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世間若無櫻花豔,春心何處得長閒——2019日本關西追櫻之旅(海量美圖+旅拍視訊)

一、前言

“如果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麼兩廂邂逅就不會動人情懷。”

開啟世界地圖,對於國人來說,鄰近的日本毫無疑問是屬於好玩、距離近、門檻不高且旅(購)遊(物)設施完備的一類目的地。身邊的朋友大多已經去過,不少甚至已經拿到了三年籤。而我旅行過近20個國家和地區,卻遲遲未有踏足日本,不是不愛,恰恰相反。因為生於沿海地區、自小在TVB轉播的日本卡通片中長大,日本從來就是我憧憬的國家,而且是我遺願清單裡絕對的No.1。春天賞櫻、夏天聽海、秋天看楓、冬天觀雪,光是四時之景就已經令人想入非非,更別提花火大會、動漫模型、日劇場景、精緻料理、庭院園林、神社古建、索尼大法等各種豐富多樣的元素。毫不誇張地說,單是我上面簡單列舉的這些標籤,就足以吸引我四五六刷了。對於一個在心目中如此舉足輕重的目的地,自然是要找一個儀式感炸裂的藉口來為 “第一次”的日本之旅潤色,這也是除拖延症外遲遲沒有動身的重要原因。

2019年,適逢日本更換年號,今年的櫻花季被冠以“平成年最後的櫻花季”。 日本人對櫻花的喜愛與執著相信不用我多介紹了,在日本,無論是街頭、公共交通、商標、飯菜、茶點、動漫,甚至是鈔票上,都可以看到櫻花元素。在他們看來,櫻花驟然開放、然後又驟然飄零的燦爛素雅和利落決斷,代表了自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櫻花作為這個國家的風景甚至是精神象徵,早已紮根在民族文化的深處。而各種櫻花漫天的絕美意象也在潛移默化中植根在我腦海裡,到日本赴一場櫻花之約漸漸地成了我“must to list”中重要的一項。

雖然“平成年最後的櫻花季”的表述噱頭大於實際,但若然在賞櫻之旅上敲上“蜜月旅行”的標籤,再加上同樣喜歡日本的太太的瘋狂催促轟炸(劃重點),我覺得是時候動身了。

回到這趟追櫻之旅上。日本櫻花以大面積種植的最具觀賞性的染井吉野櫻為主,花期自開花至花落只有短短一週,因此也有“櫻花七日”之說。雖然說櫻花開花時間一般在三月底至四月初,但受天氣影響大,實際滿開時間無法精準拿捏,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追櫻花的難度更甚於追極光。每次重新整理花期預測網站,彷彿在查閱高考成績單,又好像是去見久違的戀人,緊張期待又焦慮。天氣不似預期,直接導致花期不似預期,今年的櫻花花期雖然跟我預想中一樣比去年推遲了一週(去年是早開得有點任性了),但因為三月中後關西地區天氣反覆,冷空氣頻繁,導致大多數地方的櫻花雖然已成花苞,卻遲遲未開,我的行程也因此調整4次。雖然最終能趕上櫻花滿開,但想象中的吹雪景象自然是無法得見,計劃中連窮遊論壇都沒有記載的人少景美的冷門賞櫻地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略有遺憾。當然了,這些祕境我也會在遊記中一一分享出來。

這次旅行的主題是櫻花,行程自然圍繞櫻花展開,精力也基本都放在追櫻上,因此和我之前的旅行不同,這次很多地方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探究。雖然如此,但我卻沒有感到沮喪。就像前面所說的,日本是一個註定要多刷的國家,我有預感我們很快會再見面。或許是因為夏季燦爛的花火,或許是因為秋季醉人的紅楓,也或許僅僅是因為突如其來的、一閃而過的想念。

旅拍視訊

這次打破慣例,視訊先行。第一次拍攝旅拍視訊,也是第一次在這裡上傳視訊,有點小緊張,望大家多多支援。高清視訊可戳這裡跳轉天空之城(//www.skypixel.com/videos/sakura-in-love)觀看~

照片鎮樓

(為什麼這次是照片不是照騙?因為櫻花季的日本真的美得犯規啊)

在和歌山城與紀三井寺遇見第一眼櫻花。

集硃紅、鮮紅、暗紅與網紅於一身的伏見稻荷大社。

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之一——光之教堂的光影交疊。

平成年最後的櫻花季,祗園白川的夜櫻再次被點亮。

京都的夜,是一首麗人的詩。

在京都的指定動作和服變裝,順便撒幾顆狗糧。

承包一座櫻花滿開的無人神社。

入住百年京町家建築——十四春旅館。靜看雨打陽光,再多的心浮氣躁也被治癒得貼貼服服。

穿過向日神社的櫻花參道。

中書島十石舟,船上賞白花青柳,岸邊看船劃花河。

茶寮寶泉的經典日式庭院,即使不為和菓子,也值得專門前來。

富士山的一日四時之景。

奈良,被鹿包圍的小城。

想象中最日本的場景之一,開往春天的櫻花電車。

平野神社,櫻花樹下的人間煙火。

滿開的高田千本櫻,墜入一片粉色海洋。

日暮下的岡崎疏水。

花落下、流成堆、化於水,最後染白了高瀨川,極盡物哀之美。

攝影攝像裝置

機身:索尼A7R3、大疆Mavic 2專業版、大疆OSMO Pocket
鏡頭:索尼FE 24-70/2.8、FE 70-200/4

過往精華遊記(戳標題跳轉)

那些星球表面不可思議的美麗痕跡(印尼布羅莫和宜珍火山,婆羅浮屠和普蘭巴南,附布羅莫最新攀登資訊及全方位攻略)
//www.mafengwo.cn/i/11513734.html
5天時間在印尼探訪兩座世遺、攀登兩座火山。每天的高強度行程和只有不足4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旅行界的土味情話叫“身在地獄,心在天堂”。這個天堂就是印尼,是我們所身處的這顆星球,是星球上各種不可思議的美麗痕跡,是宇宙中清算不盡的茫茫星塵。


澳門72小時(大三巴和賭場外,那些不爭不搶的溫潤與小巧玲瓏的精緻)
//www.mafengwo.cn/i/10848070.html
在南屏雅敘吃一客沾滿砂糖的沙翁,到崗頂前地小憩直至劇場演出拉開帷幕,流連在半島的各式教堂中,就著路環的鹹海風品一口手打咖啡與葡撻,到營地街市的牛雜店大快朵頤,徒步攀上主教山俯瞰澳門的新立與舊置,然後在大龍鳳茶樓聽粵曲繞樑、聞茶香餘韻……大三巴、賭場、小綿羊是這裡的標配但不是全部,不被虛浮障目才能細細體味一座城市。半個澳門地膽告訴你,那個逼仄人潮外的另一面澳門。


極光下的冰雪奇境——冬季 俄羅斯 極地之行(二刷戰鬥民族,海量美圖+詳細攻略,附鮮為人知的追光基地)
//www.mafengwo.cn/i/9401573.html
二刷 俄羅斯 ,是補遺之旅也是全新旅途。一路向北挺至 北極 圈的陸地盡頭。在極光下徹夜守候,在冰天雪地中自high。“冬天的 俄羅斯 才是真正的 俄羅斯 ,至於其他季節,‘just a city’。”


穿越 俄羅斯 的民族脊樑,從 海參崴 到 莫斯科 ,9288公里西伯利亞鐵路紀行(附可能是目前最詳盡的 莫斯科 地鐵圖文介紹)
//www.mafengwo.cn/i/6340697.html
在符拉迪 沃斯 托克登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鐵路可以與之相媲美”的西伯利亞鐵路,歷經9288公里抵達 莫斯科 ,跨越8個時區和11個城市。從林海到原野、金秋到雪域,譜寫一曲橫貫亞歐大陸的壯闊史詩。


橫跨亞歐非,從 伊朗德黑蘭 到 埃及赫爾格達 ,60天6國行攝之旅(海量美圖+15萬字遊記)
//www.mafengwo.cn/i/5538653.html
間隔年遠行之一,經 新疆 落地 伊朗 ,在波斯文明與伊斯蘭文化間的碰撞中北上進入外 高加索 ,探訪地緣政治險惡的 亞美尼亞 和 喬治亞 ,期間前往烽火暫歇的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 共和 國,戰爭之傷歷歷在目,隨後沿黑海挺進 土耳其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跨越 亞洲 分界線,最後越過 地中海 至 埃及 ,沿尼羅 河南 下抵達南部古城 阿斯旺 。

掃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資訊請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或微信直接搜尋“Kenleung的旅行與晃盪”
會不定期更新一些旅行隨筆和旅行小照片:)

二、行前準備

(一)簽證

雖然便利程度不及一票東南亞國家,但日本簽證算是容易取得的一類了,而且所需資料也越趨簡便。去年我所在的廣州地區在辦理時還是需要工作證明,到我今年辦理時就連這項也可以免除了,只需提供護照、照片、簽證申請表、身份證、戶口簿等基本資料即可。考慮到各地區各人群所需提供的資料會有不同的細化,這裡我就不展開了,大家在某寶上就自身情況諮詢客服即可,價格從300到450不等,一週左右出籤。


日本簽證雖然簡便,但有幾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1、截至我敲這篇遊記,日本已再進一步放寬簽證政策,對過去三年內以個人旅遊簽證赴日兩次以上的中國遊客申請多次往返簽證時,以及中國教育部所屬的1243所大學的本科、研究生、畢業3年以內的學生申請單次赴日簽證時,都可簡化手續,無需提交經濟證明材料。

2、目前赴日旅遊簽證只能通過中國國家旅遊局指定的,並且取得了日本駐中國大使館或總領事館送籤資格的旅行社代辦,也就是說只能通過旅行社辦理,暫不支援個人直接辦理。具有代辦資質的旅行社可在日本駐華大使館網站上查詢,辦理前注意比對。

3、今年4月初,日本外務省宣佈自5月起,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將開始實行遊客線上辦理單次赴日本簽證的業務。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日本簽證所謂的電子化,指的是旅行社代申請人向使領館遞交資料的電子化流程,簽證的最終形式依然是紙質,即貼上在護照上的簽證頁,預計到2020年4月才會完全實現電子籤。此外,所針對的網上受理服務物件仍是使領館指定的旅行社。換句話說電子化後還是需要找旅行社代辦。

4、關於某寶上的極簡套餐:極簡套餐減免了銀行流水、在職證明、營業執照、機票酒店訂單等資料。這些資料目前在領館給出的材料材料清單中是依然需要的,代辦的旅行社是綜合辦理人的基本情況給擔保減免。一般來說沒什麼問題,但一旦RP不好碰上領館抽查的話,還是需要按要求提供補充和輔助材料,否則有可能被拒籤,這個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二)網路

對於手機不離身的朋友無論是租借移動wifi還是購買電話卡都是不錯的選擇,二者最終接入的基本上都是Softbank或Docomo這兩家日本最大的運營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電話卡標註無限流量套餐,但其實真正“無限量”的只是3G流量,4G流量一旦超過限額便會自動降為3G。某寶上有些商家售賣的電話卡甚至會出現實際高速流量遠少於標註的高速流量,詳細套餐情況要在購買前諮詢清楚,留個心眼。

(三)語言


日本旅行難度較小,其中一個原因是語言方面。日本文字上許多都是中文繁體字,即使它們的發音與中文大相徑庭,但大部分看到文字就能猜到七八成本意。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有多簡單了。

無料:免費。
放題:無需多加解釋了,自由、無限制的意思,自助餐店最常見。
割引:女士最愛,打折促銷的意思。
案內:設施、引導的意思,有一個本地的交通查詢軟體就叫“乘換案內”。
精算所:地鐵站常見的字眼,補票、核算的地點。
開催:櫻花季、紅葉季、各種活動宣傳最常見,舉辦的意思。
駅:最經常打交道的字眼,相當於中文裡的“車站”。

此外,日本的藥妝店、大商場、京都站範圍內的車站、地鐵站、JR站等都有配備中英日韓播音,可以說相當貼心了。另外,微博上有很多吐槽日本人英語口音的段子和視訊,實測感覺還好,行程中我與房東通了幾通電話,也有問路等溝通,口音是重但沒想象中的嚴重。

(四)貨幣

現金
日本的快捷支付並不像國內那麼普遍,大部分小店鋪和神社只接受現金交易,所以建議旅行中儲備一定量的現金,可在出發前到中國銀行兌換好,或者攜帶人民幣、美元等貨幣到當地兌換。

快捷支付
“哪裡有中國人聚集,哪裡就有alipay和wechat”,這話一點都不假。走在日本街頭,特別是藥妝店、電器店、大商場等,很容易就看到熟悉的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部分商店如羅森甚至有滿減或領紅包等優惠。實測下來快捷支付的匯率是最好的。

銀聯卡
除了部分小店外,日本的大多數消費場所都支援銀聯刷卡支付。另外日本絕大多數ATM都支援銀聯卡取款,ATM機最常見於羅森、全家、7-11等便利店,機上一般會有中文選單。

(五)行李寄存

旅行中如何安置大件且非隨身行李應該是令不少小夥伴頭疼的問題,如何在日本優雅地放下行李輕裝遊玩,就要mark住以下乾貨。
寄存地點
關西空港T1航站樓二樓;京都站、奈良站、宇治站等城市樞紐;大阪和京都部分地鐵站;大阪和京都部分JR站;部分旅遊景點如三十三間堂等。部分酒店和民宿沒有保管行李服務,有些則只允許寄存一天,有些因為晚上無人值守只允許寄存到下午。
寄存費用
依櫃子大小在300至700日元不等/天。關西空港和京都地鐵站要比京都站稍微便宜一些。注意少數行李櫃是按半天收費的。
注意事項
一定要備好零錢!一定要備好零錢!一定要備好零錢!因為行李櫃都是自助寄存,且只收硬幣並不設找續,所以在存行李前務必準備好零錢,否則很容易出現有位置但沒錢存的尷尬。

(六)關西空港過夜指南

不少從國內前往日本的航班都是紅眼航班,有些航班抵達大阪的時間是深夜,有些航班從大阪起飛的時間在清晨,而在6點至24點的時間段,除了貴到飛起計程車以外,連線機場和各城市的交通基本已經停運了。因此這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在關西空港優雅地睡一覺?先送上一張關西空港各大樓的示意圖:


關西空港有T1、T2兩個航站樓,港航、國泰、南航等一般停靠在T1,樂桃、香港快運等廉航一般停靠在T2,T1和T2間有免費接駁巴士互通。T1後面與關西機場車站連通,這也是坐JR、南海電鐵的地方。機場車站與Aeroplaza連通,從T1出發步行就能到達Aeroplaza。看懂了各大樓間的關西后,下面我就為大家送上豐儉由人的關西空港過夜指南。

1、日航關西機場酒店


想舒服待一晚的當然是正兒八經地選一家靠近機場的酒店,而位於Aeroplaza樓內的日航關西機場酒店就是不二之選了。價格從400到1200人民幣不等,詳細見官網://www.hotelnikkokansaiairport.com/zh-cn/。

2、First Cabin膠囊旅館


覺得日航酒店太貴的話可以選擇同樣在Aeroplaza內的三樓的First Cabin膠囊旅館,價格因艙型不同從300到600人民幣不等,分男女專區,公共浴室、化妝間等一應俱全。詳細見官網://first-cabin.jp/zh-CHS/。

3、REFRESH SQUARE休息室


如果只需要短時間休息的話,可以選擇位於Aeroplaza二樓的REFRESH SQUARE休息室,有開放間和包間兩種型別。包間是獨立空間,開放間則有點類似咖啡廳和網咖的形式。24小時營業,飲料免費供應,使用淋浴間需另外付費。價格前4小時每30分鐘260日元,滿4小時後每30分鐘150日元。詳見官網://www.kansai-airport.or.jp/cn/service/relax/02.html。

4、KIX機場休息室


與REFRESH SQUARE一樣屬於短期休息間,位於T1航站樓二樓北側,24小時營業,飲料、網路、按摩椅免費供應,使用淋浴間需另外付費。有定時收費和基本費+延長費兩種收費方式,詳見官網://www.kansai-airport.or.jp/cn/service/business/01.html

5、Aeroplaza二樓免費休息點
對於想窮遊省錢的朋友,這個免費休息點就是不二之選。免費休息點位於Aeroplaza二樓中庭羅森便利店對面,裡面放置了十多張並排的長椅,椅子與椅子之間是沒!有!扶!手!的!可以完美地平躺睡著,簡直是機場過夜的恩物啊。內有少量插座,23:00至6:00還提供免費毛毯出租。休息點旁邊就是收費淋浴室,600日元/15分鐘,備有沐浴露、洗頭水、護髮素、吹風機等。休息點和淋浴間的開放時間為18:00至9:00。有便利店、能洗澡、可平躺、免費且安靜,戴上眼罩基本可以美滋滋地睡一覺了。

(七)關西地區交通速覽

為什麼要把這個單獨提出來講,是因為日本的交通真的牛掰,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卡券五花八門,身經百戰如我,即使手持Google Map和乘換案內兩大神器也避免不了坐錯車的尷尬,不服不行(大哥請抽菸)。

日本的交通有兩難,一是其複雜無比的系統結構,二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優惠卡券。很多人第一次到日本會被這些卡券搞到一頭霧水,事實上要知道雖然日本的優惠卡券名目繁多,但精算師是不會讓你一次性得到太多的優惠的。千萬不要相信某些旅遊網站上的野雞攻略買某一張卡券就可以省錢走遍天下,功課做得不對,浪費錢之餘還自找麻煩。有時候其實只需一張最基本的ICOCA卡就能玩得很自在(如我)。要謹記一條原則: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卡券為行程服務,而不是行程被卡券綁架。

在介紹關西地區的各種優惠卡券前先要理清關西各種交通,只有弄清各種地鐵、國鐵、私鐵等交通線路後,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行程並挑選合適的交通卡券。

總覽
JR(Japan Railways):即日本鐵路公司,是日本的大型鐵路公司集團,前身為日本國有鐵道。目前JR已分家為6家鐵道公司,分別為JR西日本、JR東日本、JR北海道、JR東海、JR九州、JR四國。不同公司負責不同地區的運營,但為了與後來的新幹線有所區分,所有JR線路均統稱“在來線”。JR線路的車種分為特急、急性、新快速、快速、普通,特急最快、停靠站數最少、車資最貴,普通最慢、每站皆停、車資最便宜,以此類推。部分JR線路連線關西各城市。

新幹線:可以看作是國內的高鐵,雖然是由日本各地的JR運營,但卻與JR使用不同的鐵路系統。旅客最常使用的線路是新大阪到東京的新幹線。

私鐵:相對於國鐵JR鐵路,在關西地區包括近鐵電車、京阪電車、南海電鐵、阪急墊鐵、阪神電鐵、嵐電等。與JR不同,私鐵並沒有車種的區分。部分私鐵線路連線關西各城市

地鐵:顧名思義就是城市裡的地下鐵,一般以市內交通為主。

其他:包括單軌列車、路面電車、纜車等,因為不常用所以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京都鐵路線網
1、JR西日本(官網://www.jr-odekake.net/):包括山陰本線、奈良線、東海道。可去往伏見稻荷大社、嵐山,同時連線奈良、宇治、神戶、大阪、姬路等城市。
2、近鐵電車(官網://www.kintetsu.co.jp/):包括京都線。可去往奈良,近鐵奈良站前往奈良公園較JR奈良站近。
3、京阪電車(官網://www.keihan.co.jp/):包括京阪本線、京阪宇治線、中之島線、京津線。可去往伏見稻荷大社、清水寺、蹴上、祗園一帶。
4、京福電車(官網://www.keifuku.co.jp/):即嵐電,也就是傳說中的櫻花電車。包括嵐山本線和北野線。可去往嵐山、車折神社等地,可延伸至金閣寺。
5、阪急電鐵(官網://www.hankyu.co.jp/):包括嵐山線(往來京都與嵐山)及京都線(京都河原町與大阪梅田)。可去往嵐山、河原町、祗園白川一帶。
6、嵯峨野觀光鐵道(官網://www.sagano-kanko.co.jp/):傳說中的嵐山網紅觀光小火車。
7、叡山電車(官網://eizandensha.co.jp/):包括叡山本線和鞍馬線。可去往貴船神社、妙滿寺。
8、京都市營地下鐵(官網//www.city.kyoto.lg.jp/kotsu/page/0000020425.html):共有東西線(橙色)和烏丸線(綠色)兩條線路。可去往京都站、京都御苑、二條城、平安神宮、蹴上鐵道和南禪寺、醍醐寺等地,同時可接駁其他鐵路前往奈良、嵐山等地。

