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在香港吃飽了肚子,卻差點在澳門丟了自己

去香港已經是三月份的事了,因為五月又籌備歐洲的旅行,所以拖了將近半年才斷斷續續寫完。

這次旅行的起因是好友孔老師失戀,加上那個時候我也和女友分手了,所以相伴去近一些的地方散心,所以選了香港澳門。

港澳行已經是很成熟的旅行模式,加上現在L籤和G籤無異,杭州也可以直飛香港,選的是最喜歡的國泰航空,早出晚歸,來回1500一人。

DAY 1 一日七頓大胃王


飛機沒有晚點,兩個小時準時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

下車充好八達通,如果不趕時間完全可以坐大巴,機場快線挺貴的,110港幣一人。

坐機場快線24分鐘到港島再換乘港島線到酒店所在的銅鑼灣。

一出地鐵就是滿大街的勞力士。

到酒店安頓好行李,剛好12點多,正是飯點,拿起相機就開始一天的逛吃拍。

說起印象的美食節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近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雖然最近的一期口碑跳水,但仍不妨礙它成為一代經典。

作為舌尖系列的總顧問之一,同樣也是華人圈最負盛名的老饕,蔡瀾先生有一檔節目:《蔡瀾嘆名菜》,私藏許久,今日同外人道。

說來也巧,樓下便有一家榮記粉面,浸淫香港美食攻略多年,自然對這家老字號瞭如指掌——腩汁湯底配上手作油麵,蓋上招牌四拼,靠一碗麵打拼港島多年屹立不倒,自有它的緣由。

進店入座,點單,牛腩雙丸三拼,加一碟魷魚頭,阿姨手腳麻利,在香港小食肆,拼桌是慣例,不必覺得尷尬,只需享受眼前的美食即可。

夥計手腳輕快,即使在僅容下一人同行的樓梯中,也可保盛滿的湯碗一滴不灑,端至你面前。

先說魷魚頭,咖哩辣味,肉質筋道,嘗的出鮮甜,是當天從流浮山捕撈的,量雖少,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對得起46蚊的價格。

再說三拼腩汁面,湯底過於鹹,牛腩鬆軟,筋膜仍在,火候把握的恰到好處。

值得誇讚的是墨魚丸,墨魚丸Q彈無比,每一口都要咬的出廚師的手勁。因為榮記粉面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輝墨魚王,敢在老字號錢另起爐灶,賣的還是同款產品,必有過人之處。

至於麵條,無過人之處,果然在香港,竹升面才是最得我心。

銅鑼灣商鋪林立,APPLE STORE 也在這裡,孔老師手機壞了很久,來了香港豈能不購物?當然買個iPhone X開心一下,價格沒仔細看,大概是內地的八折多一點。

一碗麵自然滿足不了我從昨天就空著的五臟廟,港鐵過海,來到油麻地,尋找宇宙獨一家的『肥姐小食』。

wow,誤打誤撞找到了TVB出現率很高的缽蘭街,傳說中的大姐大誕生地,那句:『我16歲就在缽蘭街做了』 突然在腦海中冒出來哈哈。

出了地鐵按照谷歌地圖的指引,很快就能找到正牌的肥姐小食,之所以強調正牌,是因為一路上有許多也賣相似食物的店鋪。

宇宙獨一號,絕無分店。

創始人肥媽靠生腸、火雞腎、墨魚的三串小食,兩張紙一折,湯湯水水也不漏,硬是俘獲了香港人20年的叼嘴。

說來也怪,我自認是不愛吃芥末的人,更不用說黃芥末,但肥姐家調製的黃芥末,吃的我眼淚不止卻還不停地往嘴裡送。

走過無數遠近聞名的店鋪,在大排長龍的主角旁,一般也有一家受到冷落的綠葉,今天的這家牛雜也是這樣,相比肥姐家的爭先恐後,只有一個老婆婆的叫賣便顯得尤為突兀。

如果你在路邊看到許多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族,一手拿著一個小小的紙碗,一手拿著竹籤,站在最繁華的街頭,無視來來往往的人群,毫不顧儀態地站在路邊吃得津津有味的話,不用猜,一定吃的是蘿蔔牛雜。

