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母親與別人一起體驗了一次港珠澳大橋的巴士之旅,但僅僅是到達香港口岸後,逗留了片刻便回程了,沒有進入香港市區,卻白白的浪費了一次香港簽註。母親因此耿耿於懷,心心念念想要再到香港一次,畢竟距離她上次到香港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認真想想,我也有差不多十年時間沒去香港了,借這個陪母親去的機會再遊一次香港吧。順便也到澳門轉轉,去年我帶著母親只去了澳門半島,這回可要到氹仔島和路環島走走了。
到澳門從珠海入境比較方便,於是取道珠海,目標澳門和香港。
1、廣州南站——珠海站的城軌票,二等座70元/人,另加3元保險,兩人總價146元。
2、澳門港澳碼頭——九龍中港城碼頭的船票,普通位160元/人,12歲以下兒童和65歲以上長者可享18元優惠,票價以港幣計算並已包含香港離境稅,兩人總價是港幣302元。
3、香港(九龍)紅磡站——廣州東站的廣九直通車票,181元/人,票價以人民幣計算,兩人總價362元。
回程的廣九直通車票我是提前到廣州東站購買的,12306網站沒有售賣。港鐵城際直通車官網(//www.it3.mtr.com.hk/b2c)有售,但每張票要收12元的服務費,且要到指定的香港取票點取票,不甚方便。
1、在珠海依然選擇格林豪泰集團的酒店,香洲區格林聯盟珠海拱北情侶南路九洲港酒店,適逢週末,價格略高,237元/晚,鉑金會員贈送早餐。兩晚總價474元。
2、澳門沒有格林豪泰的酒店,於是在飛豬網上“廣之旅”訂了澳門喜來登金沙城中心大酒店,含稅756元/晚,兩晚總價1512元。這是氹仔島上價效比最高的五星級酒店了。
3、香港也沒有格林豪泰的酒店,且寸金寸土,在網上比較了之後在飛豬上“Agoda”訂了一間也是價效比較高的酒店,偉晴軒酒店,含稅501.25元/晚,三晚總價1503.75元。選的是家庭房,房間稍微寬闊些。
港幣和澳門元兌換:外幣在各大銀行都可以兌換,且銀行不會收取任何手續費,但每個銀行的匯率略有不同。我就近到工商銀行兌換了一些港幣和澳門元,不過沒有小面額的零錢。
購買港澳流量包:中國移動使用者需要先開通國際漫遊功能,按天收費的港澳臺三地流量包價格適中,選了6天流量包128元,通過“無憂行”APP購買有五折優惠,實際付款64元。
我手頭上的香港八達通公交卡估計還能使用,只需要到港後重新啟用或充值。澳門的澳門通公交卡原沒打算購買,但在網上檢視時發現才55元/張,內有30元可用金額,覺得價格不貴,便預購了2張。
手機上下載“地鐵通”APP,裡面涵蓋了全國各大城市的地鐵線網,需要哪個城市的直接下載即可,方便實用。
本來也下載了一個“香港乘車易”APP,但是不知為何,開啟使用不到一分鐘就閃退了,即使更改手機的繁簡字型模式也無濟於事,只好棄之。
珠海,這個我第一次來就已經愛上的城市,清新、整潔、秀麗,令人閒適悠然,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美好。
到達珠海,一邊品味著這裡的空氣,一邊用手機搜尋著下榻酒店附近的餐館,午飯時候到了。
格林豪泰酒店,是我出行的必打卡之地,多年的追隨,感覺卻是不及從前了。
休息片刻,出門往左,走了大約一站的路程,便見到了【垚楾居】素食館。
門面不大,但裡面裝飾雅緻,菜式品種也豐富,出品好,賣相佳,味道一流,可謂色香味俱全。其中一款豆腐,薄片,軟滑,一動就碎了,不曉得是如何切出來的。
對於不吃肉的我來說,到大眾餐館吃飯所能選擇的素食種類很少,而在素食館就餐則選擇的種類會多得多。
健康素食適合所有人。
吃過午飯,在附近的車站乘坐22路車到白蓮洞公園散步,消化消化。
白蓮洞公園
白蓮洞又稱鯉魚嘴,古有“僧人隱跡於此,遍種白蓮”而得名。
白蓮洞公園初建於清乾隆年間,民國時期由越南華僑和當地商賈集資重修,抗戰時期又慘遭破壞,直到改革開放初期,珠海市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修建,使之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當今的旅遊休閒勝地。
公園內山清水秀,樹木婆娑,拱橋,涼亭,步道,石板階梯,無不呈現一片綠,養眼之至。
