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一個人的行李」第四站—佛語泰國 [200圖]

預告

其他遊記

「一個人的行李」第二站—白い北海道://www.mafengwo.cn/i/5532559.html
「一個人的行李」第三站—文藝義大利 [950圖]://www.mafengwo.cn/i/6334145.html

前言+行程

十一義大利歸來後,身心略疲;不過思前想後,終不忍浪費寶貴的春節7天假期,對著google map看了幾遍以後,覺得冬天還是來東南亞最合適: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氣溫正直全年最低,且乾燥少雨,正是東南亞國家最佳的旅遊季節;另一反面也是東南亞國家也不算遠,可以省去旅途疲憊,就當是換一種風格,去東南亞休閒一下。
此前無論是去日本還是義大利,均對寺廟、神社、教堂、博物館都報以極大的熱情,因為我始終認為傳統建築最可以反映當地獨特的文化,有一種現代人無法複製的歷史氣息。而與當地人的交流則被我放在次要位置甚至儘量避免,畢竟與人交流不是我的長項。不過這次泰國之行打破了我一貫保持的旅行方式:泰國的公共交通並不如日歐發達,因此出行多要選擇雙條車、tutu車、出
租車
,這就不可避免要與當地人進行交流,當然是以砍價為主。此外,對於路途遙遠景點,我臨時選擇了兩個當地的旅行團,團裡有各國遊客。在先後和來自上海(應該是)的一家人、澳大利亞的夫婦、歐洲的幾個小姑涼、一位巴基斯坦人、來自深圳在馬來西亞做志願者的小姑娘和在泰國幾十年的美國老大爺簡單交流之後,讓我突然發現,旅行的道路本應更加寬闊,似乎讓我走的有些窄了。在此再次向葉同學表達深深的敬佩之情,畢竟人家已經開始注重“與當地人的交流以及深度的體驗”,嗯,向你學習。
關於此次行程,對海島、人妖無感的我,只選擇了清邁曼谷兩個地方,而且遊覽的依舊是古蹟居多,極少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現在想想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以後機會多得是,換個風格再遊泰國也不是不可能的。

Day1 清邁古城

其實今天已經是到泰國以後的第二天了。
昨天下午5點左右到達酒店之後,換上短袖短褲,就去塔佩門附近吃飯了,吃的是一碗略帶甜口的河粉,價格很便宜但是感覺也很一般吧,畢竟就是街邊小攤,不用太在意口味和衛生了。晚上又出去逛了一下酒店附近的夜市,可惜滿眼全是賣衣服的,按照時下流行的話說,估計是逛的假夜市吧,於是早早就回了酒店休息。

契迪龍寺

契迪龍寺位於清邁古城舊市街 PhraPokklao Road 的南端。它因為一座極具視覺衝擊的大佛塔而聞名,建立於1411年,在清邁市內六大寺廟中最為著名,它與帕辛寺並列為清邁地位最崇高的寺廟。門口點綴著蛇和孔雀的裝飾,內部有巨大的佛像。 在正殿的後面是始建於1411年的巨集偉四方形大佛塔,以後經過數次增建,高達90米。1545年清邁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大佛塔的尖頂一夜之間塌毀,露出了塔內的金身佛像。雖然毀於大地震,但依然是清邁城內最巨集偉的建築。

