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騎行日本]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日本騎行的事情以及那些你可能想知道的這次旅行的事

歌單//c.y.qq.com/base/fcgi-bin/u?__=4yIiqdk 順序播放哦

七月的時候, 終於踏上了準備了三個月的騎行日本之旅. 七個月過去了, 我也終於把當時拍攝的片子剪了出來, 沒想到意外的在B站上獲得了許多觀看, 讓我有了動力這些篇遊記. 視訊連線在下面
第一部分 穿過日本鄉村山河,前往京都.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7238
第二部分 聖地旅遊, 關於高山和金澤的回憶.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5720
第三部分 到達京都! 和京藝大的學姐瞭解日本漆藝. //www.bilibili.com/video/av85675801

這篇文章是寫到了大家有的問題和一些旅遊背後的有趣的小事, 結合視訊食用更佳

開始之前

  十二月的冷空氣夾雜著些許車輛的尾氣, 空氣中似乎聞不出太多冬日的味道. 我現在在???_(:з」∠)_…對不起寫岔了.. 

  去年七月的時候, 我踏上了準備了大概三個月的日本騎行之旅. 出門的時候, 趙總非常友好的提醒了我, 根據天氣預報明天名古屋會是大到暴雨, 同時香港會有延誤的可能. 我冷笑了一聲, 關上了門. 

  到達香港的飛機晚點了三十分鐘, 導致我錯過了十分鐘前十二點的聯程航班, 只能等到下午三點. 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辦法按照原計劃在今晚到達名古屋, 同時還意味著我必須立馬找到晚上的住處, 並且祈禱我的飛機不會晚點以便能搭上去往京都的最後一趟列車. 晚上九點四十, 我來到了行李傳送帶旁. 在眾人的注視下拖走了和我差不多高的紙箱, 飛速的奔向火車站. 十點一十六, 最後一班列車開走. 在這個雨夜, 我終於感受到了一點平靜.

  到達京都車站之後都已經快是凌晨, 迅速的取好日幣, 打了個車去往不遠的青旅, 辦理好入住手續, 同時青旅店員非常友好的答應幫我儲存好紙箱. 在這個雨夜, 我獨自走在街道上, 十個小時沒有吃飯的我, 發了一條朋友圈 “一個人的夜, 我的心, 應該放在哪裡”. 可能應該是街對面的7-11吧. 就這樣, 我開始了這次長達十五天的騎行之旅.

關於在日本騎行你所需要知道的一些資訊

為什麼騎行?

  為了體驗在日本公路上自由行走的旅程這個理由沒有誇張. 18年十月從名古屋回來之後, 我突然意識到, 要在路上走的話, 沒有駕照, 騎車不就好了. 哪怕自己從來沒有過騎行的經驗, 一天騎個五六十公里的路程還是可以的. 

  同時, 選擇騎行, 還可以讓我能夠有更多的理由停下來. 因為每天都會被距離限制, 這就意味著我肯定會需要在平時根本不會停留的地方駐紮.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 也算是一種冒險吧.

怎麼騎?


  既然要騎車, 就涉及到一個車從哪裡來的問題. 是在當地租車, 還是帶車過去.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1. 奢侈玩家(境外普通玩家) 

  這些玩家往往都是騎行愛好者/長期騎行的人. 家裡往往會有好幾臺自行車, 一般在幾百到幾千美金左右的價格不等. 對於他們來說, 選擇的是和自己的愛車一起出遊, 或是希望能夠省點精力在運車上, 直接在當地租車. 因為日本的車行的車實際也是比較普通偏上的公路(Road)或者混合路面(Gravel), 和他們自己的車也不會差太遠. 他們也不會過於在乎到達目的地之後運車的價格, 交給宅急送就好了.

  2. 普通玩家(我)

  我的情況就很簡單了, 我算了一算在名古屋租一臺車十五天大概需要多少錢, 筆畫一下在國內買車的價格, 就知道我應該選擇什麼. 最後我得到的結果是, 租車大概是2K+RMB起, 外加保險和返還的運費. 雖然車比我直接買要好很多, 但不符合我的哲學(貴), 所以就直接在國內買車了. 平時還可以騎車上學上班, 而且也需要車來訓練單日長途和上山之類的. 

買什麼車?


  買什麼車? 國內的自行車分類的話, 往往是山地車, 公路車, 跑車? 我個人認為這個分類不是很合理. 其實我覺得, 真正的分類應該是按照車架來說, 這樣更方便交流. 窄胎用的車架, 寬胎用的車架, 和肥胎用的車架. 再搭配上有沒有前後避震. 就能比較好的歸類了. 去日本騎行的話, 我個人的體驗下來的感覺是, 兩寸胎的硬車架是比較合適的. 前叉液壓避震增加的重量帶來的騎行改善不夠經濟. 太窄的胎又不是很適合路況, 因為有很多小碎石, 和坑窪.  

