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日本關西7日行(京都-奈良-神戶-大阪)

9月22日
由於是早上9:30的航班,於是6:30起了個大早,7:00準時坐上預定好的優享出發去蕭山機場,大約半小時就到了。值機結束後正要去出境安檢的路上發現自己口袋裡的鑰匙不見了,聯絡滴滴師傅以後確認是落在了車裡,於是跟他商量送回小區門口門衛的地方。一出門就遇上這樣的“插曲”,好在今天的航班還算給力,9:47分從蕭山起飛。
飛機上坐我旁邊的就是一個日本小哥,睡覺之前還掏出口罩戴上(日本人“喜歡”戴口罩,據說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不太好的面容或形象,比如不化妝的樣子或是睡著的樣子)
大約兩個小時以後,當地時間的12:51我們就降落在了建在海上的關西機場(KIX)(關西機場是世界上首個100%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目前大連的金州灣將建成中國第一個海上人造島機場)機場不大,我們很快就走到了提取行李處,等了好一會才等到行李,接著是辦理入境手續,第一步是護照和指紋採集,工作人員清一色的日本大爺和大媽,都很溫和和禮貌;第二步就是入境官核查,效率也很高,在簽證頁的旁邊貼了一張“上陸續可”就完成了,13:30左右我們就走出了到達大廳,按照計劃在機場櫃檯領取了阪急電鐵二日券和大阪周遊卡,用銀行卡取了3萬日元,然後準備去坐JR到大阪駅。JR,即Japan Railway,最初是日本的國營鐵路,後來經過民營化以及拆分演變為今天的JR北海道、東日本、東海、西日本、四國以及九州,在關西地區主要搭乘的是JR西日本。

在自助機上買好了關空特快去大阪的車票,正準備進站乘車,發現閘機口螢幕上顯示列車延誤,原因是13:04有人跳軌輕生然後JR阪和線撞上了。

來日本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世界最高自殺率之國不是浪得虛名的。一直等到14:10也沒有恢復正常的跡象,於是我們果斷地決定退票改乘機場大巴。14:30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坐著機場大巴離開了KIX。

我們的第一站是京都,從KIX到京都的方法各類遊記或者小紅書已經介紹很多,例如:從KIX到京都駅比較快捷的方式是HARUKA特快列車,票價約1600日元(前提是購買或持有關西一卡通icoca),也可以搭乘JR直接從KIX到京都駅。但由於我們在京都的酒店位於離阪急電鐵比較近的西院,所以我選擇了另一條路線:從KIX到大阪梅田,再從梅田的阪急三番街前往京都西院。

天有點陰,車行駛到大阪市區時還下了場陣雨,大約1個小時後即15:00我們抵達了阪急三番街。

由於我們事先在klook上買了阪急電鐵的二日券,所以可以在阪急券上規定線路的任意站點自由乘降。阪急電鐵主要包括了往返大阪與京都的阪急京阪線和往返大阪與神戶的阪急阪神線,這個交通券對於往返神戶—大阪—京都區間的遊客非常實用,價格實惠。阪急電鐵在關西地區有“富人線”的美譽,主要是因為這條電鐵所經營的線路串聯了許多富人區。
日本的各種軌道交通都會按照“通勤速率”劃分成普通、準急、快速、快速急行、通勤特急、特急等類別。為什麼說是通勤速率而不是速度呢?因為據我觀察它們用的車型似乎差別不大,只是在停靠車站上,急行列車往往僅停靠大站,而普通列車則幾乎站站停。

就以阪急京都線為例,特急列車僅停靠十三、茨木市、高槻市、長岡天神、桂、烏丸以及河源町站,這些站點亦或是大阪府周邊衛星城的大型車站(如茨木、高槻),亦或是可換乘其他軌道交通的大中型交通樞紐(如可換乘京都市地下鐵的烏丸站)例如我們預定的民宿所靠近的阪急西院駅就不屬於上述重要站點,所以我們在搭乘特急列車時需要在桂駅下車換乘通勤特急或更慢的車型。
所以對於第一次訪日的國人,在搭乘日本的軌道交通時會有較多的”不適應“甚至”懵“。由於在汽車交通普及之前就形成了大規模的鐵路網路,今天的日本已經實現了鐵路通勤化,上面提到的這種“普通—急行”(類似於國內的大站車、小站車)使得住在城郊的居民可以方便地進行遠距離通勤,“住在京都、工作在大阪”可以輕鬆實現。儘管大站車、小站車的概念在我國部分城市或城際交通中也有運用,但精細度是遠不及日本的,因為這不單單是個劃分問題,背後還有賴於鐵路資源分配、列車執行效率和後臺的排程能力。
我們從阪急三番街搭乘了特急列車到桂駅,接著同臺換乘準急到西院駅。阪急券在過閘機後會印上乘車的日期,代表已使用過一天。