還沒來得及拾級上山,老天爺竟然下起了淅瀝的雨,夾雜著強勁的冷風,使我狠狠的打了個寒顫。所幸我有備而來,帶了厚披肩和雨傘,才不至於狼狽。
不過也沒有心情再逛了,還是早早回酒店吧。
在車站等車,雨越下越大,回酒店的車久候不來。冷風凜雨中轉乘別的車到九洲城去了,因為那裡人氣旺,不易著涼。
其時九洲城已接近下班時間,不接待遊客了。對面的珠海百貨商場以及免稅商場則是人氣不錯,與母親慢慢看悠悠逛,逛至珠海百貨四樓,看見有家【素緣素食】自助餐館,正合心意,雖然沒到飯點,也早早的進內找好位置了。
每位38元,老人28元,很便宜的價格,菜式品種卻頗為豐富,熱菜冷盤,點心糕類,茶水湯水,果汁燉品,蒸的煮的,炸的煎的,燜的燙的,應有盡有,全都是健康的素食品。
奈何肚量有限,每款取一點也還沒取齊就吃飽了,本想坐一會兒消化了再吃,但是客人絡繹不絕,也不好意思繼續坐下去了。
在酒店用早餐,酒店門口就有26路公交車到梅溪牌坊,沿途高低錯落的在建或已建樓盤林立,足見珠海的發展勢頭強勁呀。
梅溪牌坊
四十多分鐘後到達梅溪牌坊,這是光緒帝為表彰清朝駐夏威夷第一任領事陳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賜建的,該園區門票65元,老人30元。
進入園區,便是一大片廣場綠地,路邊一排仿門牆建築,使這條綠道免於單調。筆直的參天大樹,以及低矮的灌木叢,加以紅花映襯,令廣場呈現一片春色。
穿過廣場,就是牌坊群了。
陳芳故居包括一座陳公祠、三座大屋、一座洋房、一座花廳以及梅溪大廟和祠堂。
整座建築做工精細,麻石牆基,石階拱門,各種花雕,既有嶺南風格,又有西洋風味。門前、屋巷鋪設石板,種有芒果、樹菠蘿、白玉蘭、九里香等花木。
陳家戲臺,據說會定時安排節目供遊客欣賞,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並沒有節目可看,只一個空架子。
這裡還有一間珠海名人蠟像館,介紹了曾在珠海作出貢獻的名人,名人可謂不少呀。
梅溪牌坊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遊客稀少,週六了,遊人還是寥若晨星。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好事,起碼對園區的保護有保障。
梅溪牌坊旁隔一條馬路便是奧園廣場,一個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看樣子是新開張不久,估計中午飯有著落了。
果然,裡面餐館不少,選了一家以客家菜為主的餐廳【客語】落座,看到滿滿的上座率,心想這家店應該出品不錯。
事實證明,的確是物有所值。雖然每份菜式很袖珍,量很少,但味道不錯,價格公道,且就餐環境乾淨衛生,服務員熱情有禮,也難怪人滿為患了。
反觀旁邊的數家餐館,卻是門可羅雀呀。
奧園廣場前的公交車站只有26路這一路公交車,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九 洲 城
在九洲城站下車,再次來到九洲城(也叫珠海市博物館)參觀,所見與數年前所見並無不同,外觀恢巨集,色彩明快,視野視覺上的強烈震撼感,豈是用普通文字所能表達?這氣勢足可傲視全城。
站在門外,一種尊崇之情油然而生,畢恭畢敬的進內,小心翼翼的參觀。
城樓之外也是風景如畫。
美景讓人流連,但飯點時候還是得吃飯。
在昨天的【垚楾居】素食館過一點點也有一家【合璧屋】素食館,晚飯就去那兒。
但是頗感失望,因為這裡的素食不太適合我們的口味,偏辣,偏重口味。翻遍菜牌才找到兩個清淡的菜式,匆匆吃罷就離去了。
珠海的金悅軒酒家口碑挺好的,一直沒有機會去嘗試,這次就去喝早茶吧。
酒店門口就有4路公交車,到達金悅軒還不到8點,茶市未開市。
梯間裝修豪華,酒家內也是富麗堂皇,再看價目表,五星級的收費,客人還那麼多,心想這裡的出品應當不錯吧。
點了幾款喜歡吃的點心,還可以,沒有驚豔,沒有驚歎,只有不過如此的感慨。
天空暗沉,太陽奮力穿透雲層射進來一抹陽光,在海面上閃出一鱗波光。坐在靠窗的位置,看到這一幕頓有觸電的感覺,等會兒過澳門可千萬不要下雨呀。
回酒店退房便直接到拱北口岸過關了。
匆匆一別,這次在珠海只逗留了兩天,作為到澳門的中轉站,珠海成了整個行程的配角,但卻是我心裡永遠的主角。
