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臺灣,九部電影,九個地方,九種開啟方式!

關於臺灣,無比熟悉。

臺灣,沒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摩登繁華

臺灣,沒有太多讓人驚歎的壯麗景觀

但是,就是這麼一座“小島”,豐滿的環繞了自己的整個青春。那裡有無數陪伴我們成長的音樂、電影,繪本,那裡有珍藏的記憶,熟悉的味道…

在臺北,《藍色大門》裡珍藏著屬於孟克柔和張世豪17歲的那個夏天…

在淡水,有葉湘倫和路小雨《不能說的祕密》,那裡“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簷”,那裡有一個“少年”叫JAY…

在臺中,那裡有《一一》的序幕和結尾,有可以擁抱的天真“彩虹”…

在阿里山,那裡有《星空》中茂密高聳的森林,穿梭在山間的火車鐵路,林中的藍色木屋,也許還有那片屬於十三歲少年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在臺南,讓人不禁想起臺灣市井夜市的接地氣和熱鬧豐富,臺南對“味道”執著的古早味成為在現代衝擊下為數不多的堅守和傳承,好似《飲食男女》在一頓頓家宴中緊密相連的人和情…

在高雄,那裡是《練習曲》的“起點”,是“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衝動和執著…

在墾丁,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在遼闊無際的海洋,在千古的峰臺和平野,曾經的《海角七號》,是7封遲到60年的情書,一艘船,一個地址,一個背影,一生的思念…

在宜蘭,那裡是幾米的童話世界,那裡有每個人的《時光電影院》,“一本”又“一本”的純真旅程…

平溪線,是連線山谷小鎮的鐵路支線,是時光在一個連一個的隧道中忽明忽暗的閃爍,是阿遠和阿雲曾經青梅竹馬的青春往事,是查無此人,《戀戀風塵》的無奈和坦然…

我,大大夏。她,小小天。在三十歲的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珍藏青春記憶裡臺灣的樣子,九個地方,九部電影,九種印象和氣質,一部自己“主演”的臺灣“電影”。

從《藍色大門》的青春懵懂到《戀戀風塵》的遙遙無期…

在臺北

腦袋裡曾經對臺北的印象多半是一幕幕散落的碎片,故事在街頭巷尾,在新舊交織的生活氣息中慢慢醞釀,慢慢發生。

初到臺北街頭的第一個鏡頭,行天宮捷運站前尋常的十字路口,紅燈綠燈交替亮起,每天是無數的來回不停重複,前行的人流後面,也許就有一個個孟克柔和張世豪騎腳踏車追逐與相遇的路口。

雨後的天空安靜溫柔,風也清澈,腦海中的孟克柔很像在臺北這兩天的陰雨天氣,含蓄羞澀,猶豫迷茫,又驕傲利落…

大安捷運站出口不遠處便是臺北國立師大附中的校門,不論是作為《藍色大門》的取景地,還是五月天,吳青峰的母校,師大附中對特意來到的旅行者來說都會有種自然的儀式感。

來到師大附中已是放學後,眼前師大附中的學生們換下校服在教學樓門口排練舞蹈,彈琴,唱歌…在他們身上又將會上演怎樣等青春故事呢?

或許“青春是不死的,它只是一直藏在記憶裡的藍色大門內,隨時等待我們翻箱倒櫃重溫它。”

走在師大附中的教學樓,排球場、游泳池和社團門前的走廊裡,這樣的校園的情景很容易勾起以前學生時代的回憶。當初想要趕快逃離學校和教室的少年,現在卻開始懷念那些在籃球場肆意揮灑汗水,在課堂偷聽CD看漫畫虛度時光,在海邊大聲吶喊暢想未來的少年時代。

如果人生是四季,那麼青春一定是夏季,少年時代的記憶永遠跟藍天、陽光、汗水、單車、綠蔭、大海、泳池、花襯衫有關。就像電影《藍色大門》裡緩慢的敘述一樣,它陪著我們,重溫了燦爛,穿越了時間的河流,重新找到了一個叫“青春”的渡口,也找到了青春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迅息。

離開師大附中的路上,我故作憂鬱的問小小天“你真的很清楚記得自己是在哪一個夏天成熟,變成大人的嗎?”小小天對我擠眉弄眼笑嘻嘻的說“就是這個夏天。”

每到陌生地方的好奇心會讓我變得比平常更興奮,更敏感的觀察身邊的畫面,感慨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

我和小小天都喜歡遊走在臺北的舊城區和老街,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對我們而言太過冰冷。走在臺北的老街上,雖然建築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破舊,但卻有著濃郁的煙火氣,這種氣息文藏在街角的咖啡店,二手書店,小餐廳,百年老字號和新興創意產業園區。

