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關西六日談】錯過櫻花與紅葉,卻在臺風過境的日子裡,巧遇一場陽光爛漫

【前話壹】一場意外卻又決絕的旅行

八月,燕語鶯啼。人生迎來了第一次工作的更替,輾轉之間獲得了難得的閒暇。本打算將與妻子約定已久的杭州之行提上日程,可就在準備敲定機票的時候,一群朋友突然張羅起了國慶去日本的計劃,而這突然的邀約卻讓我陷入了逡巡的境地。

放在以往,這理應不是值得猶豫的事情,但此次因為與妻子有約在先,同時又不想壞了朋友們的興致,人生總是有著很多的兩難。

不曾想到,比下決心來的更快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人生中第一次被推到了無影燈下,麻醉劑彌散了痛楚,卻也更加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力。手術後躺在病床上的第一天,麻醉逐漸失效的絕望感讓我難以適從。艱難的抬起頭瞄了一眼床頭擱著翻了一半的《日本近代產業史》,我索性拿起手機,微信裡詢問妻子“要不就去日本?”妻子淡然地說,好的。接下來便是利索地刷機票、訂機票,這短短的三十分鐘竟成為了整個住院期間痛感最不清晰的的一段光景,果然還是旅行最為治癒。

最初的猶豫不僅僅是關於目的地的突然更迭,也有來自於其他方面的顧慮。坦白講,選在這個時間去日本,的確有些不合時宜:絢爛的櫻花早已化作春泥無處所尋;聞名遐邇的煙火祭也在夏末綻放完了最璀璨的花火;自古逢秋悲寂寥,印象中皚皚白雪覆蓋下的富士山,在秋初卻完全是另外一番無趣的模樣;而一直期待著趕赴一場轟轟烈烈的紅葉狩,卻尷尬的得知即使是最早到來的紅葉季,也還半月有餘。認知裡所有對於日本的憧憬都化為烏有之後,內心中對於這次出行選擇的質疑與忐忑就一直延續到了出發的那天。

然而旅行的魅力卻又恰恰在於:在踏上那片土地之前,你永遠也無法預測自己所將目睹的、耳聞的、觸碰的、品嚐的會是怎樣的驚奇。即便是臨行前預想中如此的不堪與無趣,在關西一路走來,卻並沒有感受到一絲的被辜負與怠慢,所見種種,皆為美好。縱然沒有薄伽丘神筆,我也希望自己能講好有關於關西的美麗故事。

【前話貳】行程預覽

第一日,大阪,遊覽:心齋橋周邊。

第二日,奈良、京都,遊覽:奈良公園、若草山、清水寺、伏見稻荷大社。

第三日,京都,遊覽:袛園區域、八阪神社、建仁寺、花間小路、本能寺。

第四日,京都,遊覽:嵐山周邊。


第五日,大阪,遊覽:大阪環球影城。

第六日,大阪,遊覽:大阪城公園、天守閣。

【前話叄】兵馬未動,颱風先行

決定出行之後,便是幾經周折的商討行程、制定計劃。無數次的起高樓,又見樓塌了,趕在臨出發不到一個月的節骨眼上,我們才最終敲定了行程。畢竟不再是年少時說走就走的旅行,拖家帶口的六人,每個人心裡都不止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就在微信群裡酒店派打敗了民宿派的那個清晨,伴隨著9月姍姍來遲的是關西地區遭遇25年以來最強颱風“飛燕”侵襲的訊息。


看著電視裡關西機場被摧殘的慘狀,大家都蒙圈了,酒店派和民宿派也迅速地握手言和,不約而同的加入了祈禱派。
然而,在焦急的等待著關西機場復航的日子裡,命運的捉弄再次降臨。太平洋上妖風再起,一股強烈的熱帶氣旋在斐濟附近海域聚集,並迅速成長為24號颱風”譚美“,勢頭直指我國臺灣以及閩浙地區。眾所周知,颱風形成初期,走勢捉摸不定,究竟這個颱風會不會再次飄向日本,則不得而知。


放一張9月23日中央氣象臺釋出的預測圖。起初這股颱風看起來不像會吹往日本,因此我還特意提醒國慶節去臺灣的朋友要關注一下臺風的影響,然後自己放心的下單了環影的快速票,滿心期待著海德薇給我送來開學信。

可是到了9月26號,風雲突變,海德薇突然告訴我可能來不了了!?

伴隨時間的推移,颱風路徑越發明晰,全球多家權威氣象機構對於”譚美“的預測也逐漸趨於一致,那就是受“護國氣壓帶”東環副高的影響,颱風將在我國近海轉向,直撲日本,而且登陸路徑很可能與之前的”飛燕“相似,從大阪正上方掠過。

這又是什麼操作呀?!!這麼大的彎,怎麼說拐就拐啊!



得知這個噩耗以後,群裡的小夥伴們開始動搖了,之前的酒店派和民宿派又迅速分化成要不就去泰國派與舉棋不定如何是好派。
為了穩定軍心,挽狂瀾於既倒,我決定要有所作為。

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我用上了楊超越的頭像,每天起床第一句,先問颱風到哪裡。


然後,我在手機上收藏了中央氣象臺與日本氣象廳的實時颱風播報頁面,又關注了微博上幾位靠譜的氣象大V(手動點贊@weatherman_信欣,中央氣象臺的專業小哥哥,解答分析深入淺出,資訊極其實用,對出行天氣、氣象有疑問困惑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下),每天定時彙總最可靠的颱風資訊向群裡實時彙報。(經此一役,全部的高中地理知識都撿回來了)


為確保萬無一失,群裡邊還著手研究了若關西停飛,改簽東京、名古屋甚至是札幌的Plan B;又與酒店方面取得聯絡,提前溝通好了如果啟動Plan B的話涉及行程與時間調整的相關事宜。盡人事,知天命,能做的補救措施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是靜候佳音了。
回想起來,這還是頭一次在出行之前那麼操心。

接下來的幾天又是噩耗頻頻。
9月29號“譚美”以超強颱風的姿態席捲沖繩,之後將直奔關西而去。關西空港釋出了9月30日-10月1日臨時關閉的緊急公告,手握著10月2號出發機票的我們只能在家裡瑟瑟發抖。



眼看著行程即將泡湯,可劇情竟出現了180度反轉:9月30號“譚美”在登陸四國地區後迅速減弱為強颱風級,行進路徑也發生了明顯南移。
按此發展,大阪與京都將幸運的處在臺風安全半圓中央!

雖然說陣風大雨自然免不了,但空港受損危機基本宣告解除,路面暢通,隨時可以發車!


綜合來看,懂得在國慶節第一天獻禮,這一屆的颱風可以說已經很講政治了。


最後還是要結合親身經歷加上我的半吊子初高中地理知識為大家總結幾點颱風季節裡的出行小貼士:

一、如果不幸行程剛好與颱風(或其他極端的氣候、地質災害)撞車,首先需要評估一下繼續行程的可行性及風險,同時做好取消或改期的兩套方案。自由行的話無非是機票、住宿、提前預定的交通或門票之類的專案,機票無需過多擔憂,面對颱風這樣的災害,航司一般都會有比較及時且完備的免費取消或改期預案;其他方面的話,可以免費取消或者修改的還好說,如果是無法免費取消的,可能就需要跟預定的客服磨磨嘴皮子了,畢竟遇到這種不可抗力的情況,是有彈性可以商量的。儘量多看看預定網站裡公開的預訂條款,尤其是面對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處理原則,以便自己在溝通過程中更從容一些,這種情況下,能儘可能多的挽回損失才是頭等大事。

二、奉勸大家在夏末秋初西太平洋極不太平的日子裡,謹慎選擇出行,古人出門都還看個黃曆呢,出行一定要順應天時。颱風不留情,親人兩行淚。我們這次能夠驚險的躲過一劫,真的實屬僥倖。

三、請牢記並全文背誦第二條。

【壹日談】風裡雨裡,大阪等你

當飛機平穩降落在關西空港停機坪的那一刻,望著窗外夕陽西下,心裡居然有一種逃出生天的感覺。


颱風過境後的第一天,地表氣壓迅速回升,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哪裡看得出這裡一個月前曾遭遇過沉重打擊?因為是機場復航的第一天,又恰逢傍晚時分,關空褪去了往日裡的繁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空港”。

去往到達大廳的路上看到了任家的頭牌。即便《塞爾達荒野之息》已經成為了今年的年度爆款,甚至帶動了整個Swtich的銷量,綠帽子紅帽子卻依舊還是任天堂的當家門面,塞爾達諸君還需多多努力。

看了下航班表,我們應該是颱風之後最早到達大阪的四川民間援日團體了。

一下飛機,隊員們就馬上投入到援助行動當中。他們奔走於各大免稅店,瞭解災後本地物價波動,並自費購買,對商品進行了抽樣檢查;他們即將輾轉於每個居酒屋,為當地受災群眾送去了大量慰問金。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的四十週年,本著不忘國恥,銘記仇恨,寬巨集大量,從寬處理的工作理念,隊員們積極投身於援助行動當中,大阪各界人士都紛紛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隊員們感到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豔了。


從T1航站樓去往到達大廳需要乘坐接駁車,約三分鐘一趟,就是上圖中的紅色有軌電車,全程有字正腔圓的的中文語音報站。

車上的安全員小姐姐,手裡拿著的是死亡筆記,誰敢在車上亂來造次就在小本兒上寫誰的名字。

精通“投打”雙重奧義的究極棒球真修者,熱血日漫裡走出來的強大男人——大谷翔平。雖然不懂棒球,對他的威名也是早有耳聞。

出關以後,在到達大廳與接機師傅成功碰頭。本打算先取點現金,可翻遍了整個大廳,也沒有找到一臺可以識別銀聯卡的ATM機。師傅英文很好,瞭解情況後到諮詢臺去詢問,被告知要乘電梯上二樓才有。師傅熱心的表示可以陪同我們去找,怕耽誤時間,我們決定到了大阪市內再取。考慮到酒店地處心齋橋繁華地段,應該不愁找不到取款機,於是乎就這樣身無分文的進了城。

關西空港偏居外島,聯絡橋成為了銜接空港與大阪市區唯一的紐帶。不巧在九月四號的颱風襲擊中,聯絡橋被一座油輪撞壞了,所以修復之前變為了單邊雙向通行。

一路上師傅曾良桑專注於駕駛,除了微笑著回答我們的一些好奇的問題以外,並沒有太多的話。沿途瀨戶內海的風光美不勝收,大家沉醉其中,拍照或者默視著,車裡的氣氛就像窗外的晚霞一般靜謐。紅日在向著神戶港的方向沉入了海平面,喧鬧繁華中的大阪歸於沉寂。

從關空行車約50分鐘後,我們抵達了酒店。與曾良桑友好的作別,全程大家都在感嘆日本司機的職業素養是真滴高呀。

此行總共入住了兩家酒店,大阪這家叫哈託恩心齋橋長崛通酒店,名副其實,到心齋橋、道頓崛都很方便;大阪的叫京都四條烏丸大和ROYNET酒店,兩家的住宿體驗都還不錯,房間雖不大,但配套很完備,酒店出行也很便利。

前臺頗有效率的check in之後,大家各自回房整理,約定好了半小時後集合外出覓食。日本較國內有一個小時的時差,等到我們出門的時候,已是當地時間晚上9點了。
此時的大阪街頭華燈初上,街頭行色匆匆的過往行人摩肩接踵,大多是一副剛剛從工作中掙扎出來的疲憊樣子。酒店周圍有四五家規模不一的便利店,7-11、全家、勞森應有盡有,不管多嚴重的選擇困難症都能給你治好。(7-11的各種三明治被我吃了個遍我會到處說?)

