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留戀香港的原因,與海有關

再次來到香港,這裡依舊還未擺脫夏日的悶熱與躁動不安。因為三個月前的意猶未盡,讓我們再次相約,逃離鬧市區,去與三面環海的香港撞個滿懷。留戀香港的原因,似乎與海有關。

海洋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活的氣息,因為便捷的公共交通和多條富含美景的徒步徑,讓親近這些海域顯得日常又元氣滿滿。

看著這些被星星點點島嶼點綴,被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懷抱的海域,香港,也慢下來了。

海與圓滿·塔門島

小時候看TVB,總是聽到一句“去西貢吃海鮮”,或是去西貢這個“香港的後花園”過週末,於是西貢就變成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後來查閱得知,西貢是位於香港東部海域的一個區,這裡散落著各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有沙洲連島的橋咀洲,有讓你以為來到月球表面的果洲群島,還有我們即將前往的露營勝地塔門島……

這一天,需要定好鬧鐘早早起床,因為從市區去往島上,要經過地鐵、巴士、渡輪幾種交通工具的輪換,你最好掐準時間,做到無縫對接,這樣才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徒步環島一圈。

黃石碼頭邊,只是上船間隙匆匆一瞥,你會發現不少垂釣的老伯,也有架起長焦拍海鳥的大叔,還有索性坐在凳子上,一大早就開始消磨時光的人們,這些儼然已是漁村生活景象的一部分。

平穩出海半小時,就抵達了塔門碼頭,這裡已經等候著第一波趕往西貢市區的村民,至於為什麼這樣迫不及待,且聽後面慢慢道來。

塔門島是位於西貢東北邊的離島,有“香港小瑞士”之稱,是名副其實的Grass Island。島上的遊客非常少,是個當地人會選擇徒步和露營的地方。島上沒有買菜的市場也沒有超市,只有幾家看心情開的士多店。島上的人如果需要購買食物或是生活用品,都只能坐船去到西貢購買。正是這樣,我們才能在島上體驗到鮮有的“與世隔絕感”。

這座島的焦點都集中在後面的那座山上,一條步行時長在兩小時內,卻可以收穫曠心美景的徒步路徑,是在碼頭向左,從天后廟開始上坡,順時針經過觀海亭、大草地、疊石、打浪排、漁民新村、榕樹村最後回到碼頭的環島一圈。第一個大草坪位於觀海亭的下方,雖還是烈日當空照的上午時分,已經能看見零星的露營者開始紮寨,家庭出遊是這部分人群的主力軍。因為正值國慶日,有舉著小國旗,唱著《我愛你中國》的徒步者們,在面朝大海的經典位留影;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小朋友湧向這裡,蔚藍的天空中是隨風舞動的成排風箏。

我們穿過被樹林遮蔽的石階,與沿途吃草的牛群擦身而過,出現在眼前的是疊石區域的第二塊大草坪,沿途的坡上有供歇息的長椅,這裡也有更多的露營者紮寨,他們都面朝大海,等待傍晚時分那份妖嬈的日落美景;周圍的牛群似乎與到訪的人們相處的很融洽,一點也不吝嗇地與他們分享這一片寶地,這讓我想起了美國作家鮑德溫的句子:“在這裡,你會感受到愛。”但這裡的愛不是含情脈脈的,而是廣大、有力的愛。

當你站在這個至高點眺望的時候,也許就會明白什麼是“希望時間停留在這一刻”。

在塔門島,可以遇見售賣自制菠蘿冰的可愛島民,穿過村落的時候,能聽見收音機的播放聲,還能見到站在沒過海水的礁石上釣魚的老伯。來到這裡,也許會顛覆一些你認為的香港的不可能。

Tips:
1.船票不像以前只能用現金,現在可以刷八達通了。
2.塔門沒有度假屋,想要在島上住只能自己帶帳篷、糧食來露營,不然還沒到日落就得坐尾班船出島。
官網://www.tapmun.hk

《孤獨又圓滿》

散落在汪洋中的島嶼,究竟是孤獨還是圓滿?