雖然這些老街有些遲暮的意味,卻沒有衰敗感。老街的店鋪內乾淨整潔,店員們面帶微笑,平易近人,讓我們有時間和心情能細細發覺,那埋藏於時間長河裡的人和事。

相比熱門景點和打卡點,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對車站有多大興趣,遊蕩在臺北,街邊的各種站臺讓人格外喜歡回憶的感覺,是到達和離開,等待和遺憾,是相聚和分離。

小小天喜歡趴在窗前看風景,她告訴我,她喜歡這樣疏離又靠近的感覺,這樣能讓她客觀也剋制。

而我喜歡拍她靠窗看風景的背影,她一心往窗外看,看到光,卻看不到光背後的影子。就像大多數故事一樣在背後悄悄的發生。

全木質結構的北投圖書館,和周圍綠蔭鳥語自然融為一體,安靜的藏匿在北投公園的角落裡,我和小小天在這裡享受了半天“慢時光”,感受著臺北式的人文情懷。

“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臺北,是在那陽光明媚的青春記憶裡自由和夢想;也是長大後想要駐足停留的那扇“藍色大門”。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扇“藍色大門”…

在淡水

認識一個地方,也許只因為一句歌詞,一個鏡頭,

喜歡一個地方,也許是因為一句對白,一首旋律,

記住一個城市,也許是因為一部電影,一段記憶,一個人。

淡水捷運站,臺北淡水線的終點站,30分鐘的地鐵車程,相同的陰雨天氣,不同的心情,踏出站臺就開始莫名的興奮,也許因為在我記憶裡的那兩個人,那段故事,好像就應該在濛濛的雨天裡去回憶。

眼前的淡水,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河流的名字,臺灣北部最大最重要的河川,也是臺灣唯一曾可通航的河道。

眼前的淡水,是一個從繁華到靜謐的河口小鎮,歷史悠久,有漁人碼頭的落日和滿是古蹟建築的真理街老街。

眼前的淡水,是一部電影的的拍攝地,更是一個音樂人的青春時光,眼前的畫面,是幸好是有他陪伴走過的學生時代…

我和小小天算準了週末的校園開放日,可惜算不準當天有不開放的運動會,在淡水高中的附近依依不捨的走走停停。可能不需要其他一定要到的目的地,只因為這裡特別的氣氛,每一棟建築和幽靜的花園都有它特別的味道。

初中的自己一邊聽周杰倫一邊憧憬長大的夢想,可長大的自己現在最怕聽周杰倫的前六張專輯。因為聽到的是十幾年前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

是初一自習課上,同桌把她的耳機遞給自己一支,告訴我有一個歌手叫JAY,有一首歌叫《星晴》….

是在上學放學的路上,walkman裡迴圈的《范特西》

是畢業時全班一起為班主任唱的最後一次班歌《蝸牛》

是五音不全的自己學的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能揹著唱的《忍者》,

是和初戀分手時躲在屋子裡發呆,一邊又一遍的《擱淺》

是在宿舍裡哼哼哈嘿的甩著雙截棍被自己打歪了下巴頦被兄弟取笑的無奈

是聚會K歌時每次都會有人對唱的《珊瑚海》……

其實是否進入校內並不重要了,只是想過來在心裡悄悄和你說聲,謝謝你,每代人的青春期都會有不同的人陪伴他們,而屬於自己的那段學生時代,謝謝是你,陪我走過…

淡江高中的門口,最接近《不能說的祕密裡》裡葉湘倫和路小雨躲雨時情竇初開的懵懂和羞澀,年少時曾經的第一次愛戀…

紅毛城,300多年的歷史讓它成為臺灣現存最古老,最具歷史意義的的建築之一,臺灣的滄桑縮影。

這裡不是百年琴房,沒有吱吱作響的木質地板,也沒有浪漫的四手聯彈……

那這裡有什麼,或者說我們希望在這裡看到什麼…

有的也許是身邊莫名的美好,可能就是眼前的簡單,清脆的鳥叫,雨後的青草味,天真的孩子,在一起的人情,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在一起。

真理大學禮拜堂,象徵「虛心祈禱的手」的尖拱造型連續的建造在斜坡上的大禮拜堂。附近的建築紅磚白石都被“時光”抹上了歲月的色調,當時感覺《不能說的祕密》真是就應該發在淡水,不緊不慢地和述說,讓你不由自主的踏進想回到過去看看的幻想中…