聽說此處離黑門市場不遠,於是乎拿出手機開啟導航,一群人向著黑門市場進發。此時此刻我滿腦子都是行走的刺身和冒油的大阪燒!

走了得有20分鐘左右吧,突然聽到身後的朋友驚呼一聲,臥槽!便知大事不妙。
專注地看著導航路徑的朋友,不經意間抬頭看了看地圖上標註的黑門市場營業時間,發現那裡已經打烊半個多小時了。


既然黑門市場去不成了,那就去心齋橋附近吃吧。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著是吃和牛好呢?還是刺身好呢?還是大阪燒?或者是全都吃?

飢餓感迫使我們每個人都陷入了對日本美食的瘋狂憧憬中。然而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種沒有提前做好功課漫無目的尋覓最終被證明是具有極大風險的(事後才知道我們選的那家店在大眾點評上得到的差評簡直多到髮指)。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家看起來還不錯的店子,都在猶豫間錯過了,無奈大家都挪不動腿了,不約而同的達成了共識:隨便找家店吧。

正巧街邊有一棟看起來外觀還不錯的小店,名叫豆助。門口幾行醒目的大字寫著提供中文選單,還有一個顯眼的微信支付LOGO;透過落地窗,能看到裡面擺放著不少烤肉的架子,再翻翻門口的選單,發現店裡的招牌就是各種琳琅滿目的刺身。
看到這裡,各位是不是覺得很慌?當時就感覺一種不祥之感涼透了我的背心。也太巧了吧!我們需要的統統都有,這家店是阿拉丁搓神燈搓出來的嗎?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性就是這樣的扯淡,明知山有虎,卻偏向釜山行。一庫組!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事後證明這顯然不是一家值得我拍的店,哼

步入店內,發現十分冷清,一樓的廳堂很大,是居酒屋形式的,但是卻只坐了寥寥兩三人,看起來還都是遊客模樣。不太熱情的店員將我們迎入店內,示意可以上二樓坐包間。上去才發現,二樓還別有洞天,但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我們是今晚這偌大的六個包間裡唯一的一桌客人。

此時大家心裡都有些犯嘀咕了,拿上來的中文選單一看,價格倒不是很特別離譜,頓時感到心安了一些。點單的小哥英語比較捉雞,大家七七八八的點了一堆,他也只是一直默默的點頭,並沒有很積極的迴應與推薦,態度很是敷衍。點完單之後,扭頭就走了。過了約五分鐘,小哥可能回想起還沒給我們拿杯子碗筷,又回來了。同時手裡還拿了一個賬單,咦,難道現在就要買單嗎,ma dei ma dei,可是你連碗筷都還沒上呀?

小哥支支吾吾的用有限的英語表達了一番,大意是,啊,這個是我們店裡的茶位費收據,680円一人,你們如果覺得沒問題,那我們就上菜了。
乍一聽還覺得蠻講理的,起碼是透明消費。我們也不太瞭解,還以為這是日本餐廳的規矩,都會有茶位費一說。小哥還貼心的補充到,我們也不是白收茶位費的喲,會附贈餐前菜的。於是我們欣然應允,都餓得能吃下一頭牛了,那就趕緊快上菜吧。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噹噹噹當,上圖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餐前小菜,原本以為會是一人一份的那種,結果是一桌一份,也就是說無論你多少人,反正分量是不變的。經過我的精確計算,來這裡就餐,兩人價效比最優,人越多越虧,這也太真實了吧。


面對著這麼一個袖珍的爐子,飢腸轆轆的六個人反而孔融讓梨了起來,誰都不捨得去動那四塊小小的鰻魚。就這樣你推我讓之間,熊熊的爐火很快就把鰻魚烤糊了。其餘的菜也沒心思拍了,幾下糊弄吃飽就行了。


客觀的講,這家的菜品味道都還算馬馬虎虎,談不上多驚豔,但也沒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冷漠的服務態度、糟糕的價效比也確實對的起店裡冷清的人氣。
結賬的時候,老闆聽說我們要用微信支付,更是一臉不情願,即使是人均消費接近300元人民幣的一頓簡餐,也不願意陪上半分笑臉。

誰也沒預料,抵達日本的第一頓飯就踩了雷。


為了重整士氣,在一家路過的711裡,大家狠狠發洩了一番,恨不得將貨架一掃而空。帶著豐厚的戰利品回到酒店,被晚飯喪掉的心情平復了許多。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心齋橋,沒有道頓崛,也沒有黑門市場的悽悽慘慘之夜,但我們深知,只要好吃之心不死,我們就還有明天,後天,大後天!大家各自回房,相約明天在京都的食肆裡,一定要找回場子!

在日本的幾天裡,絕不放過每一個路過的自動售賣機,就算不買看看也可以。然而嚐遍百草之後,並沒有發覺有特別驚豔味覺的飲品,最後我還是支援快樂肥宅水!

回到房間裡,在床上翻看著照片,久久無法入睡,這碗看起來還不錯的鰻魚飯,可以算是今晚唯一的慰藉了。原本抵達之初的憧憬與興奮被誤入的冷遇攪了個七葷八素,就像這碗裡的米飯一般鬆散零落,似乎大阪報我以冷漠;然而又恰恰是這當頭一棒,讓飽滿的情緒歸於平常,無形中又賦予了大家更多的期許。期許著明日的奈良是否陽光明媚,期許著京都的暮鍾與晚霞。
這份期許好比是這鰻魚醬汁,緩緩層層地融入飯粒,終會化作暖流,深入人心,伴隨著不遠處鴨川靜靜流淌的河水,令人安然入眠。睡夢裡,我還大阪以熱忱。

今日份的大阪故事,完。

【貳日談】平城京裡戲鹿,若草山上聽風

清晨,在檸檬草香氛的氣息中醒來。
今天的行程比較趕,上午要到奈良,下午再去往京都,所以大家都沒有太過耽擱,早早的收拾好行裝,在酒店大廳集合,等待著包車師傅來接我們出發。六人出行,包車剛剛好。行程自由度高,直達目的地,省去了中途轉車的舟車勞頓,非常適合我們這種時間少,行程緊的情況。

颱風過後的天氣,真的是不要太好!


上圖車前這位大哥就是我們的包車師傅鄧哥,真.東北漢子,旅日二十年,日語槓槓的;駕駛技術一流,坐他開的車,穩到像在平流層裡行駛的商務艙;鄧哥為人熱情隨和,每日都笑臉迎人。
後面幾天熟絡以後,才瞭解到鄧哥平和謙遜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一顆英雄遲暮的心。年少時靠著一身武藝與膽識稱霸難波區,是山口組難波堂的二當家,善使一對混天霹靂鉞(我百度了一下這個字讀yue),又因一頭金髮,人送“難波の絕凶虎”名號。後因老來得子,迴歸家庭,充耳不聞江湖事,一心只開快樂車。(當然都是我瞎編的


從酒店出發,導航顯示到奈良的距離是50餘KM,實際從市區出發到達奈良公園大約用時需1個小時左右。

中年版的香川真司藉著休賽期返鄉務工補貼家用。


不湊巧,在高速上堵了一程,所以到達的時間也推遲了。感覺在日本自駕還是挺方便的,拋開左右舵的差異不談,漢字路標的存在,在沒有導航的情況下,至少不會完全迷失方向。

過了這個隧道,前方就是奈良區域了。奈良的景點相對比較集中,聞名遐邇的世界遺產東大寺、風光如畫的若草山等等都環繞在以奈良公園為中心的周圍。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位於奈良市郊的平城宮遺址,傳說中的只完工了三分之一工程量的“沒有城牆農耕初級文明版四分之一大小の長安城”,從大阪駕車前往奈良的路上正好會路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看到越來越多的鹿元素出現,說明離奈良公園就真的不遠了。城不以鹿名,鹿卻因城興,可嘆,可嘆。

到達奈良公園已是10點半了,與鄧哥約定好了14點前在公園入口處接我們,餘下的三個半小時就是我們自在撒潑的時間。
既然來了奈良,哪能不看鹿?雖然來之前已經熟讀了《馴鹿手冊——如何在與小鹿的搏擊中一拳制勝?》,對於奈良“凶鹿”的名號也早有耳聞,但直到走進奈良公園的那一刻起,我才知道寫這本書的人是多麼的自大與愚蠢,與小鹿的交(作)流(戰)完全不是維度對等的。

我想象中與小鹿的相處應該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最起碼是這樣的。


也許是開啟的方式不對,我們遇到的小鹿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小鹿之所以那麼狂野,應該是受到了鹿餅味道的唆使。即使手裡沒有鹿餅,一大群的小鹿也能憑著你身上殘存的味道,蜂擁而至。奈良公園裡的鹿對人沒有絲毫戒心,在鹿的眼裡,人類就是移動的投食機,不給糖就搗亂!如果只是單純的想合個影,或者因為害怕動物,只敢遠觀,那完全沒必要買鹿餅(雖然不貴)。畢竟對於沒有沾染食物氣味的人類,小鹿是不具備太強競爭欲與進攻性的。

上圖就是很好的投食示範,首先帶上墨鏡不讓紫外線灼傷你的面板眼睛,然後保持好精緻的妝容一定不要卡粉,把自己最美的右側面露出來,微笑著,把鹿餅掰成小塊,丟在地上,然後撒腿就跑。最後三個動作是成敗的關鍵,要勤加練習。

上圖就是一隻被鹿餅氣味哄騙過來的小鹿。

園子裡還有一些健壯的老鹿,體型直逼矮種馬(趙高:???)。老鹿們不比小鹿活潑,也不會怎麼走動,大多都躺在樹蔭下閉目養神。

公園裡的每隻小鹿都性格迥異,有些性格好的還可以給你摸兩下,有些暴脾氣見你伸手就要懟你,與小鹿相處,得慢慢嘗試著來,切忌強擼。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鹿餅,來追我呀!




在奈良,哪有什麼群雄逐鹿?都是群鹿逐人罷了。

在冰冰的“天女散花”式投食下,手裡的兩份鹿餅很快就被洗劫一空,沒了鹿餅,我們瞬間失了寵。告別了窮追不捨的鹿群,終於有機會能夠慢慢欣賞奈良公園的美。毋庸置疑,作為公園而言,這裡是極為精緻的。即便沒了這些萌物的陪襯,奈良公園仍然擁有著獨特的魅力。

小鹿的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公園內部,整個公園範圍內都禁止機動車通行,客觀上也為鹿群營造了較為安全的生活環境,所以許多小鹿也能毫無顧忌的在步道上與人親近。

公園裡綠樹成蔭,在這個夏末秋初的季節裡,放眼望去皆是欣然的綠色。這裡四季分明,春日裡的落英繽紛,深秋的層林盡染卻又會將這紛繁的景緻裝點成了另一幅悠長的畫卷。雖然無緣欣賞,即便是腦補的畫面也甚是美好。寬闊的步行道伴隨著地勢起伏蜿蜒綿長,路旁的溪水從小橋下潺潺的流過,與不遠處東大寺裡的佛音遙相呼應,豐盈的禪意從空氣中溢位,令人心曠神怡。

從奈良公園入口進入,沿著小溪一直向北走,便可到達上圖中的小橋,穿過小橋,前方便是分別通往東大寺、若草山、春日大社的岔路口。繼續向北就是通往若草山的登山道,而東大寺與春日大社則分居在東西兩側。

眼看著離集合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以上三個地方只能做三選一的取捨。我一向都比較忌諱進寺廟的,冰冰也更想爬山,所以若草山成為了唯一選項。
來之前沒有做太多若草山的攻略,只是零零星星看過一些別人發過的若草山筆記,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茅草叢生的野景點”。之前朋友談起了若草山,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沒想到這就被光速打臉了。