這樣的命題若是出現在作文裡,你是選擇其中一種狀態鋪開論述,以小見大,還是索性不辯不駁,預設它是圓滿的孤獨,我當然保守的選擇後者,避免偏題。

對於島嶼來說,自成天地的形態,註定它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同樣被海洋包裹,卻各自孕育生命,它離潮汐最近,離日出日落最近,它日復一日地墜入海中又重新升起,彷彿訴說著生命的緣起;就像我們這些徒步者,踏上與離開島嶼的位置永遠重合,這彷彿是一種迴圈往復的圓滿。

曾經讀過桃子的《島嶼來信》,這封漫長的信件除了帶你看過世上的10座島嶼,還順帶講了10個沒有答案的故事,我喜歡桃子為每座島嶼寫的故事,神話島上那個取著男人英文名的姑娘Vincent,因為生活的揪扯,放棄了生命;食人花島上會唱《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原住民吉他手Tui,因為生活的不言不語,選擇了堅守;薩瓦伊島上,那個曾經在渥太華郊區日夜不停折餅乾盒子攢回程機票的姑娘茉莉,體會了生活的不易,仍懷有一絲感恩;還有在馬耳他島上當私人酒店管家的俄羅斯姑娘喀秋莎,遭遇愛情的背叛,卻依舊選擇堅毅……

故事裡這些獨立存在的主角們在你看來是幸福或是不幸,待到故事結尾的時候,對他們自身而言,卻是一種圓滿的歸屬。

島嶼與人,具有著“孤獨又圓滿”這種相似的屬性,是生活過的樣子,經歷過的事,去將他們定義。

如果每個人都如島嶼般生來孤獨,那麼,在我看來,繼續的遠行是走向自己內心深處,於無邊的孤獨中體會圓滿的真意。

海與新意·萬宜水庫

除了各種離島,西貢還以戶外遠足勝地而聞名。徒步過程中可飽覽連綿的山丘、繁茂的樹林、蜿蜒的海岸線、湛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2016年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的麥理浩徑就位於此。這條將新界東西及九龍半島以北各個制高點連成一條線的遠足徑,全長100公里,共分10段,以前4段的景觀最好,而難度相對容易的第1、2段就屬於麥理浩徑的西貢段,從萬宜水庫至北潭湧一帶。

萬宜水庫作為香港最大的儲水水庫,由兩道大壩組成,分為東壩及西壩。因為良好的柏油馬路,只有計程車和特定巴士通行,每逢節假日,都會有徒步愛好者,花上三四個小時,從西壩走至東壩。我想香港之所以宜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離繁華都市不遠的郊外有許多像這樣規劃良好的徒步徑,供都市人運動放鬆。然而,對於負重又趕時間的我們來說,能搭上公眾假期巴士之便,直抵東壩的方式實為明智之選。

1978年落成的東壩,當時是世界最高的巖填大壩,這道大壩的下游朝向太平洋,工程師為了防禦洶湧的海濤和鞏固建築結構, 加建了一道由七千塊錨形石拼合而成的壯觀防波堤,除了坐擁山海之景,周圍還有奇異的六角柱狀凝灰岩地貌與錨形石相映成趣,不遠處的破邊洲更成為東壩的完美點綴,氣勢不凡。

即使已是午後三點,想要從下車點步行至防波堤旁的直行路,依舊需要耐力。好在沿途的視角始終線上,站在東壩終點一塊刻有M018牌子旁向下俯視,你會看到壩內碧綠的湖水向壩外透藍的海漸變,沿途居然有吃草的牛留下的糞便痕跡,生態環境的良好叫人折服,停停拍拍間,減輕了炎熱帶來的不適。

也許,站在坊波堤上迎著溫潤的海風,觀望海上日出,是不錯的選擇;那麼,日落來臨前散發的暖金色光線,讓這裡成為攝影愛好者的爭相到訪地,模特在這裡順著光線搔首弄姿,無人機正升空捕捉這明暗交錯、冷暖對衝下的現代規律美。

推薦交通:
平日: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乘92線巴士至西貢巴士總站下車,再乘94線巴士至北潭湧站下車,走麥理浩徑一段沿線或搭taxi至東壩。
週日: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乘92線巴士至西貢巴士總站下車,再乘94線巴士至北潭湧站下車,再換乘9A小巴(週日才有這條路線,20分鐘一班車)直接至萬宜水庫紀念碑(東壩所在)。

