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5月在國內休假的時候就辦好了臺灣通行證,可是重新駐外後心卻遲遲沒有安定下來,無心工作,白天發呆,晚上加班,早早就開始了下一場旅行的計劃,有時白天上班都在搜尋臺灣的攻略。一直以來,腦子裡就縈繞著要去臺灣耍一趟的想法,直至出發去臺灣的前一天都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可能是因為臺灣既有著類似出國的陌生又有一種親近的感覺,港澳都去了,不能差了臺灣。
在查攻略的同時,還會經常搜尋“臺灣好玩嗎?”,大部分回答都是不好玩、沒啥可玩的、還不如中國二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等,但是也不乏有人多次遊玩臺灣並極力推薦,沒有一致性回答,我只能作為一隻小馬親自試一試水深了。
在去臺灣之前,我還面臨著內憂外患,公司可能調整休假政策,有可能不能按時休假;面臨重要工作,領導可能不放我走;臺灣自由行簽註停辦;颱風在去臺灣的前一天剛剛過境。可是我已經訂好了酒店和機票,如果不能成行,將會損失很多錢,最後,心想不管出現什麼情況,我都要去臺灣,最終結果也是克服內憂外患,達到天時地利人和順利到達臺灣。
行前準備
拍拍口袋,拍拍腦袋。臺灣通行證,簽註,入臺證,機票,酒店,換錢,手機卡,悠遊卡,拼車一日遊,電動車,行程,攻略,APP,照相機,自拍杆,充電寶,太多了。想一想,出去玩一趟還挺麻煩的。
提前1個月機票竟然比我提前3個月都便宜,可能是因為簽註政策,去臺灣的人少了。港澳附近的人推薦從澳門出發,太便宜了。
酒店推薦用adoda訂,感覺比國內app要便宜一點,而且釋出的房型好像也多一些。
因為我沒坐高鐵而是火車,買火車票用的是臺鐵E訂通app,很方便,可以用萬事達或維薩卡購買,刷二維碼進站。訂高鐵票需要另外一個app。因為現在遊臺灣的人比較少,現場去買一般都有票,區間車可以刷悠遊卡。
在國外,谷歌地圖確實要比大陸app更準確好用一些。
手機卡比wifi更便宜方便一些。
在臺灣還是需要多備一些現金,小店一般都只收現金,移動支付不是很普及,刷卡倒是還好。我換錢吃了大虧,在臺灣ATM取錢,最少1000,最多2萬,工行卡一次15的手續費,我4000臺幣分兩次取,就是30。後來現金不夠了,用萬事達信用卡在711取錢,取了1000,ATM手續費100,信用卡手續費3美元,這手續費有些高啊。臺灣接頭不像港澳有很多的兌換點,所以一般只能從ATM取錢。
711等很多地方可以刷悠遊卡,所以可以多充值一些。硬幣太多可以用來充值。
總體感受
711比飲水機多,飲水機比垃圾桶多。臺灣711很多,所以大陸那種個體商店就比較少,很像淘寶和京東。很多公共場所有飲水機,省了不少喝水錢。垃圾桶少到我要把一個垃圾捏一兩個小時才能扔了,很多店都讓把外帶垃圾帶走。
臺灣愛說公德心,大陸則是道德。臺灣很講忠孝信義,這四字很常見。
在臺灣,可能在國外常住時間太長,一提到大陸就說是國內,要政治正確。之前在大學上大國興亡課,中間穿插一節課講臺灣,老師就提到,想要統一臺灣,就要在心理和感情上統一,不能把臺灣人民當做外人,不能將他們推出門外,推給敵人對手。
有幾次服務人員在向我打招呼的時候先說的不是國語而是英語或者日語,我看著像外國人嗎?這麼黑,典型的中國人啊。
相比而言,我同臺灣人聊天聽到的多是“同胞”、“交流”。他們從你的口音很容易就聽出你是大陸人,就會很好奇的問你是哪裡人,不要回答大陸人,而要說具體的省市,當我說出我來自新疆的時候,我很高興他們都知道這個地方,可能新疆在國際上確實比較有名,他們驚訝我會從那麼遠的地方過去,新疆是他們非常想去的地方,問我來自北疆還是南疆,哪裡更好玩,什麼時間去最好。同時,很多臺灣人都去過大陸的,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去的會更多,以前可能是去大陸臺企出差,現在多是旅遊。反而可能中青年如果沒有父母的帶領就很少去過臺灣。