相較於奈良公園裡的喧囂熱鬧,通往若草山的小路就幽靜了許多。這裡沒有了成群結隊的小鹿,只有偶爾匆匆路過的登山人。

穿過一片小樹林,來到若草山的大門口跟前,也不難理解這裡為何人跡罕至了。
乍一看這就是一座一眼就能望到頂的小丘陵,除了漫山遍野的翠綠色以外,看起來並沒有太有趣。然而只有當你真正的走上去,才知山外有山。

門口遇到不少舉家出行的當地小朋友,看來也並不是人手一頂小黃帽呀。

每年若草山只有3月21日至6月15日,或9月10日至11月25日這段時間開放給遊人,其餘時間都是封山狀態,碰巧我們趕上了好時節。登山需購買每人單次150円的門票,相對於山上的景緻而言,還是絕對值回票價的。

出於歷史文物保護的要求,整個奈良市的建設都嚴格限制了層高,所以只是登上半山腰就已經可以俯瞰奈良市的全貌了。

登山道不算寬敞,但因為山勢平坦,所以上山的道路並不崎嶇,一路上看到不少老人都能走的健步如飛。


登頂的路上巧遇了幾隻小鹿,這山上的小鹿可就沒公園裡的那麼主動活潑了。偶爾穿梭於林間,小心翼翼的遠觀著登山道上的行人,即便掏出鹿餅示意,也很難把他們引到跟前來。體驗了公園裡那些小鹿的“瘋狂”以後,我覺得深處山間的這些小鹿才是具備了野生動物理應有的自然姿態:警惕與敬畏,而非魯莽與諂媚。

步行道的終點有一個小賣部,售賣飲料小食品,當然還有若草山名物——蕨菜粑粑


。無論你是否在此購物,就算你只是從店門口路過,店裡的掌櫃大叔也會微笑著熱情的跟你道一聲こんにちは。


走到階梯的盡頭,眼前便是一片綠油油的開闊地,極目遠眺,奈良市的全貌盡收眼底。起初我還以為這片自然的觀景臺就是若草山頂了。再往前走了幾步,就看到了一處簡易的木樁堆疊而成的標識,上書“若草山一重目”。顧名思義,再往上還有二重目、三重目。而只要跟尋著烏鴉叫聲,就很容易找到去往更高處的道路。三重目上有很多曾天大樹,山裡的大部分烏鴉都棲息於此,鴉聲由遠及近,不絕於耳。

其實若只想觀奈良市全貌的話,登到若草山一重目足矣。天氣好的時候,這裡觀景的視野極佳。散落在草坪上的木樁,也為遊人們提供了很好的休憩場所。此時正值中午,不少的登山者都選擇在這裡修整,坐在木椅上,拿出便當盒,愜意的欣賞著眼前雲捲雲舒,享受午後的慢時光。

奈良所謂的市景相對而言是比普通的的,缺乏壯觀的地標性建築,也沒有立體的地勢,多看幾眼就會覺得乏味。建議體力有餘的情況下,在一重目無需停留太多時間,上面三重目的景緻更有看點一些。

順著山勢繼續往上走,去往二重目的途中又遇上了小鹿,圍著幾個小姐姐玩得不亦樂乎。



總結了一下,就整個奈良的鹿群而言,數量肯定是公園內最多,若草山上只是零星散佈著一些,且主要集中在三重目;
與人親近程度的話,公園內的最為主動,若草山上的鹿相對害羞一些,但大多數都能與人互動;
論凶猛程度,當然還是公園裡的最厲害,據我觀察,山上的鹿攻擊性要小許多。
總而言之,若草山真的是一個很適合戲鹿的好去處,在這裡你也許能重拾在公園裡被莽撞摧毀的初心。

繼續前進,到達這個椅子這裡即是若草山二重目了。肉眼可見,這個二重目的設定就有點敷衍了,除了這把椅子以外,這裡就只有光禿禿的山脊和雜亂的芒草,從一重目走過來,只需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沒有做太多耽擱,我們向若草山之巔——三重目發起了衝擊。攻頂吧!源治!

上圖中z字型階梯的盡頭便是三重目了,這裡坡度比較直,攀爬的時候需要些體力,階梯入口處有一個檢票處,需要把入山的門票給工作人員再次check一下,所以大家一定要保留好票根哦。

檢票處就是這個白色的小房子,檢票的時候,只需把票根晃一下就行了,比較隨意。

若草山的小景其實挺適合出片的, 這裡的樹冠大多比較茂盛,能夠營造出很多天然的框架構圖,剩下的只用把人或景物往框架裡塞就完事了。

記得之前在馬蜂窩看過一篇遊記,裡面描述了筆者與日本朋友提及自己去了若草山一日遊,對方很驚訝,說若草山是隻有當地年輕人才去的地方,外國遊客一般只會去奈良公園和東大寺,自己年輕的時候耍朋友的時候才上去過。可能是因為工作日的緣故,一路上遇到的疑似當地面孔大部分都是老人,為數不多的年輕人也都是膚色各異的遊客模樣。

到了這裡,就算若草山登頂了。說起來這可能是我登過最輕鬆的山了吧,如果不算上中途拍照的時間,從山門開始大約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登頂,給只有一天時間遊覽奈良的朋友一個參考。
三重目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公園,綠茵環繞,樹木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景緻。早知道這上邊這麼好看,我就不會在路上浪費時間瞎拍了,心裡有點悔恨。

小夥幾,你的鹿角是真滴好看呀。

山巔有大樹,乃信長公歿之年秀吉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我瞎編的)

三重目是整個若草山坐擁最佳觀景視野的地點。從這裡俯瞰奈良,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所以要來若草山的話,就一定要登到三重目。同行的朋友只走到二重目,看著光禿禿的山脊便返回了,卻錯過了最為秀麗的山巔風景。

之前在澳門的炮臺山給冰冰拍過一張背影,也是站在高處,俯瞰城市群。看到此處也有同樣的視野情景,我打算效仿之前的構圖再拍一張。可是在取景器裡看來又覺得左右兩邊前景實在太空了(奈良沒有高樓呀),正巧兩隻小鹿走過,很想邀請他們一起入鏡。無奈鹿餅早已被山下的小鹿搶光了,縱然我們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勾引”到這兩隻小鹿。

眼看著它們就要走遠了,我靈機一動,摸出了口袋裡還有的一點鹿餅殘渣,和著鹿餅包裝紙一起遞到了冰冰手裡。果然這招有效,兩隻小鹿迅速的被鹿餅味道吸引了過來,圍在冰冰左右,仔細地搜尋著。剩下的光影捕捉就交給快門就可以了。


感恩冰冰有一個冰雪聰明的老公。

山頂風好大,吹亂我的發。

這隻健壯的雄鹿看起來在這裡是擁有絕對配偶支配權的,一群母鹿圍著他轉,走起路來都是一副見誰懟誰的樣子,The king in the north!

即使是每年一次的燒山儀式也無法阻止茅草的野蠻生長。山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望無際的茅草便是若草山的根。

如果把奈良比作一個晶瑩剔透的生命容器,那若草山的綠植,東大寺的禪音,林間閃爍的鹿影即是這容器裡永不明滅的靈魂,照亮了從朱雀大門一直通往若草山山巔的路。這條路記錄了鑑真東渡的足跡,聆聽過《萬葉集》中的佳句;遙望過本能寺裡的火光沖天,目睹過廢墟中的百廢待興。 歷史的車輪變化萬千,但奈良所承載的生命感卻從未改變過,這份厚重的生命感,是我在大阪的冷夜裡所未曾感受到的。

下到山腳,離約定的匯合時間還有十分鐘,我和冰冰便走進了一家街邊小店裡閒逛。店主是一位鶴髮童顏的婆婆,從我們踏入店內開始,就一直笑臉相迎。雖然只是選了兩個普通的冰箱貼,臨走時婆婆還半鞠躬向我們道別,讓我們受寵若驚,人情味滿滿的購物體驗最是難忘。

下山的路上,偶然間發現樹梢的楓葉已經漸漸開始有了層次感。半日的光景裡走馬觀花,在奈良留下了許多遺憾,只能約定下一次的相遇才能彌補了。紅葉狩也好,煙火祭也罷,願下次的相會還是隻若初見。

奈良再見啦!


鄧哥的藍色“海獅”疾馳在開往京都的路上,登山後的疲乏感讓我很快便墜入了夢境。
夢裡遠遠的望見香山居士屹立在若草山頭,面向遠處平城宮闕的方向,凝視著眼前漫天山火,嘴邊吟誦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興甚之處,把手裡那本《白氏文集》攥的更緊了。

今日份的奈良故事,完。

【貳日談】暮色裡的平安京,與阿狸神社相遇

對於京都之行,我內心中有著難以掩飾的期待。這裡有到處是阿狸的稻荷大社,有我朋友圈裡唸叨了無數次的本能寺。規劃行程的時候,我執意將一半的時間留給了京都,即便如此,匆忙之間我也還是沒能找到念慈菴的總部到底在哪裡。

從奈良到京都大約需要行駛一個半小時,我們走的是類似於國內省道的路,估計如果全程高速的話應該會更快一些。
為了趕時間,在奈良也沒來得及吃午飯就出發了,還沒到京都,大家早已是飢腸轆轆了。考慮到晚飯已經預定好了蟹道樂,中午飯大家決定就先湊合一下,速戰速決,這樣也不影響下午的行程。如此一來,拉麵自然成為了最好的選項。

鄧哥帶著我們來了一家他經常光顧的店,就在京都城郊,正好位於我們進城的路上,日文無力,姑且就叫它丸源拉麵館吧。

店內閃耀著暖色的光,十分提升食慾。衛生打掃的也非常乾淨,最關鍵的是選單有配圖,不用翻譯加腦補的點菜是真的很方便。

點菜的時候我鬧了個烏龍。看著選單上寫著野菜XXX,心想日本吃拉麵好奢侈呀,還放野菜呢。等端上來一看,麵碗裡真的有很多類似野菜的東西,一邊吃還一邊稱讚著好划算哦,放這麼多野菜(就是吃到嘴裡覺得像蔥的味道)。
後來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藥妝店裡看到了一些清汁包裝上也寫著大大的“野菜”二字,我尋思著這日本的野菜也太普遍了吧,一問日本友人,才知道日語裡野菜就是常見蔬菜的統稱,我吃的拉麵裡的野菜,就真的只是蔥。

上面這一碗麵一看就很四川了,點這碗麵的朋友後來在京都的拉麵館裡還點了一碗四川擔擔麵(???),事後表示味道居然還不錯


,真是無辣不歡呀。
最後還是要點評一下,這家丸源的味道可以說無功無過,跟之後去的一蘭、一風堂等人氣很高的拉麵館相比,除了湯底濃郁度稍欠以外,品質上也沒有太多差異,畢竟我對日本拉麵的評判標準其實只有一條:是不是能吃飽?

吃過午飯我們便馬不停蹄地進城了,第一站:清水寺。鄧哥在三年阪二年阪的路口把我們放下了,前面便是浩浩湯湯的人群,根本無需導航與指示牌,你便能輕鬆的跟隨著人流自然的向前推進。這也是我第一次在日本找回了在國內景點的隨處可見的擁擠感。

通往過三年阪二年阪的路上,我一直都在艱難的趕路,同時還要避免相機磕碰到別人。好不容易終於擠到了清水寺門前,一看也還是人山人海呀。


很納悶那些能夠拍出空空蕩蕩的三年阪二年阪照片的朋友究竟是遇上了什麼神仙時間?

