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漂浮在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可就是這個距離我們如此近的島國,卻收藏了我們現在也無法企及的唐代典雅風情。繁華的大阪、古典的京都、發達的東京、靜謐的北海道,似乎每一個目的地都值得慢慢探索。第一次走近霓虹國,既是去看原汁原味的日式風情,也是去品古色古香的唐風建築。第一次帶著父母孩子一起旅行,選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城市,既探訪古意盎然、寧靜傳統的京都,也不錯過燈火璀璨、熱鬧擁擠的大阪。

關西

序言

2019年08月14日,我向自己預約了這篇遊記,當時我說:
一直很想去這個又愛又恨的鄰國去看看那些我們已經看不到的唐宋風情。
沒想到,這居然是最後一次踏出國門,後來的疫情絆住了我們匆匆的腳步,反而更在時間的沉澱中反覆回味中體會當時的感受,我的關西之旅是彩色的。

【紅】關西的紅,熱烈而統一,紅的鳥居、紅的神社、紅的祈福牌、紅的嵯峨野小火車,還有楓樹尖剛剛透出的紅,飽滿而熱情。

【棕】關西的棕,在古樸的寺廟、在僻靜的街巷,是三十三間堂的安靜,是東大寺的巨集大,是奈良小鹿的可愛,也是二年阪的熱鬧,所有深深淺淺的棕色,在每一處木製建築裡。

【綠】關西的綠,浸潤在園林的每一處,常寂光寺、天龍寺、若草山、竹林小徑,綠的翠色慾滴,綠的自在生涼,綠的沉鬱靜謐。

【藍】關西的藍,不留心,看不見。走在傍晚的街頭,路牌是藍的;透過鳥居的縫隙,天空是藍的;走過鴨川的河岸,水面是藍的;停在等車的站臺,遠方也是藍的,就連空氣,都是藍的。

【繽紛】關西還有很多,黃色的車票,紫色的花、黑色的貓咪、白色的海豹,最好的顏色,是金色的陽光。

出發之前的林林總總

重度的拖延症讓我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不寫日本之行,可是,春暖花開又一年,當我翻看照片時,曾經的記憶變得越來越模糊,本來以為會一直鮮活的故事正在漸漸淡忘,我開始害怕歲月往復,想要更多的記下生活的片段,我再次開始寫字,整理回憶,就當做身體滯留的時候,讓心靈再次在回憶裡出走一次,也是重溫旅途。
日本之行是年初就定好的,我希望在我還有餘力的時候,陪父母到處走走。
進入八月,定下了京都進、大阪出的大行程,日期選在了國慶假期的高峰前,我就開始頻繁的搜尋機票。偶然一天,刷到春秋航空的低價機票,急匆匆的下單,卻沒注意往返地沒有及時變更,烏龍的買了9月23日鄭州到京都後,又買了9月30日鄭州到大阪,反而返程的機票落了空。前思後想,只好默默打給客服申請了退票,客服態度很好,按照優惠價格預定了大阪到鄭州的返程票,但是退票手續費是免不了,多花了600多,合計機票6672+600=7272,4大1小,還是很划算了。不過,廉航坐完,整體感覺不適合帶父母,畢竟空間小無餐食,還是很辛苦的。
搞定了機票,就開始物色住宿了。攜老帶幼的旅程,交通便利是首選。近幾年雖然出國次數不少,但是大部分時候,有愛操心的朋友一手包攬,真正自己訂自己選的並不多。先看民宿,卻發現搶手的優質屋前後兩週就已經滿房,高階屋的價格一晚夠我玩一趟日本的預算了,只能選擇酒店。日本的旅遊業發達,酒店的範圍很多,可是,地段、位置、房間大小、酒店設施、早餐……整體比較下來,價格高得住不起,價格低的相不中,含餐的太貴,不含餐的怕帶著老人不方便。連著刷了3周的住宿,每天晚上收拾完孩子就是Agoda、馬蜂窩、攜程、Booking反反覆覆的選位置、比價格。前前後後定了又取消再預定,最後選了京都的三井花園酒店京都四條店和大阪的普樂美雅酒店。
然後就是交通問題,位於大阪的關西機場距離京都並不遠,大約1小時左右的汽車車程,如果願意乘坐jr會更便宜。可是,做攻略就已經被日本各類交通出行方式搞暈的我實在沒有力氣比價格了,更考慮到飛機落地已經是7點多鐘,取好行李辦過關,實在折騰不起,還是包車方便,於是在飛豬上定下了司機,980元,關西空港直接送到京都市區酒店。運氣不錯的是,司機還有另一單要接,選了高速路走,對他來說多了過路費但省了時間,對我們就是單純的節約了半小時的路程。
前期準備、攻略計劃、酒店篩選、機票預訂已經花了太多精力,直到出發前的最後一晚才有時間考慮行李問題,對著行程單,開始按行程選擇當天搭配的衣服款式和色彩。京都自然少不了和服這樣的日式元素,但是有條件的姐妹一定要準備一套漢服,這裡的建築和庭院與漢服簡直絕配。當我把所有備選衣服攤在床上時,就有了下面這張讓我抓狂的照片。

我們出發吧

下午14:55的飛機,日本時間18:55到達,但因為時差實際飛行5個小時。本來計劃坐城際列車前往機場,意外發現新開的地鐵5號線可以直達,直接每個人省了10塊錢,嘿嘿。
飛機上還算順利,過關,安檢一路順暢,響響開心的拖著她的小行李箱玩了一路。到達關西機場已經是暮色沉沉,排隊辦理出關手續,長長的通道里就看見這個歡快的小人兒抱著自己的寶貝兔子蹦蹦跳跳。

出了門,剛連好移動WiFi就接到了包車司機的奪命連環電話,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他著急接下一波客人,一個勁兒的催我們,都沒來得及仔細看看關西機場的模樣。順著人流走出去,隔著兩條窄窄的道路看到了停在一邊的商務車,搬好行李,上車出發。
我選了前排座位,目的就是想看看外面城市的樣子,也方便跟司機聊天。司機是個華人,在日本居住多年,從旅遊業興起就開始接生意了,據他說,熟客老客很多,有些人來了一次之後就會每次都聯絡他,接我們前剛送走一波京都的客人,送完我們還要接大阪的客人到京都去,每天就是這麼往返在這幾個地方,基本不跑空。趕上旅遊旺季,生意多到忙不過來。說話間,車子上了高架,類似ETC刷了個卡,車速一下子就快了起來。
當天的大阪溫度很舒適,秋高氣爽的節氣還帶著點海風的溼潤,一下就掃除了北方的乾燥,讓面板和心情都清爽不少。 沿著關西港口一路向東北,走在高架上,左側飛馳的建築慢慢矮下去,一些腳手架一閃而過,港口就在車的左手,密密匝匝的集裝箱和星星點點的船燈在夜色與雲層下熠熠發光。關西港既有貨運也有客運,夜晚的港口並不安靜,不停地有船隻入港,只是太遠,看不清楚是卸貨還是裝貨。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座摩天輪,我知道,並不是環球影城到了,大概是哪個遊樂園的專案,燈火燦爛很好看。
途徑一座大橋,司機介紹,這座橋在18年的颱風中被吹垮了,也是進行了修復,從外觀卻看不出有過破壞的痕跡。日本的高速路牌和國內很相似,除了一些讀不懂的假名,大部分都是漢字,對照著google地圖正在研究前進的路線,標識牌上一個名字一閃而過——羽曳野,車速太快來不及停留,這個美好的名字就突然撞到了心裡,眼前的畫面鮮活起來:彷彿是遠處的翅膀鼓起,一根掉落的羽毛輕柔地從廣闊的田野拂過,豐美的草葉在風中微微顫動,遠處的牧羊人抬起了頭,看向天空中飛過的影子……這不就是《九州》裡面描繪羽族飛行的樣子,以前書中的畫面與現實重疊在了一起,細細琢磨,真有了點奇幻的味道,似乎也預示著這趟行程會柔軟而美好。也不禁感嘆國內的地名一改再改面目全非再沒了從前的美好,就像變成了“新鄉”的“牧野”一樣,劉老根的味道撲面而來,太接地氣反而沒了氣韻。

由於司機給力,不到9點我們就順利到達了三井花園酒店,酒店的大門藏在低矮的建築物中間,走進去才發現是狹長的空間,前臺的小哥很有禮貌,雖然英語一般般,但是對所有服務都進行了說明,還給我們貼心的安排了相鄰的房間,方便相互照應。響響看到旁邊的落地窗後面佈置了盆景,臉貼在上面仔細觀察,雜誌架上擺放了旅遊導航之類的,辦好了入住,放下行李,準備周圍轉轉解決溫飽。
這裡其實也算是相對集中的住宅區,周圍有小型藥妝連鎖店、超市、麵包房和很多小吃店,走了兩個路口,看到了旋轉壽司、餃子館、牛排、燒烤,本想找點有特色的飯店解決晚飯,可傳統的老黃在經歷了數小時的飛行後就想吃點熱乎乎的稀飯,這變成了最難找的。日本人愛吃大米,不是一般的愛吃,可偏偏沒有熬粥這種吃法,無奈之下,只能到餃子館試試運氣,起碼喝個熱麵湯啊。
這間餃子館不大,一共放了兩排四人桌,溜著工作臺邊還有一長條窄桌子,擺了五、六把椅子,應該是給獨自用餐的打工族準備的。兩側的牆面是日文的選單和提醒事項,強調了每人都要點餐的要求。選單很簡單,一張過塑的A4紙,用中日兩種文字寫明瞭價格和分量,尤其是餃子7個,雞塊5塊這種,嗯,估計也是有過經驗才寫的如此具體。老黃很有主張的選了湯麵,老盧同志沒太多想法,又對價格有點遲疑,於是選了一樣的,我點了餃子。湯麵的味道,嗯,非常一般,白菜似乎沒有過油、沒有調味、也沒有煮透,麵條是細面,不夠勁道,寥寥幾塊肉,湯味也一般,算下來45一份著實不便宜。餃子不是北方的大水餃,也不是南方的小蒸餃,餡料很稀薄調味很日式,總之就是,只能勉強嘗一嚐了。三個大人吃了1749日元,一般般吧。魏老師也在路口的超市買好了第二天的麵包牛奶,一共支出841,第二天的早飯算是解決了。

吃過飯,在周圍研究公交車和商店,酒店出門大約500米就是公交站臺,感覺算是相對的主路了,路邊的小店大多已經休息,路過一家很有日本特色的扇子店,櫥窗裡面是精美的摺扇和日式工藝品,價格還算客氣。

|京都|清水寺的水沒喝到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京都一日。
本來計劃的行程很豐滿:遊覽清水寺,感受坐落在深谷中古樸寺院的歷史年代感;暢遊二年阪,在熱鬧的人群中可以盡情瀏覽日式商店;到八阪神社體驗祇園祭;在花見小路上留一組和服紀念;在夜色中漫步鴨川,在河邊品嚐日式風味。
是的,有點像旅行社的宣傳,自由行的樂趣就在於,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旅行社有車,我們沒有;旅行社有集合時間,我們沒有;旅行社有限制,我們也沒有!!帶著孩子純靠腿,在行程助手上看到的距離沒問題,是我對體力估計不足,從清水寺幾乎一路走回了酒店,還揹著兩套厚重的和服……什麼花見小路拍和服,漫步鴨川賞夜色,揹著倆大包能順利走回去已經著實不易了,也因此趕緊修改行程,才沒有在後面幾天把自己走垮。
書歸正傳,從清水寺說起。
早上不緊不慢的吃了麵包牛奶的早餐,我提前換好了和服。然後把響響的、老盧的和服疊整齊,緊緊的塞進揹包,準備出門咯。
說起和服,還有小插曲。出發前三週,我就給響響買好了一件兒童浴衣,配了頭飾和手包,打算在清水寺也趕一波和服風潮。比較了鹹魚和某寶,決定在閒魚給自己也租一套。其實,在清水寺附近有很多家出租和服的店鋪,不但有衣服還能包化妝,但是考慮到有老有小,要早起去選款、試穿、化妝實在不現實,而且價格也比在國內租或買貴不少,更何況很多花色不提前就根本選不到,一早上急匆匆實在不夠明智,tb的款式也有很多精美好看的,所以選了租衣服帶出國。還好箱子夠大,裝了兩套衣服和木屐也沒耽誤買手信。租衣服的時候專門請示了她姥姥,意思是我們要穿和服拍照,你要麼,她姥姥遲疑了一下,說,算了吧。以我30多年來對她的瞭解,出發前一週,我再次確認了一下衣服,順便說了一句我倆都有,她姥姥才突然說,那給我也來一套吧,得了您呢!連著選了兩天款式,又催促賣家寄給我,才終於算是趕上了我們的行程,閒魚租了兩套一共不到200塊。
終於收拾停當,準備出發。在京都,個人感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日本公交線路最讚的就是到站時間非常準,精確到分鐘都在站牌標識的清清楚楚,不用漫無目的的瞎等。出發前儲存了一張京都的主要景點公交圖,可實操和理想還是有差距,第一天還真難搞清楚方向,還好公交站距離酒店並不遠,開啟google地圖仔細確認後準備乘車。

京都的街道很乾淨,工作日的早晨街上都是步履匆匆的人,遊客不多,可能很多是上班族。等車的人排成一隊,都在安心等待。上了車,車上人不多,剛好有幾個空位,我挑了個窗邊的位置,聊起來京都的一些特點和今天的安排,老盧聽得很認真,響響不停地提出各種奇怪的問題,差不多30分鐘,就到了清水道。

沿著清水道是一段緩坡,周圍的民宅都不高,以為清水寺近了,經過一個大約是郵局或者市政設施的地方,帶響響衛生間的同時也幫媽媽換上了她選的和服。沒想到,這只是步行的開始,沿路開始出現各色的和服店,隔著櫥窗,看得到妹子們正風生水起的打扮自己,很多的牌子都有大大的中文,看來,比起金髮碧眼的老外們,大中華的消費能力更強,和服風打卡也成了京都行的必選項。
換裝完畢,繼續出發。我低估了車站到清水寺的距離,從門前町開始,地勢越來越不平坦,遊玩清水寺其實也是個上山又下山的過程,一路走來都是上坡,太早換上木屐走得小腿發麻,還時不時要搬出一副營業狀態抓拍幾張,太不容易了。

好不容易穿過熱鬧的門前町,在擠擠挨挨的人群裡到達清水寺正門——仁王門,本來以為的錯峰出行,遊客數量還是有點嚇到我了。在門前,有幾位工人正在修補石階,響響看的津津有味,不時問我工序和材質,問的我直冒黑線,趕緊拉著她躲在工程車旁邊換上了她的可愛花浴衣,多了裝飾和頭花的小女生馬上就笑開了花。

多了扇子和手袋,響響表演起了變臉,鬼馬錶情三連拍,兩位男士舉著相機咔咔咔的拍照,合影一張,準備穿過仁王門了。 仁王門也稱赤門,曾在應仁之亂(1467-1477年)中燒燬,後經復原重建。仁王門懸掛有“清水寺”匾額,兩側安置著鎌倉末期的仁王像,是京都最大級,穿過樓門之前向來路回望,京都街道的雋永風情在腳下綿延。