《此時此刻》

往年的國慶假期我都會遠行,而今年則是選擇了只相距1100多公里的香港。

正值國慶日,朋友圈的狀態無一例外地都在送上對祖國的美好祝願。不同的是拖家帶口的會選擇看大閱兵來慶祝;而單身人士多是活躍在異國他鄉,用影像傳遞著祝福,從塞維利亞王宮的悠遠吶喊,到摩爾曼斯克的極光炫舞,從黃石公園裡的超級火山地貌,到蘇格蘭天空島上的那份原始純淨……最熱鬧的莫過於準備入駐浩瀚撒哈拉的“國王團隊”和正要抵達富國島的“葫蘆娃兄弟”,他們的行為似乎更貼近此時此刻的火熱氣氛。

我們雖未走的太遠,卻也選擇離開都市,擺脫閃爍的霓虹燈,來到這更廣闊的山與海之間,自然地從心底抒發對祖國的愛。目之所及是各種層疊的綠與藍,在陽光伴隨下,或明或暗,看得人心裡一片澄明。

這些是當下所處的狀態。

在旅途中,你會有不自禁發出感嘆的時刻嗎?

仔細回想,真有那麼幾個時刻,是有一股熱浪從心底翻湧至頭頂的。站在依山傍海的徒步道上,回頭望向懸崖邊上的韋爾納扎時,這是豁然開朗的時刻;輕聲步入西斯廷禮拜堂,90度抬頭看向米大神的穹頂畫《創世紀》時,這是瞠目結舌的時刻;從2000米高的巴巴多山一躍而下,腳下是弧形死海和藍礁湖時,這是緊張又瘋狂的時刻;慢慢向其靠近,觸控到純白泰姬陵時,這是無聲動容的時刻。

而此時此刻,當無人機升空,比著70字樣,躺在錨形石、直行路與藍色大海框成的畫面中的我出現在螢幕上時,是自我在縮小、心胸在放大的時刻。

這些是當下蘊含的心情。

海與挑戰·鴨脷洲玉桂山

左側是海洋公園,右側是南丫島,玉桂山就以這樣一種姿態出現在世人眼前。這座位於鴨脷洲東南,海拔高196米的山嶺,以前因為位置偏遠,一直都只是附近居民的後花園,人氣不高。但在港鐵南港島線通車後,前往玉桂山變得便捷許多,再加上電視節目及網路介紹的推波助瀾,玉桂山一度成為香港最具人氣的山嶺。

據悉,雖然玉桂山行程距離不長,往返只有4公里,沿途指示也算清晰,登頂後又有360度環海景觀,並有連島沙洲及燈塔等特色景點,但往返玉桂山卻是相當有難度的,除了山坡陡峭外,沿路都是碎石,對個人體力及技巧都有一定要求,建議行山新手試煉其他入門級路線後才走玉桂山。

對於我來說,有爬過自殺崖的經歷在先,加之同伴自信滿滿的說辭,我竟是穿著長裙若無其事的出現在起點處,雖然看過前人的攻略,我們依舊錯選了最右側的小路上山,沒走幾步,出現的是“超斜+沙石+泥路”的野山路,因為少有可以借力的樹木,又負重攝影裝備及兩公升的水,挑戰瞬間襲來,猶豫也隨之而來。

有時候,“勇往直前”的幸福就在於我們克服心理恐懼,最終見到了超出預期的景緻,而痛苦面則是過程中的雙腿發軟,無路可退,這似乎是對“先苦後甜”的另一種詮釋。30分鐘後,我們站在山頂,這時候,你可以清楚聽到海洋公園那頭傳來的陣陣尖叫聲,然而以刺激程度來說,我們才是最應該尖叫的那群吧。

和自殺崖上見到的城市森林截然不同,這裡顯然是城市的背面,是塊清麗的瑰寶。沒有多餘的色調,眼前就是泛白的日光,綠色的零落小島,海天有許多種藍,唯一敢去打破這份沉靜的,依舊是來回穿梭的船艇,泛起的浪花的白。你會為眼下的大自然色折服,當昔日電視節目中的景象在你想象中復甦,一路攀爬的艱辛頓時煙消雲散。