無論是繁華喧囂的油尖旺、還是在狹窄破舊的離島小巷,都可以見到飄著那種獨特香味的蘿蔔牛雜店,多是一些小店,有時甚至就是一個視窗、一輛小推車。

而那些捧著小碗、捏著竹籤在那團團熱氣裡大快朵頤的,或踎(蹲),或企(站),或濃妝,或淡抹,或素面朝天,但個個吃得油光滿面,滿嘴留香。外地人一看,斥之不雅;本地人卻稱,滋味認真正(味道真是好)。

香港街頭隨處可見的賽馬會,就跟我們的彩票站一樣。

騷氣版瑪莎拉蒂

孔老師真容,微胖界的顏值擔當。

吃完小食,我們打算去油麻地警署打卡,畢竟從小深受港劇薰陶,這個出鏡率最高的警署怎能不去。

路過了大名鼎鼎的美都餐室,只可惜實在沒有肚子了。

白天的廟街,靜謐祥和,一到夜晚變化身熱鬧的夜市。

攝影師小何,也是筆者本人。

天后廟,如雷貫耳,自然要進去拜一拜。

天后廟外都是老人在乘涼。

這塊路牌上的地名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雖然不是香港人,卻也從小對這些地名耳熟能詳。

來到油麻地警署錢的最後一個打卡點,安記海味。不記得在哪篇文章中看到過安記的冬菇品質上乘,比樓上火鍋店的良心許多,既然到了,自然要買一包嚐嚐。

港人鍾愛鮑參翅肚,全世界的鮑魚都能在這裡找到。

冬菇記得應該是70港幣左右一包,帶回家後我媽說這是她見過最好的『香菇』。

終於到了目的地,正趕上一群學生也在這裡,不只是遊玩還是採風。

噔噔噔噔,多少大佬在這裡被保釋,多少警察在這裡下班,多少情侶在這裡分手…

巡邏的軍裝,趕緊偷拍下,真的和電視裡一樣。

改裝卡宴,不得不說前臉還是原裝的好看。

半島酒店,可以說它見證了香港的歷史。

經過1881,對奢侈品不感冒的我一眼發現了角落裡的溥儀眼鏡,知道這個牌子是因為《寒戰》中彭于晏給梁家輝買的就是眼鏡中的奢侈品——溥儀。

精緻的藝術品

來到油麻地,自然少不了去重慶大廈走走,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讓它一舉成名,許多香港人對它望而卻步。

大量各色人群仍選擇在這座“森林”裡逗留,因它“便利”和“低價”,也因它是非法活動的“天堂”。

往常,重慶大廈仍然處在香港的“心臟”,卻似乎歷來不屬於香港。

重慶大廈對面有一間極小的飲品店,隊伍卻排的老長,叫做『THE ALLEY』。

我一向對於網紅店的排隊不感冒,覺得這是遊客的行徑,正要離開,卻察覺排隊的基本都是香港人,用粵語說著這家的出品多麼驚豔。

那就試試吧,抱著嘗試的心態,幸好速度快,不到半個小時就拿到了他們家的主打:黑糖鹿丸鮮奶。

先說評價:這是我目前為止喝過的,最好喝的奶茶。不僅口感驚豔,顏值也很高。

鹿丸鮮奶不是奶茶,而是冰鮮奶+黑糖珍珠,最上面的明治鮮奶是冰的,中間交界處是溫的,底部黑糖經過兩個小時熬煮而成的珍珠,習慣經過三個不同的溫度帶插入底部,先喝一口,明顯能感覺到黑糖的甜度,然後攪一攪,和冰鮮奶完全融合,溫度也趨於室溫,口感變的醇厚迷人。

我嘗過珍珠奶茶發源地臺灣的春水堂,也嘗過火遍大陸的喜茶和一點點,皆不如今天這杯鹿丸鮮奶所帶給我的震撼,THE ALLEY,重新定義了『奶茶』。

當然,現在杭州都開了好幾家鹿角巷了,但味道嘛,可能是奶的不同,查了香港太多。

偶遇劇組拍攝

這位女演員經常在港劇中看到,可惜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有認識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告知一下。

