腦汁,終於找到這部片子的下載地址,回來又重新溫故了這部平淡的電影,更是發現了很多原型的場景和電車。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對富山完全沒有概念,影片中出現的大雪山感覺還是那麼遙遠,也沒有在意過,就在一個不經意間,就把電影變成了現實。

海洋氣候就是容易飄忽不定,從富山出來還是陰陰沉沉的,隨著電車一點點的接近山腳下,遠處的富山方向卻出現了夕陽和晚霞。

富山的米是當地的特產,全縣種植著一種名為ふふふ(富富富)品種的稻米,標稱使用立山的清水和鄉民的真心培育出來的一款稻米,在日本國內具有很高的人氣。富山市坐落在日本中部山脈北端靠西側的平原上,面對日本海,從立山山脈流出的常願寺川河水,衝擊成一片富饒的平原地帶。也注意到,鉄道所到之處的兩側大部分都是水田,想必就是種植的這種稻米吧。

夕陽照著稻田裡,既是給人以美景的饋贈,也是給人對明天的期望。

欣賞完美景,因為是進山,所以窗外黑的更加徹底,車上也幾乎沒有了幾位乘客。
我們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這個黑夜將給我們帶來一場挑戰。

到達立山前,有一段隧道,配上黑夜,已經分不清什麼時候是黑夜,什麼時候是在山洞裡。窗外只有與軌道碰撞的響聲和聽起來像雨聲的雨聲,電車彷彿帶著我們在穿越到另一個次元。這個時候站在上帝視角,想必看到的應該就是有一列光束,在漆黑的山谷裡緩慢的穿梭吧。
因為要去雪山,所以知道山裡溫度肯定要比正常低好幾度,所以頭一次在5月份的出遊裡,還特意帶上了羽絨服,這個時候就是要換裝的時候了。

到達立山站,車站已經變成寂靜嶺,除了車上下來的幾位乘客,一名電車司機,整個車站已經沒有別人。站臺視窗已經關閉,改札口沒有柵欄,可以任意出入。

看不出這個車站是在一個建築裡,還是在山洞裡。總之,站裡只有維持照明的燈光和各種訊號燈,站外是不知道有多大雨,聽聲音不是很小。

此時,挑戰開始。之前選擇這一晚酒店的時候,我在住富山市還是住立山思考了很久。最後考慮到上山的人會比較多,為了能早點上山,選擇了立山的酒店。然而既沒有考慮的到這裡會已經天黑,也沒有仔細的確定這個酒店的準確位置,更沒有想到會有一場大雨。一直信心滿滿的以為酒店就在車站門口,下了車走兩步就能到。然而,就是因為這一連串的誤判,導致我們最終在漆黑的雨夜,步行了40多分鐘才到酒店,而且是現找的路。也是苦了跟我一起的兩位小夥伴了。

這是離開車站時,最後一點光亮了。

安排了很多次出行,人有失手馬有失蹄,這次還真是被現實啪啪打臉了,也是留下了比較深的記憶。
雖然這場意外讓我們迷失在黑得不見五指的山路里,但慶幸的是,來日本我向來都有帶手電的習慣。如果僅靠手機的燈光,恐怕都支撐不到酒店。
因為下雨,星光夜光都不存在的,第一次感受到把自己置身在一個完全漆黑的環境裡,是怎樣一種體驗,一路上的景色只能文字來回憶。

離開立山站沒多久,感覺是上了一座大橋,因為橋下有轟隆的流水聲,山裡下了一天的雨,想必水量也很大,手電照下去,光線所到的極限彷彿都看不到谷底。慎思極恐,我們現在應該是身處在一個相當深的峽谷之上,谷底應該在距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

跨過峽谷,我們一直貼著左側的山體隨著山路盤旋著。山腳下的人行道已經滿是山頂流下的積水,為了不溼鞋,我們只好在機動車道里前行。日本是靠左行車,等於和我們是同一個方向。這種偏僻的地方,也不會有那麼密集的車流,於是我們也就放心大膽的走了。

突然右前方的手電光線突然發散了,發現右邊變成了路的邊緣,下邊應該就是谷底了,趕緊提醒同伴別沿著那邊走了,還是靠近山的一側穩妥。
在找尋酒店的路上,地圖上給了一條上山的小道,而我們一直是在國道上前行。兩者相比起來,小道近一些,但是黑漆漆的周邊,已經讓我們找不到小道的入口。國道雖然需要圍著山體繞個遠,但是穩妥和安全起見,下著雨小道路況肯定不好,我們決定寧可繞點遠吧。