如果你貪心說這還不夠,大可以翻下眼前這個坡,穿過平坦的連島沙洲,繼續翻越前面的那座山,前往山背後的燈塔。後來的他,孤身一人前往,去分享了那份純白心事。

而我們沒有繼續挑戰,只是選擇留在視角最優的這裡,面對著這一片藍海,吹著懸崖邊的微風,心情燦爛地等待日落的降臨。

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即使選對了配以麻繩的下山路,全程卻是愈發陡峭,說是“坐著下山”一點不為過。因為地心引力和意志力的雙重打擊,花了差不多翻倍的時間才回到山下。

路線:
利東地鐵站B出口出來會看到一個公交車站,對面有幾個黃色的建築,從這兩個黃色建築中間進去,翻越欄杆,會有一條小路,順著往上走。然後你會看到一個岔路口,有左中右三條道。

tips:
1、不要像我們傻愣愣的走了最右側的小路上山,強烈建議選擇最左側小路上山(同伴第二次單獨前往認證),有繩索的中間小路下山;
2、因為兩邊樹矮小,能借力的地方有限,全程幾乎都要觸碰山上的石路,建議帶上登山杖或是手套;

《存在的意義》

“跟我一起走過這些原本覺得不可能的路後,你在生活中,也會變得更勇敢。”
下山途中蹦出的突如其來的話語,讓我意識到,原來征服自己就是此行存在的意義。

也許,大自然用它直接的方式告訴你有關存在的意義。就像,冬天的北極圈以北,極光女神如期而至,是壯闊的華麗;精靈般的卡帕多西亞,在許許多多彩色熱氣球升空後,是狂野的浪漫;當恆河流經瓦拉納西,聖徒的日常與生離死別不間斷地在這裡上演,是魔幻的虔誠……

而作為每一秒都存在著的生活本身:

它可以是簡單的。存在於每天的一日三餐,看似是重複的日常,卻能讓我們體察到四季變換。就如《甜月亮》裡寫的,蛋糕可以甜一點,湯可以鹹一點,如果是恰恰好的味道就更好了,我們能忍受這些小瑕疵,這是生活教會我們的妥協。

它也可以是複雜的。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它就會向你展示它的那一面。如果你畏懼、猶豫,它可能變得難以捉摸;如果你努力、勇敢,它可能就掌握在你手中;這似乎是對“事在人為”的另一種解釋。

關於生活,
我們一邊吐槽,一邊熱愛,又樂此不疲。
我們只有經歷過才明白什麼是遺憾與後悔,
並開始明白,它們是快樂與幸福必不可少的映襯。
從生活這面鏡子裡,
我們照見自己的善與惡、美與醜、智慧與愚鈍。

海與生活·石澳村

就像愛麗絲掉進兔子洞一樣,我們意外來到了石澳村。和傳統意義上泛著魚腥味的漁村不同,走進石澳村你會被這裡質樸卻不失精緻的氣質所吸引,這裡的居民房大都經過精心的修葺,被刷上各種各樣的顏色,走在小巷子裡,你會有一種置身歐洲某小鎮的感覺。整個村子範圍不大,走幾步就能到達熱度更高的石澳泳灘。

走在石澳村道上,你會發現街道被打掃的非常乾淨整潔,在這裡隨手一拍就是大片。這裡的生活非常隨性緩慢,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裡有很多房子早已出售或轉租給洋人,或許是因為他們並不急於填滿膨脹的慾望,更在乎身心自由的清淨生活,所以才有了這裡的慢吧。

大部分的人知道這裡,是因為那個龍套哥與夜總會小姐的故事,無論是男主對著大海喊出:“努力,奮鬥。”還是男主表白女主時說的:“我養你啊。”這些場景依舊很容易找到,唯獨男主用手指拖住女主下巴時,女主依靠的那棵樹,如今已完全被圍起來,只露出樹梢,並因為健康院大門緊閉,只能遠遠觀望。