這就是契迪龍寺的大殿了,由於去的早,裡面的僧人似乎在舉行什麼儀式,應該屬於早上起來年年經之類的活動吧

契迪龍寺的佛塔雖然因為一次大地震損毀了,但是現在看上去依然可以找到當年的雄偉壯觀。

在佛塔的上面幾層裝置有大象,似乎有幾座是複製品

契迪龍寺內部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寺廟,建築極具東南亞風格

潘道寺

Phan Tao的意思是“1000個火爐”,因為這裡曾經是鑄佛場,為重要的寺廟鑄造佛像,因此得名。寺院中陳列有150到200年前印在樹葉上的古經,及裝古經的柚木櫃子。 柴迪龍寺 Wat Chedi Luang 北面相鄰的就是 盼道寺。寺內完好地儲存著蘭納時代的巨大、古老的柚木佛殿,十分引人注目。是清邁城中又一份著名的瑰寶。大殿由模具脫出的柚木板組合而成,底部由28根巨大的柚木柱支撐,一直通到屋頂。大殿中還有印著靈蛇圖案的山形屋頂蓋板,鑲嵌在五顏六色的拼花鏡片中,上面還裝飾著蘭納風格的發冠。大殿中陳列著古老的寺鐘、陶瓷製品、泰北風格的鍍金木質佛像、古董櫃子、櫃子裡堆著抄在棕櫚葉上的佛經。

帕辛寺

帕辛寺初建於1345年,是帕邀王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建。是清邁古城裡最大的一間寺廟,也是遊人最多的寺院。這裡因供奉著獅佛帕辛(Phra Singh)而出名。 在清邁地位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座寺廟,與 柴迪龍寺 齊名。位於主路 Ratchadamnern Rd 的最西端。1345年由曼格萊王初建,後經多次擴建才形成了現有的規模。寺中存放著卡福國王的骨灰,鍍金大殿建於蘭納時代,內有精緻的木雕,還繪有反映19世紀清邁人和寺廟日常生活的壁畫,供奉著令人敬畏的鍍金 Phra Singh 佛像,這是寺廟名稱的由來。在曼谷和洛坤也有同名的佛像,據說都是在斯里蘭卡製作的。以及浮雕精美的手稿珍藏室。寺院右側角落坐落著拜萊殿,白色的牆壁與正面塗成金色的木頭大門搭配協調。

羅摩利寺

寺廟非常古老,在清邁甚至整個泰北都非常重要,在大殿後面有一處儲存的比較完好的佛塔。可惜當時羅摩利寺正在裝修,沒法照到正面的照片。主殿兩側的草地上有12生肖的陶塑,看來是華人的寺廟。後面有一座古塔,尖上塗成了金色。棚子裡停了一輛白色的賓士車。門口處有小僧人的陶塑,旁邊有個小水池,很多陶罐。廁所巨乾淨,一塵不染的。很多都是磚建築,很有復古的風格,上面有複雜的白色裝飾,可能就是舊時的工藝。還有小羊的陶塑,很可愛的樣子。

清曼寺

是清邁擁有最古老歷史的寺廟,過去作為國王的宮殿和居所使用。1926年,建立了蘭納泰王朝的曼格萊王定都清邁時將城內最古老的一套官邸改建而成。
在正殿內可以看到很有特色的蘭納風格的粗大柚木支柱,典型的泰北式建築風格。1993年修復的正殿中供奉著兩尊非常著名的珍貴佛像。一尊是1800年前製造的微型水晶佛像,信徒們相信它具有帶來雨水的神力,雕刻於6世紀的北印度。另一尊是年代更加久遠的釋迦牟尼佛像,據說是在印度或是斯里蘭卡製造的,參加過潑水節盛裝遊行的大理石佛像。佛像上嵌滿了寶石,十分珍貴。
正殿內的牆壁上覆蓋著十多年前描繪的色彩鮮豔的壁畫。紅色和金色的版印壁畫於1996年完成,用來紀念清邁建城700週年,壁畫描繪了清邁城之父曼格萊王一生中的各個場景。清邁寺 還有一座以大象雕刻為裝飾的方形佛塔,地基被15頭大象圍繞著,是不可錯過的看點。一些古印度和斯里蘭卡的佛窟。該寺是僅有的泰北式寺廟建築。

遊覽完清曼寺已經是中午12點了。由於早上天氣比較涼爽,出來的時候就穿了長褲,沒想到到了中午氣溫直線上升。想著下午只有一個寺廟,吃過午飯後就直接回酒店休息了。

布栢藍寺

這其實是一間小寺廟,看著離酒店比較近就過來了,建築風格還是很有特點的。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泰國的建築建的都比較緊湊,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大氣,照起來總覺得哪裡有些彆扭

