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日本神戶+大阪+京都三地遊,獨家分享我在日本學到的實用小妙招!

大阪關西機場出來,我們第一站,前往遊客相對較少的神戶,出關口,右手邊走到底,會看到一家小的賣前往神戶的高速船票的店,從機場到船碼頭的大巴則是免費的。到車站一看,果然人比較少,日本車站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引導大家排隊。4月底的日本還是有點寒冷,我穿著大衣還有點打寒顫。大巴到碼頭後,司機會等前面的車都接好遊客後再開門,保持井然有序。高速船大約30分鐘可以到達神戶機場,直接聯通地鐵站,日本地鐵給我最深的印象莫過於一塵不染的玻璃,映照出美麗的風景。一路駛過神戶港、動物園……我們在三宮站下車。

1.在日本的第一餐竟是中華料理!可是垃圾該扔哪裡呢?

我們住在大丸前站的tokyu rei酒店,旁邊就是中華街(日本人稱之為南京町),我們完全沒想到在日本的第一個景點竟會是中華街……新舊天皇更迭開啟十連休長假,中華街上人山人海,格外熱鬧,我第一反應這裡應該都是中國人吧,結果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竟只有我們兩個說中文……兩旁的小店佈滿了各種中國小吃,小籠包、粽子、豬豬包、類似肉夾饃(不同的是饃饃裡夾得是一片完整的五花肉)、炒麵、擔擔麵、雲吞麵……除此之外,還有快餐式的神戶牛排。店主紛紛用日語大聲攬客,我們點了小籠包,站在街邊吃,味道有點像超市賣的南翔小籠加熱版……中華街的中心是一箇中式亭子,周邊圍著12生肖的雕塑,以及大熊貓雕塑,日本人紛紛圍著拍照。吃完小籠包,我本能地到路邊找垃圾箱,結果完全沒有……那麼手上的一次性碗筷該扔哪裡呢?逛了半圈還是沒看到,又不知道該怎麼問,突然聽到旁邊一家店的店主和她的店員在用中文聊天,我靈機一動,找她們問吧。

她們告訴我,垃圾只需要交還給你買的店家即可。

原來如此(這也是日本人的生活常用語,日語なるほど”或“そうか”/“そうですね”
)。學到一招!

2人均兩萬的神戶和牛,竟然還有很多學生光顧?

到神戶,最不能錯過的當然是赫赫有名的神戶牛肉了。神戶做牛肉的店也是多如牛毛。本來準備預約雪花牛,可惜時間太趕,沒有預約成功,於是只好在飯點的時候靠大眾點評一家家去找,其實還是有點難,日本餐飲店太多,門面狹小,廣告牌鱗次櫛比,我們看環境,如果人太少,也有點不敢進去!最終我們決定去找了八坐和,座位在二樓,服務員最初用日語和我們交流,發現我們露出疑惑的表情後立馬切換到了英語,本來準備單點沙朗和菲力牛排,服務員向我們推薦了更划算的套餐,包括牛肉刺身、牛排、沙拉、甜點,價格和單點差不多。

一上來的牛肉刺身和牛肉壽司令人回味無窮,這是我們第一次吃到牛肉刺身,顏色紅亮,晶瑩剔透,牛肉雪花紋理分佈均勻,入口滑嫩,香氣四溢。牛排選擇了五分熟,一咬下去,肉汁濃密,沒有普通牛排的生澀顆粒感,廚師很貼心地把牛排切成一口一口的分量,每一口都讓人很充實!這是我對神戶牛的最大印象,非常香、滑、嫩、濃!