曾經,小人物的人身浮沉在這裡上演;如今,山海美景吸引著外籍人士和富人遷進;少了煙火氣而多了明麗樣的石澳村仍適合慢慢體會。

《短暫停留》

這裡的短暫,不是對時間長短的定義,而是作為過路人邂逅一場的說法。

對於現今被日常中的上下班、買房買車、還貸款這種一成不變的規律所束縛的人們來說,這樣的停留正是解除束縛的良機。或許我們非要走這條單行道,卻依舊有開小差的權利,累的時候,就要停下來,去反觀自身,體察世界。

在旅途中,我們會住新的酒店,乘坐陌生火車,還會發生許多偶然,公共交通停運時,當地人伸出的援手;踏出博物館那一刻,巧遇的婚禮;臨時變更行程,闖入令人頭暈目眩的城市;甚至是避而不及,與動物的“意外接觸”;或是那一年孤單旅行時,在五漁村結伴了一日的一群人;一期一會間,相處了十幾日的那幫人;無論後來有沒有重複上演、再次相見,這些令人又驚又喜的人與事,在無形中塑造著你,是作為過路人獲得的實實在在的饋贈,能讓你充滿電更好地出發。

我們常將人生比作旅途,那麼在這個旅途中,會遇到非常非常多的人,但這些人可能就是過客,他們短暫的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然後又離去。過程中,會有歡喜,也有悲傷,他們或多或少的傳授給我們一些好用的知識,教會我們一些生活的道理,填補一些空白與缺憾,讓我們能夠不斷審視自己,勇敢向前。

很喜歡桃子寫的:別人是會離開的,但你自己一直都在。所以每天好好吃早餐,房間裡常備鮮花,偶爾給自己買禮物。生活的祕密不過如此。那些平靜之中留在你生命裡的,就是你想要的,也是真正屬於你的。不必多,但要好。

海與自由·鶴咀海岸

隨著香港急速發展及人口不斷的增加,海岸環境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各種海洋生物也因生存環境的減少、海水汙染及破壞性捕魚等活動而飽受威脅。為了保護香港的海洋生物及與它們息息相關的生存地,從1996年起,香港開始設立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鶴咀,這個位於香港島東南面的小小島嶼,就設定著全港唯一一個海岸保護區。

和其他的海岸公園一樣,在海岸保護區內,除非獲得漁農自然護理署許可,一般水上及沿岸康樂活動,例如游泳、船艇活動、釣魚或採集野生動植物或其部分等,都不得在海岸保護區內進行。同時,這個範圍內也沒有提供廢物箱及廁所類的公共衛生設施,只在鶴咀村附近設有一家洪記士多,作為短暫補給。這個神祕的目的地,正是未經開發般的純淨,吸引著我們前去一探究竟。

據介紹,鶴咀半島由於地理位置關係,以前曾被列為軍事禁區,後來香港電訊又在那裡建立了衛星發射站和海底電纜等設施,因此有部分道路屬於所謂的禁區,一般公眾不能隨意前往。如今,已基本開放的狀態,遊人只要繞開所謂的“私人地方”,就可以自由暢遊了。

在抵達最南端的海角祕境前,你需要花上一定量的時間去徒步。在城市裡呆久了,像這樣穿上一雙舒適的鞋,在綠樹交織成蔭的鶴咀道上走走停停,是一種久違的舒暢感,只要做好防晒,這一段的風景也絕不會讓你失望。

環山道路上,除了滿目的綠林,就是廢棄在路邊或樹叢中許久的車子,斑駁的光影灑在車身上,頗有時光穿越之感。休假日裡的這裡,人也並不多見,大部分是徒步與山地車愛好者,也有帶著小朋友全家出動的,走累了,隨路找一處樹蔭,鋪開一早就準備好的置物墊坐下,或是像我們這樣,一口氣走到那家唯一營業的士多店,解放身上的各種“負擔”,休息上半小時後再繼續。沒有垃圾困擾,沒有喧囂,有的是滿滿港風的路牌和偶爾經過的車輛,指引向最終的目的地。

轉角過後,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景象,直衝向大海的下坡地勢,是此起彼伏的綠草地,某幾片開出了適合夏季的小白花,中間有蜿蜒的沙土路供你馳騁穿越草海。