夕陽契迪龍寺

從布栢藍寺出來,發現陽光正好,就決定再去一次契迪龍寺去拍夕陽,畢竟算是當地最有名的寺廟了,雖然當天到的有些晚,而且不得不再買一次門票,不過還是很值得的。

DAY2 清邁近郊

這一天本來沒有安排任何行程,可是又覺得來都來了,不出去走走太可惜,就提前一天在攜程上面購買了蒲屏皇宮加素貼山雙龍寺半日遊專案。導遊是一個年輕小夥子,英語不錯,會幾句中文,發音很標準。不得不說,泰國的導遊還是很敬業的,一路上一直不停的給大家介紹泰國的歷史,佛像不同姿勢代表的不同意義。

蒲屏皇宮

蒲屏皇宮是泰國皇室的皇家離宮和避暑行宮,該行宮完工於1962年。每年1-3月王室人員來此居住,現國王已故的母親曾非常喜歡這裡。在皇室人員不住在這裡的時候,庭院部分會向遊人開放,遊客可以花園,室內一般不能進入。整個王宮為泰式建築,花園內草木蔥鬱,花木秀麗,種有玫瑰、鼠尾草和各種奇花異草。每年的12月到1月份的冬季,這裡異常涼爽,百花盛開,景色美不勝收。王宮白牆黃瓦,建築格調雅緻,坐落在周圍的青山之中,自有一分清涼平和之美。是一處高原避暑勝地,並且很有泰北風情。
來這裡導遊也是主要介紹皇宮裡面的鮮花,作為理工男表示不是很提得起興趣,只是拍了一些沒見過的鮮花算是紀念。

雙龍寺

從蒲屏皇宮出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素貼山雙龍寺。素貼山雙龍寺位於素貼山頂。雙龍寺因有兩條長龍在兩側臺階坐臥而得名。佛寺的金色佛塔中仍供奉著佛祖的舍利子,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前來朝聖。寺廟建於1383年蘭那王朝時期,傳說建廟的位置,由一頭大象來選擇。
據說庫納王與蘇瑪那泰拉埋了釋迦牟尼粒舍粒子其中之一在鬆達寺後,不知道該將另外一粒供奉在何處,便找到了只大象,讓它揹著舍粒子,象走到哪兒,就要在哪兒蓋寺廟與塔供奉,這隻象最後走到素貼山的位置,轉了三轉便倒地而亡,於是庫納王便把舍利子埋在這裡, 並蓋了一座7公尺高的塔。大約16世紀中左右,素貼寺前一條200多階、兩旁有納迦護衛的石梯, 擁有了初步的模型,後來一再修築,形成今日的模樣,也使得素貼寺被人暱稱為雙龍寺,這條納迦護衛的階梯代表彩虹天橋,象徵從人間通往天堂,階梯的盡頭還有兩尊守護夜叉,代表天堂的守衛。
在1525年,King Muang Kaew將此塔重修,加高到超過16公尺, 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後來陸續修繕,現在整座塔幾乎貼滿了金箔,並超過20公尺,塔頂的甘露由36公斤的黃金鑄成,下面鑲有鑽石999顆及9種顏色的寶石各一顆。

這個木雕所講述的就是當初利用大象來尋找建設雙龍寺位置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傳說,是真實的哦。畫面中由近及遠可以看到馱著舍利子的大象以及後來建成的雙龍寺。

就是這座金色佛塔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但是此塔只有上面的部分是純金打造的,其餘的部分含金量只有60%,其餘使用銅、鎳來代替的。站在塔下面確實覺得明晃晃的很刺眼,而且還有許多信徒圍繞著佛塔進行祭拜,很是虔誠。