1881轉角便是維港,喝了杯奶茶,去維港吹吹風,愜意。

隨處可見的富豪雪糕車,並沒有像其他遊記中寫的那麼可遇不可求。

維港那邊是港島,這邊是油尖旺。

夕陽西下,該去覓食了。正好周邊有人在討論晚上去元朗吃『B仔』,B仔涼粉,做過功課的我我也是早有耳聞。

一說到進元朗吃甜品,香港人都會想到‘B仔涼粉’。

據說上一輩兒香港人,拿到駕照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上三五好友,驅車前往元朗,一起去B仔吃涼粉。雖然鋪名叫‘佳記甜品’,可是B仔涼粉是它的始創,大多數的人直接把‘佳記甜品’稱為‘B仔涼粉’。

有時候在看TVB港劇時,有人說要去什麼‘C仔涼粉’,其實就是在指B仔涼粉,不過不能為它賣廣告,就改了一個字母罷了。

它每天從12:00(中午)-2:30(凌晨),在宵夜時分最多人。它的店鋪不斷的擴張,但每天依然爆滿。

B仔的招牌是水果涼粉和蒜香雞翼尖,雞翼尖燉的酥軟,入口脫骨,點了三盆,還是停不下來。最後像豆腐一樣軟的蒜也被我掃的一乾二淨。

“B仔涼粉”的份量特大,港幣81元。沒過多久就端上來了,一看果然是一大碗,堆得高高的!足夠三四個人吃的!

這一碗堆滿了十多種不同的水果:哈密瓜、西瓜、菠蘿蜜、水蜜桃、龍眼木瓜、奇異果、香蕉、菠蘿…底部是涼粉,店家還提供一碗煉奶。

一次可以品嚐到這麼多清涼美味的水果,感覺確實很爽!不足之處是,很多水果都是罐頭的,如果都用新鮮水果的話,口感會更好些。

讓我意外的是這道馬蹄爽,本想只是吃完雞翅尖後清口用,沒想到更勝招牌水果涼粉。

馬蹄爽脆,冰涼沁人,有甜味卻不留口,夏日的夜晚要是來上一碗,幸福指數更要上升幾個level。

榴蓮班戟,無功無過

雞爪不是軟糯的那種,有些硬。

元朗新街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美食街,盡頭是B仔涼粉,吃完走出來一路都是附近居民從小吃到大的老食肆:魚丸面,燒肉檔,點心鋪,花生糖,蛇羹,豆花…

等等,蛇羹?!

說實話我對蛇一直有種恐懼,因此對蛇肉也是望而卻步,但省港澳想來以嗜蛇聞名,香港大街上更是蛇店林立,更有摘下米其林的蛇王芬。

我今天吃的這家蛇王品,雖然地處元朗,沒有中環的明星食鋪那麼有名,但在口味上,絕對不弄虛作假。

起初進店只是胡亂喊了店家一碗蛇湯,盛惠39蚊,沒想到上來的真是一碗湯,當時我就知道自己點錯了,正要解釋,但又怕店家為難,便想算了,再叫一碗蛇羹罷了。

沒想到店家看我連點兩碗,問我原因,我只好如實相告,店家聽罷哈哈一下,便端走了我的蛇湯,羹湯同價,換成了一碗蛇羹。回收的蛇湯也倒入後廚垃圾桶,這樣做生意,擔得起一個『信』字。

比起中環動輒上百一碗的蛇羹,雖然元朗的蛇王品價廉,但原料卻一點也不馬虎,一勺下去,滿是條條蛇肉,配上木耳鮮菇,蛇肉極鮮,肉質富含韌性,竟然有些後悔涼粉吃了太多,沒有多餘的肚子再吃一碗。

但更後悔的事又發生了,蛇皮品隔壁的新港魚蛋王的陣陣香味,讓我剛揉著肚子走出蛇王品,便轉投到了魚蛋的懷抱。

魚蛋之於香港人,便好像小籠包之於江浙人,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專屬小食,承載了好幾代人的回憶。