去京都的人,大多不會錯過清水寺。自平安時代起,就有“上京先去清水寺”的說法,櫻花與紅葉的絕景是遊客紛至沓來的重要原因。由於日本古時除了東、西兩大願寺可蓋在京城內之外,所有的廟宇神社都只能依山而建。清水寺依音羽山而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本堂坐落在山腰上,落差極大,其內最有名的“清水舞臺”離地50公尺高,卻只靠139根木柱支撐結構,可見當年工程之浩大艱鉅。而音羽瀑布下清泉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健康、智慧,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

穿過仁王門,右後方的高低被稱為西門,建築外觀顏色鮮豔,雕刻細緻有加,建築形態呈單層八柱,屋頂屬於“切妻”式建築,硃紅色的主色調上點綴著華麗的桃山紋樣,十分精美。響響好奇的摩挲著年代久遠的石頭底座,一身浴衣打扮吸引了過往遊客的目光,紛紛對她報以善意的微笑,一位外國友人想要合影,一向開朗活潑的響響居然羞澀起來,說什麼也不給個正面,只得做罷。
沿著西門左側拾級而上,就會看到屹立在西門正後方的三重塔。站在西門的臺階下,還以為這是一座寶塔頂的建築,直到看到了三重塔才發現,兩座建築從視覺上形成了錯覺,堅挺的塔身和諧地延展在西門的樓門之上,不禁感嘆建築設計的精妙巧思。

終於來到三重塔前,還沒來得及細細打量,響響排隊的人吸引了目光,原來是看到了洗手池。幾乎所有的日本寺廟都有洗手池,在進入寺廟前,手持長柄小勺,取水為自己和他人清洗雙手,有點滌清灰塵、淨化心靈的意思。孩子不管這許多,只覺得玩水是件開心的事,不停的為姥姥姥爺盛水淨手,玩的不亦樂乎,鞋襪衣袖都溼了才肯離開。洗手池右前側是一排棚架,還有四盞石質的燈座。夏日的熱氣下,這裡正在不停地噴出水霧,不知道是出於什麼考慮,日本作為沿海國家,氣候並不乾燥啊。棚架一側是高高的石欄,石欄前還有一道金屬圍欄,防止因為賞景出現意外。從石欄的方向向外望去,滿山的綠樹京都城區盡收眼底,甚至就連遠處一座小亭子也看的清清楚楚。響響追著霧氣開心的跑來跑去,老黃同志不見了蹤影,大概是自己去觀察環境,我陪著玩盡興的響響一起去看三重塔。

直到站在三重塔前,才發現這座建築的精妙之處。與我以前見過的塔式建築下大上小的結構截然不同,這座三重塔的基座是內收的,在墊高的底層石基上,用夯土堆砌出灰色的底,佔地大約只有每層塔身一半大小,從外側只能看到圓弧的土方與木質結構緊緊貼合在一起。堅實的土方之上,設定了“平座”,就是最大的那部分地板,平座外緣用32根短柱支撐,稱作“高床”,柱子與中心的基座形成了一個低矮的空間焦作“龜腹”。我突然聯想到以前日本動畫中看過的那些房子,都是將地板抬高離開地面,地板與底層土地之間就出現了一塊空隙,往往,這裡都是隱匿壞人、鬼怪的地方。響響自從發現了這個空間就高興的在裡面輾轉騰挪,不亦樂乎。近距離看得到塔身的硃紅色漆有明顯的剝落痕跡,木製也有不少裂紋,在這樣潮溼的環境中,都不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我突然很擔心以後會不會有一天再也見不到故宮。
順著塔身向上看,在明亮的日光下,三層塔的四角屋簷向上翹起,模仿借鑑了中國的榫卯支撐結構,交錯的硃紅色木條熠熠生輝。每一重的屋頂四方都鑲有鬼瓦,簷下掛了一隻銅鈴鐺,風吹過叮噹作響。據說建築最大的特點是在東南角上的鬼瓦與其他三面的造型不同,是龍的樣子,寓意呼風喚雨,用來防火,就連清水寺的門票也用這個建築物做為封面。至於塔內部,並無緣得見了。

繼續前行,繞過經堂、開山堂,很快就看到了售票口,排隊買票時注意到左側有一條長長的通路,路左側有一棵很有年頭的古樹,歪歪斜斜的伸出來,右側就像是藏在庭院深處的廊橋,路的盡頭是一座木質的小門,很不起眼的樣子,在硃紅色包圍的環境中有點格格不入,又有點別具一格。遠遠看過去,日本寺廟的安靜美好都在裡面。功課做得不夠,因為自己以為是一條下山的路也就沒有走進去,後來才知道,這是善光寺,據說裡面供奉著一位叫做首振地藏的小石像,地藏的頭部是可以360度旋轉的,據說把它的頭朝向心儀者的方位,願望就能成真哦!

響響這條空曠的路上撒歡,一位身著和服滿頭銀髮的老人慢慢經過,開啟樹邊的水龍頭徑自沖洗起來,響響好奇的站在旁邊,幾次試圖伸出手,都被這個爺爺嚴肅的表情嚇住了。好不容易老人走開,響響興沖沖的過去,哎呀,水龍頭上的把手被拆走了,幹看著沒辦法的小傢伙皺起了鼻子很不開心呢。

清水寺門票400日元每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算是比較良心了 。
清水寺的入口稱作轟門,轟門旁的洗手池臥著一個龍頭,口中流出清水,可是洗手池的名字卻叫做“梟之手水缽”,要將頭看向洗手池內部才看出端倪,原來洗手池下側有個觀音像,四周刻有貓頭鷹,日本人認為貓頭鷹主智慧,且發音類似“不苦勞”,是美好的象徵。

淨手後就要跨過轟門,轟門前是一道斜坡,還不適應木屐的我猝不及防,二趾襪與光滑的木屐瞬間分離,我就從木屐裡生生的滑了下來,那一瞬間我大腦飛速運轉,眉頭緊鎖,輕喝一聲,腳趾用力抓地,試圖平衡住左搖右擺的趨勢,看得出使盡了渾身解數,可也沒有改變一腳踩在了地面,直接向後出溜下去的命運,就連工作人員都笑出了聲,我只好露出自嘲的笑容緩解尷尬,幸虧媽媽來扶我才算順利跨過轟門。

過了轟門,會經過一個長長的迴廊才能到達本堂,迴廊臨山的一側可以眺望到遠處的子安塔,是祈求分娩順利、母子平安的,遠遠的紅色寶塔隱在綠色的楓樹間,只有塔尖若隱若現。響響開心的在欄柱之間穿梭,一不留神,就被扶手碰了頭,疼的眼淚一下就湧了出來,魏先生試圖用自己撞頭來緩解,簡直是傻到家了。

穿過了迴廊,就可以進入本堂了。清水寺的本堂正殿供奉著一座十一面千手觀音立像,每年的日本清明時節才會對外開放,讓遠道而來的遊客以及當地的人們進行祭拜和參觀,我並沒有見到的緣分。本堂是實木建築,與著名的清水舞臺連為一體,地板感覺既堅又韌,油潤的手感和自然的紋理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非常有質感,走過一圈,會看到購買繪馬、御守以及求籤的視窗,很多遊客排隊等候。響響好奇的湊過去看抽籤的過程,其實和國內寺廟差不多,200日幣一次,搖晃出的竹籤可以換來一道籤文。小姑娘很想要一份,於是我自告奮勇來求籤,沒想到,居然是個凶,出門口就趕緊繫在了特定的橫杆上,只希望保佑我逢凶化吉。
這裡還有一樣特色的手信——櫻花幸運鈴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字),小巧的粉色櫻花半開半合,花瓣中間包著一隻小小的鈴鐺,聲音清脆樣子可愛,500日幣一枚,按人頭限量購買。響響本來沒有興趣,可就在轉角的位置,我被兩位小姑娘拉住,看我們人多,希望我們幫她們多買兩隻帶回去給朋友,結果就被小丫頭一眼看中,也收了一隻。

一路來到清水舞臺,這裡依然還在進行平成大改修的工事,屋頂已經完成,換上了新的檜皮,而舞臺部分還在持續休整,大部分位置並不對外開放,只能站在邊緣處遠眺音羽之瀧和京都盛景。我們繼續前行,穿過本堂來到舞臺東南側的奧之院。從這裡回望,在遍山蒼翠綠意的簇擁之中,本堂棕褐色的線條格外優美,清水舞臺順著傾斜的山體延伸出來,懸在山體之外,隱約可見139根櫸木柱堅固支撐,難以想象舞臺表演時會是如何的壯美奪目,精彩絕倫。

本堂北邊的高臺之通向地主神社,這裡是京都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戀愛祈求的神社,據說這個神社建立於神話時代,比清水寺早了不知道多少。祈求許願的情侶絡繹不絕,神社的氣氛也十分輕鬆愉悅。這個神社似乎還藏了很多小神社,看到了不少牌子根據生肖標出了財運、心情等等方面最好的年份,神社最高處掛了很多的繪馬,響響不停翻看著上面的圖案。

從地主神社出來,繼續向清水舞臺的東南方向,就來到了奧之院,這裡是每年日本年度漢字發表的地方,在奧之院正下方就是大名鼎鼎的音羽之瀧了,一路向下才感受到音羽山的陡峭坡度,近乎垂直的臺階一眼望下去難免雙腿打顫,響響提著手袋走到一半就不動了,魏老師趕緊走上前去抱在懷裡,小心翼翼的下樓去了。
到了音羽之瀧已近中午,炎熱的日頭下響響反而沒有了玩水的興趣,從一側的山路走下來,左前方是一方小庭院,流水潺潺綠葉微顫,匆忙的遊人們並不在此流連,直奔下個景點而去,我們慢慢的找個位置坐下,體會稍作休息的清爽自在,幾隻雀鳥經過,灑下麵包屑引得他們爭相搶食。坐在庭院邊,對面的三重塔在將紅未紅的楓樹襯托下反而更多了點尊崇和偉岸的氣質,過往的遊人恰好不多,聊以紀念。

在這個庭院旁邊,一條小路通向洗手間,藏在枝繁葉茂的植物中差點錯過。趕緊在附近洗手間換下了厚重的和服和木屐,,折摺疊疊放進揹包,苦了老黃和魏老師,下半天背了一整個下午,回到酒店我才發現原來和服這麼重……

|京都|都來擠一擠二年阪的熱鬧

沿著清水阪一路下坡,路邊保護山體的石牆慢慢矮了下去,商店、自動販賣機明顯多了起來,原來,二年阪到了。二年阪築於公元807年,一路走去三年阪、清水阪就到了高臺寺,整條街道是京都一處非常有名的街區,街道兩側佈滿了老木屋和傳統的日式商店。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少遊客乘坐人力車下山,一路鈴鐺不停,給喧鬧的街道增加了不同的音色。

在清水阪經三年阪轉向二年阪的拐彎處,有一間好看的商店,裡面陳列著各種各樣日式的雜物,響響一頭鑽了進去,商店一側的玻璃櫥窗正對著二年阪路口,響響把小腦袋放在貨架上,齜牙咧嘴的樣子,比招財貓凶多了。

站在狹窄的二年阪入口,更真切的感受到遊人的熱情,眼前人流擁擠,除了兩側木質屋頂還能看出輪廓,就連二年阪的木牌也都消失在人海中,鏡頭抬高一點點,遠處的雲層很厚,似乎山與雲一刻也不願分開,給棕褐色的屋頂帶來一抹淡淡的幽藍光澤。

沿著二年阪的小路走下去,商店愈發多了起來,午後的人們湧進各個食肆,感覺到處都擠滿了國人。領著父母走進一家麵店,大碗湯麵比起新奇的日式果子、生冷的海鮮拼盤更對他們的心思,每人一大份熱麵湯吃下去,終於讓北方來的腸胃得到滿足,響響更簡單,飯後一隻抹茶冰淇淋,就笑的找不到眼睛了。午飯後,人潮依然一波波的湧入狹窄的街巷,想要好好拍照成了奢望,只能順著人群的方向移動腳步。

路遇了龍貓共和國,響響挪不開腳步,拉著姥姥的手在店裡流連忘返,店內佈置很精緻,側面有一方小小的天井佈置了小擺件,門口的那隻大龍貓吸引了人來人往遊客的注意,響響一下就撲了過去,摟著抱著不撒手。路對面有一道木門,裡面的假山綠樹將綠意延伸出來,一幅庭院深深的樣子,人不多,安安靜靜的,乍一看還以為是一方私宅或者餐廳,走進才知道,是一家十分精緻的小店,賣一些護膚品、手帕和香薰之類,門口的牌子上就是標誌性的圖案,響響幫忙選好了四方手帕作為旅遊手信,就開始在假山上下攀爬,怪漂亮的小姑娘怎麼像個猴子。

相比過分熱鬧的二年阪,我更喜歡安靜的寧寧之道,著名的高臺寺就在這條道路的一側。沿著寧寧之道緩行,逼仄的小街突然變得寬敞,右手邊是一塊綠地,不少情侶正在拍照,左側有很多裝飾漂亮的小門頭,看到了龍貓、大冰欺凌的響響流連忘返,就連一家小小的花店也要走進去細細欣賞。石塀小路就在不經意間出現,彎彎曲曲非常靜謐,大多是黑格窗櫺的二層小樓建築,牆壁是特製的拼木板結構,非常適合拍照。繼續向前,通向高臺寺的道路被楓樹遮蔽,差一點就錯過了這麼美的一段樓梯。響響反反覆覆的跑上去又跳著下來,跑到畫面全部模糊,至於高臺寺的樣子,與她的開心相比,並不重要。

|京都|沒有袛園祭的八阪神社

從寧寧之道沿路走出來,我們沒有導航,只是邊散步邊觀賞建築和風景,任由響響在前面恣意奔跑,一不留神,就走進了八阪神社。我一直以為,八阪神社應該是莊嚴巨集大的感覺,就像是國內那些寶寶象森嚴的寺院一樣,規制標準、形制規範,順著指示牌的方向,很快就走入了圓山公園。圓山公園與八阪神社相連,似乎是神社的後花園一般,一湖綠水邊設有幾個石墩子,石拱橋橫在湖面,石墩子旁的綠樹枝丫已經低低的垂在水面,遠處秋華正盛,顯出紅色、橙色,一群鴿子逡巡不去,發出“咕咕”的叫聲,頭頂上不知道是誰家的無人機,嗡嗡地吵個不停……我突然有了逛紫荊山公園的感覺,若不是周圍日語的交談聲和和服的姑娘們,真以為是一個普通的週末了。老黃兩人坐下休息,魏老師不停的在接聽電話,響響用麵包和石子吸引池魚向她靠近,傻乎乎的大鯉魚居然把石頭都吃完了。好不容易安靜下來,鴿子們又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跑動追逐著鴿子們的身影,一會兒驚飛了灰色的,一會兒嚇跑了白色的。跑著跑著,發現鴿子總是喜歡在湖邊一位爺爺旁邊轉悠,圍著爺爺轉了幾圈才發現,原來是有玉米粒吸引著鴿子們。響響就像一隻超大號鴿子一樣,開始圍著這個爺爺轉圈,想要幾粒來喂鴿子又不敢,看到鴿子停在爺爺手上想摸一摸也不好意思,眼巴巴一臉羨慕。

休整過後,順著公園的主路繼續前進,偶有直升機飛過,大約是有什麼活動正在舉行。沒多一會兒,就看到小路兩側開始出現鳥居和燈柱,應當是距離八阪神社的主神殿不遠了。有點遺憾太早換下了和服,安靜無人的鳥居太適合拍照了,還可以撞一撞大鐘,拍一拍淨手的美好畫面。不過,旅行嘛,沒有遺憾又如何留下記憶和再次相遇的期待呢?

