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記憶裡有那麼一座和金色歲月混為一體的機場,滿載著奮鬥的希望無數次地起飛,把啟德兩個字深深刻進了人類航空史。只記得自己1998年第一次在內地發行的郵票上認識了那座彼時離我很遙遠的機場,沒有想到那片已經重新規劃的人造半島卻會在後來把我吸引。
奔向遙遠的跑道公園
在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到九龍伸出一個長長的方形半島,那就是填海而成的曾經的啟德機場跑道。這次來到香港,就是為了去探尋那曾經降落起飛過無數飛機的機場痕跡。
坐車到了觀塘線牛頭角站附近,拿來地圖一查,發現根本沒有能到跑道的車,而且有3.5公里的路要走,也只有硬著頭皮走過去。先是沿著勵業街走到海邊,順著2號幹線下面的一個小小的公園走過,這裡曾經是收集廢紙的集散碼頭,現在這裡儼然成了人們跑步的公園,偶爾有一些滿身大汗的跑者,公園邊有一個小小的咖啡店和幾座以廢紙山為意象的鋼鐵雕塑,懷念著自己的過去。到了九龍貨倉大樓,上啟興道拐到臨澤街,就能看到曾經的啟德機場指揮塔了,看來這的確是通往跑道公園的路。在這高樓林立的地方,這個指揮塔已經顯得不那麼高大了,更有幾分殘舊,想象從停用到現在已經18年了。
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指示牌,寫著通往跑道公園
還有路邊廢棄的空地上放著一些可移動小屋,頂上寫著airport,可能是這為數不多的舊機場的痕跡
這裡除了開發專案的建築工人和冒著烈日的跑者,大概只剩下我這一位啟德的死忠行走於此了
堤岸的延長線盡頭就是當年塗著紅白格標識的山崗(遠處中間那座樓中間高度右側,就是已經褪掉顏色的標識),現在已淹沒於樓群之中
我邊擦汗邊走,是不是坐下乘涼,就這樣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了啟德郵輪碼頭外,舊跑道的另一端是紅白格相間的小房,諮詢了專業人士才知道那是維修訊號裝置的站點,現在是一個小的擺渡碼頭。沿著看似不長的郵輪碼頭大樓繼續走到頭,終於像在無盡沙漠中看到了一片小小的綠洲一般,發現了埋藏在沉船中的寶藏——起的機場跑道公園的大門。
其實在我離開時才發現,原來這個地方目前只有一班小巴進出,如果有同樣興趣的朋友想來,一定不要在牛頭角站下車,而一定要在觀塘線九龍灣站出來,那裡有始發的86路私營小巴(5.5港幣,九龍灣德福花園始發至郵輪碼頭終點)可以到達碼頭下的停車場,不過車裡瀰漫著汗味,但一定比被晒一個多小時要舒服多了。
紀念公園
這座公園就是機場搬遷後,為了紀念曾經服務香港民用航空半個多世紀的機場。公園不大,就建在當年13號跑道的末端也就是31號跑道的開端。中間是一塊草坪,我去的時候還有人在坐著休息。四周有啟德機場的時間軸被刻在地上,講述了從設立到結束的大事件。旁邊有許多紙飛機造型的長凳,上面印著機票的意象,或者啟德從誕生到停用的變換形狀,像是從嬰兒初生到老者逝去。
這是公園的正門,幾乎沒有人光顧這裡
印有機票和啟德歷史的長凳
地面上還印著13號,紀念讓全世界飛行員著迷的13/31跑道
31號跑道開端的黑黃方格標記還留在岸邊,那是給飛行員降落時用的目視地標,但是31號跑道使用的頻率不高,只有風向改變時候才會用上。現在只有偶爾的海鳥落在這裡,只有日夜不歇息的海浪拍打著堤岸,默默陪伴失去夥伴的跑道。岸邊還有跑道指示燈安裝的底座,但裝置早就被拆除搬走,鏽跡侵蝕著這裡早已不明顯的航空史。
遠處有人在垂釣
公園角上的廣場有個氣象觀測站,下面則是許許多多啟德歷史上的照片。從第一次有飛機降落於此到市民集體與舊機場告別
這就是各路航空迷在得知機場要搬遷後聚集起來,架起相機與啟德告別時的堤岸
公園不大,旁邊新建的建築就是啟德郵輪碼頭,是啟德廢棄後的整體規劃的一部分。現在碼頭偶有航線往返,不過客流量很小,下面的停車場基本都是空的,大廳都是關閉的,很荒涼。碼頭上面還有一個小的購物中心,頂層是很有設計感的公園。在公園上可以看到東面的觀塘,也可以眺望到西面的中環。
初生
