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香港老建築巡禮:六十多年曆史紡織廠,香港紡織歷史的生動博物館–南豐紗廠

影像之於我而言,不只是簡單的成像,更是希望透過鏡頭的思索力和張力,讓鏡頭裡的事物充滿延伸的想象力。對於老建築便是如此,也許建築無法發出自身的吶喊和呼喚,但是對於參觀者而言真正深入其中還是可以細細傾聽老建築訴說的心聲。

有著60多年曆史的老建築–位於荃灣的南豐紗廠便是其中有顯著代表性的一棟老建築。

目前已經由餐廳和咖啡廳入駐南豐紗廠,但只接受現金交易,如要入內用餐務必準備好港幣零錢。

交通路線:荃灣地鐵或者荃灣西下車,根據導航步行約15-20分鐘便可到達。
拍攝裝備: NIKON D610 (15-30鏡頭)+ Huawei Mate 20 pro

特別感謝我的朋友-水哥,也是看到水哥有來這裡萌發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

紗廠外牆無名英雄的巨幅畫像彰顯了藝術家想要重新演繹豐富民眾對於紗廠歷史的理念(葡萄牙藝術家Alexandre Farto 完成)

這些年風靡全球的建築外牆壁畫也同樣適用於老建築–南豐今昔。

宣傳紡織工人經年累月辛勤工作場景的壁畫—日月如梭。

左邊的獎盃壁畫名為–約定“續”成,作品模擬縫製中的巨型刺繡,極具視錯感,繡製中的傳統的金盃標誌「金盃牌」,喻意傳承與延續的信念。藝術家鼓勵公眾參與延伸創作,只要手執畫上的針線,即可為紗廠延續故事,代代傳承。





宣傳女工敬業愛崗,彰顯女性主題的壁畫–紡織女工圖。

有餐廳已經入駐了紗廠的這個。

一進大門其實所處的位置就是G層也就是地面層,根據下面的樓層導航圖可以自行選擇來慢慢進行參觀。

因為目前開放的區域僅限於G到2層,3層的區域暫未對外開放。

圖片右側的咖啡廳,最後逛完的時候有進去喝一杯咖啡。店鋪有營收自然老建築也會得到一些收入用於修繕,各取所需兩全其美。

一杯熱拿鐵,拉花還行,整體的口感還算不錯,參觀之餘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

位於一層右側的一個小型作坊車間,主要用途是回收民眾舊的衣服然後通過拆紗重新編織的方式製成新的衣服。環保有益迴圈利用。

通過回收迴圈再造的衣服在此展示也可供參觀購買。

偶遇正在擺弄電子針織裝置的年輕人。其實年輕人更多的需要提升對於過去紡織歷史和操作的認知,這是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實踐出真理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時代。

二樓電梯一出來能看到的壁畫,南豐紗廠不時會展出一些設計師的個人作品。

仿製當年紡織機器的模型。

位於2樓的紡紗流程車間展示裡,最先看到的便是南豐集團董事長陳廷驊先生的簡短介紹。
關於陳廷驊先生的生平簡介有興趣可以參看下面的連結:
//baike.baidu.com/item/陳廷驊
祖籍浙江寧波的陳廷驊先生是內地移民去香港成為優秀企業家的典範之一。


南豐紗廠原來的工務規程本,也就是內地俗稱“工作規章流程’。

以前進入紗廠工作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崗位培訓,這便是以前紡織員工培訓完畢後的畢業證書,很有歷史意義

當年香港勞工部頒發的英文認證證書。

當年登報的工廠招聘,上世紀各大企業招聘的一條重要途徑。

當年的香港和內地有些方面其實大同小異,也有這樣的類似手寫證明。

南豐紗廠當年的一些產品品牌。

經歷了香港紡織業輝煌時期的南豐紗廠作為當年業界的龍頭老大自然也產品獲獎頗多。

當年南豐紗廠的產品品牌廣告。

位於二樓的這個區域有視訊和操作流程示意圖演示紗廠的各個步驟流程。

這類有年代感的類工具在內地的一些偏遠省份尤其少數民族地區依舊還可以見到。

棉紗+獎盃,之於曾經經歷棉紗紡織業的從業者來說感慨良多,之於我們後來者重新審視需要提升認知的也許更多。起碼上世紀勞動者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是當今一代包括我在內都無法企及。

當年紗廠的員工接受採訪回憶當年南豐的種種經歷,感慨頗深的是一年365天只休息大年初一和初二,作為老闆的陳廷驊為人慷慨每個月經常組織員工集體去吃齋餐。





另一側展示有當年南豐紗廠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足見南豐紗廠在當年香港業界的雄厚實力。

今年是豬年,自然每次出來都會應景帶著他到處奔波。

8小時勞動、8小時鑽研、8小時候休息的三八區域。

這塊區域是給到小朋友用於手工勞作的,透過不同顏色的布料組合來繪製成可愛的紡織畫本。

陳列南豐紗廠紡織品的房間,旨在透過多維的立體角度呈現。

紗布上的刺繡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回眸和展望,2個多小時的時間匆匆穿越過南風紗廠60多年的歷史光陰,感悟了南豐和上世紀香港民眾拼搏奮進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見證了這座老建築得以儲存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老建築之於新時代的背景下需要很好的引導和維護給民眾,從而讓民眾可以很好的提升對於過去歷史的正確認知。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