從車站裡出來,跟著google導航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我們預定的民宿“青楓花築”,除了在OTA上已經支付的房費外,還需現場額外現金支付京都市旅遊稅。入住很方便,房間也是採用電子密碼鎖,空間不大但是餐桌廚具應有盡有,各種細節都體現了日本人的精細設計和環保理念。

沖洗後馬桶箱上水龍頭會自動出水供你洗手,洗手後的水會流入蓄水箱供下次沖洗使用。

17:30在民宿安置好行李後,繼續利用阪急電鐵券去河源町。河源町是京都的傳統商圈,聚集了包括高島屋在內的百貨公司。從阪急河源町駅出來時,天色已經暗了,我們一路向東步行,跨過鴨川上的大橋,來到了花間小路,這條路上有比較多的日式傳統民居建築,不過最近正在修繕的比較多,燈光照明也比較暗。整條路很短,5分鐘便可走完。

離開花間小路,繼續往東,很快就在一個三叉路口看到了八阪神社。神社的正門則正對著通往河源的路,靜謐肅穆的神社門外便是來往不斷的車流。

步入神社腳下的水泥路就變成了碎石子路,據說這是在提醒每一個步入神社的人要有敬畏之星。入夜後八阪神社的提燈點亮,提燈隨著風輕微搖曳,神社裡人不少卻很安靜。

離開八阪神社後我們返回河源町覓食,晚上的河源町很熱鬧,各種食肆、藥妝店應接不暇。


我們去一家燒肉店吃了定食,日本的餐廳很多都是在門口擺放自助點餐機的,單點、套餐或飲料自己選擇,選完投幣後機器會提供一張取餐憑條,把它交給服務員就可以了。

這個是我點的烤牛肉定食,米飯被烤至八九成熟的烤牛肉包裹著,米飯底部配有醬油,口味鮮甜,價格JPY850,約RMB56。

吃完飯大概八點半,小逛一會兒之後我們決定早點回民宿休息,畢竟後邊幾天就要開啟暴走模式了。依舊是搭乘阪急從河源町返回西院,把兩日交通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限度。

9月23日

第二天我們磨蹭到10:00才從民宿出發,這一天我們沒有使用阪急電鐵券,準備把剩下一天的額度留給嵐山之行。這一天的行程主要包括清水寺和伏見稻荷大社。

從西院出發,搭乘阪急再次來到了河源町,我們決定先去京都錦市場逛一逛。錦市場被譽為“京都的廚房”,主要是一些小吃店和食材販賣鋪。

本來只是想了解一下地方風物,結果走著走著還是忍不住嚐了一下小吃


這家店的烤蟹柳700日元兩串,招牌上寫的是仿蟹,但是吃起來口感鮮甜真的很像蟹肉,店門口聚集了很多嚐鮮的食客。

離開錦市場,我們準備步行去往清水寺,關西的道路除了一般的主幹道,很多都是這種狹窄的小路,這種寬度的路往往三五步就走過了,但這裡卻都設定了紅綠燈,所以這一行我們好幾次因為沒留神而闖了或差點闖了紅燈