此處為仁王門,是清水寺的第一道山門。從這裡進入無需門票,可以免費的參觀三重塔等周圍建築。而再往裡走才是清水寺的大殿以及聞名的清水舞臺以及清音瀑布,入殿內需在門口購買門票。

我對佛堂一直沒有太多興趣,香火氣總是令人頭暈目眩。正巧我們去的時候清水寺大殿及清水舞臺又都在修繕,無法窺見全貌,所以我們都沒有進到殿內,只是參觀了一下週邊的建築群。
整個清水寺都透露著濃郁的平安時代建築風格,雖然幾經戰火摧殘,幾經修繕以後依舊保持了不俗的風貌。尤其是那一抹豔麗的硃紅色,與我國寺院裡常見的正紅色相比較,多了一分活潑,少了一分肅穆。

無數照片裡都能看到的三重塔。記憶中清水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三重塔遺世而獨立的模樣,無論春夏秋冬,再美麗的櫻花與楓葉在硃紅與青瓦面前,都只是陪襯。私以為不入佛堂,只是花點時間靜靜地欣賞清水寺的一磚一瓦,足矣。

在清水寺裡也遇到了許多穿和服拍照的遊人。相較而言,我倒是不太推薦在清水寺拍,原因有三:首先,清水寺實在是太熱門了,大部分時間裡這裡都是人潮湧動,很難拍出乾淨的構圖,所以諸如此類的二條城等流量景點可能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其次,清水寺的建築風格多以高大威嚴為主,想要突出人物的話廣角太寬,長焦太窄,很難取捨與把握,人物融入場景難度高;
再次,清水寺自身的硃紅色飽和度是真的很高,對和服顏色的選配自然也很苛刻了,若要來清水寺拍的話,個人更推薦素雅一些的暖色系和服搭配。

清水寺本殿的左側有一處木門,門口有一處庭院小天地。這裡有楓樹、庭閣,當楓葉紅滿枝頭的時候,也是一番好景緻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過來這裡拍一下,也算是我發現的為數不多清水寺適合拍環境人像的小祕境了。

在這裡走走停停度過了一個小時的光景,告別了清水寺,我們沿原路折返,準備去往下一站,伏見稻荷大社。

門口遇到一群學生,身著校服整整齊齊的站在寺前的臺階上,看起來是準備拍畢業照的樣子。此行在很多景點都遇到了成群出行的學生隊伍,而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小學每年的春遊以外,自己就再也沒有機會參加這種集體出遊了,頓時覺得好生羨慕。

黃昏裡的三年阪二年阪依舊是人頭攢動,雖然道路兩旁商鋪林立,但熱鬧程度卻嚴重製約了我的購買慾。原本想買一個抹茶冰淇淋,可使盡渾身解數也沒能從人堆裡擠出去,只能作罷。


果然全世界的熱門商業街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與三年阪二年阪僅一牆之隔的街區就要清淨多了。街道兩旁多是私人宅邸,自然隔絕了許多絡繹不絕的人群。喧囂中被驚擾的心情,在這短短的小路上找到了平靜。


在約定的路口鄧哥接上了我們,前往伏見稻荷大社的路上,金色的晚霞早已為京都披上了薄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伏見是位於京都東南部的一片區域,這裡不僅因稻荷大社的全國總社而聞名,同樣也在日本近代歷史程序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68年新年伊始,明治天皇在京都頒佈了著名的王政復古令,為統御日本兩百餘年的德川幕府敲響了喪鐘。同年戊辰戰爭爆發,在鳥羽、伏見之戰中,以長洲藩兵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伏見大破幕府軍,吹響了倒幕運動的號角。此戰德川勢力主力俱損,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退至江戶,佐幕派也從此一蹶不振。
鳥羽、伏見之戰拉開了倒幕運動勝利的序章,奠定了日本近代化的堅實基礎,尊王攘夷的激進口號也為日後軍國主義的瘋狂擴張埋下了惡魔的種子。百餘年滄海桑田,當年的硝煙早已散去,只剩下這硃紅色的鳥居還在孤獨的守望。

到達稻荷大社門前的時候已是暮色將近,由於沒有提前規劃好時間,晚飯的蟹道樂定在了7點,所以想去爬稻荷山的願景自然也落了空,餘下的時間只夠走走千本鳥居了。

入口處的巨大鳥居乃是豐臣秀吉於1589年捐贈,同年秀吉完成了針對北條氏的攻掠,成為了終結戰國時代的首位”天下人“,信長所沒能取得的野望在秀吉手裡終於得以實現。不僅在此捐贈了鳥居,秀吉還在伏見築城,晚年退讓太閣之後就定居於伏見城。

確認過眼神,這就是阿狸本狸了!終於知道阿狸為啥是硃紅色了。

伏見稻荷大社不需要購買門票即可進入,此處所有景點皆是供遊人免費遊覽的。

稻荷大社顧名思義是供奉的稻荷之神,伴隨時代變遷,稻荷之神也從最初的掌管農業與商業的神明演變成廣義的萬能之神,信神之人,自然是希望有求必應。
稻荷之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紀初,據傳欽明天皇在夢裡得高人指點,要尋秦人大津父者,方能定國治天下。後來一直到公元七世紀元明天皇時期,官家才正式將秦人伊呂巨封上神壇,拜其為稻荷神。
早期大和文化形成之初,日本本州地區有許多來自中國、琉球、新羅百濟等周邊地區的渡來者,這些渡來者歸化為日本人,而秦氏一族則是其中的大族,人丁興旺。秦人精通帛錦之術,在古代“衣食住行”衣為先的人文背景下,其社會地位自然不低,所以供奉秦人為神,與其說是天子依託天意,倒不如說是順勢而為。所以最初稻荷之神是專供秦氏族人拜祭的神,而伏見的稻荷大社則是全國三萬餘座大大小小的稻荷神社的總社。

稻荷大社裡面還有一些小型神社,既然是神社自然也少不了鳥居。同行的朋友走到這個東丸神社的跟前,專門為家裡還未讀幼兒園的小朋友祈求高考順利。

天色已晚,神社裡都點上燈籠了。燈籠上印刻著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在昏黃的燈光下映襯的格外醒目。

事實證明太晚來稻荷大社不算是太明智的選擇。巨大的鳥居遮天蔽日,即便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但行走在鳥居長廊裡,已經感覺非常昏暗了,在這種光線條件下,如果不借助腳架的話,很難拍出清晰的照片(我的ISO都開到60000了,一點降噪的空間都沒有)。



但另一方面,這個時間遊覽的人不會太多,所以多數情況下都能夠輕鬆得到乾淨的構圖。在遊覽時間的選擇上,還是要大家自行取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個人以為,千本鳥居走廊的前段不太適合拍攝,因為這部分鳥居的體型較大,通俗點說就是你的取景框框不下;而中後段則比較容易出片,這裡的鳥居柱體高度與粗細都更適合構圖。

順便奉上一則我自己總結的鳥居拍攝小貼士:進入千本鳥居走廊以後,快步向前走,因為大多數人會聚集在剛進入鳥居的入口處拍攝,但其實入口處的光比差異很大,較難拍出滿意的照片。所以這個時候你快速來到走廊中後段,就能夠順利地避開人潮,獲得理想的拍攝環境。

鳥居的背後就是各種株式會社呀,感謝斯巴魯老鐵送的鳥居。

這個帶著假睫毛的阿狸成功的吸引了我的目光。本來想好畫一個石田三成阿狸午馬的,結果來晚了一步,剛好遇上店鋪關門了,只能將我的大一大萬大吉留在下一次了。

千本鳥居走廊的盡頭有一條通道可以折返到稻荷大社的前門口,另外一條則接往登上稻荷山的路。眼瞧著快到晚飯的時間了,擔心蟹道樂的預定會被取消,即使意猶未盡,也只能帶著遺憾依依不捨的作別了阿狸神社。清水寺與稻荷大社,兩地同為京都最具流量的景點,論感官的話,稻荷大社更勝一籌,如果只有半天時間,又必須二選一的話,我建議只去稻荷大社就可以了。

晚餐的蟹道樂還是不錯的,雖然這家老牌料理店伴隨著人氣的增長,在各大評價網站上的風評也是呈兩極分化,但實際體驗過後,個人以為無論是服務還是菜品的質量都是值回票價的,人多的話推薦最便宜的那款定食哦,飲料的話推薦鮮果氣泡水!

吶,為了我們的友誼乾杯!

飯後悠悠轉轉,又回到了神社門口的大鳥居處,恰好偶遇了漫天的紅霞。旅途中天氣變幻莫測,能夠觀賞到晚霞一直被我看作是一大幸事。這些年四處行走,目睹過許多或是壯麗,或是悽美的晚霞,而今日的晚霞卻又那麼的與眾不同。
從雲層中瀉出的霞光為鳥居鑲上了金邊,道路兩旁的大樹上鴉聲陣陣,放佛是交相輝映的一曲輓歌,此刻我既是歸人,也是過客。今夜的京都沒有晚鐘敲響,鐘聲卻在我的心頭久久迴盪。

今日份的京都故事,完。

【叄日談】一袖素衣一蓑煙雨,誰不憶京都?

十月四日,京都,陰轉小雨,颱風過境後的明朗天氣終於被我們揮霍一空,烏雲將整個城市包裹的水洩不通。相比於光線捉摸不定的豔陽天,我對陰天有著偏執的熱愛,“陰天就像是一個天然的柔光罩”,攝影啟蒙書裡的這句話對我影響至今。很顯然,今天是一個適合出片的好天氣。

原本的計劃是從國內帶一套漢服過來,然後在京都拍上一天,但轉念一想,入鄉隨俗,租一套和服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同行的朋友要去二條城,基於昨天在清水寺與伏見稻荷大社的實地考量,對於這些地標景點的人流量我是有所忌憚的。所以我打算選一些相對冷門的景點,儘可能的避開人群,最終確定的路線是八阪神社——花間小路——建仁寺——本能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再去二條城。
今天是沒有計劃的一天,所以上述動作都是在睡到自然醒以後,懶在床上的二十分鐘裡腦補完成的。


還順便在冰冰化妝的時候刷馬蜂窩預定了一家和服。

鄧哥有事告假,躺在包裡許多天的西瓜卡終於派上了用場。我們先乘坐地鐵從烏丸到了四條,接著換乘34路公交車到坻園站,全程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坻園周邊景點聚集,所以很多公交線路都可以到達,還是很方便的。在京都,租賃和服的店鋪隨處可見,多集中在著名景點的附近。我們選的店叫岡本,據說也是一家長期經營和服生意的百年老鋪,以岡本003聞名,哦不,是以岡本家各種好看的和服而聞名。


這家店在京都市內有五家分店,相距都不算太遠。當時看介紹八阪神社這家店最新,所以最後定的這家。

圖片來自馬蜂窩店鋪頁面

圖片來自馬蜂窩店鋪頁面

在袛園站下車,公交站斜對面就是八阪神社了。而岡本和服店正好就在面向八阪神社的左側約100米,店門口有醒目的招牌,很有辨識度。

我們預定的是人民幣299元的套餐,與官網價格相比,馬蜂窩商城還便宜20元。包含有一套完整的和服(外衣、內襯、腰帶、布包、木屐、襪子),再加上髮型設計與髮飾搭配,與同類產品比較了一下,這家還是挺划算的。