從草海出來,會有上下坡的岔路口出現,往上是燈塔區域,往下便是海岸保護區。

欣賞燈塔,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選擇通往宿舍的大路,是親近燈塔,享受抬頭仰視快感的大眾之選。

而稍上坡繞過訊號塔外鐵絲網之路,則是觀賞最美視角下的燈塔的明智之選。作為香港最古老的燈塔,因為聳立過百年,2006年的時候被列入了香港法定古蹟,也是香港現存的五座戰前燈塔之一,把它作為前景拍攝星辰大海,那一定是一幅非常不錯的畫面。

地勢越是往下,海就在你的身邊,往港大海洋科學研究院方向行走的左手邊,隱藏著一隻半睜的“上帝之眼”,窺探著海岸邊的一舉一動。

吹著不鹹卻依舊溫潤的海風,行至礁石嶙峋的岸邊,“魚骨”和神祕“蟹洞”相繼出現在眼前,巨型的鯨魚骨架被三個鐵樁支撐著,白骨儲存完好面向大海,現已成為鶴咀的重要標誌。

而絕大部分人的終極目標,一座因海蝕而形成的拱形景觀,趁著還未被暮色籠罩,滿足著各色人群來此的願望。雖然沒有已被吹垮的馬耳他的藍窗氣勢恢巨集,蟹洞卻是可以輕易靠近,融入其中的存在。

因為抵達過,讓回程的路不那麼望而生畏,太陽下山後,氣溫降下來,雖有疲憊之意,卻花了更少的時間返回起點。

她說:“這是速食的時代,我們希望用最少的時間、付出最少代價去得到最多的東西,但有些風景必須付出很多時間走過很多路途才能抵達。”

《還沒長大,就老了呢》

因為返程時候被晚出發的徒步者趕超,不禁感嘆著“果然是年輕人啊”,讓我瞬間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

雖然“認老”,但這似乎與長大沒有必然聯絡。最近把《伯德小姐》重新撿回來看,發現Lady Bird並不僅僅是女主Christine為了去做那些她想做的事而賦予自己的一個全新的名字,也不只停留在18歲的年紀,Lady Bird是未長大的代名詞。

電影中,作為Lady Bird,她自命不凡,嚮往自由,想要突破重圍,改變現狀,在人生的單行道上逆流而上。她與母親的日常爭執是最能引起共鳴的地方,一言不合就可以不顧危險跳車,或是回擊母親的抱怨稱“你說個數,花了多少錢,我將來還你”……這些激烈又互相傷害的舉動,直到實現去紐約上學的夢後,終於發現自己原來難以習慣這個陌生地的一切,雖然賦予自己名字,但家人以及成長環境賦予的一切是無法改變的。影片結尾,宿醉後的Lady Bird走出教堂,腦海裡是她從小長大的加州小鎮的情景,熟悉的街道、樹木與陽光,還有那個她最想念的母親,撥通家裡電話的那一刻,她不再是Lady Bird,而是從自己口中篤定地說出的“I’m Christine”。

曾以為30歲很遙遠,卻發現18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麼,30歲後的我們,真的長大了嗎?
我們組建自己的家庭,卻依然仰仗父母的扶持;我們像青春期那樣幻想愛情追尋真愛,卻不知是在任性地衝破常規;我們時常抱怨自己的選擇,卻只能默默哭泣,無力悔改……我們彷彿仍然是那個需要依賴,又最容易傷害親人的Lady Bird。Lady Bird身上的貪婪、自私與任性,或是脆弱、善良與可愛,或多或少還是出現在自己身上。

儘管年紀只是歲數,不是智慧。還是希望自己在變得更老以前,明白選擇不是承受,是承擔;孤獨也不必懼怕,因為長大後,獨自面對人生是無法避免的事。

海與遠方·機場維修區

起落架收起,安全指示燈亮起,輕微的失重感中,大家又開啟新的一程。每隔二至三分鐘,這裡就會起飛一個航班,從你的頭頂劃過,隨著劇烈的轟鳴聲遠去,飛機的蹤影消失在海灣上。日落時分,你會發現,它的剪影能讓你駐足凝望許久。