在拱北口岸通關的時候我走了捷徑,陪母親走長者通道(65歲以上老人可以帶一名陪同人員走長者通道),異常快捷。
來到澳門關閘廣場,左手邊幾條人龍有序排著隊,那是各大酒店的免費穿梭巴士上落站。
根據指示牌找到金沙城中心酒店的巴士,順利來到喜來登酒店,下榻在浩天樓。
金沙城附近有條聞名遐邇的官也街,打算到那兒吃午飯。
在巴黎人酒店門口乘坐15路公交車,投幣需要6.00MOP,但刷澳門通公交卡是五折,只需3.00MOP,很划算。
官 也 街
官也街是氹仔舊城區的重要組成街道之一,以澳門第81任總督名稱命名。這也是手信一條街,杏仁餅、薑糖、榴蓮酥、葡撻等一眾名小吃,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但凡這類店鋪前都是人頭湧動,排隊購食的場景永不落幕。
隨便找了家飯店吃飯,然後便穿街過巷的東瞧西看了。
沒想到這裡還藏著醫靈廟、觀音堂、北帝廟和天后宮。
順著“龍環葡韻”指示牌一路走去,沿路的建築充分顯示著這裡曾經的主人身份。
遠遠望到一排薄荷綠建築,那便是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了。
龍環葡韻
“龍環”是氹仔島的舊稱,“葡韻”是指這裡葡萄牙的建築風格。這五幢葡萄牙式建築,原為澳門離島高階官員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現在改造為博物館了。
色彩鮮明的外牆,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博物館前的一片紅樹林溼地,不僅能體會到樸素而古典的葡韻風情,還能感受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在這裡小憩也是一種享受呀。
龍環葡韻景區為澳門八景之一,也是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產。
天色漸暗,還要帶母親去威尼斯人的大運河看看呢,故沒有逗留,沿原路返回了。
回到金沙城中心,滿眼的時尚建築,視覺衝擊的殺傷力真是大啊。高聳的巴黎人鐵塔,周圍都是舉著相機拍照的人群。
大運河購物中心
進入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室內裝潢依然,金碧輝煌沒有絲毫陳舊感,仍是如此的大氣與磅礴,莊重而高雅。
輾轉來到位於三樓的大運河購物中心,本以為母親會驚訝於那人造天空,殊不知她好像熟視無睹,沒有任何的表情變化。相比較於我第一次來這裡時的那份驚喜與驚奇,目不轉睛的盯著那天幕,試圖窺探出它的製作與技巧。母親的表現著實令我吃驚呀。
雖然如今我也沒有表現出驚奇,那是因為我已經來過幾次了。而母親是第一次來,可能她壓根兒就不喜歡看這東西吧。
在室內造運河,這手法堪稱絕妙了。從威尼斯人開張至今,相信每年來大運河的遊客只增不減吧。
大運河上不時穿梭著貢多拉船,女船伕一邊掌船一邊歌唱,聲音清脆嘹亮,歌聲連綿婉轉,在岸邊步行或購物,絕對是愉悅的體驗。
在大運河購物中心的美食廣場簡單的吃了個比薩就打道回府了。
璀璨的燈光令不普通的建築物更加的不尋常,巴黎人鐵塔更是成了焦點,塔下週圍都是爭相拍照的人群。
早上拉開窗簾,視線所及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我所在房間在30層,可以居高臨下的俯瞰窗下城景,美在那一瞬間定格。
把鏡頭拉近,仍然看不清對岸高樓,微感失落。
酒店三樓有個美食廣場,早餐可以在那裡解決。路過中庭,看這植被裝飾都可以以假亂真了。
時間尚早,美食廣場內人不多,選了喜記的雲吞麵和花菇面,果然不錯,足料足味,70元每碗的價格也值了。
在酒店門口的公交車站乘坐26A到路環島的黑沙海灘,其實不遠,半小時左右就到了。
下車後首入眼簾的是黑沙公園,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估計裡面是小孩子的遊樂園吧,看介紹有游泳池、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兒童遊樂的專案。
另一邊就是海灘了。望著黃裡泛黑的沙子,有種獵奇的衝動,為什麼這裡的沙子是黑色的呢?