大阪地區鐵路線網
1、JR西日本(官網://www.jr-odekake.net/):包括關西空港線、大阪環線、神戶線、京都線、東西線等。連線奈良、宇治、京都、神戶、姬路等城市。
2、南海電鐵(官網://www.nankai.co.jp/):包括南海線和高野線。可去往關西空港、和歌山、高野山。
3、京阪電車(官網://www.keihan.co.jp/):參考京都部分。
4、阪急電鐵(官網://www.hankyu.co.jp/):包括京都線、千里線、神戶線、寶冢線。可去往京都、神戶、嵐山等地。
5、阪神電車(官網://rail.hanshin.co.jp/):包括阪神本線和阪神難波線。可去往姬路、神戶。
6、近鐵電車(官網://www.kintetsu.co.jp/):包括京都線、大阪線、南大阪線、難波線、奈良線。可去往奈良、京都等地。與名古屋線接駁可前往名古屋。
7、新幹線(官網://www.jr-odekake.net/):包括東海新幹線(新大阪至東京)、山陽新幹線(新大阪至博多)、北陸新幹線(上越妙高至金澤)。

(八)交通卡券的種類及選擇

弄清楚關西地區的公共線網後,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選擇交通卡券。下面我結合我所做的功課和實踐情況跟大家分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卡券以及關西地區常用的卡券說明。

如何決定要買哪種卡券?
1、確定好行程和所去地點;
2、下載Google Map和乘換案內,排出每個地點之間的可能的交通方式及車費;
3、研究優惠卡券,計算出單付車費的總價,並與優惠卡券的價格對比,選出最合適的方案;
4、謹記,優惠力度越大的卡券其使用侷限性就越大。

ICOCA

“一卡在手,關西我有”說的就是ICOCA卡。為什麼這樣說?ICOCA可以乘坐包括JR鐵路、南海電鐵、市營地鐵等地下鐵與私營鐵路系統及京都、大阪、神戶、奈良、高槻、伊丹等各地的公交車,可以說基本上實現關西旅行交通的全覆蓋。此外,持ICOCA卡還可以在羅森、全家、7-11等便利店及日本鬆屋等快餐店使用,相當於廣州的羊城通。但和羊城通不同的是,ICOCA卡並沒有任何優惠,只是一張單純的儲值卡,無論消費多少次,都是需要按正價刷卡消費。

購卡:ICOCA在JR西日本各車站的綠色視窗,或者帶有”ICOCA”標誌的自動售票機有售。如果你的到達站是關西空港,且首站是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強烈建議購買ICOCA+HARUKA套票,HARUKA關空特急是往返關西空港與京都大阪等城市之間的列車,單買關空特急車票的話會比套票貴上許多。詳情可到官網(//www.westjr.co.jp/global/sc/ticket/icoca-haruka/)瞭解,建議在官網上預訂後再到現場給錢取票。ICOCA卡可在各大車站帶有“ICOCA”標誌的機器上充值,也可以在便利店充值,非常方便,每次充值的金額最少為1000日元,一張卡內最多隻能存有20000日元。坐巴士時可以一卡多用,但坐地鐵、JR等鐵路交通工具則不行。

退卡:ICOCA可在JR關西空港站的綠色視窗辦理退卡。首次購買ICOCA卡的費用為2000日元,其中500日元為卡片押金,1500日元為可用金額。退卡費用為220日元,如果退卡時卡內餘額大於220日元,所退金額為“餘額-220日元+500日元押金”;如果卡內餘額小於220日元,則只退還500日元押金;如果你把卡內的錢用光光,依然可以退還500日元押金。所以數學比我好的你們懂的。

購買建議:考慮到ICOCA 卡的無所不能,建議人手配備一張,沒有優惠時充當零錢袋的角色。當然,決定了“買它不會虧”的屬性的是四個字——可以退款。

JR PASS(Japan Rail Pass日本鐵路通票)


日本JR鐵路通票,憑票可在有效期內無限制乘坐日本全國各地區的JR所開設的鐵路、巴士及船。價格為7天29110日元;14天46390日元;21天59350日元(具體以官網為準://www.japanrailpass.net/cn/index.html)。但要注意如下使用限制:
鐵道:可用於全國JR鐵道,包括新幹線(除希望號NOZOMI和瑞穗號MIZUHO)及在來線。可用於東京單軌電車(往來羽田空港及浜鬆町之間)
巴士:不適用於高速巴士、夜間巴士。僅可用於JR北海道巴士、JR關東巴士、JR西日本巴士、JR中國巴士、JR四國巴士、JR九州巴士、JR東北巴士、JR關東巴士、JR東海巴士等。
渡輪:僅能搭乘宮島口到宮島的渡輪。

購買建議:因為JR PASS適用範圍廣且價格貴的屬性,其只適合旅途中進行大範圍移動,或多次進行城際間移動的遊客使用,只在單個地區活動(如關東、關西、北海道等)且無需多次進行城際間移動的話不建議購買。

JR PASS地區票


除了有可在全日本JR鐵路通行的JR PASS外,JR系統還針對日本各地區推出適用於本區域的JR PASS,如JR關西、JR關西廣域、JR關西&廣島、JR山陽&山陰、JR關西&北陸、JR北陸、JR山陰&岡山、JR廣島&山口、JR岡山&廣島&山口等。大家可在官網按需檢視相關資訊://www.japanrailpass.net/cn/index.html。

購買建議:和JR PASS日本鐵路通票一樣,大家要先根據行程計算買票券是否比單獨付乘車費便宜,再決定是否購買和購買的種類。

關西周遊卡(KTP -Kansai Thru Pass)


適用於關西地區的私鐵、市營巴士、地鐵的通票。利用關西周遊卡可在規定時限內免費搭乘上述交通工具,此外持有該卡還可以在大阪、神戶、京都、奈良、和歌山、高野山等關西地區280處主要景點取得折扣優惠。但要注意的是,該卡並不適用於JR系統。價格方面,2日券為4400日元,3日券為5500日元。比較人性化的一點是,關西周遊卡的計時方式並非連續24小時,而是以乘坐當天首班車至末班車為止為1日,換句話說該卡可以在有效期內的任意2天或3天中使用。具體使用情況和查閱官網://www.surutto.com/tickets/kansai_thru_kyotai.html。

購買建議:如果行程中始終在關西地區活動,又有搭乘私鐵、地鐵、市營巴士的需求的話,可以將關西周遊卡作為JR PASS的補充款使用。

大阪周遊卡


可在有效期內無限次乘坐大阪電車、巴士,同時可免費遊覽近50個旅遊景點、優惠遊覽27個景點(每個景點僅限1人入場1次),還可以在部分餐廳或商店享受優惠。1日券2700日元,2日券3600日元,具體適用範圍見官網://www.japan-osaka.cn/osp/ch/。

購買建議:總的來說大阪周遊卡還是挺厚道的,如果你在大阪待2天以上,購買2日券就更加划算了。光是一些常規的景點如道頓崛水上觀光船900日元、梅田藍天大廈空中庭院眺望臺1500日元、HEP FIVE摩天輪600日元、大阪天守閣600日元、通天閣700日元、四天王寺(中心伽藍、本坊庭院)600日元、萬博紀念公園250日元等的門票加起來就已經遠超大阪周遊卡的價格了。

大阪地鐵一日券

大阪地鐵線路圖

可在當日內無限次乘坐大阪地下鐵全線(包括堂筋線、谷町線、四橋線、中央線、千日前線、堺筋線、長堀鶴見綠地、今裡筋線、南港港城線)以及大阪市巴士全線。不適用用於私鐵以及南海電鐵、近鐵電車、阪急電鐵、阪神電車、京阪電車。此外,持有大阪地鐵一日券當天前往大阪各景點時可享受門票優惠,詳細名單和優惠力度請見官網://subway.osakametro.co.jp/guide/page/waribiki_ichiran.php。
大阪地鐵一日券分為平日票(800日元,全年可用)和假日票(600日元,僅限週末及節假日使用),地鐵售票機有售,注意該券的計算時間以日期為準,非24小時,也就是你23:00買的票,有效期只能到23:59。

購買建議:如果行程中有一個整天的時間待在大阪的話,地鐵一日券還是比較實用的,畢竟大阪的地鐵線路相對較多,大多數常規景點可地鐵直達。配合大阪周遊卡的話更是如有神助。

京都市營地鐵一日券


京都市營地鐵線路圖

對於遊客來說,與大阪相比,京都的地鐵利用率小得可憐,一是因為京都的地鐵線只有東西線和烏丸線兩條,二是兩條線皆不能直接到達常規景點,出站後需要步行或接駁巴士。但作為補充角色,規劃得當的話京都地鐵一日券還是會有用得著的地方。京都市營地鐵一日券價格為600日元,地鐵入閘處的人工視窗有售,同樣是限當天使用。

購買建議:與廣州一樣,京都市營地鐵是依站點計費的,費用最低為210日元。換句話說,一天的行程規劃中只要能坐滿3次的話就推薦購買這個一日券。

京都巴士一日券

雖然路面交通會面臨堵車風險,但這毫不影響京都巴士的便利性。京都的巴士網路遠比地鐵網路發達,且基本上能到達市內每一個地點,我這次有不少賞櫻祕境都是通過巴士到達的。
票價:京都巴士單程為230日元,而一日券價格是600日元,只需當天乘坐巴士達3次,買一日券就是划算的。
適用範圍:京都市巴士、京都巴士的均一區間內。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我要乘坐的巴士是否屬於京都市巴士和京都巴士?均一區間的範圍是怎樣劃分?對於前者,只要在出發前在乘換案內上查一下該路線,APP上就會顯示巴士的屬性。而對於後者,基本上一日券上印的地圖範圍內,都是屬於均一區間。
購買地點:京都站二樓的觀光案內所;京都巴士案內所;地鐵案內所;巴士車票自動售票機;京都巴士和京都市巴士車內向司機購買。
使用方法:京都的巴士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當天第一次使用時,下車時將一日券插入司機旁邊的檢票機,卡券會穿過機器出來,背上印上當天的日期。之後在乘坐時只要下車出示日期給司機看就可以了。

購買建議:就像我前面所說的,只要當天的行程中需要至少乘坐3次巴士的,就可以購買一日券。

京阪電車優惠券

顧名思義就是可在有效期內無限次免費乘坐京阪電車的卡券。分為一日券和二日券,價格分別對應為800日元和1200日元。適用範圍為京阪電車京阪線全線及男山纜車線(不含大津線)。京阪電車優惠券可在以下地點購買:關西空港T1、T2、大丸心齋橋、京都的旅遊資訊服務中心;祇園四條旅遊資訊中心;京阪電車三條站。注意購買京阪電車優惠券時需要出示護照,一本護照對應購買一張。

購買建議:從適用範圍上看,京阪電車優惠券還是挺值得考慮的,尤其是二日券,無論是住在大阪還是京都,持券前往宇治、伏見稻荷、東福寺、八幡市以及其他京都東部的景點非常划算。此外,京阪電車優惠券還衍生出大阪地鐵版、枚方公園版、鞍馬&貴船區域版等版本,都是在無限次搭乘京阪電車的基礎上增加各種優惠,具體可上官網詳細瞭解://www.keihan.co.jp/travel/cn/tickets/special/kyoto-osaka。

(九)日本賞櫻攻略

1、日本櫻花種類
在介紹日本賞櫻歷史和追櫻攻略前,有必要先認識日本櫻花的種類。日本的櫻花約有260多種,但具體數字如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其大概可分為野生和栽培兩大類,前者以富士櫻、朝鮮山櫻、日本山櫻、丁香櫻、大葉早櫻、大島櫻為代表。而栽培品種的代表作則以我們所熟悉的染井吉野櫻、八重紅枝垂櫻、關山櫻為主,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染井吉野櫻。染井吉野櫻是在19世紀50年代,東京豐島染井村的花匠利用江戶彼岸櫻和大島櫻雜交培育而成的品種。染井吉野櫻葉少、花瓣大且顏色淡,開花期間花瓣會從淡粉色慢慢轉變為白色,成規模種植時非常淡雅浪漫,因此染井吉野櫻被廣泛種植併成為日本櫻花的代表。所有日本櫻花預報網站都以染井吉野櫻的標本木開花情況為參考物件,足見其地位。

2、日本賞櫻歷史
關於日本櫻花的歷史,一說是櫻花起源於中國,盛名於日本。櫻花原產地為喜馬拉雅山脈一代,後來傳入到中國,主要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被廣泛栽培。在漢唐之前,櫻花已經是皇室宮廷及私家花園中的常客了,到盛唐萬國來朝之時,櫻花已成為從宮廷到民舍都隨處可見的植物。也是在這個時候,櫻花和唐建築、茶道等文化元素被日本來使一併帶到日本。
最初,日本較為看重的是梅花和桃花,後來日本脫離唐朝的影響漸漸孕育特有的文化,櫻花才慢慢出現在社會視野中。公元850年仁明天皇時代,種植於皇宮中的梅花樹被替換成櫻花樹。894年至平安時代末期,櫻花漸漸成為宮廷貴族的賞花物件,在花下詠歌評花的“花宴”活動盛行,同時,貴族中開始流行在自家庭院種植八重紅枝垂櫻。鎌倉時代至14世紀,櫻花樹下連歌集會活動逐漸從武士向平民間推廣。1590年,德川家康入主江戶,開始從各地移植櫻花。16世紀90年代,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先後在吉野山和醍醐寺舉行花宴,大批櫻花被移植至當地。1854年前後,現在成為大熱的染井吉野櫻被成功培育,此後,染井吉野櫻作為東京甚至是整個日本的代表櫻花被大規模種植於學校、神社、道路等地方。之後就是常規操作了,各種各樣與櫻花相關的節日、文學及音樂影視作品、雜貨、食品等漸漸衍生而出,日本還將每年的3月27日定為“櫻花日”。

3、櫻花滿開預測

(1)櫻花“開花前線”及開花預報
簡單來說,將在同一時間段內開花的地點,用線聯結起來並自南到北繪製成櫻花開放情況的圖表,這條線就是開花前線。

櫻花花期短、轉瞬即逝,對於非佛系旅行者來說,提前研判開花前線預報非常有必要。在日本,與春天一起到來的是櫻花,與櫻花一起到來的就是傳說中的“櫻花開花前線預報”了。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維度跨度約為25度,各地氣溫差異較大,因此其櫻花開放時間各不相同,從沖繩、關西、東北、北海道地區依次開花時間約為1月中旬、3月底4月初、4月上旬、5月上旬。再加上櫻花的特點是先開花後長葉,花開得快也凋零得快,花期只有短短10天,時間拿捏不準的話就只能眼睜睜地與滿開的櫻花擦身而過,眼前只剩下樹枝丫或葉櫻以及一聲嘆息。

(2)預測依據
日本氣象廳會在全國各地選取幾十棵櫻花樹作為“標本木”,作為該地區的開花樣本。各地的氣象站和測候所會對標本木進行長期觀察,當樹上有5到6朵花蕾開放時,該地區的櫻花情報會被標記為“開花狀態”,當樹上有80%的花苞都開放時則標記為“滿開狀態”。因為在全國廣泛種植,所以其標本木絕大多數為染井吉野櫻。在部分染井吉野櫻數量不佔優的地區如鹿兒島奄美大島和北海道,則選用鍾花櫻桃和大山櫻等其他品種作為標本木。

(3)櫻花預測網站
受天氣影響大,要準確無誤地預知櫻花開放的時間,就目前來說仍然不可能,各大預測網站也只能告知個大概時間。但做的功課越多,參考的預報網站越多,綜合的資料就越齊全,那麼成功追櫻的概率也就越高。下面我就安利一批實用的櫻花預報網站,裡面既有概況預測,也有具體每個城市每個點的預測,有些更是實況預報,實時更新實景圖。這些網站都是我在出發前一直到旅程中都有時刻更新和關注,並且根據上面的開花情報及時調整當天的行程,為我成功追櫻起了關鍵的助攻作用。


//sakura.weathermap.jp/
最鼎鼎大名的應該是weathermap了,作為最早放出開花預報的網站,常被國內大V和自媒體截圖轉發。網站通常1月就開始更新第一次預報,隨後一個月內大概更新3到4次,到3月起就開始轉為每週一、四各更新一次。準確率上雖然有一些偏差,但總體不會差太遠,因為預報放得比較早,所以用來作為基本款來定行程和機票也是挺靠譜的,前提是不要出現2018年極端情況,同時做好因情況更改行程的準備。

//www.kbs-kyoto.co.jp/sakura/
KBS京都家的預測,約為3月中旬開始更新預報,4月中旬停止更新,資訊只限於京都地區。今年首次更新的時間為3月18日。KBS家的一大亮點是實況預報按京都熱門地點更新,且更新時都附上當地最新攝影圖,能夠更直觀地瞭解櫻花開放狀態。此外,網頁側欄還有圖示顯示該地點具體狀態(一分、三分、七分、滿開、葉櫻等),是我在京都時刻關注的網站之一。

//souda-kyoto.jp/travel/sakura/index.html
京都旅遊觀光資訊網站,雖然只有日文介紹,但絲毫不影響閱讀。與KBS一樣,網站提供京都各熱門地點的實況圖,更新時間不定,3月底時更新頻率開始變得頻繁,可與KBS互為補充。

//www.okeihan.net/recommend/sakura/migoro/index_cn.php
櫻花季來臨時,京阪鐵道的官網也會加入到櫻花預報大軍當中,網站可選中英顯示,與前兩者不同,京阪鐵道網站提供京都、大阪、滋賀三地的櫻花開放預報,及實景情況,但數量不多,畢竟是“兼職”預報網站。

//s.kyoto-np.jp/kp/koto/sakura/sakura_sp/
同樣“兼職”預報的還有京都新聞社網站,提供京都、大阪、奈良、滋賀、兵庫地區的櫻花實時情況。雖然只有文字資訊,但勝在更新地點數量較多,基本涵蓋了熱門的景點。

//hanami.walkerplus.com/list/ar0726/
Walkerplus的櫻花預報,不同於前面幾個僅限於京都地區的預報,walkerplus家的預報正如其網站標題所說的,預報範圍為全國境內,更新頻率和準確度也還不錯。

//tenki.jp/
最後一個是日本氣象協會的網站,網站會在櫻花季會特別騰出一個頁面作櫻花前線預報,其預報範圍同樣是全國境內,這是除weathermap外另一個具備櫻花前線預報的網站,同時它又比weathermap更加細緻到每一個地區的熱門地點的櫻花實況。加之它的主業是日本的天氣預報,所以建議無論如何都將這個網站列入必刷list。

最後的最後,再安利一個超實用櫻花預測APP,日本気象株式會社推出的桜のきもち,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均有下載。軟體上不僅有詳細至各城市各地點的櫻花開花預測和實時情報,還兼具天氣預報功能,最重要的是當你手機開啟定位時,軟體會根據你的位置為你推薦附近的賞櫻地,隨時隨地佛系賞櫻,可謂神器之中的神器。