 至於組車這一點, 說實話我不能提供太多見解, 我都是看著知乎的一個博主一點一點開始學的. 到後來在油管上看國外頻道平時的各種視訊, 自然就會有更多理解和了解. 所以我在這裡貼一個他的連線, 會比我要更加細緻, 專業. 

適合長途騎行的自行車? – 樑二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23170609/answer/95396437

  我買的是淘寶店的整車, 其實也就是廠家或者店裡配好的配件提前組裝好一些部件的車. 肯定會比自己單組要貴一點. 我個人的見解是, 車架一般不會有太大選擇空間, 無非就是輕不輕便. 軸承剎車變速都有禧瑪諾的完整解決方案. 最後需要動動腦子的就是去找放心的車胎輪圈和後貨架了. 我這個車架倒是感覺比較重, 下次要出去的話希望能走一個窄輪胎輕便一點的車架.

怎麼運車?


  這是困擾了我很久的一個問題, 他讓我非常的蛋疼. 說到底, 怎麼運車取決於你能把車拆到多小. 最糟糕的情況, 就是拆到最小單元是車架, 這不現實, 我在現場是不會有這麼多時間裝車的. 最好的情況, 是能留下後離合, 甚至輪胎, 這樣我就可以不用裝車的時候調整離合器的距離. 可惜, 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所以我只能接受現狀. 我拆下了前後輪, 剎車, 手把, 後離合, 踏板, 腳撐, 貨架以及最蛋疼的前後擋泥板. 其中, 我對拆下踏板和裝上擋泥板的印象最為深刻. 這兩樣東西, 都讓我感受到了時間飛逝的速度, 以及人生的不易. 

  車拆完了, 就需要箱子. 這也是讓我蛋疼很久的事情. 首先, 我需要讓箱子滿足標準尺寸. 一般情況下, 是長寬高加起來兩百零五. 需要找到一個大箱子是很不容易的, 更別說一個紙殼很厚很硬的大箱子. 所以, 這裡涉及的兩個麻煩的問題: 1. 是改我現在的箱子, 還是買一個. 2. 到了日本, 我箱子怎麼扔?(日本極其嚴格的垃圾處理法) 扔了去哪裡買?

  1. 買不到, 只能走最痛苦的方法, 一點一點切出我需要的大小. 這裡我就很想吐槽一下, 國內的自行車箱全是摺疊車的箱, 這個習慣也對我後來買機票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後面說.

  2. 我本來是準備讓名古屋的青旅老闆送到京都, 我付他錢. 因為我並不認為能, 也不想在京都找紙箱子. 我查了一圈, 都很貴. 但是後來因禍得福, 晚到的飛機讓我被迫在京都留宿(最後目的地也是京都), 所以就直接放在前臺了.

  這裡, 就要談到最讓我擔心的事情. 那就是, 要怎麼飛過去. 成都去關西有四個航司, 國航/國泰/川航/ANA. 理想狀況是國航或者川航, 都有直飛. 我平時也都是飛川航. 日航不考慮, 價格喪心病狂. 但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蛋疼的話題, 那就是大陸航司往往不會告訴你能不能帶自行車, 或者能帶多大多重的自行車. 因為我們對運動器械的轉運需求沒有大到讓航司有明確的指標的地步, 所以一切都像是在灰色地帶裡操作. 我至少給川航和國航打了四個電話, 都不是很能明確的確認指標.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 川航只能帶155cm的箱子(摺疊車), 國航和國泰都是205. 直飛川航PASS, 國航和國泰裡面選的情況下, 我選擇國泰, 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的指標和要求.(三邊長205/重量單個25KG以內/自行車放氣/踏板拆除) 國航的話還是有點不確定因素. 

  但是因為選擇飛國泰, 就需要走香港機場, 又憑空多出來四個小時的時間, 而且最後還因為延誤改班, 那一天真的是讓我蛋疼無比. 

要帶些什麼?

  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自行車不同於汽車, 如果路上壞了, 你真的只能靠自己把他修好. 所以以這個結論作為起始點, 我帶了:備胎一條, 補胎貼紙一盒, 快拆兩條卡扣四個, 打氣筒(理所當然), 自行車萬用工具(各種口徑的內六角, 和拆鏈條的工具以及其他雜七雜八合在一起的), 一個Gerbo的萬用工具刀(老習慣了, 平時在片場或者外拍的時候使用率100%), 一個氣筒袋子用來裝工具和打氣筒, 一個自行車袋(本來是為了在機場存好紙箱之後裝車上新幹線的, 結果最後還幫上了大忙). 這些東西基本在日本是夠了, 如果車上其他的東西如果壞了, 我現在的修車水平, 就別騎了. 