八阪神社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這裡每年7月都會舉行熱鬧非凡的祇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三大祭”,八阪神灶也因祗園祭而頗具盛名。神社中心有一座舞殿,掛滿了白色的提燈,燈上的字看著像是姓氏,不知道在祇園祭的時候,華燈初上,夜色幽蘭之下,會是多麼美好的場面。
再次與人潮擦身而過,從正門出了八阪神社,順勢融入京都的車水馬龍。

|京都|暴走在傍晚的京都街頭

靠近八阪神社和鴨川附近的建築都不高,低矮的民宅模樣,屋與屋之間沒有間隔,在寸土寸金的日本,每一釐米都被利用的極為充分。沿著四條通一路向西,會經過花見小路,兩側的商店琳琅滿目,逛得最多就是扭蛋店——一間5、6平方的小房間,整整齊齊的擺滿了扭蛋機,全自助服務,一般是200-300日元不等,每次響響都驚喜的挑來選去,在四條通的路上,轉到了我很喜歡的一隻小狐狸,帶著她一路從京都逛到了大阪。

不需要太久,就會走到鴨川,在天空的映襯下,河水是清透的藍色,時不時有白色的水鳥平展雙翼飛過去。我們站在四條河原町的橋上看過去,下游的河岸邊坐了很多人,有居民也有遊客,上游居酒屋聚集,河岸兩側綠色的草坪上到處都是人,孩子們在道路上奔跑嬉鬧,還有小狗在玩耍。酒肆燈光還沒有亮起來,日漸消退的日光下,滿滿的放鬆與愜意。

過了鴨川,漸漸進入熱鬧的市區,搶了一拍綠燈過馬路的響響趴在欄杆上笑眯眯的看著路對面的我們。

鬧市區的建築更加擁擠了,很多高大的商務辦公樓都是細細窄窄的一條,兩棟樓的房間緊緊挨在一起,如果不拉窗簾幾乎可以看到對面的房間。路過新京極,幾乎是最繁華的路段了,與國內不同,步行街也夾在兩棟商業大樓之間,高高的玻璃頂透不過來光線,只能靠電力照明,路邊有很多門店掛著各種地名的牌子,努力在一串串假名中找尋認識的中文字元,研究半晌才明白過來算是買打折票的。正在我和老黃研究商量的時候,一位路人熱情的用漢語給我們解釋了一番:與國內站在景點門口小心兜售打折門票,以及車站詢問你要不要黃牛票的情況類似,日本作為更發達的旅遊目的地也不缺少動腦筋賺票差價的人,只不過直接把門店開在了鬧市區,不需要躲躲閃閃。這些門店都是賣一些短途車票,包括jr、新幹線等等……還有各類門票,價格比面值便宜不少,但是由於是指定日期,必須嚴格執行行程才能享受優惠。路人還熱情的把利弊都講給了我們,建議我們如果確定旅行安排在這裡買票還是划算的,說完就提著公文包揚長而去,深藏功與名……
繼續走在街頭,我被腳下的標誌吸引,騎車的男孩子不開心,推車的女孩子很開心?我猜應該是在藍色標誌位置自行車禁止前進,直到粉色標誌才可以推車步行。至於機動車道,還是看得到有很多騎車的老外,呼朋喚友的飛快而去。

除了好看的地標,鬧市區有些建築也看得出用了心思,有古典風味的長廊、也有好看的櫥窗。
好不容易走回了住處,夜幕已經降臨,決定選在附近一家飯店用餐,看門頭不太清楚,走進來才發現,這裡應該是主打燒烤啤酒,很多人都是烤肉、啤酒的熱鬧吃著,開啟選單,我們選了湯飯、面之類老少皆宜的種類。媽媽選的最特別,一個砂鍋端上來,直接粉色的定時器擺好,25分鐘倒計時之後才能開鍋,等的我們小菜都吃的乾乾淨淨了才盼到這一鍋賣相一般、味道也一般的肥牛湯飯,晚飯一共消費 4745日元,也不算便宜。算了,就這樣吧,吃飽回去好好休整一下。

|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要爬山

按照出發前的計劃,第二天行程是乘車前往嵐山。但是由於前期攻略不夠細緻,沒有發現我心心念唸的嵯峨野小火車在週三是停運的,只好臨時修改行程,將嵐山行程調整為伏見稻荷大社半日的休閒行程,也緩解一下第一天步行帶來的疲憊。
在京都的觀光名所排行榜上,伏見稻荷大社一定是名列前茅,那綿延不絕的硃紅色千本鳥居,是對京都風情的絕佳詮釋。
伏見稻荷大社位於京都的東南位置,需要在京都車站乘坐列車前往,感謝萬能的google地圖,清晰的為我標出了出發時間、乘坐車次、巴士進站時間和步行路程,讓自由行變得簡單。乘坐市營50路公交,十幾分鍾就到了京都車站。京都車站遠看還是很現代的,只是我們乘坐巴士一路開到了車站附近,沒來得及仔細端詳就進了車站大廳。
進入車站大廳,頓時有點發蒙,雖然可以識別的漢字很多,可是,面對自助售票機繁雜的操作還是腦袋發暈,高速發展的自動化程序讓問詢變得困難,找了一大圈才發現了一個諮詢臺,交流過後才知道,直接購買JR奈良線乘坐地鐵就可以輕鬆到達稻荷站了。車票不貴,140日元每人,響響身高不足120cm免票,可小傢伙不幹了,說什麼都想自己過一次票閘,只好給她買了70日元的兒童票。
出發前,帶響響去洗手間,排隊遇到了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衣著乾淨整潔,看得出來是精心搭配過得,就連手上的提包都和合身的印花連衣裙相得益彰,白色的平底鞋沒有一點汙跡,打扮的精緻但不誇張。排隊的間隙,她微笑著用日語跟我交談,可惜實在聽不懂,只能從臉上的笑意感受到她的熱情。

伏見稻荷大社是京都著名的神社,原名為稻荷神社,因主殿建在稻荷山麓而得名,是一座祈禱五穀豐登、商業興盛、家庭安全、諸願望皆可實現的萬能神社,供奉鳥居是由江戶時代興起,帶著祈求“心願能實現”或感謝“心願已實現”之情在參道兩側供奉的,大多刻有年代和敬獻者的名稱,即便進入了令和元年也仍在持續,整座稻荷山上大大小小的鳥居不下萬座,形成了“千本鳥居”的盛景。
乘車前往稻荷大社的人很多,站臺內有點擁擠,好不容易到了站,一路順著人流上樓下樓驗票出站,做好了跋涉3公里的準備,沒想到剛出車站一抬頭居然就看到了神社碩大的石碑,實在是太體貼了。
上午十點的天氣,熱烈的陽光毫不吝惜自己的光輝,短袖套著長袖還怕晒黑的我十分佩服光膀子騎單車的老外,他們從身邊飛快經過,健康的小麥色面板閃著光澤。儘管還沒有到人潮洶湧的楓葉季,但是“年中午休”四個字幾乎是伏見稻荷大社的金字招牌,絡繹不絕的遊人在硃紅色的大鳥居下駐足,變換角度試圖拍出空無一人的到此一遊照。
穿過大鳥居,就是豐臣秀吉捐贈的樓門,是向稻荷神社祈求母親健康平安得償所願誠信捐建的,就連當年的祈禱文也被神社珍藏至今。樓門兩側各有一尊青銅狐狸像,造型俊美、神態可愛。左側狐狸口中銜著一枚“鍵”,代表儲藏稻米倉庫的鑰匙;右側狐狸口中銜著一枚“玉”,代表哦稻的靈魂,相傳,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因此,隨處可見的狐狸像也成了伏見稻荷大社的特色。日本的神社種類眾多、分工明確,不同的祈願要到不同的神社,就像之前的地主神社最為著名的就是求姻緣了,而這些其他職責的神社中往往供奉的是狛犬像。

進入山門,後面緊接著後面一處歇山頂的外拜殿,周圍用紅色的柵欄做了玉垣(圍牆),重大的日子裡,神職人員會在其中舉行各種儀式。

過了外拜殿,就是幣殿,其實就是我們認為的正殿,兩個殿距離很近,迎面而來的是華麗的捲棚博風式門(唐破風)。幣殿,顧名思義就是供奉財帛的地方,人們聚集在幣殿的門口供奉、許願。幣殿的博風門和懸山式主體建築構成了一個丁字形,屋山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單簷耳房。走近去看,幣殿的屋簷下掛了一圈流造,整個建築朱漆金繪,響響抓住流造的一角搖動,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就是一次祝禱。幣殿的下面設有木桌,木桌上壓著幾張說明,一側的半開的木盒裡擺滿了小指粗細的火焚串,用來書寫願望。

響響在一側偏殿門西側的繪馬架前細細尋找,發現了非常喜歡的狐狸形狀繪馬。

著名的千本鳥居位於正殿後方,卻需要沿著正殿西側的樓梯拾級而上。
走到近前,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遊客,都是駐足不前想要拍到硃紅色參道的人。參道起點的幾個鳥居神木粗壯飽滿,一人都不可環抱,製作鳥居的神木是“杉樹”,據說寄宿著稻荷神社神威的樹木,大部分生長於稻荷山,“神木,即吉兆之杉”。參道入口的鳥居頂端有“稻荷大神”的牌子,兩側有“納”“奉”二字,之所以日本的神社都是這樣硃紅顏色,一方面是因為硃紅色被視為可對抗魔力的顏色,經常用於古代宮殿、神社佛閣。另一方面,硃砂的原料為水銀,即丹,自古便被用作木材的防腐劑。
千本鳥居確實非常壯觀,紅色的鳥居密密匝匝排列整齊,陽光從縫隙中穿過,投射出一地斑駁明亮的倒影。鳥居的外側設有石頭燈柱,大約在慶典日會亮起燈火舉行活動。我聯想到陪響響讀過的嘭嘭山的故事,一群浣熊?趁著夜色上山,穿過鳥居和樹叢,來到森林深處的廣場,舉辦一場盛大的舞蹈集會,那是兒童美好的想象。

在一抱粗細的大型鳥居後面,出現了一人多高、規格較小、密度更大的小型鳥居,其中一條道路可以專門排隊拍照,大家都自覺地等待自己的輪次。喜歡拍照還可以儘量向前多走一些,很多遊客只在起點停留或者圍繞正殿後方的鳥居行進一週後就前往下一個景點,事實上,繼續向前,在稻荷山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美好的硃紅色,也更容易拍出空無一人的景象。
一路走到千本鳥居的盡頭,一方空地有淨手池,也有繪馬架,很多遊人在這裡拍照留念,大部分的參觀路線止步於此,然而鳥居背後的稻荷山才是稻荷大神信仰的原點,整座山皆是神域。目送大批的遊人迴轉下山,我們決定繼續爬一爬這座稻荷山。

接著上山,鳥居逐漸呈現出平緩的坡度,山勢傾斜,鳥居的密度明顯降低了不少,沿路偶爾會出現小型的神社,供奉不起超大鳥居卻又心懷期盼的人們在路邊整齊的擺放了許多鳥居繪馬,也寫滿了願望。
越向上走,鳥居就越見稀疏,大約在日本沒有爬得越高神明越能聽到祈禱的說法,所以熱烈的千本鳥居都集中在山底。少了紅色,蔥鬱的林木逐漸露了出來,建築與密林交錯縱橫。稻荷山的環境非常宜人,還能看到喝水的烏鴉、織網的蜘蛛、散步的野貓,自然與人工相映成趣。

山勢漸漸變得陡峭,走過一段很長的上坡路,在盡頭的拐彎處出現了熊鷹社,主殿背後是一方池塘,據說面向池塘拍手,朝迴音傳來的方向尋找就能掌握線索。 池塘突出的石堰上設有參拜所,熊鷹大神的御塚(刻有神明之名,作為信仰物件的石碑)便鎮守於此。
繼續向上,沿路十分辛苦,爬山的感覺很強烈,老黃背上了我的揹包,我果然是全家體力最差的。不遠就會走到一個分岔路,叫做四ツ辻,稍事休息,選擇了下山的岔路開始迴轉。
路上再次出現鳥居,平成三十一年與令和元年毗鄰靜立,彷彿在見證日本的歷史程序。

據說稻荷山有七座神蹟,我們邊走邊看只見到了荒木大神和白砂大神共享的神社和一座十分袖珍的供奉春千代大神的鳥居及石碑,走到這裡,擁擠的遊客消失不見了,只餘下三三兩兩漫步山間欣賞風景的行人,就連神社都顯出無人打理的荒蕪。

硃紅色的鳥居在這裡變成了石柱,灰黑的顏色與主殿融為一體。這裡的拜殿規模較小,棕色的木質與金色的裝飾帶給人古樸又莊重的質感,拜殿外側難得少了玉垣遮擋,顯得更加親近,簷下沒有灰塵的燈籠提醒我們這裡還是常常有人維護使用的。

繼續下山,路邊開始出現民宅,門口的花牆很好看。

稻荷山的路上隨處可見自助販賣機,哪怕是在神社門口也不例外,當然,不同位置價格也有不同,甚至在同一個區域同一瓶水也會相差百元(日元),可以多留心看看,至於口味,基本沒有踩過雷,尤其是各種桃子味汽水都相當好喝,還有好吃的甜筒冰淇淋,吃的小娃眼睛笑眯眯。
轉過一個路口,一幢二層小樓出現在眼前,純木質結構,屋頂是平整的屋簷,瓦片彎曲出清晰的曲線遮住直射的光線,二樓四面都有明亮的窗戶,一樓是商店,冰櫃碼放整齊的各色飲品,櫥窗上滿滿的冰淇淋圖案,藍白的旗子上有個大大的“冰”字。屋子一側是一間儲物間,路邊停放了幾輛自行車,房子對面還有一整面花牆,雖然過了花期,但紅色的葉子在清爽的綠色中熱情似乎,一切正是少時那些漫畫裡看到過的樣子。走累了的響響拉著爸爸坐在商店門前的條凳上,不停地講述自己的快樂,可惜店主很快就來驅趕沒有購物的我們,只留下這麼一張美好瞬間。