而復刻這段回憶的最佳方式,便是一碗淨魚丸。

人們將烏頭、門鱔等鮮魚打鱗,起肉,去皮,除骨後,加入冰水、鹽將魚肉打成起膠的魚漿,力度、時間的把握全憑著師傅多年以來的經驗判斷,這是機器沒辦法做到的。

再用手和勺子擠出一粒粒魚蛋。嚴格來說,用「彈牙」來形容手打魚蛋是不準確的,真正用鮮魚做的魚蛋,應該是入口「腍滑」(綿軟爽滑),加點紫菜滾湯就已經很鮮美了。新港魚蛋王亦是如此,清湯打底,魚丸鮮入骨髓。

有了B仔的前車之鑑,既然魚丸這麼好吃,其他的菜品會不會還有驚喜?我拿起選單,一眼看見了『撈麵』二字,撈麵,顧名思義,將面用水焯過,蓋上澆頭,淋上蠔油,吃的時候拌開。

曾經在新加坡的米其林餐廳了凡油雞吃到了驚為天人的叉燒撈麵,那麼來到它的發源地香港,又怎能不試試?

但此時肚子已經實在沒有空間,趕緊去藥店買消食散,囫圇吞下,去街上漫步一圈,回來再戰。

繞街三圈,消化了不少,趕緊嚐嚐撈麵如何,麵條筋道,牛雜入味,蠔油更是畫龍點睛,只需少許,便可將撈麵的鮮味提出,化在口中。

就算吃得一口一嘴油,也一刻停不下來。

剛剛消食的時候,在一路上看到家長帶著小孩站在街邊吃火熱豆花,街坊打包剛出爐的燒鵝加菜,老年人雖沒有牙,也要啃上幾口花生糖…這些都是相熟數十年的鄰居,食鋪亦是代代相傳,多少老店林立於此,一代代餵飽元朗。

開心的糖炒栗子大叔

細細數來,今天已經吃了七頓,時間也過了12點,趕緊回酒店休息,明天6點起床奔赴生記…

DAY 2 太平山頂好風光

對生記的認識,也是《蔡瀾嘆名菜》來自這檔節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店主每天早上3點多起來熬粥底的舉動,二十年來風雨無阻,日日皆然。

一鍋好的粥底,原料少不了豬骨、乾貝、粉腸,先熬成湯,再放進米,每隔5至10分鐘就要攪動一下,避免粘住鍋底,讓粥綿柔,化在湯中,一直到清晨六點半,粥底終於大功告成。

我時常感慨,都說香港是一個快節奏的國際化大都市,但這裡也有保留了最古法的烹飪,堅持食物的本味,極少毀壞食客的味蕾,卻不以此為宣傳,因為在店家心裡,這是最基本的良心。這種良心,我同樣在東京、在新加坡、在臺北見過。

生記粥品專家,藏身上環的巷子裡,附近還有一家著名的食肆:九記牛腩。

粥品選擇很多,配料自由搭配,我的選擇是魚腩豬潤粥和魚片粥,豬潤,即為豬肝。眾所周知,廣府人以水為財,每迎新鋪開張,親戚朋友往往會送上豬籠入水的祝福,即財源滾進的意思。