青春對於每一個長大的我們,都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致敬JAYChou,如果我門的青春都曾經是一間劇院,如果每段時光中出現的人和發生的事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那我們也許一直安靜的在角落裡聆聽,一個頭發微卷,身著紅色連帽衛衣的周姓少年,執著在熟悉的旋律中,在我青澀的劇院中,看他彈琴時閃耀的的光芒,並不完美,只是太特別…

在臺中

微微破舊的樓房,復古的街道中古早味伴隨著街邊小店裡熱騰騰的食物味道飄散開來。

低飽和度的建築顏色和高飽和度的招牌顏色配在一起呈現在眼前是一片復古且溫柔的色彩顏色。

臺中沒有捷運,出行只能坐公車和計程車,但大多數生活在臺灣的人都會選擇駕駛機車出行。臺中的街道和馬路都很窄,馬路會在吵鬧和安靜的兩極來回迴圈,當機車穿過馬路帶來的是震耳欲聾的馬達聲響,之後又恢復安靜。

在臺中生活就是有種,緩慢的,空曠的復古感。這緩慢流淌的時間感跟楊德昌的電影很像。

有一部電影,18歲第一次看的是時候被他緩慢的節奏憋的想罵人。

有一部電影,當我第一次花170分鐘把它看完的時候,眼睛裡不知不覺的留著眼淚,可又覺得那不是自己在悲傷。

有一部電影,每看一次都覺得自己才看懂,每年都看,可總覺得還沒看完,沒看懂。

有一部電影,讓自己開始喜歡上了“慢”電影,喜歡上了楊德昌、侯孝賢、是枝裕和…

《一一》這部電影平淡真實,時間在不知不覺中緩慢流淌。就像臺中這座城市,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又在這裡黯然結束。

阿弟:“這是什麼啊?給我啊?這是我,是我後腦勺!洋洋,你拍這個幹嘛啊?”

洋洋:“你自己看不到啊!我給你看啊!”

我們或許只看到得生活在前面,卻看不到生命在背面。楊德昌卻在《一一》這不電影中拍給我們看了。

小小天不喜歡看《一一》,她不喜歡看到生命背後悲涼的結局。而我,我卻願意用這種拍攝人們背影的方式來對抗冗廖的生活,讓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常態。

“這個世界為什麼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呢”

小小天喜歡用旅行的方式來尋找“答案”,而我喜歡用拍攝的方式來紀錄“答案”。

東海大學,電影《一一》開場婚禮和結尾葬禮的取景地。

在這裡,和煦的陽光,繁茂的綠蔭,低矮的白色小房子,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靜靜聆聽著時間流淌過的聲音。

路思義教堂是東海大學標誌性建築。

在這個週末的午後,教堂周圍的草坪上聚集快畢業的學生,遊客,情侶,帶著孩子的本地人。快畢業的學生們舉著自拍杆和聚在拍立得面前笑容四溢,或許他們還沒發現畢業後的生活會在不知不覺改變他們的人生。

在草坪追逐嬉鬧的孩子們似乎也並沒發現世界跟他們的想象有什麼不一樣。

悠閒地享受著週日午後的陽光,或許是臺中人生活的常態吧。

臺灣很多的臺鐵站都很復古。沒有安檢,紙票人工檢閱,復古的車廂。臺鐵這些微微破舊的火車站更加接近我記憶中火車站應該有的樣子。

從火車站出站,小小天的臉轉向我故作天真的問道:“彩虹有盡頭嗎?”

我指著路邊的公車站牌自以為很詩意的答道:“走,我們坐公車去路過彩虹的盡頭。”

輾轉公車,我和小小天到達彩虹眷村已經是正午,第一眼的色彩斑斕,如同這正午烈日熱烈也明亮。

穿行在這小小的眷村,無處不在的色彩繽紛像是被彩虹浸染了一般,從屋簷到牆壁,從窗戶到門牌信箱,從路面到路牌。

牆面上塗滿了色彩鮮明充滿童趣的塗鴉如同小精靈一般生動鮮活。

小小天小心翼翼的趴在視窗,像是發現了祕密一樣…

彩虹爺爺的工作間

“這裡這麼好看,你忍心辜負這片明媚嗎?快多拍些照片!”小小天歪著腦袋問道。

可我不忍心辜負的卻是這般純粹的童真。

天空藍搭配明黃和熱烈的紅色,這個屋子裡面會不會藏著另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呢…

“沒有一朵雲,沒有一棵樹,是不美麗的。”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不願長大的小孩子…