在上世紀處,香港是英國控制,當時的華人富商何啟和區德共同擁有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合夥人大都是當時的香港政商名人,也都是受西洋影響較深的人,思路較為開闊。因為當時人口激增,而香港可用地較少,這個公司計劃在九龍灣填海,規劃出一個濱海城市花園,如今的九龍灣地鐵站早年就是一片大海。在同樣揚名全球的九龍寨城南面開始填海,規劃出來許多街路,取名為啟德濱,1916年開始開工,至今恰好100年,但不久計劃失敗了,填海的土地被港英政府收去了,留作機場使用。但是那是何啟和區德已經相繼去世,所以我認為流傳的何啟和區德二人最早修建的機場這個說法是站不住的,只是政府徵用了那片名叫做啟德濱的地,所以機場後來的名字才叫做啟德機場。
早期的填海用地被用作開辦了一所航空學校,1925年迎來了第一次飛機起飛。後來這塊填海地被政府看中,用100萬港幣買下,以備後期規劃成機場。這裡在當時還屬於郊區,而現在的赤鱲角對當初的香港來說還太過遙遠,恰巧九龍灣還有水面,適合當時流行的水上飛機降落。當初這裡是一個海灣,也就是現在九龍灣地鐵站的位置還都是水面,這也就是為什麼九龍灣沒有海灣,因為已經被填海填滿了。
當然,剛建好的機場很小,跑道走向還不是13/31,而是07/25跑道,名字叫做英國皇家空軍機場,因為三面環山,一面有海,跑道非常短,好在彼時的飛機都是螺旋槳式,滑跑距離不長。1936年,這裡第一次出現了民用航班,但估計沒人會想象這只是一個歷史開端。機場開闢了多條航線,包括民國往返香港的。跑道400多米,在飛機起飛的時候還要把彩虹道上的車輛截停,不過想想那時候也沒多少車,大多是行人吧。
二戰爆發,日本攻擊香港,對英國機場進行了轟炸,在佔領機場後進行了改建。為了擴建機場,日本奴役了一批勞工,拆毀了九龍寨城的城牆,把石頭用來作為地基,毀掉了附近很多村落,而且損毀了宋王臺。宋王臺是宋朝末代皇帝南下躲避元軍追捕時遇到的一塊巨石,後來一位病死在石前,一位跳海自殺,就成就了這塊600噸的石頭,被刻上宋王臺三個字,現在依然有在港的宋皇后人會在宋王臺附近酒店擺宴祭祀。日本人也知這是前人所做,在炸燬石頭前還特意請法師做法,日本人的信仰其實和中國差不多,信神。這些石頭都被用來搭建新機場跑道,與原來的07/25跑道交叉,也就是現在13/31跑道的前身,那個造型是非常典型的二戰時期軍用機場造型。可惜帝國主義黑惡勢力好景不長,被帝國主義正義勢力剿滅,日軍的工程還未結束,就被迫投降,宋王臺下的聖山,也就是一座高35米的小山丘被港英政府剷平,並在異地重建宋王臺,不過是一個模型板,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重建到輝煌
二戰後,香港成立了民航處,也就是說香港要開始正經考慮建立國際航空港的大事了。經規劃,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填海,構築新跑道,由九龍灣伸展向維多利亞灣,這就是現在在衛星地圖上看到的跑道雛形,而此時跑道長度已經達到了2194米。1958年全新跑道正式使用,舊的跑道改建成了停機坪,能夠容納的航班也越來越多,次年又加入了燈光系統,加強了夜間航線安全。到了60年代,全新的航站大樓和停車場也開始投入使用,香港的機場也越來越有國際大都市的味道了。
伴隨著噴氣式時代的到來,飛機的載客量增加,自重變大,慣性變大,滑跑距離越來越長,70年代時跑道已經加長到了2541米,而且開始起降波音747。747這個數字組合相信出現在所有人的童年裡,代表著客機的最高階,就好像在plane後面加了一個est的字尾,很多人甚至一度認為波音就是747,747就是波音,足見其在航空界的地位。747在空客A380出現之前的幾十年裡,一直是這個星球上載客量最大的客機,標誌就是頭等艙設定在二層,有四個引擎,數不清的起落架,空軍一號就是它的改裝款,還有許多貨運公司乾脆將其改裝成貨機專飛貨運線路。現在全球的大多數機場仍然見不到波音747,並不說這些機場客流量不大,而是因為大多數機場的跑道無法承受重型客機的起降。
1974年的時候,儀表導航系統已經裝備使用了,這樣,即使香港這個濱海城市,面對很惡劣的天氣依然能夠指引飛機起降。1975年時,跑道再度被延長,長度變成3390米,這個就是使用至退休的跑道長度了。1976年的時候,協和式飛機開始在這裡起降,雖然這超音速飛機因為僅有的一次事故一蹶不振而在27年後停飛。協和式飛機是英法聯合研製的,只有法航和英航擁有協和飛機航線,而香港恰巧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票價如此高昂,又如此讓人夢寐以求的飛機還是光顧過小小的啟德機場。