DAY4 曼谷-大城府

為什麼直接跳到第四天了呢~因為第三天一早就離開清邁來到了曼谷,一路上都在奔波,預定的週日夜市也沒有去,自然也就沒有拍照片。在這裡特別說明的事情有幾點:
1.由於泰國的鐵路不大發達,從清邁到曼谷坐特快居然要12小時。而乘坐大巴居然比火車還要快,但是泰國北部屬於山區,據說乘坐大巴也不是很好受,所以就選擇了坐飛機。這次乘坐的是泰國微笑航空,體驗還是不錯的,也算是體會了一回泰國中高階服務。
2.tutu車司機實在是太黑了。前一天預訂的從酒店到機場的tutu車,要價150泰銖也就勉強接受吧,畢竟從機場來坐出租還要了160銖。可是下了車以後司機居然告訴我沒零錢,一個司機出來居然不帶零錢,怎麼想也覺得不可思議吧,沒有辦法,只好甩給他200泰銖,就當是花錢買教訓了。
3.泰國的週末夜市很是有名,動不動就是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夜市。在清邁體驗了一回週六夜市以後發現確實如此,一過6點大批的遊人就開始湧入市場,警察也在路口疏導交通。不過就和世界其他各國的小商品市場一樣,市場面積雖大,但是道路略顯擁擠,遊人摩肩接踵,降低了旅遊的體驗。這樣的夜市體驗一次也就夠了。
來曼谷第一天本來也是沒有任何計劃的,可是不好吃不好逛的我實在無處可去,決定再次依靠攜程,定了大城府一日遊專案,事實證明這個決定真是無比正確的。由於是在當地參團,30多人的團裡幾乎全是西方人,只有少數幾個人是亞洲人,在這樣的一個團裡,讓我首次體會到了旅行中別樣的樂趣:不僅能夠和當地人進行交流,同時也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旅行心得。雖說只是在當天回酒店途中才和一個來自深圳在馬蘭西亞做志願者的18歲小姑娘聊了一下,但也算是為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後在旅途中,可以更加勇敢的和周圍的人打招呼,體驗各國人文風情也應成為旅途體驗專案之一吧。

Wat Phu Khao Thong

一早在酒店吃過早飯,司機把我(們)接到集合地點。導遊是一位很乾練的小姑娘,英語說的很好,確認好每個人的行程之後,就在團裡每個人的身上貼上不同顏色形狀的小貼紙加以區分,隨後就帶領我們開始了一天的遊覽。
首先來到的是Wat Phu Khao Thong,翻譯成中文應該類似於“金山寺”一類的名字。到了以後以為是一座新建的寺廟,結果聽完導遊介紹才發現寺廟始建於14世紀,只是現在的泰國國王剛剛視察完這裡,覺得應該重新修繕寺廟,這才開始重新修繕。但是吧,修繕文物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修舊如舊,對於Wat Phu Khao Thong的修繕給人一種在新建的感覺。
由於修繕中的Wat Phu Khao Thong與其說是修繕,不如說更像是在裝修,所以重點拍攝了寺廟周圍的小佛塔,只能把Wat Phu Khao Thong作為背景。

大城臥佛寺

大城臥佛寺又稱羅卡雅蘇塔寺羅卡雅蘇塔寺,在內城的西邊三分之一處,有一條河把它和大城歷史公園中的其它寺廟分開。也就是內城的西北角。經過曲折的道路後是一片開闊的草坪,當中橫臥著一尊長達42米,粉刷成白色的臥佛像。儘管當年遭到過嚴重的破壞,不過已經由國家文藝會依據大城中期的藝術風格在1956年進行了復原,現在依然得到人們精心的維護。並不是所有的臥佛像都表示佛祖的涅槃,有時它也代表佛祖的身體長大100倍以應對惡魔羅胡,這尊臥佛像表現的就是這個寓意。如今這尊佛像被露天放置著,原有的佛殿已被緬甸人摧毀,現僅剩24根八邊形的柱子傲然聳立。佛像後面還有一個正殿和一些佛塔的遺蹟。寺廟全天免費開放。 悠閒橫臥在大城天空下的白色佛像身披明黃色袈裟,很耀眼。巨大的身形令人感到震撼。外圍有一圈磚,還能看出是當年佛殿的遺蹟。能看到佛像的腳底很大,後面是佛殿的遺蹟,面積相當大,只有兩座磚塔聳立在中間,可以想象到當年的巨集偉。周圍還有幾座磚塔,好像都快倒了。佛像前有供臺,上面還有一尊縮小版的臥佛,上面貼滿了金泊。