沿著千本鳥居返回正殿,絡繹不絕的遊客還在繼續到來,時間還早,臨時打亂的計劃導致下半天無處可去,還好在神社樓門前有一張巨大的京都景點地圖,標出了三十三間堂、東本願寺、嵐山等等方向,選擇了距離最近的三十三間堂作為下午的目的地。
透過稻荷大社的第一座鳥居回望樓門,天很藍、綿密的雲飄飄蕩蕩,一門之隔,兩重世界。

沿著神社一側步行很久也沒有合適的飯店,午時天氣最是炎熱,喝了一肚子水暫時不餓,決定乘坐列車回車站附近用餐。
等車間隙,對面的站臺對我打招呼了。

再次回到京都站,選了自助購票機旁邊的一家小店,店內已經坐了幾桌,門口是一臺自助點餐機,雖然沒有中文說明,但是從圖片就可以判斷了,選了肥牛飯、豬排湯飯還有老黃例行的面,剛巧角落還有一個四人座位,吃將起來。這家小店很有趣在於自助米飯機,用的時候真是開啟了我們的新世界,太有趣了。
在衛生間門口,遇到一個獨自出門的老人,坐在輪椅上,日本的衛生間都有特殊人群專用,只是輪椅限制了他操作開門,就看到他不停地試圖接觸開門鍵卻失敗,我拉著響響走過去,幫他開啟了門,並推了一把,老人連連說“阿利亞多”。響響問我什麼意思,我說是表示感謝,她問我英語怎麼說,在有禮貌的地方呆的久了,耳濡目染,響響幾乎也會對他人的幫助“thank you”不停口了。

|京都|古樸的三十三間堂

在車在吃過午飯,出站轉乘公交車前往位於京都東南的三十三間堂。
作為始發站,京都站發出的公交車次很多,與國內同一個站臺停靠多輛車次不同,不同方向和車次都有不同的站臺等候,跟幼年時的鄭州火車站類似,不知道為何鄭州火車站改造後就沒有這樣井然有序的設計了。用google查好路線等車,站臺人不多,不管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自覺排成一隊,準點發車。
坐在100路公交車上,正在跟響響講周圍的環境,突然被兩個棕發碧眼的帥哥搭訕,原來是兩名義大利遊客,不認識路也沒有日本人會英語,稀裡糊塗坐上了車,大約是看我比大媽們可能多懂一點英文,磕磕絆絆的來問路。他們想去清水寺,可說了半天我也沒聽明白,連比劃帶猜居然蒙對了。趕緊開啟google地圖導航給他們看路線和站名,告訴他們公交車上的提示屏會顯示下一站名稱,對照著導航上面的日文就可以下車了。其中一個藍眼睛的小夥子居然已經有了一個捲髮的帥兒子,不但給我們展示照片,還跟響響嘰裡呱啦的聊了一路,虧得響響只會那麼幾句也可以聊得如此開心。
下車後,步行不遠就走到了三十三間堂,入口很不起眼,是在一條小路邊上,走上一個緩坡才能看到空蕩蕩的停車場和售票處,比起國內2公里開外就修建服務設施的風格大相徑庭。門票算是這兩天最貴了,600日元每人,1.2米以下孩子免票。 與通常的寺廟不同,三十三間堂需要脫鞋後才可以進入,後來我發現,日本的古建築儲存完好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維護修繕仍然本著以舊修舊的原則,儘可能地維持古建築原汁原味的風格和色調;另一方面,也沒有因為古建築的珍貴而停止使用,只是在使用時更加註重細節的保養,嚴格參觀者的著裝、限制拍照等,最大限度讓大家欣賞古建的同時也維護好他們。我們一起脫鞋,緩步走近這座最長的木質結構寺院。
在京都看的寺院並不多,但是三十三間堂的精彩與東大寺一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是“蓮華王院”,南北長度約120米,因大殿以柱相隔為三十三間得名,這裡供奉了1001尊木雕的千手觀音像,整齊的排列貫穿整個殿堂。正殿正中為一尊十一面千手觀音坐像,觀音坐像姿態優美,42只本體之手各執法器,莊嚴震撼。在正殿兩側盡頭分別有風神、雷神立像各一,風神肩抗風袋、雷神擂鼓,二者均為觀音的守護神,動感十足,雕刻手法精妙。坐像兩側各有合掌觀音立像500尊,在1000座觀音立像前排,還有造型各異的二十八部眾立像,同濟一堂,十分壯觀。
正殿禁止拍照,仔細欣賞過美輪美奐的佛像後,走到庭院來看一看。
正殿東側是一排長廊,整齊的硃紅色立柱在下午的陽光下格外燦爛。庭院內都是灰黑色的砂石地,栽種了幾棵常年蔥鬱的松柏。東南角的位置有一座小小的鐘樓,在我們即將離開時,有僧人敲響了厚重悠長的鐘聲。

大約是為了防止日晒和保護塑像,主殿側面的窗戶是兩層的,一層是白色紙糊,隱約看得到竹製的格子,應該是為了通風需要,但也避開了可能日光直射的全通透方式;另一層是純木包了金屬的邊角,既能加強安全不得隨便進入,天氣不好時候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我們到達的時間已經臨近傍晚,陽光溫和了不少,灰棕色的木窗全部開啟,側面看過去層次感飽滿。正中的石階和正殿的木質地板上有一些遊人和孩童,並沒有被限制與建築的接觸。我帶著響響坐上一側的地板,留一張親子合影。

在庭院東南角稍作休息,普通鏡頭根本無法將殿堂的壯觀盡數呈現,我掏出在稻荷大社得到的狐狸扭蛋,在藍色天空下甚是和諧。

轉到正殿的西南側,有片小小的花圃,看得出來也是打理過得,西側種著一排柳樹,枝條隨風擺動。夕陽正好掃過正殿的屋頂,西南角的楓樹(我猜的)還沒有到紅透的時節,被陽光灑上一層美好的金黃色,忍不住 樹下駐足,輕聲祝禱。

到了閉園的時間,有幾名僧人從正殿中走出,慢慢勸導著遊人離開,走出園區,對面的京都博物館早在半小時前也已經閉館,沿路走到公交站,道路盡頭的山頂已經是金橙燦爛,回到四條河原町,夜幕漸漸拉開,天色轉向紫灰,又是美好的一天啊…….

|京都|綠意盎然的靜美嵐山

嵐山下有一條河,叫桂川;
桂川上有一座橋,叫渡月橋;
嵐山腳下有一座寺,叫天龍寺,人來人往;
嵐山山腰有一座寺,叫常寂光寺,孤傲冷清。
如果問我,關西最喜歡哪裡,我一定會說,是嵐山。
如果問我,嵐山最喜歡哪裡,我一定會說,是常寂光寺。
如果問我,常寂光寺有什麼,我一定會說,什麼都沒有,就是喜歡。

一開始,嵐山只是京都附近一個熱門的景點,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坐小火車的地方,大概是去爬一座山,然後坐著好看的小火車在山谷裡穿行,可能會經過一兩個古樸的小車站,下來散散步,聽著溪水潺潺。又或者坐船順流而下,在山石間與溪水共舞,也許會是下雨的日子,雨點和溪水一起打在身上,朗朗笑聲盪悠悠的一起隨著船劃出去。當然,我還要去看一看《名偵探柯南》裡出名的渡月橋,在橋邊我也要聽著倉木麻衣的《渡月橋 思君》,除此之外,我對嵐山一無所知。可當我真正走進嵐山才發現,這裡的寺廟古樸靜謐,這裡的神社鬧中取靜,這裡的竹林鬱鬱蔥蔥,這裡的小火車輕快飛馳,這裡的人們善良溫暖。

先從出發說起,因為行程的安排,這一天也是從京都轉到大阪的時間。早起出門,整理好行李,坐上巴士,慢悠悠的來到京都車站。上次去伏見稻荷大社太匆匆,終於可以近距離的好好看看在無數動漫裡出現過的這座京都車站。車站很富有設計感,脫離了京都古建築棕色的木質結構和古典氣息,金屬的框架結構穹頂,既保證了充分採光,又很有現代感,大廳是半開放式的,左手邊有問詢臺和人工售票處,右手和前方就是不同的站臺,車站兩側設有很多的行李寄存櫃,從超大號到mini號,滿足不同要求,大儲物櫃應該是900日元,中號700,為了不拖著行李去嵐山,又要方便轉車去大阪,行李寄存是最佳選擇,我們用了兩個大號,一共1800日元。

一邊安排魏老師帶著孩子去辦行李寄存,我趕緊先去確認小火車的車票,不提前買好很可能就沒有了。車站的工作人員英語不太好,我又怎麼都想不起來嵐山怎麼表達,僵持不下,找來了一位懂中文的女孩兒才算是解決語言問題,選好了嵐山返回龜岡的最後一趟車,一米二以下免票,四個成人合計2480日元。
上午九點,站臺已經擠滿了人,順著人流坐上山陰線的車,向嵐山出發了。半小時後,走出站臺,陽光明晃晃的歡迎著我們,跟著google地圖,一路朝著第一站———天龍寺出發。沿途的小路上都是很好看的歐式小房子,一直不明白日本這麼多人口是怎麼樣可以擁有這樣一套美好的別墅的。走累了坐下歇腳,響響開心的抱著小兔子跟我聊天,表情鬼馬,天真可愛。

沿著窄窄的街道沒走多久,人群就多了起來,看看指示牌,天龍寺已經不遠了。天龍寺與我認知的國內寺廟很大不同在於,並不是開門見殿,而是在設計中融入了很多庭院的設計,幾乎所有此行中到過的寺廟都是如此。我很詫異,日本的佛教是從唐朝傳入,為什麼在寺院結構上會有這麼大的不同,與其說是規整莊嚴的寺院,其實更具生活氣息,從側面說明日本的佛教傳承有了自己文化的內涵,也更接近生活,或許這也說明她們對歷史包容並蓄的一脈相承,也因為這樣才能把這麼多的木質建築維護下來。
天龍寺門口是棕色的木質門頭,右側掛著一方木匾“大本山天龍寺”,也代表著天龍寺京都五山之首的地位。寺門官稱“總門”,經過一段小路就到了“中門”,穿過中門,是一段長長的參道,左手邊有一方池塘,滿植荷花,九月已經過了盛放的季節,只有荷葉還在悠悠盪著漣漪。右手邊一溜獨立的院落,從來往僧人看,大約是日常居住的場所。

走著走著,看到一個神社形制的院子,緩步走進去,裡面寂靜無人,只有楓樹沙沙作響。踱步出來,道旁的楓樹頂剛剛顯出一點點紅,秋天就要來了。

參道盡頭,就是庫裡,也就是參拜的入口。抬頭望去,在藍天白雲下,灰色的鬼瓦在青楓掩映之下栩栩如生。進入庫裡是需要額外購票的,因為二老都興趣一般,所以我們主要在庭院中欣賞北朝時代著名的禪師(被尊為國師)、造園家夢窗疏石所創的池泉園以及法堂殿的外部結構。

從庫裡東側進入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枯山水平庭——方丈庭園,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別具特色,細膩的白砂紋路彷彿水面波紋一圈圈的漾開,青松鬱鬱蔥蔥,坐在廊下石階上,在白砂、青松、綠苔的點綴下,有著無限的禪意。
沿著小路走過去,視野突然開闊,一方池泉迴游式庭院——曹源池庭院映入眼簾,這個庭院保留著700年前古寺的原貌,被指定為日本首例史蹟、特別名勝。晴好的天氣下,水面倒映出山石樹木,遠處的嵐山也鋪陳出曲曲折折的線條,坐在大方丈的廊下,極目遠眺,自然山水的鋪墊綿延沒有邊界,每個角度都延展出不一樣的風姿,精緻又變幻無窮。當年,還不太擅長把精美的構圖表現出來,錯過了不少庭院的美,如果可以再去一次,一定要在這裡多坐一會兒。

一路沿著庫裡走走停停,偶爾透過圍欄和窗戶看向大方丈的內部,陳設有一些畫作,看不出名堂,更多的是空曠的房間。經過長長的迴廊,在樹影婆娑中就來到了百花苑,四時花草最適合迷住賞花人的眼,第一次見到秀氣的紫式部,像縮小版的葡萄,但是顏色又少了瑩潤多了清新可愛。還有一種叫做“檍”的植物,下面說明寫著日本桃葉珊瑚,本來是被名字吸引,查了一下才發現,是一種堅韌的植物,可做弓弩。

繼續向前走,曲曲折折的小路和綠樹成蔭遮蔽了方向,完全放空自己隨心散步,響響看到了一個許願池,臺子上供奉著觀音像,潺潺流水不絕,她拿起淨手的木勺,開心的玩起了水。

綠意盎然幾乎是嵐山的基調,隨手拍下的一條小路,應該是很久無人問津,陽光透過樹葉照在苔蘚上,溫和的、溫柔的、溫暖的撫慰著遊人的心,人在其中,綠意自生涼,就連奔跑也多了靈動。

即將離開天龍寺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也讓我體會到日本人的細緻和規則感。本來跑得正開心的響響居然在門口的枯山水庭院摔了好大一跤,膝蓋全部蹭破了,紅彤彤的一大片,哭的抽抽噎噎無比委屈,工作人員看到趕緊過來詢問,不但把我們領到一旁休息,沖洗傷口,還迅速拿出了醫療箱。我還是驚歎於設施的齊備和反應的迅速,儘管碘伏有點疼,但是處理過傷口才不耽誤一天瘋跑,到後來玩的過分開心的響響已經完全忘記了這件事,始終像風一樣追也追不上。
出了天龍寺,狹窄的道路人潮多了起來,在炎炎的日頭下,都是覓食的人群,街道兩邊罕見的並沒有太多飯店,反而有不少賣洋果子和冰品的招牌,如果在國內,怕早就被各類攤販擠了個滿滿當當。看了看路牌,決定直接朝竹林小徑走,正好去我偶然發現的常寂光寺,也算是象徵性的爬一下嵐山。

步行沒多久,嵯峨野久負盛名(主要是拍照打卡)的竹林小徑就呈現在眼前,怎麼說呢,有點名不副實的失望,小徑很短,大約不過100米,遊客絡繹不絕遮擋住了全貌,唯一值得誇獎的是一片竹子叢,彎彎折折,隔絕了只願意在主路打卡卻不願意多走幾步的人,稍顯安慰。
響響倒是非常開心,把這當成了迷宮,是不是舉起自拍杆給自己拍一張得意的鬼臉,又或者拉一拉竹子,撿起幾片竹葉,嘻嘻哈哈的拋向空中,然後旋轉跳躍,無比得意。

走到竹林的盡頭處轉彎,就看到藏在茂密樹叢中的野宮神社了。很多身穿校服的中學生來這裡遊玩,互相擺出各種各樣的姿態,眼睛裡全是滿滿的青春。
在這座神社裡供奉著財運、求子、學業等不同的大神,不少人在門口買了形態各異的繪馬,默默祈願。響響對擺在神龕前的一排憨態可掬的小狐狸起了興趣,白瓷的材質,都帶著狡黠的表情。一個愛情的拜殿外面還留存著皇太子殿下參拜的記錄。
我沒有想要特別祈求的,就四處走走看看,停在一處繪馬牆前面,有個老外正在拍照記錄,對上面的日文和中文很是不解,看我駐足久聊了起來,仔細給他講解了繪馬的用途,不同神龕祈求的內容,以及繪馬上留下的心願,開玩笑說如果想要戀愛順利可以到後側拜拜呢,他聽得很認真,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很是可愛。響響看我聊的愉快,粘粘糊糊的也蹭到了我身邊,看我聊完天得意的跑過去給姥姥說,媽媽好厲害,跟外國人說話呢。哈哈,突然有了驕傲的本錢,贏得了孩子的敬仰啊。