  不過運氣好的是,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修過一次車(倒是修過一次裝置支架).

  非常重要/安全頭盔, 護膝護腕, 還有手套肯定也是必要的. 手套能大大減少手部和手腕的壓力, 另外三個肯定就是安全裝置了. 按理來說騎行褲也可以有的, 因為會很好的減輕大腿內部的血液流通壓力. 因為拍攝原因, 和我行駛速度較慢綜合考慮之後, 我還是沒有帶頭盔和護膝護腕. 如果是騎行的, 這是完完全全不推薦的.

  然後, 防晒霜. _(:з」∠)_

交規\停車


  日本自行車的交規很簡單, 很明確. 有自行車道騎在自行車道上, 沒有就在人行道. 可以和汽車共享道路, 日本駕照的難度很高, 對汽車駕駛員的行駛安全教育非常好. 一直靠在道路左邊行駛, 所以所有的右轉都需要用直行到十字路口對面之後右轉再直行來達成. (連過兩次街, 不能橫跨十字路口中央) 然後就是騎車的時候不能帶耳機(這一點要求很蛋痛, 一般帶沒什麼隔離的耳機(airpods)其實聽得很明顯的, 其他國家也沒有這種要求, 但他就是不准你帶. 但他也不一定會管你)

  一些適用於當地特殊的情況的自行車要求. 日本是要求自行車要註冊的, 按理來說你會有可能被條子攔下來詢問為什麼無證駕駛, 你就拿出護照就好了. 然後就是日本自行車要求是必須要有前後能亮的燈, 淘寶上有很多可以usb充電的.

  停車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首先日本是不允許在街邊停車的, 所以你如果只是停在街邊的話, 會有可能被警察收走, 然後交到統一的車輛管理場, 然後你就別想拿回來了(因為你時間不夠, 也沒註冊). 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停在那裡. 我的情況都很簡單, 我停在青旅/旅館的大堂/公共區域裡. 但我不知道其他酒店是什麼情況. 吃飯的時候靠在店門口, 就不會有事. 最後再京都的時候, 我去看了個電影, 然後還去京阿尼總部送了束花, 這些時候我都是必須要停在自行車停車場的.

住哪裡?

  我這一點對大部分騎友可能都沒有參考價值, 對大部分旅遊的人可能也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為什麼不住帳篷? 我要給裝置充電.

  為什麼住青旅? 因為便宜, 還可以遇到莫名其妙的人. 除開那個法國老哥, 我還認識了一個日本在美國長大在日本讀醫的大學生, 一個酒醺醺愛爾蘭佬, 可愛的青旅店員小姐姐blahblahblah(都被我寫進了小本子裡成為觀察樣本)

  然後在白川口確實找不到青旅, 就只有住在了一個旅館裡. 當時我用蹩腳的日語和他打電話試圖預定房間真的是比託福口語考試還要煎熬的十五分鐘. 

  如果對住青旅感興趣的話.

  怎麼找青旅? 日本的話, hostelworld不推薦, 太坑了. 手續費和房源都很讓人不開心. Airbnb 和 Booking 上反而能找到很好的青旅. 首先推薦Booking, 無手續費, 無提前扣款, 寬鬆的退費限制難道不香嗎? Airbnb上會有一些很特立獨行的青旅, 但是日本的青旅普遍還是偏向專業正規的管理方式, 所以Booking基本能找到想要住的地方.

花多少?


  這一點我覺得也沒有太大參考意義. 總之我的預算限制是一天四百人民幣. 外加必要的來回機場的火車, 新幹線的一千多左右和往返機票. 最後預算肯定是超了的, 因為我肯定有管不住口想吃好的的時候. 比如走之前那天晚上在京都吃的放題烤肉, 就很讓我滿足, 也讓我體驗到了烤肉的真正吃法就是一個人. 

帶什麼?

  帶的衣服:四件短袖兩條短褲, 一套睡覺的衣服褲子, 襪子一堆, 一條毛巾, 牙刷牙膏, 一件雨衣.

  帶的裝置:A7Rii  Sony24-105G/福倫達40 1.4(從頭到尾用過一次)/佳能100 2.8(從頭到尾用過一次) 一個普通三腳架   Insta 360 onex(360相機)    錄音筆和領夾麥   小筆記本 雜七雜八輔助線材充電寶等等.

  重量是很重要的, 我最後帶了大概三十KG左右的東西, 挺重的, 我也感受到了, 很難受.

  而且我也沒有駝包, 直接用兩條笨豬跳繩拉住兩個包一起外加戰術鎖釦掛在後面.

關於拍攝的一些幫助


  除開三腳架拍攝固定機位這個正常操作之外, 這次我專門去研究了各種車頭相機的解決方案. 