這是路上唯一留的一張影像資料,舉著傘,強行開啟閃光燈才可以勉強辨出。

路過這個路牌,我們就可以左轉了,此時也開始有星星點點的路燈了,兩邊漸漸的出現了建築,漸漸有了人類活動的氣息,目視範圍內都是可以準確判斷的路況,不安和緊張的心終於落定了。

到達酒店,前臺接待的服務員大叔看到我們,特別好奇我們是怎麼冒著大雨找到這裡的。我說我們有傘,步行過來的,大叔除了驚訝和佩服,我覺得應該還種關愛的眼神在裡邊。
大叔說本可以打電話讓酒店派車去接我們的。我當時心想,我要是之前準確預判了形勢,我肯定會給你們發郵件約個接送車的,這不太突然了麼。後來我們也發現了,這個酒店確實是有到車站的接駁車,然而最後一天是晚上5點,也就是說我們到的這個時間,除了走著也只有跟酒店約車了。

前臺服務員大叔問我們明天要去哪兒,明明腦子裡想的是Nagano(長野),由於一路的心情還沒有平復,嘴已經開始有點瓢了,Nagoya(名古屋)脫口而出。人家說了,名古屋可沒有直達車喲,好的,我知道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安定下來,接下來就是休息了。明天將開啟立山黒部峽谷的穿越之旅。
睡前,我們一直在關心明天的天氣,如果還是今天這樣陰雲密佈甚至大雨滂沱,上山真的不是太好的選擇。但是行程都已經安排到著了,而且住宿酒店也都訂好,如果行程有變,會牽扯到後邊很多具體事宜。
但是即來則安之,先補充好充足的體力,明天如果確實不宜上山,再做打算,至少現在還沒收到封山的訊息。

一覺醒來,窗外依舊下著昨天晚上的雨,預感著今天的行程要泡湯。

按照計劃,早上不到6點,睜眼了看了一下天氣預報,果然一整天山上都是藍的發紫的雨帶。雖然查的降水預報,但在接近零度的山頂,估計下的就是雪了。這種天氣,雖然還沒有封山,但相比山上也沒有什麼視野可言,除了坐各種交通工具翻到長野一側,應該什麼景色也看不到。如果放棄穿越,直接坐新幹線繞過去,又心有不甘,畢竟看大雪山是很期待的一件事。

看了下後一天的天氣,雨基本過去了,晴好的還比較理想,於是我們啟動了應急預案,決定在富山這一側再停留一天。如果還是天氣不佳,那就真是無緣了。

改變行程計劃的後續工作有三項:
1.退掉原本預定在松本的住宿。
2.重新敲定今天晚上住在哪兒,立山這裡顯然已經沒有合適的酒店了,再續一晚從價格上不太好接受,還好富山市區還有價格合適的。看來想去立山黒部,命中註定還要從富山市區出發,想偷點懶總會出狀況,包括一個大意,沒有提前預習酒店位置。
3.有家可歸了,接下來這麼突如其來的空出來的一天,乾點啥呢。

既然手握全國鐵道PASS,那麼只要敢走,沒有不能去的地方。果然,還是得圍繞著鐵道考慮後續的事。離富山比較近的大城市基本就是金沢、高岡和富山,這三座城市都已經逛的差不多了,於是我開始沿著北陸新幹線往東京那個方向尋找目的地。

這個時候,平時沒事就在家扒拉日本地圖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雖然來日本的次數很有限,但架不住經常在國內扒拉地圖瞎看,心裡已經默默收藏了很多目的地,所以很快就鎖定了目標:軽井沢。
軽井沢很早以前就是東京鄉民的避暑勝地了,之後因為日劇《四重奏》在那裡選景,炒的現在國內境外都很火爆。但是我此次的重點並不在軽井沢,而還是個跟鐵道有關的地方:碓冰峠。
兩年前安排東京行程的時候,就試圖把碓冰峠列入計劃內,但最終還是被拿掉了,這次貌似冥冥之中要和碓冰峠有一次邂逅了。簡單論證了一下可行性,出發。

臨時調整計劃的去處和酒店都定下來的,既然沒有什麼著急的事了,索性就在酒店多睡了會兒,用過早餐後,約了酒店的接駁車回到立山站。
出發前推開窗,窗外雲霧繚繞的青山,遠處還有一片草甸類似的綠地,雖然沒去過真正的阿爾卑斯,配上點點積雪,想必歐洲的阿爾卑斯也是這樣的吧。

不到旅途啟程的那一刻,無法擁有在路上的那種心情。不到旅程結束的那一刻,永遠不知道你會經歷些什麼。不把這種心情用文字整理出來,可能就會錯過很多蘊藏在旅途中的思考。
說走就走的旅行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日常積累作為前提,什麼功課都不做的拎包就走,面對昨天和今天的種種突發狀況,該何去何從,難道只能在酒店裡或者喫茶店裡消磨時間麼,那就太對不起這份在路上的心情了。