離開野宮神社,繼續走就開始上山了,當然,嵐山不算高,尤其是常寂光寺在山腰的位置,緩步前行,響響卻等不了,來來回回在小路上奔跑,直接跑出了大光明的髮型還洋洋自得,結果,讓她停下的不是我們,而是文字,滿腿包癢得上下蹦噠。

繼續向前走,會經過京都JR線的軌道,響響怎麼都看不過癮,擠在人群裡興奮的大叫著,甚至要求在鐵道口留一張紀念照,可見是真的喜歡。

過了鐵軌,道路的坡度開始緩慢增加,還好嵐山不算高,變爬坡邊欣賞路邊一個個獨立的小院子也別有樂趣。真是羨慕能在這樣的山間擁有一座自己房子,有一方自己的院子,種上綠草,擺幾張桌椅,午後一杯清茶,再不能更愜意了。好多院子門口都裝飾有可愛的小動物,響響趴在花壇邊上數著個數,以前讀過的《嘭嘭山》《郵遞員》都突然具象起來。

因為時間還來得及,天氣炎熱也都沒有什麼胃口,就商量好看過常寂光寺再吃中飯。嵐山確實不算大,經過食肆,一塊草坪突然出現在眼前,遠處的小房子讓畫面層次變得豐富好看,一家三口別錯過,一起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誒。

經過這片草坪,就進入了綠樹成蔭的道路,熱氣散去,空氣裡多了清新,然後,在青楓搖曳中,我念著的常寂光寺到了。
到這裡的遊客並不多,大概是因為這裡還不算是一個拍照的網紅地,也許是這裡名氣不夠大,又或者久負盛名的紅楓時節還沒有來,甚至不配擁有一個百度百科。山門十分古樸,淺淺的隔開了斯內德景色和外面的世界。木質的牌匾大約是修繕過,“常寂光”是佛門四大樂土之一,這裡因此得名也可見希冀之高。與斑駁的門柱不甚相同,左側掛著一個“洛陽十二支妙見”的牌子,我猜測或許與龍門石窟源出一門。夏日的綠樹下,總門透出了點別有洞天的意味。

走進寺門,一條細石子鋪就的參道蜿蜒向前,兩側茂密的楓樹交錯生長,午後的光線若隱若現的投射出細小的光斑,也遮蔽了外界的嘈雜,身處其中就像羽毛輕柔的撫摸了一下你的心,嵐山的熙熙攘攘都與她無關。

走到石階下左右張望,兩側各有一條小路向高處延伸,一溜整齊的常夜燈點亮了夜晚的路。楓樹將紅未紅,透著點黃色的光芒,昭示著夏天即將過去,美好的秋日就要到來。另一側大約是通向禪房,長久失修的木牌已經看不出原本的字跡,這座歷經430餘年的賞楓勝地在夏季就這麼清冷寂靜。

拾階而上,厚重的青苔已經佈滿任王門的茅葺屋頂,向上的山勢和居中而立的任王門遮住了視線,反而多了些期待。穿門而過,青磚排上雲霄,兩側的楓樹依山勢抬高,樹下佈滿了青苔,偶有楓葉落下,飄忽忽的落在髮梢。給響響換上了漢服,在日本的寺廟裡,中式服裝從來不會出錯。她緩步跨過仁王門,就像是從畫中走出的一個小姑娘,帶著點未諳世事的天真和初入塵世的羞怯。

來到樓梯最上方,就是常寂光寺的本堂,也就是正殿,棕色大門並未對外開放,四周庭院卻可以盡情享受。正殿的屋頂是兩層,我不確定算不算也是重簷,倒是沒有看到太多的斗拱結構,都是灰色的瓦當和鬼瓦,只有參拜的本堂嚴謹遵循著古典建築的造型,木質結構在滿院綠意的掩映下,居然也有了點出塵的味道。

從左側繞過本堂,後方是一彎溪水,從山上流下,大約是安全起見但又不願意破壞庭院的美感,只用一排竹竿隔絕,區區50公分的高度,你說不是裝裝門面我自己都不信。本堂的左側有一排竹籬笆,把本堂與鐘樓隔絕開,兩座建築之間還有一條上山的小路,本以為只是爬爬山,後來才知道,走到山頂可以俯瞰京都八千寺廟,將京都景色和東山起伏的線條盡收眼底。

坐在本堂的木質地板上,山間的風帶著一點點溼氣時不時的拂過,周圍只有流水潺潺的聲音,歲月正靜好著,想要編出點詞兒感嘆生命可貴,結果響響直接唱起歌扭起舞來了,嗯,好看談不上,破壞氣氛第一名……

原路繞回本堂正面,從右側繼續上山,不用多久就會看到著名的多寶塔,塔座不大,高高的塔尖穿過樹叢直至雲間,再向上走,濃密的樹蔭遮擋了我們的視線,山上滿布青苔,隱沒在灌木叢中的道路盡頭,有一塊木牌,寫著:“江戶時代初期(1620年建立)”,以及全域禁止明火的標誌,看看時間,我們開始下山開始返程。

折回了仁王門,我忍不住沿著石階走上去,想看看路的盡頭有什麼,一口大鐘靜靜的高懸在山邊,抬頭仰望,很期待有位方丈會在這時從容地敲響,讓清越的鐘聲驚起滿樹的鳥兒,然後,帶一片羽毛讓我回家。

回頭望去,響響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笑嘻嘻的和姥姥一起看著我,眼角眉梢,都是喜悅。

離開了常寂光寺,沿著上山的路往回走,在路口的轉彎處,一顆糾結的大樹旁邊立著一面小小的鏡子,提示過往行人注意車輛,趕緊來張全家福。

向前不遠,就是一個社群遊樂場(猜測),無人管理的沙土地安裝了滑梯、鞦韆、旋轉木馬和蹺蹺板,大概是住在嵐山的孩子們休閒放鬆的場所,對面有一間鋪子,賣一些燒烤、水果和汽水,和上山時候不同,了了的五張桌子居然空了三個,我們選了沿街的圓桌,響響就著急著要去玩滑梯和盪鞦韆。我坐在遊樂場邊的長凳上,旁邊是一位年輕的父親,正在哄著女兒玩,反覆引導著孩子說話。一不小心,牛奶灑在了身上,孩子媽媽還沒回來,我掏出溼巾遞給他,聊起來才知道,這是一對來自臺北的夫婦,身邊這個咿呀學語的可愛小姑娘只有2歲28天,推車出行方便是方便,但是孩子不好哄。他看著響響活蹦亂跳滑滑梯的樣子,用很不地道的普通話說“年紀大一點就是靠譜”。

看看時間,剛好可以慢慢走回去乘坐嵯峨野小火車,只是渡月橋肯定是去不成了,留個念想,下次秋天再來。
跟著google地圖一路走,一不留神居然拐岔了道兒,居然從一段小火車的鐵軌上經過,我搔首弄姿想要拍一張日系風格滿滿的背影,奈何攝影師魏先生大概一直欣賞的是我的內在,每一張都又呆又醜……
過了鐵軌,是一片蔚藍的區域,停放了很多的自行車,看樣子應該是可以租用的,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在嵐山騎行,時間更自由一些。管理自行車的一群大叔很熱情,正在熱火朝天的聊天,看到我們經過,順手就遞給了我一把和風扇子,白色的塑料材質,印著嵐山的宣傳圖片,響響看到十分眼饞,我鼓勵她自己去嘗試一下,結果一下子拿回來了十把,我甚至懷疑大叔們是想發完了趕緊下班……沿著一溜圍牆邊,再向前走就看到了“嵯峨野觀光鐵道株式會社”的牌子,大約是一個辦公區域,原來我們不小心從人家的後門經過了,長長的甬道里只有我們五個人,太陽斜斜的照過來,響響說:“扇子真涼快。”走出甬道,視野終於變得開闊,一輛小火車頭就展示在車站前,車站的外牆上還繪製了不少好看的火車圖案,剛好在等車的時候稍作休憩。

在車站內沒有停留太久,就響起了月臺候車的提示,順著人流進去,站臺已經很多人了,有乘務人員在維持秩序,既不允許超越警示線,同時也必須排成一隊在對應的車廂候車。我走到站臺的末尾,和其他人一起翹首以待小火車的到來,一對情侶從鐵軌經過,然後幾聲汽笛,紅色的小火車就駛進了站臺。

位置選的不錯,正好是可以俯瞰保津川峽谷的一側,偶遇一艘漂流船正在激流湍浪中顛簸,船上的乘客向我們熱情的揮手,我們也激動的為他們歡呼,山樹擋住了西沉的日頭,更顯得水色青碧,白浪細膩。響響發現了一隻搭順風車的蟲子,大概也是爬山累了,跟著下山的火車蹭一段。

嵐山一日到此結束,下了小火車就回到了龜岡市的地界兒。車站外是一大片空曠的田野,無人耕種,各式雜草蓬勃自由的生長,一叢叢的彼岸花在夕陽下搖曳生姿,響響抱著她的小兔子,唱起了歌。

當然,不能忘記的是,這一天還要換到大阪去住宿,返程的JR我們沒有位置,但是因為是在車頭,我知道了車長叫“大林”,JR列車也是需要手動操作的,以及,夕陽的車廂特別好看。

下午5點多,終於坐上了開往大阪的列車,響響已經疲憊的坐在了箱子上,沒預料到的是,位於地鐵口的酒店是需要爬樓梯的,可是辛苦了魏老師和老黃。

京都之行,告一段落,從京都到大阪,古典到現代,典雅到流行,當我們走出車站,看到燈火輝煌和車水馬龍的車站,穿行在熙熙攘攘和吵吵鬧鬧的商場內部換乘時,一個恍惚,還以為回到了鄭州。大概城市都是一樣的喧囂,但安靜古樸卻不會相同吧。

|大阪|在環球影城撒歡兒

來到大阪,最不能錯過的一個地方當然是環球影城。因為在新加坡驚豔了一次,所以對大阪的環球影城也充滿了期待。

先從入園說起,一早8點就出了門,大阪跟京都不同,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是發達的地鐵。從我們住宿的酒店直接可以進入地鐵站,南森町坐一站到東梅田站,換乘大阪環狀線再坐5站可以到達位於此花區的環球影城,全程大約27分鐘。在換乘大阪環狀線時,周圍幾乎已經全都是前往環球影城的遊客,很多妹子打扮成電影角色,一看就是打算沉浸式的體驗了。
大阪環球影城是2001年開幕,比新加坡早了近十年,儘管有哈利波特和小黃人的賣點,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但裝置和園區環境還是稍顯陳舊。園區分為紐約區、好萊塢區、舊金山區、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水世界、親善村、環球奇境、侏羅紀公園、小黃人樂園等一共9個區域,其中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區域重現了電影中的場景,“哈利波特禁忌之旅”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園區最佳,環球奇境的各種色彩繽紛的遊樂專案絕對是孩子們的最愛,小黃人樂園是個略顯刺激但是又老少皆宜的快樂天堂。其他的諸如未來水世界、芝麻街主題都已經在新加坡體驗過了,反而覺得特色不夠突出,而且園區規模相對偏小了點,總覺得專案不多到處都是商店。

提前一晚已經在【排隊攻略】查好了當天遊客預估情況,因為是工作日,比預期好一些,顯示人流綠色,預計人數在19999以下,算是相當不錯了。

進了園區大門還是被第一波衝進去排隊太空幻想列車和好萊塢美夢的人嚇到了,剛剛開門就已經人潮洶湧了,還好我們有老有小都對過於刺激的專案不感興趣,決定先帶著孩子去環球奇境放鬆一下。
入口走進去不遠,右手就是環球奇境,最外面是史努比的卡通造型,響響激動地衝過去開始要求合照,還念念不忘她期待的小黃人。這個區域玩的專案是最多的,飛天史努比、Hello Kitty夢幻蛋糕杯、艾蒙的Go-Go滑板、莫比的氣球之旅、大鳥的大帳篷馬戲團以及莫比的幸運舞會,光是飛天史努比響響就玩了兩遍,那個把我轉運的蛋糕杯她也玩的不亦樂乎。玩過莫比的氣球之旅,正在興頭上,魏老師沒有經驗的承諾她再玩一次,本想繼續坐在遊戲設施上,卻忘了要重新排隊的規則,被工作人員直接趕了出去,巨大希望的落空直接戳中淚腺,嚎啕的響響突然開啟生氣模式,什麼都不玩。沒辦法,哄她去玩GO-Go滑板,結果哭的頭暈加上晃得頭暈,反而出現了反效果,響響抽噎著說“全身都是想吐的感覺”……沒辦法,只好從環球奇境轉移,哄著她先去看看小黃人開心一下。
終於走到了小黃人區,剛巧趕上了《里約大冒險》和《多話驢》的表演,可把響響樂壞了,看的認真專注,看來大銀幕可以安排起來了。小黃人區域的遊樂設施非常適合炎熱的中午,水槍小車之類的玩上三五遍都不會煩,響響高興地不斷大叫出來,姥爺拍了很多有趣的瞬間呢。

在經過好萊塢的路上,園區的表演層出不窮,有熱鬧的唱跳舞者在園區的中心舞臺表演歌舞,有穿著紐約街頭風格的樂隊熱情的與觀眾互動,還有紫色的小黃人萌萌噠,雖然遊客不斷彙集,但是熱鬧的氣氛一下子就出來了,更是吸引的小孩們席地而坐,看的聚精會神。

小黃人區最推薦的專案是小黃人鬧車遊,去之前大約知道應該是個3D專案,沒想到居然是4D的,主題其實是小姑娘尋找禮物的奇妙旅程,就像是房間內的極限旅行。運氣很好,幾乎沒有怎麼排隊就坐上了車,可惜等候區太黑了,以致於等待過程響響就開始從興奮變得擔憂和害怕,好不容易坐上了設施,劇情剛剛鋪墊好就開始了晃動。隨著禮物在房間裡穿梭,我們戴著眼鏡也身臨其境的跳躍、輾轉、騰挪,這一下,不但晃暈了響響姥姥,響響也開始大哭起來,不停地要求出去,我和魏老師一邊一個,只好告訴她閉上眼睛,很快結束,同時我倆還在體驗這個有趣的過程,玩完出來,響響幾乎抱怨連連,氣鼓鼓的不願意再到其他區域玩,只有老黃還算滿意的說,這個設計還比較有趣……
考慮到響響情緒不高,於是決定先去吃午飯,迴轉到好萊塢區域,轉來轉去,只有一個快餐店人數適中,口味也勉強可以接受,旁邊的日料館估計老小都吃不慣,於是買好了漢堡飲料牛排薯條,調整休息一下。
飯後,響響就不願意再到別處了,堅持要回環球奇境,剛好有姥姥姥爺陪伴,我和魏先生交代好手機聯絡,又護送回到環球奇境就雙雙體驗其他專案去了。當然,在環球奇境與芝麻街互動,跟著領舞小姐姐跳舞就是後話,響響玩的很盡興。