  我個人選擇了Insta 360 One X(360 相機). 360相機有很多, Gopro 和 Insta 是做的最好的. 之前在丹佛的時候拍過騎行的畫面當時用的就是360, 然後我也只能租到360 所以就選擇360了.

  比較麻煩的是要如何安裝. 肯定不可能直接裝到車把上, 因為距離太短了, 而且向上的視角也不好看, 也看不見什麼. 所以我去搞了兩段狗鋪的延長杆. 之後在樓下試了一試單杆和兩杆長度影響的視角區別, 最後我覺得我更喜歡雙杆. 雖然單杆更穩固, 也更耐久.

  在拍攝的時候, 我都是錄得360度畫面, 然後後期之前在電腦上先處理成車頭向前和向臉兩個視角之後渲染成MP4檔案. 沒記錯的話大概錄了十來個小時的素材. 360相機比較好的就是他可以隱藏自拍杆/延長杆, 所以會有一種懸浮相機的感覺. 可惜後來調整口斷了一個, 所以沒辦法錯開融合點(360相機都是兩個鏡頭拼接成的, 會有拼接線, 不明顯但正好在車把上)

  如果你們也有車頭視角的話, 這個是效果最好但最麻煩最需要經驗的處理方式. 傳統方式就是換成狗鋪, 拍完直接用, 不過就會少一個視角. 我還沒試過綁兩個狗鋪, 很好奇承重會怎樣.

  畫面上來說, 我還相對滿意, 比不上狗鋪, 但是視角多了能拍到更多東西.

  有評論留言說想要知道調色方式, 這裡我沒辦法講解, 因為思路還是比較複雜而且需要用到一般不會怎麼用的軟體. 也不是一個lut就能做到的效果, 需要對相機和場景進行調整, 所以我也沒法給你們lut.

吃什麼?

  愛吃什麼吃什麼_(:з」∠)_

  說岔. 在日本, 便利店無處不在, 路上吃便利店就好了. 補夠水倒是真. 多喝能量水補充電解質才是真. 

我覺得基本都應該鞋到了吧, 有什麼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問我

啟程

  所以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當天因為延誤晚上沒有正常趕到名古屋了. 在這裡, 我還非常痛恨的一件事情就是我損失了青旅預定時交的兩百塊錢! 因為時間太晚了, 所以他們已經扣款了.

  但是這意味著, 旅途開啟的第一天, 我是從京都車站出發的(或者京都那個青旅), 而旅途最後一天, 我也是從京都車站出發的(或者那個青旅). 所以我完成了一個完美的環形!

  總之, 第一天早上起來也是好訊息, 外面下著雨…. 

  所以我打了個車到了車站, 買了無座的新幹線票到名古屋. (提著車的我肯定買坐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然後在新幹線上站了一個小時左右到了名古屋綜合車站. 

  上次, 也是第一次來名古屋已經是18年十月了. 當時來這裡看F1, 對這裡還算有些懷念. 不過馬上我就要又開始忍受劇痛. 18年在這裡看比賽的時候, 每天晚上要走半小時回青旅, 而且我當時剛剛從加拿大拍完十天片回成都, 整個人都是酸的. 那種痛苦而酸爽的感覺, 是我對名古屋最大的回憶. 現在, 19年, 我又得提著巨重的自行車去往名鐵車站. 緣,妙不可言.

  找到一個看起來比較空的地方, 裝好了單車, 就上路了. 所以從昨天上飛機開始, 到現在, 我都沒有吃過一頓正經飯(都吃的便利店的麵包). 而我這趟旅行的第一頓飯是…麥當勞…很優雅.

  看過視訊的話, 你們也知道我的撐杆斷了. 本來360有兩個調整卡扣, 一個是X軸旋轉一個是Y軸旋轉, 然後X軸旋轉因為他沒有辦法很好的規避掉Y軸天然的上下抖動(自行車嘛, 抖得一P) 直接就斷了. 所以後來我就沒有辦法調整360的左右相對位置, 所以後來的車把手都像被切了一刀一樣. 

  然後比較蛋疼的事情就是, 在去的路上, 我無數次陷入迷路的恐慌, 而此時我們準備一起參賽的演員朋友在問我一堆關於劇本的問題. 大腦都快轉不過來. 

  後來雨停了一小會兒, 田野裡還有一種類似鶴一樣的鳥類在駐足(我有點近視,看不清)

剛剛進山的時候, 真的很嚇人. 可惜這一段我都沒能錄下來, 因為我以為我的360已經陣亡了. 主要原因是被水流給嚇到了. 他讓我立馬回想起小時候和我爸一起走國道出川的恐懼(我爸開車很好, 而且很有經驗, 經常往返川藏的人, 但都能讓我被嚇到, 想想那些路有多嚇人). 因為這幾天似乎在下暴雨, 山裡的水流非常有激情, 配合上山霧, 真的是一種充滿恐怖氣氛的美.