進店以後,店員首先會跟你核對預約資訊。這家店沒有中文服務,不過前臺接待人員和服飾選配人員都能夠順暢的進行英語交流。確定完資訊後,就開始挑選和服與配飾。店內按照套餐價格劃分了區域,可供挑選的衣服很多,完全會挑花眼那種。
當然店員也會綜合考慮你的身材、氣質為你提供一些搭配建議。全部選齊以後,就會到樓上去更衣,整理髮型髮飾,自帶的隨身物品都可以單獨寄存在店裡的保險櫃,全部弄好差不多需要40分鐘。考慮到今天是陰雨天,如果選顏色太深的衣服,拍照的時候可能會顯得有些突兀,所以我們搭配了一套淺色系,穿上身感覺還是非常應景的,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臨走前,店員還不忘叫上我們在店門口拍照,也留下了我們倆此行唯一一張合影。


出門的時候,拎著大包小包的我,感覺自己像是接了一單旅拍。

天公不作美,還沒走進八阪神社的大門,天空中便飄起了濛濛細雨。來之前沒有做太多關於八阪神社的功課,只是聽聞這裡每年都會舉辦日本三大祭之一的”袛園祭“,屆時幾十萬人湧上街頭,共襄盛舉,想必一定是熱鬧非凡。

入口處有許多售賣食物的攤販,這裡似乎聚集了神社內大部分的人氣。滋滋作響的鐵板上升騰起的裊裊炊煙,融入這煙雨當中,也為這肅穆的神社平添了些許煙火之氣。

靠近入口處的地方正在進行例行修繕,四處堆放的雜物顯得有些礙眼,便索性跟著人群往裡走,尋覓更佳的拍攝場景。

繼續前行,首先見到的便是位於神社中庭的舞殿,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高高懸掛在殿樑上的一盞盞“術燈籠”。這燈籠的來歷久遠,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平安時期。公元8世紀中期,京都瘟疫橫行,民不聊生。民間傳說瘟疫背後的始作俑者便是那牛頭魔王,因此天皇詔令舉行祭祀活動,祈求驅除瘟疫,剷平魔障,“袛園祭”因此應運而生並繁盛至今。而八阪神社的前身“袛園社”即是這祭祀的中心,每年祭祀期間,此處的“術燈籠”便會點上“術火”,以求消災免禍,保國泰民安;舞殿裡也會上演精彩的歌舞等藝能表演。看似眼前一片寂寞冷清,可到了7月,這裡便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好不熱鬧。

舞殿的背後即是神社的正殿,不巧又遇上了修繕,遊人不得入內,只能在中庭附近拍一拍。

這個塞錢真是極為真實。

此行見過了無數鳥居,十之八九都是木製的,像這樣的石質鳥居還是頭一回遇到。雖然沒有木製鳥居那樣的鮮豔光彩,卻別有一番歷史的沉澱感。

八阪神社佔地面積並不寬廣,主要的建築物也集中在中庭一帶,繞過主殿沒走幾步便來到了神社的邊緣。這裡散落著大大小小十餘座神社,分別供奉著不同的神明,每一位都執掌著不同領域。
日本國內神道教極為興盛,神社星羅密佈,自戰後政教分離以來,神道也逐漸褪去了明治維新後統治者所刻意強化的國家意志,迴歸根本,成為了芸芸眾生的精神寄託。當然,這裡自然也少不了阿狸神社。

進了阿狸神社,自然要拜一拜。我告訴冰冰只要虔誠的向阿狸神社許願,最後都會統統實現噠。

穿過這個鳥居,便離開了八阪神社的範圍,身後是一個綠植密佈的公園,名為円山,公園內有許多小亭子,此時雨勢漸長,正好前去避雨休整一番。

一位老人家在認真的喂著鴿子,看樣子是專程過來的。公園內最多的自然是櫻花樹,不難想象適逢花期這裡將會是怎樣的紛繁與絢麗。

恰逢工作日,公園裡本就人跡罕至,加上這陰雨綿綿的天氣,或許大多數遊客也都望而卻步了,偌大的公園內放佛就只有我們兩人一般,就連空氣中凝結的雨聲也清晰可聞。
閒坐在石凳上聽雨,這種事在平日裡是無法奢求的。早上出門比較匆忙,買好的豆乳、三明治也沒來得及吃,正好在這個避雨的間歇來一套brunch。其實八阪神社周圍有挺多頂級食肆,但一想到接下來還要去好幾處地方,不想在吃飯上耽擱太多時間,索性只能選擇匆匆果腹了,好在我和冰冰在旅行中對吃也不是太講究。

臨到正午時分,隨著雨勢逐漸減緩,我們也打算動身前往下一站——建仁寺。從公園裡出來,正好走過八阪神社側門外的這條小路,迷人的景色令人不得不放慢腳步。道路的左側是林立的燈柱,硃紅與青色映襯的相得益彰;而右側則是一些小型的神社,清新與莊嚴在這裡自然的交融。

翻看了一下導航,從八阪神社前往建仁寺的路上會路過花間小路,對這條無數遊記裡都提到過的“日常藝妓偶遇地”也是耳熟能詳了,不知道今天是否有機會能一睹芳容?我們打算順路前去一探究竟。

街邊買到了心心念唸的宇治抹茶冰淇淋,而且一點也不用排隊,好開心!如此一看頭花也是抹茶同款色號呢,買它買它買它。

花見小路與我料想中的很不一樣,本以為是一條類似於重慶磁器口的商業街,終日裡都是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模樣,可如今眼前這情景卻是分外的冷清。這裡的街道、店鋪大多保留著古風,倒是一個不錯的攝影場地。

為了對的起租和服的錢,作為日常人像手殘黨的我,今天也絲毫沒有吝惜快門。本著技術不夠快門來湊的原則,最後勉強能看的圖還真是“百裡挑一”。



沉醉在光影追逐之間,我們離著最初的目的地建仁寺也是漸行漸遠了,於是乎在手機上重新規劃了路線,卻偶然間發現了路上的一家%Arabica,真的可以說是意外之中的欣喜。遙想五月在香港的時候,我和冰冰還專程去中環打卡這家加菲店,可到了門口卻被冗長的等候隊伍拒之門外,所以對於這家店的初心就一直深埋心底了。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今天看來是不會錯過了。

途中經過一家和服設計店,偷偷的在窗外觀摩了一下手工和服的製作,一針一線之間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與匠心。這位師傅手中的和服的底色與花紋的搭配渾然天成,看起來的確是比租賃店裡的更為亮眼。

這家店是%Arabica在全球範圍內所開設的第一家,坐落於著名的八阪塔隔壁,一個幽深的小巷裡,在店門口就可以看到八阪塔屹立的身姿。
酒香不怕巷子深,還未走到路口,一陣陣的咖啡香氣便撲鼻而來。雖然貴為全球總店,但在寸土寸金的京都老城區實在很難周展出更大的店面,所以排隊是難免的,不過相較於國內動輒一兩個小時的盛況,這家店的排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單是英日雙語的,只有簡單的濃縮、美式、摩卡、卡布奇諾等幾種選擇,除了口味以外,咖啡豆也可以自行挑選,點單後可以外帶也可以在店內等著翻檯,我倆也正好打算在此落腳稍作休息。蹬著木屐走了大半天,就連平日裡彪悍的冰冰也深感疲憊,所以還是不建議在租和服的當天暴走,量力而行就好。

一杯咖啡下肚,瞬間神清氣爽了。配的玉米糖漿甜度剛剛好,美味又平價的咖啡真的是雨天裡最好的慰藉。
店裡也搭配著銷售包裝好的豆、粉,覬覦已久的冰冰最終還是被我無情的制止了,我深知我的法壓壺是怎麼也壓不出這個味道的。



帶著嘴角殘存的阿拉比卡香氣,我們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這家小店,繼續前往建仁寺。

各式各樣的紡織製品也是京都好物呀,看了真令人心水,私以為京都最好的伴手禮就是這些小物件了。

這裡就是建仁寺的側門了,回看了一下從八阪神社離開以後的路徑圖,巧妙的圍繞著建仁寺走了三圈,真可謂三過寺門而不入。

上圖即是建仁寺的正門,別看這寺門雖小,寺內卻另有一番廣闊天地。起初將建仁寺標記上行程僅僅是因為聽說此處適合拍照且常常遊客稀少,而自己並不通曉佛法,對建仁寺的歷史由來知之甚少。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以後,才知道此寺大有來頭。建仁寺作為臨濟禪宗由宋傳入日本的開山之地而被世人所知曉,其開山祖師榮西也被視作日本禪宗的集大成者。此後禪宗在日本生根發芽並發揚光大,為後世日本傳統文化、建築美學等的影響尤為深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為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再照本宣科了。

建仁寺與清水寺間隔不遠,兩者的風格卻大相徑庭。寺內松柏環繞,主體建築物少了清水寺裡隨處可見的硃紅色映襯,其原木暗沉色調更為清雅肅穆,處處彰顯著禪宗“出世”的清修氣息。
寺中的這些園林也頗有看頭,來這裡的遊人大多不會在殿外做過多的停留,所以你能夠輕鬆的承包下整片清幽的景緻。

圍繞著本殿在寺內拍攝了一圈,我們也準備進入到殿內去看看這裡所陳列的兩件國寶級文物——“風神雷神圖屏風”與“雙龍圖”。同許多寺廟一樣,進入本殿需要按參觀需求分別購買門票,記憶中法堂與本殿是合計500日元,只入本殿不入法堂也可以單獨購票。(進的廟多了,關於門票的記憶確實有點模糊了,如有錯誤請指證。)

驗票後先在入口處脫鞋,寄存後光腳入內。門口有指示牌提醒殿內可以拍照,但是謝絕記者(沒有明確界定攝影師,日語無力,英文提示裡明確的是記者),經詢問售票員得到的回覆是,拍照不能超過100張(很堅定的表明了one hundred),但事實證明是肯定不會查驗你的記憶體卡的。
來之前聽說建仁寺因為之前有很多人帶攝影師拍照,所以工作人員對於掛相機的人是很警覺的。事實上只要是正常的參觀拍照在建仁寺內是被允許且不會有人干涉的,但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則很有可能引起工作人員的關注甚至被剝奪繼續參觀的資格:1.一位掛單反的男士(單機或多機)陪同多位穿著和服的女士在殿內拍攝;2.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地方反覆拍攝人像,其間拍攝者對被拍攝者進行過引導或指導,甚至影響到其他遊客的正常參觀。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判斷標準,因為當時我旁邊的那個兄臺就是這麼被兩個工作人員前後相擁請出去的,留下原地一臉懵逼的兩個和服小姐姐不知所措。


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想要去建仁寺拍照的朋友們就需要多多注意了,拍照的同時不要去觸碰紅線就好了。

進門就能看到的國寶屏風立即被眼拙的我給忽略了,心裡只想著這兩人還畫的挺對稱的。

進入到殿內,靜雅的氣氛令人沉醉,也能夠理解為何建仁寺會成為大多數拍攝和服的朋友都爭相前往的地方了。殿內大小房間都可以直接進入,而每一個房間都坐擁著別具一格的景緻,的確是人像攝影的不二之選。
在這裡為了遵守規矩,我通常是先想好構圖,除錯好引數,然後告訴冰冰出現在提前預想好的位置,拍完就迅速離開,也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從本殿前往法堂需要穿過一個小門廊,在這裡還要換上拖鞋,並再次驗票。法堂頂部繪有雙國寶之二的“雙龍圖”,看似是古物,實則只有十數年的歷史,與這法堂本身的歷史沉澱與建築風雅相比,不值一提。此行之前,一直聽聞日本的古蹟保護完善且完整,但實地參觀以後才發現,受到天災戰亂以及木製結構本身不穩定等因素的制約,大部分現存的古蹟都是明治時代以後所重建或經歷過面目全非的大規模修繕而來的,而在此之前所保留完整的古蹟屈指可數。這同樣是所有經歷長久紛爭而最終走向大一統的國家所無法迴避的歷史現實,所以一味地貶低我國文物古蹟保護工作的言論確實有失公允。

原諒我的審美無力,只覺得這個雙龍圖除了面積巨集大以外乏善可陳,相信很多朋友看了這幅畫的第一個想到的場景應該和我是一樣的。

歷史上“聰明的一休”宗純法師也曾在建仁寺內參禪修行,不知經歷了今日的各種“靜坐”之後,聰明的冰冰是否也長了智慧呢?