這是臥佛寺內儲存的僅有的半身佛像,其餘的佛像都因戰爭、當地民眾偷盜而遺失了。

瑪哈泰寺

瑪哈泰寺與三王寺齊名,是大城府最大、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也是一座充滿榮枯盛衰的寺廟遺址。它建於14世紀的包若瑪拉嘉一世(1370-1388)時期。遺址群中間的主塔曾高達44米,是大城最早建成的高棉式佛塔之一,在後來的戰亂中毀壞,現在只剩下底部的基座等遺蹟,一些更完整的佛塔環繞在四周。從圍繞四周的佛塔上依稀可以看到當時以灰泥裝飾的痕跡。中央佛塔在1911年倒塌,1956年在地下室發現了佛像及眾多寶石,現在都存放在國家博物館中。 它位於古老的聖城中心,走進寺廟,更像是走進了一大片樹林,使得炎熱的天氣一下子變得涼爽了許多。被觸角一樣的榕樹根環抱的著名的佛頭也在這裡。由於該寺被森林包圍並侵蝕,一尊佛像的頭部被纏繞在盤旋的樹根當中。這種聖像和大自然糾纏在一起的現象在泰國佛教裡是極其幸運的兆頭,這尊佛像就成了該寺參觀最多的一尊佛像。

大城著名的榕樹包佛頭就在這裡。一顆佛陀的頭被包裹在樹根中,就像從樹中生長出來一樣已經和樹是那麼渾然一體,頗有吳哥窟的氣息。不過在這個景點前面真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蹲在那裡和佛頭合影。為了不打擾大家,也為了別人別打擾我,果斷找了一站就閃人了。

這裡可以看到右側很多佛像都沒有頭,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戰亂以及偷盜。

普斯里善佩寺

這是有著三位國王長眠的王室守護寺院,位於大城王宮遺址的南面。這是一座與曼谷玉佛寺齊名的王室寺院。建於1491年,1500年寺內建成了高16米並被總重250公斤黃金所覆蓋的大佛 Phra Si Sanphet。 大城王朝因遭到緬甸軍隊的進攻而放棄這裡,緬甸軍隊攻克大城之後對這裡進行了大肆破壞,現在王宮周圍和內部盡是殘垣斷壁,建築內的橙色磚塊已經裸露,並由於重力的作用而傾斜。曾經那座有著16米高的站式立佛也毀於無形,表面覆蓋的250公斤黃金,也被攻入的緬甸軍隊熔化並搶走。 目前殘存的唯一建築是大城王朝中期15世紀建成的三座灰白色錫蘭式佛塔,佛塔靜靜地矗立在那兒,裡面儲存著大城王朝三位國王的骨灰。據說右側的廣場本來是木製的王宮建築,後因大城王朝滅亡而坍塌。 這三座佛塔可以稱為大城的象徵,它由底至頂漸次變細成環形的鐘型佛塔是大城古建築的典範,在遭到緬甸軍隊的破壞之後,往日的氣勢尤在。作為大城最適合拍照的寺廟之一,它並排矗立的三座優美的佛塔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就其古王宮式建築的雄偉外觀來看,這三座佛塔的地位就像曼谷玉佛寺般一樣崇高,體現了大城建築風格的精髓。這座混合建築物建於14世紀末,最初用來舉行重大的皇家典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譽為“吳哥窟第二”。
普斯里善佩寺是由包若瑪特羅卡納國王於15世紀下令建造的一座國家寺廟,其後又經過了他的兒子拉瑪鐵菩提二世的進一步修建,又建造了兩座佛塔來存放他父親和哥哥的遺骸。第三座佛塔是包若瑪拉查四世為安放拉瑪鐵菩提二世的骸骨所建的。一直到1767年緬甸人的大洗劫之後,後繼的統治者才停止了增加這裡的建築。直到20世紀初 Wat Phra Si Sanphet 還被茂盛的雜草和樹林覆蓋。儘管部分建築已經修復,但整體上依然是一片荒蕪。在20世紀這裡曾進行過一次區域性的修繕和部分重建工作,至今還有許多珠寶收藏在博物館中。