4、追櫻tips
嘮嘮叨叨了這麼多,最後送上我兩個多月來監測各大櫻花預報網站以及親身實踐所總結出來的一些小規律(掌聲在哪裡):
1、枝垂櫻、河津櫻一般比染井吉野櫻早開約1到2周。
2、京都的醍醐寺、京都御苑、平野神社、鴨川、圓山公園等地櫻花品種相對較多,可看早櫻也可看染井吉野櫻。
3、背割堤、半木之道、原谷苑、上賀茂神社、山科疏水等地的櫻花屬晚櫻品種。
4、北面普遍比南面晚開。如1月開放的沖繩地區與5月開放的北海道地區之間差了足足5個月。
5、高海拔地區普遍比低海拔地區晚開。如吉野山的櫻花比京都、大阪等地晚約1到2周開放。
6、最重要的一點,賞櫻宜晚不宜早。日本種植最廣泛的是染井吉野櫻,如果在預報日期之前到的話,除了個別幾個點的枝垂櫻、河津櫻等早櫻可以觀賞外,其他地方無一例外都是一大片光禿禿的枝幹,俗稱“禿櫻”。但相反在預報日期之後到的話,除了可以撿染井吉野櫻的漏,還可以在背割堤、半木之道等地看到連片的晚櫻,再不濟也有吉野山的櫻花在等著你,而且櫻吹雪的畫面也自有一番風味。

(十)在日本使用無人機的注意事項

這次旅行除了相機外我還帶了Mavic 2,出發前我也掙扎了很久究竟要不要帶無人機,畢竟日本對無人機的管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頗為嚴格的,但為了拍幾個富士山空鏡,最後我還是咬咬把它放進揹包裡。

為確保拍攝期間不出問題,在出發前我花了不少時間蒐集日本有關消費級無人機管控的資料,也諮詢過在日留學的朋友。攜帶消費級無人機在日本出入境沒問題,但在日本使用無人機前,務必要先熟讀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上關於無人機的使用規定,並根據其劃分的適飛地圖規劃飛行路線。

相關規定見://www.mlit.go.jp/en/koku/uas.html

適飛地圖見://maps.gsi.go.jp/#13/35.504352/138.751831/&base=std&ls=std%7Cdid2010%7Ckokuarea&blend=0&disp=111&lcd=kokuarea&vs=c1j0h0k0l0u0t0z0r0s0m0f0。


有關無人機使用規定翻譯過來就是:
1、只能在白天、視距內飛行,高度不能超過150米;
2、機場附近不能飛;
3、人口密集區域不能飛(人口密集區域為每平方公里超過4000人口的地區為人口密集區域);
4、離其他人、建築、車30米之內不能飛;
5、在大型活動上空不能飛;
6、無人機上不能攜帶危險品。

瞭解飛行規定後,就要檢視適飛地圖。綠色的是機場禁飛區,紅色的則是其他劃分出的禁飛區域,可以看到紅色部分基本覆蓋日本各個城市,所以在日本的城市裡起飛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地圖上可見,河口湖及周邊的區域是可以飛行的。但即使是處於地圖上的適飛區域,也不代表可以隨便飛。日本人是十分注重生活隱私的,而且十分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打擾到別人,所以大家在遵守當地飛行規定的前提下,務必要保證不在人群附近飛行、不在房屋密集處飛行、不在民居或酒店附近飛行。請大家發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在日本包括在其他國家使用無人機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因為放飛一時爽而對當地、對後來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如果不確定自己將要前往的區域能否使用無人機,可以連同目的地截圖、飛行日期及無人機型號等詳細資訊,發郵件到日本國土交通省詢問(郵箱地址官網上有),一般很快就會有回覆。

(十一)在日本旅行的其他注意事項

日本是一個極其注重禮節和極其守規矩的國家,並且“非常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對於患有強迫症晚期的我來說是“真香”,但在很多人看來會覺得嚴苛得有些過猶不及。無論怎樣都好,作為旅行者來說,最基本的還是要做到入鄉隨俗,一些在國內公共場所習以為常的行為在日本時還是應該收斂下,畢竟做到“遵守”和“尊重”是一名負責任的旅行者最基本的底線。

1、公共場所靜音
日本人在公共場所中很注意儘量不讓自己的行為打擾到別人,這一點在靜音方面體現到極致。在巴士、地鐵、餐廳等密閉的公共場所,人們都會很自覺地將手機調成靜音,大家說話也基本都是小聲耳語,整個環境都非常安靜,不會有人用手機大聲地播放視訊,也不會有人嗶哩吧啦大聲吆喝和隔空對喊,這個務必需要注意。

2、排隊和秩序
前面說了日本人是極其守規矩的,在車站、餐廳、便利店收銀臺等需要等候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條條整齊的隊伍。即使是在高峰期的車站,無論人潮有多洶湧,大家也能守秩序排隊不插隊、前後留有一定的安全間隔,並且完全做到先下後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微博上隔段時間就會有些旅遊號拿日本人愛排隊來說事,有時候我也挺迷的,為什麼要對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冷嘲熱諷?是因為我們未能完全做得到嗎?

3、垃圾分類
許多第一次去日本的朋友包括家裡的長輩都不約而同地感嘆當地乾淨整潔的街道,這都源於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和人們高度的自覺性。可以說日本把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不同城市對家庭垃圾的投棄都有明確要求,詳細規定了哪一天回收哪一類的垃圾,並且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將垃圾打包好放到指定地點。如果有大件垃圾需要處理,則需要預約和額外付處理費。
在垃圾分類如此嚴格的地方,對於我們遊客來說,如何處理日常產生的垃圾就很重要了。日本的馬路、街道、地鐵站、公園等地的公共垃圾桶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在出門時,建議備好小垃圾袋。根據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便利店、沿街商鋪和自動販賣機都會設定垃圾桶,可以把垃圾在這些地方分類處理掉。如果路上沒碰到垃圾桶,則要帶到住處按類入框處理。

4、扶手電梯
近段時間國內有論證指出扶手電梯左行右立或右行左立都不可取,原因是電梯承重點偏向一邊,長此以往會縮短電梯的壽命,一些國外城市已經取消這種宣傳,取而代之的是倡導大家站穩扶好。但在關西地區,大家基本都還是採取人站一邊,留出另一邊給趕時間的人的做法,不管可取與否,身為旅行者還是依照當地的習慣比較穩妥。需要注意的是,關西某些站點的電梯是左行右立,某些則是相反左立右行,一時之間我也搞不懂什麼狀況,反正坐電梯時跟著別人站就準沒錯了。

5、吸菸
煙癮較大的朋友到日本旅行可能會有些不自在,雖然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的禁菸措施起步稍晚,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日本已經成為禁菸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日本,香菸不是你想抽,想抽就能抽。吸菸條例規定,禁止在馬路上邊走邊抽菸,要抽菸的話必須到有標記的吸菸區,日本的大多數公共場所都有設立專門的吸菸區。另外,吞雲吐霧過後需要自行處理好剩下的菸蒂。

三、遊記正文

(一)早到的櫻花,半開的驚喜

Day 1 3月30日

飛機落地關西空港已經將近十二點了,入境、蓋指紋都十分順利。本來想在付費休息室小憩一下到早上七點就離開,但我們進去REFRESH SQUARE和KIX諮詢後發現這些休息室更像一家開放式的網咖,還不如睡機場來得舒坦。我們在機場T1航站樓晃悠找位置時發現了不少動漫裝飾,還有一排排整齊的扭蛋機,瞬間來了勁,東看看一頓西拍拍又一頓。沒辦法90後一代受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了,看到在電視機和網路上的情景躍然眼前時,難免激動起來。我和太太在之前的間隔年旅行中也有過睡機場的經歷,機場本身也十分安靜,選好位置收拾好後很快就矇頭入睡了。

按照本來的計劃和最初的櫻花前線預報,今天是前往大阪城和狹窄山池公園等地的,結果出發前一波冷空氣使得關西地區的氣溫一直上不去,各地的櫻花也推遲開放,大阪的櫻花更是維持在花苞到三分開的狀態。心塞的我只好夾縫中求生存,反覆刷遍各個預報網站終於發現和歌山的櫻花有不少已經開到了5分。早上起來洗刷一番後並把行李寄存在機場後便出發。這趟旅行的主題是追櫻,櫻花開花的不確定性註定了行程的不確定性,因為每天的行程都是頭一天晚上安排的,所以我除了常規的ICOCA卡以外,沒有再額外買其他優惠卡券。

和歌山市位於日本最大的半島紀伊半島西南面,是和歌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6世紀後期,豐臣秀吉在伏虎山建起和歌山城,和歌山的歷史由此開始。

關西機場到和歌山市的路程不算遠,乘坐大阪難波方向的南海特急到泉佐野轉乘和歌山方向的南海特急就能抵達JR和歌山市站。


到達和歌山市站,剛好碰上一輛準備出發的粉紅色限定專列,這是南海電鐵經營的連線和歌山市站及加太站的鯉魚專列,除了粉紅色外還有海藍色的專列,去年11月這兩架列車才正式“結婚”……在日本的鐵道上,總不乏各種各樣迷倒眾(女)生的限定列車,在和歌山最有名的要數貴志線上的貓奴專列小玉列車了。日本的鐵道文化又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旅行主題。

和歌山城擁有成片櫻花聚集的賞櫻地並不多,比較有名的是和歌山城,相對小眾的有紀三井寺,更為冷門的還有大池遊園。和歌山城作為這裡的地標而且距離比較近,我們就先步行前往造訪。和歌山城位於和歌山公園內虎伏山之上,其主要分兩個遊覽區域,一是天守閣本身,二是其所在的和歌山公園。和歌山公園內種植有1300多株櫻花,成了和歌山市前幾號的賞櫻勝地。


和歌山公園一角。

通往和歌山城的道路,黃葉與新綠交織,令人不知春秋。

和歌山城內的西之丸庭院,建於江戶時代,是當時藩主的隱居地。二戰時期連同和歌山城一道被美軍空襲轟炸,直到1972年才重建。

庭院森森,靜聽鳥鳴與水滴聲,頗有避世的意味。


西之丸庭院內並沒有種植櫻花,庭院以紅葉聞名,因此最美的季節不在春天而在秋天。西之丸庭院也被叫作紅葉溪庭院。

往和歌山公園內深入,驚喜地發現櫻花已經開了不少。雖然前線預報顯示只是5分開,但沒見過世面的我們已經興奮得按捺不住,在這裡拍了一圈又一圈。

近距離看這傳說中的染井吉野櫻,潔白中帶些粉嫩,潔淨高冷又帶有些許浪漫,不愧是大家爭相追逐的物件。

和歌山城天守閣下的小食攤,開始準備迎接遊客。

登上路旁的階梯從高位往下看,雖然才上午9點剛過,公園裡的遊客寥寥,但不少當地人已經在櫻花樹下鋪開墊子準備賞櫻。這種被稱為“花見”的賞櫻方式是日本獨特的賞櫻文化之一,這個留待後面的醍醐寺和平野神社再詳細展開。

通往天守閣的階梯。


前面也提到,今天和歌山城的櫻花只能算是5分開,所以櫻花簇擁天守閣的畫面自然是無法得見了。有朋友可能會混淆和歌山城和天守閣的關係。其實和歌山城可以理解為相對較廣的範圍,而天守閣是矗立在城裡的其中一座建築,天守閣除了有瞭望塔的作用,還是城主的居所、政治權利及地位的象徵。
和歌山城與松山市的松山城、姬路市的姬路城並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因為位於虎伏山之上,所以又叫虎伏城。紀之川流經和歌山城的北部,因而成為城堡天然的護城河。和歌山城於1585年由豐臣秀吉的弟弟豐臣秀長所建,曾經是德川御三家中治理和歌山藩的紀伊德川家的居所。1871年,明治時代廢藩置縣,和歌山城廢城,城內的不少建築被拆除。其中外城在1885年被移到大阪城。1935年,和歌山城被日本列為國寶,但在二戰時期,和歌山城遭到美軍的轟炸,城內11棟建築包括天守閣被悉數燒燬。現在的和歌山城是在1957到1958年重建的,城內有本丸、天守曲輪、二之丸、西之丸、三之丸、御蔵之丸、鬆之丸等建築。

步行上到天守閣下,門前的染井吉野櫻已盛放了一半。和歌山公園、和歌山城都是免費進入,而參觀天守閣則需要付費購票。閣內陳列了許多幕府時代包括武器、盔甲等古物,以及當年人們的生活場景復原,此外還可以登樓俯瞰和歌山公園。公園裡的櫻花開得並不茂盛,我們就沒有進去了。

被櫻花包圍的天守閣,甚是浪漫。


潛伏在和歌山城各處的迎賓忍者,呆萌呆萌的到處招徠遊人拍照。

在和歌山公園期間發生了一些小插曲。話說我們天守閣下拍視訊時,有穿白色衣服的人主動過來問需不需要幫我們拍合照,以往的旅行經歷鍛造的防備心告訴我他不是好人,於是我們就禮貌地回絕了,他也沒糾纏笑著禮貌地離開了。我心想日本的騙費伎倆也太低端了吧,哥哥可是從埃及活著回來的人呀。但現實卻令我們大跌眼鏡,我在城牆邊上休息的時候無意中觀察到,這些穿白衣服原來是一旁的官方旅遊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在景點下來回走動尋找需要幫助的遊人,有時候會引導人到購票點,有時候幫拍合影,有時候幫回答問路,笑容可掬態度熱情之餘完全不收一分錢。瞬間我們就為剛才的態度汗顏,這事擱國內200%是不能出現的,這也算是對傳說中會引起極度舒適的日本式服務開了眼界。

下山離開時路過的櫻花,因為還沒成規模地滿開,所以只能拍些特寫的小景,但即使這樣我們也很心滿意足了,起碼帶著期待來不會帶著一堆“禿櫻”的照片回去。

從和歌山城下來剛好是飯點時間,我查了下地圖發現靠近和歌山灣的位置有一座專營生鮮的黑潮市場,瞬間飢腸轆轆的我們二話不說就在公園門口坐車過去。

黑潮市場的性質類似京都的錦市場和大阪的黑門市場,集海鮮、果業、土特產於一身。和歌山地處太平洋的暖流地帶,漁業和果業發達,“黑潮”在日語裡就是暖流的意思。

黑潮市場有近17年曆史,在關西地區算得上是老牌的生鮮集市了,恰逢中午,人來人往,更碰上了一車國內的旅行團前來,但比起後來的黑門市場,這裡的人流算比較適中。

這裡的最大特點就是每天都會有三場金槍魚解體表演,現在剛好碰上了,少不免湊個熱鬧。

師傅先是將新鮮捕撈到的金槍魚搬上臺面,大聲吆喝呼喚遊人圍攏過來,然後邊講解介紹金槍魚的知識邊對其進行分解,解體完畢的金槍魚肉當場被做成刺身和壽司,不可謂不新鮮。

黑潮市場在海邊設定了用餐區,我們也要了一盒金槍魚壽司,再另外採購了一些刺身,面對海邊吹著海風,品嚐著新鮮出品的海鮮,感覺不輸一些高階料理店。


黑潮市場所在的位置其實是和歌山遊艇城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一座遊樂場和“歐羅巴港”仿歐洲風格的建築群,不過我們都對這些沒有仿造建築沒多大興趣,在岸邊吹著海風坐著,就已經覺得很舒服了。

在和歌山市的行程中,原本計劃還有紀三井寺和大池遊園,前者是賞櫻名所,櫻花預報中顯示已經5分開,而後者則是小眾得沒有任何旅遊網站記載,更別提櫻花預報了。時間問題只能選其一,權衡只下我們選擇了距離更近、風險更低的紀三井寺。
紀三井寺坐落在名草山山腰上,其正式名稱為“紀三井山金剛寶寺護國院”,由唐僧人光上人所建。紀三井寺得名於其內的三口井,這三口井至今還湧出吉祥水、清淨水、楊柳水,並被評為日本名水百選。傳說光上人從渡過東海行經名草山時,隱約看到半夜的山頂有靈光閃耀,翌日登山時甚至感受到千手觀音菩薩的存在。於是,光上人便將這裡作為菩薩的靈場、佛法弘通的聖地,並在這裡建起廟宇,將親手雕刻的十一面菩薩像供奉其中。

正門進入後的數株櫻花樹,開得比和歌山城的更為熱烈,估麼著也有7分了。紀三井寺內的樓門、鐘樓、木造千手觀音立像等均被指定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寺內的本堂被列為和歌山縣指定文化財。而每逢春天,紀三井寺內種植的1200株櫻花便相繼開放,因此寺廟也成了日本櫻花名所百選之一。

一半新綠一半淡粉,是春天的味道。

紀三井寺建立後,歷代的天皇都曾經到這裡參拜。鎌倉時代,寺內的僧侶超過500人,進入江戶時代後,紀州德川家的歷代藩主也頻繁到這裡參拜,因此紀三井寺也被尊稱為“紀州祈禱大道場”。

從正門到紀三井寺內部,要經過數段斜坡和231級石階。與山下的熱烈不同,山腰上的櫻花大多還處於含苞待放的狀態,彷彿含羞半遮臉的女孩。

捆綁在櫻花樹下的神籤,對的你沒看錯,日本的寺廟也流行求籤。日本神籤的型別從好到壞依次分為大吉、中吉、小吉、吉、半吉、末吉、凶、小凶、半凶、末凶、大凶,在讀過內容後可以選擇帶在身邊或是系在寺廟或神社的樹上。把神籤系在樹上寓意著“與神結緣”。

建與江戶時代寶曆9年(1759年)的本堂,已成為和歌山縣的指定文化財。

本堂前的櫻花樹,大概5分開左右,這也是和歌山市的櫻花標本木。

弘法大師堂前的垂鈴鐺,鈴鐺後是紅色極樂橋。

天空陰沉了一整天,終於下起雨來了。雨水落到櫻花上,落到水池上,更添一種日本傳統美學的物哀。

紀三井寺內的新佛殿,比另一頭的以本質結構為主的本堂更為氣派,內裡放置了一尊金色的千手十一面觀音像。

接著往上攀爬,本堂上方的護國院多寶塔。原本的佛塔在1441年的風災中損毀,現在看到的是1449年重建的建築。

多寶塔塔身的中央設有對開的唐戶,門兩旁有配有綠色的花頭窗,窗戶的採用具有佛家相的鐘形設計。據考究,花頭窗的設計源於鎌倉時代,當時禪宗剛進入日本不久,建築設計上大多參照中國佛教建築的規範。所以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真的是無處不在。據說紀三井寺內有一座立於1979年的中日友好紀念碑,上面刻有廖承志先生“中日友好千年萬年”的手跡。每年和歌山日中友協都會在這裡舉辦紀念儀式。

雨天的日本寺廟簡直自帶一種陰鬱美,無需任何濾鏡修飾,說實話拍照都是有陽光的好,但出發之前我卻有點期待陰雨下的關西,感覺日本古建跟雨天搭配起來所散發出的物哀更吸引我。


雨越下越大,返程前再看一眼雨中的櫻花。紀三井寺不愧是日本櫻花名所百選之一,即使寺內的櫻花只開了5分,但也毫不吝嗇它的美,可以想象得到滿開時這裡該有多絢爛。

返回關西空港拿回行李後我們就前往京都。在列車上我刷了下各個櫻花預測網站,發現原本明天要去的幾個點櫻花開得還不算太好,為保險起見,我先把不受櫻花影響的伏見稻荷提到明天一早,另外再安插一些櫻花有5到7分開的地方,確保旅程的後面能趕上儘可能多的櫻花盛放的地點。