6.1 立山砂防博物館

此處附贈一個景點:立山砂防博物館(立山カルデラ砂防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也是之前在做行程的時候,原本以為沒有時間安排而捨去的。沒想到突然空出來的行程給了我們很多填充時間的機會。

砂防博物館不大,就在立山車站隔壁。
砂防的緣起:日本作為一個多地震災害的國家,在大家都對地震預防習以為常的時候,震後隨之而來的很多地質災害,威力也不容小覷。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危害比較大的災難。

沿日本海一側的城市黒部、富山和高岡都是河流衝擊的平原,暴露在山與海之間。立山所在的富山市三面環山,有多條大河從山裡流向大海。豐富的水資源給富山帶來了肥沃的土地和富足的糧食,但同時也伴隨著暴雨、洪水、泥石流,帶給人們很多痛苦的經歷。所以從近代,富山縣就一直在防水防砂問題上,研究各種對策應對災難。

通過這張衛星圖,我們就很容易直觀的瞭解山、水、城市之間的關係了。

為了防止洪水夾雜著石塊衝擊村莊,在立山建起了防水和防砂工事,沿著山體修建了很多大壩(防砂ダム),然後每當有洪水來的時候,石塊會被大壩攔截住,然後洪水也會減慢俯衝的速度和流量,起到防止砂石流動的作用。然後等洪水過後,再把淤積的砂石清理開,為下一次洪水帶來的砂石提供新的空間。

作為防砂工事的配套,立山包括黒部一帶的山裡,都開鑿了很多工事專用的軌道。現在有的還在為作業提供通道,有的鑿通新隧道廢棄了,有的廢棄後開啟了旅遊業。供人們欣賞沿途美景的同時,也感嘆一下大自然的力量和人類對抗命運的力量。

砂防博物館不大,做了簡單瞭解,差不多時間就返回立山站了。此時雨量還是這個量級,還有源源不斷的遊客上山。

進入立山站,每天為數不多的幾班電車,從花1200日元返回富山站。

昨天晚上黑漆漆的一片,趁機會看看白天的景色。
果然從博物館裡長知識以後再出來看,現學現用。真的就是博物館裡介紹的那樣,常願寺川北攔截成了階梯的形狀。

雖然不能上山,但是雨水帶來的清新空氣,始終讓人能夠保持一中好心情,穿梭在溼潤的綠色中。

鉄道兩邊依舊是昨天提到的大片水田。

回到富山站,已經中午,還好新幹線的開通,讓穿越中部山脈不再是件很困難的事,當天往返東京都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軽井沢算不上大站,所以快速的新幹線都不停,所以我們只能先選擇一趟停靠長野的快車,然後咋長野站換乘。

在車站買了駅弁,也就是日本鐵路的盒飯,每條線、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種類樣式的便當,還有很多特色和限定的可選。但都有唯一的一個共同的特點,所有菜品都是冷餐食,沒有加熱的方式,連炸物都是涼的。
我選的就是富山特產的白蝦天婦羅飯,自然炸物也是沒有熱度的,但是完全不用擔心炸物涼了以後影響口感。駅弁在車站和站臺上售賣,雖然做不到現場配餐,但所有的駅弁也都是以配餐後最短時間運送到視窗,而且不囤貨,邊賣邊送,有些火爆的產品還需要等候幾分鐘呢,所以大可不必擔心隨著存放時間而品質下降。

6.2 向関東進發

享用著駅弁,新幹線也駛出富山站。臨海的天氣相對山裡確實通透了許多。

接下來就要穿越中部山脈了,天氣有變的陰沉了一些,海洋氣候就是這麼多變。

日本本州島的中部是一連串的高大山脈,從南到北,基本從日本海的那端一直綿延到太平洋一端,橫亙在日本的正中央。山的兩側也因為相互交通不暢,各自發展處不同的文化。這一串山脈各自有各自的名字,最開始可以叫做“飛騨山脈”,現在統稱為“中部山嶽國立公園”,也被日本自己人成為日本的阿爾卑斯山脈。今天原本要上山的旅程,就是中部山脈靠北的一段,被稱作立山黒部峽谷。
山上的風景還在期待中,先去山的那一邊看看。

因為是穿越了日本的屋脊,所以新幹線一直行駛在隧道里,在鑽出最後一段隧道接近長野站時,眼前的景象恍如隔世。原來山的那一邊的天氣是如此通透,藍天配白雲,遠處還有連綿不絕的青山。

