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世界美食之都”澳門私藏米其林版圖,打飛的2h去摘星!

寫在前面的話


正如一位朋友所說:澳門這地方呆久了,感覺不像是在人間。

夜幕下的澳門半島,在不斷流轉的光影中,流光溢彩,風光無限,一切都宛如海濱升起的美如夢幻的“海市蜃樓”。一家家大如宮殿的酒店拔地而起,金碧輝煌的奢華設計和無微不至的服務體驗,重新整理著頂級酒店的標準;大小娛樂場裡,老虎機蹦出的角子聲沒日沒夜地響,來自世界各地的豪客在這裡揮金如土,上演著一幕幕刺激瘋狂的遊戲;讓人眼花繚亂的免稅店、奢侈品店,實實在在高調地釋放著吸金魅力,引得剁手黨趨之若鶩,穿梭在購物天堂裡停不下來……

的確,置身於這座“東方的拉斯維加斯”,對時空的感知似乎也不同了。這種感覺,就像掉進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裡“兔子洞,亦真亦幻。

記憶中的澳門,是小學時期,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一聲純淨的童聲傳來——“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還不懂世事的我,有一種莫名感動湧上心頭,夾雜著些許自豪,就像圍觀一個失散多年遊子回到老母親懷抱,五味雜陳,無法言表。


時光再往後一些年頭,那會我剛大學畢業,因工作來到澳門參加媒體活動。同行隊伍裡,有澳門賭王的明星女兒何超儀、當年《中國好聲音》的人氣選手劉悅,以及演員張鐸、導演李遠等幾位大腕,使我的首次澳門之行帶了一層星光熠熠的濾鏡,至今想起來還有些小激動呢。

走了大三巴、見了大炮臺、遊了官也街、登了澳門塔、吃了葡國菜、看了水舞間、逛了威尼斯、住了奢華酒店……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迎面是星辰大海,是一種真真切切又虛幻、恍如眼前又遙遠的體會。

四百多年的歲月,攪動著濠江邊這個“小漁村”的歷史,風雲激盪。誰知道葡萄牙人,會將一個歷史性誤會(“MACAO”是媽祖廟的葡譯),作為澳門的外文名字沿用至今呢;而那塊原為西方教堂遺留的前壁,也因形似中國的傳統牌坊,被澳門人創造性的叫做“大三巴”牌坊。

如今的澳門,發展成為中西方文化交匯的肆意碰撞、和諧交匯的繁榮港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城區裡,古老的中國傳統建築與充滿異域風情的歐式建築並存;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你擦肩而過。

前一秒還坐著多拉貢船遊玩威尼斯運河,下一秒就站在巴黎鐵塔俯瞰夜景,昨天還吃著馬介休、非洲雞這些地道澳葡菜,今天就在為到底吃法餐、日料還是東南亞菜而糾結。

而這,也許正是 澳門 的迷人之處,無處不在的多元紛呈的奇幻色彩,讓人永遠無法一次性完全認清它。

做夢也想不到,五年後的今天,我再次降落澳門,竟然是一次米其林摘星之旅。

雖然澳門這座彈丸之城,面積只有30多平方公里,連食材都要進口,卻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廳最密集之地。它私藏龐大到令人驚歎的「世界美食版圖」,也難怪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世界美食之都”的榮譽,一年一度的《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2018》在這裡正式釋出,今年“亞洲50最佳餐廳”頒獎典禮也在澳門永利皇宮舉行。

對於中國胃來說,澳門絕對屬於“朝聖之地”。

無論是新馬路、大三巴一帶的瑪嘉烈葡撻、義順牛奶、潘榮記減蛋金錢餅、黃枝記粥面,還是三盞燈區域的東南亞國家美食;無論是最具市井風味的六記粥面、龍華茶樓,還是藏在小斜坡上的精緻葡國菜館;乃至奢華酒店內的譚家菜、東瀛料理、美式扒房……