之前啟德機場還被英國皇家空軍駐紮,主要是第80中隊和第28中隊還有陸軍航空部隊,到了1978年時,全部空軍都已經搬遷到了現在新界的石崗地區,在那建造了一條短跑道,供空軍使用。自此啟德機場成為全民用機場。
80至90年代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年代,無論是對世界來說,還是對內地和香港,都是一個金色的年代。啟德機場在80年代不斷擴建,實現了全面電腦出入境管理,盡全力滿足客運貨運需要,在1986年運量達到了1000萬人次,在1996年達到近3000萬人次,成為了世界上客運量第三貨運量第一的機場,別忘了,啟德只有一條三面環山一面朝海緊鄰市區的單跑道支撐起降,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放眼望向全球,很多機場都有雙跑道,甚至紐約肯尼迪機場擁有四條跑道。
在這裡降落,在這裡起飛
這個星球上奇葩的機場很多,有跑道橫穿街道的,有與鐵軌交匯的,有比啟德轉角更大的,但是降落時像香港這麼兩面環山、一面臨街、淨空條件極差、轉彎點離跑道這麼近這麼刺激的恐怕真的後無來者了。
在這個有獅子山阻擋進場路線的跑道上著陸,只能借道大嶼山西邊(左邊高點)向東航行,穿過九龍熱鬧的街區,在見到格仔山上巨大的紅白格導航標識後再向東南急劇轉向45度(圖中間拐彎處),馬上就可以見到近在咫尺的跑道,而這個過程飛機在不斷接近地面,飛到九龍寨城那幾乎能看見旁邊居民樓裡的電視。到最後階段,導航燈都是修建在被限制高度的樓宇頂部,飛行員會感覺機腹壓著密集的街道就撲向了大地,而右面的乘客在轉彎時透過舷窗感覺到整個城市傾斜過來,像是飛錯了航線要墜機一般。
不要以為觀賞了九龍城、維多利亞灣和港島的美景之後,經歷過異乎尋常的大轉彎的刺激後就可以鬆口氣著陸了,更危險的還在著陸前的側風。這裡常年盛行東北風,平時開車遇到側風都會驚得一身冷汗,何況載著上百人正在著陸的噴氣式飛機。飛行經驗不夠的飛行員面對突如其來的側風根本無法操控好方向舵修正線路,所以各個航空公司派到這條航線的都是精英,儘管如此,復飛、漂移降落、機翼擦撞跑道都是家常便飯,能有一次啟德降落經歷的乘客想必也會有著難得的回憶。
在13號跑道起飛還算容易,畢竟九龍灣前還比較開闊,但是遇到風向改變,就需要調整起飛方向,改用相反方向的31號跑道,飛機前方就是高高的獅子山,沒有什麼比面對跑道盡頭的障礙物更讓人亞歷山大的事情了,此時飛機往往需要返回航站樓,卸掉一些行李,減輕自重,便於更快速拉昇。
日本的遊戲夢幻飛機場,又叫我是航空管制官,是一款指揮飛機起降的遊戲,啟德是遊戲中僅有的兩個日本以外的機場,足見其在航空迷心中的地位。
儘管啟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但也正是因為它太過危險,所有在這裡起降的航空公司都派來了最優秀的飛行員,精英們也慎之又慎,所以歷史上這裡還真的沒有發生過太多民航飛機的意外。
歷史上比較嚴重的事故:
1946年9月25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C-47運輸機在惡劣天氣下,由舊31跑道(就是最短的那條31號跑道)往獅子山方向起飛後在九龍塘墜毀,19人死亡。
1951年3月11日,一架太平洋海外航空的C-54飛機起飛後,因為當時能見度很低加之技師出錯,撞向畢架山,26人死亡。
1951年4月9日,暹羅航空一架DC-3因機師出錯及天氣惡劣,在著陸前失控衝落海中,16人死亡。
1955年4月11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印航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就是這裡的清潔工被臺灣特工機構以60萬港幣買通,儘管印度航空公司得到了大陸的情報加強了安全管理,但那個清潔工還是趁飛機加油期間將炸彈放置到了總理包機上,起飛後的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除3名機員生還外,11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罹難。總理恰因臨時改變行程逃過此劫,個人認為這是大陸特工為穩妥起見,變化行程才保證了總理安全。