挽巴茵夏宮

參觀完古蹟,就來到當天最後一站的挽巴茵夏宮。挽巴茵夏宮由大城王朝帕昭巴塞通國王於1632年開始修建。挽巴茵夏宮宛如一個大公園,其建築集合了泰、中、西三種迥異的建築風格。主要的三座宮殿分別是緬甸式的、中國式的和哥特式。 這裡的作用主要是給泰國王室避暑之用,不是很對我的胃口,隨便照了幾張相片。

這個小燈塔看上去還是很可愛的,遊人是可以爬上去的,但是奈何當天實在太累,只得作罷。

DAY5 曼谷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在曼谷市區內,包括老城區的大皇宮和市內其餘寺廟。雖然曼谷有天鐵,但是並沒有修到寺廟最為集中的老城區,作為遊人,在各個景點之間只好選擇出
租車
。泰國出
租車
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司機還算熱情友好,可是上車之前要價也絕不含糊,動不動就200B起步…..以至於當天最後遇到一個願意打表的司機讓我反而不適應。

大皇宮

最先遊覽的當屬最為重要的景點,對於曼谷,必須首選大皇宮。大皇宮位於曼谷市中心區,由一組佈局錯落的建築群組成,彙集了繪畫、雕刻和裝怖藝術的精華。為了避開擁擠的人群,我特意早早來到大皇宮,只是那時大皇宮門口早已站滿了各國旅行團,8點半一開門,就和各國旅行團一起準時進宮遊覽。
曼谷王朝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登基後,於1782年把首都從吞武裡遷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經歷代不斷擴建,終於建成規模巨集大的大皇宮建築群。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儲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現僅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新宮居住。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泰王去世的原因,似乎大皇宮內有些區域對遊人限制開放了。

大皇宮一進門就可以看到的壁畫,畫的應該是泰國皇室在大皇宮內的生活內容。只是當時有些急於進去拍照,現在想想應該多拍幾張的。

大皇宮內不確實不同凡響,一進門就被金碧輝煌、建築風格特異的建築晃瞎了眼。只是不知道為何,泰國的建築似乎有些緊湊,即使用10mm的超廣角也覺得很難照到全景。此外,泰國的建築物之間不太講究左右對稱,照出來的照片總覺得有些歪…..不過說到底,應該是我照相技術不行吧~

下面這張圖中其實是玉佛寺,裡面供奉著一尊玉佛,是當之無愧的泰國國寶。
玉佛寺建於1782年,歷史相當悠久,屬於泰國曼谷王朝開朝時建築。拉瑪一世是首位將泰國首都遷至曼谷的國王,他將玉佛寺視為國家守護的宗教聖地,並在此地為王族舉行重要的儀式。寺中並沒有僧侶居住。玉佛寺目前佔大皇宮的面積約四分之一,位於宮內的東北方向,寺內供奉的玉佛由一整塊翠綠壁玉(翡翠)雕成,高約66釐米,寬約48釐米,由玻璃保護,上有多層華蓋,基座相當高。玉佛每年三季都由皇室為玉佛換上不同朝服,以示尊敬。在玉佛周圍另有四尊金佛,主寺內壁畫則是釋迦牟尼佛由誕生到涅槃的故事。供奉玉佛的主殿共有40根四角型立柱,並在廊下裝飾有112尊鳥形人身的金像。