長野站到達,只是短時間換乘。

繼續向軽井沢出發,天氣依舊晴好。

路過上田市,上田城因為真田的老家最近相當出名,看地圖上田城跡就在鐵道的邊上,這次就不能實地走訪了,留給以後一個念想吧。

經過佐久平,下一站即將到達軽井沢。遠處一座高大的山體出現,山頂還覆蓋著積雪。以我的地理知識,想必這就是淺間山了。淺間山現在仍然是一座活火山,而且比較活躍,淺間山南麓被稱作軽井沢高原。

軽井沢站到達。
日本的古代,從江戶(東京)到京(京都),陸路有東海道和中山道兩條幹道連線,軽井沢位於中山道上,而且在這裡設定宿場和驛站。後來,日本被西方開國了以後,一位加拿大人和英國人來輕井澤避暑,發現這裡涼爽的氣候和故鄉多倫多很像,於是漸漸地吸引了很多境外人,在這裡建立教堂、療養所之類的。後來日本本國人也加入到了開發的行列。
因為氣候涼爽、離東京也不是很遠,漸漸軽井沢成為了東京的後花園和避暑勝地。

然而我們今天的終點和重點都不在軽井沢,而是和他中間還隔了一座山嶺的橫川。前邊提到的中山道上,這裡有個大自然設定的關卡橫在道中,叫做“碓氷峠”。“峠”這個字是個和制漢字(日本人自創漢字),從字裡可以看到有“嶺”、有“卡”,所以意思就是山嶺關卡的意思

碓氷峠在自然地理上是一座分水嶺,阻隔了太平洋和日本海的降水,東側的利根川水系流向太平洋,西側是為信濃川水系提供水源流向日本海,一座碓氷峠,也將日本不同地理氣候和不同區域文化,甚至語言都分割開來,可見這座分水嶺影響之深遠。

在人類活動史上,橫川和軽井沢分別位於碓氷峠的東、西兩側,自古這裡便是道路溝通的難關。古時候,橫川和軽井沢分別作為“阪東宿”和“碓氷宿”兩個驛站佔據中山道上重要的地位。
鐵路方面,信越本線是聯通關東與信越地區的鐵道幹線,翻越碓氷峠是必須征服的難題。1885年橫川以東的鐵路開通,打通了到東京上野的鐵路;1888年輕井澤以西的鐵路也通到了直江津,連線了越後地區。而直到5年後,橫川和輕井澤兩地之間的斷點才貫通,也就是翻越碓氷峠的區間。

可見翻越碓氷峠的艱辛,而難點就在於橫川和軽井沢分別處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他們之間形成的最大坡度達到千分之66.7(也就是行駛1公里要提升海拔66.7米),這在全世界的鐵路範圍內也是很陡的程度了。在當時鐵路工業還只是剛剛起步的階段,這段穿山越嶺的線路從修建到運營都經歷了種種磨:當時機車的爬坡能力相當有限,需要有輔助的登山軌道和加掛輔助機車才能完成(國內的京張鐵路最大坡度是33‰,,翻越秦嶺的寶成鐵路最大坡度也是33‰),和國內的寶成、成昆鐵路一樣,為了攻克最難的一段鉄道,都有大量工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100年後,1997年10月長野新幹線通車(也就是現在的延伸到金沢的北陸新幹線),與之並行的信越本線軽井沢以西的區間劃歸地方第三方鉄道運營,組建信濃鉄道(しなの鉄道)。翻越碓氷峠的任務由新幹線取代,自此橫川到軽井沢之間翻越碓氷峠的鉄道隨之廢止。

對碓氷峠和橫軽鉄道有了一定了解以後,接下來我們回到軽井沢站。新幹線已經在碓氷峠順暢穿行了20年,但是北陸新幹線只在軽井沢設定了車站,橫川沒有設站,所以軽井沢到橫川這段雖然鉄道廢線了,但為了保證通行,在兩站之間開通了代行巴士。因為是JR関東的巴士,所以PASS依舊可以用。
巴士的車次不多,剛好我們能趕上14:15的那班。去橫川,感受一下那段不平凡的鉄道發展史。

6.3 碓氷峠 偉大的鉄道

1999年,在信越本線碓氷段廢線兩年以後,利用原先橫川站運轉區以及存放翻越碓氷峠輔助機車的車庫位置,建起了一座鉄道文化村,叫做“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通過實物展現百年來這段鐵路不平凡的一生。這也是我們特意運轉過來的重點。

到達鐵道文化村門口,背靠高聳的大山,果然是山裡的鉄道。

進門不遠處,就直奔主題。矗立著標誌性的66.7

碓氷峠的標誌性鉄道:アプト(Abt)式鉄道。這種軌道是德國人阿伯特發明的,在兩根鐵軌之間,再鋪設一條齒條,從而讓機車下邊的齒條與鐵軌的齒條咬合,互相用力,從而達到爬坡和制動的作用,而不是僅僅靠車輪與鐵軌的摩擦。