嚮往美好生活的廣府人怎忍心財源枯竭?而肝卻剛好與幹同音,無水無財犯了大忌。於是乎,帶有溼潤義的潤字便取代肝字,豬潤一詞就此在廣府流傳開來。

鑑定一碗粥的標準,是熬出油質與否,萬幸時間這味調料,造不得假。

先喝粥,鮮入骨髓,豬潤嫩滑爽口,絲毫不沾腥氣,魚腩碩大飽滿,肉質緊實,仍有絲絲甜味,再嘗一口粥底,綿到心底。

重口味患者可以加入適當特調醬油,再埋進一塊油條,待滾燙的粥攻破油條脆弱的防線,金黃的外衣裹上一層米漿,油條漸漸軟化,一口不夠,再來一口。

早餐食畢,出發太平山。路過中環的沾仔記。

皇后大道

隨處可見的匯豐銀行

3月這時候的碧桂園,還沒有爆發諸多醜聞。

李嘉誠的帝國

爬山裝備不可少

王家衛鏡頭下的半山扶梯,彼時正在維修。

扶梯結束,走過一段蜿蜒的小路,正式開始爬山。

昨天走的太多,今天剛爬一會兒就要休息了,體力不支。

越往上,越能全方位的俯瞰香港。

孔老師也是虛胖。

路上的外國友人很多,他們興致勃勃,很喜歡爬山。

不知是否是大哥真跡

半山腰有一個轉角,能完整的看到維港。

兩個孕婦結伴爬山,精神可嘉,體力可嘉。

這個洗車房在視覺上很像一個平面,有點意思。

老外朋友對山頂豪宅讚歎不已。

一路豪宅林立,風光甚好,3個小時的腳程卻也磨人,粥水不持久,肚子也開始咕咕叫,幸好山頂有家店,可以撫慰疲憊的五臟廟。

麥奀記,奀讀音同『恩』,形容人瘦弱,正如同他家的面一般,瘦弱卻有力。

這要說說雲吞麵的歷史。話說廣州的雲吞麵的起源地。由於戰亂或無人繼承等原因,正宗的雲吞麵的傳統制法和叫法沒有在廣州留存,反而在香港保留至今。據說以前的雲吞麵按份量不同稱為“大用”和“細(小)用”,因為雲吞煮熟後像一朵芙蓉花,也把“細用”改成了“細蓉”並在香港沿用。

也因此,倒推回去,“用”就是雲吞麵的簡稱。

一碗標準的”細蓉”雲吞麵的賣相,應該是面上雲吞下。詳細說來就是湯匙在碗底,四粒雲吞在中間,上面放一層面,而面要浮在湯上。

面,必然是竹升面。加有鴨蛋,而且是必須加有鹼水才能保證爽口。也因此如果鹼水比例份量控制不好,一碗麵入口就是鹼水味,什麼興致都沒有了。

一碗好的雲吞麵從湯,面,皮,餡的等每個環節都非常講究。湯是要由豬骨,大地魚,蝦籽等材料慢火熬成,講究『湯清味濃』。

雲吞皮要擀的非常薄,而且包完餡後外皮要有金魚尾才是正宗;餡的材料也是越來越精,大部分麵店都會用蝦肉來提升雲吞的整體質感和鮮味。

麥奀記符合上述所有標準,好面之稱當之無愧。

這次來麥奀記還有一個小彩蛋——肉桂味的紅醋,和雲吞的搭配有奇妙的口感,這種口感,恕我水平有限,實在不可描述,欲知詳情,親臨便可。

一些可愛的文創用品,狗包深得我心。

太平山下即是中環,經過長江集團,沒想到過了幾天,李嘉誠便在此宣佈退休,每個人的人生,總是在不經意間參與了歷史。

超人也罷,魔鬼也罷,都與我無關,此時的我,只想尋找一塊叉燒。

律政司

火柴盒一樣的公交車

再興的叉燒在香港屬於平、靚、正的第一名,肉質鬆嫩皮又香脆。要是經過灣仔,一定要試試這家的叉燒。

雖然店鋪很小位置很少,但大家都是屬於吃了就走的,輪候時間不會很長,加上服務速度非常快,不想坐下吃也可以外帶。

嘗過鏞記的飛天燒鵝,新崛起的一樂燒鵝,米其林常客甘牌燒鵝,來了再興,怎能不試試這裡的燒鵝?

100蚊一隻的鵝腿,外形猶如苗條少女赤裸在你眼前,等不得一秒就要獸性大發,咬下她若影若現的脆皮,彷彿親手解下少女最後一層羞澀,膽固醇赤裸裸展現在你面前。


油脂帶給人的高潮,絕不遜於妙齡女子,古人云:食色性也。誠不欺我。

是比特幣嗎?