澳門的美食可謂土洋揉雜,等次齊備,令人食指大動,再挑嘴的吃貨也能找到喜歡的味道。

而這,離不開澳門十幾載潛心耕耘。

行外人可能不知道,澳門高星級酒店對餐飲的支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裝修和硬體上不惜砸重金,還從世界各地採購最新鮮最優質的食材,同時禮聘水準一流的名家大廚,給他們足夠自由的發揮空間——為的就是保留中國不同菜系的精髓,讓全球食客能品出每道菜中蘊含的靈魂。

在澳門,你只需入住一家酒店,吃住娛就能一網打盡,還能連摘好幾星。準備好你256G的胃,打個2小時的飛的,跟丫頭來開啟一次澳門米其林摘星之旅吧!

行程安排

【DAY1】
中午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乘坐航班到澳門
下午 永利皇宮南庭園大堂辦理入住手續
晚上 永利澳門永利軒晚餐

【DAY2】
早上 永利皇宮咖啡苑或房間內享用早餐
中午 永利澳門京花軒享用午餐
下午 永利澳門及永利餐飲學院遊覽觀賞
晚上 永利皇宮「泓」日本料理工作坊體驗、享用晚餐

【DAY3】
早上 永利皇宮咖啡苑或房間內享用早餐
中午 永利皇宮永利宮品茶及享用午餐
下午 永利皇宮遊覽觀賞
晚上 永利皇宮永利扒房工作坊體驗、享用晚餐

【DAY3】
早上 永利皇宮咖啡苑或房間內享用早餐
中午 澳門國際機場乘坐航班回杭州

【吃】永利軒_功夫中演繹粵菜經典

精緻的珍饈美味,配上堂皇氣派的用餐環境,這也是永利各大餐廳所追求的極致服務之一。

在永利澳門米其林一星食府“永利軒”用餐,你更會感慨,到宮廷般的尊享受也不過如此。連續九年獲頒米其林星級榮譽的永利軒,餐廳裝飾華麗,金碧輝煌,融合了紅黃兩大中國人最喜愛的喜慶顏色,很多細節處的設計蘊含了很多中國傳統元素。

他家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大廳牆壁上盤踞著的一條水晶飛龍,據說由近十萬顆施華洛世奇水晶鑲嵌而成,熠熠生輝,讓餐廳的空氣中,都漂浮著一絲若有似無的中式尊貴,彷彿穿越來到了遠古的中國神話之中。

中國龍,一直是澳門人民族情結。至今當地人還保留著四月初八舞醉龍的習俗,也成為澳門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年歲歲傳承下去。

作為代表東方文明的圖騰,龍也被廣泛應用於永利澳門、永利皇宮的酒店及餐廳設計之中,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展示著中國風骨子裡的雍容高貴。

永利軒擁有廣泛的食客群,因為這裡的經典粵菜與手工點心,是很多本地人與遊客的心頭愛。

行政總廚陳德光師傅,在永利軒一做就是十多年,積累了一大批座上客。他精於炮製經典粵菜,烹飪技藝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將廣府獨有的巧手精工、濃香惹味多元展現,可以滿足食客不同的口味,提供澳門頂級中菜餐廳的極盡享受。

澳門脆豬腩、西班牙黑毛豬叉燒、黑松露鮑魚片


麻煩不過的功夫菜,但這才是最考驗真功夫的。這塊浸泡在濃豆漿裡「千層腐皮」,看似不起眼,方寸之內竟疊了36層,令人驚歎。如果有耐心,可以一層一層地吃,一層一層地數,看看廚師功夫是否到家。


永利軒的手工製成的精緻點心也頗有名氣。招牌點心是「雪影燒餐包」,萌萌噠的外型很討喜,一口咬下被驚豔到了,綿軟的外皮在口腔裡融化開來,隨之而來的是肉餡的鮮美溢滿整個舌尖味蕾,著實讓人上癮,也難怪有位韓國客人一次性吃了10個。