黑沙海灘
通過百度可知,黑色的細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帶黑的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受海流影響,被搬至近岸,再經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淨的白沙灘,變成了迷人神祕的黑沙灘。
但是由於水土流失,使這個原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天然海灘的黑沙面積逐漸縮小,澳門當局只好以黃色的新沙補充失去的黑色海沙。現時原有黑色海沙被覆蓋在底層和岸邊,看起來比新的黃沙還要少。
有心人在沙灘上築起了沙雕,惟妙惟肖。
初夏時節,沙灘上幾乎沒有人,只有幾個環衛工在勞作。
據聞在盛夏時節,這裡可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常。從附近的大型停車場和各路公交車站就可見一斑。
佇立在黑沙海灘上,感受著徐徐海風的吹拂,涼涼的溼溼的,好滋潤。看著海浪一個接一個的撲上岸,在沙灘上溜過,好想赤腳上前讓海浪幫我沖刷,那感覺一定非常舒服。
不知過了多久,被母親的呼喚聲打斷了靜靜呆站在海邊上的我的思緒,驀然醒覺我不是一個人過來的。
看看時間,快到中午了,走吧,到街市去找吃的。
路環街市
路環島曾是海盜出沒的地方,地勢險峻,渺無人煙。
1969年,連線氹仔與路環的連貫公路建成,路環島得以原有的自然風光示人,與繁囂的都市形成強烈對比,成為澳門人理想的休閒和度假勝地。
乘坐26A公交車在路環街市站下車,沿著海邊走,隨處可見自然清新的建築和古樸的屋舍。
在教堂旁的一家名叫【雅憩花園】的餐館吃午飯,地道的廣東家常菜,非常可口,價錢也比澳門市區便宜,值得推薦。
這條馬路叫做“十月初五馬路”,不少港劇曾在這裡取景。
在十月初五街尾,有個譚公廟。
還有天后古廟。
當地翻新過的房子,仍是淡淡的彩色,獨特而簡約。
路環碼頭,旁邊是海關。
這裡沒有密集的高樓大廈,沒有令人沉迷的博彩業,沒有車水馬龍的噪聲和汙染,只保持著自己的那份質樸與真實,與世無爭,安逸而充實。路環,或許就是澳門人閒適生活的最後一方淨土吧。
亞馬喇前地
在路環街市站乘坐21A公交車,經過亞馬喇前地時下了車,抬眼所及,新葡京的外牆真是亮瞎了眼。
舊葡京雖然顯得小了點,但依然矚目。
鬧市區的繁華,除了車多人多外,還有那閃耀著星光的諸多娛樂城。在這附近轉了一圈,大大小小的娛樂城酒店不下十家,可見澳門博彩事業的興旺。
新舊葡京後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家辣堂街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閱書報室邊上,紅綠植物環繞著數張長椅子供過往行人休息,即便周圍都是呼嘯而過的汽車,也絲毫影響不了這環境內的休憩人。
不遠處的紅牆更是引人注目,綠樹掩映下顯得更加鮮明。紅牆蜿蜒伸展,步步向上,引人拾級而上,每一步停留都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前面一幢綠色建築,在灰黑的馬路邊上格外惹眼,卻不知是何物。
往下走,竟然來到警察局前了。
其時已是黃昏,來到一家臺灣美食館解決晚餐,普普通通,沒覺得臺灣美食有任何吸引我之處。
在酒店吃罷早餐便收拾行李準備離去了。
由於我入住時沒有押金,可以通過快捷通道快捷退房,很方便。
乘坐酒店的免費巴士到港澳碼頭,體驗過海的感覺。
穿過地下隧道到達澳門港澳碼頭二樓,購票候船。從這裡離境不需要排隊,比起拱北口岸的人潮真是天壤之別。
坐的是10:35的噴射飛航,擔心暈船,我事先在耳後貼了暈船貼。事實上非常平穩,毫無顛簸,坐在船裡就像坐在陸地上一樣。我有點多此一舉了。
船慢慢啟航,看到澳門漸離漸遠,隱隱有點不捨,卻又說不清道不明。
大約一個小時的航程,在臨近香港海岸時下起了小雨,不過稍縱即逝,原來只是過雲雨。
上岸了,辦理入境手續,步出中港城碼頭,踏上香港的土地,有種久別重逢的感覺。
在去酒店的途中,路過香港戲曲中心,好漂亮,好特別。曾經看新聞說當時這個戲曲中心的英文翻譯頗有爭議,後來還是香港粵劇人勝了,必須贊!