臺灣人真的很客氣熱情,有著和人點頭致意的習慣,而且謝謝常伴嘴邊。有位去過大陸的阿姨直言大陸沒有臺灣人熱情。在墾丁my home青旅,我早上準備出發去玩,前臺美女提醒我打滿水再出門,其實如果她不說我還真不是很好意思。等到我第二天準備退房的時候,聽到我拉行李箱的聲音,她走出前臺,問我怎麼走,拼車還是坐公車,我說拼車,她又問車到了嗎,什麼時候到,如果還沒到,就先在這裡坐著休息等一會,還又讓我裝滿水,好感動啊,在臺灣感受到最溫暖的一次。其實我原本準備在門外路邊等車的。
臺灣的車速很快,主要是因為人車都很遵守交通規則,行車很有秩序,即使是在十字路口,車幾乎都是不減速就衝過去了,幾乎不需要擔心有人突然橫穿馬路。另外就是臺灣道路比較寬闊,雖然樓之間間距不大,但是因為人行道建在樓下,沒有自行車道,留給機動車道的空間就比較大。在臺灣,機車真的是機動車,跑的飛快,和轎車並肩,因為機車確實很多,有些道路有機車專用道。有青旅舍友說臺灣市內綠化少,說實話,臺灣行車道兩邊確實沒有綠化帶,這確實是為了拓寬道路而做的犧牲,這樣的好處就是道路實際佔用寬度較小,城市不至於攤大餅。但其實臺灣在一些公園和公共用地的綠化做得非常好,彌補了這點缺陷,從機場線兩邊茂密的樹林就可以看出。
臺灣公共交通都有博愛座,雖然只是老弱病殘孕群體有限乘坐,但是很多人還是寧可站著也不坐,我站著實在太困了就坐在了博愛座,但是如有需要我就立刻站起讓出座位。臺灣下車一定要提前按下車鈴,不按有可能就錯過了目的地,我有兩次因為沒有按到位,司機沒有看到提示坐過站了,所以要長時間重重的按下去。
說起博愛座,很多公交地鐵上的座位是可以摺疊後用來停放輪椅的。臺灣的公交車,到站後會向車門方向傾斜,應該是為了方便乘客尤其是輪椅上下。在高雄旗津,我看到一輛大巴拉的都是坐電動輪椅的遊客,他們通過大巴的升降機上下車,很是方便。在臺灣,我看到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有殘疾人專用區和輪椅坡道,所以我在臺灣比在大陸看到更多的坐輪椅的殘疾人。正是因為便利的公共設施到位,殘疾人才能走出來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在大陸,因為相關設施不到位,所以殘疾人選擇被動宅在家裡。我以前一直以為太多的的服務於殘疾人的公共設施顯得多餘,到臺灣我才意識到很多殘疾人的存在被我們忽視了,他們只是潛藏在家裡,外界有限的公共服務將限制他們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目前的公共設施更多是照顧了坐輪椅的殘疾人和盲人,但其實有更多的殘疾人需要我們的幫助。
怎麼樣算深度遊?來臺灣後我覺得過去在國內很多城市遊玩好像是浪費時間,與其在大同小異的城市街巷裡遊蕩,還不如欣賞更美的自然景觀。當然不是說人文景觀不值得逛,但是走的城市多了,景點也慢慢重複的多了,除非你真的慢下腳步,深入當地傳統風俗習慣保留較好的地方,比如公園、集市、小街小巷等,否則你真的很難深切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你逛仿古和現代商業街,品嚐當地美食都只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一般在國內旅行,在一個省市最多停留三四天,這點時間不夠你深入瞭解這個城市。你的目的地是各種景點和網紅店,你不是在早起晚歸的上學、上班、經營一家店,你沒有在當地為生活奔波。在臺灣,待得時間長了,與剛來時取錢、坐桃園機場捷運、向陌生人問路的緊張、不好意思,從不知道吃什麼,在景點之間趕路,漸漸地變得輕車熟路,會停在路口的街邊攤前買個早餐,和當地人搭話互相瞭解並聊聊兩岸關係,坐在公交車上欣賞夜色下的街道,走累了就停下來歇歇,不再追趕時間。雖然你還是在旅行,但你已經漸漸融入了當地生活。
各地點評
順時針行程,感謝@ffyayigoo,基本參考了她的行程
臺北
臺北:市內主要景點一天即可逛完,如果走街串巷再加一天。北投淡水需要一天,紅毛城附近一帶還是值得一逛的,從淡江中學大門進入彷彿又重新回到了學生時代,走在校園內,《不能說的祕密》畫面浮現在眼前。有了路燈的映襯,漁人碼頭的夕陽顯得更美。