在嘉義

從臺中到嘉義的火車上

阿里山,在嘉義縣東方75公里,嘉義的月臺,一個小時後踏下車廂撲面的淳樸和平和溫暖。小小天好奇地問我:“站內的窄軌鐵道究竟通往哪裡?”我假裝神祕的說:“從阿里上回來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坐上嘉義站前拼客到阿里山的私家車,兩小時蜿蜒的盤山路終於到了阿里山國森林風景區。

身處海拔兩千米的阿里山森林火車道,據說是世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一條鏽跡斑斑的鐵軌,安靜的舊舊的,火車汽笛不時轟隆響起,混合著鐵軌和車輪咣鐺咣鐺的摩擦聲,在森林裡穿梭蔓延,開往有點燦爛,有點夢幻,有點安靜的祕境…

電影《星空》裡的阿里山,給小小天太多的期待,那場13歲的私奔童話,小美和小杰搭乘森林小火車穿梭在森林“迷霧”中翻山越嶺,抵達心靈深處的港灣,看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此時的陽光穿過林葉,穿過小小天的指尖,閃爍的光斑在一路的山林裡流動,讓人感覺綠色夢境的序幕正式奏起,一種隨意想象的自由。

阿里山的空氣清新到讓你感覺大口深吸後的口腔似乎有一種溼潤的清甜。

山間小路里佈滿了苔蘚和葉草的幽綠,毛茸茸,溼露露,厚實實的覆在樹幹中、石階上,泥土裡。

神木群中深入,整片的原始森林,無數百年甚至千年的筆直生命高聳在我們身邊,很震撼。讓你相信也許真的有值得敬畏的力量在保護滋養這裡。

”願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偶爾有野雞的咕咕聲,有零星的鳥叫,有蟲鳴,甚至讓此時此刻感到更靜謐,更出世,更隱匿…

風吹過,草木也發出細碎的響聲。

眼前就像綠色生命的特寫和擁抱、似海洋一樣廣闊,自由,好像到處都是寶藏,哪裡都有“精靈”。

在城市生存的我們,可以非常堅強

在原始森林的我們。可以如此脆弱。

一股味道,一抹綠意,一陣清風,一聲鳴叫,一道明媚

心裡的柔軟就會慢慢延展,輕鬆的感受,幻想著做場小夢…

蜿蜒的森林步道,通往更深的祕密。

臥倒的這顆神木曾是阿里山的神奇象徵,矗立了接近4000年,幾十年前在雷電和颱風中“放平了心態”。

鮮豔磅礴的受鎮宮,山林中路過全臺海拔最高的廟宇,供奉的神靈滋養保佑這片神奇的土地和人們。

樹影溪流間到處瀰漫閃爍的光斑,似乎能聽到生長的聲音。

因為實在太大,阿里山不為常人知的祕境很多,不“一樣”,讓人好奇到底藏了多少祕密在這裡生根發芽,又都“一樣”,一樣得高聳,一樣的神奇。

這裡的巨木參天筆直,這裡的步道崎嶇幽靜,這裡的氣息跳躍靈動,這裡的空氣水潤清甜。

木質森林小火車站濃濃的古風味,恍如隔世,又那麼自然。

山中的下午逐漸變冷起初的薄霧升騰闖入眼前的很突然,行走中有種恍惚飄渺、仙境邊緣的神祕感,準備離開時遇到的架橋上鐵路好像是特別的入口,好奇落日後的霧中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神奇世界。

一小時的車程,到奮起湖車站,森林鐵路中的中轉站,我們到前幾天嘉義到奮起湖的阿里山小火車剛發生出軌事件,正停運檢修。

兩個少年坐著古老的小火車,在森林穿梭,在黑夜飛翔,停落在偏僻的車站。

奮起湖站旁的鐵路平交道路口。

奮起湖老街不遠處一家甜甜圈店身後,有一所藍色的小木屋,是《星空》裡最難忘的拍攝地。

所有看過《星空》的人都不會忘記那所在森林中的藍色木屋,小美爺爺的林中木屋,那裡有讓人動容的故事,據說,在這裡抬頭仰望星空,世界是就會變得好大好大…

就算拋開它的意義,只是單純置身於這棟被鬱鬱蔥蔥的森林包圍的木房子外,也會讓你忘記年齡,單純的回憶年少的夢想。

心裡一直有這樣一間林間小屋,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山谷,薄薄的山霧漫漫的飄。

木屋裡面的擺設雖然沒有和電影中的場景完全一樣,但已經足夠了,這就是當初打動自己的氣味,那種獨特的溫暖和童真夾雜著淡淡的憂傷。

小美爺爺的工作臺

每個角落,生動的期待著後續的演繹

可愛的木雕和小畫兒

太陽一點點落山,月亮還要多久才能爬上頭頂。

星空不一定在天上,或許也是一片湖,漣漪閃爍的藍色光芒,像年少時的夢想一樣沒有形狀。每段青春裡的夢想就像缺了角的拼圖,因為缺少的那部分,才更獨特,更難忘。

致敬藏在每個人心底最燦爛、最寂寞的那片《星空》…

突兀的彩蛋-森林之歌

嘉義站北側文化路旁綠地公園中央,一個有趣的裝置或者建築,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森林之歌,是用廢棄的阿里山鐵路鐵軌、漂流木,黃藤等當地材料建造的藝術空間。