(二)京都、茨木——硃紅與靈光

Day 2 3月31日

要說日本是我遺願清單中的Top1,而京都則是我最期待的日本城市沒有之一。從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一直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經年累月的歷史文化積澱,加之唐文化在此交融傳承,使京都擁有一種我們熟悉的大唐遺風的同時又獨樹一幟。雖然如今早不是首都所在,但這裡的各種文化符號如寺廟、神社、庭院、文學、歌舞伎等等,無不無時無刻地訴說著京都為何能成為日本文化的源點、日本傳統文化的中心。可以說,就歷史文化而言,京都代表了整個日本。所以對於我來說,如果日本需要10刷,那麼京都必佔其半。
對於一個如此特殊的城市,其歷史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介紹清楚,而我這次在京都的行程主要是以櫻花為主,裡面穿插的歷史方面的介紹會相對不會那麼多,所以這裡我只簡要地提一下京都的歷史程序,其他更深入的介紹或許等我實現10刷後才能交出一份完美的遊記。
京都發展大抵可以分為平安、室町、近代三個時代。自舊石器時代開始京都一帶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公元5世紀後,京都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在京都建立首都,京都被稱平安京並首次成為日本的經濟文化中心,因為交流頻繁,當時的京都是仿照唐朝的京師長安而建造。至9世紀末期,因為唐朝政局動盪、派遣使者成本過高,且經過兩百多年的吸收,日本已在唐文化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因此在894年廢除了遣唐使。
1156年,京都發生保元之亂,最終鬥爭以白河天皇的勝利而告終,它象徵著日本武士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武家政治的開端。1192年,日本進入鎌倉時代,雖然此時政治中心移至鎌倉,但京都仍然是當時最大的都市和天皇的住地。1338年,室町幕府成立,日本進入室町時代,這時京都城市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市區按南北分為上京和下京兩個部分,上京集中了眾多貴族的宅邸,而下京則成為主要的工商業區域。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作為主戰場的京都損毀嚴重。1568,織田信長進入京都,5年後室町幕府滅亡。1582年,京都爆發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背叛而自殺,及後,豐臣秀吉以為其報仇為名集結其舊部並擊敗明智光秀,從而成功控制京都一帶。
1600年,關原之戰爆發,德川家康取得最後勝利並建立德川幕府,結束了持續百年的戰國時代。1867年的大政奉還,德川幕府將政權交還給天皇,其統治正式結束。1889年,上京區和下京區合併成京都市,實行市制,歸京都府管轄。1921年,京都實施都市計劃事業,標誌著京都進入現代化都市規劃時代。

現在的京都,是擁有1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1600多座佛教寺廟和400多座神道教神社的,世界上最富文化氣息的城市之一。不少人到京都,就是為了一窺能與現代和諧相融的傳統的日本。而要說京都的網紅景點、必遊景點,那就非伏見稻荷大社莫屬,即使你沒聽過它的正式名稱,也一定在網上看到過它那標誌性的千本鳥居圖片。既然貴為網紅人潮必定洶湧,無數人前來為了一睹萬座紅色千本鳥居環環相扣、空靈靜美的畫面,要想在空無人一的鳥居留影,唯一的訣竅就是早起。

我們早上7點多來到伏見稻荷大社,已經看到有一些遊客經過正門巨大的鳥居往裡走。鳥居是牌坊式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用於區分神棲息的神域和人類居住的世俗界,一旦跨過了鳥居,便代表進入了神的領域。

在日本,名為“稻荷”的神社據說有4萬多座,建於711年的京都伏見稻荷大社則是它們的總本宮。與中國一樣,日本也是從農耕文明發展過來,而伏見稻荷大社則用於供奉稻荷神,即大米和酒神,因此這座代表著“庶民信仰”的神社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神社連同背靠著的稻荷山均被視為神境。上圖是神社的樓門,傳說是在1589年,豐臣秀吉為了祈禱母親的病痊癒而下令建造,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神社樓門。

伏見稻荷大社並不是單一體建築,而是一個建築群,包括有入門鳥居、樓門、正殿、拜殿等。

神社的正殿,也是安放神靈所在神體的神殿,1468年毀於戰火,經籌募後於1499年重建。上面這些照片都是我在千本鳥居里走完一圈後下來拍的,當時才9點多一點,跟兩小時前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想要避開洶湧的人潮的話就只能趁早了。

在日本的神道教中,神寄居於世間萬物,自然是神聖的,因此在日本神社中處處可見建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剛好碰上神社裡一株早開的春櫻。

伏見稻荷大社的特色鳥居繪馬。繪馬是日本人許願的形式,在木牌上寫下自己的願望供於神前以祈求庇護。隨著時代的發展繪馬的圖案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具當地特色,像奈良春日大社的繪馬就是鹿的形狀。

在伏見稻荷大社中,隨處可見各種狐狸石像。前面介紹過,神社供奉的是稻荷神,而狐狸則是稻荷神的使者。日本的神社不像佛寺有供奉的本體,神社所祭祀的物件即各種神靈一般是沒有具體形象的,因此神的使者往往成為具象的代表出現在神社內。

狐狸嘴裡銜著的物品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像稻穗代表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卷軸代表學有所成,鑰匙代表願望成真。

伏見稻荷大社的重頭戲,自然就是依山而建的千本鳥居,而無人的鳥居畫面更是各國遊客爭相追逐的物件。因為來得早,很幸運地,我進入鳥居後不久就拍到空無一人的千本鳥居。

重重疊疊的硃紅色鳥居沿著林木茂密的山坡向遠處鋪排並延伸,給予視覺極大的衝擊感,漫步其中彷彿置身於迷幻的紅色夢境,也難怪千本鳥居一年四季都如此受遊客追捧。

千本鳥居的“千本”寓意數量多,伏見稻荷大社鳥居的實際數量其實已經超過了一萬座。前面介紹過,日本鳥居代表著人域與神域的分界。日本人供奉鳥居的信仰,還來自於祈求心願實現。在所求之願達成時,為表達對神的感激之情,從江戶時代開始,民間便興起了捐建鳥居的風氣。又因為伏見稻荷大社供奉稻荷神,是祈求豐收的神社,所以尤其受民眾和企業喜愛,所以捐建的鳥居越來越多,最後成了今天的規模。

成千上萬座硃紅色的鳥居一座緊挨著一座,編織出一條通往稻荷山山頂的通道,全程走完約需2到3小時。

作為網紅打卡點,這裡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要拍出無人的鳥居照片,除了早來外,還可以往高處走,一般旅行團都只在山下的鳥居盤桓,越往山上人越少,但鳥居的密度相對沒山下那麼理想。

當然也可以跳出內部,在外面拍鳥居的延綿狀態。植物的森綠配上鳥居的硃紅煞是好看。

半山腰上會出現一些分支小徑,往裡拐可以看到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鳥居,有些只有巴掌般大小,同樣寫有捐贈時間和名稱。

本來天氣預報說今天一整天都有雨的,誰知道來到伏見稻荷大社後陽光突然破雲而出。晨光穿過樹林溫柔地打在硃紅色的鳥居上,更顯深邃和寧靜。

通往稻荷山的路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神社,其中我路過一個大概10平方不到的小神社,裡面站了不少祈禱的男士,好奇心驅使我拐了進去,一看原來是一間求好腰的神社……

無論是整體還是細節,千本鳥居真是怎麼拍都不會覺得膩,尤其是在人少的時候。

一萬多座鳥居沿御山參道整體連綿而建,不可謂不壯觀,如果能在航拍視覺下欣賞,效果必定更甚。但鑑於日本嚴格的無人機管理規定,這個效果大家腦補一下就好,切勿以身試法。

回到山腳下,發現這時的遊客比我們剛來時翻了好幾番,不過好在旅行團還沒大規模殺到,還是很容易就能逮到無人的場景。之前在鳥居的正面,只有簡單的“納”“奉”二字,而如今在鳥居的背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捐建方的姓名和建造日期。

似無盡頭的紅色隧道,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穿行其中,掠過斑駁的陽光與密集交織的鳥居,頗有一種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迷幻感,像真正地穿越了人域和神域。

我們離開伏見稻荷神社後,正是各國遊客傾巢出動之時,千本鳥居入口以及本殿那個人頭湧湧啊,慶幸來得早。
根據櫻花開放現狀,我把下一個目的地圈定在醍醐寺,最大原因是醍醐寺的櫻花屬於百花齊放的型別,雖然染井吉野櫻還未到盛開時候,但寺內的幾株百年老櫻已經開得正燦爛,且剛好醍醐寺與伏見稻荷神社位於同一區域,坐巴士轉一趟私鐵就能到達。

路上的街道,配上騎單車的女生,日漫感十足。

河邊的櫻花,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粉嫩。

坐東西線在醍醐站出站後,就看到車站至醍醐寺的接駁巴士,10分鐘後就到達醍醐寺入口。雖然早有預感,但我們還是被下車時看到的人海嚇到。其實醍醐寺在京都寺廟中算是小眾,只不過揹負著“賞櫻名所”及“醍醐花見”等美名,櫻花季裡的醍醐寺已經不屬於小眾一列,尤其今天是週末,就人流盛況來看甚至比花見小路等地點更為大眾。

來感受下正門前後櫻花步道的人海,儘管櫻花零落地開著,但絲毫不阻擋人們的熱情。

先送上一張醍醐寺的全景圖,可以看到整個醍醐寺分為三寶院、下醍醐、上醍醐三大部分。下醍醐和三寶院、靈寶館可單獨買門票也可以購買通票,而進入上醍醐則需要另外購票。整個醍醐寺佔地非常大,到上醍醐還需要走一小段山路,完全遊覽下來的話至少需要2到3個小時。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總寺。傳說在874年,日本真言宗開宗祖師空海的徒孫聖寶理源大師在上醍醐山上,在神靈指點下得到了靈泉醍醐水,並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小廟用以供奉準胝和如意輪兩尊觀音像,這座小廟就是醍醐寺的前身。及後,因為醍醐、朱雀、村上等天皇信仰佛教,上醍醐的其他建築以及下醍醐建築群相繼形成,直至1155年三寶院的建造,形成了醍醐寺的總體結構。
隨後,醍醐寺經歷了多次失火及戰爭,全寺幾乎被毀壞殆盡。16世紀末,豐臣秀吉對醍醐寺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在1598年趁著賞花之際重建寺廟。完成復修後,豐臣秀吉在醍醐寺內舉辦大規模的賞花會,現場只允許妻妾及後宮們參加,普通民眾只聽聞盛況但卻無法進入觀賞,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醍醐寺“花之醍醐”的美名從此流傳開來,“醍醐花見”也讓醍醐寺盛名遠播。

我們先從三寶院開始參觀,三寶院分為靈寶館、三寶院庭院、憲深林苑三大塊。因為時間有限,不能全部建築都過一遍,因此我們只能走馬觀花地挑些重點來看。

三寶院建於1115年,最初叫“灌頂院”,後來改為以佛教三寶的佛寶、法寶、僧寶命名的三寶院。這裡是醍醐寺的本坊,歷代十幾代主持均在此居住。上圖進入三寶院庭院和憲深林苑區域的大玄關,門前種植了一株滿開的巨大的枝垂櫻。

相比起染井吉野櫻,枝垂櫻的花期較早,因此外面櫻花步道還處於半開狀態,這棵碩大的櫻花樹已經是幾近滿開的狀態了,這裡也成了三寶院內老法師的集聚地。

枝垂櫻比染井吉野櫻更為粉嫩一些,更能喚起妹紙們的少女心。

櫻花與古建,在藍天的映襯下相得益彰

庭院內一角。三寶院的大多數建築物被指定為重點保護文物,相通的幾個建築主要有表書院、純淨觀、奧宸殿、彌勒堂等,大多數內殿都不允許拍照。值得一提的是豐臣秀吉為醍醐賞花會而親自設計的三寶庭院,至今保留著桃山時代的華麗氣氛,但春季的庭院既無新綠也無紅葉,整個觀感比較一般,大概要到春夏之交新葉滿出後才更好看,所以這裡也一並沒有照片了。

三寶院內的一處小院,據說豐臣秀吉還在這裡種植過櫻花,但具體是哪一株無從考究。

三寶院殿堂庭院,同樣日本重要文化財,可惜不能進入。

從三寶院出來,正對面就是靈寶館。對比起前者靈寶館其實就是博物館性質的現代建築,而且規模上小很多。在日本的佛教史上,醍醐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皇族還是武士,貴族還是平民,都會到寺內祈福祈願,自然而然地也就留下了許多如雕刻、繪畫、檔案書籍、工藝品等與寺院相關的文物。進內需要脫鞋,同樣不能拍照。

圍繞著靈寶館一圈都種滿了櫻花樹,而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館前的這棵巨大的枝垂櫻。樹幹枝幹誇張地橫向延伸,要靠多支立杆才能支撐住。櫻花樹下,有個偌大的落地玻璃供人在室內看園林賞櫻花。

從靈寶館出來,沿著中間的步道往下醍醐走去,遠遠就看到花葉簇擁著的西大門。西大門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在1605年重建。

西大門也叫仁王門, 仁王就是佛教護法神之一的金剛力士。穿過仁王門就是廣闊的下醍醐,也就是醍醐寺的下伽藍。

醍醐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建築之一,金堂。以前的金堂名為釋迦堂,曾經在永仁、文明年間兩度被燒燬。如今看到的金堂是受豐臣秀吉之命,在他去世後才從紀州,也就是今天的和歌山縣的滿願寺移建而成,內裡供奉著醍醐寺的本尊藥師如來以及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下伽藍一角的鐘亭,遊客太多,為了保持畫面的乾淨很多時候只能把鏡頭往上挪。

金堂的東南面是清瀧宮的本殿和拜殿。拜殿於1097年從上醍醐移建到下醍醐,及後被戰火燒燬,現存的建築是1517年復建的,內裡供奉著醍醐寺的總鎮守清瀧權現。每年的4月初,本殿都會舉行“清瀧權現櫻會”及各種祭祀活動。

本殿旁的拜殿,規模相對小了很多,同樣是在11世紀末從上醍醐移建過來。

拜殿一側的枝垂櫻也是滿開狀態,與古寺廟相融的櫻花樹枝繁花茂,盛放的櫻花幾乎遮蓋了半個建築的頂部。

五重塔,下醍醐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936年,歷經15年後竣工。其第一層內部的壁畫被認為是日本密教繪畫的始祖,畫中描繪了兩界曼陀羅及真言八祖。

五重塔高約38米,最上方的相輪部位高13米,是醍醐寺唯一一座躲過歷次大火的建築,也是京都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五重塔樣式的建築是唐朝時日本學習模仿大唐建築的產物,在日本的不少城市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包括京都的八阪塔和之後去的淺間神社。

很遺憾因為要趕著前往茨木市的光之教堂,我們在醍醐寺的遊覽不得不點到即止。醍醐寺不像國內寺廟常見的中軸對稱佈局,各座大小不一的寺廟分佈在大片區域內,感覺更像是一座公園。

春天的醍醐寺最大看點還是在於寺內處處種植的櫻花,粉嫩曼妙的櫻花從高處垂下,映襯著寺內各種國寶級的古建築,美輪美奐。日後夏天必定要深度再訪一次,感受日式園景的幽靜和雅緻。

從醍醐寺出來,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大阪茨木市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僅在每週日的13:30到16:00開放給非教徒預約參觀。網上也有朋友說其實不需要預約,到現場繳納300日元的建設費就也可以參觀。為保險起見,我們還是事先在官網上預約了今天這個時段。

光之教堂位處相對偏遠,轉了幾趟列車才到茨木站。在茨木站轉乘巴士,十來分鐘就到達教堂所在的社群。

入口前小小的示意牌。光之教堂的位置比較隱祕,沒有高聳巨集大的外觀也沒有足夠的指引,很容易就錯過,畢竟這只是一所面向社群居民的教堂。
光之教堂正式名稱是茨木春日丘教會(光之教會),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也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中最為著名一座,另外兩座為風之教堂和水之教堂。光之教堂的精華部分在於內部如法國朗香教堂的光影交錯般所帶來的震撼力。如何震撼,我這裡先賣個關子,先從外部說起。

安藤忠雄崇尚簡潔簡約的設計理念,因此他的作品多為簡單的幾何體,並大量採用裸露的混凝土材料,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裝修風格上的工業風了。光之教堂的外形算得上簡約中的極致,沒有傳統教堂中的標誌性尖塔,整體由一個混凝土長方體、一面呈直角的牆體,以及三個直徑均為5.9米的球體組成。

混凝土長方體為教堂的本體,直角型的牆體起到了分割入口與禮拜堂、反射陽光的重要作用。在構造上,牆體以15度斜貫長方體,三個球體同時鑲嵌在長方體之中。身處教堂內部很難拍攝出教堂的整體構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扒一下它的平面設計圖。

一進入到本堂內部,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對正面混凝土牆體上看似鏤空的十字架為之驚歎。光之教堂面積不大,一次能容納約莫100人。正前方的牆壁被十字型分割,中間嵌入了玻璃,以此營造出神聖的光影效果。這種奇幻的光影,用網上的評論來說,就是彷彿“使信徒們產生一種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覺”。人們對十字架和光影為之傾倒,但在安藤忠雄看來,光之教堂最精華部分在於其傳遞出來的“人人平等”的理念。多數教堂主祭神父的站位往往比信眾高出一截,而在光之教堂中,教堂往講臺方向是呈階梯狀下降,如此一來站著的神父就和坐著的信眾基本保持同一高度。安藤忠雄以此來消除普遍存在於教堂中神父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現象。

安藤忠雄設計下的光之教堂內部環境幽黑昏暗,如此一來除了可以保持十字架強烈的“發光”效果、強化光在建築中的重要作用外,還符合了日本傳統和式建築偏暗的美學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教堂依靠牆體和頂部的縫隙實現內部的通風,因此在教堂內部沒有任何窗戶。

教堂擺有一座巨大的管風琴。

安藤忠雄曾經表示,他的牆不需要掛畫,因為有太陽這位畫家為他作畫。所以除了正面巨大的十字架外,光之教堂再無其他裝飾物。簡約、純粹、抽象、肅然、靜寂,你要問光之教堂值不值得專程花數小時來一趟,我可以回答如果不是有強烈偏執的話大可不必,但來了鐵定不會後悔。

往來光之教堂與車站之間的巴士是環線,回程時依然回到下車的春日丘公園等車,公園裡有一座小神社,在門口就能瞄到裡面的櫻花開得不錯。

春日丘八幡宮神社十分迷你,不消半分鐘就能走完一圈。神社裡種植兩棵櫻花樹,配上木質構造的本堂與綠色植被,很有小清新的感覺。在夏天,春日丘八幡宮與春日丘公園更會舉行夏日祭活動。

日本普遍種植櫻花,所以有時候不用去到那些聲名在外的賞櫻地,在街頭巷尾隨便一走一拐彎,便總能與開得正好的櫻花迎面遇上。

臨近傍晚,越來越多放課後的孩子到神社和公園,男孩子或是在打棒球或是在踢足球,女孩子則歡快地盪鞦韆,歡笑聲浸染晚霞,像極了小時候看的日本卡通片的情景。

日本人做事出了名極致,極致二字也很好地體現在賞櫻上,白天看不夠櫻花的美,乾脆在夜晚把櫻花照亮繼續觀賞,夜櫻活動也由此衍生。
作為有名的古都,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賞櫻城市之一,京都可賞夜櫻的地方很多,如清水寺、平野神社、二條城、圓山公園等。而今天晚上我們要賞的是有27年曆史、幾乎成為絕響的祗園白川夜櫻。