鮑魚燒雞酥,鮮美的鮑魚,酥脆的餅託,加上金箔後,噱頭十足。


黑杞子姬茸竹笙菜膽


在永利軒,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經過粵菜傳統技藝烹飪,也能吃出一番古早風味。

比如這塊漂洋過海的龍利魚,肉質比較肥厚,很適合採用古法“煎封”,這也是粵菜料理魚類常用的方法。“煎”看的是火候,“封”就是將食材燜入味,而畫龍點睛的關鍵,在於所調醬汁的味道,十分講究。


在粵菜裡,雞的價值被髮揮得淋漓盡致。這道「京典茶皇雞」,可以說很經典了。上好的清遠走地雞,經過浸泡、醃製、風乾、再油淋,配上鐵觀音熏製。別看烹飪技法和配料如此繁複,都是為了激發雞本身的味道。外皮薄脆焦香,內裡吃起來柔嫩有滋味,就著茶葉一起吃,不會膩歪。


遠自澳洲的菜花苗,軟糯的白果,與動物肝血製成的香腸,在薑汁中翻炒舞蹈,碰撞出無比美妙的滋味。

泰國的香米、日本的櫻花蝦,新鮮生拆蟹肉,看似尋常的炒飯,吃進嘴裡,只想說兩個字——“真香”!


永利精緻甜點集——流沙煎堆仔、精美時令果盤、楊枝甘露。


雖然胃已經被撐得圓圓的,但最後還是要了一份奶茶。

【吃】京花軒_傳承中再現譚家菜傳奇

傳說永利為了等到一位重量級大廚,讓一間裝修好的餐廳延遲了整整兩年才開業,這在餐飲界,是不可想象的。這家餐廳,就是永利澳門的「京花軒」,它的拿手好戲,就是由做過幾十年國宴的「劉國柱」大師和七位徒弟一起,再現一百多年前清代上等官員家中的上乘菜餚。

傳承上百年的譚家菜,是清末官員譚宗浚的“家傳筵席”。他生於廣東,考中榜眼後進京為官,一生酷愛珍饈美味,不僅愛吃,還好研究烹飪技藝,創造了結合南北飲食文化的“譚家菜”,京城官僚社會一度盛傳“食界無口不誇譚”。

譚家菜的製作工藝複雜又講究,現在即使在北京想吃到正統的譚家菜,也是不容易的,而且價格又不菲,永利索性把譚家菜傳人劉國柱大師和一班底人全請來了。入行超過半個世紀的劉國柱大師,60年代在北京飯店的總廚繼承了譚家菜的技藝,並多次在紫金廳為國家領導人烹飪佳餚,他千里迢迢來到永利澳門掌舵京花軒,也是為了延續譚家菜的傳奇。

試用菜品前,專業侍茶奉上了特調的烏龍茶,細聞輕啜,杯器裡滿是茶與花混合的清香,感覺肺腑頓開,一問才知,是糅合了菊花、蘭花和桂花,耐人回味。之後根據上菜節奏和菜餚搭配,穿插3-4道茶飲給食客享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道三十年的普洱,沖泡出的茶水,口感很有衝擊力,是一種濃烈的“塵土”味道,和肉類進行搭配,可以中和食物中的油脂,不至於過分油膩。

端上頭盤,已覺非同凡響。取譚家菜四大料(魚翅、鮑魚、燕窩、海蔘)中鮑魚,入口後彈牙爽口,鮮後回甘,輔以蜜汁雪梨,即便是冷盤,也吃得出背後的精湛工藝。

開胃小食,從中間到兩邊,依次是珊瑚白菜卷、老陳醋拌海蜇頭、譚府烤叉燒、五香魚。可別小看這塊白菜卷,那可是譚家菜的招牌小食,且不說醃漬白菜和調味汁分別的製作工序,光是兩者在一起的浸泡時間,就需要10個小時。中間還裹著一小塊芒果,組合清奇,爽口開胃。