穿過黃藤纏滿的隧道,架高的木棧道偶爾咯吱兩聲,

走進裡面,無數的方形木板韻律般的演奏了一曲氣勢、天然純粹又有點讓人目眩驚喜的的‘’森林之歌‘’

旁邊的鐵道不時響起火車越來越近的腳步聲,而它一直在低吟淺唱,用陽光,用鐵軌,用對自然的讚歎,唱它自己的歌…

是呀,多美好的願望,唱自己的歌…

為啥彩蛋要這麼明顯的標註?因為,遠看,它就是一個巨大的蛋…

在臺南

到臺南之前對這座城市幾乎沒任何印象,因為它很少出現在我們看過的電影或聽過的歌詞裡,也沒有多少期待。它並不刺激新奇,不包羅永珍,不大開大合,不耀眼奪目。

它更多的只是默默和你安靜的相處,用一間間傳統地道的“古早味”和善意溫暖的微笑讓你想留下久居,想一直在這裡陪它“過日子”的愜意和踏實,一種恰到好處令人舒服的“舊”。

這裡遍佈的廟宇和鬧市相處的融洽和諧,是當地老一輩人對傳統的堅守。

臺南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老城,而這座城市的所有特點幾乎都和“時間”和“傳統”相關。臺南的老樹極其茂盛,走在成功大學的園內,滿園的草木和紅磚,隨處的愜意在空氣裡流淌,童真的孩子在和煦陽光下玩耍。

此刻靜謐的像角落…

成功大學裡標誌性的百年大榕樹,是歲月的樣子,但又大的不真實,像一顆膨脹的西藍花…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只是坦然的看著時光,可好。

400年曆史的安平古堡作為臺灣的第一座城堡,鄭氏王朝的宅第,飽經風霜後只剩眼前這堵攀爬老榕的斑駁磚牆。

古堡內最醒目的瞭望塔,安平標誌性的建築。

經過並不高聳的旋轉樓梯,眼前是密密麻麻的小房子,是新不太新,舊並不舊的過渡和交融。

從安平的古堡到不遠處的安平樹屋,廢棄多年的英商洋行倉庫被周圍的大榕樹茂盛的環繞、撕裂,盤踞,交融·,半個世紀的共生形成現在“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奇觀。安平的“時間”用這種方式緩慢拓下了無聲的力量和留痕,讓曾經的遺忘被重拾。

當時安平樹屋正在舉辦名為“愛的臺南”寫真展。影展裡臺南的市井人情,自然治癒,看影展的父子何嘗不是“愛的臺南”質樸的陪伴…

安平樹屋旁邊的英商德記洋行,粉白色的牆面可愛的不像小小天印象中的古蹟…

小小的一個洋行,同時容納了各種畫風的風景。

明朗的大片樹蔭包裹著有日式風格的咖啡小屋。

不期而遇的臺南,不期而遇的一起走下去…

神農街據說是臺南儲存最完整的小巷,現在的這裡既保留了古老的外觀和結構,又有年輕的人熱情和活力融入其中,新和舊在一起交融的交融喚醒了老街別樣的新生,有一種寂寞且有趣的感染力。

大衛頭上枝繁葉茂。

“給我錢”

可愛的比諾曹們。

不論在哪裡,和城市的交流中,味道都更容易拉近和人的關係,美食永遠是最有溫度,最接地氣的方式。臺南則是臺灣公認的“傳統美食博物館”,“美食之都”,儘管此次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太多特意留給奔赴美食的時間,基本都是在哪餓了就在哪兒吃,十幾天的旅程中,有新奇人氣的有趣小店,有傳統正宗的古早味,在隨走隨聽的的吃吃喝喝中感受最煙火氣的飲食文化。

尤其是那些代表臺灣飲食最純粹的臺南眾多老店,和門口排著長龍等候的食客,在這個時代仍保持對傳統味道的堅持。和吃有關的故事,記憶中最難忘的就是李安的那部《飲食男女》,開篇的前四分鐘朱老爺子準備家宴的行雲流水簡直讓人大呼過癮,酣暢淋漓。自己一個人吃飯時就著這幾分鐘下飯,不只看了多少遍,每次看仍忍不住的咽口水。