祗園白川靠近京阪本線的祗園四條站以及阪急京都線的河原町站。晚飯後,我先送太太到河原町血拼,再自行步行前往祗園白川。沒想到從車站一出來,就被高瀨川的櫻花驚豔到了。

這應該是這趟旅行到目前為止看到過的開花狀態最好的櫻花了,在路燈的映照下,樹上的幾乎每一朵櫻花都是粉白飽滿。

橋上櫻花隨風微動,橋下河流流水潺潺。高瀨川是一條在17世紀初開鑿的人工河,與鴨川分流並與其平行向南流淌,最後注入宇治川。

京都網紅烤肉弘烤肉店,因為網上預約名額早已爆滿,最後的兩個晚上我們打算walk in碰碰運氣,結果當然是吃了閉門羹了。

高瀨川所在的木屋町通是一條與鴨川平行的近3公里長的小路,據說是得名於以前路上眾多的木材店。如今木材店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兩邊連立的食肆。

木屋町通旁的支出的小路上隱藏著許多居酒屋和小餐館。

雖然一些樹梢末尾還有些含苞待放的花苞,但站在高瀨川的小橋上望向遠處,依然是一片粉白的櫻花林。

把太太送到河原町商場門口後,我們就分開行動,她在藥妝店裡醉生夢死,我就鑽進祗園白川櫻花的紙醉金迷中。偶遇一架等客的計程車,車頂上花瓣狀的logo與後面的櫻花相映成趣。

走過四條大橋,沿著大和大路通往北走,在到達白川口瞬間被漫天的櫻花驚豔到了!茂密的樹枝枝頭密密麻麻地掛滿了滿開的櫻花,四面八方的燈光把茂密的櫻花照得透亮。

來感受下被漫天櫻花支配的畫面,櫻花幾乎鋪滿了整個頭頂,也把夜空遮蔽得密不透風,彷彿置身於由櫻花鋪就的白日中。

來一張老法師視覺下的夜櫻。

祗園白川的夜櫻活動官方稱為宵桜ライトアップ(light up),是當地的一個由60家店家組成的協會所舉辦,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從18:00到22:00,各店家外圍的射燈及路燈等光源都會統一開啟,照亮祗園白川櫻花樹。但從2017年開始,考慮到交通混亂及維護預算有限,祗園白川夜櫻活動連續停辦了兩年。今年3月初,官方突然宣佈重啟夜櫻活動,很幸運地我們算是趕上時候了。

櫻花樹沿白川而種植,而從大和大路通的白川路口到大和橋的這短短100米不到的小路,是櫻花最茂密、夜櫻最美的一段。路口放置了兩張休息圓椅,椅子上的暗紅色木傘與亮粉色的夜櫻也是十分相襯。

小路兩旁的櫻花向中間靠攏,造就了一道華麗的櫻花隧道,而在夜間燈光下,白天浪漫無比的櫻花更顯神祕鬼魅,這種被花海籠罩而不知晝夜的震撼要置身現場才能感受得到。

白川的流向總體呈南北,從巽橋到花見小路通之間的道路被成為白川北通,而從大和大路通到大和橋再到祗園巽橋這一段則是白川南通。祗園白川的櫻花主要種植在白川南通的路兩旁,這裡也是京都重要的傳統建築保護區域。

穿過夜櫻隧道,過了大和橋一直往祗園巽橋方向走去,這一段我最喜歡的櫻花步道之一。雖然櫻花的茂密程度程度有所降低,但系這裡滿足了我腦海中所有關於夜京都的幻想:櫻花、流水、古建築、石板路,當然還有我未能偶遇到的藝伎,幾乎所有有關京都情懷的事物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臨河一側的連排木質町屋,幾乎都是茶寮或料理亭等高階食肆。食肆靠河的一邊是巨大通透的玻璃以及半遮掩的竹簾,當竹簾低掛時,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的風景,保持了用餐客人的私密性。這些料理廳大多不會在門口設定餐牌,從門外甚至分不清其是否在營業。顧客想到這些店內消費可不容易,料理亭會對顧客進行嚴苛的挑選,不會接受貿然登門的客人,顧客就餐基本都需要提前預約。

踏在石板小徑上,腳下流水潺潺,眼前有櫻花相伴,獨具夜京都的韻味,也難怪這些高階料理亭要在白川旁邊紮寨。

夜晚的京都褪去白天的喧囂,顯得寧靜安寧。京都的夜,是一首麗人的詩。

京都八阪神社,是日本全國3000多座八阪神社的總本社,也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這是正對著四條通的西門樓,硃紅色的舊門樓與樓外現代的車水馬龍,一門隔開兩重天。

返回河原町接上太太后,我們在先鬥町隨意找了一家居酒屋擼串。京都絕大多數店鋪不到10點閉門謝客,路上除了便利店幾乎找不到有吃的,幸好有居酒屋安撫轆轆飢腸。

一天下來從伏見稻荷大社到醍醐寺,再到光之教堂,最後到祗園白川夜櫻,很難去為今天的行程定一個確切主題,就像我初次接觸後京都給我的印象一樣,它有歷史賦予它的獨特個性,但又那樣地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三)京都——和服、櫻花、古建


Day 3 4月1日

要說最具京都風情的地方,清水寺及二年阪、三年阪一帶絕對是頭三號。從高臺寺到二年阪、三年阪,再到清水寺,極具韻味的紅殼格子和蟲籠窗式的古老町家建築延綿一路,這個區域也是日本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護地區。至於如何優雅地遊覽如此具風情的區域?和服變裝就是最應景的方式。

京都尤其是二三年阪一帶有大量提供和服變裝服務的店鋪,其中一些規模較大的甚至可以提供網上預約功能。和服變裝價格依時長、服飾的複雜程度、頭髮造型等的不同而浮動,租賃時長一般為半天到一天,部分需要在傍晚店鋪打烊前歸還。我們這次挑選了比較熱門的岡本和服租賃,看中的是這裡次日歸還以及到旅店回收和服的服務。

我們依照約定時間來到店裡,從登記、溝通、付款、挑選服飾和配件、換裝等,又一次感受到日本式的細緻服務,再一次感嘆在日本無論是在哪裡消費,都有一種自己真的是一名顧客的感覺,十分舒心。

日本和服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款式與之相襯,我們選擇的是普通的和服正裝。完整的和服穿搭除了和服本身之外,還有許多必要的小配件。先來一個買家秀。

和服最裡面的稱為“內襯”,可以理解為打底衫,內襯必須為白色和低領。內襯外會套上一層“長襦絆”,也就是領口白色的部分,因為要露出一截領子,為了整體效果的協調,長襦絆一般為白色或淺粉色。固定長襦絆的為“腰紐”,也就是圍住腰的一圈白布。內襯和長襦絆穿搭好之後,就可以套最外層的和服了。和服依場合和價位的不同,材質和花紋都有所不同,有化纖的、植物纖維的、絹制的等。太太在挑和服時,發現每個碼數的跨度有15公分之多,起初還擔心不適合,但其實穿著時工作人員會根據客人的具體身高將過長的衣料折在腰部。

和服穿著完成後會在腰部套上一個“前板”,防止腰帶滑落。前板外邊繫上“腰封”,使腰的部位更加美觀,腰封上還會紮上起防滑作用的“帶揚”。剩餘的腰帶會用在後腰處打出各種各樣的結,最後在腰封外繫上裝飾用的“帶締”,再做些簡單的盤發和編髮,整個和服的穿著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變裝過程從選衣到穿著完成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出來後我和太太相互看了一眼對方,都有點被驚豔到了(太太說她是驚嚇),差一把武士刀和日式和傘就可以完全融入當地了。我們二話不說趕緊抓緊時間出門壓馬路。
今天的目標就是和服變裝拍拍拍,我把目的地設為兩部分,一是二年阪三年阪一帶最具京都風情的區域,可以將和服融入到當地去,二是一家極為冷門的櫻花滿開的神社,可以無遊客打擾盡情地滿足拍拍拍的願望。

因為和服變裝換上了木質人字拖,走路相對沒那麼方便,所以我在預約變裝時特地挑了岡本在八阪塔旁的分店,一出門就馬上進入拍攝模式。


法觀寺旁的維新之道,一側的高地種有連排的櫻花樹,與太太挑選的灰粉色和服十分相襯。

早上十一點不到,高臺寺一帶已經熙熙攘攘地聚集了不少遊客,京都頭號熱門旅遊區域果然不是蓋的。為了躲避人潮,我們拐進了正路一旁的石塀小路。

石塀小路同屬清水寺一帶的傳統建築儲存區,大概形成於20世紀初的大正時期。石塀小路的名字來源於巷道當年兩旁的石牆,巷道結構蜿蜒曲折,很有廣州麻石老街的感覺。穿著和服漫步在傳統建築與懷古巷道中,相當舒適。

對比起常年人滿為患的二年阪三年阪,人煙稀少的石塀小路是截然不同的世界,頗有世外桃源的意味。

和服融入傳統建築中的畫面太美了,攝影師也忍不住來露半個臉。

寧靜古樸,隱祕高雅,對比起二年阪三年阪,石塀小路雖然沒什麼名氣,但在這種無人的舊街道遊走彷彿更能感受到京都所沉澱下來的歷史韻味。
需要注意的是,石塀小路里以民居和高階料理店為主,遊覽時切記切記不要大聲喧譁。部分路段和門前有豎立著禁止拍照的指示牌,切記切記要遵守規定,不要影響他人和打破小路應有的寧靜。

從石塀小路散步至二年阪,一路上遇到不少有意思的店鋪,十來來分鐘的路程我們足足走了一個小時。

路上發現了在許多動畫片中出現的日式三色糰子,瞬間喚起我們的童年記憶,不管味道如何,買了再說。

舊建築保護區一帶有許多茶寮店及料理店,他們大都只有一個簡單的門面,但進到裡面卻別有洞天,日式庭院、枯山水等景觀俱全。雖然被和服的腰封勒得緊緊的,但我們還是經不住腸胃的拷問進去小歇一下。

和服、布簾、古建、庭院,是春季的日本風物詩。

越往二年阪靠近,人流漸漸多起來,看到這標誌性的大垂柳以及與之遙相呼應的垂櫻,也就預示著到了。

二年阪至三年阪一路上沒有連排種植的櫻花樹,唯獨是三年阪上的這棵大垂櫻,那壯觀的陣勢令所有人都無法忽略它。

三年阪的垂櫻屬於早櫻,當它進入滿開時也就預示著京都其他地方的染井吉野櫻漸漸進入滿開期。


二年阪連線著三年阪,三年阪則連線清水阪,隨後通往清水寺。二年阪建於大同二年(公元807年)並由此得名,路兩旁的建築大多建於大正時代,今天大部分已經成為了特色小食店和雜貨點。以此類推,三年阪便是建於大同三年。三年阪為石階路,這段坡道是通往祈求平安生產的子安塔的殘道,加之日文中意為生產平安的“產寧”和“三年”的發音相近,所以三年阪也被叫作產寧阪。
關於三年阪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如果在這裡摔倒,會在三年內去世,當然了依國際慣例有凶兆必有化解的方法,萬一不慎摔倒,可到石階梯最下面的葫蘆屋帶回一個葫蘆進行補救,因為葫蘆“即使跌倒了也會自己爬起來”。這些傳說大家聽聽就好,就當是提醒自己在三年阪行走時注意階梯。

二年阪和三年阪人潮攢動,茶寮店、湯豆腐店、宇治抹茶以及售賣京扇子、清水燒、瓷器等店鋪依木屋而立,彷彿令人有誤入臺灣九份的錯覺。

要說哪個地方是來京都的旅客,無論是旅行團還是自助遊的必遊之地,清水寺必定佔其一。作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與鄰近的二年阪三年阪在遊客中一直人氣高企。

清水寺的正門仁王門,門兩側放有京都最大規模的金剛力士。

清水寺位於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經歷數次燒燬,現存的大部分建築是在1633年復建的,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水寺得名於寺中清水,清水順著石階而下形成了音羽瀑布。

從寺內遠眺京都城,可以看到遠處的京都塔。清水寺面積頗大,主要看點除了仁王門和音羽瀑布外還有、大黑山、地主神社以及本堂。本堂就是在柯南劇場版中出現過的那個大型木質舞臺,舞臺本體由139根立柱支撐的,春秋兩季分別被櫻花和楓葉包圍著,十分壯觀。可惜自2017年起清水舞臺開始大規模的整修,據說會一直持續到明年東京奧運。

清水寺門票上的圖案,江戶初期建成的三重塔,是日本等級最大的三重塔,裡面安放著大日如來像。

仁王門旁的善光寺。我對清水寺興趣不大,加上人多和下雨,打算只在外面溜達。而太太對柯南有著強烈的執念,即使在整修也誓要買票進去親眼一睹清水舞臺的風貌,結果當然是抱回一堆腳手架的照片出來了。

從清水寺下來返回至八阪上町人流稍微稀疏的地方,雨也剛好停了。不得不說穿著和服在這一帶漫步,有整一個歷史街區作為佈景板,真的是傳說中的一步一景。

祗園乃至整個京都東山區的地標之一,經常在明信片中出現的八阪塔,在一片低矮的町家民宅中非常顯眼。八阪塔建於公元6世紀末,歷經多次大火和多次重建。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所有重要文化財產中,只有八阪塔是不定期對外開放的。

從八阪塔散步至祗園白川,一路上看到不少同樣穿和服的妹紙,雖然偶然會看到一些和服變裝的白人朋友和黑人朋友,但變裝群體的主力軍還是以中國和韓國為主的亞洲人,當中還有不少日本人。

回到昨晚白川路口到大和橋櫻花隧道,再來感受下被滿天櫻花支配的恐(浪)懼(漫)。

如果說夜櫻是一種鬼魅的美,那麼白天的櫻花就必定是浪漫的美,尤其是在日光的映襯下,淺粉色的櫻花透著明亮的光芒。

白川一帶的櫻花現在已經8分開了,就剩下櫻花樹頂部的一點點還含苞待放,等我們三天後從河口湖回來時應該也就基本滿開了。

春天京都的天氣還真是難捉摸,中午在清水寺還是陰雨連綿得令人絕望,到了祗園白川居然慢慢開始放晴。時間不早,我們馬上趕往今天最後一個地方,鮮有人知的賞櫻祕境——六孫王神社。六孫王神社雖然小眾,但其位置距離京都站不遠,步行十來分鐘便可到達,當然也可以選擇坐巴士直達神社門口。一進入神社,我們都不約地喊了句“這太美了吧”。

灰色的鳥居和鮮紅的燈篭,還有搖曳在枝頭的盛開的櫻花,我們對眼前的景色只有讚歎的份。

石制鳥居與遮掩其中的櫻花,一派素雅潔淨之美。

六孫王神社十分小,正殿前的參拜步道只有短短十來米。穿過步道,兩旁的鮮紅燈篭整齊而立,頭頂便是由櫻花鋪排而成的花海。

神社中央有一座小水池,池上橫跨著一座迷你的小紅橋,微風吹過,低垂的櫻花在紅色的橋欄上輕柔地浮動,看得人心生安寧。

六孫王神社的正殿。六孫王神社名稱中的六孫王是清和天皇的六兒子經基,承平天慶之亂之時前往當地平定並凱旋歸來,被任命為鎮守府將軍,經基當年住所就是如今六孫王神社的所在地。經基去世後,大兒子滿仲將他的遺體原地安葬並建造神社,這座小神社便是六孫王神社的原型。

六孫王神社在江戶時代重建,並保留了神社中央的神龍池以及旁邊據說是滿仲誕生地的祭祀井。每年十月,六孫王神社都會舉行例祭。

神社雖小,但也種植有染井吉野櫻、八重櫻、枝垂櫻等不同品種的櫻花,當然了,把整個神社裝扮得如同櫻花林的還是裡面的三棵染井吉野櫻的櫻花樹。樹冠濃密,無數櫻花連帶著樹枝低垂至地面,這是目前為止我見過的最大的櫻花樹了。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裡一個遊客也沒有,比起人流炸裂的蹴上鐵路等地,在六孫王神社想怎麼凹造型就怎麼凹造型,無人打擾。

和服變裝的編髮和裝飾也是十分好看。

六孫王神社規模小但櫻花茂密,在櫻吹雪落之時白色的櫻花花瓣很容易就鋪滿地面和燈篭,畫面想想也覺得夢幻。

不知道是否因為本身不大的緣故,六孫王神社連手水舍都十分迷你,只有並排兩個木杓。很多朋友到日本都會學著當地人一樣在手水舍洗漱一番,這個洗漱的步驟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在以前,日本人蔘拜神社時要到附近河川洗手,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裡的河流越來越少,於是人們乾脆將其搬到神社內,形成如今的手水舍。正確的洗手順序是:在鳥居鞠躬完後,來到手水舍,首先右手手持木杓洗左手,然後交換洗右手,倒一點點水在左手送往嘴裡含著漱口,吐一邊後立起木杓讓水順著杓柄流下清洗,最後把木杓放回原位,即完成整個流程。

夕陽漸漸西下,光線也慢慢變得柔和。在二年阪三年阪一帶,相機隨便一舉總有絕好的背景板在取景器裡,這個在六孫王神社同樣適用。

零散地飄落到水面的的落櫻,也有一種寧靜之美。

四下無人當然要撒一波狗糧。

我最愛的始終還是這座紅色石橋,旅拍視訊的最後畫面也是在這裡取景,這是從視訊中擷取的單幀。

泛舊的木窗、紅色燈篭、石制鳥居、小橋流水,當然還有低垂的櫻花和西下的夕陽,構成六孫王神社最美最輕柔的一刻。

傍晚blue hour時刻,神社裡的燈篭唰地一下亮起了燈,幽藍的燈光將櫻花染成了夢幻的粉紫色,如夢如幻。


天色愈暗,我們不得不離開。從六孫王神社出來後,也就意味著我們和服變裝的一天也就結束了。

雖然今天的和服變裝對於我來說頗為辛苦(太太倒是樂在其中不能自拔),沒有穿人字拖習慣的我夾著人字木屐步行了上萬步,但將要結束時卻隱隱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事後回想更是覺得這應該是行程的高亮之一。無論從歷史還是建築風貌上來說,古樸的京都比東京、奈良、大阪等其他地方都更加適合和服變裝遊玩。祗園白川、二年阪三年阪、鴨川一帶眾多熱衷於和服變裝的外國遊客以及日本人就很好地印證這一點。而當真正穿著和服漫步京都,或是置身櫻花樹下,或是掠過石板與古建,才能更深地體會到,京都那種讓人只消一口便沉醉的味道。

和服變裝結束,但今天的行程內容還沒完。今晚我們將入住有百年曆史的京町家建築十四春旅館,這是此行中的又一高亮,為了遊記的連貫性,具體留待下篇再展開吧。

(四)京都——町屋花見,兩相著迷


Day 4 4月2日

有讀過我遊記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在以往的旅行中,我對住宿的要求並不高,乾淨舒適即可,也極少對旅館花筆墨去進行介紹。但當旅行被冠上蜜月的名號,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太太一直想體驗正宗的和式民宅,而我則對具有傳統感歷史感儀式感的事物感興趣,而京都的十四春旅館恰好一次滿足我們的多個願望。

十四春旅館,單單是它的名字,就足以讓人心蕩漾,旅館的門面也足夠古樸雅緻。

十四春建於明治42年,距今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了,它也是日本國家文化遺產建築。那麼,住在京都市區一座百年旅館裡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且聽我細細道來。

十四春的建築形式為傳統的京町家,即標準的兩層木結構樓房,門面窄小,內部窄長,中部有一個安靜的庭院,因其入口窄小但縱深狹長,又被稱為鰻魚的寢床。根據京都市的定義,在1950年以前按照傳統的木造軸組構法修建的木造家屋才可以被列為京町家。