譚家菜"精於高湯老火烹調海八珍",清雞湯和濃雞湯,可以說是譚家菜的靈魂。選用三年以上散養、自己覓食的老母雞入鍋,經過8小時的繁複工序,能熬出一清一濃兩種湯。清湯“湯清如水,色如淡茶”,入口甘甜,回味豐厚,不禁讓人拍案叫絕,“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這有賴於大師特殊的吊制手法——將雞胸肉用刀背斫爛放入主湯中攪拌,以吸走湯中的油脂和雜質。正是這一口湯,讓陳曉卿導演都倍感驚豔。

而黃湯的熬製時間,還需再久一點,湯汁呈金黃,口感濃稠,味道醇郁。譚家菜尤其“擅長乾貨發制”,油發成蜂窩狀的魚肚吸滿了黃湯的精華,搭配上蟹肉更使鮮味升級,好吃得有點過分。

京城清真烤牛肉配燒餅

宮廷兩小點

事實證明,所有等待和相逢,都是延續傳奇的價值所在。京花軒剛開第二年,便摘得米其林一星,第三年起,便連年摘得二星,亦連續六年成為《福布斯旅遊指南》五星餐廳。除了譚府風味,你還可以在餐廳吃到京魯風味、羅派川菜和廣東風味。

【吃】泓_匠心中成就和風料理

吧檯前,一位日本大廚熟練地處理著食材,神情十分專注——

油脂飽滿的金槍魚腩,在他45°斜切刀法下,一片片透薄如紙;肥美的北海道海膽,搭配壽司米,經指尖翻轉幾下成形,如同藝術品一般;鮮嫩的八重山和牛,在鐵板上歡快地滋滋作響,油脂爆裂開來,脂香四溢……

看著食指大動的食客們,大廚點點頭,露出滿意的微笑。

你也許以為,這是日本當地一家很地道的日料店。事實上,吃到這一頓頂級的日本料理,我們沒出國,就在澳門。

這位日本大廚,叫藤川英樹,是這家「泓」餐廳的資深壽司主廚。雖然語言不通,但騰川師傅圓臉上綻放的憨憨的笑容,讓我們倍感親切。

作為澳門唯一一家米其林兩星的日料餐廳,澳門永利酒店的「泓」以頂級日式餐飲體驗,享譽澳門。在這裡,饕客們不僅能品嚐到純正的日式料理,還可以體會到關於“吃”的美學藝術。

迎接我們的,是壽司總廚藤川英樹和他的團隊。雖然語言不通,但滕川師傅那張愛笑的臉,讓我們感受到了十足的熱情,氣氛愉快而自在。走進「泓」餐廳的客人,都會被滿眼的紅金配色驚豔到,華麗麗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中國御膳之類。

不同於印象中風雅清麗的和色,餐廳用色十分大膽,濃烈絢爛,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櫻花亂》的色彩美學,在營造一種雍容華貴之感的同時,也強烈刺激了感官,令人食慾大增。

仔細看會發現,和服腰帶等經典的日本元素,很好地融入了餐廳的細節設計,奢華中又添品味。

料理,“料”是材料,“理”是處理方式。如果材料不好,食物也不會好吃。所以餐廳食材基本上是從日本空運過來的,只有最新鮮的食材,才有資格做成純正的日本料理,被端上餐桌。

但材料好,不會處理,吃起來也不好。因此料理過程中的人工步驟,在如今工業化、快餐化的社會中,顯得彌足珍貴。餐廳有一條原條檜木做成的壽司吧檯,讓食客可以近距離觀看師傅製作壽司。

在日本大廚們的眼中,每一條魚都是值得“庖丁解牛”一般細細分解的存在。各個部位的脂肪含量、筋肉強弱都會影響口感,進而製作用途也會不一樣。日本料理中,製作最頂尖的生魚片時,魚的有些部分會丟棄不用。