九份
九份:好像重慶的洪崖洞,依山而建的老街,賣的東西和其他地方無二。但是走在大紅燈籠映照下的窄窄的古街,走幾步就是一家老字號,站在山腰上眺望遠處的煙雨朦朧的港口小吃,還是挺悠閒愜意。菁桐站和平溪老街沒必要花太多時間逛,因為和其他地方無異。所以不如報個一日遊的團,還可以去野柳看看。
花蓮
花蓮:因為我是順時針遊臺灣,所以花蓮是我在臺灣感受藍天白雲碧海的第一站,深深的震撼了我,和墾丁不分伯仲。住在花蓮站對面,早上出門後看到椰樹、高山、白雲藍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坐在車上心情都開始盪漾了。清水斷崖、太魯閣、七星潭,真是充實的一天。可以不玩飛行傘,但是不能不出海賞鯨,因為我從沒有坐船出過海,所以還是很激動的。當深入碧海,海真的是深藍色的,顯得很幽深,原來大海也會有涇渭分明的現象,黃海、綠海、藍海,漸漸深入。雖然遺憾沒能看到鯨魚,但是看到海豚對我就夠了,拿著單反高速連拍的咔咔聲讓我留住了很多海豚越出水面的精彩瞬間。
縱谷線
說是縱谷線,其實是半田園半海岸。先是鄉間別墅,再是奶牛牧場,再是池上車站看打穀蒸飯,然後是伯朗大道看種稻,最後是海岸線。 伯朗大道如果不騎車,一個小時正好可以走個來回。 瑞穗牧場,除了冰激凌,好像別的都好吃。 盤山公路後中途可以停車拍夕陽,很美。
墾丁
墾丁:墾丁是和花蓮比肩欣賞藍海的地方。如果你只是遊玩景色,那報個一日遊的團,東西兩線的十個景點可以在一天內看完,別說是坐大巴,就是你騎電動車,只要電量夠,一天時間也差不多能跑完。墾丁不只有美景,還有美食和娛樂。東線,人煙較稀少,沙灘較少,多是礁石和高崖,基本只適合欣賞景色,我猜站在龍磐公園或者風吹沙的高崖上看日出肯定很美。西線,在後壁湖吃海鮮生魚片,一片一塊多,說實話我吃不慣,在南灣和白沙灣的沙灘還有後壁湖都可以玩水上專案,後壁湖南勇浮潛和水上專案價效比非常高,在西線當然非常適合欣賞日落,除了關山,還有當地人常去的紅柴坑、山海和萬里桐。
高雄
高雄:鐵道館挺有歷史感的,老火車頭旁就是輕軌站。西子灣沒什麼,但是不妨去中山大學看看猴子,領事館是真沒意思。高雄最適合玩的應該屬在旗津騎自行車了,當然情侶們坐愛之船夜遊愛河也很浪漫的。
臺中
臺中:高美溼地因為太遠沒能成行,不知道到底如何,但是市內除東海大學,真的沒什麼可逛的,彩虹眷村實在是太小了,不如改叫彩虹眷屋。臺中老車站保留在新車站旁,還是很有歷史意義的。還有清境農場、阿里山和日月潭,因為出身農村對農場沒興趣,聽說阿里山和日月潭景點不夠大氣,就沒有去,不能斬草除根,留待以後再去吧。
臺東:行程確定後才聽說臺東六十石山和綠島很好玩,尤其綠島作為一個離島,很適合出海和浮潛等。
總結
總結:我認為如果去臺灣看海,最值得逛的就是臺北、花蓮和墾丁,所以安排6-7天就足夠了。臺北市內和淡水北投各1天,如果再逛逛老街購物吃喝再加1天,九份野柳1天,花蓮1天,墾丁2天,所以7天就可以玩的很好。臺中、高雄、臺東等地就作為次要景點看個人喜好再決定了,不過很多人都是從高雄進出臺灣。
我思我想
我對旅行的認識有一個逐步發展深刻的過程。
真正意義上的旅行是從大學開始的,在此之前都是高中學校組織的遊玩和在家附近的遊山玩水。
排除回甘肅老家,第一次長途旅行是高三去河北秦皇島的畢業旅行,學校組織,同學陪伴,無需擔心費用也無需操心行程,只要開心就好,真的是高三最開心和印象深刻的一次出行了,尤其是出身內陸的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現在依然記憶猶新。
第一次獨自旅行是在新疆烏蘇結束千人百村調研,團隊解散後去喀納斯找二哥遊玩。這次出行一是因為烏蘇距離喀納斯較近,充分利用此次機會,二是二哥在那邊工作,三是早就聽說喀納斯的美景並被他深深吸引,確實非常想親身體驗。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和之後更多的旅行。
其實學生時代部分旅行其實是順路性質,如高中去西柏坡素質拓展、學習,社團去保定、高碑店調研,大創去河南周口調研順路遊玩了洛陽和嵩山少林寺。