再平常的人生,嘴裡的味道都豐富,不同。記憶裡開始的味道有可能就是長久的陪伴和念念不忘。

而臺南這座古老城市留下的味道,

是像老朱每週精心準備家宴的心情,

是殺魚,片肉,過油,去骨,煲湯,擀麵中的日常和踏實,

是傳統在現代文化衝擊下細膩不做作的情感,

是平日裡一碗碗不將就的擔仔麵,牛肉湯…

是時間在這座城市的文火慢燉裡溢位的‘滋味’…

在高雄

2006年的那個春天,

《練習曲》的明相開始單車環島旅行,

清晨六點,

從高雄出發,第一天。

大一入學我在電驢下載的《練習曲》現在還躺在8年前的硬碟裡,明相的那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依舊會不時的攪動著曾經青春的熱血,現在看來未免雞湯,可那場從高雄開始的逆風向環島旅程,讓萬里之外另一座海濱城市裡生活的自己深深記住了這個起點的名字——高雄。

這個名字,熱血,明媚,活力熱情。

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的氣質一部分,生機勃勃、湧動活力…

是年輕的藝術家們用創意和熱愛讓裝滿集裝箱的廢舊碼頭倉庫重獲新生。

是要愛就大聲說出來。

是牆壁上的披肩散發,胸中有愛飛吻遍地,有愛比劃的剪刀手神父。

是想飛翔,是還未出發時滿是期待的眺望和越來越多的好奇心。

是抱著生命的種子就算流浪也要優雅的漫步在世界的盡頭。

是敢愛敢恨的大聲吶喊。

是這裡頻繁舉辦的藝術節和展覽所點燃的創作熱情。

是整個臺灣最有意思的誠品…

來往高雄鼓山和旗津島之間的輪渡在平靜的內海準備航行。

我和小小天踏出旗津輪渡站開始了騎行三輪車環“旗津半島”的半日迷你練習曲

從旗後山腳下沿著步道爬上來一路的,高雄港一直在身後忙碌。

百年曆史的旗後燈塔精緻的矗立在山頂,旗津半島的最高點

曾經的燈塔都是寂寞的,在島嶼,在海上,給人們照亮希望,

現在的燈塔倒是熱鬧了,卻更多隻是作為地標式的景點存在。

想象海的那一面,享受一陣陣海風吹來,永不停息的海風,簡單,安靜…

半日的環島一切幾乎都和海有關,藍天,綠意,白雲,擁抱此刻的溫柔、知足眼前的純真…

旗津南邊的海濱公園裡顯眼的黃色風車慢慢轉動,半日的練習曲也到了尾聲…可那場旅行,那個背吉他的失聰少年,騎單車沿著海岸線賓士,頂著”太平洋的風”,逆時針環臺灣島,一路上所遇見的人和風景,每次重溫都觸動自己十年前埋在內心深處的執念和悸動。

高雄的旅程沒有刻意的安排,這裡的陌生簡單美好,脫下面具,灌注到身處的風景。30歲的自己,告別了青春,仍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笨拙的練習…

高雄西子灣山崗半坡上,試圖將這輕撫的海風凝固在鏡頭裡,聽海浪拍打礁石,看沒有盡頭的遠方,日夜不停的潮汐。

打狗英國領事館,和淡水紅毛城似曾相識的味道,連續的半圓拱迴廊總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紅磚木構,白色格窗,特別容易凝固已逝的歷史。

沿著山下濱海大道一直走便是國立中山大學,海水浴場就在校區內,讓人羨慕的校園。..

有人說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才會被虛幻不切實際的美夢”勾引“,最“意氣用事“。少年與青春可以不再,暗湧的夢想和衝動但願依舊一直都在,在如同往昔的路上,在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是趕路人珍惜光陰莫放鬆匆匆匆匆莫等到了盡頭枉嘆此行成空”…

相信每個男生年輕時都曾有過騎車遠行的夢想和衝動,那句“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做了”藏在在心底慢慢發酵,是呀,“有點希望,總比絕望好”,起點可以是高雄,可以是臺灣,可以是任何地方,不管從哪裡開始,在哪裡奏響,那顆種子就像風的召喚,海的呼喊,候鳥的思念,燈塔的火光,像一首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練習曲。