  至此, 我正式踏上了這次日本騎行最重要的部分, 前往高山到達富山的穿山之旅. 

  第一次在日本的山路上騎行, 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比如如何正確使用隧道, 如何識別哪裡是自行車道, 如何和車共享道路. 很不幸的是, 雖然大部分地方都有自行車(或者人行管理用)車道, 這一部分幾乎沒有. 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和車共享車道. 但是在有些地方, 逆向車道是有更多空間的(未封閉的人行步道), 這對我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同時也嚇死了一個在玩手機的小型車. 他看見我之後五秒突然迅速打了一個方向盤然後擺正…(當時我在逆向車道旁邊的一條水泥路上, 那裡是一條維修用的減速區, 因為旁邊有一個入口去到森林裡, 我還去看了一下)

  第一天住的旅館是全程唯一的一次住在旅館, 因為這裡顯而易見的沒有青旅, 而我也不能露營. 當時我打電話的時候專門告訴老闆說我希望能有一個HIDAGYU套餐, 老闆聽到之後笑了……..他可能心想這傢伙字不識幾個, 就知道告訴他要飛驒牛肉. 

  在我出發之前, 我腦海裡一直想的是, 第二天的早上, 蟬鳴伴隨著陽光, 四周的樹葉隨著小風在飄動, 河流在流淌. 

  這些東西我都拍到了. 

  烈日之下, 我把了昨天淋得溼透的T恤搭到了後貨架上晒. 昨天到了旅館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洗了個澡, 還體驗了一下泡澡的感覺. 並不是很適合我, 我差點死在裡面. 昨天晚上最擔心的是第二天發燒, 所以立馬去藥店買了一盒萬用感冒藥. 慶幸的是第二天沒有什麼大礙, 除了因為睡眠不足造成的頭痛. 

在路上的時候, 我路過了一個水壩, 本來在這裡錄了點東西, 但是實在是剪不進去, 就放棄了. 但是在這個水壩的時候, 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平時經常自駕公路遊的時候, 看見這樣的水壩往往會猶豫一下, 然後就路過了. 騎車的好處就是我看到他的時候, 猶豫了五分鐘, 然後我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方. 然後我就會想, 來都來了, 不如去看看. 騎行的時候, 就滿滿的是這樣的體驗. 我從來沒想過把自己稱作為騎友, 因為一天六十公里這個強度遠遠達不到騎友的水平. 我就是一個拿著相機想要到處看看的攝影師, 騎車給與了我這個自由. 

  下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這個問題我高中畢業那年就想要知道答案. 只不過因為雜七雜八的原因, 一直沒有找到足夠的理由去到這個日本溫泉名鄉. 這次總算是找到了. 不過說實話, 如果我現在選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是去北海道還是下呂的話, 我還是會選擇北海道. 每個去日本的人都應該感受一下雪天的北海道小鎮裡的溫泉旅館, 那真的是極致的旅遊體驗, 所有你能想到的關於日本浪漫的傳言, 都能夠在那裡一一體驗到.

  下呂, 我覺得更適合一個去過日本的人, 這是一個四季都可以來到的城市, 他地理位置也相對便捷. 另一個這樣的地方, 我認為是日光(為什麼要突然寫這裡呢??你猜).   

  飛驒有名的食材是飛騨牛, 據說是不亞於神戶牛的一種牛肉, 取自飛驒自己的山間. 當然, 我就聽個響, 感受一下, 說出來裝個逼. 我自然是吃不出什麼太明顯的區別的, 能吃出區別的, 我自然也吃不起. 拉麵和牛肉這種東西, 我真的是第一次聽說, 實在是充滿了遊客獵奇感的一種料理, 所以我就去嚐了嚐. 結果自然和遊客獵奇料理一樣無差, 說不上好吃, 說不上奇特, 但他確實充滿了獵奇感, 能夠口口相傳. 


  有了自行車, 再在逛這樣的小城, 就充滿了自由的感覺. 速度一下變快了, 而且我也能隨時停下來. 有河流小溪的山城我一直都很喜歡, 有一種睡前故事裡主角會呆的地方的感覺, 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這樣的地方會是旅遊聖地. 大家都是來體驗那些平時生活裡接觸不到的東西的, 溫泉也好, 飛騨牛也好, 可以踩水的河流, 還是涼爽的小溪, 在這樣的地方, 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的便利店, 也給我留下很不同印象.

  晚上, 我還聽到了河邊在放禮花的聲音. 真的, 很浪漫的感覺. 