大公報

孔老師受不了肉眼可見的脂肪,卻對路邊雪糕車的糖分視而不見,難以捉摸。名聲在外的富豪雪糕車,和麥當勞KFC無異,不值一提。

第一次來香港的孔老師堅決要來金紫荊廣場打卡,沒辦法,只好前去。

從小受TVB的薰陶,對家人好友在一起吃火鍋的場景有深深的執念,這次下定決心試試港人的火鍋,亦稱邊爐。

時逢《使徒行者》大火,想起卓sir和釘姐接頭的金海閣火鍋店,正好以食材新鮮,湯底豐富聞名,正中下懷。

進店落座,店員會拿來調料,自由搭配,我嗜酸辣,因此多放了幾顆金桔。

點了招牌醉雞鍋底,怕底料不夠另點醉雞一份,上菜時才知多慮,鍋裡料足,除了雞還有兩大塊帶肉豬骨,最後也沒吃完。

招牌四寶丸:牛丸,豬肉丸,蝦丸,墨魚丸,全部新鮮手打。

炸響鈴,是廣東打邊爐的特色菜品,原料是豆腐皮和肉末,最特別的是方式在火鍋裡涮過有奶香味,是我個人比較鍾愛的一道菜。

鍋底有藥材味道,用的是我不喜愛的黃酒,嚐了一口湯,竟然有些清爽,用來涮菜應該不錯。

雪花肥牛,看這紋理就知道不是一般的肉,與和牛類似,但是不是和牛,是產自美國的安格斯,因此價格沒有那麼奪人,268蚊的價格有這樣的分量,知足。

墨魚丸最佳,彈性十足,咬在嘴裡,一口爆汁。

但最讓人驚喜的不是這些,而是唐生菜。

唐,同糖,意為含糖量高的生菜。香港的蔬菜都是內地的上品,入口甜味十足,爽脆飽滿。本來為了安慰自己吃點綠色蔬菜的附屬品,反倒成了這頓火鍋最驚喜的地方。

這一頓吃的有多飽,拿出消食胃藥才知道。

一共700多港幣,沒有海鮮,價格中規中矩

吃飽喝足,看一圈維港夜景

從早上六點開始,到晚上10點,吃了一天,想著散步回酒店消化一下,沒想到路上經過了義順牛奶公司,有什麼辦法?繼續吃唄。

地道的雙皮奶端上來,可以明顯看到它的表面像老奶奶的臉一樣,有著皺皺的奶皮。第一勺入口以後,奶皮醇厚,香甜濃郁之餘,還帶點奶羶。

味道中規中矩,不如順德的水牛奶做的雙皮奶,奶滴粘附杯壁不流走,原料還是很重要呀。

正宗pony老師洗剪吹

回到百德新街的住處,結束落胃的一天。

DAY3 澳門風雲心慌慌

今天的行程是去澳門

去澳門之前,又來到上環附近,尋找早餐。

隨便走進一家茶餐廳,煎蛋牛肉麵,轉出前一丁,配絲襪奶茶。

孔老師雙蛋通心粉,味道差評哈哈。

去澳門很方便,在上環碼頭買票,隨買隨走。

50分鐘即可到達。

吃飯的時候,我好說,吃完我們買點手信就回香港吧,別留在這裡了,澳門太恐怖了。

但是吃完我反悔了,我對朋友說,威尼斯人那麼豪華,房間肯定也不錯吧,要不買完手信我再去試試手氣,要是能贏個房費住一晚也好呀。她說我瘋了。我真的瘋了。

買手信的過程不提,因為我只是挑最貴的買,給同事買點,也算沒有白來。

買完一分鐘都沒停,打車直奔威尼斯人,進場。

老規矩,我把吃完魚翅和買完實訓買完手信後的6000,讓我朋友保管4000,我贏2000去賭。這次的目標是贏3000,兩間大床套間的價格。

這回我朋友也在一邊看著我,一把下注,1000,大,贏了。第二把,押大2000,又贏了,房費到手。

DAY4 雖回家鄉仍嚮往

第二天一早,孔老師拉著我早早回了香港,真是用心良苦啊。

在香港的最後一天,除了繼續吃吃,剩下的就是購物了。

聞名遐邇的添好運,可惜不是深水埗的總店,總覺得名過其實。

報攤上有一些少兒不宜和敏感詞,見怪不怪。

本命年,買個黃金保佑自己和家人。

可惜時間來不及了啊,鏞記出品,必屬精品。

安德瑪全場六折,買了T恤和短褲。

提前在IFC辦好了託運,輕鬆坐上機場快線,到了機場吃了頓便捷晚餐,便匆匆回到杭州。

每每看到香港密密麻麻的城市空間佈局,一種緊張和壓力便會莫名襲來。這幾日,奔走在高樓林立的水泥叢林間,夜裡十二點坐著夜班巴士從元朗返回銅鑼灣,擠過早高峰中環的地鐵,在太平山感慨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是香港的壓力,是香港的動力,也是香港的魅力。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