在恆春 在墾丁

《海角七號》在臺灣意外的巨大成功,把臺灣最南端的小鎮,原本安靜的恆春拉進人們的視線。

說實話自己並不是特別鍾情這部電影,也不太能理解為何這部電影會在臺灣火的那麼一塌糊塗,

不過它讓我想起了墾丁的海,和恆春古鎮的那些生動的“小人物”,7封惦記60年的“舊”信,一個塵封已久的地址,海角七號…

電影開頭阿嘉把吉他一摔,騎上機車,沿著西海岸從臺北回恆春,看上去是一段妥協的旅程,不過卸下的頭盔終究是要重新迎風飛馳的。

”過不去“的西門

電影裡阿嘉住處的拍攝地已是影迷在恆春必到的打卡地。

頭頂上滿城的彩色風車裝飾。

恆春突然的大雨打斷了深入街巷的行程,在街角的小店待到日落。

新一天的開始,鵝鑾鼻公園內算是海角盡頭一個小型原始生態園,穿過響著海浪的小樹林,飛蟲和小動物不時出現。

如果說到恆春是《海角七號》溫存傳統的一面,那此時的墾丁也許是它更純粹明朗的那面。

園內的鵝鑾鼻燈塔,曾經臺灣島最南端的標誌,通體純白,眺望太平洋,巴士海峽,臺灣海峽三面,藍天綠地白塔,清新夢幻….

作為一個生活的海邊三十年的大連人,對海其實並沒有太多期待,可到達墾丁龍磐公園後,還是被眼前遼闊的太平洋所震撼,此時耳邊只有太平洋的風和海浪,想要用力的擁抱,可早已不是曾經也想追風的少年…

草原懸崖大海紅土,奇妙組合下蜿蜒耀眼的海岸。如你所見的海天一色,太TM藍了,藍的不真實,又真切的翻滾,小小天說這兒的照片看上去好像站在大噴繪前面合的影。

一口寶礦力敬未來。

這麼美的海,這麼美的天涯,為什麼不說再見呢…

關於海角七號,和喜歡相比,更重要的也許是一直記得,和七封已經寄出的信。

關於墾丁,和藍天與大海相比,更喜歡的你明媚與包容。

關於愛情,和分別相比,更怕不敢丟盔卸甲的去愛,如果一定要上船,那我會在歸航的甲板上等你。

在宜蘭

如果宜蘭不是幾米的家鄉,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來到宜蘭,這座臺灣東北部的城市。

如果我也可以許一個願望,我想“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我想去聽“森林裡的祕密”。

宜蘭以幾米的繪本故事《向左走,向右走》《星空》《忘記親一下》《地下鐵》《世界別為我擔心》為藍本,把鐵路局舊宿舍,廢棄空地,車站等地重新規劃,在宜蘭火車站附近集中呈現了幾米主題的廣場和裝置藝術公園,繽紛的繪本世界。

不論幾米是否也陪伴你走過曾經哭不出的日子,從踏出火車站的那一刻,我們便進入了幾米的插畫的“小”世界,慢慢感受它的陪伴,走走,停停。

這裡有火車站對面,一條馬路之隔的丟丟當森林。

起飛的火車在綠色的鋼鐵森林裡翱翔,一趟開往星空的列車,一次擁抱嶄新的難忘旅程。

女孩的眼睛裡閃耀著好奇的光芒,期待神祕浩瀚的星空,享受燦爛星月的擁抱。

這裡有“小兔子變成大兔子”,有“一個人的世界”變成“兩個人的世界”的車站。

有不知終點在哪裡的飛天公交車,載著過去的告別和未來的想象,空中躍動的小鹿的停不下來。

有男孩“神奇”的房間,很大,大到整個屋子裝滿了鯨魚和海豚,它們翻滾,跳躍,噴水,轉彎,打哈欠,它們在哈哈大笑,在晒太陽,它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自在的遊。又很小,小到裝不下一個孤獨的靈魂….

這裡有街角水族店裡,男孩給每隻魚取的名字,有他的朋友們…

這裡是悠閒,柔軟,最讓人留戀的車站,微笑的地鐵車廂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些旅客要珍惜記憶中片刻的風景,定格的片段就是完整人生的軌跡,多點微笑,多些回憶。

有兩條平行線相交的一天,有相遇前彼此珍惜的開始。

這裡有幸運的轉運站,車站不只為了等候,也可以邂逅,這裡有趣,美好,簡單,可愛的忘記了自己已經長大,忘記沒有翅膀就不能飛翔。

忘記了沒有魔法可以讓我們乘風破浪,忘記了不可以做白日夢。

但是,忘不不了每一次的擁抱,何況,這裡的每一個擁抱都閃耀著動人的祕密。

這裡的世界不用為我擔心,Don’tWorry,BeHappy!