隨著零花錢的積累、膽量的提升、視野的開闊、誘惑的增加,也多了一些計劃後的單純旅行,大二騎車去天津、延慶,如大三去湖北湖南找同學,大四畢業去山東,雖然出行,但花費總體還是扣扣索索,玩的不夠痛快。
更頻繁的旅行是從工作真正實現財務自由以後才開始的。2017年元旦去了恆山。年底出國常駐,回國休假中轉途中總會利用機會多玩幾個地,比如廣州、香港、澳門、無錫、蘇州、南京,西安、成都、重慶,伊犁等。因為回國休假期間多不是什麼節假日,雖然沒有擁擠人群,但只要當地沒有同學朋友,再好玩的地方,也只能獨自欣賞。在南京,雖然一天只拍了一張照片,但並不影響在同學的陪同下玩的很開心。在重慶,雖然之後就被凍感冒了,但是能有當地同學請吃飯也很滿足。在西安,雖然冒雨爬華山凍成狗,但有同事陪著,也覺得沒有那麼糟糕了。
這一階段,雖然經濟較為自由,但是旅行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並沒有太大提升,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行程都是自己獨自完成,喜也是我,悲也只有我,無人分享,雖然在看到美景的那一刻是無比快樂激動,但是很快就陷入了一種想要借景抒情、誦詩一首卻無人傾聽的孤獨。我猜這也是知乎一人獨自旅行體驗分享者倔強傲嬌背後難言的悲傷。當然不排除在獨自旅行中總是能夠遇到可以同行的人。
人作為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生物,畢竟還是要和人交流才能釋放自我,沉默內向的人只是更能壓抑自己的渴望。一個人的旅行,記憶很快就會褪色淡忘,同行旅行則總是印象深刻,時不時的被當時同行的人提及,想起都是美好的回憶。印象是由事件組成,事件是一種聯絡,獨自旅行,產生的聯絡多是任何景之間的,景給人的是一種被動聯絡,而人和人之間的聯絡則是主動雙向的互動,要更復雜更容易通過這種互動被鞏固。
另外,這段時間遊玩的多是現代大城市,說實話,每座城市值得遊覽的景點也就兩三處,其他多是類似的人造景觀,例如每座城市都少不了一個仿古商業街和現代商業街,這也是城市功能決定的。除非是長期居住一地,否則真的很難體驗當地人文風俗。除了美景,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另一個特色,但是在交流方便、商業化的今天,在一處地方也能吃到各地美食,這個城市和其他並沒有什麼大不同了。這些城市造成了審美疲勞,可能之後我不再會去此類大城市了,而是轉向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風景。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自然風景比城市風景好,同行比獨自旅行好,無論是去哪,只要有伴,依然也可以玩的很開心,我需要個伴。
訂了飛機票的我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去臺灣,回來後會不會像網上所說後悔?
當你對去一個地方猶豫不決,那你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旅行的意義和此行的目的。
不是無論什麼樣的景點,只要兩個人一起就好嗎,那還去旅行幹什麼?旅行是一個發現真善美之旅,本地的真善美畢竟有限總會匱乏,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另一面,新的真善美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激發你的靈感,陶冶你的情操,給你新的啟迪,讓同更廣闊世界的接觸使你成為一個更全面更優秀的人,而不是一個眼界狹隘的井底之蛙。
聽說臺灣風景比較小氣,基礎設施建設也落後中國,食物也不是很好吃,至少是吃不慣,所以很多人後悔。這次,我時間不緊張,可以更從容的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