我倆先拐到了大白鯊,當天排隊最久的專案,20分鐘,本來以為可能會有刺激驚險的過程,可是,只在船上坐著,看工作人員打槍,偶爾會有鯊魚撞擊船身,實在一般。
匆匆趕去哈利波特區,環球影城的重頭戲自然是“哈利波特禁忌之旅”,這個區域全部都是魔法王國的復刻版,城堡、商店……哈迷一定不要錯過。專案排隊不長,尤其是經過一個存包的環節,反而覺得過程十分順暢,體驗嘛,強推強推,跟當年在新加坡玩變形金剛一樣的驚喜!
玩過出來,發現這裡原來是有魔法互動的,買好魔杖,在指定位置劃出魔法符號就可以開啟大門、啟動火車、讓水飛出水桶、讓掃把動起來……趕緊回去領響響,花了400大洋帶她體驗,沒想到還挺成功,趕在了閉園前也讓她歡脫一把。
返回環球奇境的路上,偶然看到當晚居然有《海賊王》的現場演出,看得出來魏老師有點心動猶豫,勸他難得來一次,不要留遺憾,買了單人票(3980日元)讓他獨自體驗夜晚的環球影城。

隨著夜幕降臨,響響體力也即將耗盡,告別依依不捨的魏老師,我們開始返回酒店,下了地鐵,響響已經走不動了,和老黃輪流抱著走到酒店附近吃晚飯,還是一樣的蓋飯,沒想到自助米飯機太有趣了,忍不住多吃了半碗。

晚上,魏老師看完演出回來,據說園區在搞萬聖節活動,到處都是妖魔鬼怪,實在驚悚,幸虧我們沒有繼續停留,不然,響響一定會做噩夢。

|宇治|那一抹茶的風味

連續四天都依靠步行和公共交通,看得出來都有了些疲憊,臨時調整一下行程,把原本繼續暴走的奈良和宇治調整成了包車一日遊,少了不同景點間的舟車勞頓,也緩一緩節奏。
照例是從萬能的某寶預定,找的是江蘇國旅,四大一小不分年齡總計2120元人民幣,人均425元,僅包含車費和簡單的導遊介紹,門票和餐食都是自理,也可見日本的車輛租用並不便宜。
大約8點,約好的司機已經停在酒店門口,上了車發現已經坐了三個人,都是通過不同渠道預約的包車,簡單打了個招呼,出發前往宇治。
在安排這次一日遊之前,原本的計劃中並沒有把宇治列入其中,只是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從到達京都的第一天,各種計劃外的情況層出不窮。從距離來看,宇治距離京都更近,和奈良一樣屬於京都府的管轄區域,是連線京都與奈良的通路,是《源氏物語》的主要舞臺,在這裡,久負盛名的就是抹茶和平等院了。
大阪出發,在市區內彎彎繞繞,很快,兩側就開始出現大片的農田,9月的稻田正盛放著勃勃的生機,遠處沒有高樓大廈,可以看到遠處群山起伏的曲線。繼續向前,雲層變厚了些,在岔路口看到了前往宇治方向的指示牌,轉了幾個彎,一條河出現在眼前,宇治川就到了。

過了橋,司機在一個停車站停了下來,隨車導遊是個華人,但是普通話帶著明顯的南方口音,簡要介紹了一下宇治的情況後,帶領大家到當地的抹茶世家參觀。沿著平等院表參道向前,兩側茶鋪林立,都是各色的抹茶製品,從茶點冷飲到拉麵蒸餃,抹茶綠成了宇治川的主色調。
抹茶原本是起源於隋唐的一種飲茶方式,只不過我們那時把它叫做末茶。在宋朝抹茶是一種非常高階有逼格的喝茶方式,受到了皇室成員和文人雅士的推崇。不過抹茶的製作實在很複雜,後來就慢慢退出了中國飲茶的主流,反而在日本流傳了起來。

三星元上林三入本店就在這條表參道上,門頭不大,右側有一個櫃檯展示著抹茶製品,左側的黑色木牌印著代表性的紅色三星紋,門頭掛著一條米黃色的布簾,布簾中間用黑色寫著“將軍家御用”,兩側各有兩個“上林”,昭顯出歷代幕府將軍的認可,從德川將軍的御用御茶師開始,再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伊達政宗,這座老字號已經經營超過五百年,目前是第十六代傳人,一位精神滿滿的大叔,據說大叔的兒子也在學習中,很快就會承繼衣缽了。
推門進去,店內沒有客人,淡淡的黃色燈光下,整齊的擺放著幾排茶桌,桌子上是抹茶用的刷子、茶罐等,房間盡頭是竹質的屏風裝飾,只在角落掛了一個小小的螢幕展示抹茶的技藝。右側擺放了兩幅字,盡頭樓梯上去是【宇治茶資料室】,裡面陳列了大量抹茶的工具、茶商的用具,大量的文物免費對外開放,可以感到這個抹茶世家並不只是想要做好抹茶技藝的傳承,也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宇治茶的歷史。

陳列室的光線比一樓明亮不少,中間是一組3米左右的亞克力展示架,裡面惟妙惟肖的展示了上林家的祖先是如何一步一步揹負著抹茶從宇治走到江戶的過程。

展廳的一個小角落裡,昏暗燈光中,掛著一張不起眼的畫,發黃的紙張邊緣已經微微翹起,甚至留有似乎從其他紙張上撕下的痕跡,小心翼翼的固定在鏡框中,避開了所有強烈直射的燈光,湊近一看,竟然是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的抹茶代表日本參加1876年世界博覽會的證書,果然是真人不露相,如果不是有人介紹,又怎麼能想到這麼小的門頭裡還藏著這麼有歷史的記錄。

導遊詢問是否有人想要體驗抹茶的過程,我有點心癢癢,而且帶著響響還是希望她能有機會多看一些,也就報了名。我們在一樓的茶室坐下,因為我的體驗,父母親屬都可以在旁參觀,響響湊到我的身邊,充滿好奇。店裡的小哥小心翼翼的搬出了石磨、茶盞、茶筅和茶杓,就可以開始嘗試了。只見小哥先把綠茶茶葉倒在小石磨上,然後就是手搖石墨將茶葉慢慢碾碎,儘管茶葉並不多,但是真正推動石磨才發現,想要把青綠的茶葉變成細膩的茶末還是很需要一番力氣,石磨很緊,眼看著茶葉消失在磨口,卻遲遲不見茶末溢位,把響響著急的直換位置,終於,有了點綠色從石磨縫中出現,落了下來。小哥小心的用茶杓盛出,輕輕的倒進茶盞中,然後取來一壺熱水,點入茶盞,示意我拿起茶筅沿著一個方向攪動,直到綠茶的粉末逐漸融入水中,茶盞中充滿了細密的泡沫。小哥說這樣就可以了,有姑娘端來一份抹茶點心,還有一張抹茶體驗的證書,全部體驗結束。

端起茶盞,細細的啜飲,帶一點點微微的苦,也不知道是我不會品還是茶葉品質差強人意,總之,沒喝出茶香,還是更喜歡茶葉泡出來的味道。嘗一口抹茶點心,剛才茶中的苦味平衡了點心的甜膩,調和的恰到好處,這大概才是抹茶的精髓,如同生活一般有苦有甜的滋味。

走出這個三星園上林店,十六代傳人很熱情的和我們合影,感覺大叔的精神,還能再做抹茶20年。

走出上林的抹茶店,繼續向前,兩側種植了楓樹,還沒來得及細細欣賞,一不留神就走到了平等院的門前。
平等院是日本早期木構建築,坐落在宇治川邊,河水圍繞,據說是古代日本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極
樂世界的極致具體實現。平等院中最著名的就是幾經戰火卻儲存下來的鳳凰堂,尤其是中堂瓦簷上的兩尊閃閃發光的青銅鳳凰,彰顯了平安時代的藝術水平,甚至榮登日本最大面值的紙幣——10000元紙幣的背面。
緩緩走進平等院,綠樹遍植、遊客寥寥,遠遠的看得到鳳凰堂掩在綠樹中間,只露出簷頂和金鳳吸引著遊人靠近。沿著小路走去,經過一個石柱,上書“平等院”,兩側的空地綠蔭覆蓋,周圍是竹子欄杆阻隔,頂部也有竹製的棚架,上面佈滿了正蓬勃生長的綠植。細細的管道不停的向外噴射出水霧,給炎熱的夏日帶來了清涼。

向前不遠,就可以看到鳳凰堂的東側浮橋,鳳凰堂就坐落在平等院中央的阿字池之上,底部的基座鋪滿了灰色的砂石,只有兩側的浮橋可以通過,這裡並不對外開放參觀。從對岸望去,中堂昂首,兩側翼樓向外舒展,平靜的池中倒映清晰,中堂頂部的金鳳昂首翱翔,和京都哪些古樸的木質佛堂相比,裝飾精美、色彩輝煌,代表著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嚮往,確實精彩。細細觀之,雖然是日本傳統木製結構的外觀,但是形制保留敦煌壁畫中唐佛寺的韻味,到處都帶著唐朝風情和中式建築的特點:重簷歇山頂、飛簷斗拱、紅牆灰瓦,到處都是承襲而來的文化痕跡。據說,這座觀音堂是日本國寶級的建築,制式和結構也影響了江戶時代之後佛寺的建築和設計,對日本民族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沿著阿字池來到鳳凰堂的西側,楓樹正好,不少人在此休息調整,阿字池邊有一棵杜鵑樹,杜鵑花剛剛過了盛放的花期,零落的花瓣掉在池中,盪盪悠悠,隨水飄蕩,隱沒在中堂下的點點漣漪中。

響響一路翻看著地圖,琢磨著自己的位置,理所當然的帶著我們繞了個圈,再次來到鳳凰堂西側,樹下襬放了長椅和幾個竹排,響響又開始對竹子編制的木排很感興趣,跳上跳下不亦樂乎。
沿著西邊的臺階一路走上去,經過一座很小的亭子,就可以看到鳳翔堂,千萬不要就此止步,鳳凰堂內靜美的佛像、壁畫、雕刻在這裡都有展示,尤其是精美的阿彌陀如來像,臉頰豐潤、神情安詳,遠離塵世的喧囂。展廳內不允許拍照,但是從壁畫、雕塑的樣貌也能窺得一絲中唐氣派。展品中印象最深的是雲中供養菩薩,根據圖樣展示,52尊雲中供養菩薩是在如來坐像的周遭牆壁上裝飾。在鳳翔堂中只展示了其中一部分,湊近來看,這些菩薩造像都是石頭打造(也許是青銅磨損已經看不出來了),懷抱各種樂器腳踩祥雲,彷佛是一曲古樂歡迎來到淨土世界的人們。菩薩的形態都在平和中略帶喜悅,身姿飄逸輕盈,我回想起莫高窟內的壁畫,似乎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莫高窟中的壁畫兼具大唐盛世的磅礴氣勢與藝術細膩入微的筆法,而鳳凰堂的這些菩薩相對精美小巧,少了點泱泱氣度。

出了鳳翔堂,平等院的參觀就差不多告一段落,從另外一個出口走出來,沿著公路一直前行,就可以走到宇治川邊。宇治川上有很多石拱橋,緊實的石塊拼出漂亮的紋路,兩側的欄杆都是鮮豔的紅色,一秒想到千與千尋中無臉男目送千尋的場景,後悔沒有帶道具好好的拍一下。從橋上望下去,西向的河道比較窄,兩側低矮的日式民房鬆散錯落,一間酒肆的屋簷下掛了一排彩色的日式燈籠,河岸裡停了兩排小船,是宇治川鵜飼盛行後演變而來的觀覽船隻。

走過石橋,才發現剛才的河道大約是支流,宇治川的河道很寬,但水流並不湍急,大概不是豐水期,有些位置看得到裸露出來的河床。邊走邊看,這裡甚至不能算是居民區,人跡罕至一片荒蕪的模樣,道路邊幾乎看不到商店的影子,也沒有大批的旅行團吵吵嚷嚷的聲音,都是三三兩兩的自由行沿著宇治川的河岸在漫步。路邊的一棵大樹似乎有了不少年頭,歪歪斜斜,地面擺著幾個水桶,路面不是平整的柏油,全是碎石子鋪就的,踩在上面還有些硌腳。小心翼翼走到岸邊,響響已經低頭收集了滿滿的小石頭,正為了填滿宇治川的河水而努力。遠處看得到一座紅色的橋,河水從上游傾瀉下來,漾起白色的泡沫。
剛剛坐下,魏老師突然開始翻找東西,一臉的焦急,趕緊問了一下,居然是手機不見了。我還記得在鳳凰堂前面的座位上,他一直在接聽工作電話,怎麼突然就不見了呢。他匆匆忙忙沿著來時的路尋找,還好人不多,也沒有走出平等院太遠,突然想到他英語並不流利,如果沒辦法說明情況就沒辦法走回平等院裡面找,正打算趕去做個翻譯幫忙找手機,就看到魏老師已經一臉輕鬆的回來了。原來,他剛走到平等院的出口,正在想辦法表達情況,就有陌生的遊客拿著他的手機交給了出口處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感慨運氣確實不錯。

秋天真的快來了,隨著我們出發的時間越久,看到的黃葉也越來越多,鮮紅的橋欄和遠處的綠樹,嗯,真好看。

沿著宇治川一路走,有很多小路通向不同的神社和寺廟,有些規模較小的寺廟門可羅雀,就連宇治上神社的遊客也稀稀落落,比起伏見稻荷大社和清水寺的熙熙攘攘真有些不習慣。宇治的神社似乎最具代表的御守造型是兔子,後腿騰空,身材矯健,像是要一躍入水,淨手池旁也有“神兔獻納”的字樣,十分可愛。回想走過的這些神社,私心猜測應該不同神社護佑的不同,有姻緣、有工作、有健康,但是各種動物造型確實別緻可愛,有機會也想保留一個呢。