位於寺內中庭的潮音庭人跡罕至,坐在這裡看著面前的白沙流水,怪石竦峙,感受著微風冷雨拂面,庭中的樹葉被吹打的沙沙作響,不由的想起了“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乃仁者心動”這一則禪宗壇經典故。
這既是高中哲學課本里對唯心論的解答,也是我對我對禪宗的第一印象。南懷瑾先生在《禪海蠡測》中談到過:佛語心者,有時指宇宙萬法本體,稱謂心名。有時指此妄念,亦名為心。悟者,悟此心之用,證者,證此心之體。禪宗之證悟本性者,即證心物一元之本體也。正如我此刻不動如山,腦海裡既可以心懷山川大地,宇宙萬法,也可以只是簡單的思索今晚的餐食,或是感念這千年古剎的久經風霜,而這風動葉響,與我又有何干?所有關乎於這曲徑通幽的園林景緻,精工巧琢的清靜風雅,才是我從中參透出的禪意。於攝影而言,於個人觀感而言,建仁寺實為值得推崇的京都好去處。與建仁寺相識的短暫光景,也為今日份的和服拍攝之行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叄日談】彎弓長槍應猶在,只是不見信長公

從從建仁寺中出來,天色已近黃昏,原路折返到八阪神社,將和服與配飾如數奉還。看了下時間,已經快5點半了,而本能寺下午5點就閉寺了。思前想後還是打算去一趟,即便事先知道本能寺原址早已在“本能寺之變”中同織田信長一起灰飛煙滅了,要去的這一處只是一座在新址上重建的寺廟,連個衣冠冢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個紀念的場所,但心心念唸了那麼久,還是想要去看上一眼,也算是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夙願。本來也談不上對戰國史有多瞭解,更談不上對織田信長情有獨鍾,但自從第一次在PlayStation上玩《鬼武者》開始,火光沖天的本能寺就一直深深印刻在了我腦海裡。曾經多次在朋友圈裡戲謔的引用“敵在本能寺”的典故,今天也終於有機會如願以償了。

路上見到好多看起來就很有意思的小店,如果不是因為時間緊迫,真的想花時間進去逛一逛,不吹不黑,冰冰能在那個布包店裡逛上一下午,而至於這個模型店,哼,I can do this all day!

陳列架上有不少的高達模型,大小不一,MG、HG、PG應有盡有,但仔細一看居然沒有一架是一年戰爭時期的機型,果斷差評。

一直跟隨著google map走,可到了地圖上標識的公交站,卻尷尬的發現這裡是一個十字路口的路中間。


我們只好沿著路口四個方向的公交站依次檢視了,都沒有這一班5路公交車駛過的痕跡,而導航上的圖釘卻依然堅定的插在十字路正中間。



好在旁邊有個地鐵站,看了下導覽圖,得知換乘兩次地鐵也可以到達,便索性更換了乘車選項。

在京都市役所站下了車,跟著步行提示圍著地鐵站繞了一個大圈,路過的地方都是繁華的街區,怎麼看也不像是去佛寺的路。但就在我都想放棄的時候,卻不經意間在兩棟高大的百貨樓中間,瞥見了這座很不起眼的佛寺。門口有一石碑,上書大本山本能寺。雖說這裡不是原址,但有著“本能寺之變”為其背書,理應算是一處歷史名勝,如今卻偏安於這樓宇之間的一方小天地,門前車水馬龍,無數行人穿行而過,可匆忙間又有誰會停下來駐足細想這段歷史呢,眼下恐怕也只有我吧。

寺門口的木牌上用四國語言記載了本能寺之變的事件概述,另一處則記載了本能寺事變中的殞命之人,多為織田信長的小姓隨從,也包括在二條城御所身首異處的嫡子織田信忠等人。

時至今日,對於這場影響日本歷史程序的大火還頗有爭議,尤其對明智光秀的反叛動機眾說紛紜,受辱說也好,勤王說也罷,這段塵封在灰燼裡的歷史自然會被編撰與戲說,以至於在各種文學、戲劇乃至遊戲作品裡呈現出了千百種模樣。這些作品裡信長可正可邪,相應的光秀形象也時而忠勇、時而奸猾。但無論後世如何推演光秀的動機,或是猜想信長力戰而亡的景象,都無法改變的事實就是:織田信長,尾張的大傻瓜,桶狹間合戰的掃蕩者,第六天魔王在即將實現天下布武雄心之時,一切的野望都隨著滔天大火化為烏有。
信長一生征戰,生性暴戾又乖張,自然是樹敵無數,史家難免會對這樣一個功敗垂成的人口誅筆伐。他沒有倒在兩次信長包圍網的圍追堵截下,亦沒有倒在武田赤衛隊的鐵馬洪流中,卻最終倒在了身邊最親信之人的刀劍下,命運的捉弄令人唏噓。與其說信長敗給了暴戾與自負,不如說是敗給了人世無常(本能寺之變當夜,信長從森蘭丸口中得知是光秀反叛,先是一怔,接著只說了一句“是非に及ばず”,即別無他法,就地力戰吧)。
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乎?當27歲的信長吟唱出此等豪言壯語時,恐怕是沒有想到自己的生命會在49歲走到終點,而只有勝者才有權書寫的歷史篇章正如這寺門前,終究是一場空。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今日份的京都故事,完。

【肆日談】細雨中尋嵐山,只見嵐,不見山

嵐,山間之霧氣,想象中的嵐山應該是雲霧繚繞吧。短暫的一天分別以後,又與鄧哥與他的“海獅”相見了,從京都市區出發一路向西,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即可到達嵐山區域。“嵐山”這地名原本是專指位於桂川右岸、屬於京都市西京區一部份的嵐山地區,而河對岸、屬於右京區的地區則名為嵯峨野,但近年來許多觀光導覽資料都概括性地,將以橫跨桂川的渡月橋為中心之河左右兩岸周邊地區,合稱為嵐山。這裡以春天的櫻與秋天的楓而聞名,是京都著名的觀景之地,而我們此行卻什麼也看不了,實在可惜。

來了嵐山自然是要去坐小火車的,到達嵐山以後鄧哥先引我們去買火車票。車行至JR嵯峨嵐山站門口,旁邊就是嵐山小火車的乘車點——Torokko嵯峨站,所以乘坐JR過來也是很方便的,下車出站就可以換乘小火車了。往來的車次比較多,現場購票其實不算特別緊張,注意購買去程的時候需要同時購買回程的票,並保留好票根(車票很小一張,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出口袋)。小火車從嵯峨站到終點龜岡站往返40分鐘左右車程,中途經停嵐山站可以下車觀光。

離發車時間還有1個小時,我們打算先去旁邊的天龍寺看看,從嵯峨站步行到天龍寺大門口需要15分鐘左右。說來此行與臨濟禪宗真是結下了不解之緣,前日拜訪的建仁寺是日本臨濟宗的開山之祖,而天龍寺的開創祖師夢窗疏石同樣是一位臨濟禪師,不僅佛法高深,而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更是他極高的庭院修築造詣,在他的作品裡“枯山水”的形式與理念成為了代表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張經久不衰的名片。

天龍寺建於室町幕府時期,為時任徵夷大將軍的足利尊氏祭祀後醍醐天皇所建立,而天龍寺的選址之處,正是早先的皇家御所所在地,在這裡後醍醐天皇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建造者夢窗疏石,也就是著名的“七朝帝師”,當時也是足利尊氏的國師。這位國師可與鳩摩智專心武學不同,可以算作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禪宗的傳入賦予了這些本土修行者以豐厚的知識土壤,在這片土壤上湧現出了許多頗具影響力的禪宗高僧,他們不僅精通佛理,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甚至是中醫藥理、排兵佈陣等不同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而夢窗疏石恰恰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從天龍寺大門進入,去往本殿的路上首先看到的是一些小型的神社,錯落的分佈在道路的兩旁,綠植環繞其間,風景尤為宜人。

進入天龍寺本殿需要購買門票,庭院500日元,參觀法堂還需要單獨購票,也是500一人。天龍寺法堂裡陳列有一幅名畫“雲龍圖”,因為昨天已經觀摩過“雙龍圖”了,實在有點審美疲勞了,頓時覺得沒了興趣;但天龍寺裡著名的“曹源池”是一定不能錯過的,所以我們只購買了庭院的票。跟昨天的建仁寺一樣,入殿內需要先脫鞋。今天我們的主題很明確,也沒在殿內做太多的停留,便直奔“曹源池”而去。

與很多純粹的“枯山水”景觀不同,曹源池周邊不只是有白砂亂石置景,更是巧妙的在水池中引入了奇木怪石,再加上借景於遠山,自然的構成一幅精緻畫卷,不僅融合了傳統日式庭院的空靈,還頗有中式園林的秀麗美感。

在本殿的房間內遠望曹源池也是一番獨特的風景,只是很難等到人群完全清空的機會。天龍寺的確是嵐山的第一流量景點,往來遊人絡繹不絕,尤其以畢業休旅的學生居多。

作為當時日本首屈一指的造園師,夢窗疏石一生造園無數,而天龍寺則是他晚年精心雕琢的集大成之作。相傳在開鑿曹源池的時候,夢窗疏石在滿是淤泥的池底發現了一個石碑,上書“曹源一滴”,所以曹源池因此得名。曹源池可謂是天龍寺中最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不得不說,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都自有其獨到之處。

從庭院裡返回殿內,又走馬觀花的欣賞了一下天龍寺本殿,這條長廊連線著殿內的書房與多寶殿,走廊的盡頭便是多寶殿,這裡供奉著後醍醐天皇的畫像。

走廊的旁邊則是“祥雲閣”與“甘雨亭”兩間茶室,茶室門前有小溪淌過,四周綠茵環繞,模擬的是大堰川兩岸景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總體感覺天龍寺內不是很適合拍人像呀,不管是殿內還是庭院,人流量都太大了,所以打算租和服來天龍寺拍攝的朋友們還是謹慎考慮為好。

擔心會錯過小火車,只能同天龍寺作別了,建議時間緊張的朋友就同我們一樣只看看曹源池就可以了,這裡即是天龍寺的精華所在。此番遊歷了兩處著名的禪院,雖然不敢形而上學的去妄議禪學,但我知道日本禪宗重“悟”不重“定”,不知我從這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所參透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寧靜與清幽,算不算是一種通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吾心安處,即是禪。

京都許多景點都隨處可見的人力車,拉車的師傅都是些年輕力壯的小哥哥,平日裡這些師傅會在景點門口拿著宣傳單招攬生意。


進站後排隊依次檢票,嵯峨站只有一個站臺,進入以後需要按照票面上的車廂號尋找地面上劃出的指定等候區域。上午乘車的人很多,一般情況下都是滿載,而這裡進站口和出站口是在一起的,所以難免會有些擁擠,進站的時候一定要保管好隨身物品,同車廂一個姑娘的耳機就被硬生生擠沒了。

等待火車到來的時刻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大家都舉著相機或手機摩拳擦掌。不過我發現嵯峨站的站臺兩邊並沒有種植櫻花,所以之前所看到的櫻花絢爛的小火車圖應該不是這個站臺所拍攝的。(我猜是嵐山站)