這個就是在泰國神話中佔有極其重要位置的大鵬金翅鳥。地位可以類比於中國的龍吧。

玉佛寺裡面是禁止拍照的,不過我還是趁著工作人員不注意,在大門口照了一張。

臥佛寺

泰國臥佛寺位於大皇宮隔壁的臥佛寺又稱菩提寺,臥佛寺是全曼谷最古老的廟,也是全泰國最大的廟宇,這個寺廟在曼谷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可供遊客參觀的是寺廟區,這個區又分為正殿區和後面的塔林區。臥佛寺建於1788年,這座寺廟聞名於世的特色有兩點:其一,它是泰國最早的大學,是醫學和泰式按摩的發源地,其二是寺廟內供奉著巨大的臥佛。寺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大覺佛陀,佛像長46米,高15米,幾乎佔據了整個大殿的空間,拍照時很難取到全景。佛身呈金黃色,光芒四射。橫臥表示佛祖的涅槃。臥佛足底裝飾著由貝殼鑲嵌面成的108個吉祥圖案,雕繪得十分精美。佛像的背面可以看到精美的枕頭,和佛祖的髮髻。窗戶上是鑲金的精美圖案,窗與窗之間有壁畫,因為這的壁畫比較低,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佛陀扁平的足底也代表了佛祖超凡脫俗的32種身體特徵之一。殿內牆壁上佈滿了精美的壁畫,取材廣泛。佛像身後的一條過道上有一整排僧缽,共108個,可以換取錢幣投入缽中,一缽一枚,投幣時許願,這是一種當地特殊的祈禱方式,佛殿出口處的武士變成了文官,都像是中國的,泰國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呀,每座寺廟裡都能看到中式的雕像。從艾尤塔雅時代留下的古寺很受卻克里節基王朝皇帝的喜愛,1793年拉瑪一世下令重建臥佛寺,於1801年完成,不過13年的光景,拉瑪三世時又下令重修,把大雄寶殿、方位殿及講經樓都拆了重建,再加蓋兩座塔及臥佛殿,花了17年才完成,拉瑪四世時再添一座塔,便持續這個狀態到現在。

不是我說,佛的後腦勺怎麼有點像榴蓮…..

雲石寺

雲石寺位於曼谷市北的阿育它亞路,又名“大理石寺”,為拉瑪五世於1899年所建。寺內建有佛殿、藏經閣、長廊、樓閣、佛學院等建築。其主院建築除了橙色屋頂外,全部由義大利輸入的大理石建成,白色和橙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寺院更加美麗。主殿大門兩側有石獅子守衛,都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寺院光彩奪目。鑲金的窗戶上安裝了彩色玻璃,顯示出泰歐合璧的建築風格。殿內供有一尊高約3米的釋迦牟尼金佛。主佛殿中的清拉佛像,是泰國著名彭世洛佛像的複製品。主殿後面,是一個以雲石鋪地的大庭院,陳列著51尊泰國曆代各時期各種型別的佛像,融合了中印等地佛教造型藝術風格,是19世紀泰國佛教的典範。此外,還有中國或日本的佛像。有一尊瘦成皮包骨的 楗陀羅佛祖。門口有售票亭 20 B。主殿旁邊過一條小河是一大片草地,周圍有藏經閣、樓閣、佛學院等建築。水中還有一排噴泉,河上有橋,河邊有亭,很有情趣。橋頭上還有4座羅漢的石雕。廳裡展示有鐘鼓等佛事用品。