像這條來自日本青森縣的金槍魚,它的大腹部位脂肪最高,魚筋也少,非常適合薄切後做壽司。光是這點就很考驗功力,要綜合脂肪和魚筋的分佈量,來判斷是否能做到薄切。薄切後將魚片疊在一起,最後把它捏成壽司,才能達到入口即融的口感。

就連做壽司的米和水,都來自日本。壽司的米,來自日本山形縣,“每間店鋪都有自己的性格,選用的水的甜度都不一樣,”藤川師傅說,“水和米的合拍最重要。”配合日本觀音溫泉水,米煮出來特別軟。

之前從日本旅行回來,我沒買什麼美食特產,倒是揹回來一袋大米,因為實在太好吃。品質好的米飯,不用配任何菜,本身就夠了。回想自己學生時代,每頓都可以吃兩碗米飯,吃完了還想盛一碗,只可惜現在常常只吃菜不吃米飯了,不知道是所謂飲食結構的優化,還是身體代謝衰退的表現?

藤川師傅的個人風格很突出,壽司尺寸比普通的更大,壽司米是軟軟的,捏的時候轉三圈,不把米捏太實。他最有名的,就是以“三手握”手法握制醋飯。

看似簡單的“三握”,實則精妙盡在其中。根據魚片厚度來決定選用米飯多少,魚片薄,米飯也少一點;用醋弄溼手,這樣米飯不會黏手;捏成一個球,力度要十分柔軟,過於用力就會太硬;放一點芥末在中間,儘量用手指部分,捏一下讓空氣進去,再把旁邊壓起來,最後把形狀捏好,一定要有弧度……就像變魔術一樣,經過指尖上的幾個翻轉,一個充滿了生命力的壽司就完成了。

就連處理調味料,藤川師傅還堅持著最原始的手磨方式,用山葵根在專門的砧板上現磨,味道微辣但是有點甜味,不刺鼻也不嗆喉嚨,這才是最好的。

磨山葵的砧板也不容小覷,表面有一塊粗糙的的,竟然是一塊鯊魚皮,上面佈滿了大小不同顆粒和坑窪,可以保留住山葵的汁液,現磨現吃,風味最佳。這塊砧板也不容小覷,表面有一塊粗糙的的,竟然是一塊鯊魚皮,上面佈滿了大小不同顆粒和坑窪,可以保留住芥末的汁液,現磨現吃,風味最佳。

要炮製頂級美味,在對時間的把控上,也必須做到極致。藤川師傅端上剛做好的壽司,特別強調,壽司上桌後30秒內食用最美味。於是我們趕緊放下手機、相機,開始享用。真的不一樣,魚生與醋飯完美相融,finger-licking good。

壽司的美味不言而喻,但更美更打動我的,是藤川師傅對專業的認真。日本傳統料理技藝,不光是個體廚師的畢生探索,還經過了好幾代人的寶貴經驗傳承。藤川師傅算是師出名門了,他的老師是日本享負盛名的壽司巨匠——嶋宮勤大師,迄今日本政府只給兩人頒發過“現代之名匠”榮譽,嶋宮勤大師就是其中之一。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也是他的忠實粉絲,非常喜愛他做的料理。

陳曉卿導演在拍《濠江味傳》時,就來「泓」餐廳吃過藤川師傅的作品,還特別去日本拜訪了嶋宮勤大師,並吃到了稀罕的紅毛蟹刺身。他提到,拍攝過程中最難忘的人和事,便是讓高倉健遺憾人間的飯局,以及這位壽司大神的師道物語。