去清水寺的路上再次經過了鴨川以及八阪神社門前的三岔路口。

從八阪神社步行大約1公里,左拐進一個上坡路,看見八阪之塔,就明白到達了“兩年阪三年阪”區域。這一片區域主要是在上山路兩側的各種日式建築和小商店,從本質上來說和國內各城市的“民俗一條街”是同一種概念,小商店裡大都販賣著明信片、服飾以及各種小掛件工藝品,遊人如織,時常能看見身著和服的日本人或外國遊客在這裡打卡拍照。話雖如此,但整條街的觀感很好,一是無論道路還是建築設計得簡約又充滿精緻感,二是每一家(或者說大多數)店鋪的招牌和店內的氛圍都經過了精心設計,這和國內一些民俗街千篇一律、粗製濫造的觀感相比體驗會好很多。當然我完全相信隨著國內的經濟和消費環境的發展和升級,以及國人審美水平的提升,未來我們的中國風民俗街也會越來越注重這些細節的設計和佈局、注重品質感的提升,一切不過是需要時間罷了。

沿著三年阪一路往上走,就來到了清水寺。清水寺以“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而聞名,春秋季分別是賞櫻和賞楓的聖地,我們造訪的季節應該還算是夏季吧,並沒有紅葉,但清水寺的遊客仍絡繹不絕。

在寺院的外圍參觀其實是不需要門票的,站在寺院的高處瞭望整個京都市的城景,古今交匯的觀感也值得品味。

雖然並不信神道,但秉承“來都來了”的精神,自然是要進去參觀一下的。參拜券是450日元一張,約RMB30。

參拜入口設定在清水舞臺。清水舞臺是一個依著懸崖峭壁懸空搭建在本堂前的舞臺,整個建築用圓木支撐而不是用釘子,是日本的國寶級文物,我們到訪時正好遇上清水舞臺進行修繕,目之所及是各種腳手架。

清水舞臺裡有各種販賣御守符,祈求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學業進步等各種樣式,價格在人民幣30-50元不等。

走出清水舞臺,左手邊是地主神社,據說這裡求姻緣很靈驗。

從遠處眺望的三重塔和清水舞臺。

順著參拜路徑慢慢地走下去便可以看到許多參拜者在排隊飲用音羽瀑布的泉水。音羽瀑布終年不絕,據說清泉分為長壽、智慧、健康三部分,拿長柄勺子舀水飲用並祈願,便可達成心願。不過“信眾”實在太多,我們就不加入排隊了。

從清水寺出來,大約是14:00。9月底日本的天氣還是比較悶熱,尤其是午後出太陽的時段。我們步行來到了離清水寺不遠的大谷本廟,天氣實在太熱,在休息室休息了好久才繼續出發。

步行到京阪電鐵的清水五條駅,買票乘車前往伏見稻荷神社,乘坐4站,需要JPY210。

從京阪電鐵伏見稻荷駅出來向東步行2分鐘,是稻荷大社附近的美食街,走了太多路,又累又渴,決定在這裡嘗試一下日式抹茶沙冰。價格JPY550,味道和國內抹茶相比,會更苦澀一些,茶味比較濃,服務人員是在日本學習(或打工?)的中國妹子,還悄悄對我們說除了抹茶沙冰之外,其它飲品都一般般不建議點。

吃完冰飲後體力稍有恢復,開始參觀稻荷大社。伏見稻荷大社其實是日本全國稻荷神社的總社,稻荷神社供奉的自然是稻荷神,稻荷神主要分管農業和商業,因而香客主要是為祈求農業豐收、生意興隆而來。
伏見稻荷大社的亮點主要是正殿後通往稻荷山頂的山路上捐築的大量紅色鳥居。鳥居,是神社特有的建築,代表神域和凡間的分界,提醒參拜者穿過鳥居便進入神域,需注意舉止,保有敬畏之心。

沿著參道一路拾級而上,到半山腰的地方便可以遠眺京都全城了。夕陽映照下的京都古城顯得安逸寧靜。

山上觀賞日落的觀光客數量還是不少的,其中不乏許多歐美遊客。天色漸暗,鳥居也顯得不再那麼明豔。

越往稻荷山的高處行進,遊客逐漸變得稀少,加上天色將晚,樹木也愈發茂密,周邊的氛圍也愈發變得陰鬱、神祕。不由得聯想到了《千與千尋》中千尋一家誤闖神域的情節,心裡竟有一絲緊張。

到達又一個適合觀景的平臺,我們和許多觀光客一起在此等待日落和華燈初上。

不一會兒天就完全暗了下來,我們便開始下山。下山的主路是有照明裝置的,下山途中迎面還有許多遊客剛上山。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