從正門進入後就是十四春的入門庭院,庭院內有一條用大小不一的石頭鋪就的道路,從主屋一直延伸至母屋,兩旁植物的顏色依季節更迭而變化。

主屋是指外圍一層包括正門部分,為高牆式結構,高牆上在腰間的高度設計有凸出的方格子窗戶。十四春的主屋已登記為日本的有形文化財。

穿過入門庭院後到達母屋部分,母屋為兩層建築,前後分為母屋的主屋及地藏,兩者相連,7家客房、浴室、洗手間、廚房等均設定在母屋。

二層的走廊,京町家窄且狹長的特點很好地體現在這裡了。

母屋裡的一些小細節。

母屋的中庭是一座迷你的小庭院,也是對我來說最饒有情趣的部分,白天陽光透過樹葉的罅隙照進房間,雨後雨水緩緩流過茂密的青苔,晚上燈籠亮起營造出淡淡的幽靜。

十四春旅館共有7家客房,分別分佈在母屋的一二層,每間客房都有自己優雅的名字,我們入住的是月之間,另外還有竹之間、五月之間、菊之間、鬆之間、葵之間等等。這是我們房間的鑰匙,用臺灣話來說就是濃濃的古早味了。

月之間據說是仿照被稱為日本建築傑作的桂離宮而建造,但具體仿的是哪一部件就不得而知了。房間分為起居室和臥室,空間十分大,臥室是正宗的日式榻榻米,被褥十分柔軟舒適。

房間外有L字形的陽臺,可以看到一層另外一家房間的庭院,入夜後在走廊席地而坐、沏茶靜思,感覺不能再棒了。

房間的一些小細節和小飾物,增添不少情趣。

日本的大部分傳統旅館都會為住客準備好浴衣,十四春也不例外。浴衣和我們昨天變裝的和服相似,但還是有不少區別的。和服其實是包含浴衣在內的大和民族服裝的統稱,換句話說,浴衣是和服的一種。浴衣除了作為日式旅館使用溫泉或沐浴過後的衣著,也常見於夏天期間的節日祭典及花火大會中。

入住後,旅館會提供精緻的抹茶及當季糕點。

既然入住傳統的京町家,怎麼能不嘗試傳統的日式早餐。十四春的早餐由老闆娘親自制作,食材因應季節的不同而各異,我們今天的早餐有米飯、味增湯、烤三文魚、銀魚、煎蛋卷、豆腐和其他我說不上名字的蔬菜。

傳統日式早餐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光是擺盤每個人面前就有十多碟,什麼是日本人的極致我想這應該能算其一。我和太太打趣說,在日本,洗一人份的早餐盤子數量可以頂上中式早餐的十人份了。

十四春公共區域的裝飾,十分有味道。

其中一家客房鬆之間,老闆娘趁收拾好的間隙領我參觀,客房原為茶室,後來才闢為客房,房間裡的竹柵天花板十分具看點,另外十四春的每家房間都有上了漆的奇木做裝飾,十分古色古香。

中庭的植物。

因為是老房子,十四春的房間均沒有設定獨立衛浴,而位於庭院旁的公共浴池是這裡的一大亮點。十四春提供西式浴室和傳統日式浴室兩種沐浴方式,雖然是公共性質,但卻沒有面面相覷的尷尬,因為在這裡洗浴是需要預約時間的,老闆娘會提前清潔整理,並調教好熱水。傳統日式浴室設定有用扁柏木製成的浴盤及其他沐浴工具,使用時先在外洗淨全身,然後才可以進入溫塘盆。在飄著扁柏木香的溫湯裡浸浴,可以說是舒服到沒朋友了。

要說我最鍾愛的部分,還是中庭的這座四方庭院。雨天雨水流過連片苔蘚,晴天陽光攀爬石制燈臺。靜看雨打陽光,再多的心浮氣躁也被治癒得服服帖帖。

極具年代感的佈置、溫馨的服務、傳統的日式風呂及和式早飯,還有這種種糅合在一起所營造出來的極佳的體驗感。如果不是日本旅店過早的退房時間,我必定一直在這裡逗留至最後一刻,如果不是旅途時間有限,我更願意在這裡多待上好幾天。矯情也要說一句:一切都好,只恨太匆匆。

雖然昨天遊覽的二年阪三年阪一帶極具京都昔日古都風情,但畢竟遊客還是太多,或多或少影響旅行的舒適感,所以今天我們就選擇兩個人少景美的冷門地,首先前往離京都市不遠的向日神社。
位於京都府的向日市面積僅7.72平方公里,面積是全日本的市級行政區域裡第三小的。向日市的個頭雖小,但來頭一點也不小。公元710年,日本遷都至平安京,即今天的奈良,從此開啟了近一個世紀的社會經濟文化高速發展階段。公元781年桓武天皇登位時,平安京已是滿城風雨,這就促使他祕密盤算為王朝尋覓一片新居所,向日丘陵一帶成了他的新目標。然而好事多磨,隨著負責興建新都的大臣遭到暗殺,新都水患、疫病不斷,向日市很快便結束了10年作為日本首都長岡京的短暫歷史。
今天的向日市,雖然頭頂著曾經的都城的名號,卻遊人寥寥,恰好帶有避世的意味。其實向日市的看點可不少,五辻常夜燈、石塔寺、酷似嵐山竹林的竹之徑等古墳、神社、史蹟應有盡有,當然少不了作為都城名字的由來的向日神社。

從向日西站出來後步行10分鐘就到達向日神社鳥居前,穿過鳥居,瞬間就被這長長的櫻花參道吸引住。雖然是春天,但參道上同時帶有春的櫻花、夏的翠綠、秋的金黃,再加上參道具有一定坡度緩緩爬升,瞬間感覺如入夢境。

參道旁的宅院。

另一側的稻荷社,以及裡面的石制鳥居。

穿過長長的神社參道,到達向日神社的社殿。與隔壁京都市各種人氣和知名度炸裂的神社相比,向日神社幾乎毫無名氣可言,彷彿只是一座可在日本街頭隨處偶遇的小神社。但和向日市一樣,名氣不大的向日神社卻有著不一般的背景。向日神社建於奈良時代,傳說這裡是京都的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的本源所在,東京明治神宮在建造時更是以向日神社的本殿作為藍本,將其放大1.5倍仿製而建。當年的向日神社日夜燈火通明、香客不斷,就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及江戶幕府的歷代將軍都對其禮遇有加。

如今的向日神社偏安一隅,在沒有舉辦祭典和活動的日子,只有稀稀拉拉前來參拜的信徒,沒有洶湧的遊客大軍,我才得以靜靜欣賞神社內適時開放的各種應節花卉。

向日神社本殿的覆屋,上刻“向日社”三字。

小時候看卡通片時經常看到參拜神社的畫面,參拜步驟跟我們中國傳統民俗上香一樣也是有所講究的。進神社前要先在鳥居前鞠躬,然後到手水舍漱口洗手,到正殿前先投錢再搖鈴鐺,依次鞠躬兩次和拍手兩次表示敬神,隨後合掌表示感謝,最後再鞠躬,離開時穿過鳥居後再轉身鞠躬即可。

雖然向日神社在旅遊攻略上寂寂無聞,但它卻是向日市最重要的神社之一,從4月的櫻花節到、5月的神幸祭祀節,到7月夏越祓除、10月的御火焚祭等重大節慶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側面反映出向日神社在當地的地位。

提起京都的伏見地區,大多數朋友腦海裡最先蹦出來的應該都是網紅景點伏見稻荷大社了,然而這片地區的看點絕不止那麼少,接下來我們就前往隱藏在這裡的小眾賞櫻地,中書島的伏見河道。

西向日鐵路站,櫻花樹沿著車站站臺一路種植,櫻花+電車又是一對絕佳的搭配組合。

中書島與向日神社一樣,雖然小眾,但交通十分方便,搭乘京阪本線到中書島站,也就是轉車去宇治的車站下車,出站後步行一小段就到達河道岸邊。

櫻花隧道之前有見過,但櫻花河道還是第一次見,兩岸櫻花搖曳,十石舟遊船穿梭其中,感覺更多一分清靜安寧。

伏見水道隸屬宇治川水系,過去是十石舟和三十石舟兩種船類載人、米、酒等貨物往來大阪、京都等地的地方。

隨著時代發展,過去水運的方式早已消失。如今,伏見河道兩岸種植了大量的櫻花和楊柳,在賞櫻時節,便衍生遊船觀光的活動,節目所用船隻,便是流傳下來的十石舟和三十石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石”字為古時的容積單位,指船隻可運載的容量大小,因此顧名思義,十石舟是小型船,三十石舟為大型船。

十石舟船身較小,可行駛的水道路程因而較長。河道兩旁櫻花的開放狀態基本已達到8分,隨手一拍都是櫻花飽滿的畫面。

因為在岸上賞櫻會更為自由,我們就沒有湊熱鬧乘遊船了,在岸邊隨意走走就已經足夠浪漫。

十石舟遊船上統一都掛有寫著“清酒”、“月之桂”等字眼的燈籠。其實伏見中書島是日本酒的發源地,是有名的清酒故鄉,在這裡可以找到許多清酒釀酒廠的總部,包括常見的月桂冠和黃櫻等。在十石舟的登船碼頭附近,有一座月桂冠大倉紀念館,是擁有近400年曆史的月桂冠清酒的釀酒博物館,裡面展示了伏見的釀酒歷史及日本酒的發展歷程。

比起祗園一帶,伏見河道安靜得有點可怕,沿著河道走一路上幾乎不見幾個行人,直到徒步到十石舟停靠的天橋附近,才漸漸熱鬧起來。不過今年櫻花季時微博上的幾個日本資訊大號都狂推中書島,估計要不了幾年這裡也會變成鬧哄哄的,所以想來的話要儘早了。

頭上京阪電車呼嘯而過,著急地駛往櫻花叢中。

沿岸酒藏林立,船上賞白花青垂柳,岸邊看船劃櫻花河。

在京都,除了那些赫赫有名的神社和寺廟外,值得去一探究竟的還有那些大隱隱於市的店鋪,專營和菓子的茶寮寶泉便是其中一員。茶寮寶泉的營業時間只到下午5點,為能爭取更多在店內享用和菓子的時間,我們出站後決定打計程車過去,因為除卻茶點本身,茶寮寶泉的環境也是十分值得稱道。

茶寮寶泉的創始人起初在京都的日式點心老鋪當學徒,經過多年的修行,最終獨立出來建立了寶泉堂,也就是茶寮寶泉的本堂和前身。寶泉堂只允許外帶,沒有堂食供應,於是在幾年前,寶泉堂在京都開設了茶寮,讓人在品嚐茶及現做的和菓子的同時,也能欣賞庭院的四季風情。

茶寮寶泉隱藏在下鴨神社附近的一片民居中,掀開門面的布簾,標準的日式庭院躍然眼前,中央一條不規則的石板小路將客人引至內庭,路兩側是細心養護過的青苔。

庭院的植物一帶有生機,二不肆意生長,可以看得出是經過精心的打理。

推開趟門,店員先讓我們在等候區點單,再把我們領到室內就餐區就座。茶寮雖大,但位置稀疏,桌與桌、客人與客人之間都留有足夠的空間,大大提升用餐的舒適度。

我們所在的位置,正前方是偌大的落地窗戶,窗戶盡頭便是春意盎然的庭院。

一些室內的散景。

茶寮寶泉所提供的和菓子依時節的不同而各異,因為對傳說中的櫻花味的食品心存敬畏,我們還是保守地要了一客黑豆麻薯和黑糖蕨餅。茶點的擺盤十分精緻講究。

關於茶點的味道,連續多年處於同類店家排名頭兩號的茶寮寶泉自然不會讓人失望。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招牌黑糖蕨餅(わらび餅),口感Q彈不黏糊,配上少量糖漿後口感更加美妙。

能在一眾同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茶寮寶泉著實不簡單。但我最愛的,除了和菓子本身,還有室外這標準的日式庭院,青苔、石塊及石燈籠、手水舍、枯山水,組成一個獨立的日式美學空間。

春天唱主角的新綠、梅雨天滑過古枝的雨水、秋天閃爍著紅光的楓葉,能夠面對著各個時節的日式庭院享用依季節的更替而變換著的限定和菓子,是一種多麼奢侈而又平實的幸福。

茶寮寶泉外陽光耀眼的街道,彷彿與室內隔絕出兩個世界。

今天過後,我們將暫別京都,坐夜大巴前往富士山下的河口湖。大巴晚上11點從京都站發車,時間還早,我們還是回到熟悉的祗園白川一帶。

祗園白川的櫻花感覺比昨天開得更旺一些,櫻花7日的名號真不是蓋的,一天一個樣,估計從河口湖回來後京都的櫻花就要滿開了吧。

祗園巽橋附近的料理亭未到營業時間,窗戶倒影著櫻花,格外璀璨。

傳說中赫赫有名的花見小路。“花見”在日語中意為賞花,但花見小路卻沒有櫻花。從江戶時代開始,花見小路便是日本最有格調的風月之地。如今的花見小路,兩旁盡是門面精巧的茶屋、居酒屋、料理亭等店鋪,其中一些高階料理亭還會安排藝伎表演,因此在晚上,不時可見健步如飛、影影綽綽的藝伎在這裡出沒。

白川口的櫻花,依然絢爛。

短短一天時間雖然只探訪了4個地方,但行程的跨度卻從京都的西邊越到了南邊。十四春旅館+茶寮寶泉,向日神社+伏見十石舟,一邊是京都傳統的町屋風情,一邊是京都小眾的賞櫻地。兩面京都,看似兩不相干,卻同樣迷人。

被夕陽餘暉包圍著的京都城,我們兩天後再會。

(五)河口湖、富士山——須臾繪百景


Day 5 4月3日

說起富士山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作為日本的山嶽信仰,富士山除了在當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是遊客競相追逐的物件。想近距離接觸富士山,最直接的辦法自然是從山腳下攀登。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想一睹富士山的美景,還是要跳出山中,而山下的富士五湖便是最佳選擇。
富士五湖是指位於富士山下不同方位的五個湖泊,分別是河口湖、山中湖、西湖、本棲湖、精進湖。各個湖泊的富士山景各有特色,當中景觀之最的當屬河口湖了。
河口湖位於山梨縣河口湖町,從東京坐大巴4小時就能到達。因為距離關西較遠,從京都或大阪出發只能選擇JR倒一次大巴或夜間大巴兩種方式,為了節省時間和少折騰,我們選擇了坐夜間大巴。京都到河口湖的夜間大巴可以在官網上預訂,但不知道為什麼到最後付款時老是卡住,最後沒辦法只能求助萬能的某寶。大巴從大阪始發,晚上11點半到達京都站外的巴士站,第二天早上8點半到達河口湖。不得不說日本的大巴真非常舒適,晚上司機會把車上的窗簾都拉下貼好,司機和乘客之間也用不透光的窗簾布封起,確保車內環境不會被車外的路燈和車燈影響。說實話我和太太都沒試過坐夜間大巴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在河口湖站下車後,我們轉乘紅線公交前往旅店。河口湖是五湖之中開發最早的地區,各種旅遊設施可以說是非常完善。河口湖主要有三條觀光公交線,綠線可以前往西湖,藍線可到達精進湖和本棲湖,我們換乘的紅線則是繞河口湖的周遊線,可以到達河口湖的各個景點。
在旅店簡單梳洗後,我們就騎上旅店提供的單車出門了。河口湖其實並不算大,我們到這邊主要還是休整度假,所以也不刷這裡的自然生活館、音樂盒之森等景點了,因此選擇了騎行這種機動性強的遊覽方式。河口湖當地的特色食物是山梨縣鄉土料理,剛好最有名不動茶屋總店就在旅店旁,就權當brunch吧。

距離店家開始營業的時間還有不到半個小時,店員先請我們進去坐著等,身後這把巨大的繪扇相當有氣勢。

店裡許多地方都可見富士山元素,包括牙籤筒和餐桌上的鐵架托盤。

這就是傳說中的鄉土料理,不僅鐵碗大,分量也大。山梨縣鄉土料理是一種將餺飥面加上時令蔬菜和醬湯一起燉煮而成麵食,作為主食的餺飥面,麵條以麵粉揉製成繩狀或條狀,相較烏冬面更為扁一些。餺飥面源於唐朝,後來傳入日本改良成現狀,據說山梨縣出身的戰國武將武田信玄曾經將鄉土料理作為軍人的野戰食品。

一客鄉土料理過後太太覺得還意猶未盡,於是便又點了馬肉刺身,那味道……我吃了半塊就吃不下了。回來我媽跟我說,那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屬馬,所以吃不得馬肉……

飽吃一頓後我們便開始沿湖邊騎行,河口湖不大,但要看到河口湖與富士山同框的完美畫面還是有點講究的。先祭上一張河口湖地圖。

在五湖之中,河口湖眺望富士山的角度最為完整,山的形態最為漂亮,而且因為有了湖水作為前景,畫面也最為豐富。富士山位於河口湖南偏西的方位,綠色點為我們旅店的位置,想要無遮擋地同時看到富士山和河口湖,河口湖八音盒之森美術館至自然生活館一帶最為合適。

嘮嘮叨叨了這麼久竟然忘了放上主角的圖,這是今天晴空下的富士山。時值正午,強烈直射的太陽光把富士山的線條感完全勾勒了出來。這是在八音盒之森美術館前的湖邊步道拍的,可以看到富士山被前方的小山麓擋住了一小塊,真正無遮擋的機位還在前面。

其實這並不是我第一眼看到的富士山,早在今天上午在大巴上我們就已經跟它有過一面之緣,那份近距離觀看而產生的震撼感和立體感至今我還清楚記得,彷彿把手伸出窗外就能觸控到。

在河口湖上歡快暢泳的河口鴨。

繼續往前騎,來到一處小小的蘆葦地,不但富士山露出了全貌,此時金黃的蘆葦也能充當照片前景。

這一段數百米的沿湖步道除了有湖邊的蘆葦叢外,岸上人行道兩端也種植了連排的櫻花,只可惜河口湖町地區的櫻花開花時間普遍比關西晚兩週,櫻花仍處於花苞的狀態。

富士山為背景,櫻花為前景,這該是多麼美的畫面,可惜時間上對不上,略有遺憾。在遠古時期,富士山周邊的火山活動便異常活躍,千萬年間,在經歷一系列的噴發、崩塌之後,才最終形成如今獨立成形的富士山。而富士山最近一次大規模噴發已經是300多年前的事了。

慶幸的是,我們在河口湖趕上了大晴天,要知道在這裡偶遇富士山靠的是RP,河口湖一年之中大多數日子都是陰天或下雨的狀態。而在無風的晴天裡,水面平靜如鏡,整座富士山便會完整地倒映在湖面上,這就是傳說中難得一見的“逆富士”,而觀看逆富士最好的地方便是我身處的河口湖,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五湖中偏偏挑中河口湖的主要原因。逆富士的景觀出了名壯觀,但也出了名不容易遇到,很多人為了這個絕景反覆多次前往,依然無緣一見。很幸運的我們第二天早上恰好遇見。

我們一路騎騎停停,不知不覺到了河口湖自然生活館,一路過來感覺還是長崎公園和櫻花步道一帶的景觀最好,順道為今天晚上拍富士山星空和明早的日出提前踩好點。

沿路返回長崎公園,靠近湖邊也有一塊蘆葦地,比之前看到的更大片也更空曠。眼看四下無人無建築無汽車,是時候把背了一路的無人機拿出來開開光了。但河口湖湖邊的風很大,幾乎把人都吹歪了,為安全起見,隨手拼了一張寬幅的全景就下來了。照片最左側是連線南岸與北岸的河口大橋。