回憶起當時,陳曉卿導演拍完素材,隔著櫃檯與嶋宮勤大師寒暄。沒聊兩句,大師突然問:是否認識張藝謀導演?聽到答覆認識,大師露出一個長長的surprise的表情。

原來,嶋宮勤大師的密友高倉健,曾向他提過,說答應帶自己最好的中國朋友張藝謀導演來札幌吃一次壽司。那是高倉健最後一次來吃他的壽司,半年後便因病離世。嶋宮師傅一直記得這個“終人之託”,只要有中國客人來,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問同樣的問題。“希望您轉告藝謀導演,或者打一個電話,當年的約定依然有效,因為我還活著,我希望能夠替朋友完成他當初的承諾,希望張先生能夠來這裡品嚐我的壽司。”

張藝謀導演知道後非常感動,將老先生的地址和電話都一一記錄下來,表示下次一定抽空去做客。

2015年,嶋宮勤大師應永利澳門邀請,派他的愛徒去掌管日料餐廳,在一聲“拜託了”中,壽司祕法被帶到了澳門,師徒之間一脈相承的師道尊嚴和匠人精神,更是令人動容。就像陳曉卿的感慨:“人間至味往往醞釀與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在吃的時候,坐在吧檯邊,師傅不會一次性給我們上一大堆生魚片或壽司,而是一份一份地給,解釋哪種魚是時下最新鮮的、哪種魚要最先吃、哪種魚要搭配什麼佐料一起吃,以追求最極致的口味,這些都是從長久的料理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文化。吃飯,不僅僅是果腹,更是一個交流飲食文化的方式。

承襲傳統的過程,也不排斥創造性。藤川師傅獨具匠心地發明了一種新吃法——壽司漢堡,海苔片上的海膽、蟹肉等食材疊加了三層,一口送入嘴中,不同的滋味悄然發生著化學反應,如此超現實主義的魔幻作品,好吃到沒脾氣。

還有吃貨們心心念唸的日本A5和牛,說是一輩子總要吃一次。這可是全世界公認的品質最優的頂級牛肉,之前在日本旅行時沒能吃到,沒想到,這次來澳門倒飽了回口福。先將日本八重山和牛以低溫慢煮的方式,使脂肪融化,再在鐵板上快速燒香,至五成熟口感最佳,入口的瞬間,和牛的油脂香在口中融化。

餐後水果是鳥取梨、奈良柿、山梨巨峰葡萄。在日本,“一地一物”的理念可謂貫徹地淋漓盡致,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名優特產,比如北海道土豆、青森蘋果、山形櫻桃、夕張甜瓜、櫪木草莓……最近內地很火的一家網紅甜品店,推出了一款新品,就是以從日本進口的靜岡抹茶為噱頭。

餐廳供應40多款不同的清酒,其中16款佳釀更是澳門獨家收藏。喝這些酒,不光是味覺上的品嚐,還會有各種各樣好看的杯子呈上供我們選擇,也是一種關於美的認知過程。以至於回到家後看見那些毫無個性的玻璃杯,想統統換掉,也許這就是生活品位的一點點提升吧。

這頓日本料理下來,整整四個小時,吃得肚子小隆起,心裡卻生起莫名的感動,簡直是直抵心靈的“靈魂料理”啊,感覺人生得到了一次洗禮,一次昇華。

平時忙碌的我們,做什麼都快快了事,走路快、做事快,連吃飯也快,每天只需“餵飽”自己的任務,還有越來越多的餐館,靠營銷炒作追求人頭和翻桌率,火爆一時後很快銷聲匿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懂得品味食物中的美感,以及食物背後那些功高苦勞的師傅們,傳下來的智慧經驗和美好品質。

你看,“忙”字由“心”和“亡”兩部分組成。正如蔣勳老師所說的,忙就是心靈死亡,不要再忙了,用心慢慢感受,你就開始有生活美學。

【吃】永利宮_平衡中創新粵式美饌

正如“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這句俗語所說,廣州是美食天堂,順德是天堂的廚房,粵菜廚師中的頂尖高手,幾乎全來自於順德。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珍奇新鮮的食材唾手可得,於是,這裡的家家戶戶將廚房的功夫研究至奇至巧:從技法,到滋味,造就許多“獨一味”。