宇治川邊的安靜十分愜意,河岸也沒有太多的圍擋,大概是鮮有人會想到下河摸魚發生危險吧,走在河岸邊的石頭小徑,清爽的和風吹散多日的疲憊。

樹影晃動,河面有鸕鶿和白色的水鳥飛過,落在淺灘上張開翅膀,安靜小城慢慢來到中午。

再次回到平等院表參道,人流並沒有因為到了用餐時間而增加,參道起點的石柱淹沒在廣告和店鋪的角落,不仔細看就會錯過,我們邊走邊看,響響雖然喜歡冰淇淋,但對抹茶的味道確實敬而遠之,買了幾隻煎餃和麵包權作午餐,準備向奈良出發了。

|奈良|林深時見鹿

如果說,嵐山是自然的無限包容,那麼,奈良就是一場美好的白日美夢。

奈良,作為日本文明發祥地與歷史文化古都,這裡擁有唐招提寺、東大寺、春日大社等眾多歷史遺蹟和國寶,甚至一度被譽為“小唐朝”,可是,現在她最著名卻是奈良公園內成群的小鹿,很多人前往奈良不是為了看東大寺的巨集偉、春日大社的熱鬧、唐招提寺的盛唐風情,甚至不會爬上若草山俯瞰奈良,只是為了與小鹿來一次親密接觸。奈良公園佔地面積龐大,散養的鹿經過代代繁殖已經超過1000只,他們在草地和森林中自由往來,個別有性格的雄鹿還會氣勢洶洶的圍在身邊擋住道路,讓遊客不知所措。
時至中午,我們到達了奈良公園。停車場距離公園還有一段距離,沿著這段上坡路走去,左手邊幾座小小的棕色房子,算是管理人員使用的,經過高大的青楓,左側赫然出現一片澄淨的湖水,白色的水鳥平展雙翼從湖面掠過,濺起一圈漣漪,湖周圍只有低矮的木質柵欄,我想起以前看過電影里歐洲的高山草甸,心突然就飛向了瑞士……
導遊帶著我們繼續向前,繞過一片草坪,就站在了東大寺的一側,他給我們介紹了奈良公園的基本情況,建議我們投喂小鹿可以走到公園深處,那裡生活的幼鹿更多,更溫順一些,能晃悠到公園外圍的都是些“滑頭”,膽子大脾氣壞不太好惹,一旦看到了鹿仙貝很可能就衝過來搶,要多多注意安全。響響第一次看到成群的小鹿在身邊散步,興奮的手舞足蹈,導遊摘了幾根小草遞給她,說也可以嘗試逗引一下,沒想到這些小傢伙都很精明,沒有一個上當的,不但不靠近,反而越追越遠了,只留下嘟嘴傷心的響響原地跳腳。

導遊建議我們先向公園深處走,喂喂小鹿,爬一爬若草山,然後返程正好可以仔細遊覽一下東大寺,他會在停車場等我們,時間我們可以自行安排。
順著人流,我們走進了奈良公園,東大寺的門前,遊人多,鹿也不少,遇到了鹿媽媽拖兒帶女的湊上來,眯著眼睛把頭湊了過來,年輕的小鹿還不懂媽媽的意圖,只是模仿著對我們點頭;也有不在意投喂的小鹿就跪臥在道路一側,任由膽小的遊客接近也處變不驚。

沒走多遠,就看到了販售鹿仙貝的攤位,150日元一包,買了兩包,藏在魏先生的腰包裡,防止被小鹿一哄而上搶精光。繼續前行,左手是一方池塘,右手的“東大寺勸學院”門庭冷落,和大華嚴寺的熙熙攘攘不可同日而語,大部分的遊客都目的明確的朝著奈良公園深處走去,沒有人停下來留意這裡還藏著一座美好的庭院,如果不是被小鹿攔住了去路,如果不是被一枝垂下的青楓吸引,大概,我也要錯過了。
大華嚴寺前人頭攢動,從冷清的宇治趕來的我,有點不習慣這樣的熱鬧。此處的大華嚴寺其實是東大寺的南門,東大寺也稱大華嚴寺,這座寬約50米、高約25米南大門是鎌倉時期重修的,也是真正的世界文化遺產。
看慣了修繕維護完好的三十三間堂、清水寺,這樣破舊的木造門樓才真正敲響了時間的鐘聲,時間沖刷下,原本的桐油早已剝落,露出斑駁的底色,在淺淡的紅裡,夾著木材特有的、在風吹雨打後略帶乾枯的灰黃色,與北面遙望的鮮豔飽滿的東大寺環廊迥然相異。

走近這座門樓,一共由20根一抱粗細的柱子支撐,重簷廡殿頂,但是與明清時期的故宮不同,兩側殿頂之間增加了很多橫樑支撐,回想三大殿的樣子,這裡應該曾經有過裝飾或者雕刻,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如果沒有裝飾,那麼,這樣寬的橫樑間距到底又有什麼樣的目的呢?多重的榫卯結構總不會只是為了支撐起這個門樓的規模而設吧,還需要繼續考證。

因為對奈良公園並不熟悉,所以選擇跟著人流繼續前行,當時看到和我們逆向而來的人群,還詫異是否要原路返回,擔心爬山體力不支走不回來,事實證明,地球是個圈,奈良公園也是個圈,穿南大門、看春日神社、爬若草山、看二月堂、過鐘樓,最後一站到達東大寺,一路上,什麼都沒有錯過呢。
穿過南大門,一條不長路,兩側有很多石頭堆砌的臺子,種滿了松樹,遠處的空地上、道路兩旁的鹿群多了起來,相比在東大寺前溫順的母鹿,這裡集中了很多公鹿,儘管有些鹿角有明顯處理過的痕跡,但是性格明顯勇猛不少,警惕性也更高,一邊成群在遊客身邊轉悠,抓住機會就啃食鹿仙貝,一邊保持距離、拒絕遊客的撫摸,有些甚至還會因為爭搶用鹿角和頭頂撞人,魏先生就不幸中招,被一頭公鹿狠狠的撞了一下屁股。

走過這條石板路,穿過一個小街口,風格突變,兩側的樹木變得緊密,高聳入雲的松樹枝椏相接,親親密密的擠在一起,陽光只能從樹葉的縫隙中漏出來。原本用石頭堆砌出的土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木頭圍欄,不足膝蓋的高度,木頭帶著點雨水滋潤過的潮氣,微微發黑,有些位置已經覆蓋了淺淺的一層青苔。圍欄內部不是草地,而是更適宜松樹的土質,那些今年出生的鹿寶寶們就藏在遠遠的樹叢中,帶著警惕、好奇望著我們。
掰開鹿仙貝,躲開擁擠的人群和莽撞的雄鹿,帶著響響小心的向一隻小鹿靠近,響響伸出手,她也有點緊張的微微顫抖,遠處的小鹿站在2米開外望著她,有點饞又有點怕,小聲提醒響響不要大幅度晃動手臂,會驚嚇到小鹿,眼看著它一步兩步慢慢靠近,停在大約半米的位置,用盡力氣伸長脖子叼走了鹿仙貝就快速後退,響響很開心,覺得自己被認可了,又翻出一塊鹿仙貝,這一次,她明顯多了耐心,伸出手小聲呼喚著小鹿,似乎小鹿也看懂了她懵懂善良的眼神,這一次,它沒有什麼猶豫,輕輕用嘴接住了響響手裡的鹿仙貝,人類幼崽與動物幼崽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和諧友愛。

繼續向前,整個過程就是,喂鹿、喂鹿、被鹿包圍著喂鹿、抱起來喂鹿、跟小鹿鞠躬後喂鹿……各種花式喂鹿,有在樹林中遠遠看著我們的小鹿,有在表參道上悠閒散步的小鹿,有在春日社長夜燈後探出頭的小鹿……

繼續沿著表參道向前,很快就看到春日大社。春日大社始建於768年,最初是為當時的掌權者藤原家族的守護神而建造。作為全日本春日社的主社,春日大社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神社。而春日山作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鹿座位當初藤原家的氏神,也在這裡得到很好的照顧和繁衍,才逐漸形成如今綠意盎然與小鹿自由生活的景象。
和我期待的不太一樣,這裡到處都擠滿了遊客,春日大社雖然背靠春日山,但是佔地並不算大,本殿由四個社殿組成,硃紅色的迴廊與這裡最負盛名的藤樹相映成輝。在本殿一側,吊著兩排燈籠,金色和青銅的材質,據說與社內的3000座石燈籠都是春日大社的特點。但是,與之前去的伏見稻荷大社相比,這裡的迴廊十分狹窄,本殿前的參拜位置也很擁擠,廊下還擺放了繪馬出售,一個轉身孩子可能就會不見,一定要小心。

從春日大社的另一側向山下走,遊人明顯少了,山路平緩,山麓兩側都是綠色的植物,據說春日山現存超過300種不同植被,這也是能夠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因素。走在下山的一側,奈良鹿的身影漸漸少了,大概是遊客的鹿仙貝幾乎消耗殆盡,沒有了美味的吸引,山林對它們只是棲身之地,並沒有太多的依戀。路上偶遇一隻雄鹿,從遠處望過去,這隻雄鹿在松樹林的深處,一對鹿角修長完整,延展出美好的曲線,鹿身線條緊實,毛色棕黑順滑,它低著頭,正在啃食朽木上的青苔,陽光打在它背後的空地上,勾勒出美好的畫面。還有幾隻母鹿帶著寶寶在另一側的樹叢中休息,看我們經過,也兀自相互梳理著毛髮,生命的的自然與美好撞在心頭,比起渾渾噩噩的城市生活,山川江河才是生命最蓬勃的地方。

終於走下春日山,也不過就是幾百米的路程,跨過一座小橋,跟著路牌的指引,步行200米,就會看到若草山。若草山海拔不高,只有342米,山底的草皮比較平緩,有幾棵孤獨的樹獨自茂盛,幾隻小鹿在樹下乘涼;第二層呈現一個斜面,遠遠望去草葉葳蕤;再向上去,被圍欄阻擋的後面是灌木叢生的山頂,只有一側有一個入口可以進入。站在山腳向上,三種不同的草色之間被黃色的土地硬生生分為三塊,難怪說若草山像是斜斜鋪開了三片草坪相連。
若草山是需要收取門票的,150日元每個人,也就大約10-15元人民幣,正當我高興的想要把硬幣花掉的時候,被售票員退回了一枚100元,嘟囔的日語聽不明白,趕緊補了一枚,進了門才發現,難怪退給了我,這枚硬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找回的零錢,居然是韓元,比日元更不值錢,當然不會收了,那就留個紀念吧。
若草山雖然不高,但是坡度卻比我想象的大,沒有扶手沒有依靠,甚至沒有樹木,只能依靠一雙腿一點一點的向上進發,大家都穿了運動鞋,可苦了為了臭美穿了尖頭皮鞋的我,走三步滑一步甚是艱難,到了半山腰只好脫了鞋子拎起走,果然輕鬆不少,只是要小心躲避鹿糞千萬不能中招。
來到接近山頂的位置,舒緩的秋風吹過,白雲慢慢流動,似乎觸手可及的藍天下,整個奈良市盡收眼底。

響響拉著姥姥姥爺的手,一路撒歡兒似的衝下山,看著他們變得越來越小的身影,我獨自光著腳惆悵,這才發現若草山短小的嫩草太滑了,一不留神一個屁股蹲兒,乾脆也直接放飛了自我,拎起鞋子一路順著山勢衝了下去,自由奔跑的樣子,嗯,據說傻乎乎的。

到了山下,穿好鞋子,一隻小鹿走向響響,可惜鹿仙貝早已經被魏先生和盧女士自己開心的喂完了,響響兩手空空,趕緊給她拿了點麵包,小鹿也能欣然接受,在這蔥綠山間,一娃一鹿相處融洽,互相致意。

若草山的出口處貼心的設定了洗手池,沖洗過後,果然神清氣爽。若草山外,因為被圍欄阻擋的小鹿們聚集在商店周圍,仍然有遊客忍不住再次購買鹿仙貝,響響再商店挑選了一隻小鹿造型的手機掛鏈,愛不釋手。洗手間門口的座位邊,一隻小鹿安穩靜臥,響響跟著姥爺走過去,一隻手輕輕撫摸小鹿,另一隻手撥弄著手裡的掛鏈,橙色的裙子與鹿身棕色的皮毛相得益彰,彷佛也成了一隻靈巧的鹿精靈。

沿著山路繼續走,若草山下平整的石板路漸漸收窄,兩旁的青楓水杉開始增多,影影綽綽的樹影下,方向一轉,小路蜿蜒向上,又開始爬山,經過一排建築,門前豎立著密密麻麻的石燈籠,本以為只是民宅,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來到了二月堂前,看到路牌上的“手向山八幡宮”,還在納悶到底是左手向山還是右手呢,路牌怎麼能如此模糊,轉身一看,一座石牌坊上端端正正的刻著“手向山八幡宮”,原來,手向山是地名……剛才錯過的那一排建築就是八幡宮,供奉的是日本的武神,但是如此冷清無人問津,似乎不像是尚武的大和民族作風。

穿過一道木門,就會看到二月堂,因為我們從左側進入,先看到的是三月堂,裡面有一些藝術品的展覽。二月堂作為東大寺的一個重要部分,一脈相承的木質結構,與東大寺相比,二月堂建在山麓一側較高的位置,分為兩層,每層面積不大,但是挑高的結構從下方望上去很有氣勢。主體建築的左側有一溜石階,依山勢而修有些坡度,石階一側都是一些捐贈者敬立的石碑,刻著名字和金額。來到二層閣樓,木樑上掛著一排銅燈籠,夜晚點燃,山間燈火一定很炫目,站在二層中央,涼風拂面,俯瞰寺廟與奈良的美景,又與若草山的遠眺不同,寺廟的灰瓦與綠樹層次更加分明,奈良的小而美也別有意趣。

順著人流,從二月堂的另一側下山,應該是建築上下兩層修築的廊橋,石階有些年頭了,已經磨出了光滑的表面,反射出陽光,一不留神還可能會滑倒。石階兩側有木柱,頂部也是木頭鋪就,深沉的棕色泛著微微的木材香氣。響響站在樓梯中央,高興的回頭,裙襬飛揚。

二月堂右側有一條左大佛殿道,彎彎折折很像是北京的小衚衕,不多遠就會看到鎌倉時代的鐘樓和奈良時代的梵鍾,一對情侶坐在臺階上休息,一對外國遊客正要離開,古樹參天,石徑清幽,在綠樹圍繞下寧靜和諧的感覺,讓人非常舒服。

梵鍾對面有一個小小的商店,販售一些泥陶小人偶,當時覺得不便攜帶,但是造型各異的傳統日本造型現在看來十分可愛,尤其是一組十二支的式神,非常靈動可愛,有點遺憾沒有收攏回家留個紀念。