我們一路騎到河口大橋上,夕陽漸下,把周遭一切染成了橙黃色。

富士山版的日照金山。私以為欣賞富士山最好的季節是冬春兩季,雪是山的靈魂,山頂還沒融化的積雪令富士山看上去更具神韻,當然了也像極了一杯雪頂咖啡。

在橋上看富士山和在剛才的河邊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剛才的平面感覺強烈,猶如一幅展開的畫卷。而現在富士山的立體感更強,巍峨的山體彷彿就在不遠的面前,極具氣勢和壓迫感。

我們經河口大橋一直騎到南岸覓食。河口湖是旅遊開發最早的地區,各種旅遊設施和專案、旅館等完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交通。不知道是否因為人少的關係,河口湖的巴士包括紅綠藍線傍晚6點不到就停運,6點過後想要出門除了打計程車外就只能走路了,極為不方便。要知道日本計程車的價格極其昂貴,幸好我做足功課找了家能提供單車的旅店,才不至於在計程車上笑著哭。

晚飯後回旅店休息,我帶上禦寒衣服準備到今天白天踩的點擼星空。關西地區這幾天天氣反常,我們暫別京都的那天最高氣溫不到10℃。本來打算在這邊避世兩天在回去,結果河口湖更冷,入夜後氣溫更是跌破0℃,冷得沒帶足夠衣服的我只好邊騎車邊唱好漢歌取暖。

天氣不似預期,星空也不似預期。滿心歡喜地準備收穫星空下的富士山,結果湖的南岸的光汙染實在太嚴重了。本以為沒有夜生活的河口湖晚上會烏漆墨黑的,結果算漏了對岸的一票湖邊酒店,酒店的燈光把星光壓了下去,使得星空不夠明顯。另外由於沒有明顯的光源落在山體上,以致富士山幾乎隱沒在黑夜裡,被去年壯觀的印尼火山星空慣壞的我要哭了。

不過多張堆疊提亮後畫面還是勉強能看,算是給了在寒夜裡抖腿的我一絲安慰吧。

Day 6 4月4日

昨天擼星空失敗,今天早上怎麼也得擼點東西回來補數,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傳說中的逆富士。
以我的旅行經驗來看,就算白天的風如何肆虐,在晚上到黎明期間總會有一段相對平靜期。果不其然,我來到昨天擼星的位置,雖然水面依然不斷流動,但明顯感覺到風小了許多。先來一張被稱為富士絕景的逆富士來鎮鎮場面。

富士山的晴天難求,而逆富士更是天時地利人和配合的結晶。初升的陽光染紅山頂,微風吹拂臉頰,腳下流水潺潺,原本焦躁的心境也隨之平靜。只有親眼所見,才能真正體會傳說中的絕景有多美。逆富士同時也是日本舊版五千日元的背面圖案。

偶然有三兩隻河口鴨劃過湖面,如果不是遠處的富士山,還頗有一種身處西歐小鎮的寧靜之感。

天漸漸大亮,風慢慢起來,逆富士的絕景也慢慢被打破。絕景之絕,大抵除了在於難遇見外,還在於易逝去。

趁風還沒完全颳起,無人機飛起來。富士山與山下小鎮一樣才剛從晨曦中甦醒。

湖邊釣魚人,在承包一座絕美的魚塘的同時,他自己也成了我鏡頭裡的絕美風景。

富士山下,不僅有湖中之景,還有傳統古建築點綴其中,說的就是新倉富士淺間神社,即使你沒聽過它的名字,也一定在明信片上看到過紅色的五重塔與富士山同框的畫面。新倉富士淺間神社距離河口湖非常近,乘電車很快就到達其所在的下吉田站。

河口湖特有的富士急行線,一藍一紅剛好停在站臺上。

車廂內充滿富士山元素。

從下吉田站出站後,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10來分鐘左右就到達新倉富士淺間神社所位於的新倉山下。從山腳上到五重塔所在的位置需要走近400級階梯,這些石階梯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咲くや姫”,這是日本神化中代表櫻花、梅花和富士山的女神。說起櫻花,新倉山下的櫻花已成花苞,估摸著還要不到兩星期就要滿開了。

山腳下的鳥居,上有書寫著“三國第一山”的牌匾。公元807年,富士山噴發,當時平城天皇派遣派敕使到這裡舉行富士山鎮火祭,以保國泰民安,同時賜予新倉山“三國第一山”的封號。

從鳥居中遠眺富士山。

新倉富士淺間神社位於新倉山的山腰處,神社建於705年,過去是甲斐國八鄉的祭祀場所。

另一側的荒浜神社。

新倉富士淺間神社外的空地應該是整個新倉山最熱鬧的地方了,上下山的計程車、旅遊服務站、各種小食攤等都在這裡扎堆。我們在這裡小憩一下,食飽喝足再繼續往上攀爬。

一串日本丸子,一顆敬富士,其他進我口。

終於到達五重塔下。五重塔真正的名稱是“新倉山忠靈塔”,建於1962年,其身影出現在大部分有關富士山的明信片中。什麼?你說沒有印象?別急,真正的明信片視覺在上面。

從忠靈塔再往上,來到一個觀景平臺,熟悉的明信片視覺就在眼前。代表人文歷史的忠靈塔,代表大自然的富士山,又是好一曲天工開物的完美體現。即使上方是光板天,即使是下方是光禿禿的櫻花樹,也毫不影響眼前畫面豐富的層次感。富士山與五重塔,最日本的元素都集合在這裡了。

富士山不僅是日本人的山嶽信仰和國家象徵,還是自然風光方面的顏值擔當,無論在哪個角度都掩蓋不住它的風采。

下山時看到的鳥居背面,掩蓋在一片鬱鬱蔥蔥中,很有夏天的感覺。

坐富士急行返回河口湖時已過中午時分,我們找了一家在河口湖站附近頗受歡迎的天婦羅餐廳。因為飯點已過,我們沒排多久就可以入座了。

我對始終對天婦羅的興趣不大,所以也沒感覺有什麼特別之處。

反倒是鰻魚飯稍稍有點驚豔到我,飯味甜度適中,厚身的鰻魚令人可以大快朵頤之餘又不覺得過分甜膩。

回到長崎公園下的蘆葦地,正好趕上富士山的日落。既然這兩天行程的主題是富士山和無所事事,我們決定索性將其貫徹到底,在這裡席地而坐等待日落。

富士山依然是富士山,夕陽依然照舊西斜,但我們卻迎來了與他們相處的最後時刻,今天晚上我們將要離開河口湖。雖然很土但耳邊還是不自覺地響起那句“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無人機繼續飛起,一路不辭勞苦地背上無人機,只為多一個角度記錄眼前的富士山。說起“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富士山真的是為私人擁有的,準確來說是富士山山頂。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同時獲得了富士山的擁有權。1606年,德川家康將富士山的山頂贈給了淺間神社。在1871到1945年間,富士山曾被國有化一段時間。一直到二戰後,日本全國曾被國有化的土地紛紛歸還民間,其中包括富士山的山頂部分。因此,富士山山頂是完全的私有土地,日本政府擁有的只是租賃權。不但如此,政府每年還需為此支付高額的租金。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答案就是日本的神社咯。

當然了,比起從中獲取的旅遊收益,所謂的高額租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作為日本的象徵之一,富士山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往。2013年6月,歷時10年之久後,富士山終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夕陽把蘆葦叢映得閃閃發亮,身後的富士山依然巋然不動,在等待又一個黃昏與黑夜的到來。

來回兩趟夜間大巴,只為一睹富士山的風采,當然要在它面前撒下兩顆到此一遊的狗糧。


最後時刻的日照金山,富士山我們冬天再會。

休閒的日子過得特別快,今天是我們在河口湖的最後一天,晚上將再次乘坐夜間大巴回關西。在我看來,除了親身攀登上巔峰外,每天無所事事地坐著看著,騎單車環繞其而行,才是正確開啟河口湖和富士山的方式。我暫時無緣得見全富士山的四季,但我卻收穫了一日四時之景下的富士山:日出與黃昏中、星空下、神社旁、倒影裡。對於富士山,是信仰與顏值、敬畏與嚮往並存。正如愛爾蘭詩人、版畫家彼得•麥克米倫所說,不論富士山是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始終是日本文化的中心。晴天相隨時,“須臾繪百景”。

(六)奈良——精靈與人間

Day 7 4月5日

今天的目的地是位於大阪東邊的,日本曾經的古都之一奈良。大巴上午到達大阪難波,我們在酒店前臺寄存行李和簡單梳洗後便出門。大阪去往奈良大概40分鐘車程,有近鐵和JR可選,近鐵奈良站距離奈良公園等景點較近,JR奈良站則靠近佐保川。我們打算先去會一會奈良的地頭蛇,所以就選擇了前者。
奈良在日本的歷史程序上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公元710到794年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奈良時代,奈良作為當時日本的首都被稱為平城京。這期間,一方面,歷代天皇注重農耕,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大量學習吸收中國唐文化,又通過唐朝接受了印度、伊朗的文化,使日本社會第一次出現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在奈良時代,仿照唐朝都城長安的平城京建造而成,仿唐建築、佛寺佛像、繪畫書籍等大量湧現,為日本歷史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

今天的奈良,除了擁有各種國寶級遺產外,還有令全世界遊客趨之若鶩的“地頭蛇”,沒錯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奈良鹿了。

早有聞說奈良的鹿匪為求口吃而奇招百出,除了會翻遊客的包外還會頂人撞人追人咬人,所以我們在出站前都做好準備,把揹包收拾好,褲頭帶勒好。結果是,大概是剛睡醒不久,出站後根本一直都沒有鹿理過我們好麼……

沿登大路町向奈良公園靠近,鹿群慢慢多起來。別看它們蠢萌蠢萌的,如果你手上沒有鹿仙貝的話,它們絕對不會多看你一眼。兩手空空的我們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了地頭蛇還是需要敬的,鹿仙貝也還是要買的。但奈良公園門口賣鹿仙貝攤位前聚集了好幾批鹿,對準備付錢的遊客虎視眈眈,早有聽說過公園門口的鹿是奈良的扛把子,為保安全我們和店家交易成功後迅速將貨藏到揹包裡,然後若無其事地離開。所謂鹿仙貝其實是一種用無糖和無油的米糠和小麥粉製成的食品,後來在喂鹿是我偷偷掰了一小塊嚐了下,還真的是沒有任何味道。

距離奈良公園入口不遠處的冰室神社,這是日本罕見的供奉著冰神的神社。

冰室神社十分小,但裡面櫻花的陣容卻是相當龐大,雖然神社內的櫻花樹只有幾株,但櫻花滿開時簡直快要溢位來了。

冰之神是守護製冰業和冷藏冰凍業的神,公元710年遷都平城京後,每年冬季都會在吉城川上游的冰池和冰室儲存大量的冰,留待來年春天舉行祭祀冰之神的活動,以祈求未來一年的風調雨順、穀物豐收,眾多的製冰或銷售的業內人士也會前來祈願。

冰室神社內最吸睛的莫過於本殿前的巨大的枝垂櫻,開滿枝頭的櫻花呈粉白色,乍眼看與染井吉野櫻別無二致。因為體型巨大,滿開時,冰室神社的櫻花頗有幾株勝千株的氣勢,十分漂亮。

亂入一頭奈良鹿,太太平白無故被盯上了,追著她的手在一直嗅。

從奈良公園往裡深入,就是春日大社。在過了萬葉植物園後有兩條通往春日大社的分岔路,輔道是一條斜穿的近路,但我們還是選擇走正式的神社參道。

春日大社參道古木參天,一片鬱鬱蔥蔥,令人恍惚有種置身盛夏的感覺。參道兩旁立有連排的石燈籠,以及嗷嗷待食的鹿。太太此時終於按捺不住準備投喂,剛從包裡拿出鹿仙貝,一頭本來在打盹的鹿馬上湊上來。

小聲跟你們說個小祕密,原來奈良鹿的PP是心形的。

春日大社參道上立著的石燈籠,其雛形其實是中國供佛的供燈形式,後來經朝鮮傳入日本。從奈良時代開始,為保護寺院內所獻的燈火,日本在修建寺院時便在寺院的正面建造石燈籠。到江戶時代,修建石燈籠這一方式被廣為流傳,並衍生出各種形式和形狀的石燈籠。

而小鹿從石燈籠探頭出來的畫面,是我最喜歡的畫面之一。有了鹿的相伴,寺院彷彿多了幾分靈動,而有了石燈籠作背景,奈良的鹿也彷彿帶有幾分靈性。

當然了在這裡,喂鹿依然是頭等大事,誰手持鹿仙貝,誰就是最靚的仔,一票鹿兒追著你對你點頭哈腰。這裡小小科普一下,很多人在餵食奈良鹿時會發現它們不時點頭鞠躬,部分國內的自媒體將這個行為渲染成是鹿對遊客的“鞠躬致謝”、“感恩感謝”云云。但其實點頭鞠躬的動作是鹿與鹿之間打架爭搶前的訊號,所以鹿點頭並不是表示友好,而是等得不耐煩準備要懟你了。

春日大社參道前的二之鳥居,背景是一片遮天蔽日的綠植。

通往春日大社另一側的參道。

春日大社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神社,與伏見稻荷大社一樣,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國3000多座春日社的總社,可見其地位。春日大社背靠著春日山,768年,由藤原氏家族的當家人藤原永手為供奉4尊神祗而主持建造。說起藤原氏家族,可真是666。當年藤原永手的爺爺藤原不比等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兩代天皇,隨後平城京建立,藤原氏家族開始了活躍在政壇並長達數千年,而平城京便成為了藤原氏家族輝煌的起點。在平城京的建城之初,時任大臣藤原不比從鹿島神宮把家族的氏神之一武甕槌命請到平城京供奉,以祈求風調雨順。

說回春日大社,社內供奉著的神祗不是別的,而是藤原氏家族從鹿島神宮請來的家族氏神武甕槌命,以及後來陸續請來的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比賣神。值得一提的是,傳說藤原不比等在請來武甕槌命時,武甕槌命是乘著鹿而來,因此平城京上下把鹿作為神的使者並將其保護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奈良鹿如此受待見的原因了。

而作為春日大社的神山,春日山從公元9世紀起便禁止採伐樹木。1998年,春日大社和春日山原始林一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奈良鹿不僅活躍在奈良公園,連春日大社附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奇怪的是它們從不踏入神社半步,也不會對賣鹿仙貝的攤檔進行爭搶和攻擊。雖然奈良鹿點頭鞠躬的有禮是人類臆想出來,但其實它們還是相當懂行道規矩的。

從春日大社側面的小路往春日山上走,一路碰到林林總總的小神社,而且從神社牌匾上的名稱就能猜到其所祈願之事。像上面擠滿了情侶的夫婦大國社就是祈願夫妻和睦。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水佔,所求出的籤紙要放在水池裡浸泡,上面的籤文才會顯示出來。

金龍神社,一看就知道是求福氣和財運的,看密密麻麻插滿四周的紅色旗幟就知道它有多受歡迎了。我自然也不甘人後,我的要求不高,就隨便求個暴富吧。

如果讓我推薦在奈良必遊的地方,春日大社及其參道必定是頭號,但若然是讓我推薦春天櫻花季奈良的必遊之處,那麼這個頭號便要順延給奈良公園以及我們後來沒時間前往的佐保川了。

奈良公園是成立於1888年的日本縣立公園,放眼世界算是建成較早的公園之一了。1922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名勝。奈良公園佔地660公頃,其並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公園,偌大的區域內囊括了東大寺、興福寺、正倉院等歷史建築,可以說是一座歷史公園。

既然說是櫻花季的必遊之地,肯定少不了浪漫溫婉的櫻花。奈良公園內約有1700株品種不同的櫻花樹,其中以八重櫻和染井吉野櫻為主。這裡的櫻花樹並不是連排種植的,而是隨意散佈在公園各處。

因為公園的面積大且櫻花樹廣泛分散種植,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棵無人的滿開的櫻花樹,坐在樹下悠閒地逗鹿。抵不過地頭蛇的賣萌,太太已經逗得不亦樂乎不能自拔了。

奈良鹿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為了保護鹿群,奈良當地甚至專門成立了針對奈良鹿的動物保護組織。在這裡,所有車輛都要禮讓鹿群,一旦發現有傷害鹿群的行為就要受到處罰。奈良鹿在奈良的地位之重可見一斑,在有效的保護下,目前奈良共生活著至少1200只奈良鹿。

陽光和藍天下的櫻花,閃著粉白色的光。

大半天的時間裡我們“閱鹿無數”,它們確實如傳聞中,有些會不耐煩,有些會用鹿角頂撞你,有些會翻包找吃。但無論怎樣都好,奈良鹿始終都是這裡的門面擔當,是充當人與自然的溝通橋樑的生靈。在奈良公園,找一棵滿開的櫻花樹,在樹下晒著太陽逗鹿,或是與它們往林深處迂迴地追逐,才是正經事。

在公園內的小攤檔牽了一枚草莓大福,香酥軟糯,再佐以一小碗綠茶就完美了。

奈良的東大寺,其名稱來源於其平城京以東的位置,也叫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是日本68所國分寺的總寺。東大寺是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在遷都平城京後的728年建立的,其建造意圖是效仿武則天在洛陽紫微城造大佛銅像通天浮屠及在龍門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盧舍那大佛。1998年,東大寺作為古奈良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內包括大佛殿、二月堂、三月堂等都十分值得一看,但由於我們下午還有另外安排,只好匆匆別過。

沿登大路町往近鐵奈良站走,距離奈良公園入口不遠處便是興福寺。公元669年,藤原不比等的兒子藤原鐮足患病,其妻子為祈求丈夫病癒,在私宅院內建造了供奉釋迦三尊像的山階寺。數年後,山階寺移至奈良縣的廄阪,並改成為廄阪寺。710年,廄阪寺遷移至如今的地址並更名為興福寺。當時,在天皇和藤原氏家族護持下,興福寺發展迅速,很快便成為了奈良時代的四大寺之一、平安時代的七大寺之一。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幕府漸漸不再撥予俸祿至興福寺,使得寺院財源漸失,直到江戶時代興福寺才又得到護持。上圖為日本第二高塔,高50.1米的興福寺的五重塔,僅次於京都東寺。塔內東南西北分別供奉著藥師三尊像、釋迦三尊像、阿彌陀三尊像、彌勒三尊像。

建成於714年的興福寺中金堂,經歷了多次的火災、雨水侵蝕,中金堂最終於2000年整體損毀,內裡的佛像被移到北面的臨時金堂。眼前的嶄新的中金堂為新落成不久。

除了鹿和神社,奈良另一名產要數柿葉壽司了。雖然如今奈良的柿葉壽司有數家分號,但最正統的還是至今有近160年曆史的平宗柿葉壽司。

平宗柿葉壽司主打的是鹽漬青魚,將薄片的青魚放在壽司飯糰上,然後包上柿葉,以闢除魚腥味、保持魚片鮮度的同時,增加青澀的柿葉香。據說因為奈良離海較遠,難以吃上新鮮魚類,於是從海邊到奈良打工的人將捕獲到的魚肉用鹽醃製後放到飯糰上,再包上具有防腐功能的柿葉以保持壽司的新鮮度,由此成了柿葉壽司的由來。事實上柿葉壽司入口後明顯感覺到沒有普通日本壽司的鮮味,但因有柿葉加持,整個口感十分清香清新和清甜,別樹一幟。

平宗柿葉壽司所在的奈良町,這一片區完好地保留著古代町屋和店鋪。奈良町旁有以一汪池水,是修建於749年的人工放生池猿澤池,四周有柳蔭覆蓋。時間足夠的話,從奈良公園出來後在這裡閒庭信步也挺不錯。