吃完牛排,等甜品的過程中,我環視了一下週圍,除了一桌六人座是一個大家庭外,其他都是三三兩兩的朋友,還不時有學生模樣的年輕客人進來。隔壁一桌客人正在和金牛獎牌合影呢!原來基本每家神戶五星和牛餐廳擁有一座金牛獎牌,證明牛的出身和血統。好多進來的客人都似乎是衝著獎牌來的。

好東西當然離不開高價格,買單一看38000多日元(約2000多人民幣)。不過我們做好了預算,因此也沒有太意外,不過對於學生時期的我而言,肯定是承受不起的啦。想著看到好幾桌非常年輕的客人,如果真是學生,也要攢挺久的錢吧。不過為了這一頓,還是非常值得,有吃有喝還有拍!

3如何在日本餐廳要熱水?——源自獨特的日本拉麵店體驗

在神戶的第二天,我和L君決定去吃從地鐵三宮站到旅館途中一直經過的拉麵店——豚骨屋,店很小,我拉開移動門,狹窄的過道後襬放著兩三條長桌,沒有服務員來招呼,L君說外面的人看你呢?急忙退出過道,門外站著兩個年輕的日本小哥和一對日本老夫妻,我看兩位日本小哥高中生的模樣,於是拿出手機點開翻譯神器——google翻譯就和他們聊了起來, “你們在排隊嗎”,我把翻完文字給他們看,兩個日本男孩熱情地應答了起來,原來因為過道太狹窄,他們就直接在店外排起了隊,我用日語單詞加翻譯軟體加比手畫腳和他們交流起來。

拉麵從本源上並不算是地道的日本料理。從名字就可看出,ラーメン,使用片假名。日本的拉麵店面積都比較小,大部分沒有點餐服務員,而是顧客自己使用拉麵投幣自助機來下單付費,兩位日本小哥推薦了最經典的是豚骨拉麵,如果要大份,再點一下“大”的按鈕,不過對於我們這樣的遊客,首先碰到的是口袋裡掏出的都是5000整的大鈔,可是機器只收小面額的鈔票,咋辦?排在我們後面的日本老夫妻也翻開錢包看是否有零錢換給我們,於是,還是要請小哥幫忙了,可惜他們也沒有零錢,我靈機一動,請他們幫我向廚師求助,幾句話廚師就跑到自助點單機裡拿出了零錢換給我們。點單成功,再拿著小票給到服務員即可。

這是第一次在日本吃拉麵,湯頭濃郁,麵條勁道,招牌的醃筍、紫菜和豬肉當然不能少!不過對於清淡飲食的我,真的被日本拉麵鹹到,急需一杯熱水解救!店裡有免費提供冰鎮的大麥茶水,然而我此時需要的是熱水。怎麼辦?當然還是求助剛才遇到的兩位日本小哥。

熱水,中國人生存的必備之物。日本人卻完全Get不到我們的點。我想當然地直接翻譯成了あつい(熱い)みず(水)——熱的水。日本廚師聽到,以為我是要お茶,並表示他們不提供熱茶,我立刻搖頭,短頭髮的日本小哥有點懂了,用獨特的日式發音問是不是Hot water(日本人會發成ホっトー ヲーター),我點頭,日本廚師突然理解了我的意思,用英語而言,其實我要的是Boiled water,煮沸後的水,這對於餐飲店而言覺不是難事,終於,熱水要到了!那到底熱水用日語怎麼說呢!原來叫做おゆ(湯),湯原來就是熱水啊!那配飯的湯用日語又怎麼說呢?就是スープ,也就是英語的Soup!

日本廚師教我,下次如果你需要熱水,請說 おゆ(o yu)をください!