我們在一位熱心港人的幫助下,順利地找到了偉晴軒酒店。
稍事休息後便出門補充能量了。在樓下的某茶餐廳用午餐,太多西式做法,不太習慣,勉強將就了。
之後沿著佐敦道到彌敦道步行,慢慢欣賞兩邊街景。
彌 敦 道
彌敦道貫通了官湧、油麻地、旺角等地區,是一條較長的主幹道。而這一段又是最繁華的一段。
路過古物古蹟辦事處,看上去也是古色古香呀。
也經過了國人必到的打卡點,重慶大廈,看到門口那麼多的“摩羅叉”,就知道這並非等閒之地了。
雙層巴士高大的身影常常遮擋著我的視線,走完全程了卻拍不到幾張可愛的照片。
香港文化中心前怎麼那麼多人排隊呢?走近看才發現原來都是些雕塑。
尖沙咀天星碼頭
來到尖沙咀碼頭了,在這裡納涼散步的人真多,有種稍不留神就會走丟了的感覺。
尖沙咀天星碼頭,由天星小輪公司提供兩條航線,可至香港島北岸的中環碼頭和灣仔碼頭。
天星小輪船身顏色為上白下綠,內飾簡單,顯得有些簡陋落伍。但它憑藉低廉的價格、不堵車、可飽覽維多利亞港海上風光而贏得優勢。使得它不僅成為香港與九龍之間的渡海交通工具,也成就一項最質優價廉的海上觀光體驗。
刷八達通是2.7元/人,65歲以上長者可免費乘坐。人不多,船艙內座位可隨便坐。聽著隆隆的馬達聲,看著船在航行中擊打出來的浪花,心中莫名激動,興奮的向母親述說著我所知道的有關天星小輪的一切。
坐在船舷邊上,視野開闊,的確是可飽覽維多利亞港啊。
中環碼頭
幾分鐘後就到達中環7號(天星)碼頭了。
中環碼頭是香港中環往多個離島及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渡輪碼頭,從1到10共有十號碼頭。
在8號碼頭也就是有摩天輪的那個地方,可乘坐新巴15C公交車直上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中間不停站的,是直達。
由於正值下班交通高峰期,路上堵車嚴重,原本十分鐘的路程足足走了半個小時多,我們到達纜車總站已過18點了。
站前黑壓壓的人群,望而生畏,隊伍繞了好幾圈,還有繼續延伸的跡象。這是什麼日子呀,平平常常的一天而已,不是公眾假日,不是特別節日,怎麼人都趕在一起來了?
在出遊前,我已通過網路購買了太平山頂的來回纜車票+凌霄閣摩天台門票的實體票,本以為這樣可以省了購票的工序能夠更快的坐上纜車。然而就目前的情況看,排隊的人流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已經購了票的。我們只能乖乖的跟著排隊了。
工作人員很多,秩序維持良好,纜車廣播也很清晰,沒有騷亂,沒有喧譁,沒有爭先恐後,第一次為國人的素質感到驕傲(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外國友人),這或許也有賴於香港工作人員維持秩序的作風和態度吧。
排了一個半小時多的隊,我們終於坐上了這輛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來往於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頂的機動公共運輸工具。纜車共有兩節車廂,沿著依山勢而建的路軌緩緩開上山頂。
沿途可欣賞山邊景色,但是在晚上,黑黑的夜色,基本看不到什麼。
約7分鐘後到達凌霄閣,下車後趕緊拍個纜車全貌留念。
太平山頂
山頂纜車停在凌霄閣內,出來便是購物商場,乘手扶電梯一層一層的上去,也不清楚上了多少層,反正頂層就是摩天台了。
站在海拔428米的摩天台上,在香港最優越的地理位置飽覽香江之夜景,大有君臨天下之感。眼下的摩天高樓,已是萬家燈火齊發,如螢火般閃爍,又如煙火般璀璨,圍繞著維多利亞港的高低不一的建築更是不時閃耀出奪目的光輝。
我記得在數年前的某個上午第一次來太平山頂,那時候霧鎖香江,灰濛濛一片什麼也看不清,就連維港也看不到。
這次是第二次上來太平山頂,雖是晚上,視線是出乎意料的好,點點燈火映照著夜空,連綿起伏的高樓增加了層次感,維港倒影更加彰顯立體。相當壯觀的港島夜景,可惜拍不出“所見即所得”的效果,照片顯得遜色多了(羨慕那些把夜景拍得很美的大神)。
圍在摩天台圍欄上的人一撥接一撥,爭相搶佔有利位置。飢腸轆轆的我們沒有停留,急著下去填肚子了。
下一層是爐峰酒家,主打廣東菜。出品尚可,但價格偏高。我們點了兩個素菜加一個主食,結賬是六百多元,太貴了,不推薦。
下到二樓,是杜莎夫人蠟像館,門外的幾個蠟像相當吸引眼球。
乘坐纜車下山的人流沒有來時那麼多了,但仍見長蛇般的候車隊伍。
等了約半小時,坐上回程纜車,回到花園道纜車總站,照例乘坐15C到中環8號碼頭,換乘天星小輪到尖沙咀,再打的士回酒店。
在去佐敦地鐵站的路上經過【風彩】餐廳,嘗試吃了份中西結合的早餐,這在香港人眼中再正常不過了,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不太習慣。
我們在澳門的時候聽香港新聞說地鐵荃灣線因故障暫停金鐘至中環段,我們來香港的那天故障已經解除,正常營運了。而我們這次要去的就是金鐘站。
從金鐘站C口出來,右手邊便是多路公交車站,往赤柱方向的車不少,上了一輛6X公交車,在赤柱廣場站下車,時長一小時多點。
赤 柱
赤柱廣場是赤柱的交通總彙點,在此下車會首先抵達赤柱廣場購物中心的五樓,有點在山城重慶的感覺哦。