猿澤池北面的三條通,滿開的櫻花從商店的背後傾瀉下來,與陽光一同隨風搖曳。

在奈良的短短大半天就這樣結束了。很多人到關西旅行都會選擇住在京都或大阪,然後當天往返奈良看鹿。但其實作為古都,奈良的看點覺不單單隻有鹿群,還有東大寺、唐招提寺、法隆寺等等一大批唐式遺韻,以及此次我遺憾未能到訪的佐保川及若草山。奈良的魅力有多種,信步於奈良公園的櫻花樹下,看小鹿在花間樹叢中穿行或舔舐地上落櫻,這是奈良,是精靈的奈良。待華燈初上,從唐代古建出來,別過溼潤的青苔與古老石燈,深呼吸後看長夜裡星火閃動,這同樣是奈良,是人間的奈良。

(七)京都——一杯敬櫻花,一杯敬菸火


Day 7 4月5日

先來一張鎮樓圖:

是的,促使我放棄奈良櫻花滿開的佐保川的元凶就是它,嵐電櫻花隧道。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鐵路控,在旅行中經常痴迷於尋找當地有特色的鐵路系統。曾經完整地坐完西伯利亞鐵路全程,從俄羅斯的金秋穿越至北極圈的雪域,也在熱浪滾滾的夏日,在斯里蘭卡登上海上火車貼著印度洋而過。夏秋冬四季的火車經歷都存好了,唯獨欠了春天的。當我第一次看到電車從櫻花叢中穿過的照片時,我篤定那幅缺少的春天列車的照片,就是它了。

所謂嵐電櫻花隧道,其實並不是在嵐山,而是指京福電鐵嵐電北野線的宇多野站與嗚滝站之間,長200米、兩旁種植有70多株櫻花樹的鐵路,如圖上星標所示。

到達櫻花隧道的位置,最便捷的方法是坐嵐電北野線在宇多野站或嗚滝站下車,然後再徒步過去。這幾年間因為成了熱門的拍攝地,所以在每個拍攝點都配備了工作人員維持秩序。

每到春天的櫻花季,原本綠色的隧道隨著櫻花的滿開,漸漸被染成一片淡粉色。電車鳴笛呼嘯而過,牽扯著花瓣緩緩墜落,這就我想要的開往春天的列車的感覺。

嵐電北野線屬於短途線路,車廂也只有短短兩節。車廂顏色有淡黃、綠色和紫色。私以為紫色車廂穿過櫻花隧道而出的畫面更具浪漫的感覺。

因為處於民居中,來這裡拍攝的人都十分安靜,即使交談也剋制著彼此的音量。看著有夕陽和櫻花搖曳在窗前的民居,我不自覺地想,住在浪漫的櫻花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鐵路旁滿開的櫻花樹,對比起在去河口湖前,現在的櫻花簡直就是處於怒放的狀態。

嵐電北野線的電車大概10分鐘一班,每次列車到來前都會先鳴笛。聽到笛聲後,在蹲點的所有人“唰”地一下目光都默契地轉向列車過來的方向。一頓快門聲過後,又重新安靜下來,10分鐘後再次迴圈。這樣的場景想想也覺得有趣。

最上相的還是紫色的電車,與兩旁淡粉淡白的櫻花相襯時,頗有種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浪漫感,彷彿處於動漫畫面中一般,如夢似幻。這是我想象中最日本的場景之一。

天色漸晚,我們決定換個角度,到電車上欣賞這唯美的櫻花隧道。在步行到嗚滝站的途中,遇到許多散落在民居中的櫻花樹。

夕陽西下,漫步在日式街道和民居中,腦海裡不禁浮現小時候卡通片中主人公放課後跑步回家的場景。

電車司機位置都在前進方向的左側,而右側是可以通過透明玻璃窗直視前方鐵路。為了拍到電車穿過櫻花隧道的畫面,人們都擠到車頭前面處。我因為要拍攝視訊,不能跟太多人貼在一齊,於是靈機一動選擇幾乎沒有人的車尾處。

櫻花與日本電車相襯,燦爛金黃的夕陽其實也不遑多讓。


終於穿過剛才我蹲點的櫻花隧道了,這是從視訊中擷取下來的單幀畫面。於我而言,我還是更喜歡當主角的列車穿越櫻花隧道而出的場景。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櫻花季中,有3天的夜晚是嵐電夜櫻的開放開放時間。晚上,鐵路兩旁的櫻花樹下會點燈,照亮掛滿枝頭的櫻花,當列車經過時,司機會關閉車廂裡的燈光並放慢行車速度,讓列車緩緩穿過璀璨如火光的櫻花隧道。
今天晚上剛好是亮燈的第一天,可惜的是如此夢幻的畫面我卻無法得見,原因是今晚將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目的地,也是我期待已久的地方——平野神社。

從北野白梅町站出來步行前往平野神社,還沒看到神社,便已感覺到人聲鼎沸。神社滿口停滿了單車,當地人不斷從四面八方往神社走去。站在巨大的鳥居下往裡看,漫天的櫻花遮天蔽日,十分壯觀。

從參道往外看,頭頂的櫻花把天空遮蔽得密不透風,櫻花下的小食攤紅紅火火地吆喝著招徠客人,浩浩蕩蕩地猶如一場盛大的櫻花廟會。

日落過後,天空仍處在光線變化最豐富的blue hour。在餘暉和燈光的映襯下,隨著角度的改變,平野神社的櫻花或呈橙黃色,或呈淡紫色,浪漫中夾帶著夢幻。

平野神社建於檀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794年,當時是宮廷的神社,是皇室成員的參拜地,武士政權也和平野神社保持著特別的聯絡。神社內的部分建築是在1624年到1644年間興建,本殿則被登記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從它的神紋為櫻花造型可以看出,平野神社的精華是櫻花。神社廣植櫻花要追溯到平安時代花山天皇在位時期,神社內種植有50多種共計400多株櫻花樹。公元985年,平安神社首次舉辦“櫻祭神幸祭”,之後成了每年4月10的特定祭典。櫻花祭典當天,民眾先前往花山天皇陵墓參拜,隨後參加神社及鄰近地區的神轎,花山車和武士佇列遊行。

通往正殿的樓門與參道,參道朱紅燈篭亮起,使參道帶上一層神祕感。去年9月臺風飛燕重創日本,平野神社也無法倖免,神社的拜殿及多株櫻花樹倒塌,經過各方的努力現在算是恢復昔日的平靜。平野神社在正殿裡設有捐獻箱,用以建築和櫻樹的重建和修復,我隨手投了一些以表心意,畢竟平野神社是我心目中最美賞櫻地的top3。

平野神社的側門,左右兩枚大燈籠上繪有神社的櫻花神紋。

如果單純只有遮天蔽日的櫻花林是不足以成為我心目中的top3,平野神社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櫻花樹下的廟會活動。在櫻花季節,每逢入夜,平野神社內的步道上便搭滿了小食攤與遊樂攤,櫻花樹下滿滿地坐著賞櫻的當地人。大家把酒言歡、大快朵頤,活脫脫一部櫻花下的人間煙火劇。

夜幕降臨後的平野神社,400多株櫻花樹將神社圍得嚴嚴實實,形成一個密閉空間。頭頂上的紙製燈籠緩緩亮起柔和的光,輔以鳥居和古建作背景,雖然古雅味十足,卻一點也不高冷清幽。櫻花下既是舉杯高歌,也是談笑春日,生活氣息從這裡蔓延開。

平時寂寥清淨的神社,每到櫻花時節就人頭湧動。神社內的小食攤檔,沒有豪華的食材,也沒有華麗的擺盤,只是簡單幾種平民小食,大家在意的並不是售賣的食物本身,而是大家相約在櫻花樹下的這一夜。

賞櫻的日語寫作“花見”,每年春天,待櫻花繁花灼灼之時,日本人便會以一期一會的心境相聚席坐在粉白的櫻花下欣賞耀目綻放的櫻花。

520 521
就像我在行前準備篇中所介紹的,一直到江戶時代,日本的賞櫻活動才在平民之間普及,當時人們主要是在白天賞櫻。到了江戶時代中期,“賞夜櫻”才漸漸開始流行。二戰後的泡沫經濟時期,日本開始大規模使用照明裝置,相繼在一些有名的景點如清水寺、東京塔等以及橋樑上安裝燈光裝飾。在這種大潮流下,全國各個賞櫻勝地也紛紛使用照明裝置。

圍坐在櫻花下的,既有相聚天倫的一家人,也有聚餐聯誼的公司同事,更有把酒碰杯的三五知己,平時極度壓抑著情緒的日本人彷彿都在櫻花樹下得到短暫的釋放。而滿眼的櫻花,又似乎樂得一場又一場的花見活動,為大家制造浪漫甜美的想象。

我與太太被周遭愉悅的氛圍所感染,隨即決定加入到花見的人潮中。燒紅一爐炭,點幾碟小菜,開兩罐梅酒,席地而坐,然後相互祝酒。臉頰微染紅暈,與櫻花相映成趣,這是我第一次日本之行最曼妙無比的時刻。

微醺時在神社內漫步賞櫻,沉醉又不失風雅。

離開時再看一眼平野神社那櫻花下的人間煙火,一門之隔,彷彿隔開了兩個世界。

依依不捨地從平野神社出來後已經將近10點了,我們加快步伐前往車站返回大阪。我們的酒店就位於道頓堀旁,出站後發現這裡與京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貌高樓、商店、閃爍的霓虹燈,充斥眼前,這畫風突變得有些措手不及。

已經是晚上將近11點了,道頓堀依然人來人往,換著是京都,這個鍾數能找到一家開著的店就已經很難了,當然了便利店除外。

道頓堀的標誌物,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廣告牌之一,格力高招牌,相信很多人即使沒到過這裡,也一定在電視或者雜誌漫畫上看到過它。這個廣告牌最初的登場時間要追溯到1935年,在這幾十年期間,廣告牌中的人物著裝、跑道、背景等元素一直在變。2003年,格力高廣告牌被認定為“大阪市指定景觀形成物”,也就是城市的代名詞。大家紛紛在它面前朝聖般自拍留影了,儼然大阪一大奇景。

道頓堀另外一大看點就是這些3D廣告牌了,巨大的3D立體章魚、螃蟹、壽司、丸子、拉麵、河豚、餃子等等等等毫不遮掩地懸掛在門前,門面張揚浮誇又令人忍俊不禁,彷彿迫不及待地向每一位路人宣告他們的販賣物。

(八)高田、京都——一目盡千本


Day 8 4月6日

今天是我們在日本的最後一天,根據櫻花預報和實時開花資訊,除了吉野山、半木之道等地的晚櫻,關西地區的櫻花基本已達到滿開狀態,所以在賞櫻地點的選擇上就變得靈活得多了。即使是這樣,我們不打算去任何一個熱門的賞櫻地,而是前往一個除了本地人外幾乎沒有外國遊客的高田川。

高田川所在的大和高田市位於奈良縣內,從大阪道頓堀啟程前往只需倒一次車就可到達,雖然地點冷門但尚算方便。大和高田市境內的三個車站大和高田站、高田市站、JR高田站都位於高田川不遠處,下車後沿著櫻花彩旗的指引步行10來分鐘就可到達高田川。

走到河川邊,河兩岸向遠處延伸的櫻花水岸赫然出現在眼前,看那陣勢彷彿一直蜿蜒至數公里開外,不可謂不壯觀。

昨晚剛在平野神社感受到什麼是遮天蔽日的櫻花隧道,今天在高田川就感受下什麼叫似無盡頭的櫻花步道吧。

步道一側的木製方形燈籠,樹影和花影在透光紙上搖曳,安靜美好。

從1948年至今,高田川兩岸共種植有1200多棵櫻花樹,在河岸兩旁延綿長達2.5公里。兩岸茂密的櫻花在頭上交織,形成一座無盡頭的櫻花隧道。最讚的是為了方便遊人賞櫻,高田市把高田川的西岸劃分為人行步道,沒有車流的干擾,可以在這裡肆無忌憚地凹造型了。

樹上櫻花方盡開,河中已有落櫻飄。

日本人熱衷於在櫻花下野餐,程度跟咱們天朝大媽熱衷於跳廣場舞有得一拼,在櫻花樹下,只要有空地,總能看到有鋪開席子而坐的日本人。只不過廣場舞針對的是大媽,而櫻花樹下花見則無分年齡身份。

被櫻花簇擁的住宅樓。

無論是在河道旁還是河岸上,極目遠眺,都望不到盡頭。

河流、馬路、橋樑、交通燈,櫻花似乎能跟城市裡幾乎一切事物般配起來,既可充當佈景板也可躍到前方成為照片的焦點,彷彿有櫻花出現的地方,畫面總會變得溫婉動人。

跨過高田川的中段的天橋,就是大中公園。在櫻花季期間,大中公園會舉辦遊園活動,整個公園熱鬧非凡。

在日本河川賞櫻,覓食基本不成問題。日本人對花見的熱衷催生出眾多的櫻花園遊會和美食攤位。

我和太太也加入到當地的遊園隊伍中,在金魚攤前充當一回卡通片裡的主人公撈金魚,然後打包了小食在櫻花下的河岸席地而坐,賞花、聊天、拍照,自得其樂。

並不寬闊的高田川兩岸,滿開的櫻花彷彿化成淡淡的粉白雲霞,靜靜地倒映在河面,美麗夢幻,令人心生安寧。

人們於櫻花下或圍坐或散步,溫潤的節奏中,彼此間的寒暄、讚歎、笑容也似乎染上了櫻花盛開的顏色,溫柔、明亮、美麗。

並排騎車而行的學生,日劇裡的場景。

這次行程中所見的兩個以“千本”來命名的地點,一是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第二個便是高田川的千本櫻。前面介紹過,“千本”描述的是數量龐大,在日本,可以以“千本”來命名櫻花的地方不多,關西地區就只有吉野山和高田川。站在高田川旁,我又一次體會到“一目千本”綿延不斷的氣勢。

從櫻花隧道穿行而過的近鐵列車。列車+櫻花,始終是我的心頭好。

櫻花的明朗及柔美,彷彿可以令積藏在人們心裡一整個冬天的陰鬱沉悶全部散發出來。

這幾天來,幾乎關於所有讚美櫻花的詞彙我都已經用上了,腦海裡再翻箱倒櫃都牽扯不出更多溢美之詞。但我的賞櫻之旅還沒結束。離開高田川后我們返回京都,太太繼續轉戰河原町血拼,而我也樂得清閒,不再長途跋涉趕其他冷門的賞櫻地,而是決定到岡崎疏水沿著運河漫步迴歸佛系賞櫻。

初到日本的朋友可能聽到過很多疏水道,疏水道其實是人工水利工程,說白了就是相當於國內的引水工程。日本在興建疏水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水道環境,在水道兩旁種植大量的植物,其中關西地區在水道旁廣植櫻花的就有山科疏水、琵琶湖疏水以及我身處的岡崎疏水等。

岡崎疏水是琵琶湖疏水注入京都岡崎地區的水道,為了連線山科運河與鴨川運河而建設,水道兩旁種植的都是染井吉野櫻,櫻花季櫻花滿開始非常漂亮,非常適合散步慢遊。

岡崎疏水西面連線著鴨川,東面則連線平安神宮及人潮爆棚的蹴上鐵路,可以說越靠近平安神宮方向人就越多,所以我決定先從熊野神社前的東大路通一帶開始走起。

河道旁的民居,就像住進了櫻花園裡。

在清波綠水的映襯下,低垂至水面的櫻花更顯嬌媚。

流水與櫻花,真是百看不厭的老搭檔。水令櫻花更靈動,櫻花使流水更豐盈。

對比起其他疏水道及剛剛的高田川,岡崎疏水道河面十分寬闊,因此也催生出岡崎十石舟的遊船活動。每年春天,從櫻花綻放一直至新葉發芽花瓣落盡,遊船會從南禪寺沿著運河抵達夷川水壩閘口然後折返回原地。遊船活動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岡崎櫻•若葉迴廊十石舟巡遊”。

不止在水面,岸上的櫻花同樣迷人。

夕陽下,即將進入一天中最輕柔的時刻,岸邊的櫻花在光照下閃閃發亮。微風拂起,忽明忽暗。

“天也醉櫻花,雲腳亂蹣跚”。

盛放的櫻花低垂,行人和車輛穿行在安靜的街道上,偶爾有遊船劃破水面的平靜。平安神宮以西的岡崎疏水,安靜平淡得像一座偏遠的小山村。

然而到了平安神宮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平安神宮是在1895年為紀念平安遷都1100年而建的,仿唐式的建築內供奉著在京都在位的第一位天皇奉桓武天皇及最後一位天皇孝明天皇。平安神宮門前人山人海擠滿了旅行團,所以我就不進去湊熱鬧了。這是平安神宮大紅色的慶流橋與大鳥居。

岡崎疏水的盡頭再往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蹴上傾斜鐵道了。蹴上傾斜鐵道是19世紀末為彌補疏水道高低落差過大而建的,用以執行專門運載船隻的臺車,輔助水道運送物資。到1940年功用不再後,便一直保留鐵路的形態至今。

說蹴上傾斜鐵路是京都最火爆的賞櫻地一點都不為過,每年櫻花季廢棄鐵路兩旁的櫻花盛放時,大批遊客湧到這裡,櫻花樹下是黑壓壓的人頭和密不透風的人群,盛況比起廣州春節時的花街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天一直都在人少的地方徘徊的我實在受不了洶湧的人潮,摁了一張照片證明來過後便匆匆離去。

行程的最後坐地鐵東西線又回到木屋町通一帶。

橋本町與木屋町通的交界位置,櫻花與咖啡店相襯,洋溢著小資風情。

白天的高瀨川,與晚上不一樣的感覺。

微風起,櫻花落,雖然才剛滿開,但水面上已經積聚了不少落櫻。遺憾的是我們今天晚上就要離開日本,趕不上櫻吹雪的場景。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樸,櫻花都能很好地融入其中。

櫻花倒影在高瀨川上,看不清邊界,也分不清現實與夢境,一如這些天的追櫻之旅,明明走進了現實的櫻花隧道,卻又彷如置身於夢境之中,如真似幻的櫻花季。

最後,就以一杯日本清酒結束這次賞櫻之旅吧。

四、後記

作為遺願清單裡的目的地國家的top 1,我沒想到可以這麼快圓夢,雖然過程略有遺憾,但可以見證櫻花從半開的半遮臉再到滿開的恣意綻放,整趟旅程也算得上是完滿。


花是美的,許多人都無法抵擋這種代表美的事物,因此每個國家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國花。雖然不是國花,但日本人愛櫻花高於一切。每年櫻花季,日本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從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花見活動,幾乎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到公園或郊區去看櫻花,各種與櫻花相關的小說、詩歌、散文、攝影、浮世繪更是源源不斷。櫻花不僅是競相追逐的物件,更成為了一個帶有豐富內涵的文化符號。

相比起桃花的豔麗、梨花的高雅,櫻花自帶一種清冷、矜持的氣質。我始終覺得櫻花的浪漫是後天而為,只有將櫻花鑲嵌於生活、城市、愛情等意象和具象當中時才能激發其浪漫元素。而我更為鍾愛的是櫻花那種脆弱但又熱烈綻放的利落決斷。櫻花七天,櫻花開得快,凋零得也快。春日暖陽,不消數天櫻花便會掛滿枝頭;而一夜風雨過後,便又瞬間化作吹雪落遍地。當我置身於延綿不絕的櫻花花海中,置身於各種由櫻花營造出來的如夢似幻的美景背後時,更能感受到那種一年僅一回的轟轟烈烈、恣意燦爛的勇氣。這種櫻花帶給我的思考更甚於視覺上的滿足。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