除了幾節車廂是鏤空的以外,其餘的都是有窗戶的,而窗戶無法自行開合,所以想拍窗外的景色並不是那麼容易。

車行過程中,會有身著老式列車員服裝的工作人員用拍立得為大家拍照,200日元一張,其實車內的光線條件不是太好,所以拍出來的照片自然是差強人意了,不過作為紀念品還是不錯的。快到龜崗站的時候,還會有身穿武士服,頭戴大面具的工作人員突然跳出來嚇人,然後也會在車廂裡與大家合影留念。除了這些以外,坦白的說,小火車之行其實挺無趣的。

我們沒買到太合適的回程票,到龜崗站以後原本打算下車遊玩的計劃也落了空,只能在龜崗站出站以後等了十分鐘又進站原路返回了。一部相同的電影連著看兩遍,瞬間感覺小火車更無趣了。


所以建議要坐小火車的朋友提前安排好返程時間,儘可能預留一些時間在終點那邊遊玩。

冰冰告訴我這個圖騰是土撥鼠,在京都很多地方都看到過,不知道是不是類似於土行孫的東西,莫名的覺得很萌。

出站口的扭蛋機,在這裡冰冰玩的可開心了。


坐了兩趟無趣的火車之後,不知不覺已近正午時分。之前就有所耳聞,嵐山的豆腐料理好像挺出名的,靠近渡月橋的路邊上有好多家都是做豆腐料理的,所以同行的朋友們都打算去吃豆腐。還有一家鰻魚飯聽說也不錯,但作為生食愛好者的冰冰吵嚷著要吃刺身,畢竟來了日本幾天了,除了前晚的蟹道樂以外,竟沒有一餐是愜意享用的,可謂是處處踩雷,就連去的一家朋友極力推薦的居酒屋都能把普通的雞塊炸成黑碳。


所以我趕緊拿出貓頭鷹搜了一家號稱“嵐山第一”的壽司店——すし 成田屋,準備前去一試究竟。

到店口就看到了十幾個排隊的客人了,店裡的姐姐笑臉相迎,給我們排了個號。店面不大,只有5桌的樣子,但翻檯還是比較快的,我們大概也就等了20分鐘吧。主廚的是兩個老師傅,一位專門烤鰻魚,一位負責做壽司和刺身。可以點的菜品不多,但味道都不錯的,我們幾乎每一樣都點了,尤其是海膽,可能是這輩子吃過最鮮甜的了,直接重新整理了我對海膽的味覺認識。這一頓吃的可以說非常滿足了,就連一向挑剔的魚生終結者冰冰都豎起了大拇指。

從壽司店裡扶牆而出,看著街上好吃的串燒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飯後消消食,便沿著大堰川往渡月橋方向走去。全長154米的渡月橋是嵐山的地標,原名為法輪寺橋,後來因為龜山上皇渡橋時賦詩“似滿月過橋板”而改名為渡月橋。雖然還保留著古橋的木質外觀,但實際上已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所支撐的現代橋樑了。橋上可以通行車輛,行人也可以在橋上駐足觀景。深秋時節大堰川兩岸紅楓妖嬈,渡月橋自然成為了極佳的賞楓場所。

冰冰在大堰川上曰:“時間過得好快呀,轉眼又要回去上班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夫子誠不欺我

只一橋之隔,相較於天龍寺附近的車水馬龍、人潮人湧,河對岸就清靜許多了。其實這邊才是古時候特定的嵐山區域,只不過早已沒有明確的界限了。

穿過渡月橋踱步到河對岸,河岸邊有一座小小的神社,坦白講,這幾天對神社、寺廟都有些審美疲勞了,看見硃紅色的鳥居也沒有最初那份激動感了。

嵐山有挺多不錯的咖啡店,原本想隨便找一處坐一坐,無奈中午實在是吃的太撐了,還是繼續再走走吧。


沿著大堰川往上游的方向,會依次經過嵐山公園與龜山公園,這條沿河道是很適合徒步的,兩岸鬱鬱蔥蔥的景色伴著潺潺的流水聲,沁人心脾,即使此刻沒有楓紅櫻粉,也絲毫不會影響遊人的觀景心情。

%Arabica嵐山店,可以看到這家店的生意還是相當火爆的,等候的隊伍都排到街邊了,畢竟有著首屈一指的“網紅店”金字招牌背書,的確是有恃無恐。在京都店已經體驗過了,今天就不湊熱鬧了。

嵐山之月,這個名字好生風雅。嵐山地區的溫泉也是小有名氣的,也算是嵐山特色之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體驗一下。

來了幾天處處都聽到鴉聲,今天終於得以一見,日本的烏鴉是真的大呀,是大的有點嚇人那種。


同在中國的境遇不同,在日本烏鴉被視為吉祥之物。相傳日本開國的神武天皇曾在熊野山迷路,這時天神派了一隻八咫烏為他引路,終於順利走出熊野山,而傳說中的“八咫烏”就是三隻腳的烏鴉。之前有看到過報道,據日本動物專家最新的研究顯示,現在烏鴉的腦容積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智商提高了很多,其原因之一就是伴隨著日本人的飲食水平的提高,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成分增加,烏鴉吃了這些有豐富營養的垃圾,聰明程度和繁殖速度都跟著提高了,簡而言之,都變成了建國後不許成精的那種。

一直走到上圖這家小店這裡就可以右轉了,順著階梯而上,便來到了龜山公園。日本的這些小山包相對來說山勢都比較緩,行走起來還算輕鬆。

龜山公園內有一座周恩來總理詩碑,修建在半山腰,由基座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基座是由數塊未經絲毫打磨的大石頭砌成。詩碑本體也是未經打磨的一整塊赭石色鞍馬石,正面鐫刻著《雨中嵐山》,這首詩是由周總理於1919年遊歷嵐山時所作,背面是詩碑發起人名單。詩碑雖小,卻凝結了兩個民族無數仁人志士為和平而奔走之決心。戰爭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現世的和平來之不易,更值得加倍珍惜。

過了總理詩碑,順著這條兩邊扎著籬笆的小路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嵯峨野竹林了。

朋友看到景區的導覽圖上顯示嵐山有一個御發神社,所供奉之神明據說是掌管頭髮生長的,於是決定去幫家裡的小朋友拜一拜。去神社的路上正好會從竹林外圍經過,打小生長於西南邊陲的我們對竹林其實蠻無感的,就沒特意進去看了。這片竹林是不少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其中最耳熟能詳的當然是《臥虎藏龍》了(我之前一直以為是在隔壁蜀南竹海拍的


),從嵯峨野竹林還可以通往天龍寺,總體來說嵐山這一片的景點還是挺密集的。

遠遠就瞧見了迎風招展的旗子,這個神社看似簡陋,香火應該還挺旺的,畢竟很好的迎合了當下社會主要矛盾——“髮量感人”。


可是非常不巧,到神社的時候又又又遇到下班了,神社裡的神官關上了小窗,說明天再來吧。


無奈只能自己拜拜了,心誠則靈,心誠則靈。

摸著良心問問自己,你真的需要拜嗎?!

從御發神社再往北走,還可以去常寂光寺,這裡也是很多遊記裡推薦的適合拍人像的地方,據說人也不是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規劃嵐山行程的時候考慮一下。

御發神社門前淌流過一條清澈的小河,沿河是一條在導航上標記為無名路的小路。不知道為何,一聽到無名路就感覺莫名的興奮,在聖吉米亞諾偶遇的祕境小道,在新都橋誤闖入的貢嘎神域,每次旅行中都會為神祕的新發現而滿懷期待。


正好這條小路可以通往渡月橋附近,不用再原路折返,我們便抱著探祕的心情欣然踏上了路程。

道路兩旁是成片的田野與果園,中間還零星點綴著幾棟私人宅邸,這裡與喧囂熱鬧的嵐山只有一牆之隔,卻幽靜的出奇,正是所謂的大隱隱於市吧。站在路中央,感覺空氣中都自帶著《稻香》BGM,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這個宅子完完全全就是野比大雄家即視感:胖虎和小夫拿著棒球等在門外,二樓的大雄和哆啦A夢推開窗,戴上竹蜻蜓,飛向落日餘暉下的遠方。

橙子還是柚子?傻傻分不清楚。

又見土撥鼠,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土撥鼠,只是沒看到有售賣的,不然帶一個回家放在多肉盆裡豈不是美滋滋?

無名小路的盡頭便是嵐山的主街,街兩邊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小店,此行很多的紀念品與伴手禮都是在這裡挑選的。倘若花心思逛的話,一個下午也不為過。再往前就是天龍寺的正門了,經過半天的跋涉,又再次回到原點。看了眼今日步數,竟然已經接近10公里了,當下之急,是趕緊找個吃吃喝喝的地方回血。

【肆日談】誤打誤撞的海德薇與豹貓奇遇記

翻看了一遍貓途鷹,先把火爆的網紅店都一一排除了,眼下挪動雙腳都是全靠意志與機械記憶,實在是無力排隊了。不經意間瞄見了一家貓咖,準確的說是貓頭鷹與貓咖啡店,評價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我是一個純粹的貓奴,在家裡的時候都會定期去貓咖擼貓的那種,異國擼貓的機會自然是不會放過了。可是貓頭鷹真的可以擼嗎?為什麼要說是奇遇記呢?這些是後話。

店面就在中午壽司店的背後,順著樓梯上二樓就到了。入口處有工作人員售票,貓館680日元一人,貓頭鷹館780一人,合買的話1350,每個館的時間限定都是40分鐘。脫鞋存包,打好消毒液就可以進去了。洗手的時候,老闆還耐心的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不能開閃光燈拍照,某些貓頭鷹會咬人(???)等等,諸如此類。進入以後才發現,這裡同國內的貓咖天差地別,與其說是貓咖,倒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私人動物園。

心目中預想的貓咖是這樣的,愜意的喝著咖啡,一堆毛毛怪等著你擼。

我們去到的這家貓咖實際是這樣的。


一塊塑膠假草坪,也沒有可以坐的地方,旁邊的那些疑似木凳子的都是供喵星人行走攀爬的,人不能坐。所以在這裡除了站著,只能席地而坐了。


對了,看到這裡朋友們可能會好奇既然是貓咖,咖啡在哪裡。房間內有一個自動販賣機,大概有幾十種口味吧,咖啡、奶茶、可可等等之類的應有盡有,在40分鐘裡還可以無限續杯,至於味道就很不走心了。


可是接咖啡的紙杯子是沒有地方放的,喵星人會到處跑跳,稍不注意就可能把杯子給你碰倒,所以你只能端在手裡。

這家貓咖的貓咪除了一隻美短以外全都是豹貓,眾所周知,豹貓是喵星人裡面最活躍的一款了,而且也是最不容易擼到的一款。


所以剩下的時間裡,我倆就安靜的端著板藍根沖劑味的咖啡,小心翼翼的看著他們在身邊旋轉跳躍我閉著眼。

老闆還貼心的把每隻貓咪的頭像與對應的名字印在牆壁上了。可是,真的分的清楚嗎?

雖然長得都大同小異,但是每隻都個性迥異。有的很膽小,有的卻很凶悍,但無一列外的都非常的好動。


這隻喵好像叫鳳凰吧,目測是這裡頭最活躍的一隻了,堪稱店裡的戰爭發動機,隨時都能開啟戰鬥狀態的樣子,英氣十足。

我是誰?我在哪?你要幹嘛?