在這裡可以遠眺赤柱灣和美利樓及卜公碼頭,那裡才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從購物中心五樓下到一樓,便是赤柱大街了。
赤柱是香港南部的一個小鎮,別具歷史,曾是英軍軍事據點,也曾是香港島的行政中心。
如今,它是香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景色秀麗,充滿異域風情。也因此而成為外國人與香港富商的別院。
屹立在赤柱廣場上的美利樓,是移址重建的,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美利樓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歐陸維多利亞式建築物,也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之一。樓高三層,揉合了東西方建築特色,別具風韻。
如今美利樓內有高階餐廳,有衣飾店鋪,給人懷舊的浪漫感覺。
美利樓旁是赤柱卜公碼頭。
卜公碼頭前身是畢打碼頭,後更名卜公碼頭,曾作為港督履新及訪港英國皇室人員登岸的踏足點。
香港政府在改造赤柱海濱工程時,把卜公碼頭富有歷史價值的鐵鑄上蓋重置在美利樓旁的新建碼頭上,並命名為赤柱卜公碼頭。
再往裡走,是馬坑公園,但門口告示有野熊出沒,令人卻步。
赤柱大街上有間天后古廟,據考,已建有六百多年曆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廟之一。
一隊隊的中外旅遊團隊,始終盤踞在天后古廟前,走了一撥又來一撥。
靠著赤柱灣的是赤柱海濱長廊,在長廊上散步吹海風本是愜意,奈何陽光猛烈,長廊上的綠蔭不足以抵擋住強勁的紫外線,只好躲回赤柱大街上行走。
赤柱大街上聚集了不少的酒吧和茶座,各國特色食肆雲集,充滿異國風情。加上來此地的大都是國外友人,感覺就像走在外域一樣。
大街的盡頭,及海濱長廊的盡頭,也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
繞過去,卻是一個小集市。莫非這就是赤柱市場?
售賣各式各樣物品的店鋪,還有不少中國傳統的工藝品,絲質衣物及布料,運動服裝,牛仔服裝,都是超大碼數,恐怕國人少有能穿。
穿行其中的是外國人居多,討價還價的也是外國人,可見這裡的魅力已遠播海外。
赤柱遠離市區,遠離繁囂,遠離勾心鬥角的社交,自得其樂地享受陽光,享受沙灘,把觀光、消閒發揮到了極致。
喜歡赤柱,喜歡這裡的一切。
在赤柱廣場上覓得一家【金記冰室】茶餐廳,在那裡享用午餐後回到購物中心5樓,乘坐6X公交車返回市區了。
中環半山扶梯
汽車行經畢打街時母親說下車到中環走走,於是下了車,站在路邊,仰望高聳入雲的商業大樓,人顯得格外渺小。
中環是香港的心臟地帶,是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很多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終審法院、以及前港督府(現稱禮賓府)也是位於中環。
密集的高樓,繁華的街道,各式各樣的商業廣告牌,川流不息的車輛,行色匆匆的路人,這就是作為金融市場中心的中環的現實寫照。
我們隨意走著,邊走邊看,不時有義工捧著募捐箱過來募捐。
不覺間來到半山扶梯了。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是為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並舒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而興建的行人交通系統。這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
半山扶梯系統途經多個街區多個景點,可隨意在中途上下。
我們意在體驗,因而一直往上,直到扶梯終點,沿著新建的人行天橋過去,意外發現了一個好地方。
大 館
前面一幢紅牆房子吸引了我,走過去發現別有洞天呢。
一個寬闊的大廣場躍然眼前,不少途人在拍照,在參觀,在休息。原來這裡是檢閱廣場,屬於大館建築群裡的一部分。
廣場邊上一排紅色的樓房是警察總部大樓,如今改造成歷史故事空間、複式展室、商店及餐廳。另一邊一排黃色的樓房是營房大樓,如今改造成歷史故事空間、訪客中心、商店和餐廳。
大館位於中環核心地帶,是一座被圍牆圍起來的由三項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和原有的十多座古蹟組成的建築群,是香港現存最重要的歷史遺蹟之一。
該建築群自2006年進入休眠狀態,後經修葺活化成當今的“大館”,於2018年5月對外開放。
對於警察署、法院庭、監獄這些機構,向來是令普通市民敬而遠之的,如今有幸得以參觀,著實難掩興奮。
這個監獄操場的圍牆這麼高,輕功好也不易逃走呀。
監獄共有A倉,B倉,D倉,E倉,F倉,我也不曉得我參觀了多少個監倉了。
B倉內以光影重現當時的獄中景象。
大館內還有兩幢新型建築——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