碓氷峠的鉄道不僅鐵軌有特點,機車也同樣是亮點。
按照世界鐵路的發展程序,最開始蒸汽機車時期,本身旅速就不會很快,再加上爬坡產生大量煤煙。想想在沒有空調的那個年代,客車都要開著窗戶透氣,隧道里煤煙無法散去,煤煙進入車廂與燥熱的暑氣混雜在一起,是件多麼痛苦的感受。為此,日本人提出“橫輕對策”,以應對這個曠世難題。在
電力機車技術剛剛普及的時候,為了結束隧道里的人間煉獄,橫輕開始了電氣化改造。並且隨著客流量的增長,單線已經不能滿足運力,開始了複線化。1912年實現複線電氣化。電力機車也替代了蒸汽機,旅速也相應得到提高。
60年代,Abt式軌道廢止,改用機車自身的能力爬坡和制動,以進一步提高旅速。但是仍然面臨著一個問題,當時日本的鐵路已經遍佈全國,但是依舊沒有能力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暢行碓氷峠。為了這些普通列車可以順利通過碓氷峠,研製了大功率電力機車。翻山越嶺時,需要加掛這個大力士才能完成穿越:這個時候著名的EF62/EF63就閃亮登場了。
從下邊這張圖能夠清楚地瞭解碓氷峠牽引機車的沿革,從最開始75分鐘到17分鐘,可謂是質的飛躍。現在,新幹線輕鬆自如的從隧道中穿梭,昔日那般壯觀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就像上午在砂防博物館裡一樣,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無法抗衡,但人類智慧和汗水的力量同樣力大無比。

國鐵時代的189系特急電車,需要靠EF62/EF63才能爬上碓氷峠

還帶著日本國有鐵道JNR標誌。

昔日的車輛保養修理車間改造成了展示廳,保留原裝供鐵道迷們參觀。

這就是前邊提到的EF62/EF63電力機車,幾近方形的車廂,就給人一種敦實的感覺。

車庫的背後,還有一大片機車展示區:功臣們已經完成了使命,在大山腳下安度晚年

既然是鐵道文化村,那麼就會處處體現著鐵道的細節,小道一個微縮鐵路道口。

文化村裡不僅只有靜態實物的展示,也是列車體驗的區域。剛進場就碰到一輛EF63在作業。看到我們拍照,司機友好的鳴笛並向我們揮手。

文化村裡展品不少,紀念品店的好貨也是挑的讓人眼花。既有文創產品也有實物可以入手,但是考慮到行李重量和囊中羞澀,終歸只敢看不敢買。如果敞開花,怕是有多少錢都得交代這裡。

再美好的相遇也有分別的那一刻,時候不早了,晚上還要趕回富山,戀戀不捨的離開碓氷峠。

雖然是要離開碓氷峠,但是我們還要向著遠離富山的方向移動。因為新幹線沒有在橫川設站,離我們最近的新幹線車站是在高崎站。需要先沿著關東這段還保留的信越本線前往高崎。

從之前的長野、軽井沢開始,這裡就是JR東日本的管轄區域了。見到了久違的綠色JR。
橫川車站和輕橫鐵道一樣,都已歷經百年,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這裡就可以刷西瓜卡了(SUICA,東日本行動必備交通卡)

信越本線在這裡就斷了,所以橫川站向西的方向已經修成了盡頭站的模樣。

車次也和橫軽代行巴士一樣,少的可憐。

車來了,依舊是帶著湘南色的普通電車。

抬頭看到車內熟悉的東京都區的路線図,這種對密集恐懼症的人很不友好的地圖,正是我們莫名激動的點所在。然而我們並不能到達最密集的那個區域,只能在途中最左上角的位置稍作停留。

享受下午悠閒短暫的鐵道時光

高崎站到達。看到了久違的湘南新宿線東海道直通,如果坐上那趟電車,我們就可以到新宿到東京了。然而我們的目的地是反方向,只好剋制住蠢蠢欲動的腳步,踏上返回富山的新幹線。

群馬縣是一個四周都沒有海岸線的縣,多山地,因為自古遠離政治中心,一直處於關東的邊緣地帶,在光彩耀人的東京都映襯下,顯得有點暗淡無光。縣廳所在地(相當於省會城市)前橋市也經常被人忽略和誤會。被忽略和誤會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個叫做高崎市的鄰居。
高崎市因為上越新幹線和北陸新幹線在這裡交匯,東京來的新幹線從這裡分別去往日本海側的兩大城市圈:新潟和金沢。古有中山道,今有新幹線,讓高崎自古至今,還算是一片比較活躍的地區。相比之下,縣廳前橋就有低調了太多,也是存在感也不高的原因。
夕陽西下,半天的時間我們已經從日本海一側穿越到了東日本地區,但是這裡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註定不能在這裡多停留。