總結一下,這裡適合想體驗叢林探險的朋友,為了營造熱帶雨林的氛圍,老闆還特意在牆壁上貼滿了樹葉


一頭頭小豹子(貓)在你頭頂上呼嘯而過,讓你一秒入戲,頃刻間置身於亞馬遜。



打算擼貓休憩的朋友就不用去了。值得稱讚的是這家店衛生保持的很好,真的是一點異味都沒有的。

告別了豹貓,接下來就該是貓頭鷹了。這還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貓頭鷹,心裡是有點忐忑的,畢竟貓頭鷹是猛禽,可不是吃素的。

這個房間的佈置就不像貓館了,更像是一個純粹供人蔘觀的場所。每一隻貓頭鷹旁邊都會有文字介紹,關於學名、習性、生長地等等,當然還會提醒你眼前的這隻能不能摸。相較於隔壁放飛自我的豹貓,這裡的貓頭鷹們可沒那麼活躍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它們無論大小都被一根不顯眼的繩子套在樹幹上,表面上看似安靜乖巧,實則是被剝奪了自由,看了讓人頓生惻隱之心。雖然是一次新奇的體驗,但看過之後還是有些五味雜陳。總的來說還是更喜歡普通貓咖裡那種與動物的相處模式吧。

作別海德薇以後,便回到渡月橋與朋友們匯合。暮色裡的嵐山早已褪去了煙籠寒水,露出了婀娜的倩影。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站在大堰川邊,迎著徐徐晚風,聆聽著對岸松濤洶湧,大家互不言語,誰也不願打破這片刻間的寧靜。由近及遠的火車汽笛聲響徹耳旁,思緒便隨著成群的黑鴉渡向了遠方。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今日份的嵐山故事,完。

【伍日談】迷失環影,我和世界斷開了聯絡


環影之旅也是此行最為期待的一個環節了,侏羅紀與哈利波特這兩大經典IP對於我來說真是太有吸引力了,更別提2018年的夏日限定EVA了。所以我早早的在國內就定好了環影的快速票,選擇的是最基礎的快速四項,分別是侏羅紀公園、小黃人、大白鯊、哈利波特禁忌之旅。
若要問我usj有什麼特別攻略的話,無非就是三條,買快速票,買快速票,買快速票!想要獲得良好的遊玩體驗,快速票是必不可少的。快速四項或者六項都是不錯的選擇,餘下的時間也能夠很充實的安排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案。為了不劇透影響大家的觀感,今天就不講故事了,環影這一篇就更偏向於攻略與小貼士吧。

1、首先是交通,去環影乘坐jr當然是首選。

圖片來自於網路

如圖所示,因為有著大阪環狀線的存在,從市區各個地方前往環影都是很方便的。只要在地鐵與JR換乘的過程中留意來車的行駛方向就可以了(部分車站的月臺是雙向行駛的),從心齋橋出發全程大約半小時即可到達。到了西九條需換乘環影專線,這條線的車廂有哈利波特主題哦。
說點題外話,這一章節的標題可真不是為了裝逼,當天剛到環影沒多久,隨身wifi就沒電了(充電器又擱酒店了),手機秒變板磚,所以我們是真的迷路+失聯了一整天。


好在去程的時候留意了一下換乘站與路線,返程的時候就完全憑藉記憶,還好最後順利抵達了。這裡還是要點名表揚下谷歌地圖,即使是在離線狀態下也能查詢之前搜尋過的導航記錄,也算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告誡各位朋友,出門在外還是電話卡可靠呀。


2、關於快速票的使用與專案的時間安排。快速票購買就交給某寶就可以了,確定了行程的話,越早定越好,因為部分快速票使用專案需要確定入場時間,定的越早時間安排越靈活。

上圖是大阪環影導覽圖(2018年),可以看到快速四項所對應的幾個專案分佈在環球影城的北部(小黃人)、東北部(侏羅紀公園)、中部(大白鯊)、東南部(哈利波特),從入園開始,如果按照順序遊玩的話,行走路線便接近於一個半圓,橫跨影城的整個右半部分。所以時間的安排最理想的情況便是小黃人(或蜘蛛俠二選一)——侏羅紀公園——大白鯊(或終結者二選一)——哈利波特禁忌之旅。其中小黃人乘車遊和哈利波特禁忌之旅預訂的時候需要確定時間,從入口處到小黃人區步行需要20分鐘左右,所以入園以後可以直接先去小黃人。哈利波特的時間可以預定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時候哈利波特園區人流量相對要少一些,而且中間預留的時間可以去一些不用快速票的專案。另外兩個侏羅紀公園與大白鯊都不需要預約時間,隨時去都可以玩,就安排在小黃人與哈利波特中間就好了。如果預訂的是快速六項的話,則相應的哈利波特禁忌之旅的時間可以再約晚一些(黃昏下的霍格沃茲超有感覺)。


3、其他在影城內需要注意的事項與實用小貼士。

(1)快速票與門票需要分開購買,如果都是電子票的話,儘量提前列印出來,最起碼門票要列印出來。因為我們的電子票是六張連號的,進園的時候是放在一個人的手機裡出示給工作人員刷票,掃描槍不是特別靈敏,刷超過三張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只能每人截圖到自己的手機裡,分別出示,在這裡耽擱了不少時間。所以人多的話最好是打出來,或者單張截圖儲存在各自手機上。

(2)快速票也是需要排隊的,只是持快速票通道的進場速度要比非快速票通道的快很多。不管是需要確定入場時間的專案還是那些隨去隨玩的專案,快速票都是一次性的,使用過一次後即作廢。再想玩的話就要重新到非快速票通道排隊了。

(3)入園的時候可以領地圖,地圖是個好東西,希望大家都有。地圖上的資訊是最及時也最準確的,地圖紙張很硬,還可以捲起來打蚊子。

(4)園內大部分割槽域都沒有公共WIFI,入園的左手邊有一個Information room,隔壁有一個小小的公用電話亭,這裡提供有限的公共WIFI連線(範圍畢竟小),可以當做救急用。(這都是血的教訓呀


(5)大白鯊與侏羅紀公園使用快速票的專案都是乘船遊,之前看到有朋友說要帶雨衣,我覺得太誇張了,上船不要坐太邊緣就好了。

(6)體驗哈利波特禁忌之旅的時候千萬不要穿口袋淺的褲子,即便穿了也不要放貴重物品,相機也最好存包,除非你想把它留在有求必應屋裡。(全程提著褲子的感覺可以稍微感受一下


(7)衝著每一年的限定專案去的朋友一定要謹慎排隊,這些專案往往比老牌經典IP還有人氣,能買快速票就買吧,如果不想和我一樣排EVA排兩個小時的話。


(8)每一個大型專案體驗完後,出來都是紀念品店。在這些地方一定要管好錢包,謹記自己是羅恩不是哈利,古靈閣裡有再多的金加隆都能給你花出去。

(9)如果需要在園區內吃一頓正餐的話,首推小黃人園區入口處那家日式餐廳(好像叫“侍”?餐廳地圖上有的),裡面賣的定食很好吃呀。小吃零食的話,推薦舊金山碼頭旁邊的一家冰淇淋店,除了熱量極高以外,味道完全沒毛病的。還有就是不管你已經吃了多少人的安利,黃油啤酒也一定要買哦!


(10)USJGuide這個APP是一定要下載的,排隊時間、表演時間各種實時訊息一鍵輕鬆掌握,這個APP堪稱現實版的活點地圖。

(11)住的近且精力充沛的話,一定要玩一玩夜場,比迪士尼樂園的夜場真的不要太有趣哦。

(12)買魔杖的話其實可以不用買魔法版的,畢竟能夠互動的專案就那麼幾個,除此以外魔法版的也沒什麼特別。而且魔法版的紅外頭非常不結實,弄壞的話就跟普通魔杖無異了,況且外露的紅外頭,比普通版看起來更失真,所以不太推薦。

(13)其實有些冷門的專案也蠻有意思的,試想一下,穿著格蘭芬多的袍子躲避一群喪屍追趕,最後還親手引爆炸彈(西部片裡壓搖桿那種哦)逃出生天這種體驗真的不要太好哦,遠比一些期待已久的專案出彩。

七七八八就總結這麼多吧,說多了就沒意思了,去USJ還是要自己親自體驗才能體會到最純正的刺激與快樂。無論行程多緊湊,都建議留出一天時間給USJ,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最後放點圖吧,基本上都是在哈利波特區拍的。當天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玩上了,所以其他地方也沒怎麼拍。

某寶買的袍子,質量裁剪超級好,細節還原也很棒,還送了一套車票、通知書和學院卡什麼的,堪稱票圈裝逼利器。排EVA的時候我和前面的兩個日本小姐姐比較了一下她們在影城裡買的袍子,發現材料是居然是一模一樣的,哈哈哈。

早上出門的時候冰冰超興奮的告訴我今天要打扮成盧娜的怪誕風,嚇得我都我沒敢講袍子給她買的斯萊特林。

十一英寸,冬青木,鳳凰羽毛杖芯,質地樸實,全球限量的死亡棕,超襯膚色的,不買你買誰?!

John snow,你對原力毫無所知。

除你武器!

【陸日談】就在天守閣下,道一聲沙揚娜拉

愉快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眼看著離別就在今日了,大阪城一掃過去幾天的陰霾,重新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返程的飛機是在傍晚時分,所以還預留有大半天的時間用於揮霍。我倆對購物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念想,思前想後還是去看看天守閣吧。

早上將行李寄存在酒店前臺,之後便出了門。乘坐地鐵從心齋橋出發,到大阪城公園站下車,全程需要20分鐘。出了地鐵站,出口的左手邊有一條林蔭小道,沿著這條路一直向前走,登上階梯便來到了大阪城公園的外圍。公園以天守閣為中心,整個公園被鬱鬱蔥蔥的樹木所環繞,每年的櫻花季,這裡也是大阪最具人氣的賞櫻之地。

在大阪城公園裡,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望見天守閣。現存的天守閣已是第三代建築了,最早由豐臣秀吉於十六世紀初所建,”大阪夏之陣“中毀於戰火,目前的天守閣也是參照豐臣秀吉時期的原樣所仿造修復的。

古時天守閣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如今內部早已被改造成了歷史博物館,需要買票才能進入。去的時候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怕影響返程時間,只能作罷。其實一直挺想去看一眼《大阪夏之陣》這幅屏風的,只是此次無緣見證真田信村“戰國第一兵”的風采了。(當然遊戲裡每一層我都爬過啦


,雲觀光)

面向天守閣右側的建築原為大阪陸軍衛戍官官邸,現改造成了供人蔘觀的歷史遺址。裡頭有一個展覽館,陳列了大阪天守閣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資料,主要為一些書畫、文學作品、照片等,很好的還原了這座古城所經歷的興衰。一樓大廳還有售賣各種紀念品的小商店,其中多以戰國主題為主,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逛一逛。隔壁的餐廳裡可以DIY大阪燒或者章魚小丸子,不失為一種獨特的旅行體驗。

大阪城公園門口的花草市場,恰逢週末,這裡熱鬧非凡,全世界人民對綠植的偏愛果然是一致的,神仙水都不打算補一套的冰冰居然盤算起了帶一株薔薇走???

跟隨著人流從天守閣的櫻花門往外湧,這座石門是當年大火焚燒以後留下的唯一遺蹟,從這裡回望天守閣,青瓦金箔,巍峨聳立,令人心生敬與畏。

這裡是關西的中心地帶,是日本的天下糧倉,也是自古布武天下的話事人睥睨世界的地方。
這裡是大和民族歷史文明的起點,萌芽了善與惡,見證了美與醜,體驗了喜與悲,品嚐了甜與苦。
江戶時代以後伴隨著政治經濟中心東遷,這裡經歷了長時間的落寞與衰退,爾後從二戰的餘燼中又站立起了今時的繁華與美好。
誠然,選擇這裡同此行道一聲再見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今日份的大阪故事,完。

關西六日談,終。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