這裡有不那麼憂傷的長頸鹿在耳邊溫柔叮嚀你要好好長大。

這裡有心急的粉色大象,不過噴出的不是朵朵白雲,而是悄悄長大的我們。

這裡有已經熟悉了的長頸鹿,這裡有一個特別的下午,好玩的下午……

幾米的宜蘭,宜蘭的幾米,這裡是終點也是起點的地下鐵,這裡可以向左走,也能向右走,這裡的火車真的在天上咣噹咣噹,這裡有一本本在遺憾中相信希望的童真世界和奇妙旅程…

致敬幾米,差點忘記和你說謝謝,

謝謝你,讓曾經孤獨的我們感到並不孤單

謝謝你,讓平凡的我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特別的人

謝謝你,幾米,謝謝你的那些故事…

在平溪線

坐在只有三節的平溪線火車上,進入隧道的漆黑,耳邊列車咣噹咣噹的步伐,遠處的一點亮光越來越大,出口越來越近,突然迎面的綠林蔥翠,然後繼續在山間的軌道上不緊不慢的行駛,穿過一個個隧道的黑暗,迎來一片片綠意的明亮,蜿蜒在山間,忽明忽暗。眼前的畫面難道不就是“戀戀風塵”開端的那個長鏡頭麼。

每次的即將到站,眼前的列車長都會略帶沙啞的報著站名,瑞芳-猴硐-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平溪線作為被保留的傳統鐵路支線,山谷中一路的穿梭連線了一個個偏僻的小鎮。

火車即將開動鈴聲響起,鄉間古老的站臺,月臺上不那麼清晰的人影,看著鏡頭裡要遠去的列車,從軌道上一站站是是駛離。

車尾窗外,漸行漸遠。

菁桐站,平溪線的終點亦是起點,因煤礦曾經繁忙的礦場小鎮,破舊的軌道,滄桑的建築,像是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電影裡30年前舊時光的模樣和質感,停滯在這山谷裡。

山間的一角舊屋,幾戶人家,一座小橋,在蔥鬱綠林裡,在溪流山谷中。

平溪線的時光,是一段持續的長鏡頭,移動的視線都是淡然的風景,是遠離塵世的詩意。

此次臺灣行的最後一個背影,它似乎也在努力望去,望著在身邊,在遠處的回憶,在風裡,在塵土裡,在無言的留白裡。

臨別的列車緩緩離去,留下那封來自舊時光的邀請函,和過去的我們說一聲再見。曾經少年,回看關於青春的紀念,也想把它比作下雨天,不同的美好終將逝去,但屋簷下的記憶不會褪色,未來的故事也值得期待,在夢想的路上曲折前行。

獻給你我,獻給已經長大仍擁抱夢想的倔強鹹魚…

一個讓清潔阿姨皺眉的冗長彩蛋^_^…

關於吃的

————————————

一個海鮮和壽司愛好者的一撇

每次到海濱城市,總喜歡去那裡的海鮮市場逛逛,這個由原來臺北傳統魚市改造的上引水產很有意思,一家融合了水產市場的綜合餐飲體驗空間。整體的規劃和佈置比較考究和時尚,水產區的海鮮要比普通魚市場看起來精緻乾淨。新鮮是最直接的感受,當場處理,現殺現做,既沒有傳統市場魚腥味又比一般餐廳有更多可以互動和參與感。

自助超市區

已經忘記了當時它們具體的名字了,只記得那海膽和海蠣子的味道好吃的特別……

有趣的門店櫥窗

———————————-

對於一個細節控而言,我想以下是小小天喜歡的內容。

無意間在臺中勤美術館附近發現的魔法主題餐廳,橙紅色的建築外觀和無處不在的裝飾細節讓人對這個天真可愛的魔幻小世界充滿了好奇…

南瓜色牆面搭配黃銅質感的門牌號碼,復古的手搖門鈴。

紅酒懂上面黑熊的一家小盆景。

主題感很強的藍色、黃色的路牌,藍色飛天小魔女的招牌非常可愛。

黃銅色公雞風向標充滿童趣。

看,水龍頭上的金色青蛙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被定格住了。

在臺中,水錶也似乎變得很文藝。

在勤美術館附近街角里的“另類”小店。

還沒營業的居酒屋,一目瞭然。

DIY甜品車

小小天最想刪掉的照片,她和臺灣街頭的它們

——————————-

忘記親一下

鱷魚在笑,她卻在“拉屎”。

彩虹般的時光隧道

最後

十四天的臺灣旅程,我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留下一段回憶,感謝每一位讀到最後朋友,有些記憶,有些往事,有些青春,不僅僅是一個祕密……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