回富山,依舊是金光閃閃的E7。算了一下時間,長野中轉和直接站站樂,時間上沒有什麼優勢,於是我們就踏上這趟はくたか號。然而,這趟はくたか571號,又是跟我們比較有緣分的一趟新幹線。年初在金沢和富山之間遊蕩的時候,在富山回金沢的路上,兩次都是趕上同一趟新幹線,這次回富山依舊是熟悉的571號。即是緣分,也看得出來,看似沒有固定模式可言的玩耍,無形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固定模式。

又過上田城,此時已經是夕陽西下。

返回日本海的一側,歸途依舊有晚霞陪伴。

回到富山時候也不早了,趕緊用過晚飯,抓緊時間休息,因為明天還是需要早起的。
也不知道是真餓了,還是過於興奮,來到之前光顧過的富山站隔壁商場裡的小飯館,一口氣要了一份氷見牛的咖哩,又要了一份富山特產的白蝦天丼,吃完一點也沒覺得撐,只是覺得既滿足有心情愉悅。

經過短暫的睡眠,早上還不到5點勤勞的我們又踏著朝陽出門了。今天是個好天氣,終於放晴了,初升的太陽還沒有翻過遠處的山頂。
今天就要完成此行最最令人難忘的一段旅程:穿越立山黒部峽谷。

肯定依舊是空無一人的街道。

早算晚算,最後還是沒有逃過要從富山早起前往立山黒部峽谷的宿命。但為了有個更好的旅行體驗,留下獨一無二的回憶,無論怎麼折騰,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大阪買的立山黒部通票的有效期是5天,但只能選擇一個方向單向穿越立山黒部峽谷,每種交通工具只能乘坐一次,而且不能反方向多次使用。前一天去立山住的那個晚上,所以我們已經用了富山到立山之間的機會,所以今天前往立山依舊要單獨買票,於是又花了1200日元。

雖然現在只有早上5點多,是第一班發往立山的電車,但是待到發車的時候,雖然沒有站裡的乘客,車裡基本已經坐滿了,想必都是遊客。

在這片稻田中間我們已經穿越多次,見過夕陽,也見過朝陽。

又見熟悉的峽谷和山川,晴朗的天氣預示著今天會有絕佳的體驗。

立山黒部阿爾卑斯路線,整條線路的西部是立山,東部是黒部。西邊的起點就是富山縣立山了,已經來來回回轉了好幾圈了,東邊的起點也可以算是終點是在長野縣扇沢,從扇沢會分出兩條路線,一條抵達長野市區,一條到達信濃大町的JR車站。
我們手裡的車票包括了從富山市區出發到長野縣一側終點的所有交通工具的費用。立山黒部峽谷不僅以美景著稱,線路中包括了登山鉄道、普通巴士、吊索纜車和無軌電車多種交通工具,也同樣是宣傳的亮點。

買了立山黒部通票的遊客,依舊先要到立山站外邊的售票處換票,換乘一張帶有條形碼的車票,這張票將伴隨著從立山到終點扇沢的整個行程,務必留好,不要遺失。
換票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是按照交通工具的核定人數出票的,當前一班已經滿員的時候,自動給出下一班發車的車票。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人多上不去車的狀況,可以充分相信日本人的客流組織能力。

今天山上的實時氣溫和景象。

穿越峽谷的交通工具實在是五花八門,回憶起來稍不留神就能數漏一種,每到一處,周邊都有遊覽的路線,可以選擇停留,也可以選擇向下一程移動。整個線路可以分成8段,為了更好的梳理每段旅程,下面每更換一種交通方式和停留地,都以編號的形式出現,力求一目瞭然。

立山→美女平(1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1 / 8):立山車站→美女平 利用方式:登山纜車。

美女平到達,海拔977米。
沿著山體自然的斜面,經過一段陡峭的爬升,7分鐘的時間,我們提升了500米,到達美女平。

室堂→大觀峰(2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2 / 8):美女平→室堂 利用方式:巴士。
接下來的是一段將近執行50分鐘的車程,雖然就是普通的旅遊巴士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沿途的景色絕對會讓登上立山的遊客立刻產生不虛此行的感嘆。