還記得2016年陳曉卿導演的《尋味順德》有多火嗎?引得無數老餮千里迢迢跑去吃順德菜,在食客們心中,最正宗的順德菜,就必須是順德大廚做的。即便是跨越地域,順德人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最好的味道。所以很長時間以來,順德廚師在港澳地區酒樓都十分搶手。

在聘請人才方面,永利可沒少花功夫,今年終於把米其林二星主廚譚國鋒請到了永利宮,這也成為了澳門最大美食新聞。他曾幫譽瓏軒拿到米其林二星,以及亞洲最佳50餐廳第35名,也以此奠定了他在餐飲界的地位。傳言說,現在的他可能是中菜系統中身價最高的廚師。

不少譚師傅的忠實粉絲,也跟隨他移步永利宮。作為目前澳門最奢華酒店永利皇宮的招牌餐廳,永利宮以金黃和翡翠綠的大膽配色,以及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打造了東方宮廷的華美混搭風格。

180°通透的落地玻璃窗營造出自由開闊的極致視野,食客在品味佳餚的同時,可以一覽無遺地飽覽橫跨整個永利皇宮、佔地八英畝的表演湖的一覽無遺。


身為一個在香港出生的順德人,譚國鋒師傅繼承著祖輩代代相傳的美食基因,16 歲就進入廚房工作。在他為永利宮新調整的選單中,不乏經典的粵菜。其中,對傳統順德菜「花膠魚蓉羹」的演繹,讓人大飽口福。野生海魚為主料,配以筍絲、花膠、木耳、米魚肚等,口感層次十分豐富,感覺全身毛孔都被滋養了。


譚師傅曾在泰國曼谷的酒店擔任中菜部行政主廚,這段海外工作經歷,使他在中西方融合方面,拿捏地恰到好處。譬如烤乳豬上撒伊朗魚子醬,野菌水晶餃上加黑松露,使得本源味道之外又多了特殊口感。如此新奇的搭配,讓人耳目一新。

另一大招牌菜「極品燒鵝飯」,選用廣東四大名鵝之首的馬岡鵝,以荔枝木烤制而成的,外皮香脆、肉質細嫩,還刨了時令的黑松露,鋪了滿滿一層,伴上炒飯送進口裡,幸福感爆棚!

當下,越來越多西菜湧上中國人的餐桌,傳統中式菜色也正在吸收全球元素,但有些中菜在融合中失去了靈魂。要把中菜帶領到一個新的高度,得找準時代的定位,同時守住傳統的精髓,吃一口,中國人的魂就回來了、穩住了。


在這個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時代,慢工出細活的做法日漸式微。也許有一天,當我們遺失的美好不再時,放眼全國,會發現澳門成了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的後花園。因為澳門人有一份特別心意,始終保持著相對純粹的美食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也成就了它在世界美食地圖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吃】永利扒房_優雅中昇華美式滋味

永利扒房餐廳靈感源自位於拉斯維加斯的獲獎美式牛扒食府SW Steakhouse,環境優雅。在這裡,可以品嚐到真正的美式滋味。

高階牛扒與上乘海鮮,讓食客悠享回味無窮的頂級盛宴。

精選漁獲:波士頓龍蝦、帝王蟹腳、珍寶大蝦、季節貝類和生蠔。

香煎北海道帶子:黑松露、醃製蘑菇、牛油。

烤牛骨髓,波本威士忌煮牛尾,配上烤牛油包。

同時配合舞臺表演,使味覺享受昇華至更高層次。

扒房最經典的,斯內克河牧場金牌和牛及安格斯紐約牛扒。

黑松露奶油慄米。

烤南瓜。

漏斗蛋糕,配鹹焦糖、朱古力汁、忌廉。

所以,想要深入瞭解澳門,大家不妨從味道開始,用舌尖品嚐這座城市的歲月流轉、歷史變遷,也許對它的感受會更鮮明一些,然後,愛上它。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