日本小哥解釋道,他們幾乎完全不喝熱水,餐廳裡一般都是提供冰水或者冰茶。回國後,我一直想著這件事,於是查了一些資料,以下摘一些文字: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但日本人總覺得直接喝這些水的話,味道會不好,可是加入冰塊變成冰水的話,就能中和自來水的味道,喝起來就較好,喝冰冷的水會比溫水更少感覺到異味,口感更加清冽,長時間也就習慣這麼喝水了。在日本早期製冰不易,即使冰製成後也會因為運輸不便減少,因此早期冰水不是人人可享用的,只拿來招呼貴賓,熱茶反而易取得而不稀奇。時至今日,雖然製冰已經變簡單了,但冰塊很珍貴這樣的觀念已深入日本人心,於是在餐廳送上冰水,是日本人對客人的一種尊敬和心意。

PS,附上一段對日語書本里對水的詳細解說:
日本語の「湯」は,「一度沸騰させた湯」は“開水”,風呂などの「溫度の高い湯」は“熱水”という.また,「湯ざまし」は“涼開水”,「さゆ」は“白開水”,「ぬるま湯」は“溫水”という.なお,「生の水」は“生水”,「冷たい水」は北方では“涼水”,南方では“冷水”といい,“開水”“熱水”にそれぞれ対応する.⇒【水】

4日本人鍾愛不已的そば(蕎麥麵soba)到底什麼味道?——我在京都小巷裡吃到的人生第一碗そば。

古都京都的花見小路,兩旁琳琅滿目的特產店和餐廳,令和第一天,京都的大街上烏泱泱的人,街道兩旁的燈柱上掛滿了令和的宣傳旗,而我和L君剛從另一個高密度的景點伏見稻荷大社過來。

京都很古樸,日本傳統的小屋,穿和服的男孩女孩也多了起來,下午四點,好多餐廳還未開業,我們找了一家咖啡店一邊消磨時間,一邊大眾點評上搜尋餐廳。京都是米其林餐廳最為集中的地方,走在京都的街邊,常常某家看著不起眼的小店就可能是米其林餐廳。豆腐是京都最為出名的食材。不過我們的晚飯並沒有品嚐豆腐料理,有些店太貴,而有一些又已經預約滿了……於是兩個人出了咖啡店,在京都的小巷裡隨意轉轉。這時,我的目光被そば兩字吸引。

去日本之前,L君非常痴迷於一部講日本美食的動漫《食戟之靈》,裡面經常提到的一道料理就是そば。對於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則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裡一篇課文中吉田課長提到的一句話,いつもは そば屋(や)で そばか うどんを 食(た)べます。他的一句話提到了日本的三大面(烏冬面,拉麵,蕎麥麵)中的兩樣,不過似乎只有蕎麥麵勉強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本土發明。在中國,烏冬面和拉麵比較常見,蕎麥麵似乎不太有。

走進そば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料理臺後的廚師倒是站了三四位。女店長坐在一角落抽菸,看到我們立刻迎了上來,一看嚇一跳,她竟然長得好像宮崎駿動畫裡的女巫婆……看來繪畫果然也是來自生活。她猜到我們可能是中國人,試探問了一句China?我們點頭,另一位服務員大叔(也可能是廚師,總感覺日本小店裡廚師常常也兼著服務員的工作)拿來了附有英語的選單。翻看一看,全是そば。

於是開始看圖說話,可惜圖片太小太模糊,只看得懂招牌天ぷら(天婦羅)そば,有幹拌的也有帶湯的,L君點了這個,我翻半天,因為我不太能吃海鮮類的東西,所以一直在找類似豬肉或者雞肉澆頭的面,看到一個にしんそば,看著好像很清淡的樣子,以為是素面,於是就點了。下完單,抬頭一看料理臺上有各種推薦,於是討論了起來,女店長以為我們是要反悔,匆忙跑來提示“No change”!料理臺後的師傅們開始坑次坑次煮起面來,女店長又坐回角落,自顧自地數落著這家店的衰落……ps:這家店全是上了年紀的店員,估計應該是家老店。

招牌天ぷら(天婦羅)そば上來了,炸好的天婦羅酥脆,兩隻大蝦,一塊青椒,一塊紅薯,そば被擱在竹盒子上,大叔提醒我們要蘸醬(他稱之為Japanese sauce,有點像醬油),不一會兒,我的にしんそば也上來了,傳統的湯麵形式,一吃傻眼了,好大一股魚腥味,筷子一番,下面一條醃魚。