出發起初,還是濃密的森林模樣,隨著海拔不斷提升,植物的綠色漸漸地被晶瑩剔透的白雪取代。

巴士在山路上不斷盤旋上升,剛剛還在頭頂的雪山山頂,不一會就出現在與視線平行的遠方。

一路上,已經深深被雪山震撼,不知道是該用各種裝置記錄下著眼前的一切,還是應該放下裝置好好全身心投入這彷彿穿越時空的景色。

室堂到達,海拔2450米

室堂是此行的重中之重,也是整個峽谷穿越中景色最震撼的地方。所以我們選擇在這裡多停留一下,感受雪的世界。

鏡頭盡頭的方向是日本海和我們早上來時的富山市。

毫無遮擋的陽光和潔白的雪世界,照的睜不開眼,這個時候需要配備墨鏡了。此時的眼前,如果跟人說是地球的兩極,恐怕也不會招致質疑,一切渾然天成。

雖然放眼望去一片白色,但是中間還有一處地熱溫泉在散發著熱氣,大自然的奧祕真的讓人很難捉摸。既然是日本,那就少不了地熱的元素,溫泉汩汩的冒出地面,這裡現在被劃為立入禁止區,不能靠近。也確實是不能靠近了,因為離這麼遠,濃濃的臭雞蛋味已經瀰漫在空中。

下面我們又來到了祖國的東北,看看大冰溜子。經過陽光的照射,有的冰塊慢慢開始融化了,眼睜睜的看著一大根冰溜子扎入地面,這要是有人從下邊經過,不堪設想。

簡約簡易簡單的木屋,和白雪皚皚相得益彰,感覺很配。

厚厚的積雪,對於遊客來說是歎為觀止,對於日本本國人來說,就是滑雪撒歡的好地方。

山中有片還在冰封起的湖。

這個時候已經不考慮下一班車是什麼時候的了,只想在雪地裡盡情的撒歡。

2018年已經過了快一半了,在5月的季節裡,單說看到如此潔白的雪景,就已經有種感嘆大自然的衝動。然而又是錯落有致的山峰,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晴朗無雲,彷彿已經到達天際。
情不自禁的留下到此一遊的痕跡。

不知道怎麼的早上就陰差陽錯的買了最愛的可爾必思作飲料。
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突然就想把隨身攜帶可爾必思放入雪地中。
利用瓶子裡的自重,只要一鬆手,一個輕輕自由落體,可爾必思順勢插入雪中,露出剛剛好的效果,一切簡直就像預先想好的一樣,玩的不亦樂乎。

在雪地撒歡,不知不覺的我們選擇了最大的一圈,所以回到室堂車站,基本已經過了1個多小時。
回到剛剛下車的室堂站,剛好到了雪牆開放的時間了。

室堂的活動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將在隧道里穿過立山山脈,慢慢就要下降到正常的海拔水平。

室堂→大觀峰(3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3 / 8):室堂→大觀峰 利用方式:立山無軌電車。
隧道里的交通工具是無軌電車,這對於我們來說,坐無軌電車的重要性堪比看雪牆,二者缺一不可。

無軌電車在隧道里是專用道,所以開起來完全可以一路狂飆。10分鐘後到達大觀峰。

大觀峰→黒部平(4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4 / 8):大觀峰→黒部平 利用方式:空中纜車

大觀峰和黒部平都設有展望臺,主要是從上而下的觀賞山下的黒部水庫。如果7點從立山出發,到了這裡,基本上已經臨近中午,是解決午飯的時間。但是這裡正處於深山中,所以沒有像樣的飯館供遊客用餐,基本都是以簡餐為主。
也正是因為這裡是整條線路的中點位置,又到了飯點顯得世界各地的遊客特別的多,我們決定不停留,繼續向下走行程,最後證明我們的選擇也是正確的。

黒部平→黒部湖(5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5 / 8):黒部平→黒部湖 利用方式:登山纜車

黒部湖→黒部水庫(6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6 / 8):黒部湖→黒部ダム(黒部水庫) 利用方式:步行
從黒部平下來,就到了黒部水庫的大壩上。

綠色的湖水,想必都是山上的融雪吧。

此時整個立山黒部的行程已過半,所以我們決定放慢腳步,順便看看有沒有可以吃飯的地方。
此時請看大壩上的樓梯,頂上那裡有個休息和補給的地方,但是到達那裡之前,我們要努力的拾級而上。

既然耗費了大量的體力爬上了,那麼就好好吃一頓吧,順便坐在高處,欣賞一下湖景。
畢竟是山上,食材有限,所以熱食基本都是蒸煮出來或者索性就是方便食品,加熱一下即可使用。但是味道絕對也不湊合。

休息好了之後,我們將乘坐最後一段交通工具,前往此次路線的終點站扇沢。亮點總在最後。最後一段的交通工具依舊是一段無軌電車。
今年年初,得知作為日本為數不多的兩段無軌電車線,東部的黒部到扇沢區間的関電無軌電車即將在明年(2019年)春天更換新車型,架空線拆除,更換成電容車,那也就是跟普通的電動車無異了。今年的春季到秋季將是他最後一年運轉。也正是因為得到這個訊息,此次日本行程無論行程怎麼調整,這裡的雪牆和無軌電車始終被壓軸保留。