香港國際機場,這個迴歸後才建成的大型民用機場,發展至今一直是世界上客運量居前的機場,無論是途經或是抵達,這裡永遠呈現一種忙碌卻有序的狀態。在當時,因為TVB的一部高收視臺慶劇——《衝上雲霄》,使大眾對這個機場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歸屬,包括我在內都想來這裡感受下,機場內小社會的氛圍。

後來,每次匆匆的來往,停留在腦海裡的不是航站樓裡發生的種種,而是起飛降落時都會掠過的這片海域,永遠被船隻與集裝箱點綴。這次,終於劃出時間去當地人才會光顧的觀賞點看看,機場維修區,這個聽起來不那麼輕易能接觸到的地帶,卻是看海、垂釣、賞飛機的好去處。

《旅行的意義:歸來》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所有旅者都會思考的問題,最直接也是最有溫度的回答,我想是為了歸來吧。

作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年中能去旅行的時間有限,算好天數,請好假,買機票的時候永遠選擇的是往返,這是一種無奈卻富有責任感的歸來。
那麼,如果是自由職業者,在時間相對寬裕的情況下,也許會先買去程的票,不問歸期,隨心遠行,簽證允許的情況下,在某個目的地呆上幾周或是連跨幾個目的地,但總有一天,還是會歸來,帶著回憶,帶著異鄉的空氣,這是一種滿足又煥然一新的迴歸。

以上說的是關於旅行歸來的直觀意義。無論去了多遠,離開多少次,回到住處,一頭扎進散發著熟悉香氣的被子裡,這種重返日常的舉動,讓我覺得很幸福,所以我愛著遠方,也喜歡歸來。

再仔細想想,似乎是對自身狀態改變的一種定義吧。

當你走入印度的港口城市孟買,你會發現世界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與印度首富的豪宅比鄰,一面是垃圾成堆,一面是綠草茵茵高樓林立,一面是破爛不堪的棚屋,一面是豪華別墅,在我們看來尷尬又矛盾的境地,他們卻能相安無事地做著鄰居。
當你搭船出海,從海上看法羅群島的時候,風雨飄搖間,群鳥低飛,無數巨石迎颶風與海浪而立,它們低眉不語,如神祇。這時你終於明白為什麼法羅群島會是北歐神話的發源地。
看過這個世界的美與殘酷,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情感上的挫敗感,彷彿都可以通過一場旅行去消解。

我們接受差異,理解苦難,並無聲動容,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寬廣與豁達,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改變。

旅行讓你懸浮於日常之上,歸來彷彿是為了證明你的日常變得比以前更輕巧了,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時光碎片

我一直記得那晚坐叮叮車的畫面,
記得,耐心的等著它從熱鬧的街市穿過,然後緩緩擦過我們身邊。
焦黃的燈光下,是剎車聲與“叮叮叮”的提示音重疊出現的聲音,告訴你到站了。
我們在西灣河站上車,有幸坐在了二層最後的位置,
夜晚的香港,退卻了白日的熱氣,卻依舊車水馬龍,
沿途經過北角、銅鑼灣和灣仔,
看過了屬於老香港的真實面貌,也目睹了人潮湧動的時尚街區,
新與舊、動與靜、高與低,在悠然行進中變化著,
這種漫無目的的遊覽,是一段讓人寬心的時光。

我也記得那個上午在大館裡的愜意時光,
記得,穿過皇后大道,在被酒吧食肆及古董畫廊包圍的上坡道上行走的那種懷舊心情。
走進大館,你會看到紅磚牆、花崗石雕刻與巨型圓柱等建築標記,
這裡的舞臺中央,正發散著一眾舞蹈演員的激揚熱情,
穿過迷宮般的通道,你可以參觀域多利監獄,也可以直接去監獄操場打發時間,
在下沉式的開放劇場坐下來,欣賞一出過癮的雙人舞,
或是去一旁的新式建築裡看一場展覽,
這個被活化的歷史建築群,似乎天天上演著文化藝術的跨界碰撞,
成為高密度樓宇間的“放風”好去處。


兩篇連看更過癮,意猶未盡前篇:
寶藏遊記《香港週末丨我們步履不停,與未見的視角過招》//www.mafengwo.cn/i/15774348.html

攝影:喵三歲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