百度後才知道:這就是京都知名料裡之一的「鯡魚蕎麥麵」(にしんそば)。在蕎麥麵上放上煮成甜辣口味的鯡魚,湯頭的特徵則是使用柴魚、薄味醬油和昆布的高湯,有著清淡卻又高階的口味。在日本的大晦日(除夕日)有吃蕎麥麵的習慣,雖然根據地區不同,吃的蕎麥麵種類也有所不同,但在京都較常吃的則是鯡魚蕎麥麵。在京都市四條大橋附近的南座旁的「松葉」,據說是鯡魚蕎麥麵的元祖店鋪,不過幾乎在京都大部分的蕎麥麵店都能夠吃到鯡魚蕎麥麵。

欲哭無淚。料理臺後的幾個廚師大叔盯著看我們的反應,そば面本身比較清淡,質感略硬,不像拉麵、中國的切面那樣爽滑,我並不是很習慣,想和L君換,他不滿,只好把魚夾給他,就著天婦羅的,本著禮貌而不浪費的原則,把面吃完了。

結賬時,看著大叔們殷切的目光,我還是忍不住讚揚了一番,とてもおいしいです!沒辦法啊,看得出大家對這家店還是充滿期待的,還是要給大叔們來點加油才好!感謝他們的辛勤勞作,大叔們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還要加上一個標準日式90度鞠躬才足夠!

5京都的鴨川裡真的有鴨子哦!

吃完蕎麥麵,我們本準備回大阪,走出店門,夕陽逐漸西下,天空呈現一種神祕的灰紫紅色。街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地鐵站邊上是一座大橋,無數人穿行其間。低頭一看,一條大河。這就是著名的京都景點之一的鴨川。鴨川比較淺,但堤岸很高,很多餐飲店把直接豎著高聳的木架把靠鴨川的一面做成了露天的餐廳,讓客人邊品味美食,邊欣賞美景。在我看來,鴨川是一條完全不同於我以往看到的河,極其清澈,極其寬闊,完全沒想到在繁華的城市能看到這樣一條充滿田園氣息的河流。在城市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鴨川的魅力如此之大。沿著堤岸一直走,一群人在拍著什麼,原來是野鴨,哈哈,掛不得叫鴨川!

6動物園是我們到每個城市的必去點……

在大阪的最後一天,上午去了通天閣,通天閣就類似上海的東方明珠,不過沒有那麼高~中午吃了大阪的經典特色,大阪燒,和心齋橋賣的很不一樣……店主是當場烹飪,有點像特板燒。吃完飯,正當我們糾結著下午去哪裡打發時,我們走到了天王寺附近,L君是個十足的動物迷,於是我們決定去天王寺動物園,人多到不行,排隊就排了半個多小時……在動物園,我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了很多動物的日語發音,尤其有不同家長和孩子會一遍一遍驚奇大喊,還是非常有趣的經歷。否則我根本不知道那些熟悉的河馬、長頸鹿、犀牛、山羊是怎麼說呢!


7一場誤會後的熱心,老爺爺送我們去機場!

在日本地鐵上坐到了位置,我開啟手機開始看視訊,拿著手機,手太酸,於是放到了行李箱的小把手處。突然對面有人叫我!哈?!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原來他以為我在偷拍他!老大爺,您真是誤會了啊。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問我來自中國哪裡?我說上海。他竟然跟我攀談了起來,他說他四十年前到過上海,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如今的上海堪比紐約了吧。

下了地鐵,他還熱心地指點我們乘直梯,竟然還在出口處等我們,告訴我們坐哪一路列車……真是受寵若驚!道別時,他竟然還用中文說了一聲謝謝。突然很感慨啊!

對我而言,過程總是比結果更我印象深刻,無論是日本小哥的耐心解答,還是日本老爺爺的友善幫忙,都讓多了新的認識,感謝他們的幫助,讓我的日本遊充滿愉快!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