賽馬會藝方內有展覽室、觀景臺和餐廳,並連線F倉的展廊。
賽馬會立方內可供舉辦電影放映會、研討會及教育活動等。
這個樓梯的設計非常藝術和唯美。
大館保留了歷史建築原貌,並賦予了建築物新的生命,讓參觀者能深入探索香港的歷史,瞭解當時的法治和秩序對歷史的影響。
能夠遇到這個地方,也算是我此次旅行的一個意外收穫吧。
離開大館,卻發現半山扶梯這個時段是隻上不下,要下山,唯有徒步了。
坡度大的路不好走,我們選擇了坡度較緩的路慢慢下山,並不忘欣賞路邊景色。
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上環,上環是住宅區,有著香港的舊時風貌。
路過一家【細蓉記】茶餐廳,順便在那裡解決了晚餐。店面不大,但品種多樣,各式點心都很地道,個人感覺不錯。
餐畢在上環地鐵站乘坐地鐵回酒店了。其時正值下班高峰,地鐵車廂內比較擁擠,然而車廂內的兩張貼著笑臉的愛心座椅卻是空著的,沒有人落座。母親毫不客氣地坐下去了,我雖然很累,卻也不敢坐呀,只能站在旁邊陪著。
車廂內大多都是年輕上班族,其中不乏中年人,卻都能保持高姿態不佔用愛心座椅,這種素質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反觀我們內地,那種爭先恐後搶座位的情形,著實令人汗顏。
在昨天吃早餐的餐廳旁有一家【青葉海鮮酒家】,門口貼著7點的營業時間表,知道那兒有早茶市,我們自然不容錯過了。
餐廳內大小桌子都坐滿了人,老年人居多,我們只能選擇“搭臺”,就是與別人拼一桌。
這種在老人氛圍裡喝茶,與別人拼桌吃點心的情形已經久違了,在廣州喝早茶基本不會出現與人搭臺的了。
原計劃是要坐纜車去大嶼山的,這也是母親的念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昂坪纜車在例行保養,暫停服務。而昂坪纜車是到大嶼山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最省時最方便的方式。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去都不是首選,因此放棄了大嶼山之行。
改去灣仔碼頭了。
坐1X公交車到尖沙咀碼頭,天色漸暗,烏雲壓頂,總不能就這麼回酒店吧,於是繼續乘天星小輪到灣仔碼頭。
在香港坐過渡輪,坐過巴士,坐過地鐵,坐過的士,我還是鍾情於這天星小輪,不擠,不堵,便宜,快捷,捨我其誰?
看到香港會展中心了,這個角度看不出它大鵬展翅的架勢,倒像是一隻伏在岸邊的龜在伸著脖子。
再靠近些,是有點像大鳥展翅了。
香港會展中心
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於1988年11月開幕,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覽館之一。其向海一面對開為金紫荊廣場,臨海位置可俯瞰維多利亞港。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大典在此舉行,香港會展中心更是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香港的貿易展覽事業也是蒸蒸日上。
在會展中心三樓眺望維港。
金紫荊廣場
金紫荊廣場因香港迴歸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政府贈送給香港的一座金紫荊銅像安放在會展中心旁的廣場上而得名。
在金紫荊廣場上飄揚著中國國旗及香港特區區旗,廣場一角還矗立著一座香港迴歸紀念碑,與金紫荊銅像遙相呼應。
金紫荊廣場還是不少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的必到打卡點。廣場上停著十多輛旅遊大巴,均來自內地旅行團,團隊客一撥接一撥,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前呼後擁的,絡繹不絕。
也難怪,這麼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還是免費的,旅行團當然會首選了。
廣場邊上有一條長四百米的海濱長廊,供遊客漫步觀賞維港兩岸景色。各種造型的動漫人物分佈在廣場各處,不僅吸引眼球還增添快樂氣氛。
烏雲漸漸散去,太陽探頭探腦的亮出來少許白光,有點悶熱,還是走吧。
回灣仔碼頭乘坐天星小輪到尖沙咀碼頭,再由尖沙咀碼頭乘天星小輪到中環碼頭,下一步出海到愉景灣。
愉 景 灣
找到中環3號碼頭,這裡每天有多個班次往返愉景灣。
14:10有一班船開出,而後就是15點後的班次了。看看時間快14點了,還沒吃午飯呢,只好匆忙在碼頭入口處的麵包店買點麵包和牛奶充飢了。
刷八達通是46元,母親刷的是長者八達通,才2元。急急忙忙的上船,坐好,在船上吃飽喝足後才發現在船壁上貼著告示語禁止吃東西。當時真是羞愧呀。。。
半個小時後到達愉景灣。