過了梵鍾,又下了幾層樓梯,終於繞回了東大寺前的池塘,遊客比中午時候還多,看了看時間,距離導遊的約定還算充裕,肯定要去看看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東大寺了。
從外側白色的圍牆和硃紅色的木柱,我對東大寺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只是一座過譽的寺廟,畢竟故宮的規模、制式和氣派早已深刻印在國人心中,明清建築的輝煌是我對中國古建築唯一的認識,沒想到,日本的木質建築每一次都能讓我驚豔、驚歎、驚呼。
作為最接近唐朝時期的建築,東大寺與故宮的衝擊絕然不同。故宮的高大、巨集偉從午門和神武門早就展示的淋漓盡致,3400米長的圍牆更是將皇宮隔絕成一方獨立天地,漢白玉的陛階、金黃的琉璃瓦、排列整齊的簷獸、飛簷斗拱的精巧設計、明朗開闊的庭院……只會覺得天朝盛世自當如此。可我一直忘記了,在明清之前,漢唐才是最恢弘的時代,從唐朝一脈相承的東大寺又怎麼會平凡。東大寺的建造起源於武則天在洛陽建造的天堂和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曾在這裡設壇授戒,也是日本國內60餘所佛寺的總寺院,從遠處望去,大佛殿高度遠超故宮的三大殿,可以想像唐代長安、洛陽由國家所建巨剎的規模氣勢。
購票從中門一側進入東大寺內部,沿著迴廊走進去,寬闊的甬道並不輸給太和門廣場,與橫亙廣場的金水橋不同,大佛殿前的步道兩側遍植草木,讓本來古樸的佛寺多了勃勃生機。沿著步道向大佛殿走去,由外而內有四種地磚,依次是印度磚、中國磚、朝鮮磚和日本磚,代表佛教傳入日本的路線,主殿正前方有一座金童八角燈籠,最早可追溯到奈良時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主殿結構是有別於故宮重簷廡頂的雙簷重拱結構,白體青瓦金角,顧盼生姿、卓爾不群。大佛殿的屋簷微微翹起,雖然沒有簷獸坐鎮,但是在屋頂有一對金色的鴟吻,也是沿用了中國古代為木製建築避火的寓意。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日本寺院的總寺,公元752年聖武天皇為了祀奉大佛而建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兩次火災燒燬了建築,現在的建築是1692年重建,只有原有建築的三分之二大。東大寺建成後,唐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就是在大佛殿前向日本僧俗傳授佛法。
遠看東大寺,只覺得視野空曠、天空明朗,視覺的偏差一定程度看低了這座建築的規模,直到緩緩走近才發現,主殿的高度遠超故宮三大殿,相比明清時代追求的裝飾精美和金碧輝煌,古樸、低調、大氣、簡單的結構和配色更顯出內在的底氣和文化的豐沛,並不需要藉助裝飾抬高自己。站在主殿前,木結構建築的震撼衝擊更大,不愧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磅礴巨集偉,遠眺華美端莊,近觀壯麗肅穆。作為與唐朝同時期的建築,雖然也是屢遭損毀,但依然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著實不易。
大殿裡供奉著一尊16米高的盧舍那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兩側有菩薩和金剛護法佛像,在佛像左側擺放了寺廟和大殿的模型,右側柱子下面有個洞,據說從洞裡穿過的孩子,會聰明伶俐身體健康,很多遊客帶著孩子在排隊嘗試,響響也去鑽了一下,果然順利,十分開心。佛像背後有一張桌子,放置了東大寺的印章,遊客可以自行蓋印留念,大概國內那些刷印章也是從日本流行過去的。

在主殿內參觀之後,時間明顯有些緊張了,來不及到後面的展覽館詳細瞭解東大寺的歷史,只能有點不捨的向停車場的位置返回。回首再留戀一眼東大寺,日已向晚,厚厚的雲層裡,藍天成了點綴的亮色,烏鴉正在盤旋,耳邊的人聲漸漸落下,大殿屋頂的金色裝飾泛起點點的光,香爐裡沒有香灰,應該也是許久不用了,只是青銅還沒有剝落,仍是燦爛的青綠色。

離開東大寺,還好停車場並不遠,再次途徑來時吸引我的湖泊草甸,響響對自然風光沒有興趣,嘗試想翻過木欄走到湖邊,卻沒有成功,一直白色的水鳥落在岸邊,安靜梳理著自己的尾羽,同車的男士遠遠的也朝著停車場趕來。我斜倚在欄杆旁,風吹起了髮梢,是多麼美好又放鬆的一瞬間啊……

|大阪|從海洋到天空

♥♥♥大阪海遊館♥♥♥
行程的最後一天,不再急匆匆奔波在不同景點,而是選擇了帶孩子到大阪久負盛名的海遊館遊玩,海遊館附近的天保山摩天輪和樂高樂園也是期待已久的。為了節省排隊時間,提前在網上買好了海遊館的門票,四大一小690元人民幣,只需要手機驗證就可以輕鬆過閘。
依然是從容的出發,從南森町乘坐堺筋線到達堺筋本町換成中央線至大阪港,出站後順著指示牌和人流步行約650米即可到達。
大阪海遊館和我想象的有很大不同,整個場館位於大阪港的一個廣場一側,主體結構建在廣場的二層,沒有恢弘的氣勢,跟摩天輪相比反而多了點迷你袖珍的可愛。過了閘機,很快就來到入口處,一隻碩大的鯊魚模型張著沒了牙齒的血盆大口迎接遊客,響響高興的衝了過去,假裝鑽進了鯊魚的嘴巴。從一側的欄杆望出去,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淡淡的雲,遠處的斜拉橋直衝雲霄,港口白色的集裝箱在陽光下乾淨清涼,一艘紅色的貨船正拉響汽笛準備出港,熱鬧的一天才剛剛開始。

大阪海遊館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級別的海遊館,個人以為,最大的特點是水槽的設計別具一格。與一般的海洋館從一樓向上不同,大阪海遊館是從頂樓出發,穿過隧道型水槽的“水門”,到達最頂層的“日本森林”,由此順行走螺旋狀坡道而下參觀水槽,隨著步道不斷向下,巨大的圓形水槽始終保持在視野之中,免去了在每一個站臺擠擠挨挨看不到的情況,也展現了從淺海到深海的震撼體驗。在這個水深9米、最大長度34米、水量5400噸的巨型水槽中鯨鯊從容遨遊,宛若一艘潛水艇,可愛的魚群始終在我們的視線中上下游動、翩然嬉戲。
運氣不錯,我們剛好遇到了清理水槽的工作人員,不斷有魚群從他身旁經過,兩隻胖胖的魚仔一直注目觀察,人與自然如此和諧。

海遊館除了按照不同地域展示了魚群的奇妙,還能看到北極熊、海豹、海獅、海豚等,尤其是當我們來到一層,抬頭望去,一隻可愛的海豹趴在圓弧型的玻璃上,對著我們露出微笑。

海遊館臨近出口的位置,有一個巨大的花瓣形淺水池,原來是體驗區,每位遊客可以在淨手後觸控池中的鯊魚、魟魚、海星和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魚,切記洗手一定不能用肥皂,會破壞魚的生存環境,洗手和觸控的過程無人監督,由此可見日本國民素質之高、遊客的自覺性之好。響響害怕怎麼也不願意嘗試,我倒是好不容易發現一條沒有藏在遠處角落的鯊魚,它的背脊微微拱起,看得到幾節骨頭樣的突起,背部十分光滑,彷彿是塗了一層膠質,手感極好,不過還是要按照說明指示觸控,千萬不要碰觸敏感位置,防止鯊魚攻擊哦。

♥♥♥樂高樂園♥♥♥
出了海遊館,門口有藝人正在表演,觀眾們自覺地圍成一個圈,看演員靈活的舞動著各種道具,響響也盤腿坐下,看得目不轉睛,幾次催促也不捨得離開。
在海遊館前的廣場一側,就是一座三層高的建築,一樓是各色美食,觀看過海洋生物正好在這裡填報肚子,我們選了簡單的蓋澆飯,吃過之後直達二層的大阪樂高樂園。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大阪的樂高樂園應該類似馬來西亞新山的模式,只是規模稍小,所以,當我在類似商場的建築中看到指示牌的時候難免有點吃驚,心裡嘀咕:“大概在小而美的日本,裡面會別有洞天讓我眼前一亮吧。”買好了兩大一小的門票(老黃表示不感興趣,打算周圍轉轉),走進去才知道,這其實就是類似國內樂高主題的遊樂場,全稱準確的應該是:大阪樂高樂園探索中心。
樂園裡面擠滿了喜歡樂高的孩子們,幾個不同的區域裡面也有不同的內容,一個巨型樂高城堡,適合愛攀爬運動的孩子;樂高汽車賽道,每個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拼搭出汽車參賽,隨著倒數計時,閘板開啟後,所有的小車一起衝出賽道滑向坡底,不論輸贏都會聽到歡呼的笑聲;旋轉空中腳踏車和一些聲光專案需要提前排隊;還有樂高的城市展示區,用樂高搭建的大阪城、天守閣、棒球賽場十分亮眼。在這裡遊戲了約3小時候,響響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天保山摩天輪♥♥♥
天保山摩天輪就位於港口一側,從三層的商場就可以直接到達。天保山摩天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高、也是技術最先進的摩天輪,擁有60個單獨的觀光窗可乘坐8位遊客的,世界上首次安裝的“流星雨煙花”可形成直徑100米的美麗彩燈圖案,旋轉一週需時 15 分鐘。響響早就體驗過了新加坡的飛行者摩天輪,峴港摩天輪,自然也不會錯過從天空俯瞰港口的絕佳視角。本來是想一家五口一起乘坐,結果老黃興趣缺缺的拒絕了,響響又堅持要和姥姥一起,於是,三位女士的摩天輪之旅馬上開始。

慕名乘坐的遊客不少,我們隨著隊伍慢慢靠近,摩天輪的巨大也一點點震撼我們,終於坐上觀光倉,隨著高度向上爬升,大阪也展露出不一樣的美。傍晚,海港的雲霞正向西退去,海遊館變得越來越小,大海的廣闊延伸到了天空,與藍色的天空緊緊相連。另一側,紅色的跨海大橋上,車輛往來不絕,大阪城逐漸要沉入夕陽的美好與夜晚的喧鬧,響響看著窗外,很興奮的說,是大海呢。

這一天的行程終於告一段落,回望摩天輪,還在不辭辛勞的轉動。

回家

最後一天,早上的航班準備返程,考慮到地鐵站上上下下的辛苦,再次約了送機服務,沒想到差點沒趕上航班。
送機預定是在某寶的天悠,大概是比京都距離關西機場更近,同樣的七座經濟型費用只需要585元,提前一天,也和司機以及客服聯絡好接送時間和地點,可到了早上7點半,司機表示已到達酒店我們卻在門口怎麼也沒見到人,聯絡客服才發現,居然是平臺提供了錯誤的地址,司機大約還需要2.5公里。算了算時間應該沒問題,延後10分鐘就等一下。結果左等右等不見人,來來回回聯絡客服,居然是司機出現了交通事故,只能改派另一輛車接送。這下我有點慌了,畢竟比預定出發已經晚了30分鐘,如果再不來的話,早高峰打車是不可能了,改乘地鐵也是來不及了。沒辦法,我指揮著魏老師趕緊先搬著行李下了地鐵口,好幾十級臺階哼哧哼哧剛下來,好傢伙,新派的司機馬上就到了……只好又搬著行李爬上去,站在路邊等。還好,這個司機準時把我們送到了機場,這個時間,旅行團們已經在排隊辦理登機手續了,真是急的我心發慌,就連沿途的風景都來不及細細欣賞,只在倉促間拍下了一張模糊的天空……
忘記提前交代行李託運事項,直接導致響響姥姥給別人購買的洗化用品無法過關,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再次辦理託運,只能遺憾的扔掉,還好機場免稅店買到了同款。

行程準備和注意事項

🐾【行程】
大阪關西機場距離大阪和京都距離相當,非常適合一進一出的行程。

D1 鄭州-京都(關西機場)
D2 【京都】清水寺-祗園-八阪神社
D3 【京都】稻荷大社-三十三間堂
D4 【京都】嵐山-【大阪】酒店
D5 【大阪】大阪環球影城
D6 【宇治】宇治-平等院-奈良東大寺
D7 【大阪】海遊館-樂高中心-摩天輪
D8 大阪-鄭州(關西機場)

📚 【簽證】
日本簽證算是這幾年辦過的簽證裡面需要資料最多的,存款證明、在職證明、銀行流水全都需要,但是也有一項不錯的政策就是隨行的家屬(含父母、子女)不需要額外提供上述證明,所以,只准備了我和魏老師的資料即可。
這次還是在某寶找個了北京佰程(目前全部產品下架)代辦,30天的個人旅遊簽證,選了拒簽退款和免機酒的,8~10個工作日出籤,四大一小合計1463元。
養成買旅遊險的習慣,選了安聯財險的亞洲險,五個人110。

🏡 【住宿】
考慮到輾轉兩地,分別定了京都和大阪兩個五星酒店,京都的三井花園酒店京都四條和大阪的普樂美雅酒店,合計7732.8元,每個房間日均550元,算是很實惠了。

✈️【交通】
春秋航空的特價活動,四大一小機票合計7272元,還是很划算了。機場往返均是包車,費用分別為980元和585元。往返景點和城市都是公共交通,後面具體慢慢說。

☎️【當地通訊及網路】
由於我們和爸媽需要兩個房間,儘管預定要求了相鄰房間,但是也難免出現訊號不好的問題。除了提前在某寶預定了一個移動WiFi,還購買了兩張本地七日電話卡,爹媽一張,我們一張,方便分散開的時候聯絡,價格便宜老人用起來也不會心疼。電話卡是億點的,自帶7天14G的4G流量(超過後轉3G),2張合計87元,在環球影城電話就上了用場,晚上在酒店也不需要忍受酒店不穩定的網路訊號了。Wi-Fi選了環球漫遊,8天103元,都是在機場自取,很方便。
日本電壓110伏,國內是220伏,國內的兩孔插頭完全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三孔則需要轉換哦。

📱【實用小程式】
在日本期間,有幾個小程式特別實用推薦給大家。
1.窮遊開發的行程助手。非常適合在前期準備的時候用來設計和規劃行程,可以把預定好的機票、酒店資訊直接輸入,還能在地圖顯示同一天前往的不同目的地之間的位置和距離,更方便設計路線,自由行推薦參考使用。很多操作非常方便,比如來回拖動調整前後日期的安排,景點上下拖動調整順序等,還有少量的周邊住宿、美食資訊。缺點是有些酒店不是很準確,或者比較難通過中文搜到,可以多換幾個關鍵詞試一試。
2.日本交通發達,但是網路非常複雜,我覺得除非多次前往,不然不太容易短時間掌握,所以換乘案內、日本換乘、日本地鐵這幾個app非常需要,在京都期間,因為一家5個人打車不便,基本都是採取公交出行,通過這幾個程式提前一天查好站點和換乘位置,有備無患。
3.排隊攻略。這個基本是環球影城必備程式了,可以檢視預計當天的客流量、每個專案預計排隊情況等,強推。
4.大阪中文地圖。在大阪期間使用,導航還挺方便。
5.其他如google地圖,Grab叫車軟體都可以備上。


💙 【時差】 日本與中國時差1小時。
💙 【當地語言】如果你要問,英語不好怎麼辦?不用怕,日本人民英語也不好,發音讓人頭疼,但是正常簡單交流其實沒問題的。日本的標誌牌大部分都有漢字,華人也不少,所以自由行難度不大。
💙 【貨幣和匯率】 流通貨幣為日元。
帶了2張銀行卡,兌換了約1w人民幣的日元隨身攜帶。
1人民幣≈15日元
💙 【消費水平】日本吃飯價格相對正常,由於老人孩子吃不慣刺身之類的,基本都是以各類蓋澆飯、麵食為主,人均也就40-50完全足夠了。但是整體交通費用比較高,不論是巴士、計程車還是城際都不算便宜,如果有條件,可以多計算各種套票的價格,設計路線,社畜為了省時間,而且考慮到帶孩子的行程時間不太可控,都是選擇當時最便利的公共交通。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