  離開成都之後, 我發現, 晴天是有延續性的. 但是烈日讓我蛋疼.第三天的山路多了許多的陡坡, 也多了許多的城鎮.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 是我騎過了一個一公里的大橋. 橋的高度可能得有一百來米, 很壯光, 也很嚇人. 第二件事情, 是我騎過了大橋之後, 沿著小路滑行到了橋底的小鎮, 在那裡, 我遇到了一個獨自開麵包車的法國大姐, 他問我瀑布在哪裡.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到達高山之後發出那般疑惑. 是的, 這個小鎮以瀑布出名, 而高山這條河的源頭就來自於這裡眾多瀑布的聚集. 

  至此, 我的上坡全部結束.

高山和金澤


  高山這個地方, 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話, 那就是優雅 _(:з」∠)_

  關於高山和金澤, 基本上發生的事情都在視訊裡了. 在這裡只能找一些小事來說說. 

  首先, 有人說我睡在網咖, 我覺得吧…………….那確實像是一個網咖. 但是青旅的魅力在於, 淡季的時候, 拼人品, 能拼到單人房也說不定. 比如我這次, 就拼到了兩個(後來變成三個)室友的八人間. 其中一個室友就是青旅的法國小哥. 他是來高山打零工的, 順便逛逛, 旅個遊. 法國有兩年的旅遊工作簽證, 據他說他還有一年半的樣子. 算上他之前上學的時間, 他大概來了快兩年了. 這傢伙日語說的賊溜, 實在的三語持有者, 羨慕死了. 

  上高地這個地方, 其實有很多可以徒步的路線, 但我實在是太懶了, 就沒有接著往上走. 到了那座橋的地方, 其實還可以接著往上到山谷裡面, 不過我選擇掉頭回家. 那個番茄就是在大巴車站裡買到的. 我超愛吃大番茄, 那個番茄也確實很好吃. 上高地旁邊還有一個叫做新穗高高空纜車的景點, 那裡我更推薦, 但因為時間原因, 我沒能去成. 新穗高高空纜車能載你上到日本(據說)最好看的山脊公路上, 而且夏天也有星星仰望活動, 纜車會開到晚上九點半.

  飛驒古川是<你的名字>取景的地方, 這裡的小鎮很有特色, 很適合逛逛, 最後快日落時去一下那個寺廟, 在那裡可以看到整個小鎮在日落之下的景色.

  高山市內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了, 也有太多可以吃的東西. 這裡似乎主要以歐洲遊客為主(除開日本遊客), 所以飲食方面有一點西化, 像是日式混合料理的感覺, 有點酷酷的. 市裡面的古街, 寺廟和河川都是很近的景點, 全部都可以步行達到. 我選擇從冰菓咖啡廳出發, 穿過古鎮, 最終到達日枝神社(就是冰菓裡面他們參加祭典的那個神社) 

  要去到那個咖啡廳的話, 一定要早去. 我那天去的時候, 冰菓他們坐的那一個桌子的人剛剛走, 我一坐下去, 就來了兩個日本高中生, 對我虎視眈眈的樣子. 不得不說在裡面很超現實的感覺.

  日枝神社裡的神社本身對我沒有太多聯想. 但是因為想要上廁所, 進了他們神社內部的建築之後, 我一下就想起了當時千反田帶著主角他們在裡面喝茶的劇情. 不過一般情況下里面好像是不開放的, 我去那天在下雨, 外面也沒幾個人. 

  後來在日枝神社, 我又遇到了那兩個高中生. 我試圖上去用蹩腳的日語和他們交流, 得知了他們是附近城鎮的兩兄弟, 今天來高山這裡看一看. 他們平時也會經常來這裡, 算是一個日常活動. 後來, 他試圖用英語告訴我他們兩個是: JA PON NESE O TA KU (日式英語) (日本宅男的意思) 視訊裡面好像有拍到兩個男生在鳥居下面拍照.

  昨天看天氣預報說會有風暴襲來, 風暴確實來了, 只不過擦過了高山而已. 準確的說是追著我下了山, 所以路上的雨還是一陣一陣的. 從高山出發, 今天要到富山. 因為高山是全程最高點, 所以到富山就全程下山了, 今天連帶拍攝都騎了九十多公里. 

  下山的山路比上山美, 因為我騎著永動機. _(:з」∠)_ 

  路上遇到好幾個隧道都是需要走小路才能繞過去的, 所以還略有些嚇人. 因為我很怕遇到怪人. 事實就是我確實在一條小路上遇到了一個人, 當時我嚇尿了. 這種地方看見人比不看見人還可怕, 誰知道他是剛剛在拋屍還是在釣魚. 對吧. 

  還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 我在一個農田裡拍視訊的時候, 突然一陣(廁所)意. 當時我以為我騎不到便利店了, 甚至差點去找田裡的農民大叔求救. 

  野球場的少年在揮灑著自己的青春, 有點懷念我那個一點也不青春的青春時代. 