1965年8月24日,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C-130運輸機,從13跑道起飛後失控衝入海港沉沒。事件造成59人死亡,這是啟德最嚴重的意外。
1967年6月30日,泰國國際航空601號班機的一架客機在臺風吹襲期間降落,最後滑出跑道墮海,造成14死56傷。
1988年8月31日,天氣惡劣,有霧有雨,中國民航301號班機的一架三叉戟客機在31跑道降落時觸及跑道進場燈,之後衝出跑道滑進海里,7死14傷。
1993年11月4日,一架中華航空605號班機波音747-400客機,在臺風中降落時衝出13跑道。當時陣風達到烈風程度。飛機當時未能穩定下降,但機長仍然堅持繼續著陸而不選擇重飛。最後飛機於超過跑道三分之二處著陸時,未能停定後衝入海中,造成23人受傷。這也是最常出現的啟德事故照片所反映的那次事故。
1994年9月23日,一架香港政府租用作遣返越南船民的印尼佩利塔航空運輸機完成任務後回港,再返回雅加達,結果在13跑道起飛時,因滑門控制折斷,失控墜海,造成6死6傷。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
這個全世界最繁忙、最危險、最狹小的民用機場,終於要走到歷史的終點了。因為它離市區太近,客流量太大,起降路線太過不安全,港英政府決定還是啟動了新機場計劃,這個在現在看來太過簡陋的機場使盡了全力,安裝了最先進的電子裝置,擴建了地勤設施,可還是運送了遠超想象的旅客和貨物,迎接了無數寬體客機的來與去,甚至連候機樓都不能達到每一個停機位。啟德經歷了伴隨香港從無到有,從租借到迴歸的匆匆73載,儼然邁入了垂暮之年。再也不能陪伴香港跨入二十一世紀了。
曾經希望從新機場離開香港的原香港總督還是沒有達到夙願,經選定的機場新址大嶼山赤鱲角在1998年才基本建好,只等待與老啟德交接。7月5日,13小時的世紀大搬遷終於要開始了。告別演出勾起了懷舊的香港人的無限眷戀,白天就有無數市民來到機場旁的堤岸上、停車廠天台上、飛機轉彎的山腰上,去見證啟德的謝幕。好多乘客都要搭乘最後一班飛離的航班並要成為最後一個登機的人,入境大堂又有很多想成為最後一個離開大堂的人,大家都要做啟德的最後。旁邊的富豪酒店還推出了告別晚宴,模擬頭等艙佈置了餐廳,在頂層窗邊見證歷史的一刻。
最後一班離港的是國泰航空飛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航班,駕駛它的金·沙曼恰恰是國泰航空歷史上第一班從香港飛往倫敦的機師。他也將在這次飛行後退休。沙曼機師在幾個月前就申請要駕駛這最後的航班,好與啟德同時告別各自的飛行職業生涯。
在國泰航空的飛機起飛後,所有停泊飛機空載飛往赤鱲角,在那裡迎接全新的黎明,警察在候機樓進行了清場,還能繼續使用的裝置被連夜運往大嶼山新址。在控制塔裡的官員集體鼓掌,時任民航處處長的施高理主持了跑道燈關燈儀式。他說現在最後一位乘客已經離開,是時候熄燈了。
謝謝你,啟德
香港人看著空空如也的停機坪不知作何感想,是會去喜新厭舊地迎接赤鱲角機場嗎,還是會後悔曾經嫌棄啟德的老舊。在離境大樓的頂部合影留下的微微泛黃的照片,以及那目送朋友飛機起飛的場景將永遠留在那些人的夢中。
此時,我望著31號跑道開端引導燈座的鏽跡斑斑的鐵柱,閉上眼睛聽著13號跑道盡頭黑黃格標識下的海浪和風聲,彷彿又有飛機轟鳴著起飛降落,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刻著無數人傷離別與慶重逢的時代。多麼希望有一天啟德能夠重新去迎接那些飛機,就好像所有人夢幻著可以回到意氣風發的學生時代一樣,盡是留戀,盡是幻想,就讓啟德再次起飛吧。
就像對岸觀塘的香港電影公司一樣,啟德猶如時光機器,默默記錄著港人分別的痛苦和相見的喜悅。一切都化作了施高理那一句話:再見了啟德,謝謝你(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