不得不說,任何一種形式的公共交通在日本,不僅僅是人們出行的工具,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文化,或歷史傳承或人工打造,總之,把所有事物都進行擬人化,到也很符合他們萬物皆有靈的神道教思維。
四處可見的倒計時牌,顯示裡最終期限還有203天,果然不到一年的時間。

立山黒部峽谷的旅程即將結束,讓我們最後以送別老車的形式,留下完美的回憶,結束這段美好的旅程吧。

黒部水庫→扇沢(7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7 / 8):黒部大壩→扇沢 利用方式:関電無軌電車

旅行總要面臨分別,路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一期一會。到達扇沢,走下電車的同時,一整天的峽谷之旅也即將畫上句號。

扇沢→JR信濃大町駅(8 / 8)

立山黒部峽谷(アルペンルート 8 / 8):扇沢→JR信濃大町 利用方式:巴士
扇沢到大町的巴士大概要開35分鐘,車上舒服的睡著了,加上勞頓的一天,醒來已經進入大町市區了。

這是一個不用貼在身上就能發熱的暖寶,是年初在名古屋城跨年時候,一個工作人員給的,拿回家一直沒使。這次正好帶著,用他的溫度支撐了整個立山黒部峽谷穿越之旅,接下來我很有可能又將他帶回了名古屋,但最後拋棄在了哪兒有點想不起來了。不是大阪就是名古屋。

下山的巴士直接停靠在站前,信濃大町站短暫停留,大町是前往立山黒部峽谷在長野一側的主要入口,所以大量的遊客會從這裡集散。但也僅僅是個遊客進進出出的地方,沒有太多可以逛的,也因為我們接下來還有經名古屋回新大阪的行程,所以不容久留。
從信濃大町上車之後,我們將經過大糸線、中央本線西段到達名古屋。名古屋稍作休整買點藥妝以後,返回新大阪結束一天的行程。接下來的將是一段漫長的鉄道之旅,放幾張沿途的照片,今天的行程就可以結束了。

雖然沒有逛大町,但是信濃大町站還是要留個影的。站臺的標誌又是綠色的東日本風格,然而我們依舊去不了東京。

這裡屬於長野縣,古時為信州,信州特產蘋果,所以站名標上吉祥物是一隻熊頂著蘋果的造型。

信濃大町站每天有一班從南小谷開來的特急電車,終點是東京都的新宿。
我們將乘坐這唯一的一趟特急前往松本換乘去名古屋的特急。

信濃大町站出發。到松本的路上是一片山中少有的平原地區。

松本站沒有出站,送走了繼續開往新宿的特急電車,我們換個站臺,等候前往名古屋的信濃特急。這裡將是一段JR東海的鉄道。

到達名古屋的中央本線西段大部分時間執行在山谷裡,因為已經臨近傍晚,陽光已經沒有白天時候那樣鮮亮,加之山谷裡山體和隧道眾多,加上睏意襲來,不一會就閉幕養神了。
基本山裡的景色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但夕陽的景色一點沒耽誤。

醒來已到中津川,基本已經駛出了崇山峻嶺。

迎著夕陽,進入名古屋市區。

好多次,名古屋都是作為行程的尾聲存在。可能是第一次到達日本的落腳點,每次到達名古屋,總能給我一種特殊的感覺在裡邊,而且恰恰每次都能有一段標誌性的總結髮生在名古屋的身上:
每次在辛苦的轉完一圈旅途後,遇到名古屋,總是那種回到原點的感覺,為每次行程畫上圓滿的句號,又像老朋友一樣,想來看看他。

閒逛名古屋市區,終於拍清楚了一次名站門口的高樓大廈。

前往熟悉的矢場町,進行一番採購。

在藥妝店完成一撥採購活動,登上名古屋新幹線的站臺,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從這裡踏上日本的新幹線前往京都的場景。三年前,對日本完全不瞭解,如今可以自由翻山越嶺遊走鄉村。

用PASS指定了回新大阪的新幹線,至此,7天的鉄道PASS也在這個時候完成他的使命,有他和他身後的鉄道王國帶我們度過了愉快的7天,留下了許多終身難忘的回憶。再見,名古屋。

經過三天兩晚足額的時間,在第7天還有不剩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回到新大阪站。7天鐵道PASS完成使命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該整理一下心情,繼續充分的玩好接下來的兩天,也要做好收心的準備迴歸生活和工作。

新大阪止,喧囂了一天的車站安靜下來,忙碌歸於平靜,我們的旅途沒有止境。

回到車站邊上的酒店,隔壁車站還是燈火通明的忙碌著。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