  幸好高山到富山只要九十來公里, 要再讓我在村鎮裡待一天, 我肯定受不了了. 富山還好算個大城市, 回到城市的感覺我從來沒有這麼爽過. 

  快要四點的時候, 我終於騎出了山區. 眼前一下開闊了許多, 雨雲也停留在了山裡. 又回到了被晒的狀態. 富山這個城市比我想象的要單調. 要不是當年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個月九, 才不會聽說過這個自稱日本威尼斯的地方. 當天晚上在青旅做旅遊攻略的時候, 本來之前一直在想是要去金澤還是留在富山的這個煩惱直接就沒有被我從大腦裡解凍. 第二天毫不猶豫的去了金澤.

據說, 金澤一個有名的地方料理是咖哩(但是我在富山他們也是這樣跟我說的). 這裡充斥著一個大猩猩logo樣子的咖哩連鎖店. 我覺得味道沒什麼區別, 我是不是有點太實在了. 

  說起來, 關於我當時真正下定決心要去金澤的理由, 是因為我看到富山旅遊局告訴大家我們這裡的星巴克很有名的時候, 我覺得那還是算了吧. 

  金澤火車站是我久仰大名的火車站, 要是他在京都的話, 我肯定會選他為我最喜歡的火車站. 只可惜, 這個結構和體量的建築, 承擔不起京都車站所需要的體量. 據說這個車站前的鳥居?是木製建築. 總之我不是學建築的, 我只是很喜歡那種彎曲木頭樑柱的感覺, 很輕盈. 車站頂端是一個大玻璃, 配合上那天的陽光, 體現出了一種旅遊城市應有的美好. 

  金澤有名的幾個地方我都去了, 只是實在是不幸, 今天是週一, 大部分的展館的關門. 哪怕是這樣, 我一天也幾乎沒有去到所有我想去打卡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 這裡是一個適合來呆上幾天的城市. 據我朋友說, 這裡的酒店也很優雅, 多是日式庭院一樣的酒店. 

據說, 金澤一個有名的地方料理是咖哩(但是我在富山他們也是這樣跟我說的). 這裡充斥著一個大猩猩logo樣子的咖哩連鎖店. 我覺得味道沒什麼區別, 我是不是有點太實在了. 

  說起來, 關於我當時真正下定決心要去金澤的理由, 是因為我看到富山旅遊局告訴大家我們這裡的星巴克很有名的時候, 我覺得那還是算了吧. 

  金澤火車站是我久仰大名的火車站, 要是他在京都的話, 我肯定會選他為我最喜歡的火車站. 只可惜, 這個結構和體量的建築, 承擔不起京都車站所需要的體量. 據說這個車站前的鳥居?是木製建築. 總之我不是學建築的, 我只是很喜歡那種彎曲木頭樑柱的感覺, 很輕盈. 車站頂端是一個大玻璃, 配合上那天的陽光, 體現出了一種旅遊城市應有的美好. 

  金澤有名的幾個地方我都去了, 只是實在是不幸, 今天是週一, 大部分的展館的關門. 哪怕是這樣, 我一天也幾乎沒有去到所有我想去打卡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 這裡是一個適合來呆上幾天的城市. 據我朋友說, 這裡的酒店也很優雅, 多是日式庭院一樣的酒店. 

  接下來從富山到京都的行程就沒有什麼特別有印象的了. 

  其中一件事情是我從富山到小松的路上, 我看到了一片甚是欣賞的田地. 於是我便停留了下來駐足觀看(拍攝)田裡的韭菜(稻草?)隨風搖舞的樣子. 然後我注意到了一個KCAR在前面不遠處掉了頭. 我當時很小心這樣的情況, 一般沒人的公路幹這些有的沒的事情的人都不是什麼好現象. 然後我看見一個老頭從車上下來, 鬼鬼祟祟的在旁邊田裡的打水機旁邊假吧意思(假裝)在打水. 然後他朝我走了過來, 站在我旁邊, 像一個地道成都人一樣看著我拍視訊. 然後他就開口了. 我立馬就懂了, 他肯定是周邊村子閒得無聊的老人, 想來解悶的. 他以為我日語十級, 但我希望他中文十級. 雙方就各種莫名其妙的事情通過手勢進行了深刻的交流, 在大家都用完了所有手勢之後, 老頭不滿足的走開了. 

  另一件事情就是, 我在到京都前一晚上, 住在一個叫做東美濱的小村子裡. 其實本來是想要住在旁邊的旅遊城市墩賀, 我沒事跑到村子裡幹嘛. 奈何那個墩賀是一個地道的日本溫泉酒店海邊城市, 一個青旅都沒有, 全是給日本本地人住的酒店. 所以我被迫只能去到這個谷歌地圖裡就只有一條街的小村子.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後悔, 倒不是因為這裡太偏了, 而是因為我因為頭痛,居然一點素材都沒有拍. 那天日落, 我一個人沿著海邊, 從一個破舊的海邊餐廳騎到一個山坡上的小神社. 