愉景灣坐落在大嶼山的東北海岸,群山環抱。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發至2018年初,40年來仍在持續發展,整個專案開山劈石,從無到有,是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有別於香港其他大型的發展專案,愉景灣內的所有開發工程基本都屬私人建設,私人的人造沙灘,中央公園,兒童遊樂場,游泳池,健身室等。
愉景灣還配有購物中心和露天廣場,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有豪華酒店,有遊艇會所、康樂會所等。儼然是一個大型的成熟社群。
沙灘上有攝製組在拍片,據說香港TVB經常在此取景。
這邊陽光燦爛,紫外線強烈,不敢走在沙灘上,太晒了。走在林蔭綠道上,卻是蚊子太多,把我的手臂及腳踝咬出一個個小包,慘不忍睹。
看著連排的別墅,看著院前的花花草草,心想這裡的住客恐怕早已跟蚊子達成交易了,不然怎麼住下去呀。
不敢停留太久,蚊子太可怕了。15點多就往回趕了。
乘坐15:40的回船,靠窗邊坐下,透過窗玻璃看到窗外海面上的船隻真不少呀,而且都很美麗壯觀。
半個小時後回到中環3號碼頭,過人行天橋可到對面坐地鐵,站在天橋上往下看,這景象也挺美。
旺 角
由於時間尚早,母親提議到旺角轉轉,於是從中環坐地鐵到旺角出站。
旺角在九龍西部,交通十分發達,這裡新舊樓宇林立,人口密度極高,大街上小巷內盡是各種特色小鋪,潮流店、傳統店比比皆是。
步行在旺角的如砵蘭街、女人街、金魚街等特色街道,感受其與彌敦道上摩登風格完全不同的地道的市井味,體驗真正的香港風味。
就這麼走走逛逛,來到花園街的一家【香積廚】素食館,很小的店面,卻是坐滿了人,本以為這麼多熟客該店出品應該很不錯吧。孰料我期望過高了,一頓飯下來,只能用大失所望來形容,不會有第二次的光顧了。
飯後繼續逛街,權當散步,直到走累了才攔的士回酒店。
在去佐敦地鐵站的路上有一家【新苑酒家】,早茶市挺旺的,我們在那裡喝早茶時竟然發現有旅行團也在這裡吃早餐。不過他們速度很快,風捲殘雲般掃遍了早點便匆匆離去了。
而我們仍在悠哉遊哉地吃著喝著。
乘地鐵到鑽石山站,從C2口出來,便看到“南蓮園池”的提示牌,順著指示走,不到5分鐘便來到南蓮園池了。
南蓮園池
南蓮園池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佈局以水為主體,堤谷地貎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遊憩的園林建築物,構成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園林風貌。
南蓮園池於2006年11月15日對外開放。
進入園區,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這個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館了。
順著路徑來到盆景園,盆景園後是石館。
園內綠樹成蔭,紅牆灰瓦,正在玩味欣賞之際,忽下起了小雨,讓人猝不及防。所幸雨量甚微,不一會兒就停了,一切又恢復如初,甚至看不出下過雨的跡象。
臨近中午,我們回到剛才經過的人造瀑布後,那裡有家素食館——志蓮素齋。南蓮園池是由志蓮淨苑負責管理及營運的,這個素食館自然屬於志蓮淨苑。
這裡的菜式以菇菌類為主,新鮮美味,地道可口,令人回味無窮。
午膳後步出南蓮園池,轉而步入旁邊的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
沿著有點深沉的小石板路往裡走,來到西門,天色陰暗加上週圍氣氛肅穆,忽有種進入龍潭虎穴的陰森感覺。
看到有人出來,壯著膽子鄭重的踏上臺階,穿過西門,眼前豁然開朗。
位於鑽石山的志蓮淨苑,始建於1936年,背山面海。數十年來致力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宗教文化事業。
1989年進行整體重建,按照唐代建築風格,沒有用到一口釘,全是瓦片及木材構成。所有木柱均是原木,懂得呼吸,極具生命力。四周迴廊環抱,既對稱、又平衡。
整個建築群雄偉古樸,莊嚴肅穆。踱步其中,幽閒舒適,仿若夢迴千年,心為之寧靜。
無奈時間緊迫,沒有過多逗留,匆匆從東門出去了。不曾想東門外還有驚喜。
有觀音堂,還有安老院。
小花園的佈置也很獨具匠心。
乘地鐵返回酒店取寄存的行李,穿過人行隧道到柯士甸站,再乘地鐵到紅磡站,從這裡出境並乘坐廣九直通車回廣州,時間掌握得剛剛好。
在香港的幾天時間裡,網路成了我心頭的痛。或許是香港的高樓太多太密集,手機訊號受影響,我購買的港澳流量包在這裡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上不了網,中國移動在香港實在太不給力了。
還好我遇到熱情的港人,每每在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為我指路,給我願景,使我心頭暖暖。
此一別,不知何時會再來。不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與香港澳門會更加融洽,我們往返香港澳門會更加便捷。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