舊國會大廈

舊國會大廈,也稱為阿南達沙瑪空皇家御會館,是一座白色為主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室內全以彩色大理石裝飾,有泰國曆史演進的壁畫。前院有五世皇的騎馬像,他是一位極力推進泰國現代化和教育普及制的賢明君主。舊國會大廈這是泰國最有作為的五世皇從義大利遊歷歸來後修建的皇宮,也是五世皇議政院,在拉瑪王朝歷史上佔據重要一頁。七世皇的時候實行民主政治制度,這裡改為國會。後來蓋了新國會大樓,這裡就變成了博物館。現今的國會位於舊國會大廈的後側。
館裡展示的都是泰國的國寶級工藝珍品,甲蟲的殼製作的工藝品、柚木雕刻的寶船、寶石鑲嵌的床榻等等,還有九世泰皇登基60週年時宴請25個國家國王及王室成員時使用過的金銀器皿。所有的展品都讓人歎為觀止。

叻差那達寺

拉瑪三世送給孫女的叻差那達寺,是泰國獨一無二的塔頂用鐵鑄成的廟宇。 寺中佛塔林立,建築風格十分奇特,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寺廟受緬甸建築風格的影響,在正殿周圍建造了許多小塔,這些小塔被稱為 王孫塔。具體展示了供佛祖及其弟子居住的場所。遊客可以通過旋轉木樓梯爬到最頂層,景色不錯。

蘇泰寺

這個寺廟最著名的就是它的Sao Ching Cha 鞦韆架,高21米,建於1784年,比蘇塔寺的歷史還要長。主殿內是一座高8米,寬6.25米的佛像,下面安葬著 拉瑪八世 的骨。主殿周圍有很多石雕,全是中國風格,有石塔,石獅,雕刻精美的石龕,中國的歷史人物,不有濟公,石馬,石斧。四周的圍廊里布滿佛像,只是裝飾的進度不太一樣。主殿內很高大,整個牆壁和立柱上畫滿了壁畫。還有學生在上佛課,僧人講課,大家有說有笑的。寺廟周圍是佛教用品一條街。

鄭王廟

到此為止,當天所有的寺廟就基本遊覽結束,不過要說差點什麼,自然是湄南河的夕陽了。配合湄南河的夕陽的不二之選必然是河邊的鄭王廟。
鄭王廟,又稱作曉廟、鄭王寺或黎明寺,是泰國首都曼谷市曼谷艾縣“血脈之河”湄南河西畔的一所佛教寺院。它是泰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因此享有“泰國埃菲爾鐵塔”的美稱。位於湄南河支流昭披耶河西畔的吞武裡區。始建於泰國的大城王朝,在鄭信遷都到此地建立吞武裡王朝之後,吞武裡區也日益興盛。寺廟於1809年竣工,1847年又被重修。它是大城時期孟庫國王時代留下的最偉大的創舉、最璀璨的文化遺產,這使得黎明寺成為現今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築。黎明寺的主塔高達82米,這座主塔是泰國著名的建築,刻在了10泰銖的硬幣背面。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層數很多,面積逐層遞減。四周各有陪塔一座,顏色各異,巨集偉華麗,比主塔矮小几倍。塔上鋪貼許多彩色碎陶瓷。
不得不說的是,湄南河的河水還有不那麼清新的…..之前我還吐槽威尼斯的水都是綠的,不過來了這裡才發現,威尼斯治理的還是不錯的:畢竟人家的河上沒有漂著爛菜葉和生活垃圾。

金佛寺

今天就是在泰國最後一天了,早上在酒店躺到11點。寄存了行李後,就來到最後一個景點,位於唐人街附近的金佛寺。
泰國曼谷的金佛寺裡供奉著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佛像。它全身金光閃閃,高3米,5.5噸重。黃金佛像來源神祕,目前光在黃金上就價值40億美元。雕刻的在優美的素可泰風格上的影象,可以追溯到後素可泰時期。原來它被泥灰覆蓋,被雨淋了一晚才發現是一尊金佛。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