  值得一提的是, 我當時非常想喝寶礦力, 但是有一隻巴掌那麼大的蜘蛛就站在寶礦力那個按鈕上虎視眈眈的看著我, 我也沒法, 只能改喝可樂.

到達京都

  第二天, 我就到京都了. 京都那個山坡滑下去是很爽的感覺. 當然, 我嚴厲制止任何試圖滑山的朋友(但是自行車不滑山又有什麼意思呢_(:з」∠)_) UP主經常從龍泉山一路滑到底, 所以多少還是有點經驗的. 但是下山最可怕的是突如其來意料之外, 這才是大家都不推薦的原因.

  總之, 我終於回到了第一天的那個雨夜裡到達的小青旅, 天公作美, 在我抵達京都等待的第一個紅綠燈的時候, 下起了小雨. 行吧, 那邊太陽我都還能看見呢. 

  到達京都的第一天晚上, 我託青旅的小哥幫我買了一張IMAX的<天氣之子>, 然後蹬著我的自行車去看電影去了. 上次<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 我等了半年都沒有等到在我在的城市上映, 結果反而是去東京旅遊的時候在那裡看到了重映的IMAX版本的君名. 說實在的, 這快兩年過去了, 我的日語可真是沒怎麼進步. 看到最後還是半知半解的. 

  第二天, 我騎車去了一趟京阿尼. 順便在路上錄了一點在京都騎車的素材. 

  我到了六地藏之後, 接著往前騎了一會兒到了我第六年前一次來日本的時候住處的那個車站. 然後騎到了京阿尼原來的禮品店那裡, 因為我記得那裡有一家花店. 花店還在, 老闆看見我問他英語, 立馬就知道我想要買什麼花. 後來才知道, 木番車站的那個京阿尼和後來新建的禮品店都不是本社. 本社在六地藏.

  然後我就又騎了回去, 路過了我第一次來日本時晚上在住處附近閒逛過的那座橋, 到了這個怎樣也不會路過的地方.  

  哎…

  那天晚上, 我把車給拆了.

  第三天晚上, 也就是從京藝大回來之後, 我去青旅旁邊吃了一個放題烤肉. 才知道, 原來一個人吃放題是一種多麼愉快的體驗. 推薦大家哪怕是三兩結隊去吃, 也一定要嘗試一下強行分開各吃各的. 哈哈哈哈

  至此, 和這次行程有關的所有我能記起來的小事情都講完了.

  怎麼說呢, 第一次騎行, 還算可以. 畢竟年輕小夥子, 沒什麼經驗. 下次的話, 痛苦值應該會少一點. 我覺得我可能不遠的未來會去考一個摩托駕照, 兩輪的靈活和操作感我現在略微有一點上癮, 只是我的腿實在是輸出不了什麼馬力, 四捨五入能有個半匹都不錯了. 

  走的那天, 我拖著我的箱子匍匐前進. 紙箱子上我做的膠帶提手都有些要斷掉的感覺了, 所以我就在車站又補了一點. 晚上到成都之後, 國航(國泰到香港, 然後被轉到了國航上)告訴我箱子沒來得及上飛機, 我當時鬆了一大口氣, 因為我知道, 我不用打麵包車回家了, 他會直接送到我樓下.

  最後國航果然送到我樓下了.
作者:夜行抹茶
//www.bilibili.com/read/cv4638207
出處: bilibili

寫在最後

 

 完全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到這個系列視訊, 一開始以為能有幾百個人就會很開心了(所以才沒有消音吊祖安之語). 怎麼說呢, 做&lt;原地旅行&gt;這個旅遊視訊的起點, 就是希望能夠分享給大家我在旅途時的經歷, 同時能給我自己動力去嘗試不同的旅行體驗. 在沒做之前, 我是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完成騎行的. 然後就是, 希望能夠給看完視訊的各位也提供動力去體驗屬於你們自己的旅行. 所以, 看到大家看完之後心情開心, 我是相當的高興的. 

  原地旅行肯定會接著做下去, 同時也會把我平時因為其他事情外出的過程也記錄下來, 並作為另外一個系列. 

  最後的最後, 沒想到已經有人搜到我長眠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了. 

  想要關注的話可以搜尋微博/微信:夜行抹茶 (如果微信搜不到就應該是改名失敗, 那就搜尋 原地旅行)  我會在微信上面更新一些文章和更雜的資訊. 微博就是日常的東西了.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 感謝大家的觀看 (づ ̄3 ̄)づ╭❤~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

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8648247.html

Exit mobile version